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分析
四种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对比分析

为: 0 . 9 1 4 、 0 . 7 9 8 、 0 . 9 1 8 、 0 . 7 0 1 。其中 , I I F和 E L I S A法 的 灵 敏 性 明 显 高 于 其 他 两 种 方 法 ( P<0 . 0 1 ) ; L 1 A法 的 特 异 性 最 高 ; I I F 和E L I S A法 的 R O C 曲线 下 面 积 明显 大 于其 他 两 种方 法 ( P< 0 . 0 5 ) 。结 论 : 四种 方 法 检 测 A N A 均 有 较 高 的 特 异 性 和准 确 性 ,
都可用于临床检测 。
【 关键 词 】抗 核抗 体 ; 间接 免 疫 荧 光 法 ; 化学发光法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线 性 免 疫 印 迹 法
【 文章 编号】 1 0 0 5 — 3 6 9 7 ( 2 0 1 3 ) 0 4 — 0 3 0 5 — 0 5 【 中图分 类号】R 5 9 3 . 2 【 文献标志码 】A
采用四格表计算灵敏性sen特异性spe准确性acc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阳性似然比plr和阴性似然比nlr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分析四种方法检测ana的准确性
第2 8卷
第 4期
川
北
医
学
院
学
报
Vo 1 .2 8. No . 4
2 0 1 3H S I CHUAN MEDI CAL COLL EGE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评价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评价作者:黄丽樊英俊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8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讨抗核抗体实施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的结果。
方法:对本院120例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间)实施研究观察,对所有患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分析总结两种检查方式的效果。
结果:以抗核抗体滴度≥1:100为阳性标准,实施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时漏诊1例,误诊6例,实施免疫印迹法检测是漏诊28例,误诊0例。
自身免疫性疾病实施间接免疫荧光法诊断的灵敏度99.1%显著高于免疫印迹法90.9%,实施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的特异度22.2%显著低于免疫印迹法100.0%(P【关键词】:抗核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印迹法【中图分类号】R392 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2-03--02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因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的自身组织损害疾病,目前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较多,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甲状腺自身免疫病、系统性血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引起多系统损伤,且患者受个体差异影响临床表现差异性较大,诊断难度较大。
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诊断中的重要标志物。
目前抗核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诊治中运用较为广泛,为明确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120例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检测效果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效果实施了对比。
现行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间进行病例筛选,选期间内本院120例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12~73岁,平均年龄45.6岁(s=12.5);性别分布:男/女为57/63;患者病理检查结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1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2例,硬皮病5例,干燥综合征21例,皮肌炎5例,甲状腺自身免疫病14例,非自身免疫性疾病9例。
抗核抗体的检测方法及原理

抗核抗体的检测方法及原理
抗核抗体(ANA)是一种特殊的抗体,它们是人体免疫系统产生
的一类抗体,主要针对自身细胞核中的蛋白质和核酸成分。
抗核抗
体的检测方法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等。
目前常用的抗核抗体检测方法包括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酶
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1. 间接免疫荧光法(IFA):
该方法主要通过观察抗核抗体与细胞核结构的结合情况来确定
是否存在抗核抗体。
具体步骤如下:
- 取一份患者血清,将其与细胞核结构进行反应。
-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如果血清中存在抗核抗体,它们会与
细胞核结构结合形成荧光标记的复合物。
- 根据荧光标记的情况,可以确定抗核抗体的存在及其荧光模式,进而进行疾病的诊断。
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该方法通过测定抗核抗体与特定抗原的结合情况来确定是否存
在抗核抗体。
具体步骤如下:
- 取一份患者血清,将其与特定抗原进行反应。
- 加入特定抗核抗体的检测试剂,使其与抗核抗体结合。
- 加入酶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抗体,使其与抗核抗体结合形
成复合物。
- 加入底物,使酶标记的抗体与底物发生反应,产生颜色反应。
- 通过测定反应产生的颜色强度,可以确定抗核抗体的存在及
其浓度水平。
以上是两种常用的抗核抗体检测方法。
这些方法的原理基于抗体与特定抗原的结合反应,并通过不同的检测手段来确定抗核抗体的存在及其水平。
这些检测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疾病活动性的监测。
抗核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LLL

抗核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LLL抗核抗体(ANA)检测是一种用于检测人体血清中是否存在针对细胞核自身抗原的抗体的试验。
该检测主要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但也常用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筛查和辅助诊断。
ANA检测是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的。
在该试验中,人体血清与细胞核自身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然后用荧光标记的二抗检测这些抗体的存在。
正常情况下,储存在细胞核内的抗原是隐蔽的,抗体不会结合。
而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细胞核结构和组成发生了改变,使得抗原暴露在胞质中,即可触发产生ANA抗体。
ANA检测的结果以荧光染色的形式呈阳性或阴性。
阳性结果可以进一步进行亚型检测,包括抗dsDNA(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Sm(Smith)抗体、抗Ro/La抗体等。
这些亚型的检测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患者是否患有其中一种具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对于SLE患者,ANA检测的阳性率可以高达95%以上。
但需要指出的是,ANA检测并不能单独用于SLE的诊断,因为这种抗体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一部分非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也可以出现阳性反应。
因此,ANA检测通常作为其他临床病征和实验室检查的辅助诊断指标。
除SLE外,其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检测到ANA抗体。
例如,系统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干燥综合征等疾病在临床上也存在ANA阳性的情况。
通过进一步检测抗体亚型,可有助于明确患者患病的特定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
对于临床医生而言,ANA检测的结果常常与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来进行诊断。
这些综合信息有助于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并辅助制定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抗核抗体(ANA)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辅助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ANA抗体,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ANA检测的结果仅仅是一个辅助指标,最终诊断应综合考虑病史、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
抗核抗体诊断标准

抗核抗体诊断标准
抗核抗体(ANA)是一种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指标,
常用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其他结缔组织病。
抗核
抗体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验室检测结果:抗核抗体通常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IIF)进行检测。
阳性结果表示存在抗核抗体,但不能确定具体的抗核抗体种类。
通常需要进一步进行特异性抗核抗体检测,如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等,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2. 异质性:抗核抗体的阳性结果需要在不同时间点进行重复检测,以排除偶发阳性和暂时感染等非自身免疫因素。
3. 结合临床表现:抗核抗体的阳性结果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来说,阳性结果结合相关症状和体征,如关节痛、皮疹、发热等,可以认为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
需要注意的是,抗核抗体作为一项检测指标,并非仅凭阳性结果就可以诊断某一疾病,还需结合其他相关指标和临床表现进行全面判断。
此外,不同类型的抗核抗体与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具体的诊断标准可能会根据具体疾病而有所不同。
因此,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浅议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报告模式

得进一步推广 刊。
参 考 文 献
人喉癌上皮细胞 , 其核抗 原丰富 、 特异性强 、 含量高 , 核大 、 乡 Ⅲ 胞 结构清 晰 , 易于判读荧光染色核 型结果 , 该基质 片较 鼠肝 ( 肾) 冰冻切片检测 A N A, 阳性率可提高 1 0 %~ 2 0 %[ 6 1 。
期 细 胞 染 色 体 阴性 , 主要 包 括 抗 P M — S c l 抗体 、 抗 R NA多 聚 酶
I抗 体 、 抗 原 纤 维 蛋 白抗 体 和 抗 S c l 一 7 0抗 体 ④ 核 膜 型
( me m b r a n o u s p a t t e r n , M) , 间期 细胞 核 呈 均 匀 的荧 光 , 核周增 强 ,
1 4 3 -1 4 4 .
光染色模型 ( 以H e p 一 2细胞为基质 ) : ① 核均质型( h e 一ms
p a t t e r n , H) , 间期 细胞 核 呈 均 匀 的 荧 光 , 分 裂 期 细 胞 浓 缩 染 色 体
f 3 ] 翟暖峰.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对早期未破裂 型宫外 孕的临床价值叨.
浓缩染色体 阴性 , 染色体周 围区域为颗粒 样荧光 , 可 细分 为核
粗 颗 粒 型 和 核 细 颗 粒 型 ,其 靶 抗 原 主要 有 n R N P 、 S m、 S S — A f l 1 】
s s — B 。③核仁型( n u c l e o l a r p a  ̄ e m, N) , 问期细胞核f 性, 分裂
1 抗 核 抗 体 简 介
荧光染色 阳性 , 主要 包括抗线粒 体抗体 ( 胞浆粗 颗粒 型 ) 、 抗核 糖体 P蛋 白抗体 ( 胞浆细颗 粒型 , 有 时可见核彳 _ 阳性 ) 、 抗I J I 1 — 1 抗体 、 抗高尔基抗体 、 抗溶酶体抗体 、 抗 肌动蛋 白抗体和抗波形 蛋 白抗体等。实际工作 中, 同一份标 本同时检 出 2种或 2种 以 上荧光染 色模 型 的混合 型也 比较常 见 , 此外, 还有 一 些较少 _ 』 ] L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结果分析

—
A N A—I I F法 与 A N A s—L I A法 检 测 结果 : A N A—I I F法与 A N A s—L I A法分 别 检测 3 0 0例与 2 6 3例 患者血 清抗 核抗 体 和抗核抗体谱 , 两种方法检 出的阳性率 无 显著性差异 ( P> 0 . 0 5 ) 。见表 1 。 3 O例 同 时 进 行 A N A —I I F 、 A N A s— uA检测 结果 比较 : 3 O例 中结 果 一 致 的
摘 要 目 的 : 探 讨 间 接 免 疫 荧 光 法
( I I F ) 检 测 抗 核 抗体 ( A N A ) 与线 性 免 疫 印
3 0 0 0 r / 分离 心 1 0分 钟 , 分 离 血清 直接 检
测。
迹 法( L I A) 检测抗核 抗体谱 ( A N A s ) 在自 身免疫性 疾病临床诊 断中的价值 。方法 :
种 方法不能相互取代 , 应联合应 用。
和抗 S S B抗体多见于干燥综合征患者 , 抗
S S A抗体敏感性较强 , 抗S S B抗体 特异性
关键词 自身免 疫性 疾病 抗核 抗体
间接 免 疫 荧 光 法 免 疫 印迹 法
2 2例 中, 1 0例 全 阳性 , 1 2例全 阴性 , 一致 率7 3 . 3 %; 结果不 一致 的 8例 中 , A N A—
检率 6 . 7 %, 见表 2 。
讨 论
体 和胞 质 抗 原抗 体 。A N A和 E N A抗 体
的检 测 , 对胶原性疾病, 特别 是 S L E、 与
原 因分析为 , 该谱只含有与常见 自身免 疫 性 疾病相关的 1 2项抗 核抗 体 , 而 不代 表
1725例血清抗核抗体及抗核抗体谱检测结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分析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检测抗核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中的结果应用分析。
方法分别采用IIFA和胶乳法检测5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样本抗核抗体(ANA)。
结果IIFA法检测血清ANA的灵敏度为76%,胶乳法检测血清ANA的灵敏度为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IIFA 法检测ANA的敏感度明显高于胶乳法,提高了临床的阳性检出率。
IIFA法用于ANA的筛查,阳性标本在进行滴度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
标签:抗核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胶乳法[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results of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in detecting the antinuclear antibodies in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diseases. Methods The antinuclear antibodies of serum samples of 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diseases were detected respectively by the IIFA and emulsion method. Results The difference in the sensitivity degree of ANA detected by IIFA method and emulsion method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76% vs 58%)(P<0.01). Conclusion The sensitivity degree of ANA detected by IIFA method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detected by the emulsion method,which improves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in clinic,the application of IIFA method for ANA screen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ositive specimens for titer detection contribute to clinical diagnosis.[Key words] Antinuclear antibodies;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Emulsion method抗核抗体(ANA)包括细胞核的自身抗体和细胞质内的核酸和核蛋白的所有成分的自身抗体,是指哺乳动物的细胞中以细胞核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1]。
A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慢性活动性肝炎等自身免疫疾病中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
因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诊断、鉴别以及评价预后中,ANA检测已成为重要的筛查指标[2]。
临床上ANA检测方法较多,现阶段最常用、最有效的检测方法是IIFA法。
由于不同检测方法检测灵敏性、准确性不同,往往影响到检测结果,使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在ANA 呈弱阳性的标本中,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成为争议的焦点。
为进一步确认IIFA 法和乳胶法检测ANA的效果,进而客观评价该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性,该文2015年10—12月间选取该院确诊或疑似为AID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同时采用IIFA法和乳胶法检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标本均来自2015年10—12月到该院确诊或疑似AID的门诊和住院患者50例,男性15例,女性35例,年龄15~65岁。
1.2 仪器和试剂IIFA法采用北京和杰创新公司试剂盒;胶乳法采用Santa Monica U.S.A试剂盒。
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仪器设备Olympus BX60型荧光显微镜,TS-1型转移脱色摇床。
1.3 方法将HEp-2细胞进行第1次温育,并固定在载片反应区上,使用1:100稀释的血清加入,观察两者反应,如果特异性IgA、IgG和IgM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则表示标本呈阳性。
在继续进行第二次温育时,使用显微镜观察HEp-2细胞的特异性的荧光模型,结合抗体和荧光素标记的抗核抗体反应进行判断,如果显微镜下HEp-2细胞显示无特异性荧光或极弱且均匀的荧光,则表示标本为阴性;如果显微镜下HEp-2细胞显示显著特异性荧光,则表示标本为阳性。
并根据靶抗原在细胞内所处位置的不同区分荧光核型,并按1∶100、1∶320、1∶100 0、1∶320 0滴度系统报告抗体最终滴度。
荧光较弱型不易区分者,为弱阳性,即滴度为1:100。
胶乳法在黑色反应卡上各滴加50 uL的血清和反应液,搅拌均匀,80~100 rpm旋转摇匀2 min,立即读取结果。
出现凝集颗粒为阳性,没有出现凝集颗粒为阴性,对阳性标本,可按1∶2、1∶4…进行倍比稀释作半定量试验,抗ANA的滴度为呈阳性反应的血清最高稀释度。
2 结果IIFA和胶乳法检测结果比较以IIFA和胶乳法检测50例临床确诊或疑似为AID的患者血清ANA,IIFA法检测阳性、弱阳性及阴性例数分别为34,4及12例,阳性率为76%,乳胶法检测阳性、弱阳性及阴性例数分别为28,1及21例,阳性率为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抗核抗体是最常出现于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中的一组自身抗体的总称。
在各类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细胞中,ANA均显示不同程度的阳性。
在风湿性疾病中,ANA检测是临床鉴别和诊断的重要依据。
ANA 的检测在临床上作为自身免疫疾病的筛查检测项目早已得到公认。
大量文献报道间接免疫荧光法是检测总的抗核抗体的经典实验方法[3-5],由于ANA的靶分子是细胞内特有的抗原性物质,因目前技术水平所限,这些抗原成分依然难以实现人工复制,因此在人工提纯过程中可避免其他核抗原所引起的假阴性。
而Hep-2细胞核质丰富,经过提纯可以提高ANA检测的灵敏性[6-7],此外抗核抗体的荧光模型对AID的临床分类有密切关系,滴度的高低与临床症状有关,可用于临床治疗的动态监测。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适合的参考标准物,造成实验室检测缺乏参考标准,尤其对临界滴度标本的检测最具争议。
另外,且受到阅片人的知识技术的影响,使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精确度产生差异。
胶乳法简便快速,便于观察,但敏感性差。
从表中可以证实,胶乳法与IIFA法在检测滴度为1∶100ANA时检测的结果符合率较低。
说明IIFA法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胶乳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检出阳性率,可以作为主要几种ANA成分的筛查方法,在获得荧光核型信息同时观察抗体滴度的变化情况,指导临床治疗。
现已证实抗核抗体(ANA)的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但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类型不同,因此AN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存在差异,因此在临床中也具有不同的应用价值。
在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特别是风湿性疾病,其抗体谱有一定的特征性。
几乎所有的SLE患者抗核抗体呈阳性[8],故ANA常作为SLE 诊断的一项实验室指标;药物性SLE、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ANA阳性率为95%~100%;干燥综合症(SS)阳性率为70%~80%;进行性全身性硬化症(PSS)阳性率为85%~95%;其他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溃疡性结肠炎等也有20%~50%的检出率,常在其他的如儿童慢性关节炎、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临床上病情监测以及预后判断均将ANA检测作为重要指标[9]。
但需注意的是,在这些疾病中,ANA 检测并非作为临床诊断依据,ANA阳性仅提示预后较差,对于病情监测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而甲状腺疾病、盘状红斑狼疮、RA、多发性硬化症、ITP及部分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以及乳房硅胶填充术者中,ANA也呈较高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参考文献][1]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srds Institute.EP15-A2 Verification of performance for precision and trueness[S].Wayne,PA,USA:CLIS,2006.[2] 刘淑梅.抗核抗体的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的比较[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7,18(4):43-45.[3] CharkED,Orloff MI,Nishiuchi E,et al. Somatic hypcrmutations confer rheumatoid factor activity in hepatitis C virus-associated mixed (ryoglohulincmia[J].Arthritis Rhcum,2013,65(9):2430-2440.[4] 万本愿,李胜远,姜青龙. 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与质量控制[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1):52-55.[5] 张萍,李晓军.自身抗体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特点[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26(6):1036-1039.[6] Gxrxzzino S,Calitri C,Vcrsace A,et al. Natural history of vertically acquired HCV info(lion and associated autoimmunc phenomena[J].Eur J Pcdiatr,2014,173(8):1025-1031.[7] Marconcini ML,Fayad L,Shiozawa MB,et al. Autoantihody profile in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J].Rev Soc Bras Med Tr-op,2013,46(2):147-153.[8] Suare-Almazor ME,Gonzales - Lopez L,Gamez - Nava J I,et al. Utilization and predictive value of laboratory tests in panents reterred torheumatologists by primary care physiciams[J]. J Rheumatol,1998,25(10):1980-1985.[9]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收稿日期:2016-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