望海潮练习题
《望海潮(东南形胜)》名师出题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望海潮(东南形胜)》名师出题--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第4课望海潮【典例】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天堑(qiàn)罗绮(qí)处(chù)之泰然适逢其会(huì)B.堤(dī)沙豪奢(shē)间不容发(fā)参(cēn)差不齐C.应(yīng)届暮霭(ǎi)钓叟(sǒu)莲娃重湖叠巘(yǎn)D.与(yǔ)会千骑(jì)字字珠玑(jī)荷(hè)枪实弹2.下列诗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B.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C.烟柳画桥,风帘翠暮,参差十万人家。
D.羌管弄情,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东南形胜无案牍之劳形B..异日图将好景天将降大任C.怒涛卷霜雪八月秋高风怒号D.乘醉听箫鼓昔人已乘黄鹤去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个秋天)B.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指美丽的自然风景)C.东南形胜。
(地理形势优越)D.重湖叠巘清嘉。
(清秀美丽)5.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
词原为歌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B.慢词是篇幅长的、节奏缓慢的词。
慢,有延长引申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
《望海潮》属于慢词。
C.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柳永、李清照等是婉约派的主要作家。
D.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他精通音律,创制了大量慢词。
他善于铺叙,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其词大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一词中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和居民住宅的雅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海潮柳永阅读答案

望海潮柳永阅读答案【篇一:柳永两首词名句默写原创题】txt>柳永两首词名句默写原创题宝鸡市陈仓区虢镇中学张俊仙《望海潮》(柳永)1《望海潮》(柳永)词中的“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2、《望海潮》(柳永)词中的““住宅的雅致。
3、《望海潮》(柳永)词中的写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与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 ,,。
”4、《望海潮》(柳永)词中写杭州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的句子是:“ ,,。
”5、《望海潮》(柳永)词中的“”这几句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
6、《望海潮》(柳永)作者生动描绘的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的名句是:“,。
”7、《望海潮》(柳永),参考答案《望海潮》1、《望海潮》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2、《望海潮》致。
3《望海潮》(柳永)词中的写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与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4、《望海潮》(柳永)词中写杭州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的句子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5、《望海潮》” 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
67、词人写达官贵人游乐场景的句子是: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篇二:望海潮导学案答案版】制:杜慧敏校审:高一语文组使用时间:月日【教师寄语】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辜负青春。
——薄伽丘【学习目标】1、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理解这首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意境之美。
3、鉴赏这词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重点难点】品味柳永词的婉约之美。
【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_北宋________(朝代)词人。
原名__三变______,字景庄。
后改为名永,字____耆卿____,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古诗词阅读理解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凤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长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而长短句,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
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B.《望海潮》一词用铺叙手法展现了杭州城内外的美丽景象,表现了城镇的富庶与繁荣,
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喜爱和赞颂之情。 C.词中数量词的运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前骑拥高牙”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豪迈的气势,整首词表现出了博大豪迈的格调。 D.《望海潮》这首词所描写的山水之美和都市的生活景象,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前期的
社会历史面貌。 2.《望海潮》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词人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答案】 1.A 2.提示:①先写湖山之美。“清嘉”二字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了出来。“三
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杭州美的具体描写;“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生动地描画出一幅国泰民安的生活游乐图。 ①接着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千骑拥高牙”写场面的声势浩大,“乘醉听箫鼓”写
游乐的兴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写达官贵人们有召还之日,会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长府”错,词又称“乐府”。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此词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此词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它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写西湖美景抓住了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练,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
选择必修下册之《望海潮》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文必备篇目读写专练(学生版)

选择必修下册诗歌背诵篇目之《望海潮》学生版【文言知识点】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形胜:_______________钱塘:_______________烟柳:_______________画桥:_______________云树:_______________天堑:_______________珠玑:_______________重湖:_______________叠巘:_______________清嘉:_______________三秋:_______________弄:_______________高牙:_______________吟赏烟霞:_______________异日:_______________图:_______________凤池:_______________【易错字填空】望海潮柳永东南()(),三吴都会,钱塘自古()华。
烟柳画桥,风()翠(),()()十万人家。
云树绕()沙,怒涛()霜雪,天()无()。
市列珠(),户()罗绮,()豪奢。
重湖叠()清(),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管弄晴,()歌泛夜,嬉嬉钓()莲娃。
千()拥高牙,乘()听()鼓,()赏烟()。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全诗译文】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一般的柳色、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高耸入云的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名师讲题】秦观《望海潮 洛阳怀古》阅读训练及答案

望海潮·洛阳怀古秦观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前三句借早春时节梅花渐稀、冰河解冻、东风徐来写季节更替,既指自然轮回,又指人事更迭。
B.上片“正絮翻蝶舞”四句,写了生机勃勃的美好春景,“乱”字将春色无处不在的特点传神地表现出来。
C.下片“碍”“妨”两字,写了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场景,传达出无法欣赏朗月繁花的惋惜与伤感。
D.下片“烟暝”三句描绘了暮色苍茫、酒旗横斜,登上高楼极目远眺,只见老树乌鸦的画面。
(2)这首词在构思立意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C(2)①构思上,作者不采用一般词作以上下阕断开的常法,中间从“金谷”起一直到下阕“飞盖妨花”为忆昔,构思巧妙。
②立意上,全词咏今忆昔,在反衬中婉转地表达作者政治失意的慨叹和思归之情。
名师讲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传达出无法欣赏朗月繁花的惋惜与伤感”错误。
“碍”字和“妨”字,也显出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景象,把过去写得愈热闹就愈衬托出现在的凄凉。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①上阕“金谷俊游,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意思是想当年在金谷园同好友游春,雨过初晴后轻踏细软平沙,当时柳絮翻飞彩蝶舞。
柳下桃花正娇媚。
“金谷”三句所写都是欢娱之情,纯为忆旧。
“长记”之事甚多,而这首词写的是两年前春天的那一次游宴。
下阕“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意思是更难忘在西园夜饮奏胡笳,华灯辉煌遮住了月色。
由此看出,构思上,作者不采用一般词作以上下阕断开的常法,中间从“金谷”起一直到下阕“飞盖妨花”为忆昔,构思巧妙。
4《望海潮(东南形胜)》《杨州慢(淮左名都)》 同步作业(含解析)

4 *望海潮(东南形胜)/*扬州慢(淮左名都)基础过关练一、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胜{ ①东南形胜②环而攻之而不胜③沛公不胜杯杓 ④刑人如恐不胜2.厌{①犹厌言兵②何厌之有 ③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3.因{①因自度此曲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③蒙故业,因遗策 二、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云.树绕堤沙 2.嬉嬉钓叟莲.娃 3.异日图.将好景 三、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豆蔻,原是一种植物,花朵鲜艳娇嫩,后来用“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
( )2.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
( )3.“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 )4.“淳熙”是南宋皇帝的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至日”是到这一天。
( )5.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以及向往田园的归隐之情。
( )四、默写。
1.《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的“, , ”三句首先点出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所咏主题。
2.《望海潮》(东南形胜)中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和居民住宅的雅致的句子是“, ”。
3.《望海潮》(东南形胜)中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 ”。
4.《望海潮》(东南形胜)中写杭州市场的繁荣和市民的富足的句子是“, , ”。
5.《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的“, , ”选取了能够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的美。
6.《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的句子是“, , ”。
7.《望海潮》(东南形胜)中写达官贵人游乐的场景的句子是“, , ”。
8.《扬州慢》(淮左名都)中的“, ”写扬州昔日繁华的街道,如今一片荒凉;“, , ”用杜牧诗境中所写的扬州的富盛反衬扬州如今的冷寂与荒凉。
望海潮练习题精选文档

望海潮练习题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柳永词两首》《廉颇蔺相如列传》随堂测试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参差.(cī)寒蝉.(chán)骤.(zhòu)雨良晨.(chén)美景B.堤.沙(dī)凝噎.(yē)钓叟.(sǒu)天堑.无涯(zàn)C.缪.贤(Miào)列观.(guàn)径.(jìng)道相视而嬉.(xī)D.倨.(jù)傲不怿.(yì)佯.(yáng)装刎.(wěn)颈之交2.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三秋..桂子(三个秋季)嬉嬉钓叟..莲娃(钓鱼的老翁)B.此去经年..(.年复一年)千.种风情...(说不尽的相思、相爱之情)C.均.之二策(衡量、比较)召有司案.图(在桌案上)D.请奉.盆缶秦王(双手捧着)为秦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3.下面对柳永《望海潮》《雨霖铃》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海潮·东南形胜》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B.“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C.《雨霖铃·寒蝉凄切》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
“此去”二字,呼应上阕的“念去去”;“经年”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
4.对“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给词人送行的情人的心理描写。
她想到词人此去,将孤独地乘一叶扁舟漂流在遥远浩淼的江面,更不舍得让词人离去。
望海潮(东南形胜)

《望海潮》课后练习 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参差 cēn cī 天堑 qiàn 珠玑 jī 罗绮 qí
B、 重湖chóng 叠巘yǎn 羌管 qiāng 钓叟 sǒu C、 千骑 jì 乘醉 chéng 吟赏 yín 雨霖铃lín ling D、 执手 zhí 凝噎 yè 暮霭 mù ǎi 良辰美景 chén
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 A、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平) 珠玑..(珠子) B、清嘉..(清秀美丽) 三秋..桂子(三个秋季) C、嬉嬉钓叟..莲娃(钓鱼的老翁) 天堑..(壕沟) D、异日图.将好景(描绘) 归去凤池..夸(池塘) 3.对这首词文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形胜”,地理形势特别好的地方;“都会”,人口和货物集中的大城市。
B、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参差”,高下、大小不齐的样子(形容房屋的外形)。
C、重湖叠清嘉,“重湖”,西湖分里湖和外湖两区;叠层层叠叠的山峰。 D、嬉嬉钓叟莲娃,“莲娃”,采莲的娃娃。 4.对这首宋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运用铺张的手法,把杭州这个都会的繁荣面貌,钱塘江的壮阔象,湖山的秀丽风光,都描绘得非常出色,读此能使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B、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写得高度凝练,它把西湖乃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了出来,具有歆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C、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三句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同时也反映了达官、贵人、地主、豪商比豪华,赌阔气,穷奢极侈的生活。
D、柳永这首词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相去不远。 5.默写 :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 ,参差十万人家。 , ,天堑无涯。 , ,竞豪奢。 ,有三秋桂子, 。 ,菱歌泛夜, 。千骑拥高牙。 ,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词两首》《廉颇蔺相如列传》随堂测试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参差.(cī) 寒蝉.(chán) 骤.(zhòu)
雨 良晨.(chén)美景 B.堤.沙(dī) 凝噎.(yē) 钓叟.(sǒu) 天堑.无涯(zàn) C.缪.贤(Miào) 列观.(guàn) 径.
(jìng)道 相视而嬉.(xī)
D.倨.(jù)傲 不怿.(yì) 佯.
(yáng)装 刎.(wěn)颈之交
2.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三秋..桂子(三个秋季) 嬉嬉钓.
叟.莲娃(钓鱼的老翁)
B.此去经年..(.年复一年) 千种风...
情.(说不尽的相思、相爱之情)
C.均.之二策(衡量、比较) 召有司案.图(在桌案上) D.请奉.盆缶秦王(双手捧着) 为秦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3.下面对柳永《望海潮》《雨霖铃》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海潮·东南形胜》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B.“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
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C.《雨霖铃·寒蝉凄切》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此去”二字,呼应上阕的“念去去”;“经年”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 4.对“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给词人送行的情人的心理描写。她想到词人此去,将孤独地乘一叶扁舟漂流在遥远浩淼的江面,更不舍得让词人离去。 B.这是两人的心理活动。两人想到词人离去,将孤独地漂流在遥远浩淼的江面,更不舍得分离。 C.这是词人的心理活动。词人想象离别后的广阔天地,强自解脱离别之苦。 D.这是词人的心理活动。词人想象到此去将孤独地乘一叶扁舟漂流在遥远的江面,更不舍得离开情人。 5.下列对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 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表明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情别绪和古人一样深。 C.“云树绕堤沙”一句,写入云的高树环绕着钱塘江堤的沙路,写的是江边之景。词人要我们将注意力转向从城市东南流过的钱塘江。 D.“怒涛卷霜雪”一句,写奔腾的江涛翻卷着雪白的浪花,是水上。“天堑无涯”一句,则补足了钱塘江的雄伟、广阔和险要。 6. 对《雨霖铃》一词,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全词围绕“悲秋”构思,先写实景,后写虚拟之景。 B. 全词围绕“伤离别”的构思,从离别之前写到别后的想像,情景交融。 C. 这首词写离别前勾勒环境,离别时刻描写情态,别后的想像刻画心理。 D. 这首诗主要内容是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别绪。 7.阅读李煜的《浪淘沙》,回答问题。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全恰当的一项是( ) A. 前三句,写词人被帘外潺潺的雨声惊醒,感到春天将衰残消逝,丝绸被子抵御不了五更时的春寒袭击。 B. “梦里”两句是说,梦中以为自己还在做着皇帝,不知已经是亡国俘囚了。“一晌”,片时片刻。 C. “无限江山”即锦绣江山;“别时”句是说,离别时很容易(即丢失很快),再要见可就难了(即身不由己)。 D. 最后两句照应开头的“春意阑珊”,同时也表达逝者如斯、时不再来的慨叹。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写的时间是暮春一个五更天的梦醒之后,写的地点是睡床上,写的事情是怀旧感今。 B. 这首词,以词人当时的囚徒生活和片刻欢乐的梦境对比,抒发了怀念故国的悲苦和绝望的心情。 C. 结尾写好的景物,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用“天上人间”概括对比今昔生活,都是形象而很有余味的双关。 D.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失去故国,一梦醒来无限辛酸的不幸者形象,语言精炼自然,音韵和谐流畅。 8.下列着名词人均属于婉约派的一项是( ) A.温庭筠 柳永 李清照 秦观 B.李煜 苏轼 陆游 辛弃疾 C.苏轼 陆游 温庭筠 李煜 D.柳永 李清照 陆游 辛弃疾 9.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①例句:“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 A.春风不度玉门关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②例句:“而君幸.于赵王”( ) A.高雅得幸于胡亥 B.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C.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D.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③例句:“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 A.周郑交恶 B.初一交战 C.合从缔交 D.交不忠兮怨长 ④例句:“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 A.弗听,许晋使 B.临淄有大蛇,长十许丈 C.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D.时人莫之许 ⑤例句:“固.请,召有司案图”( ) 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管仲固谏不听 D.鄙人固陋,不知忌讳 ⑥例句:“相如因持璧却.立”( ) A.敌不敢至,虽至必却 B.王者不却众庶 C.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⑦例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
A.阿母谢媒人 B.乃令张良留谢 C.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⑧例句:“赵王悉.召群臣”
A.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 B.齐悉复得其故城 C.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 D.丞相亮其悉朕意 10.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舍.相如广成传舍
B.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C.左右欲刃.相如 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11.下面"请"有不同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②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③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④璧有瑕,请指示王⑤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①②⑤/③④ D.②④⑤/①③ 12.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完.璧归赵
B.宁许以负.秦曲 C.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毕礼而归.之 13.对“以”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宁许以负秦曲 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⑤以空言求璧 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⑧以绝秦望 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 B.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 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 D.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 15.给下面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 ①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②而君幸于赵王 ③君何以知燕王 ④拜送书于庭 ⑤求可使报秦之人 ⑥使不辱于诸侯 ⑦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⑧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 判断句: 被动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二、课文内容填空 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①)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②)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④)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3.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⑤)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⑥)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⑦)”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⑧)”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三、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蝶 恋 花(柳 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鹧 鸪 天(魏 初) 室人降日注,以此奉寄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2)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3)“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四、作文
从前有一只小山羊实在太贪玩了,连羊群什么时候回村里都不知道,天渐渐暗了下来,小山羊迷路了。这时一只狼溜到树林旁,看见了小山羊,便一下子扑了过去,把它抓住了。小山羊吓得缩成一团,但是它很快就冷静下来了,它看到狼的腰间有一把小笛子,小山羊说:“老狼先生你可以答应我一个要求吗”老狼:“什么要求”小羊:“请吹几首笛子。”猎人听见了一下把狼抓走了,小羊得救了。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不少于300字。 《柳永词两首》《廉颇蔺相如列
传》随堂测试 班级 姓名 2012/5/19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2分) 题
号 答案
15.(每题1分,共8分) 判断句: 被动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二、(每题1分,共8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三、(每题4分,共12分) (1) (2) (3) 四、(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