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语文教案-7、 人类的“老师”-
人类的老师教案八篇

Don't rely too much on friends, human nature basically has a bad side.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人类的老师教案八篇人类的老师教案篇1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齐读:7.人类的“老师”)。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了解。
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这篇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二、精读指导1.大家的回答都不够完整,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好这个问题吗?打开书本,从课文中找一找,看谁先找到?(1)学生速读课文后,指名回答。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板书:种种生物。
(2)齐读第七自然段(3)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交流:(从“种种生物”知道了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
) 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吗?(4)齐读。
过渡:是啊,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感受到这一点?(5)第二自然段:“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a.男生齐读。
b.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2.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1)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1)学生自由读、划。
(2)指名交流。
(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3)齐读第一自然段。
3.课文还介绍了哪些“老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3-6自然段,找一找,用笔圈出来。
(1)交流:(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2)再读3-5自然段,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读一读,注意要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3)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A.%???苏庖欢?你知禒?B什么?(飞机设计)B.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
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泗阳县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 人类的“老师”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

《人类的“老师”》【教材分析】《人类的“老师”》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轮船、建筑设计等方面向生物学习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收获。
文章结构完整:开篇引路-举例说明-点题作结,中心明确,层次井然。
留意运用典型的事例增强说服力,而且详略得当.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心,这篇课文谈到了自然界的许多生物与人类的科技进步密切相关,这正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并且在阅读中能学到仿生学的一些知识.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上障碍不大,关键是理解“众多的动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这句话,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首先,设置疑问。
课题中的“老师"为什么要加上引号?这些“老师"究竟是谁呢?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在阅读中找寻答案。
其次,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清楚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了解生物是怎样成为人类的“老师”的,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中受到的启示。
最后,进行拓展。
由学生把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信息分享给大家,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破碎、教训、新式、坦克、机毁人亡、超过、均匀、坚固、机翼、轻而易举”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发,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众多的动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的真正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展示资料,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掌握字词-—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回顾事件——细读课文,深入分析——拓展延伸,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课文《人类的老师》教案范文

《人类的老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人类的老师》,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各种“老师”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观点,进行论证和表达。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敬畏之心。
(2)培养学生尊重老师、珍惜师恩的情感。
(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提到的各种“老师”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某些长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2. 对课文中所提到的“老师”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观点。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问和回答。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五、教学准备:1. 课文《人类的老师》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人类的老师》。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讲解生字词。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化理解。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深入探讨课文内容。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七、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大自然的启示--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启示--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
二、过程与方法: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学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学情分析】以文本为例,从自然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因此,本课是学生自主运用对话文本的方法,在读中感悟,进行适当的语言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2、教学难点: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生字检查殃帚腐壤翼略键鲸2、投影:学生交流讨:人类的老师什么是人类的老师?二、新课教学1、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想想它主要写了什么?生:《人类的老师》通过生动的试验,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教师提问:你能用课文的一句话来概括吗?生: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2、交流探讨:课文具体写了哪些例子说明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生交流总结:(1)研究蜻蜓的翅膀——解决飞机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问题。
(2)研究鲸的“流线型”的外形——减少船只在水中的阻力,大大提高了航行的速度。
3、什么是“流线型”?生:流线型: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
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阻力最小。
4、教师提问:这篇文章又带给你什么启示?生: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三、课文小总结: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与规律。
不同点:(1)林务官违背自然规律,破坏了生态平衡,使森林受到毁灭。
四年级语文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教案
执教者
周丹
班级
四(4)
学科
语文
课题
人类的“老师”
教时
两课时
日期
2012、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二、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人类的“老师”》是一篇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发起探索自然的强烈愿望。
2、学生实际:课前可布置学生看课外书收集一些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例子,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便更好地揣摩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把课文读好。
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到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要待我们去发现。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分
●一、实验激趣
做小游戏——谁是大力士
学生做“手握鸡蛋”的实验
让学生做实验,激发兴趣。
25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过渡:同学们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答案就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里。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人类的老师

鸡蛋
共同点
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与规律。
不同点
林务官违背自然规律,破坏了生态平衡,使森 林受到毁灭。 科学家发现和利用了生物自身规律,发明或改 进了许多东西,使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改变了人类 的生活。
总结全文
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
难;
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 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 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 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 启发,造福人类。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
人类的老师
柴集镇中心小学 钱天来
自由朗读《人类的老师》 要求:
1.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 在旁边做上批注。
2.想想它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讲:
《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 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 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 )、 ( 鲸 )等动物身上得到 发明 ) 有 (启示 ),有所( 所(创造)。
云杉
向植物取经 车前草是一种很普通的 小草,它的叶子是按螺旋形来排列的,这种 排列方式,使每片叶子都能得到充足的阳光, 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建筑师们依照车前草叶 子的形状,设计建造了螺旋状排列的楼房, 使每个房间都能享受到明亮、温暖的阳光, 避免了普通楼房在这方壳结构”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 蛋使劲地捏,无论怎样 用力也不能把鸡蛋捏碎。 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 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 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 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了许多 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北京 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 了这种“薄壳结构”。
、
鲸
流线型: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 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 动时所受阻力最小。
777《人类的老师》PPT解析

7、人类的“老师”
• 飞机设计 • 轮船设计 • 建筑设计 • 汽车设计 • • 坦克设计
具体介绍
简单列举
感悟句子,体会作用
人类的老 师是谁?
自然界中的 种种生物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 人类的好“老师”啊!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 “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首尾呼应
一、连一连。
鱼儿 飞机 蝙蝠 坦克 鸟儿 轮船 鸡蛋壳 雷达 袋鼠 潜水艇 贝壳 人工 冷光 鲸 越野车 萤火虫 某些建筑物的屋 顶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 组自学课文,找出课文 中人类的“老师”。
提示:1.“老师”是谁?
2.“老师”教给人类什么?
3.人类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鱼儿(水中自由升降)——潜水艇
蜻蜓(蜻蜓翅痣)——防震飞机
• 蜻蜓翅膀末端略重的厚斑点 • ——防止抖动的机翼
鸟儿(飞行原理)——飞机
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特点)——新式飞机
事例?根据你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蝙蝠——雷达 苍蝇——小型气体分析仪
萤火虫——人工冷光
鱼鳍——要我们用心观察,不断探索, 自然界处处都有“老师
• 1电鱼与伏特电池; • 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 3 模拟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装置, 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 • 4根据对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已仿制了 人力增强器——步行机。 • 5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 6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 • • • • • 7船桨模仿的是鱼的鳍qí 。 8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 9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 10嗅觉灵敏的龙虾为人们制造气味探测仪提供了思路。 11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 的前景。
《人类的老师》教案

《人类的老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人类的老师”的概念和内涵。
认识人类从自然界、动植物、矿物等各个方面获取知识和启示的过程。
学习和理解人类在不同领域中向自然界学习的典型例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运用小组讨论、探究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增强学生对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人类的老师”的概念和内涵。
人类从自然界、动植物、矿物等各个方面获取知识和启示的过程。
人类在不同领域中向自然界学习的典型例子。
教学难点:人类在不同领域中向自然界学习的典型例子。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包括PPT、图片、视频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学习内容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引发学生对“人类的老师”的思考,例如:“你们认为人类可以从自然界中学到什么?”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例子,引导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学内容:教师通过PPT、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介绍“人类的老师”的概念和内涵。
引导学生了解人类从自然界、动植物、矿物等各个方面获取知识和启示的过程。
通过具体的典型例子,如医学、农业、工程技术等领域,展示人类向自然界学习的实例。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或了解到的“人类的老师”的例子。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展示和分享。
4. 思考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人类的老师”的概念和内涵。
作业可以包括研究报告、作文、绘画等形式的创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思考等,评估学生对“人类的老师”概念的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习准备
小黑板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自学感悟
1、质疑 :人类的老师是谁?人类可以在“老师”那里学到什么?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2、 学生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 分小组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评议,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二)组织交流,评议导向
1、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2、小组对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提出来,进行讨论。
3、理解最后一句话。
巩固练习
人类模仿( ),发明了( );人类模仿( ),发明了( );人类模仿( ),发明了( )。
拓展延伸
从图书馆再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读一读,并以“人类的‘老师’”为主题,自己试着出一份小报,在全班交流。
外壳(ké qiào) 颤抖(chàn zhàn)
拓展延伸
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有哪些?
板书设计
7 人类的老师
亡 祸 训 均匀 省 某 坦
导学反思
年 级
四
学科
语文
课型新授Βιβλιοθήκη 授课教师设计时间
总课时
18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7 、人类的“老师”(二)
学习目标
1、通过读信息,让学生知道更多的人类“老师”的例子,开阔他们的视野。
设问导读
过渡: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1)第一大组重点研读课文第一、二、六、七自然段
(2)第二、三、四大组重点研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回点拨
导
学
过
程
(1)第一大组:从课文第一、二、六、七自然段读懂了什么?
(2)第二、三、四大组:“老师”是谁?“老师”教给人类什么?人类向“老师”学习的结果如何?
2、探求人类以生物为师的其它事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学习重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文中“流线体”、“薄壳结构”等科学术语。
学习准备
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温故互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呢? 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说明了自然界里有许多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的呢?
4、检查预习情况
5、 汇报交流问题1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 提示注意点:
“碎”的一竖从两个“人”的下面起笔;
导
学
过
程
“匀”要写得方正、舒展,而做“均”的部件时,左右要压缩;“省”的上面的一点不能少。
2、学生描红。
巩固练习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秘密(bì mì) 模仿(mó mú)
苍蝇(yīn yīng) 惨祸(cǎn chǎn)
年 级
四
学科
语文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总课时
17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7、 人类的“老师”(一)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习重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板书设计
人类的“老师”
细心发现 ↑ 不断探索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导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