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与易学

合集下载

风水学历史上几位开宗立派的风水大宗师

风水学历史上几位开宗立派的风水大宗师

风⽔学历史上⼏位开宗⽴派的风⽔⼤宗师风⽔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门⽞术,也称青乌术、青囊术,较为学术性的说法叫作堪舆。

风就是元⽓和场能,⽔就是流动和变化。

风⽔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法,也叫地相、古称堪舆术,它是⼀种研究环境与宇宙规律的哲学,⼈既然是⾃然的⼀部分,⾃然也是⼈的⼀部分,达到“天⼈合⼀”的境界。

⽐较完善的风⽔学问兴起于战国时代。

风⽔的核⼼思想是⼈与⼤⾃然的和谐,达到“天⼈合⼀”,早期的风⽔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法及原则,为选择合适的地⽅的⼀门⽞学。

中国是⼀个传统⽂化⼗分丰富的国度,中国的奇⼈异⼠遍布⼤江南北。

以风⽔来说,早在⼏千年前就有很多先贤发现了⼈的居住环境风⽔好坏会对⼈产⽣相应的吉凶影响,坟墓风⽔好坏,会对后代起到富贵贫贱的影响,于是风⽔学就被这些先贤们以理论的⽅式记载下来,并且⼀代⼜⼀代的不断流传⾄今。

所谓三百六⼗⾏,⾏⾏出状元,各⾏各业都有精英⼈⼠,都有状元之才。

看风⽔这个⾏业在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很多奇⼈异⼠,他们有的是⾼官,有的是才⾼⼋⽃却两袖清风⼏⼗年如⼀⽇研究风⽔术并且利⽤风⽔术⾏善积德,造福后代。

下⾯介绍中国看风⽔最厉害的⼏位风⽔宗师:1、地理风⽔宗师郭璞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西省闻喜县)⼈。

两晋时期著名⽂学家、训诂学家、风⽔学者,建平太守郭瑗之⼦。

西晋末年,郭璞为宣城太守殷祐参军。

晋元帝时拜著作佐郎,与王隐共撰《晋史》。

后为⼤将军王敦记室参军,以⼘筮不吉劝阻王敦谋反⽽遇害。

王敦之乱平定后,追赠弘农太守。

宋徽宗时追封闻喜伯,元顺帝时加封灵应侯。

郭璞除家传易学外,还承袭了道教的术数学,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术⼠,传说他擅长预⼘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术。

他好古⽂、奇字,精天⽂、历算、⼘筮,长于赋⽂,尤以“游仙诗”名重当世。

郭璞是中国风⽔学⿐祖,其所著《葬经》,亦称《葬书》,对风⽔及其重要性作了论述,是中国风⽔⽂化之宗。

风水鼻祖郭璞的传奇故事

风水鼻祖郭璞的传奇故事

风水鼻祖郭璞的传奇故事郭璞,是中国古代白事宝典《葬书》的作者,他之所以被视为一代风水鼻祖,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风水鼻祖郭璞的传奇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风水鼻祖郭璞的传奇故事说到风水,算命的话就不得不提两晋时期的郭璞。

他所注的《葬经》中说到:葬者,乘生气也。

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一词也就是这么而来。

郭璞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擅诗赋,除了家传易学之外还传承了道家术数,传说他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的奇异方术。

下面开运神家就为大家讲述一些关于这位风水易学大师的传奇故事。

在惠帝、怀帝之际,河东出现了骚乱。

当时郭璞卜卦之后长叹:百姓将要陷入异族统治,故乡也将受到匈奴蹂躏。

于是他联络了数十家亲朋,准备到东南避难。

他们到达将军赵固那里时,正逢赵固的一匹好马死了,将军都是爱马的,赵固非常痛惜,不愿接待郭璞他们。

郭璞明白怎么回事之后便对守卫说:“我能让死马复活”,守卫听了很吃惊,连忙告诉赵固,赵固也很好奇,于是马上出来见了他。

赵固问他如何能让死马复活,郭璞对他说:让二三十个健壮的士兵美人手持一根长竿,向东走三十里,然后在山丘树林里的土地庙用长竿拍打,之后会出来一物,迅速捉住带回来,马就可以复活了。

赵固将信将疑,不过也照办了。

之后果然捉到一个像猴子一样的东西,此物一见了死马便对着马鼻子呼吸,过了一会马就站了起来嘶鸣,吃起草料跟没事一样。

但是那个像猴子一样的东西却不见了。

军士们连连称奇,赵固也十分欣喜,还送了很多钱财给郭璞作为报答。

郭璞到了庐江时,但是江淮还太平。

当时的太守胡孟康被丞相召为军谘祭酒,胡孟康却不想冒险去江南。

郭璞为他占卦得到的结果是“败”,但他却不信。

郭璞便准备离开,但是当时郭璞看上了胡孟康的一个婢女,可是难于启齿对胡孟康说。

一时也没有好办法,便取了三斗赤豆,洒在了胡宅周围,第二天早上,胡孟康突然发现数千个红衣人包围了他家,可是一走进看久消失了。

一直都这样,胡觉得很奇怪便告诉了郭璞,郭璞乘机就说:这是因为你家中的那个婢女的原因,把她送到东南二十里外卖了就可以了,并且不能讨价还价。

二程及其弟子对邵雍先天易学之两极态度辨析

二程及其弟子对邵雍先天易学之两极态度辨析

二程及其弟子对邵雍先天易学之两极态度辨析宋锡同【摘要】二程兄弟认为,邵雍的先天易学象数模式“无所用于世”,与他们自己体贴“天理”以求明体达用的儒学旨趣迥异。

他们对邵雍先天易学一边口上赞誉有加,一边却极不认可,甚至视之为术数。

与二程兄弟不甚认可邵雍先天易学相比,其门人弟子中却不乏对先天易学非常认可者,如杨时、尹蔰以及后期影响力较大的四传弟子朱熹等人。

此中,朱熹立足其理一分殊的理气观,调和易学象数与义理,与二程视角不尽相同,但从侧面透出不尽认同二程对先天易学的理解。

基于此,本文将考察二程兄弟及其门人对先天易学的两极态度及相关评论,以理解和把握邵雍以后先天易学的流传中所遭遇的种种问题。

【关键词】二程;弟子;先天易学;两极态度中图分类号:B244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21)03-0137-05作者简介:宋锡同,山东潍坊人,哲学博士,(上海200241)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邵雍先天易学流传问题研究”(14BZX119)一、二程的学术背景及其易学特质处于“经学变古时代”的北宋易学,其解经模式一反汉唐以来的训诂、注疏、严守师法、家法等路数,倾向以己意、新意解经,实则是继续沿袭“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易学旨趣来建构其时代之新儒学。

其间,由于儒释道三教的合流,更兼道教的大发展,传统道教内部的易学图式越来越多地浮现于世,促使宋代易学在解经方式变化的同时,将汉代以来的象数易学模式转向图书易学模式。

宋儒由此以发挥儒门“性与天道”的本体论问题,从而为被撼动的儒家名教重新确立基础。

在这一背景下,邵雍的先天易学是以先天图式加元会运世的象数模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即以“先天”为本体,以“观物”为功夫的新儒学理论体系。

可以说,邵雍的先天易学是宋代新儒学(即理学)、宋代新易学之典型代表。

与邵雍几乎同时的二程兄弟,其易学思想则不尽相同。

二程延续王弼、孔颖达以来的玄学易模式,强调以象解易,阐发其内在义理,构建起以“天理”为本体、以“涵养须用敬”为功夫论,并强调以内圣外王为价值理想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郭璞道教美学思想研究

郭璞道教美学思想研究

郭璞道教美学思想研究【摘要】郭璞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著名学者、文学家、训诂学、易学家等多重身份,他所著的《游仙诗》以及《尔雅注》、《山海经注》等注书,如今在《十三经注疏》中的《尔雅注》采用的是郭璞的《尔雅注》,所以,郭璞是时代不可忽略的一个人。

其中不仅仅是他的注书出名,这些注书和诗集中不仅仅包含道家思想,还包含丰富的道教美学思想。

郭璞道教理想的架构,受到了哪些思想的影响,有哪些特点和可贵之处?这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郭璞的道教思想放到其当下的时代(即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独特的时代背景下,从思想渊源入手,运用历史、理论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其中包含的美学思想进行分析和思考。

本文分以下几个部分论述郭璞的道教美学思想:第一章,论述郭璞的训诂学方面的道教美学思想。

道教美学思想的宗教、神话、哲学渊源,特别是在其《山海经注》、《尔雅注》、《穆天子传注》中大量包含道教、神话故事。

以《南华经》中的“至道”——“至美”的传统道教思想,以及“生就是至美”,长生久视就是大美,道教的最高境界就是长生,长命等彼岸世界来阐述郭璞自身所透露出的宗教意识。

以及其自身独特的生命观。

第二章,论述郭璞文学方面的道教美学思想。

主要是对郭璞的《游仙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神仙世界的羡慕之情、与神仙游玩之境、与现实相冲突,当郭璞对神仙世界的仰慕之时,又对其充满矛盾心理。

这些心理反应都在郭璞游仙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仙格美”与“人格美”之间的差距,是否“仙”的存在,要借助于“仙药”等。

这些都引发出葛洪的神仙道教思想中的人格美,这种思想的存在,并非是郭璞独创,笔者以为这种思想是与他同一时代的葛洪的神仙道教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章,论述郭璞易学中道教美学思想的研究,这一部分主要论述郭璞的易学根源以及当时自身所处之处,其易学受何人所授,对其他自身有何影响,在后来是如何运用易学之术登上官位,虽然官位不是很高,其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他的官涯,仕途的不得志……笔者认为这些原因都阻碍其仕途,他只有通过卜卦,这才能引起统治者对他的关注。

中国第二代风水宗师——邱延翰

中国第二代风水宗师——邱延翰

中国第二代风水宗师——邱延翰一、(唐)宣宗时,一位风水大师叫邱延翰,他为民间点了天子龙穴,此事被人告发,邱延翰被朝廷软禁,宣宗降旨要邱延翰写出《天秘诀》、《玉函经》二书,派遣杨救贫专门看管邱延翰,杨救贫被邱延翰的学识迷倒,结果二人相互切磋堪舆之术。

二、《平阳府志·唐丘延翰传》云:“丘延翰,唐闻喜人,字翼之,宣宗(847~860)时有文名,尝游泰山,于石室中遇神人,授玉经,即《海角经》也。

洞晓阴阳,依法扦择,罔有不吉。

宣宗大中(847~860)年间为县人卜葬地理气,交见太史奏曰:'河东闻喜有天子气’,朝廷忌之,断其所扦山,下诏捕之,大索弗获,诏原其罪,诣阙下陈阴阳之说,以《天机素书》等书进呈,秘以金函玉篆,号《八字天机》,赐之以爵,拜亚大夫之官。

祀'三仙祠’。

撰有《拨砂经》一卷,《铜函记》一卷,《五家通天局》一卷,《金镜图》一卷,《海角经》一卷,《唐蒙求》三卷”。

三、邱延翰自幼喜读乡贤郭璞的著作,尤其对易学和堪舆学最感兴趣。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丘延翰以丰厚的家资为基,足迹踏遍山山水水,丘延翰博学多才神精聪敏,他全盘承袭了郭璞的易学、堪舆学理论、观点和占卜的方法,成为一代方士,名扬神州。

时空到了唐宣宗的大中年间(847—860),丘延翰应邀为裴氏族人卜葬地,丘延翰踏遍了邑境的北垣、南川、西域、东镇,从汉代古葬区到裴氏所有庄园,他的足迹最后停留在邑境东域的凤凰垣上。

这里是裴氏家族的祖居和裴氏家族的祖茔,丘延翰翻开自己抄录先师郭璞启语的小册子,把郭璞关于堪舆方面的名言和眼前的山形、地理、气流、穴位一一对照,竟然大惊失色,连连声称:“绝,绝。

”一时慌得裴家人不知所措。

回到裴村家中,丘延翰才慢慢说出自己的看法。

他说:“裴家祖茔方圆十里,是个风水宝地,远山清贵,近山有托,青龙胜腾,白虎伟立,若以子午结穴,按照郭璞先生的动静天机,子阳午阴,这个穴左为双狮戏珠,右为金牛出洞,皆是拜相出公候之地,前为汪洋深潭大泽,福寿双全之象,中为龙穴,这里会很快出天子的,是真的龙穴,此穴的中后方形如飞凤骑金狮,是出皇后、嫔妃、状元、驸马的地形,这里理气交见,大富大贵啊!”这些话不胫而走,太史官传到皇上唐宣宗那里,李忱心情沉重,他回眸大明宫围,心想,难道大唐江山真会落到裴氏宰臣之手?想来想去还是面对面问问这位大师才好。

郭璞易学渊源考(一)

郭璞易学渊源考(一)

郭璞易学渊源考(一)摘要:在易学史上,郭璞素被目为方士术者流,而摒弃于易学家队伍之外。

殊不知,郭璞正是通过其易占活动,为发展中国易学尤其是易象数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为了给郭璞正名,本文做了两项工作:一是结合郭璞寒微的身世和坎坷的际遇,指出易占是郭璞参政议政、实现济世志的中介,占卜活动成了其政治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远非一般方士术者所能比。

一是结合《晋书》本传及郭璞著作,对郭璞的易学渊源作一番深入的考证。

笔者认为,从大的范围来说,郭璞承袭了古易《归藏》、《连山》以及《周易》,《归藏》亦赖郭璞《尔雅注》、《山海经注》得以保存若干材料;从小的范围来说,郭璞祖尚汉孟喜、焦延寿、京房易象数学,兼习费直易义理学,直承魏管辂种种术数法,俨然成为晋代一名擅长术数的易象数学大师。

关键词:《归藏》;《连山》;易象数学;义理学;占卜;术数在中国文化史上,郭璞是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他不仅为发展游仙诗、山水赋作出重大贡献,而且为发展训诂学、神话学立下汗马功劳。

故他在学术界素有诗人、辞赋家、语言学家、神话学家之桂冠。

但,自古至今却无人目之为易学家,“正统”的易学家把他打人方士术者流,对其显赫的易学成就更不屑一顾。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晋代易学史原生态运动的认识和把握。

鉴此,笔者在钻研郭璞著作的基础上,结合史乘,考察郭璞的易占活动,辨别其易学渊源,发掘其易学思想,弄清其在中国易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庶几有助于对中国易学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限于篇幅,本文只就郭璞的易学渊源作一番考证。

至于郭璞的易学思想,笔者将另撰文介绍。

在考察郭璞易学渊源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郭璞的生平际遇,弄清易占活动在郭璞政治生涯中的地位和作用。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

生于公元276年,即晋武帝司马炎咸宁二年;卒于公元324年,即晋明帝司马绍太宁二年,享年49岁。

郭璞出身寒门庶族,其父郭瑗在西晋时初任尚书都令史。

据段熙仲考证,在刘宋朝令史官不过七品,禄不及四百石,位在郎下。

易洞林(晋、郭璞撰)虎易录入校对整理

易洞林(晋、郭璞撰)虎易录入校对整理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 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 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 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 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 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 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 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 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 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 klzxcvbnmrtyuiopasdfghjklzxcvbnmq 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 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易洞林 晋、郭璞撰 《京房占法》研究古籍系列 据《玉函山房辑佚书》七十八卷整理易洞林卷上晋、郭璞撰嫏嬛馆补校《玉函山房辑佚书》七十八卷(五十二至六十八页)此书收录入《续修四库全书》第一二零四册《子部、杂家类》(五四七至五五五页)虎易注:嫏嬛láng;huán;神话中天帝藏书的地方。

余乡里曾遭危难,因之灾疠、寇戎并作,百姓遑遑,靡知所投。

时姑涉易义,颇晓分蓍,遂寻思贞筮,钩求攸济。

于是,普卜郡内县道可以逃死之处者,皆遇《明夷》之象。

乃投策喟然叹曰:嗟乎!黔黎时漂异类,桑梓之帮,其为鱼乎?于是,潜命姻妮密友(虎易注:“密友”,《易学启蒙翼传、外篇》本为“密交”。

古代风水大师传奇故事民间传说_传说

古代风水大师传奇故事民间传说_传说

古代风水大师传奇故事民间传说在老人家的口中听来在民间流传着有很多关于风水的故事传奇,你们听过哪些?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代风水大师传奇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古代风水大师传奇故事篇一易学祖师郭璞,对于术无所不精,尤其是对于风水学之精湛,在当时无人不知。

在他没有出名之时,他的去世了,郭璞选中一块很平常的地在那里安葬,这块地离水很近,时常会被大水淹没,当时许多风水师都说这块地不好,并建议他迁走,郭璞笑后谢之,并说你们看吧。

说也奇怪,一年过去了,大水不旦没有涨上来,反而退去很远,墓地周围几十里都变成了上等良田,之后,人们都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了,由此名声大振,许多远方之人都慕名而来,请他前去相墓、葬坟。

当时的晋明帝是一个粗通风水之人,听说郭璞到处给人相墓,并非常应验,就微报私访,前去观察郭璞所葬之坟。

一次,在一山角上,看见一个村夫,正在葬龙角,于是晋明帝就过去对村夫说:“为何你要埋葬龙角呢?按照当时的刑律,埋葬龙角是要满门抄斩的”,墓主回答说:“是郭璞先生告诉我的,他说在这里葬龙角,不出三年,当致天子”,晋明帝一听急说道:“葬此地会出天子”,并追问道:“你在此葬坟,就是为家中出一天子?”,村夫听后笑道:“不是我家会出天子,只不过是能让天子来这里问一问而已”。

这正应了郭璞的断语与风水术水平之高精。

晋明帝于是下决心一定要找到郭璞这位高人。

再后来晋明帝见到郭璞后,增加了风水知识,就取消了这一条葬埋龙角,满门抄斩的刑律。

又一次,有一个官员叫张裕的曾祖父去世,请郭璞前去选地葬坟,郭璞几天奔波,选了两处佳,他对张裕说:“你的佳有两上问题,第一处葬后能活百岁,位至三司,但子孙不兴旺。

第二处寿数要减去一半,官位止于卿校,但是却子孙后代世世显贵。

不知你准备选择哪一处呢?”。

张裕听后想也没有想,就直接选择了第二处,这说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希望后代子孙兴旺发达的。

郭璞祖师的风水事迹很多,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他的巨著《葬经》至今被风水师们奉为至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易学史上,郭璞(公元276---324)以其擅长诸多奇异的方术(如符箓、祈禳、堪舆术等)而被历代"正统"的易学家所鄙薄,摒弃在易学家队伍之外。

这是很不公平的。

诚然,郭璞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士术者,《晋书》本传亦以很大的篇幅记载了郭璞为人禳灾祈福的种种"高明"的法术。

但我们只要仔细考察一下郭璞的生平行状,并深入研读郭璞的诗赋奏疏,就不难发现郭璞一身数任焉:既是方士术者,又是儒家、道家。

《晋书》本传称郭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1],经术犹经学。

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和个人独特的禀赋[2],郭璞对儒、道二家都有天然之爱好,且都信之笃,钻之深,付诸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3],这在士林中是极为罕见的。

本文对郭璞与易学关系作了探讨。

本文着重阐述郭璞是怎样继承和发展焦京易象数学。

《晋书》本传云: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

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禳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

[7] 又云: 景纯(郭璞之字)之探策定数,考往知来,迈京、管于前图,轶梓、灶于遐篆。

[8] 这就清楚地说明郭璞近承"郭公"的卜筮之术,远绍京房、管辂之易学,且已达到出神入化、超过乃师的地步。

京房是汉易象数学之集大成者,管辂则是曹魏时代承继京房易象数学的代表人物。

然而,京、管治易还是有区别的。

管辂只专注于八卦爻象和术数,而很少象京房那样引用《周易》卦爻辞阐释占卜结果,并以?quot;善易者不论易",故他被称为易象数学术数派。

郭璞擅术数,距管辂时代又不远,当然可算是管辂易术数派的继承人,后人亦因之并称他们的术数为"管郭之术"。

但郭璞并不苟同管辂"善易者不论易"的观点,相反地,他在自己的易占活动中,颇为重视用《周易》卦爻辞去阐释所占卦,并善于总结自己的占筮经验,以著作的形式体现出来。

《晋书》本传载:郭?quot;撰前后筮验六十余事,名为《洞林》"[9]。

为了叙述方便,笔者从据象成辞、阴阳灾异说两方面剖析郭璞的易象数学思想。

一、取象运数据象成辞郭璞治易,极为重视《周易》卦爻象,寻绎《周易》象数的内在变化规律,在"卦变"、"爻变"上下功夫,籍"互体之象"、"纳甲之象"以及孟喜、焦赣、虞翻诸家"逸象",以阐述所占卦的结果。

具体表现在: 1、用象灵活。

郭璞善于把所占之卦分解为内外卦或互体之卦,然后依据它们各自的象征物,予以综合分析,占断人事之吉凶。

如《晋书》本传载:璞既过江,宣城太守殷祐引为参军。

时有物大如水牛,灰色卑脚,脚类象,胸前尾上皆白,大力而迟钝,来到城下,众咸异焉。

祐使人伏而取之,令璞作卦,遇遁之蛊。

其卦曰:"艮体连乾,其物壮巨。

山潜之畜,匪?匪虎[1]。

身为鬼并,精见二午。

法当为禽(同"擒"),两灵不许。

遂被一创,还其本墅。

按卦名之,是为驴鼠。

"卜适了,伏者以戟剌之,深尺余,遂去不复见。

郡纲纪上祠,请杀之。

巫云:"庙神不悦,曰:’此是?亭驴山君鼠,使诣荆山,暂来过我,不须触之。

’"其精妙如此。

[2] [!--empirenews.page--]郭璞是卦所以能够灵验、"精妙",乃他依据所占之本卦、变卦的卦爻象(包括它们的内外卦和互卦之象),从它们的象征物象、事象生发开去,随意发挥以成辞,圆滑塞责而无差。

他所谓"艮体连乾",乃指所占本卦遁的下卦为艮,上卦为乾,据《周易o 说卦传》艮为山岳,乾为天,天、山皆巨物,此二者连用一体,故其物亦壮巨。

所谓"山潜之畜",乃就所占变卦蛊而言:蛊的下卦为巽,上卦为艮,据《周易o说卦传》巽为入即潜入,艮为山,畜潜藏山中,这里交代了巨物的容身之所。

前人对有与笔者不同的解释,清毛厅龄《春秋占筮书》卷三引述仲氏易解语云:"蛊上艮为山,互兑为潜"。

以蛊的二至四爻组成的互卦兑为潜,来解释"山潜之畜",似有牵强附会之嫌。

而这潜山之畜,郭璞又何谓"非?非虎"仲氏释云:"坤为?虎,以坤间二阳不成故也"[3],以为蛊卦中有三阴爻,本可组成互卦坤,但为中间的二阳爻所阻而不成;而坤在虞翻逸象中为虎,既不成坤,故云"非?非虎"。

郭璞所谓"身为鬼并",仲氏解释"三阴为鬼,蛊乃三阳三阴合并成卦"。

三阴为坤,而坤为鬼象,亦乃虞翻之逸象。

郭璞所谓"精见二午",仲氏释为"离五月卦为建午,蛊三至上为大离则倍午矣"。

蛊卦的三爻至上爻为大离(中间多功能一阴爻,故云"大离")。

据京房卦气说,离卦主五月,而五月纳午,大离则倍午,故去"二午"。

而"精见二午"。

当谓巨物在五月出现。

这时的"精"指巨物,它乃神异之物。

郭璞所?quot;法当为禽,两灵不许",是说巨物按理当为人擒获,可是"两灵"不答应。

两灵,当指庙神和?亭驴山君(即山神)。

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收入的郭璞《易洞林》,此处作"两翼不许",仲氏释为"离为雉,巽为鸡而无两翼",也是据蛊卦象(下卦巽,互卦大离)而言。

郭璞所谓"遂被一创",乃指遁卦的四阳爻减损了一阳爻,是为蛊卦;所谓"还其本墅",是说自遁之蛊,只减损了一阳爻,而两艮犹存(遁卦下卦为艮,蛊卦上卦为艮),也即两山如故。

这里是说巨物虽将遭受一伤,但终究会回归其原来的栖息之地即?亭驴山中。

最后郭璞断言:"按卦名之,是为驴鼠",谓遁卦的上卦乾为马,下卦艮为鼠(乾为马,艮为鼠,乃《周易o说卦传》八卦之喻象),今遁之蛊,乃乾一变(即减损一阳爻)而已失马形,是为驴鼠矣(据仲氏易解语)。

通过对上述郭璞占卦过程的阐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郭璞不仅用象灵活,而且对京房的卦气说等学说亦娴熟于心,运用自如,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2、取象广泛。

郭璞占卦,除了依据《周易o说卦传》的八卦喻象外,又从孟喜、焦延寿、虞翻诸家易说中寻绎出许多鲜为人知或人们久已不谈的八卦逸象,用以阐析《周易》,预测未来。

这一点颇为后世易学家所赞赏。

上述的占例已稍有涉及,下面再举数例,(1)《晋书》本传载:时元帝初镇建邺,导(即王导)令璞筮之,遇咸之井,璞曰:"东北郡县有’武’名者,当出铎,以著受命之符。

西南郡县有’阳’名者,井当沸。

"其后晋陵武进县人于田中得到铜铎五枚[4],历阳县中井沸,经日乃止。

[5] 郭璞预见东北郡县将出土铜绎,乃依据所占本卦咸;预见西南郡县有井当沸,乃依据所占变卦井。

咸的下卦为艮,依《周易o说卦传》艮为东北之卦,故铜铎当在建邺(今南京)的东北郡县出土。

而出土铜铎的县名之所以当有"武"字,是因为咸的上卦为兑,兑为西方之卦,西方属金。

《礼记o乐记》郑玄注:"武谓金也",孔颖达疏:"金属西方,可以为兵刀,故金为武"[6],故西方属于"武"位。

而在古代西方即右方。

《老子》第三十一章云:"用兵则贵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左右"之分在我国古代具有截然相反的象征意义。

古人以左为阳,主生;以右为阴,主杀,即用武。

故右方理所当然亦属于"武"位。

郭璞正是依据咸卦的上卦兑在八卦中的方位,推知铜铎当出在一个名叫"武"的县。

那么,出土的又何以见得是铜铎呢?这是因为咸卦的上卦兑在五行中属金,互卦乾(三至五爻)在《周易o说卦传》里亦有金象,而古人通常所云"金"者多指铜,故出土者当为铜器;且上卦兑既属金,依《周易o说卦传》又有"口舌"象,则"金有口舌来达号令者",必铜铎也。

[7]而出土的铜铎何以五玫?笔者认为,咸卦中属于金象的上卦兑有二阳爻,互卦乾亦为金有三阳爻,二者合计明五阳爻,故云"得铜铎五枚"。

[8]咸卦的互卦乾依《周易o说卦传》为天象,互卦巽(二至四爻)依孟喜逸象为命象[9],二者合起来即谓"天命",故郭璞云铜铎为晋元帝"受命之符"。

这当然是为晋元帝上台制造舆论。

[!--empirenews.page--]至于"西南郡县有’阳’名者,井当沸"的预言,则是郭璞附会所占变[1][2][3][4]下一页卦井的上下卦象及互卦象而成辞。

井卦的二至四通八达爻为互卦兑,三至五爻为互卦离,依《周易o说卦传》兑卦居西方,离卦居南方,而维系二者的中心点则在西南方,故井水沸腾之地当在建邺西南郡县。

而南为阳方,故该县以"阳"字命名。

井卦的下卦巽,其象为木(据《周易o说卦传》);互卦兑在五行中属金,巽与兑为金木之交。

[10]井卦的上卦坎,其象为水;互卦离,其象为火,坎与离为水火之际。

[11]把上述四种物象即金木水火,按其属卦在井卦中的位置有机地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仲氏所谓"木间金得火而上承以水"即"薪在釜下得火而水乃沸"的景观。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木柴在铜锅下得火燃烧,井水于是沸腾。

仲氏对晋元帝司马睿得井卦予以很高的评价:"四正相缠,乾丽坤域,非中兴受命何以得此?"[12]四正,指井卦的下卦巽、上卦坎、互卦兑和互卦离,分别代表东(南)、北、西、南四个方位,它们相互纠缠,共居一卦。

井卦有三个阳爻、三个阴爻却不构成乾卦和坤卦,它们交错缠绕,融为一体。

仲氏以为,若非中兴受命之帝王,是不能得此大吉大利之卦。

这暴露了仲氏的封建宿命论观点。

(2)《晋书》本传还载:及帝(指晋元帝)为晋王,又使璞筮,遇豫之睽,璞曰:"会稽当出钟,以告成功,应在人家井泥中得之。

繇辞所谓’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者也。

"及帝即位,太兴初,令稽剡县人果于井得一钟,长七寸二分,口径四寸半,上有古文奇书十八字,?quot;会稽岳命",余字时人莫识之。

璞曰:"盖王者之作,必有灵符,塞天人之心,与神物合契,然后可以言受命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