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与易学

郭璞与易学
郭璞与易学

在易学史上,郭璞(公元276---324)以其擅长诸多奇异的方术(如符箓、祈禳、堪舆术等)而被历代"正统"的易学家所鄙薄,摒弃在易学家队伍之外。这是很不公平的。诚然,郭璞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士术者,《晋书》本传亦以很大的篇幅记载了郭璞为人禳灾祈福的种种"高明"的法术。但我们只要仔细考察一下郭璞的生平行状,并深入研读郭璞的诗赋奏疏,就不难发现郭璞一身数任焉:既是方士术者,又是儒家、道家。《晋书》本传称郭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1],经术犹经学。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和个人独特的禀赋[2],郭璞对儒、道二家都有天然之爱好,且都信之笃,钻之深,付诸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3],这在士林中是极为罕见的。本文对郭璞与易学关系作了探讨。本文着重阐述郭璞是怎样继承和发展焦京易象数学。《晋书》本传云: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禳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7] 又云: 景纯(郭璞之字)之探策定数,考往知来,迈京、管于前图,轶梓、灶于遐篆。[8] 这就清楚地说明郭璞近承"郭公"的卜筮之术,远绍京房、管辂之易学,且已达到出神入化、超过乃师的地步。京房是汉易象数学之集大成者,管辂则是曹魏时代承继京房易象数学的代表人物。然而,京、管治易还是有区别的。管辂只专注于八卦爻象和术数,而很少象京房那样引用《周易》卦爻辞阐释占卜结果,并以?quot;善易者不论易",故他被称为易象数学术数派。郭璞擅术数,距管辂时代又不远,当然可算是管辂易术数派的继承人,后人亦因之并称他们的术数为"管郭之术"。但郭璞并不苟同管辂"善易者不论易"的观点,相反地,他在自己的易占活动中,颇为重视用《周易》卦爻辞去阐释所占卦,并善于总结自己的占筮经验,以著作的形式体现出来。《晋书》本传载:郭?quot;撰前后筮验六十余事,名为《洞林》"[9]。为了叙述方便,笔者从据象成辞、阴阳灾异说两方面剖析郭璞的易象数学思想。一、取象运数据象成辞郭璞治易,极为重视《周易》卦爻象,寻绎《周易》象数的内在变化规律,在"卦变"、"爻变"上下功夫,籍"互体之象"、"纳甲之象"以及孟喜、焦赣、虞翻诸家"逸象",以阐述所占卦的结果。具体表现在: 1、用象灵活。郭璞善于把所占之卦分解为内外卦或互体之卦,然后依据它们各自的象征物,予以综合分析,占断人事之吉凶。如《晋书》本传载:璞既过江,宣城太守殷祐引为参军。时有物大如水牛,灰色卑脚,脚类象,胸前尾上皆白,大力而迟钝,来到城下,众咸异焉。祐使人伏而取之,令璞作卦,遇遁之蛊。其卦曰:"艮体连乾,其物壮巨。山潜之畜,匪?匪虎[1]。身为鬼并,精见二午。法当为禽(同"擒"),两灵不许。遂被一创,还其本墅。按卦名之,是为驴鼠。"卜适了,伏者以戟剌之,深尺余,遂去不复见。郡纲纪上祠,请杀之。巫云:"庙神不悦,曰:’此是?亭驴山君鼠,使诣荆山,暂来过我,不须触之。’"其精妙如此。[2] [!--empirenews.page--]郭璞是卦所以能够灵验、"精妙",乃他依据所占之本卦、变卦的卦爻象(包括它们的内外卦和互卦之象),从它们的象征物象、事象生发开去,随意发挥以成辞,圆滑塞责而无差。他所谓"艮体连乾",乃指所占本卦遁的下卦为艮,上卦为乾,据《周易o 说卦传》艮为山岳,乾为天,天、山皆巨物,此二者连用一体,故其物亦壮巨。所谓"山潜之畜",乃就所占变卦蛊而言:蛊的下卦为巽,上卦为艮,据《周易o说卦传》巽为入即潜入,艮为山,畜潜藏山中,这里交代了巨物的容身之所。前人对有与笔者不同的解释,清毛厅龄《春秋占筮书》卷三引述仲氏易解语云:"蛊上艮为山,互兑为潜"。以蛊的二至四爻组成的互卦兑为潜,来解释"山潜之畜",似有牵强附会之嫌。而这潜山之畜,郭璞又何谓"非?非虎"仲氏释云:"坤为?虎,以坤间二阳不成故也"[3],以为蛊卦中有三阴爻,本可组成互卦坤,但为中间的二阳爻所阻而不成;而坤在虞翻逸象中为虎,既不成坤,故云"非?非虎"。郭璞所谓"身为鬼并",仲氏解释"三阴为鬼,蛊乃三阳三阴合并成卦"。三阴为坤,而坤为鬼象,亦乃虞翻之逸象。郭璞所谓"精见二午",仲氏释为"离五月卦为建午,蛊三至上为大离则倍午矣"。蛊卦的三爻至上爻为大离(中间多功能一阴爻,故云"大离")。据京房卦气说,离卦主五月,而五月纳午,大离则倍午,故去"二午"。而"精见二午"。当谓巨物在五月出现。这时

的"精"指巨物,它乃神异之物。郭璞所?quot;法当为禽,两灵不许",是说巨物按理当为人擒获,可是"两灵"不答应。两灵,当指庙神和?亭驴山君(即山神)。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收入的郭璞《易洞林》,此处作"两翼不许",仲氏释为"离为雉,巽为鸡而无两翼",也是据蛊卦象(下卦巽,互卦大离)而言。郭璞所谓"遂被一创",乃指遁卦的四阳爻减损了一阳爻,是为蛊卦;所谓"还其本墅",是说自遁之蛊,只减损了一阳爻,而两艮犹存(遁卦下卦为艮,蛊卦上卦为艮),也即两山如故。这里是说巨物虽将遭受一伤,但终究会回归其原来的栖息之地即?亭驴山中。最后郭璞断言:"按卦名之,是为驴鼠",谓遁卦的上卦乾为马,下卦艮为鼠(乾为马,艮为鼠,乃《周易o说卦传》八卦之喻象),今遁之蛊,乃乾一变(即减损一阳爻)而已失马形,是为驴鼠矣(据仲氏易解语)。通过对上述郭璞占卦过程的阐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郭璞不仅用象灵活,而且对京房的卦气说等学说亦娴熟于心,运用自如,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2、取象广泛。郭璞占卦,除了依据《周易o说卦传》的八卦喻象外,又从孟喜、焦延寿、虞翻诸家易说中寻绎出许多鲜为人知或人们久已不谈的八卦逸象,用以阐析《周易》,预测未来。这一点颇为后世易学家所赞赏。上述的占例已稍有涉及,下面再举数例,(1)《晋书》本传载:时元帝初镇建邺,导(即王导)令璞筮之,遇咸之井,璞曰:"东北郡县有’武’名者,当出铎,以著受命之符。西南郡县有’阳’名者,井当沸。"其后晋陵武进县人于田中得到铜铎五枚[4],历阳县中井沸,经日乃止。[5] 郭璞预见东北郡县将出土铜绎,乃依据所占本卦咸;预见西南郡县有井当沸,乃依据所占变卦井。咸的下卦为艮,依《周易o说卦传》艮为东北之卦,故铜铎当在建邺(今南京)的东北郡县出土。而出土铜铎的县名之所以当有"武"字,是因为咸的上卦为兑,兑为西方之卦,西方属金。《礼记o乐记》郑玄注:"武谓金也",孔颖达疏:"金属西方,可以为兵刀,故金为武"[6],故西方属于"武"位。而在古代西方即右方。《老子》第三十一章云:"用兵则贵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左右"之分在我国古代具有截然相反的象征意义。古人以左为阳,主生;以右为阴,主杀,即用武。故右方理所当然亦属于"武"位。郭璞正是依据咸卦的上卦兑在八卦中的方位,推知铜铎当出在一个名叫"武"的县。那么,出土的又何以见得是铜铎呢?这是因为咸卦的上卦兑在五行中属金,互卦乾(三至五爻)在《周易o说卦传》里亦有金象,而古人通常所云"金"者多指铜,故出土者当为铜器;且上卦兑既属金,依《周易o说卦传》又有"口舌"象,则"金有口舌来达号令者",必铜铎也。[7]而出土的铜铎何以五玫?笔者认为,咸卦中属于金象的上卦兑有二阳爻,互卦乾亦为金有三阳爻,二者合计明五阳爻,故云"得铜铎五枚"。[8]咸卦的互卦乾依《周易o说卦传》为天象,互卦巽(二至四爻)依孟喜逸象为命象[9],二者合起来即谓"天命",故郭璞云铜铎为晋元帝"受命之符"。这当然是为晋元帝上台制造舆论。 [!--empirenews.page--]至于"西南郡县有’阳’名者,井当沸"的预言,则是郭璞附会所占变[1][2][3][4]下一页卦井的上下卦象及互卦象而成辞。井卦的二至四通八达爻为互卦兑,三至五爻为互卦离,依《周易o说卦传》兑卦居西方,离卦居南方,而维系二者的中心点则在西南方,故井水沸腾之地当在建邺西南郡县。而南为阳方,故该县以"阳"字命名。井卦的下卦巽,其象为木(据《周易o说卦传》);互卦兑在五行中属金,巽与兑为金木之交。[10]井卦的上卦坎,其象为水;互卦离,其象为火,坎与离为水火之际。[11]把上述四种物象即金木水火,按其属卦在井卦中的位置有机地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仲氏所谓"木间金得火而上承以水"即"薪在釜下得火而水乃沸"的景观。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木柴在铜锅下得火燃烧,井水于是沸腾。仲氏对晋元帝司马睿得井卦予以很高的评价:"四正相缠,乾丽坤域,非中兴受命何以得此?"[12]四正,指井卦的下卦巽、上卦坎、互卦兑和互卦离,分别代表东(南)、北、西、南四个方位,它们相互纠缠,共居一卦。井卦有三个阳爻、三个阴爻却不构成乾卦和坤卦,它们交错缠绕,融为一体。仲氏以为,若非中兴受命之帝王,是不能得此大吉大利之卦。这暴露了仲氏的封建宿命论观点。(2)《晋书》本传还载:及帝(指晋元帝)为晋王,又使璞筮,遇豫之睽,璞曰:"会稽当出钟,

以告成功,应在人家井泥中得之。繇辞所谓’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者也。"及帝即位,太兴初,令稽剡县人果于井得一钟,长七寸二分,口径四寸半,上有古文奇书十八字,?quot;会稽岳命",余字时人莫识之。璞曰:"盖王者之作,必有灵符,塞天人之心,与神物合契,然后可以言受命矣。观五铎启号于晋陵,栈钟告成于会稽,瑞不失类,出皆以方,岂不伟哉!若夫铎发其响,钟征其象,器以数臻,事以实应,天人之际不可不察。"帝甚重之。[13] 对郭璞所占,仲氏以推易法衍之,作了颇有说明力的阐析。他认为,贞卦豫"上震下坤,震为龙,为首出之子,而下连坤土,此奋而出地之象也"[14]震为龙,为乾、坤的首出之子即长男,坤为土,皆依据《周易o说卦传》的八卦喻象。震上坤下,象征龙破土而出,预示将有不同凡响之物被发掘。悔卦睽,"上离下兑,向明而治,而金以宣之。体离互亦离,此生明见光,中兴之象也"。[15]离为明(据虞氏逸象),兑为金,"金以宣之"则强调出土之物--"金",有宣扬政治清明之功用。所谓"重明重光",指睽卦的上卦为离,互卦(二至四爻)亦为离,离象为明,为光(据虞氏逸象),故云。再者,贞卦豫的上卦震象为鸣,为声(据《周易o说卦传》),这就表明出土之物当为鸣声之器,先王曾籍之以作乐崇德。仲氏所谓"合睽之兑金,以升于睽之离火,是丛刊有堂向南离而考示钟镛,以作乐之象也"[16],则是综合豫和睽的上下卦象及其象征旨趣,描绘了一幅天子坐明堂(坐北朝南),堂下击钟奏乐,一派中兴之新气象。这里,睽的下卦兑属金,金指钟镛;上卦离为火,属南方之卦,故仲氏释之为"(天子)坐明堂向南离而考击钟镛以作乐"。至于钟镛何以应在人家井泥中得之呢?这是因为贞卦豫与悔卦睽皆有互卦坎(两卦的三至五爻皆组成坎),坎象为水,为陷(据《周易o说卦传》)艮为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者也,则出钟非告人以成功吗?悔卦睽的上卦离为文,下卦竞为言,以文为言,故钟有勒铭(依仲氏易解语)。至若钟长七寸二分者,仲氏以为:"南北为纵,纵即长也。南离之数,天七地二,则七寸二分也,大数阳,小数阴也?quot;[17]天七地二,乃《周易o系辞传》所谓的大衍之数。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地二与天七相得,合为火。

二、七居南。南方之卦为离,其象为火,故南离之数,天七地二。而悔卦睽,"体离互亦离",上卦为离,互卦亦为离,其阳数为七,阴数为二,根据"大数阳,小数阴"的原则,故钟长七寸二分。而钟的直径所以四寸半者,仲氏以为:"东西为衡,衡即径也。西兑之数,地四天九,则四寸半也。阴数四,折阳数之九而半分之,则四寸有五也。"[18]地四与天九相得,合为金。

四、九居西。西方之卦为兑,兑在五行中属金,故西兑之数,地四天九。而悔卦睽的下卦为兑,其阴数为四,阳数为九,折阳数之九而半分之,故钟的直径四寸五分。当然,钟氏的如是推算,未必符合郭璞的原意。笔者只把它作为一家之言提出来,并加以阐释。[!--empirenews.page--](3)郭璞《易洞林》载:余乡里曾遭危难,因之灾厉,寇戎并作,百姓遑遑,靡知所投。-----于是普卜郡内县道可以逃死之处者,皆遇明夷之象,乃投策喟然叹曰:"嗟乎!黔黎时漂异类,桑梓之邦其为鱼乎!"[19] 《晋书》本传亦载有郭璞上述占筮之事,不过此详彼略,《晋书》本传既没有点明所占卦名,占辞亦稍异?quot;黔黎将湮于异类,桑梓其翦为龙荒乎!"[20] 著名易学家尚秉和对《易洞林》所载郭璞上述占辞颇为赏识,主为它发掘出焦氏《易林》逸象,故在其《焦氏诂》卷十中专立《坤鱼象郭璞独知》一节,予以阐析:郭璞《洞林》筮避乱,遇明夷曰:"桑梓之邦,其为鱼乎!"明夷震为桑梓,坤为邦为鱼也,故曰为鱼。又,《汉上易》(指宋代朱震《汉上易传》)引郭璞《洞林》云:"筮得豫之小过,曰:’王月晦日,群鱼来入州城寺舍’",是亦以坤为鱼也。坤为艮,艮为城舍,故鱼入州城舍。原注以乙未为鱼坤贞未也,乃朱《汉上》不知坤鱼象,谓原注为非,而以小过

《汉上》不知此象也。尚氏以为,郭璞所以依明夷卦预?quot;巽为鱼,巽固为鱼,而此则用坤鱼也。

桑梓之邦其为鱼",据豫之小过卦推知"五月晦日群鱼来入州城寺舍",其着眼点皆以坤为鱼象。明夷,上卦为坤,互卦为震(三至五爻),震象为桑梓,坤象为邦为鱼,故郭璞云"桑梓之邦,其为鱼!"而豫之小过,贞卦豫下坤上震,坤象亦为鱼;悔卦小过下艮上震,乃豫卦的下卦坤变艮而成,艮象为城舍,故郭璞云"五月晦日,群鱼来入州城寺舍"。在这里,坤为邦,乃据

孟氏逸象;艮为城舍,乃据虞氏逸象;坤为鱼象,则据焦氏《易林》逸象。而坤象为鱼,尚氏以为在《周易》经文中也可得以印证。如,剥卦,下卦坤,下互卦为坤(二至四爻),上互卦亦为坤(三至五爻),坤象为鱼,一卦三坤则显其鱼多,故云"贯鱼"。尚氏为之道:"自有此象(指坤为鱼象),剥’六五,贯鱼’始得解。------知旧说皆误也。"[21]而在魏晋,坤象为鱼,殆已鲜为人知,故尚氏叹道:"坤鱼象,郭璞独知。"郭璞为保存《周易》逸象之功,不可抹之。必须强调的是,郭璞占卦,不仅从孟氏、焦氏、虞氏诸家逸象中广搜旁求八卦喻象,而且依据《周易》八卦的基本象征意义,进而推求、发明八卦的新喻象,这是难能可贵的。如,郭璞《易洞林》卷一载:(璞筮避乱之道)遇同人之革,其林曰:"朱雀西北,白虎东走。奸猾衔璧,敌人束手。占行得此,是谓无咎。" 笔者认为,是卦主要以悔卦革为占。革卦,上兑下离,离象为火,兑象为金,根据五行相克的原理,火能销金,故郭璞云"朱雀西北,白虎东走"。很显然,这里所谓"朱雀"乃离卦的象征物,所谓"白虎"乃兑卦的象征物。离卦为南方之卦,"朱雀"理应在南方;兑卦为西方之卦,"白虎"理应在西方。但如今"朱雀"居西北,"白虎"往东跑,足见"火克金"威力之大。而革卦的三至五爻为互卦乾,乾象为玉;上卦兑,其象为口;兑上乾下,表示玉在口中,故云"衔璧"。从上述郭璞运用的八卦诸种物象中,兑为虎,可谓郭璞的一大发明。它正是在《周易o说卦传》兑卦"为毁折,为刚卤"的象征意义的基础上,加以衍扩而来的。当然,郭璞以兑为虎,从某种角度上说是受到焦氏《易林》及九家逸象以艮为虎的启迪。既然艮为虎象,那么与它对应的兑卦也就自然带有"虎味"了。故兑象为虎,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此外,郭璞以兑为虎,还可以从古代天文学中找到其依[!--empirenews.page--]上一页[1][2][3][4]下一页据。据考证,早在战国初期(公元前五世纪),二十八星宿与苍龙、玄武、白虎、朱雀"四象"的对应关系就已经确立了。《礼记o曲礼上》:"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在《灵宪》中说?quot;苍龙连蜷于左,白虎锰据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这就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苍龙七宿配于东方,玄武七宿配于北方,白虎七宿配于西方,朱雀七宿配于南方。既然兑卦属西方之卦,作为西方星宿之动物形象白虎,就完全有理由成为兑卦的一种物象(同样的道理,离卦属南方之卦,作为南方星宿之动物形象朱雀,也主自然而然地成为离卦的一种物象)。郭璞如此拟象,比起虞氏逸象以坤为虎,要合理、高明得多。尚秉和为之大加赞赏:虞氏以坤为虎,讫不知艮虎象。岂知《易林》及九家皆以艮为虎!后郭璞又以兑为虎,兑西方虎宿,又兑为刚鲁为毁折,义亦胜于坤。[22] 郭璞把"兑为虎"这一取象广泛运用到其所占卦的阐析上,且都取得"成效"。如,郭氏在避乱途中,曾就是否取道焦邱至河北,占了一卦,得随这升,其林辞曰:虎在山石,马过其左(原注:兑虎震马,互艮山石)。驳为功曹,猾为主者(原注:驳猾能伏虎)。垂耳而潜,不敢来下(原注:兑虎去,不能见)。爰升虚邑,遂释魏野(原注:随时制行,卦义也。升贼不来,知无寇当。魏则河北亦荒败。)[23] 是段林辞围绕着"虎"字作文章。贞卦随,上兑下震,互卦(二至四爻)为艮,兑为虎,震为马,艮为山为小石,故云"虎在山石,马过其左"。郭氏依据贞卦随的卦象敌悔卦升的卦辞,着眼于"虎的出没",断言焦邱乃平安之径,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总而言之,郭璞占卦,主要是从分析卦的象数入手,尤其注重运用八卦诸种物象和象征意义,同时也不排斥《周易》卦爻辞,因而左右逢源,"灵验"非常。顺便一提的是,郭璞还是《周易》占筮术的积极改革者。沿秉和《周易古筮者》曰:揲蓍为占,其法太繁,有不能用于仓卒之时者,故古人以金钱代之,盖自京、郭而已然矣。又曰:以其与揲蓍法合,故用之而亦验。这里所说的京、郭,指京房、郭璞。在京房之前的西汉,占筮者通常采用《周易o 系辞传》所载的"大衍之法",即以五十根蓍草揲卦,程序繁琐且费时。京房首创"金钱代蓍"法,也称"金钱卜"或"钱卜",即是用三枚铜钱代替五十根蓍草以占筮。其基本原理与蓍草揲卦相同,但操作程序却大大简化了,适应了当时《周易》占筮术发展的需要。生活在两晋时代的郭璞,审时度势,继承了京氏"金钱代蓍"法,把它运用到自己的易占活动中去。其《易

洞林》所载诸多筮例,据说皆沿用了京氏是法。京、郭的这种占筮术,为历代易占者所欢迎,在中国易占史上流传了近两千年。[24] 郭璞不仅在占筮术上敢于抛弃《周易》传统的筮法,而且在占辞上从不照搬套用《周易》卦爻辞以及彖、象传,而是从当时的实际需要出发,自造筮词,这在易学史上亦是罕见的。毛奇龄对此作过论述:大抵作筮词法,或散或韵,总任揲蓍者临占撰造之语,非旧时有成文如是也。-------若郭璞亦自造龟卜之繇词,名曰辞林,则皆其自记已卜之事,与筮词同。[25]笔者对《晋书》本传、《易洞林》所载郭璞的筮例作过一番统计,自造筮词的林辞计有十一条。从这些林辞中,我们可以窥知郭璞作筮词的"套数"有二:一是因象造辞。郭璞的大多数筮词都是以孟、焦、京的卦气说、纳甲说、五行说等学说为指导,依据所占卦的卦爻象,通过想象敷衍而成。其文字与《周易》卦爻辞没有多大相似之处。上述提及的遁之蛊、同人之革、随之升的林辞,就是如此。二是根据求占者的实际情形,结合《周易》的卦爻辞,编造筮词。这些林辞与《易》辞溶为一体。如,郭璞《易洞林》补遗、千宝《搜神记》载: [!--empirenews.page--](晋元帝时)扬州别驾顾球秭。生十年便病,至五十余。令璞筮之,得大过之升。其辞曰:"大过卦者义不嘉,冢墓枯杨无英华。振动游魂见龙车,身被重累婴天邪。法由斩祀杀灵蛇,非已之咎先人瑕。案卦论之可奈何?" 很显然,这里的"大过卦者义不嘉,冢墓枯杨无英华"。是化用了《周易》大过卦九五爻辞及其象传辞。大过卦九五爻辞云?quot;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象》曰:"枯杨生华,何可久也?老妇士夫,亦可丑也。"不过,在见存郭璞诸多条林辞中,直接化用《易》辞的毕竟不多。除了上述大过之升的林辞外,仅有既济一条林辞:小狐迄济,垂尾累衰。初虽偷安,终靡所依。案卦言之,秋吉春悲。[26] 不言而喻,这里化用了《周易》既济和未济卦辞。既济卦辞云:"亨小,利贞,初吉终乱。"未济卦辞去:"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综观郭璞中卜林辞,或因象设辞,或把《易》辞加以改造、润色。它们多俗语、口语,明白晓畅且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记易背诵。其句式或四言,或七言,或八言,整齐划一,颇似一首首诗歌或民谣,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价值。郭璞林辞,从某种角度说,也是对焦氏《易林》林辞的仿效和发展。二、阴阳灾变说京房《易传》云:生吉凶之义,始于五行,终于八卦。从无入有,见灾于星辰也;有入无,见象于阴阳也。阴阳之义,岁月分也,岁月既分,吉凶定矣。故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六爻上下,天地阴阳,运转有无之象,配乎人事。八卦仰观俯察在乎人,隐显灾祥在乎天,考天时、察人事在乎卦。这段话集中提示了京房阴阳灾变说的实质。它是以阴阳二气说来解释《周易》,以《周易》卦爻象的变化来阐释一年节气的变化,解说灾祥怪异,进而占断人事的吉凶祸福。这种阴阳灾变说是京房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易的一面旗帜,更是京房参政议政的一种重要理论武器。郭璞全盘继承并发展了焦、京阴阳灾变学说,把它运用到日常生活和政治活动中去,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既给自己带来了荣誉,也给自己带来了灾变。囿于篇幅,本文仅举一例,以见郭氏阴阳灾变学说之一端。《晋书》本传载:晋元帝时,郭璞为著作佐郎。于时阴阳错缪,而刑狱繁兴,璞上疏曰:臣闻《春秋》之义,贵元慎始,故分至启闭以观云物,所以显天人之统,存休咎之征。臣不揆浅见,辄依岁首,粗有所占,卦得解之既济。案爻论思,方涉春木王龙德之时,而为废水之气来见乘,加升阳未布,隆阴仍积,坎为法象,刑狱所丽,变坎加离,劂象不烛。以义推之,皆为刑狱殷繁,理有壅滥。又去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太白蚀月。月者属坎,群阴之府,所以照察幽情,以佐太阳者也。太白,金行之星,而来犯之,天意若曰刑理失中,自坏其所以为法者也。臣术学庸近,不练内事,卦理所及,敢不尽言。又去秋以来,沈雨跨年,虽为金家涉火之祥,然亦是刑狱充溢,怨叹之气所致。------[27] [!--empirenews.page--]在这里,郭璞依据所占的卦爻象,结合当时一系列异常的天气变化,推论人事之吉凶,从达到其干预政治的目的。从所得贞卦解的卦象来看,四阴二阳,阳爻皆失正,阴爻乘凌阳刚之上,可谓阴盛阳衰。从当时季节气候来看,时值春初木神旺盛之时,却"沈雨跨年",为废水之气侵凌,阳气虽在上升却未能散布播

扬,而阴气仍然积结厚重。在卦象和气象相互印证的基础上,郭璞进而附会人事。贞卦解震上坎下,郭璞据虞氏逸象,以坎为法象。法即法律,乃政府实施刑罚的依据。解卦变坎加离,即为悔卦既济。既济卦坎上离下,坎为水,离为火、为明。根据五行相克的原理,水在火上,水火不相容,故曰"厥象不烛"即卦象不明。推之人事,则表现为刑狱殷繁,执法不明。郭璞又利用去年(即太兴三年,公元320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太白蚀月这一异常天象以证之。太白,即金星,一名启明星。金为五行之一,故太白又称"金行之星"。月属坎,阴府法象也。

[28]郭璞以为,太白蚀上一页[1][2][3][4]下一页月,这是上天对东晋王朝谴责的表示。故太白金行之星犯月,即谓东晋王朝刑罚失中,自毁其法。郭璞正是凭藉所占卦的卦象(包括其象征物、象征意义)和异常的天象,联想发挥,巧妙地批评东晋王朝的弊政,这种手段无疑是高明的。同时,郭璞还把《周易》的卦辞作为治疗上述"痼疾"的良方妙药,献给东晋王朝,更显示出其政治上的成熟与老到。他在是疏中说:案解卦繇云:"君子以赦过宥罪。"既济云:"思患而豫防之。"臣愚以为宜发哀矜之诏,引在予之责,荡除瑕畔,赞阳布惠,使幽毙之人,应苍生以悦育,否滞之气,随谷风而纾散。此亦寄时事以制用,藉开塞而曲成者也。[29] 不久,发生了"日出山六七丈,精光潜昧,而色都赤,中有异物,大如鸡子,又有青黑之气,共相薄击,良久方解"[30]即现在我们所说的太阳黑子的现象,郭璞以为这正是自己所占解之既济的"应验",故他再次因天变上疏,请求晋元帝减省刑罚。他说:陛下宜恭承灵谴,敬天这怒,施沛然之恩,谐玄同之化,上所以允塞天意,下所以弥息群谤。[31] 由于郭璞在易学、术数界素享盛名,故其占卜的结果和批评建议必然会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认同。慑于社会舆论,晋元帝不得不作出姿态:是年(即太兴四年,公元321年)"夏四月辛亥,帝亲览庶狱"。[32]但这无济于事。翌年,郭璞趁晋元帝"皇孙生"之机,再度上疏,藉以谈阴阳五行,用"天意""天心"来劝说皇帝布泽肆赦,减损刑罚,整顿法纪。他说:臣去春启事,以囹圄充斥,阴阳不和,推之卦理,宜因郊祀作赦,以荡涤瑕秽。------顷者以来,役赋转重,狱犴日结,百姓困扰,甘乱者多,小人愚?,共相扇惑。------ 今皇孙载育,天固灵基,黔首??,实望惠润。又岁涉午位,金家所忌。宜于此时崇恩布泽,则火气潜消,灾谴不生矣。陛下上承天意,下顺物情,可因皇孙之庆大赦天下。然后明罚敕法,以肃理官,克厌天心,慰塞人事,兆庶幸甚,祯祥必臻矣。[33] 这里,"岁涉午位",谓是年的干支为壬午,午为火,晋朝属全德,火克金,故去"金家所忌"。为了避凶趋利,郭璞因而建议晋元帝崇恩施惠,肆赦改年,以消火气,逐灾祆,致祯祥。[!--empirenews.page--]尽管郭璞一而再、再而三地上疏、呼吁,却始终没有引起元晋帝的重视,东晋王朝的各种弊政依故。这就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在封建社会里,文人学士企图凭藉自己的一技之长如郭璞运用其精湛的易占术、阴阳灾变说去干预政治,实现匡时济世的夙愿,是根本行不通的。"可怜无补费精神",正道出了封建社会广大知识分子从政失败后的尴尬和无奈。注释: [3]郭璞对儒家经典所作的贡献,主要有:一、为《尔雅》作注,此书已成了儒家《十三经注疏》之一种;二、撰《毛诗拾遗》;三、撰《夏小正注》;四、以《周易》为指导思想,结合自己的卜筮经验,作《周易洞林》、《周易新林》。对道家学说所作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为道家典籍《山海经》、《穆天子传》作注;二、在其诗赋疏表及各种注本中,对道家理论予以阐发,扩大了道家学说在社会上的流传和影响。尤值得一提的是,郭璞以死来劝谏王敦的叛逆,更是实践儒?quot;杀身成仁"的壮举。 [4]《晋书》第一九一0页。 [5]严可均校辑《全晋文》卷一百二十,第二一四八页,中华书局1958年版。 [6]郭璞《游仙诗》其一全文:"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临源挹清波,陵岗掇丹荑。灵溪可潜盘,安事登去梯?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 [7]《晋书》第一八九九页。 [1]虎,《晋书》作武,盖唐人避讳改。 [2]《晋书》第一九00页。 [3]毛奇龄《春秋占筮书》卷三0,本文阐析遁之蛊卦所引仲氏解语皆见是书卷三。 [4]《易洞林》(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作"六枚"。

[5]《晋书》第一九0一页。 [6]《礼记正义》卷三十八第三百十页,《十三经注疏》第一五三八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 [7]《易洞林》卷下。 [8]《易洞林》卷下载:"------得铜铎六枚,言六者,用坎数也。"尚秉和《焦氏易诂》卷十一引郭璞《易洞林》云:"坎数六,木数三是也。"尚氏认为,坎的卦数、五行数皆为六。 [9]见尚秉和《焦氏易诂》卷十一,民国二十三年刊本,下同。 [10]金木之交,这里指铜锅架在木柴上面。 [11]水火之际,这里指井水置于柴火之上。 [12]毛奇龄《春秋占筮书》卷三。 [13]《晋书》第一九0一页。 [14]、[15]、[16]、[17]、[18]见毛奇龄《春秋占筮书》卷二。 [19]《易洞林》卷一。 [20]《晋书》第一九0一页。 [21]尚秉和《焦氏易诂》卷九。旧说以剥卦"五阴骈头相次,似贯鱼也"来释其六五爻辞。十一。 [22]尚秉和《焦氏易诂》卷十一。 [23]《易洞林》卷上。 [24]有人主为,魏晋时已改变了用金钱占卦的传统做法,而是将卦象和释卦的诗句都刻在卦签之上,术者依据求卜者抽得的筮来占卜吉凶,而郭璞正是此法的最早运用者。见卫绍生《中国古代占卜术》第47-48页,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25]毛奇龄《春秋占筮书》卷一。 [26]《易洞林》卷上。 [27]《晋书》第一九0一至第一九0二页。 [28]《晋书》第三七四页。 [29]《晋书》第一九0二至第一九0三页。 [!--empirenews.page--][30][31]《晋书》第一九0四页。 [32]《晋书》第一五四页。 [33]《晋书》第一九0七页。

最新(三字经)三字经详解:有连山

三字经详解: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相传伏羲氏画八卦,始有卦象。其时还是结绳记事,没有文字,只有图形。直至近代,云南的少数民族还是结绳记事,家里门后面挂几条绳子,有几件要办的事情就在不同的绳子上打几个结。 到神农氏时代发展出《连山易》,黄帝时代出现了《归藏易》。三王时代的夏朝用《连山易》、商朝用《归藏易》、周朝用《周易》。 周文王著卦辞,周公旦著爻辞,又经过孔子整理后,系易辞,加入十翼,也就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十篇论文。一部《周易》浓缩了四代圣人的智慧,故此《易经》名列为五经之首。 这三种易经有什么不同呢?八卦中乾为天、坤为地,离为火、坎为水,艮为山、兑为泽,巽为风、震为雷。《连山易》以艮卦起首,《归藏易》以坤卦起首,《周易》以乾卦起首,三易所画八卦的位置不同。方位一变,六十四卦的卦体跟着变异,内部的384爻也随之而变。 我们今天见到的《周易》,是周文王在?h里做牢七年,研究易经的心得体会。《连山易》和《归藏易》虽然失传了,但是据南怀老研究,还是可以从象数里面看到一些端倪。

道家的术数之学,如丹道、医药、堪舆等学问,都有《连山》与《归藏》两种易学的东西,此外在《易纬》和《关朗易传》中也还有一点依稀的影子。 那什么叫做易呢?易字的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日,下面是个月,太阳和月亮之间的关系就是易。《易经》是中国最早研究天文、自然的科学著作,其中提出了三个原则,就是三易,这是“三易详”的第二层意思。 “三易”的第一易,是简易,简单的象太阳和月亮一样,天天能看见、抬头就看见。其实宇宙的法则根本就是至简、至易的,真理总是最简单、最平淡的,复杂是后天人为的。 最简单、最平凡的就是最美好、最伟大的;简易的生活是最正常的生活,简易的饮食是最健康的饮食,复杂的结果只能是劳民伤财。 第二易,是变易,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永远在运动、永远在变异,所以学易先要明变。上智之人不但知变,且能适应变;中智之人跟着变、随着变走;下智之人变过去了还不知道,还在那里怨天尤人呢。 第三易,是不易,万事万物虽然随时随处都在变,但有一个不变的理体,理是永恒的、体是不变的。例如,太阳和月亮永远在运动,但永远不会撞到一起,因为有引力之理在,有太阳系的法则存在。 哲学家把这个不变的理叫做本体,宗教家叫上帝、佛、主宰…,总之说的都是一回事。在内是不变的理,中间是简易的数,外面就是千变万化的象,这就

风水的最高境界内风水的调整

风水的最高境界内风水的调整 分类:周易研究2008-04-13 13:00 最近,看了葛东林先生有关“内风水”的论述,感觉颇有几分道理。虽然,其中深层次的东西尚无暇参悟,但毕竟“内风水”之说有一定理论根据(调节“内风水”亦即调节“内五行”)。了解并深入研究“内风水”的内涵及其正确调节应用对我们参悟人生真谛以及很好的改造人生,定有裨益。现在,将其观点辑录于下供易友参考讨论。 人生一世,忙忙碌碌,种种作为,所追求的无非是一种境界:快乐、康宁、洒脱、悠然、平衡、满足……考学也罢、经商也罢、做学问也罢、当官也罢……最终的目标莫不如此。外风水的调整如此,调整内风水更是如此。 笔者不否认外在的风水对人的命运的影响,适宜的风水可以助益人们财源增加,名利增长。但有一个客观的事实却是无法否认的:外风水虽好,却难以让人们恒常处于快乐、康宁、洒脱、悠然、平衡……的境界里!打开报纸,每天都可以看到一些活生生的人间悲剧…… 若说贫民的悲剧与风水的不足有关,还勉强可以理解,但一些名流志士、风云人物的结局与内心世界却并不比贫民好过多少:苦闷、彷徨、焦虑、愤恨……常常使他们(她们)痛苦不堪,乃至自杀、杀人、惶惶不可终日、跳楼、割腕、吞安眠药……是他们(她们)的外风水不好吗?完全可以调整嘛,也花不了多少钞票。再说风水不好又如何功成名就? 所以说,适宜的外风水即使能够助益你获得功名利禄,却不能够使你实现快乐、洒脱、自在的人生!所以,外风水的调整无论多么绝佳,也仅仅是低层境界而已,与内风水相比,犹如小巫见大巫。笔者在此不揣浅漏,阐述一下风水的至高境界——内风水的调整,愿与读者共勉。 什么是内风水呢?简单的说就是“心的风水”,容笔者从阴阳太极八卦图说起吧! 《易·系辞》云:万物皆俱一太极。 凡夫之心也当然各为一太极——这里所说的“心”不是血肉之心,而是会思想的心。何为太极,无阴阳之分的状态即称为太极。心不妄动时无分阴阳,圆融而明朗,此时之心即为一太极。心一动就即生出两仪,所谓两仪,代表心念的阴阳对立,如爱与恨、厌烦与喜欢等;再动即生四象,如爱中有恨、恨中有爱等等;复又生出八卦,再动下去就更复杂了。八卦符号的排列组合代表着人心的各种复杂的情绪、欲念。凡夫之心被各种五行的情绪、欲念所遮盖,见不到自己的真心,迷失自我,迷失本性,是为内风水失调。 比如说,当你听到有人说你的坏话时,你就火冒三丈,是为邪木、邪火过旺;当你钟情的异性弃你而去时,你因此郁郁寡欢,忧心忡忡,是为邪金过旺;当你看见不喜欢的人升官发财出名时,你就嫉妒难耐,是为邪火旺;当你炒股投资而血本无归时,你因此痛苦绝望时,是为寒水过旺……此种内风水的严重失调,感觉起来跟地狱没什么两样,再接下来难免要悲剧丛生了。 所以,即使人们拥有绝佳的外风水,若内风水严重失调,也还是脱不了各种各样的灾祸。读到这里,或许会有人取笑笔者的迂回了:绕了一大圈儿,说的不就是调整心理平衡嘛!我当是什么玄妙的“大道”呢!话可别说的过于轻巧啊。 有的人特别喜欢大手笔,动辄上天入地,笔入银河太阳系,或是茫茫宇宙洪荒之中,以为“道”在身外,殊不知“道”就在你的心中。 那么,究竟如何调整内风水呢?笔者在此分点谈谈肤浅之见,以资自勉并抛砖引玉。 一:内风水的理想状态

古书中的注解

古漢語通論(十七) 古書的注解 我國比較重要的古籍,前人大都作過注解。今天我們要想比較順利地讀懂一部古書,一般都要參看舊注。有些文字比較艱深的古書,如果不參看舊注甚至根本無法讀懂。 注解古書的工作開始於漢代。以前的許多典籍傳到漢代,由於種種原因(如語言的發展,口授和傳抄的錯誤等),漢代人已經不能完全讀懂;於是有一些人專門為這些古書做注解,像毛亨、孔安國、馬融、鄭玄等,都是著名的注解家。鄭玄對先的經書,像《周易》《毛詩》《周禮》《儀禮》《禮記》《論語》等書,都曾作過注解。這些注解對我們了解先古籍非常有用,如果沒有漢代學者這一番辛勤的工作,有許多先古籍我們今天是很難讀懂的。到了唐代,距離漢代又有六七百年了,許多漢人的注解在唐代人看起來,又不是那麼容易理解了,於是出現了一種新的注解,作者不僅解釋正文,而且還給前人的注解作注解。這種注解一般叫做“疏”,也叫“正義”。例如現在最通行的《十三經注疏》中的《詩經》就是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毛傳、鄭箋的“傳”和“箋”,當時都各有特定的意義,“傳”指闡明經義,“箋”有補充與訂正毛傳的意思,一方面對毛傳簡略隱晦的地方加以闡明,另一方面把不同於毛傳的意見提出,使可識别。 注:《十三經注疏》大多數是漢朝人或晉人做的注,唐宋人做的疏,各部書的注疏人如下: 《周易》: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尚書》:舊題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 《詩經》: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 《周禮》: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儀禮》: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禮記》: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春秋左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春秋公羊傳》:漢何休注,唐徐彥疏; 《春秋谷梁傳》:晉甯注,唐楊士勳疏; 《論語》: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孝經》: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爾雅》:晉郭璞注,宋邢昺疏;

从东晋郭璞注谈注释体例与词汇双音化的关系

从东晋郭璞注谈注释体例与词汇双音化的关系 在专书或专类词汇研究中,词汇所反映时代语言的“典型性”特征总是我们着力研究的,不过,不同语料中词语所具备的“特殊性”特征,同样是词汇研究应当注意的问题。在具体分析专类文献语料的词汇时,值得就语料的特质、体例与词汇之间的关系问题展开研究。本文即以东晋郭璞的注释为研究对象,探讨语料性质与词汇研究的关系。 一、以双释单——双音化对注释体例的影响 不少学者都将注释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文章体裁,例如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提出义疏体的注释应当算作一种独立的文体。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认为:“王、何注经,其文体亦与汉人迥异。……厥后郭象注《庄子》,张湛注《列子》,李轨注《法言》,范宁注《谷梁》,其文体并出于此,而汉人笺注文体无复存矣。”严格来说,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对文体的理解是不同的,如《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中有这样一句话:“所著赋、颂、铭、诔、问、注、哀辞、书、论、上疏、遗令,凡十六篇。子妇丁氏为撰集之,又作《大家赞》焉。”这里将“注”与“赋、颂、铭、诔”等相提并论。可见,当时认为注释属于文体的一种。就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说,“魏晋南北朝人在使用‘文体’和‘体’这一概念时,含义丰富,往往随文置义,变化多端,或综合而言”,但一般指“体裁、篇体、风格”三方面。 无论注释是否具有“文体”之名,从语言研究的角度来看,随着注释学的不断发展,注释题材自身已经自发形成了一套语言体系,并能够及时吸纳时代的语言特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李士彪指出:在魏晋南北朝骈文文学盛行的影响下,许多体裁几乎到了“无文不骈”的地步,“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历来用散文写作的注释文体也受到骈文的冲击”,以李轨的《法言注》与刘昞《人物志注》为代表,“这类注释著作讲究骈俪、驱使语典、斟酌声韵,显然是把当时做文的一套方法带到注文中了”。 又如:汉语词汇由单音词向双音词发展的特性,也自然地体现在注释语料中。从注释学研究的角度来看,以双音词对释单音词是注释体例的一种,但实质上,汉语词汇双音化直接为这一体例的形成提供了基础。郭注词语在构形上的最大特点,是双音词数量丰富。据笔者统计,郭注双音词共有2465个。这些双音词往往对应被注文中的单音词。周祖谟、周因梦先生很早就已指出郭注词语的这一特征。向熹论及中古汉语复音词大量产生的特点时,以郭璞对《尔雅·释诂》的五个注解为例,认为:“中古产生的新词绝大多数是双音词。……不少单音词,中古往往有双音词可以代替。这一点,我们从魏晋以后学者对上古书籍所作的注疏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骆晓平指出:“对比《尔雅》和郭注,前者的单音词在后者中多发展为双音词。”这些论述说明郭注词汇在构形上的最大特色——大量双音词的产生已经得到学者们充分的注意。 以双音词释单音词的体例在毛亨、郑玄、高诱等人的注释中,早见其法,并

_百年易学文献菁华集成_二_目录_易学史研究专辑_

周易研究2008年第1期(总第八十七期) 《百年易学文献菁华集成》(二)目录 (易学史研究专辑) 【先秦易学史】 春秋《易》文本,吴前衡 论《左传》与易学,潘雨廷 【西汉易学史】 汉代易学概况(谈易之三),戴君仁 汉易里的几个重要名目(谈易之四),戴君仁 汉易里的几个重要名目———卦变(谈易之五),戴君仁 汉易里的其他名目(谈易之六),戴君仁 韩婴《易》学探微,李学勤 孟氏易传授考,沈瓞民 施、孟、梁丘《易》学考,刘大钧 孟喜易学略论,傅荣贤 西汉孟喜改列卦序中的哲学思想,高怀民 孟喜卦气卦序反映的思想初论,李尚信 孟京易学的来源,梁韦弦 《汉书?魏相传》与西汉易学,连劭名 汉魏费氏易学考,沈瓞民 《焦氏易林》作者考辨———兼与黎子耀先生商榷,陈良运 焦延寿易学渊源考,连镇标 《易林》神仙思想考,连镇标 《易林》几与《三百篇》并为四言诗矩,陈良运 京房易学的象数模式与义理内涵,余敦康 京房《易》与《焦氏易林》,陈良运 论《京氏易传》与后世纳甲筮法的文化内涵,萧汉明 京氏易学中的阴阳对待与流行———兼论京易纳甲、建候、积算的建构原则,张文智 谈京房解《易》的一段佚文,唐子恒 京房象数易学探微,周立升 《周易乾凿度》的哲学思想,钟肇鹏 考古发现与《易纬》,连劭名 易纬《乾凿度》的几点研究———兼论帛书周易与汉易的关系,李学勤 《易纬?乾凿度》残篇文解析———西汉形上思想的成就,高怀民 《易纬?乾凿度》的哲学思考,张健捷 “元气”演化史观———《易纬》的自然史观研究,萧洪恩 《易纬》八卦卦气思想初探,刘彬 《易纬》宇宙观与汉代儒道合流趋向,林忠军 《太玄》创作年代考,束景南 论《太玄》的哲学体系,韩敬 扬雄《太玄》中的宇宙形成论,郑万耕 《太玄》与《周易》之比较研究———兼论扬雄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韩敬 《玄首都序》、 《玄测都序》注———《太玄注》摘登,韩敬 《太玄》“罔直蒙酋冥”的易学史意义,郑万耕 杨雄《法言》中的易学思想,李英华 论《太玄》对《周易》的模仿与改造,刘保贞 读玄释中———试论《太玄》所本的宇宙说,问永宁 从《太玄》看扬雄的人性论思想,问永宁 《太玄》的宇宙结构论探析,问永宁 刘向、刘歆父子的易说,郑万耕 【东汉易学史】 《白虎通义》与易学,张涛 周易马氏传辑证?系辞上,沈瓞民 周易马氏传辑证?系传下,沈瓞民 周易马氏传辑证?说卦传,沈瓞民 《周易参同契》的哲学基础,乌恩溥 《周易参同契》作者考,方春阳 《〈周易参同契〉外丹著作考》商榷,杨效雷 《周易参同契》的月体纳甲学,周立升 论《周易参同契》的外丹术,郭东升 论魏氏月体纳甲说及其对虞氏易学的影响,刘玉建 试论《周易参同契》以“易”为核心的发展变化观,陈进国《周易参同契》的丹道易学,周立升 荀爽易学通论,周立升 《九家易》考辨,林忠军 荀爽易学乾升坤降说的宇宙关怀与人文关切,王新春 郑氏易礼(谈易之七),戴君仁 郑玄易学思想述评,林忠军 郑玄爻辰说述评,刘玉建 郑氏易义,丁四新 试析郑玄易学天道观,林忠军 试论郑玄易数哲学,林忠军 郑玄易与两汉易学思潮,林忠军 虞翻著作考释,刘大钧 虞翻卦变说探微,林忠军 虞氏易学的两大理论支柱:“卦气说”与“月体纳甲说”,王新春 论虞翻易学批评,刘玉建 论虞翻别卦逸象,刘玉建

郭璞诗中的阴阳色彩

从阴阳学角度浅探郭璞十九首《游仙诗》 唐星 钟嵘认为郭璞的《游仙诗》“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与传统的“滓秽尘网,锱铢缨绂,飡霞倒景,饵玉玄都”的所谓正格游仙诗不合。这话只对了一半,“知人论世”,考察郭璞所处的环境和个人经历,可知诗人是有所感想要有所倾诉的,“游仙”是诗人理所当然的选择的符合个人身份的题材,但仅仅是题材而已,诗人更多的是要借诗歌来“表达”,这“表达”的最初层次便是抒情咏怀。可是一个自小学术,洞晓天地人生之道的当时著名的占卜师、阴阳家①,他的诗歌怎么可能只是抒情这么简单,抒情咏怀而外,更有对现实的卜筮,对未来的预测,对宇宙天地自然万物的观察与领悟,对生命哲学的探讨等等。因此,可以说就诗人的身份而言,他在诗中阐阴阳学说、发卜筮之辞似乎是自然而然、理所应当的。 故本文着重从阴阳学的角度来探讨郭璞的游仙诗,深入细致地辨析其诗中的阴阳卜筮之辞,兼析其游仙列仙之趣和生活际遇之情。 所谓阴阳家,据《汉书·艺文志》云:“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而阴阳学,则在天 ①《晋书·郭璞传》几乎通篇全部记载郭璞的阴阳卜筮之事,其中有:“璞好经术”,“妙于阴阳算历。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当时位高权重者,如元帝、明帝、王导、王敦、温峤、庾亮、庾翼、庾冰、庐江太守胡孟康、宣城太守殷祐等皆请他卜筮,而他“前后筮验六十余事”,并且他屡次上疏也是多言阴阳卜筮之事。详见[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七十二《列传第四十二·郭璞》,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899页—1910页。

简单易学的两种还原魔方的口诀及公式图解(1).

图解简单易学的两种还原魔方的常用口诀公式 前言 我们常见的魔方是3x3x3的三阶魔方,英文名Rubik's cube。是一个正6 面体,有6种颜色,由26块组成,有8个角块;12个棱块;6个中心块(和中心轴支架相连)见下图: (图1) 学习魔方首先就要搞清它的以上结构,知道角块只能和角块换位,棱块只能和棱块换位,中心块不能移动。 魔方的标准色: 国际魔方标准色为:上黄-下白,前蓝-后绿,左橙-右红。 (见图2)注:(这里以白色为底面,因为以后的教程都将以白色为底面, 为了方便教学,请都统一以白色为准)。 (图 2) 认识公式 (图3)(图4) 公式说明:实际上就是以上下左右前后的英文的单词的头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图5) (图6)

(图7) (图8)

三阶魔方入门玩法教程(一) 步骤一、完成一层 首先要做的是区分一层和一面:很多初学者对于“一面”与“一层”缺乏清楚的认识,所以在这里特别解释一 下。所谓一层,就是在完成一面(如图2的白色面)的基础上,白色面的四条边,每条边的侧面只有一种颜色,图(2). 如图(1)中心块是蓝色,则它所在面的角和棱全都是蓝色,是图(2)的反方向 图(3)和(4)则是仅仅是一面的状态,而不是一层 ! (1) (2) (3) (4) 注:图(2)和(4)分别是图(1)和(3)的底面状态 想完成魔方,基础是最重要的,就像建筑一样,魔方也如此,基础是最重要的。 由于上文提到过中心块的固定性,这一性质,在魔方上实质起着定位的作用,简单的说就是中心块的颜色就代表它所在的面的颜色。 一、十字(就是快速法中的CROSS ) 第一种情况如图所示: 公式为R2 (橙色下面颜色为白色,为方便观察,特意翻出颜色)

创业管理-易学实用的创业真知教程考试

【判断题】(1分) 创业活动的特殊性是在高度不确定环境下开展商业活动。 A. 对 B. 错 2 【判断题】(1分) 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市场机会的结合,是商业模式的终点。 A. 对 B. 错 3 【判断题】(1分) 认知冲突一般是对事不对人,情感冲突一般是针对人来说。 A. 对 B. 错 4 【判断题】(1分) 对创业者来讲,一定要开发世界上从来没有的全新产品才能成功。() A. 对 B. 错 5 【判断题】(1分) 创业应做好科学规划,试错的学习方法会使创业者走更多弯路。() A. 对 B.

6 【判断题】(1分) 管理团队以及市场机会的价值是两项关键的投资因素。 A. 对 B. 错 7 【判断题】(1分) 从全世界创业者情况来看,高收入者比低收入者创业比例高。() A. 对 B. 错 8 【判断题】(1分) 没有团队的创业也许并不一定会失败,但要创建一个没有团队而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却极其困难。() A. 对 B. 错 9 【判断题】(1分) 创业活动是机会导向的活动,需要把握机会和超前行动。 A. 对 B. 错 10 【判断题】(1分) 建立在商业基础上的友谊永远比建立在建立在友谊基础上的商业更重要 A. 对 B.

?第2部分 ?总题数:15 ? 11 【单选题】(2分) 老龄化社会中很多老人无法很好生活,平民化养老院产生,这是机会()的来源 A. 消费观念变化 B. 社会和人口变化 C. 生活方式变化 D. 分销渠道重构 12 【单选题】(2分) 成功的创业者往往追求客观幸运。 A. 正确 B. 错误 13 【单选题】(2分) 创业者从识别顾客入手,根据顾客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是创业者的()特质。 A. 创新与变革 B. 超前行动 C. 顾客导向 D.

读杜详注

杜甫的诗,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面貌,表现了深沉地忧国忧民的情怀,因此被称为诗史,《北征》可以说是他诗史的代表作,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杜甫作这首诗的背景。安史之乱中,即唐肃宗至德二年二月,朝廷进驻凤翔。四月,杜甫由长安逃至皇帝处,被授左拾遗。五月,肃宗罢房琯相,杜甫疏救之触怒肃宗,八月,肃宗以墨制放杜甫回鄜州省亲,实为疏远杜甫。《北征》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全诗共140句,记录了杜甫由凤翔归家的所见所闻所感。 北征 《杜诗祥注》:公遭禄山之乱,自行在往鄜州,鄜州在凤翔东北,故以《北征》命题。 【鹤注】此诗述在路及到家之事,当在羌村后,至德二载九月作,故云:“菊垂今秋花。”班彪作《北征赋》:“用以为题。” 北征从命题到手法都是学赋的,班昭有《东征赋》,潘岳有《西征赋》,班固有《北征赋》,《北征》与《北征赋》实同名而异体,而写作手法上,初记岁时,后叙行程,则又是效仿赋的格式,起句以皇帝年号开始,其声正大。 北征以赋之手法写诗,铺叙层次井然,段落分明,全诗共为四段,第一段写辞阙之心理,二段写沿路所经,抒发感慨,三段写抵家团聚,家人困苦的生活,四段写对军国大计的谋划。 (首段从北征问家叙起。) 首段写杜甫得肃宗恩准回家探亲,感谢圣恩,却不忍离开,害怕君主有遗失的复杂的心理。 皇帝二载秋(1),闰八月初吉(2)。

杜子将北征(3),苍茫问家室(4)。 (3)《楚辞》:“驾玄螭兮北征。”(仇) 《舆地图》:“鄜在凤翔东北。仇注:班彪作《北征赋》,用以为题。(浦)(4)阴铿诗:“苍茫岁欲晚。”苍茫,急遽之意。《诗》:“宜其家室。”(金圣叹:中间只插苍茫二字,便将胸中为在为亡无数狐疑,一并写出。) 维时遭艰虞(1),朝野少暇日(2)。 顾惭恩私被(3),诏许归蓬荜(4)。 拜辞诣阙下(5),怵惕久未出(6)。(chuti 均为第四声恐惧惊骇之意)(5)《晋史论》:陈王就国,则拜辞陨涕。班彪诗:“上书诣阙下。” 金:此云被昭已,犹不肯归。不只见其笔力之曲,且服其笔力之大。然总是一片极厚心地,亦生不出如此大力曲势。(6)曹植诗:“皇恩过隆,只承怵惕。” 虽乏谏诤姿(7),恐君有遗失(8)。 (7)《孔丛子》:“犯颜谏诤,公正无私。” (8)公为拾遗,故恐君有遗失。《前汉·张安世传》:“无所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9)。 (9)《文心雕龙》:“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傅亮表:“密勿军国,心力俱尽。”密,秘也。勿,黾勉也。 杨伦:杜诗镜铨:伏结末意,紧接上句,斡旋得妙。 金:承上「恐君遗失」句未免过戆(gang),因更转口作好语,此解只做周旋上解之第四句。 东胡反未已(10),臣甫愤所切(11)。 (10)东胡,指安庆绪。(仇、浦) (11)钟惺曰:臣甫,用章奏字面,如对君语。《家语》:敬姜曰:“无挥涕。”挥涕恋行在(12),道途犹恍惚(13)。

简单易学PPT的制作方法.

ppt的制作方法 思路! 做PPT最需要的就是思路. 自认做PPT我已经很高很高的高手了(自恋中...),做了7-8年,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可是每次在做新PPT之前,还是很头痛! 头痛的东西很多:思路,架构,版面,色调,详略,图片等等. 但感觉最有用也是最头痛的就是思路. 由此,根据我的经验,我认为做PPT的流程应该是: 1,最开始什么都不要想,不要去查资料,也不要接触电脑,而是用笔在纸上写出提纲,当然,能简单的划出逻辑结构图最好了.越细越好. 2,打开PPT,不要用任何模板,将你的提纲按一个标题一页整出来.(过去我就总是追求完美,首先搞摸板,花掉半个多小时,做的过程中不满意又修改,做完后又修改,甚至最后完全推翻----伤神费力耗时!!) 3,有了整篇结构性的PPT(底版/内容都是空白的,只是每页有一个标题而已),就可以开始去查资料了,将适合标题表达的内容写出来或从网上拷贝进来,稍微修整一下文字,每页的内容做 成带"项目编号"的要点.当然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新的资料,非常有用,却不在你 的提纲范围中,则可以进行调整,在合适的位置增加新的页面. 4,看看PPT中的内容哪些是可以做成图的,如其中中带有数字、流程、因果关系、障碍、趋势、时间、并列、顺序等等内容的,全都考虑用图画的方式来表现。如果有时候内容过多或实在是用图无法表现的时候,就用“表格”来表现。实在实在是不行了,才用文字说明。所以,最好的表现顺序是:图--表--字。这个过程中图是否漂亮不要在意,“糙”点没关系,关键是你用的图是否准确。 5、选用合适的母版,根据你的PPT呈现出的情绪选用不同的色彩搭配,如果觉得office自带的母版不合适,自己在母版视图中进行调整,自己加背景图、Logo、装饰图等。其实关于母版颜色的选择,这么多年,我也一直没有研究透彻,据说不同的颜色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情冲击,专业的书讲的都是些狗屁理论,不就是情绪吗?我就按自己的情绪来定了。当然,如果是有公司自己的标准模版,就不用费这些工夫了,直接用之。 6,在母版视图中调整标题、文字的大小和自体,以及合适的位置。

关朗易学考论

关朗易学考论 安全生产工作参考 编者按: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冬季发生火灾的次数占全年总数的40% 左右。在干燥低温的空气中,可燃物更容易着火,而且着火后,火势蔓延的速度 快,极易引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一旦发生火灾,要临危不乱,选择合适的逃 生方法。本期参考专门向大家介绍有关火场逃生的知识。 逃生六法 家中有绳索时,可直接将一端拴在门、窗框或重物上,沿 另一端爬下,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手脚并用(脚成绞状夹紧绳,双手一上一下交替 往下爬),并尽量采用手套、毛巾将手保护好,防止顺势滑下时脱手或将手磨伤。 还可将床单、被罩或窗帘等撕成条并拧成麻花状,按绳索逃生的方式沿外墙爬下, 但要切实将床单等扎紧扎实,避免其断裂或节头脱落。 实在无路可逃时,可利用卫生间进行避难。用毛巾紧塞 门缝,把水泼在地上降温,或躺在放满水的浴缸里。但千万不可钻到床下、大橱 等处避难,因为这些地方可燃物多或容易聚集烟气。 用浸湿过的棉被盖在身上,确定逃身路线后用最快的速度

直接钻进火场并冲到安全区域,但千万不可用塑料雨衣作保护。或者将毛毯等织 物钉或夹在门上,并不断往上浇水冷却,以防止外部火焰及烟气侵入,从而达到 抑制火势蔓延速度,增加逃生时间的目的。 火场上切勿轻易跳楼。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住在低楼层 的居民可采取跳楼的方法进行逃生。但首先要根据周围地形选择较低的地块作为 着地点,然后将床垫、沙发垫、棉被等抛下作缓冲物,身体重心尽量放低,做好 准备后再跳。 当建筑外墙或阳台边上有落水管、电线杆、避雷针引线等 竖直管线时,可借助其下滑至地面,同时应注意一次下滑的人数不宜过多,以防 止逃生途中因管线损坏而致人坠落。 可在阳台、窗台、屋顶平台处用木板、竹竿等较坚固的物 体搭至相邻单元或相邻建筑,以此作为跳板过渡到相对安全的区域。还可以直接 将它们从阳台或窗户斜插到室外地面或下一层平台,两头固定好以后顺势滑下。 逃生知识问答 答:逃生前最好用水将衣服浇湿、用湿毯子裹住全身或用湿衣服包住头部等裸露部位。这样穿过着火区域时,身上的衣服不易着火,身体裸露部位不致被烧

古 书 的 注 解

古書的注解 一、古注對於閱讀古書的作用 1、古注是閱讀古文的階梯和橋樑 2、古人的注釋接近實際,较為可靠 例如:《春秋左氏經傳集解》的作者杜預,“《左傳》癖”,“杜武庫”。 3、古注是今注的源頭,是今注的重要依據 二、古注的產生和發展 1、註釋的萌芽時期——先秦 此時的註釋多是零散的,個別的。例如: 書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孟子·滕文公下》 2、註釋的興盛時期——兩漢 ?西漢時注解的範圍主要是經書,如《易》、《書》、《詩》、《左傳》、《谷梁傳》、《公羊傳》、《禮記》、《論語》、《孟子》都有了很多家的注解。 ?東漢時期又進一步從儒家經典擴大到了諸子。其中著名的注釋家和重要著作有:毛亨《毛詩故訓傳》 鄭玄《毛詩箋》《三禮(周禮、儀禮、禮記)注》 高誘《淮南子注》《戰國策注》《呂氏春秋注》 王逸《楚辭章句》 3、註釋的發展時期——魏晉至隋唐 ?這一時期注解的範圍逐漸擴大,由經、史擴大到子、集。流傳至今的注本,較著名的有: 王弼、韓康伯《易注》杜預《春秋經傳集解》 何晏《論語集解》裴駰《史記集解》 皇侃《論語義疏》裴松之《三國志注》 王弼《老子注》郭象《莊子注》 张湛《列子注》刘孝標《世說新語注》 郦道元《水經注》 4、註釋的中落時期——宋、元、明 ?宋代理學盛行,但有的學者能夠不受理學的局限,從語言實際出發去注解古書,提出了不少新的見解,如朱熹的《四書集注》、《詩集傳》《楚辭集注》等,其他如邢昺《論語註疏》、《爾雅疏》、孫奭《孟子疏》等 ?元明時期是學術的低落期,此時缺乏高水平的注解著作,比較突出的是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與吴師道《战國策校注》。 5、註釋的復興時期——清 ?清代是古書注解的高峰期,不僅清代古書注解的范圍廣,無論前人是否已經有過注解,清人都要重新注解,而且清人的注解質量高。清代學者充分利用古音研究的成果,以聲音通訓詁,解決了許多懸而未決的難題,提出了許多非常有價值的見解,提高了注解的水平 ?中國古書注解的代表性著作是由清人阮元校刻的、收集漢、唐、宋人注解的《十三經注疏》, 《周易》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尚書》舊題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 《詩經》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 《周禮》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从郭璞注谈中古时期动植物名称的俗化

从郭璞注谈中古时期动植物名称的俗化 随着语素合成手段的成熟,东晋郭璞注释中以复合词形式表现的动植物名称的内部形式逐渐明晰,尤其表现在俗称中。这种“表征”性的命名方式之所以能得以实现,正是中古时期词汇复音化的结果。 标签:郭璞注动植物名称复合词内部形式 俞敏先生曾说:“研究语源学的人,每逢遇见汉语的草木鸟兽虫鱼的名字,总要感觉意外的困难。这些名词所代表的观念,往往内延极广,让人和一团极繁杂的印象对了面之后,弄得茫然不知所措。在遇见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的时候,我们因为他所代表的观念比较抽象一点,外延大一点,很容易在较早一期的辞汇里,替他找着祖先。至于草木虫鱼鸟兽的得名的由来,就复杂多了。”[1]的确,在上古汉语中,由于这类动植物的名称往往用单纯词来表示,其内部形式往往隐没其中,很难辨明。但随着语素合成手段的成熟,在东晋郭璞注释中可以发现以复合词形式表现的动植物名称的内部形式往往比较明晰,这种明晰性特别表现在一些俗称中。如: 遵,羊枣。【实小而圆,紫黑色,今俗呼之为羊矢枣。《孟子》曰:“曾皙嗜羊枣。”】(《尔雅·释木》) 鹈,鴮鸅。【今之鹈鹕也。好群飞,沈水食鱼,故名洿泽。俗呼之为淘河。】(《尔雅·释鸟》) 鶭,泽虞。【今婟泽鸟似水鸮,苍黑色。常在泽中,见人辄鸣唤不去,有象主守之官,因名云。俗呼为护田鸟。】(同上) “羊枣”在晋代被称为“羊矢枣”,“矢”即“屎”,得名之由即枣的颜色、形状皆如同羊屎。“泽虞”则因其常在田泽中逗留,故被称为“婟泽鸟”。《说文·女部》:“婟,嫪也。”《释文》卷三十《尔雅音义》“婟”注:“《声类》云:‘婟嫪,恋惜也。’”玄应《音义》卷十三“恋嫪”注引《声类》:“嫪,惜也,谓恋不能去也。”又因为见人即鸣的习性,又被称为“护田鸟”,以示其叫声能警示来人的意思。“鴮鸅”之所以被称为“洿泽”“淘河”,也与其在水中捕鱼的习性有关。“淘河”之名,尤其形象。 郭注动植物名称中还有这样一个现象,即同一事物往往拥有不同的名称。类似我们今天所说的“学名”与“俗名”。比如: [鮆鱼/刀鱼] 鮤,鱴刀。【今之鮆鱼也,亦呼为鱽鱼。】(《尔雅·释鱼》) “鮆鱼”之所以又名“鱽鱼”,或作“刀鱼”,与其形状有关。郭注《山海经·南山

从郭璞注看晋代的方言区划_李恕豪

#语言文字学研究#5天府新论62000年第1期从郭璞注看晋代的方言区划 李恕豪 [摘要]文章对晋代著名学者郭璞的注释体例和方法进行了阐述,对郭注中的方言词语及其出现的次数作了全面的统计。在此基础上,参考其他的材料,勾画出了晋代方言区划的大致轮廓,并与汉代的方言区划作了对比研究,从而窥见到从汉代到晋代数百年间汉语方言在地域上演变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郭璞5尔雅注65方言注6 [中图分类号]H141[文献标码]A[文章编号]1004)0633(2000)01)0067)071 [作者]男,1981年于复旦大学毕业,文学硕士,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汉语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四川成都61006 魏晋南北朝时期方言词汇的描写研究成绩最大的要算郭璞。他是晋代著名的诗人、学者、辞赋家和语言学家。平生著作很多,注释过多种重要的典籍,其中包括5尔雅6、5方言6、5山海经6、5穆天子传6、5三苍6、5楚辞6,以及司马相如的5子虚赋6、5上林赋6等。另外还著有5尔雅音6、5尔雅图6、5尔雅图赞6等。其对方言词语的描写研究,主要体现在他的5方言注6和5尔雅注6中。 郭注的最大特点,是用当时活的语言来作注释。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从5尔雅6以及汉代学者那里继承来的。王国维在评论5尔雅6以及5尔雅6郭注时说:/物名有雅俗,有古今,5尔雅6一书,为通雅俗古今之名而作也。其通之也谓之释。释雅以俗,释古以今0[1],又说:/汉人注经,不独以汉制说古制,亦以今语释古语。,,郭景纯注5尔雅6从之[2]。0这里所说的/今语0,既包括当时的/通语0,也包括当时的各种方言。至于5方言6及其郭注,王国维说:/读子云书可知汉时方言,读景纯注并可知晋时方言。张伯松谓5方言6为县之日月不刊之书,景纯之注亦略近之矣[3]。0因此,对郭注进行仔细的研究,可以窥见包括通语和方言在内的晋代实际语言的大致情况。 在郭璞的5尔雅注6和5方言注6中,用来解释的词语,凡是没有注明是某地方言的,即是汉代的通语,如下列中的/高大0、/幽静0、/和协0便是: 5尔雅#释诂6:/乔、嵩、崇,高也。0郭注:/皆高大貌[4]。0 5方言6卷二:/美心曰窈。0郭注:/言幽静也[5]。0

洛神赋(精校详注版)

原文録自《曹植集校注·卷二》,〔三國魏〕曹植著,趙幼文校注,中華書局2017年4月北京第1版,2017年4月北京第1次印刷。|ISBN 978–7–101–12090–5 洛神賦有序 三國·魏曹植 黄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説神女之事,遂作斯賦。 其詞曰: 余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越轘轅,經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税駕乎蘅 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於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未察,仰以殊觀。覩一 麗人,於岩之畔。迺援御者而告之曰:「爾有覿於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艷也!」御者對曰:「臣 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之所見也,無迺是乎!其狀若何?臣願聞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 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穠纖得衷,修短合度。肩 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峩峩,修眉連娟。丹脣外朗, 皓齒内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瓌姿艷逸,儀静體閑。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

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蹰於山隅。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攘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珮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習禮而明詩。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爲期。執眷眷之欵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收和顔而静志兮,申禮防以自持。 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踐椒塗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 爾迺衆靈雜遝,命儔嘯侣,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游女。歎瓠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揚輕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體迅飛鳧,飄忽若神。陵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流精,光潤玉顔。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於是屏翳收風,川后静波,馮夷鳴鼓,女媧清歌。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鑾以偕逝。六龍儼其齊首,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 一、古书注解的起因。 先秦古书到了汉代,由于语言的发展和口授、传抄的错误,一般人很难读懂。文化上的需要,产生了专门为先秦古书作注解的专家,来解决普通人阅读上的问题。到了唐代,清代,不但先秦著作,连汉代的注解都不那么容易理解了,又出现了新的注解。这些注解,为我们的阅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我们要了解各个时代的注解方法、体例、术语等等,才能使它真正成为帮助我们读懂古书的工具。 二、古注的源流与发展 1、古注的源流 古注之源,可追溯到先秦:先秦著作中多有注释杂夹文中。 如: (1)《周易〃说卦》:“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2)《周易〃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4)《左传》:“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 (5)《孟子〃梁惠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先秦尚未成为一门学科,人们只是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也无注释专书。 2、古注的发展概述 (1)古注的萌芽——先秦 注释多在古籍正文中 (2)古注的兴盛-------汉代。 注解的工作开始于汉代,注经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要使先秦的儒家著作得到推广,就必须让人看懂,出现了有名的注解家:毛亨、孔安国(尚书)、马融(论语等)、郑玄、高诱(战国策注)、王逸(楚辞章句)等。 传:阐明经义。也就是注解原文。 笺:补充、订正传的解释。一方面对传简略隐晦的地方加以阐明,另一方面把不同于传的意见提出来。 注:解释,注解原文词句。(魏、晋的注) 特点:①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②重视字词句的解释 本期古注的重要学者 毛亨《毛诗故训传》 孔安国《古文尚书注》 马融注《周易》、《尚书》、《毛诗》、《论语》、《周礼》、《仪礼《礼记》等 郑玄《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 何休《春秋公羊解诂》 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 王逸《楚辞章句》 (3)注解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距汉代已六七百年。出现了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的形式——疏(正义)。其内容包括:直解正文。 疏证和发挥前人的注解。 考证名物。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 一、古书的注解 古书注解可分为古人注和今人注两类: 古人注——清代及之前的注释,用文言文写成,有一定的体例。 今人注——用现代汉语白话文写成,较为通俗。 对古书注解工作,一般又称做为“训诂”。训,就是解释疏通;诂,就是古代的语言,训诂就是解释疏通古代的语言。 二、古注对阅读古书的作用 古注是阅读古言语的阶梯和桥梁。 古人注释,接近实际,较为可靠。 古人注是今人注的源头,是今人注的重要依据。 三、古书注解的发展概况 1、注释的萌芽——先秦 (1)注释多在古籍正文中 《礼记·乐记》:“《诗》云:‘肃雍和鸣,先祖是听。’夫肃,肃敬也;雍,雍和也。......”《孟子·梁惠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2)单独著述,多补充事实史料、阐发微言大义 《春秋·隐公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公羊传·隐公元年》:“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 《春秋·文公五年》:“秋,楚人灭六。” 《左传·文公五年》:“六人叛楚即东夷。秋,楚成大心、仲归帅师灭六。” 出现于秦汉之际的《尔雅》一书,是我国第一部成系统的训诂专书。 是秦汉间人对先秦及西汉训诂加以总结汇编而成的训诂专书。 今传十九篇。 2、注释的兴盛——两汉 (1)两汉注释的特点 ①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 ②重视字词句的解释 (2)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毛亨《毛诗故训传》 孔安国《古文尚书注》 马融注《周易》、《尚书》、《毛诗》、《论语》、《周礼》、《仪礼》、《礼记》等 郑玄《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 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 王逸《楚辞章句》 3、注释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1)魏晋至隋唐注释的特点 史部方面:“《史记》三家注”:张守节《史记正义》、司马贞《史记索隐》、裴骃《史记集解》。 颜师古《汉书集注》、裴松之《三国志注》

经典注本

经典注本 2008年03月19日星期三9:47经典注本 1.孔子和《论语》 现通行较好的注本有:三国·魏·何晏注、宋·邢昺(bǐng)疏《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本);宋·朱熹《论语集解》;请·刘宝楠《论语正义》;新注有杨伯峻《论语译注》;杨树达《论语疏证》等,可供参考。 2.《孟子》 注本有:东汉·赵岐注、宋孙奭(shì)疏《孟子注疏(《十三经注疏》本);宋·朱熹《孟子集注》;清·焦循《孟子正义》;新本有今人李炳英《孟子文选》和兰州大学中文系编《孟子译注》等。 3.《大学》 《大学》的版本较通行的是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今本有中国书店出版的《四书五经》本,亦可做学习时参考。 4.《中庸》 《中庸》的版本较通行的是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今本有中国书店出版的《四书五经》本,亦可做学习时参考。 5.《周易》 关于《周易》通行的版本,旧时有汉·郑玄注(今已失传)。现今通行的版本有:魏·王弼注,唐孔颖达疏《周易正义》。清·孙星衍等著有《周易集解》一书,采用唐以来诸家注释,较为详备。另外,明清之际王夫之著有《周易内传》、《周易外传》、《周易大象解》、《周易稗疏》、《周易考异》等书。亦可做为初学者参考。 6.《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古书,语言质朴,最难诵读,也很难理解。唐·韩愈评论《尚书》文体时说过“周诰殷盘,诘屈聱牙”。所以我们读《尚书》时,要借助前人注释和相关史书(如《史记》),可以从中得到帮助和启发。历代研究、注释《尚书》的著作较多,最通行的是《十三经注疏》本的《尚书正义》,清·孙星衍《尚书古文疏证》等版本。此外,中华书局1964年出版的曾运乾《尚书正读》,现代杨筠如《尚书覈(hé)诂》,台湾屈万里《尚书今注今译》,顾颉刚《尚书研究讲义》等也有不少独到见解,是可供学习参考的。 7.《诗经》 今本《诗经》,乃毛亨所传。现今通行的《诗经》注本,主要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宋·朱熹《诗集传》,清·陈奂《诗毛氏传疏》,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以及今人程俊英《诗经译注》等。8.《春秋》 至汉代,解释《春秋》的“传”已有五种之多。包括《左氏传》三十一卷、《公羊传》、《谷梁传》、《夹氏传》、《邹氏传》各十一卷。后两卷早已失传,现存《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被称为“春秋三传”,是我们读此书时应着重对照和参证的。 9.《仪礼》 以来《仪礼》有戴德本、戴圣本,都有残阙。现通行的是西汉·刘向校书所定《别录》本。此外,东汉·郑玄《仪礼注》、唐·贾公彦《仪礼义疏》、清·胡培翚(huī)《仪礼正义》均可参阅。 10.《周礼》 《周礼》的注本有东汉·郑玄《周礼注》,唐·贾公彦《周礼正义》,清·孙诒让《周礼正义》等可供研究。 11.《礼记》 注本有东汉·郑玄《礼记注》,唐·孔颖达《礼记正义》,清·朱彬《礼记训纂》、孙希旦《礼记集解》等。

当今经典风水案例

当今经典风水案例 2010-02-16 21:49 案例一 : 陈老板发财添丁,后又破财倒霉 ----易申甫 广东茂名市新林路陈老板1997年特意到江西萍乡市,请我帮他做风水。我对他说:“年老了,去不了”。他快要跪下求情,我受不起,只好说“我去看看”。就这样我来到广东茂名市。我看了他家所有的风水,新房与父坟都有问题。我决定帮他找风水宝地。1999年2月才给他调整好阳宅风水并迁万父坟(见图1)到电白县罗坑水库岭上。做好阴阳宅风水后,我拍了两个板:1、三十天财上见效;2、明年添个男丁。 事后真的他三十天生意翻一翻;2000年6月真的生了一个盼望已久的男孩。就这样,他挽留我长期住下来。下半年他又将广东恩平市最大的一个水泥厂全部承包过来了。这够威风了吧!但是,2001年4月,他的叔伯又请本地一个姓李的风水师将祖父迁葬到云浮市。葬完后陈老板才告诉我,我对他说:“我们缘份已断,我就不能在你家住了。”他说:“为什么?”我说:“你大祸临头了,不出三个月,你不死也要脱身皮!”他当时不信。 我马上打电话给茂名市房建公司总经理柯志德(我的弟子),让他帮我找个房子。我离开他家出来租了房还成立了“中国正宗风水学研究中心”。 事后真的不出三个月,2001年6月中旬陈老板承包的水泥厂和住房都被查封了。 由此可见,风水不能乱作。作得好见效快;作得不好倒霉也快!借此,我奉劝那些一知半解的风水师,不懂千万别自作聪明乱作风水,害人一家呀! 过了五年陈老板又来请我为他作风水我没去。我说:“我没有别的本事,只会作风水。但要作你爷爷的坟必须你叔叔。伯伯来请我,他们不出面就说明我们没缘份了。”致今他的叔伯也没来请我,陈老板默默地承受着痛苦的煎熬! 图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