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茹清平点评深圳市南山区期末统考作文(整理精校版)
2014-03-10 2014年深圳模考01优秀作文评点

2014 年深圳一模考试作文点评 1 / 1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5、例文 16、例文 18、例文 19 等。很多议论文,只满足于事例的堆砌,而分析说理明显不足, 以致“讲理”的议论文少之又少。
以我本人抽查的议论文来看,大多数是“观点+材料+标签式结论”,而鲜有深刻的剖析和 精辟的说理。不少议论文,结构松散,缺少逻辑谨严的脉络句。对大多数考生而言,议论文如 何真正“讲理”,而不是貌似“讲理”,应作文高考前训练的重点。高三老师要加大审题训练、 思维训练的力度,引导学生从人生、人性、社会、文化、哲理、审美等多层面去解读试题,力 求有独到而深刻的发现。
(三)教学生文趣理趣并茂,力求思想深刻。 其一,学会引理说理。(1)引导学生读点哲学类、时事评论类文章,站得高一点。(2)积 累思想,学会站在文化、哲学、生活常识等等角度解读社会现象。 其二,学会以“文”显理。打磨语言,其实是在打磨思想,因为语言的准确其实是思考准 确、事理明晰、观点清晰的反映。以议论文为例,因思想表达的需要,相适应的语言形式有以 下几种:议论文观点要明确,则少不了“立骨句”;议论文观点表达强调“一以贯之,理直气 壮”,则少不了文脉句、问句、诠释句;议论文注重观点的正确性,故多用引用句、四字句、 反复句、排比句、对比句;议论文注重观点的思辨性,故关联词多;议论文注重观点的针对性, 故提及我、现实生活的材料多;议论文注重说理的趣味性,故讲求用例新颖,比喻说理;议论 文要分要析,故常分类别,做对比;议论文注重说理的缜密性,故多用限定词。可经常性进行 作文升格训练,让学生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来贯通文脉,准确表达思想。 (四)教学生彰显个性、独抒己见。 打动阅卷老师的关键是——自主。所谓“自主”,就是写“自己”。其一,写“自己”的生 活。其二,扬“自己”的特长。其三,抒“自己”的“拙见”。 (说明:第四点主要内容摘自拙作《从“失魂落魄”到“精神抖擞”——让作文思想深刻 起来的方法探微》,已发表。)
弟子王昱伟深圳一模写的一篇满分作文——茹清平

茹家弟子王昱伟深圳二模写得一篇满分作文心存莲花(60分)(标题不俗。
莲花乃佛国圣物,近之则洁净、宁静之气逼人,置于题实喻选材也。
)我心中有一只猛虎在细嗅蔷薇,一刚一柔如此交融,故,坚(译成“刚”更好)若冷石,心中仍存柔弱莲花。
——题记(为文若非必需,不宜妄添题记。
而本题记引述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的诗句,诗意地表达出阴阳与刚柔在驻有莲花的心中叠合成宁静与空灵的深意。
它宛如文章的第三只眼,与题相和,增色三分。
)生活中,有时不是缺少宁静,而是缺少体会;不是缺少诗意,而是缺少发现。
做人当如黄药师,你尽可顽皮,尽可邪气,但你一定要拥有自己的桃花岛(惊鸿一瞥间,糅合供料,若隐似现,艺高!)——宁静与诗意(明示观点,点明桃花岛的真意,亦是莲花的寓意。
一石二鸟)。
(“起”得干净经济!)“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这是弘一法师圆寂前,留给弟子刘质平遗书中一偈的部分内容。
原偈是:“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弘一大师(俗名李叔同,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
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要为律宗的即修为佛而献身,是一名纯粹的佛教大家。
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用他自己的方式阐释了宁静的深意。
闲庭信步,看庭上花开花落,望天边云卷云舒(百密一疏,套用嫌俗。
如替以“月缺月圆”,似与前引弘一法师遗偈意更合)。
这是何等的境界!弘一大师虽有家国之痛,但心中仍有如莲般的宁静岛屿,不为外物所动,何其美好!如此,心存莲花,寻找内心深处的宁静,又怎会不得其真谛呢?(承首段“宁静”。
一应标题。
)“在布达拉宫,我是雪域之王。
走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寿终廿四。
他无意于西藏的政教首领,却是奇特的文学天才,一个红尘之外神仙般的存在。
“仓央嘉措”藏语意为“音律之海”。
他的诗在世人读来是讴歌爱情的情歌,从密宗的角度来看却是道歌,具有深刻的佛理哲思。
特级教师茹清平解读深圳市2012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作文试题

特级教师茹清平解读深圳市2012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作文试题24.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圣经》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宗教经典,也是一部伟大的充满智慧的文化经典,其中有许多名言可以作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
比如,耶稣对他的门徒说:“你们要进窄门。
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圣经·新约》第8页)请全面理解耶稣对他的门徒说的话,然后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
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试题(1)解读本题属于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个部分组成。
“材料”是引用了《圣经》中耶稣对他的门徒说的一句话“你们要进窄门。
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要求”的关键词有:“全面理解”“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
“耶稣对他的门徒说的话”及其立意角度例举(一)字面理解耶稣告诫门徒,当面临“进窄门还是进宽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选择时,要进“窄门”,走“小路”。
因为“宽门”“大路”,进去的人多,引到灭亡,而“窄门”虽然找着的人少,但却是“引到永生”的门,是正确的选择。
从字面解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立意角度:1、正确的选择,精彩的人生。
(扣“选择”,“引到永生”)2、历经磨难,方才大家。
或者:不畏艰难困苦,方有美好的未来。
(扣“窄门”“小路”,“引到永生”)3、不走寻常道路,觅得成功门径。
(扣“进去的人多”“找着的人少”,“引到永生”)4、忍受孤独寂寞,享受人生胜境。
(扣“窄门”“小路”“人少”,“引到永生”)(二)名句本意耶稣告诫门徒,你们的灵魂迷失了方向,灵魂的家只有一个,那就是归回到上帝那儿。
(“到永生”)要想灵魂“回家”,必须走“正途”——经过上帝所特别预备的门。
这道门领人认罪悔改,领人接受赦免之恩,使人与上帝见面。
特级教师茹清平冲刺阶段经典资料——如何写好议论文的段落

本次作文情况
授课班级:红岭中学高三(12)班 完成时间:周二上午(课前安排写一篇作文或片段) 完成人数:48人(写全文31人 ;写片段17人) 总体感觉:训练有术,思维敏捷,文采飞扬。提升尚有空间。
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综述
1、有关“是什么”的段落—— 有关“是什么”的段落 有关 关键词”不够敏感,守得不稳。 对“关键词”不够敏感,守得不稳。 2、有关“为什么”的段落—— 有关“为什么”的段落 观点材料圆合得不够 部分同学用例技巧单一。说理方式单一。 得不够; 用例技巧单一 观点材料圆合得不够;部分同学用例技巧单一。说理方式单一。 有关“怎么做”的段落—— 3、有关“怎么做”的段落 缺乏比较意识 比较意识。 缺乏比较意识。 有关“我怎样”的段落—— 4、有关“我怎样”的段落 文中有我”的不多,不够细腻。 “文中有我”的不多,不够细腻。
——摘自傅笑千《蓄势未必勃发,不蓄势定难勃发》 摘自傅笑千《 摘自傅笑千 蓄势未必勃发,不蓄势定难勃发》 说明:我的所谓升格稿或许并未升格,权作参考。 说明:我的所谓升格稿或许并未升格,权作参考。
关键词意思
为什么有人蓄势却未能勃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 为什么有人蓄势却未能勃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 人将“蓄势”理解为长久压抑 自耗内力。其实, 长久压抑, 人将“蓄势”理解为长久压抑,自耗内力。其实,蓄 势虽然要向下沉潜,虽然要压抑蛰伏,但这不是蓄势 别人的观点 势虽然要向下沉潜,虽然要压抑蛰伏,但这不是蓄势 的全部内涵,沉潜中在等待机遇,蛰伏时在积攒能力, 的全部内涵,沉潜中在等待机遇,蛰伏时在积攒能力, 沉寂中在寻求突破,一旦时机成熟,就会昂然勃发— 沉寂中在寻求突破,一旦时机成熟,就会昂然勃发 我的观点 —这种勃发是向上的,是激昂的,是蓄势的土壤开出 这种勃发是向上的, 这种勃发是向上的 是激昂的, 的美丽花朵。 傅笑千《 的美丽花朵。 ——傅笑千《蓄势未必勃发,不蓄势定难勃发》 傅笑千 蓄势未必勃发,不蓄势定难勃发》
《中考作文:追求有“我”之境》(学案)——深圳市南山区教科中心 茹清平

《中考作文:追求有“我”之境》学案深圳市南山区教科中心作文试题(2013年武汉市中考作文题):看山水,如何看见生命的灵性?看人间,如何看见世事的真相?看史传,如何看见人性的善恶?看生活,如何看见人情的冷暖?看,需要眼睛;看见,需要头脑和灵魂。
请以“看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文体(诗歌、戏剧除外)自选。
教学活动一:评一评,谁的切入角度好?一、审题原理:抽象的多维的角度——(我的思考)——具体的“我”切入点(题材、立意角度)(我或者某人)看山水(人间,史传,生活)——表层(用头脑和灵魂)看见生命的灵性(世事的真相,人性的善恶,人情的冷暖)——深层二、讨论交流:切入角度谁最好?提示:好的切入点——在符合题旨的前提下,题材“三有”有时代特色(高端大气)——选新的,不选旧的;选深刻的,不选浅陋的……有生活情味(真实本色)——选具体的,不选空洞的;选小材料,不选大材料;选亲身经历的;不选道听途说的;选真实可信的,不选虚假的……有个性特色(新颖别致)——选有趣的,不选平淡的;选罕见的,不选常见的……(一)阅读同学们的作文提要,将自己的意见填入下表。
教学活动二:比一比,谁的文章打动人?一、阅读下面几组作文,画出文章的细节,视细节的精彩程度对这几篇作文进行评分,说说给分理由。
(特优90分以上,优85 -90分,良75-84分,一般65-75分)第一组【甲文】看见清远市博爱学校九(8)班肖心昊我看见,你如夜空中的繁星,点缀了夜空,点亮了我的生命,在无边黑暗的夜里,告诉我,前路依然光明。
——题记花开如梦,风过无痕,岁月在时光里缱倦了流年。
转眼间,我已初三。
春去秋来,冬去春来,在岁月的洗礼中,我正慢慢长大,开始看人情的冷暖,世间的善变。
还记得吗,是你一手将我养大,教我扣扣子,穿衣服,也是你每天都要我去不远的一片树林,让我看见大自然的美好。
还记得吧,亲爱的外婆,在你的庇护下我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
可是,当我升上了初中,升学的压力和每天成堆的功课而使我心生焦虑。
议论文:要有思想的“含金量”——议论文段落写作训练..

议论文:要有思想的“含金量”——议论文段落写作训练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茹清平内容摘要作文讲评课往往面面俱到,无法有效解决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作文讲评前研究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选准恰当切入点,再通过例文评析逐步引导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本文主要介绍议论文四种主要段落样式的写作方法和思维技巧。
关键词作文讲评段落样式思想含金量教学设想这是应深圳市高三作文教学研讨会(以“议论文段落写作”为主题)之邀所上的一节作文讲评课,课前,布置学生以“南极的企鹅的沉潜与勃发”为材料写了一篇作文,并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我怎样”议论文四类主要段落样式对学生作文进行归类分析,分析发现,议论文段落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思考不深入,思想缺乏“含金量”。
“是什么”的段落,对“关键词”缺乏必要的阐释;“为什么”的段落,材料与观点不能很好地统一,用例技巧单一,说理方式单一;“怎么做”的段落,泛泛而谈,没有条理;“我怎样”的段落缺乏鲜活材料,写得也比较粗糙。
如何解决段落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呢?我先确定教学的主题:写出思想的“含金量”。
然后研究具体对策:充分利用学生习作中的“样本”,或升格,或示范,或诊治,引导学生比较修改前后的习作变化,帮助学生反思总结段落写作经验,以期学生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我怎样”议论文的四种主要段落样式的写作规律有初步的认识。
课堂实录环节一段落写作出发点:读懂材料选准角度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昨天昨天写的作文,重点讨论如何写出议论文思想的“含金量”。
请看作文题。
(投影)南极的企鹅是种憨态可掬的小动物,可以在水中游嬉,也能在陆上行走。
然而,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棱,它们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在将要上岸之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
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也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U形线。
茹清平:2018年深圳一模作文题“育儿观与文化”

2018年深圳一模作文题“育儿观与文化”例文一、包容审慎携手共赢(可评为一类卷 56分)深圳市一考生孩子摔倒哭泣,外国父母弃之不顾,期待孩子独立爬起;中国父母悉心安慰,希冀给予慰籍温暖,育儿理念的冲突联系着文化观念的矛盾。
事情的理性解决方式深入地进入公众舆论空间。
(开门见山,直接点出这一事件引起人们的理性思考,入题简洁。
)此时不妨浅析产生差别的背后原因,(衔接自然,析原因)一是历史传统所带来的不同观念的根植蒂固。
西方自达尔文提出进化学说,即信奉丛林法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在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逐利观的影响下,弱肉强食成了提升社会竞争力的不二法则。
而中国的儒学思想影响深久,“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使得中国父母处理问题更显中庸,仁爱而平和。
(深刻剖析东西方文化差异和思想的不同。
)二是现实社会的影响。
西方受启蒙思想影响,认为孩子作为独立个体需要有承担责任和后果的义务。
而在高压和竞争下,父母自然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人格独立,独当一面的理性个体。
而中国自古为人情社会,比之是否独立,父母更加关心孩子以和谐、快乐的态度融入社会,心向光明。
而受家庭结构的影响,上一辈人对于子孙的溺爱也影响了父母的教育理念。
(交代了根本的思想差异导致的不同个体期望值)教育理念的不同,潜移默化、持久深远地塑造着价值观。
不难发现,西方的孩子在家庭社会的义务承担上有更好的表现,从小承担部分家务,在学业和社会实践中平衡发展,多元发展,走出象牙塔也能迅速适应社会竞争。
而中国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则造成了许多高分低能的人才现象,进入社会的心理断奶期被延长,神童被退学的新闻层出不穷。
(本段对家庭层面的原因进行了精彩分析——个体期望值不同、教育理念的差异也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同,并举例说明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这三段分别从文化、社会、家庭三方面分析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由大到小,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西方的抑郁症患者和心理变态者也远高于中国。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试卷2024.01本试卷共10页,22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成长·亲近自然一、基础(共21分)七年级开展了“做大自然的观察师”户外观鸟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看万鸟齐飞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共6分)每年十月到次年四月,深圳湾便会迎来成千上万只候鸟。
这片海岸张开热烈的怀抱——鸬鹚从空中俯冲而下,身姿①轻捷.地展示着它高超的飞行技巧;琵鹭来回②pái huái,用大大的“锅铲嘴”寻觅着食物,笨拙的动作③滑稽.又可爱;长脚鹬迈开红色大长腿,化身时尚弄潮儿,将海滩转换成秀场:黑领椋鸟戴着时髦的黄眼镜,大摇大摆地在公园直饮水处喝水,毫不胆怯……这些可爱的生命绘就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深圳温和的气候加上充足的海岸资源,每年都会吸引将近10万只以上长途迁徙的候鸟在此停歇和越冬。
深圳湾的海岸滩涂,孕育了大量的鱼类、虾、蟹、贝类,为各类候鸟提供丰富的食物。
④mián yán数公里的红树林更是为候鸟们提供了栖息的场所。
每一棵红树就像一所小房子,各式各样的“居民”在这里⑤(A.参差不齐B.各得其所C.大相径庭)、和谐相融。
一边是青林碧海、鸥鹭翔集;一边是高楼林立、⑥(A.人声鼎沸B.花团锦簇C.人迹罕至)。
一半自然一半繁华,充分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展现了鹏城的诗意浪漫。
1.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字音或字形。
(2分)(1)给加点字注音:①轻捷.________③滑稽.________(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②pái huái________④mián yán________2.请根据语境,将正确成语的选项填写在横线上。
(2分)⑤______⑥______3.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级教师茹清平点评深圳市南山区期末统考作文作文辅导0402 2127特级教师茹清平点评深圳市南山区期末统考作文转自:清平小屋【点评重点】怎样写出“思想深刻”的作文【训练题目】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最近的一次高考作文现状研讨会上,一些专家提出现在的高考作文是应试文,与平时教学要求的自然文大相径庭;一些专家则认为考场就是现代社会生活的缩影,所写的文章理应在短时间内展现出自己的亮点;一些人则认为对自然文与应试文既不要对立也不要混淆……你是如何来看待这一问题的呢,请自拟题目发表看法,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诗歌除外。
二、请以“换个角度去读书”为题目作文。
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点评指导】思想的高度,就是写作的高度。
所以古人说“千古文章意最高。
”而我们大多数同学的考场作文,人云亦云,论点空泛。
怎样写出思想深刻或者有一定思想的作文呢?老师建议大家学会多角度叩问,叩问试题,叩问论点, 叩问“为什么”“怎么做”“如果不这样后果如何”。
用个性化的材料,缜密的论证使自己的观点“立”起来。
一、叩问试题。
命卷人为什么会命这道题?这道题与现实生活,与我们学生有何关联?试题的关键词是什么?如何理解?可以从哪些角度立意?我倾向于哪一种?哪一种我掌握的材料多,有话可说,可以扬已所长?二、叩问中心论点。
我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与我中心论点相近、相反的观点是什么?有没有可取之处?如果没有,错在何处?三、叩问——“为什么”为什么我坚持这个中心论点?(因果推理)为什么与我相反的观点不对?(假设推理)四、叩问“怎么做”一般人怎么做?对还是错?古今中外的智者怎么做?(辨源流,观前后,顾左右,识彼此,比异同。
)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中学生该怎么做?还可以追问:社会上的其他人、一个集体乃至国家民族该怎么做?五、叩问“如果不这样后果如何”——反向思考。
【试题一例文】本自同根生(拟题化用诗句,新颖)南头中学高三(11)班陈思应试文与自然文是否大相径庭?最近一次高考作文现状研讨会上,专家们展开了热烈讨论。
(摘引材料,简洁明了)我认为,应试文与自然文本自同根生,是一朵并蒂花。
(叩问试题,选取“应试文与自然文是否大相径庭”这一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语言有味道。
)应试文也好,自然文也罢,都以表情达意为目的,都强调言之有物,有之有序,言之有情,这是他们共有的“根”。
如果华而不实,杂乱无章,为文造情,自然文视为劣品,应试文也会判为不及格。
(诠释论点,将“根”具体化。
)自然文有其本身的使命,它不仅是个人思维、情感的体现,更承担着社会责任:激浊扬清,引领昂扬的上升姿态,开启民智,促进社会进步。
在自然文的长廊,我们可以看到杜甫、苏轼等以文学抒怀;可以看到曹雪芹、施耐庵等以文学警世;更可以看到鲁迅以文学为武器,发掘病根,唤醒国人;可以看到韩寒撰写博文,笑论天下,针砭时弊……从古至今,文学创正是以这样一篇篇自然文,纵情表达自己的思想,为现实服务。
我想,任何自然文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都是心声的流露,有其意义和价值所在。
应试文呢?虽有其特殊的选拔功能,但同样要求内容充实、完整有序、饱含真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人云亦云,没有见识;无的放矢,没有针对性;东拉西扯,缺乏深度,同样是应试文的大忌。
当然,在形式上,应试文与自然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枝叶”有异)应试文条条框框多,带有功利色彩。
那么,在考场上,在有限的时间内,调动我们平日的知识储备,展现我们为文的素质水平,在作文中尽可能多地展示自己的亮点,是我们理所应当的正确地选择。
而自然文没有时间、字数限制,反映生活,表达情感可以更自由,更率性。
(3、4自然段,侧重于叩问“为什么”。
应试文与自然文尽管“枝叶”有异,但立足于同样的“根”。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大可不必在应试文和自然文之间划一条不可逾越的线,应传授写作自然文的必备的素养,技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做一个心怀天下的人。
唯如此,学生才能够做到既在高考的应试文中取得佳绩,又能在人生路上一以贯之坚持关注当下,坚持真实为文。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不能刻意地割裂应试文与自然文的关系。
文章从生活中来,从社会中来,是将自己的情感、思考,用文字加以体现。
我们要自觉形成一种人文情怀和责任意识,关注时下,滋养内在的向上的精神支柱,以文抒情,以文言志,与文学为伴度过一生。
另一方面,适当掌握应试文写作的技巧,取得应试文写作的成功。
(5、6自然断,侧重叩问“怎么做”,作文教学中,我们中学生不要刻意区分应试文与自然文应立足于育“根”、强“根”。
)应试文不过是披上一件外衣的自然文,它与自然文同源同根。
(回眸一笑,总结全文。
)【点评】写出了自己对应试文与自然文的思考,切合题意,文脉基本畅顺。
拟题好,首尾妙。
语言不够简洁,论证略显粗糙。
戴着锁链跳舞育才中学一考生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今人云:“创新是时代的呼声。
”我也有自己的思考——何不在“规矩”中尝试创新,何不学着戴着锁链跳舞。
(开篇有哪些优缺点?)高考之所以考作文,是想检测我们的写作能力,而写作能力不仅包括我们运用文字的能力和思想丰富程度,同样肯定也是考验我们的应变能力。
谁能在短时间内,根据题目给出的思路,组织语言、材料和布局,谁将成为此次作文比拼的赢家。
故而,高考作文必须看“规矩”。
正因为高考作文是思想的撞击处,语言文字的大舞台,越是深刻激烈的比拼,越需要评价的标准,舞台的限制。
否则,在这场较量中,孰优孰劣,如何公平公正地比较?(4、5段阐释中心论点中的哪个关键词?)比之于古代的八股取士,现在的高考作文的评价标准实则有了很大的放松。
以唐朝为例,在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的唐朝,科举考试虽不仅局限于儒家经典的考察,有“诗”“赋”等科目供读书人选择。
但即使有如此开明自由的制度,读书人依然需要戴着锁链跳舞——诗有格律,赋有章法,然而在这样的锁链下,不仍然选拔出了赫赫有名的大诗人白居易、贺知章等一大批才子吗?(为什么提到“唐朝的科举考试”?)既然规矩有其必要性,锁链不能随意解除,我们何不戴着锁链跳舞,跳出自己的精彩!曾有一年高考,题目为“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奇特让许多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考生失手。
然而有一位考生,发挥了他独特的想象力,既引经据典,结合历史,又加思想。
以巧妙的结构,丰富的内容,抒发了自己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成为当年最出彩的满分作文得主之一。
也有一年高考,以“诚信”为题,在别的考生罗列材料,高呼口号时,一位考生以其深厚的文言文功底,写出一篇博得满堂喝彩的《赤兔之死》。
这证明我们不仅可以在高考作文这一平台上跳舞,戴着锁链跳舞同样可以很精彩。
(这一段是从哪一个角度进行叩问?)锁链,很多时候是对人们创新的束缚,可是,换个角度,锁链往往能唤起另一种思考,在这种思考中诞生一种新舞步……(结尾有没有瑕疵?)【点评提示】1、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是怎样逐层叩问“为什么”,使自己的观点成立的?3、划“”的句子可以稍加修改,谈谈你的修改意见。
有限中寻找无限北大附中一考生黑白琴键只有80个键,却能演奏出无数动人心弦的乐曲。
高考作文也同样如此,虽有一定限制,我们却能戴着链铐跳舞,创出别样的色彩。
高考作文有一定的限制,有一定的评分标准,这是不可避免的。
如若没有这些限制,难免会有不公正的现象出现。
正如身处任何时代,都有其法律法规来确保社会的公正及其正常运转。
因而,我们要善于调整心态,运用自己的才能,在有限中寻找无限,舞出精彩!不受规矩所限,拥有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才有机会在应试文中舞出自己的风格。
印度的小象在出生时就用绳绑住脚,系在一大树上。
小象无论怎么跑都离不开,最终放弃,因为成年之后,即使没了束缚,象也不会逃跑。
可见,不能畏难从而放弃寻找创造的可能。
应试文如同小绳,捆住了我们的部分手脚,但我们不能放弃在有限中寻找无限,在一定的空间内创造奇迹。
如上所说,限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不代表我们会因此失去所有创造的可能。
这种限度是使我们更有方向、目的地进行写作,我们的能力在其中也能够得到表现。
海上钢琴师1900在有限的琴键中创造了无限的音乐,其才华受到了陆地上无数人的赏识。
他说正因琴拥有尽头,他才能演奏。
我们可以把尽头理解成高考这个平台上有限的时间内有所把握,有所选择的进行创作。
不能否认其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它确实为我们的无限舞蹈提供了一定的公正性。
无须一味否认高考作文,一味否认有限、限制的合理性。
相信自己,即使戴着链铐,我们也能尽情舞蹈。
苏轼不就是吗?尽管古代比现今高考更加限制的考试制度,他仍能在如此场合下创造出千古名篇,为后人传颂。
因而,我们要善于在有限中寻找无限,这样才有机会使我们的才能显现出来,才有机会登上一个更高更好的舞台实现梦想。
跳舞吧!即使戴着链铐也不放弃舞蹈!弹奏吧!即使这有限的琴键也能创造无限音乐!写作吧!让我们在有限的高考作文中也能创造无限,写出精彩!【点评提示】1、比较本文与上一篇作文在表达中心论点方面的异同。
2、请修改划“”的句子,使观点更明确。
【试题二例文评析】1.换个角度去读书南头中学高三(11)班董冲书,携其独特的芳香,以其迷人的姿态走向我们。
如果学生单从应试的角度去读她,学者单从自身专业的角度去品她,(这两个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就真糟糕了!在我看来,一本书,大都会呈现与其他书不同的美,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去读书——从美学的角度去读书。
(角度别致,鹤立鸡群。
)读川端康成的书,不妨选择哀伤美的视角。
他的《花未眠》中“凌晨四点,发现海棠花未眠”,不知感动了多少心灵,试想,美丽芬芳的海棠花,凌晨四点盛放,却少有人欣赏,少有人喝彩,这怎不惹人怜爱?又引用米开朗琪罗的话告诉我们,“事物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
隐含的意思是,海棠花儿盛开之时就预示着它已接近衰败。
这怎不惹人哀伤?他的《雪国》、《伊豆的舞女》等作品,同样饱含低沉的情调,淡淡的哀伤。
如果从应试的角度读,或许我们仅能得到不少优美的词句,可选择哀伤美的视角走近川端康成,就能在犀利、空寂的文字中找寻到一个个哀伤美的化身,一幅幅具有哀伤美的画卷,得到美的享受。
读宗璞的书,不妨选择生命美的视角。
听,这位茅盾文学奖得主正娓娓道来:“花和人总会遭遇到许多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是在她家后院子那抹紫色被撤离时她所发的感慨,记录于《紫藤罗瀑布》中。
回顾花和人的命运,告诉我们,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
隽永的文字中,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流动,无限的激情与生机。
用生命美的视角读她与她的书,使我盈灌入紫色的血液,并“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不觉加快了脚步”。
读刘墉的书,不妨选择零乱美视角。
集当代著名画家与散文家于一身的他能完美地将文画融合,做到“大胆下笔,小心收拾”,这一点,在《庭院深深深几许》中即展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