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蒲松龄笔下的妖狐鬼魅

合集下载

聊斋志异鬼怪与人间百态

聊斋志异鬼怪与人间百态

聊斋志异鬼怪与人间百态聊斋志异:鬼怪与人间百态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奇幻小说集,它以鬼怪为主要题材,描绘了人间百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聊斋志异中的鬼怪形象和人间百态的描绘。

一、鬼怪形象的描绘在聊斋志异中,鬼怪形象的描绘凭借生动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入微的描写,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身临其境。

作者通过描述外貌、行为举止以及言谈举止,让鬼怪形象栩栩如生。

例如,在《聊斋志异·草木女》中,作者描述了女鬼花娘的妖娆美丽和灵动动人的仪态。

花娘穿着一袭素白的衣裳,梳着垂至腰际的黑发,她举止轻盈,言语柔和,给人一种智慧和温柔的感觉。

此外,聊斋志异中的鬼怪不仅有美丽善良的形象,还有恶魔邪恶的形象。

例如,《聊斋志异·牛头店》中的鬼魅形象十分恐怖,他们嘴里滴着浓厚的唾液,凶狠的眼神让人感到寒毛直竖。

二、人间百态的描绘聊斋志异并不仅仅是一部描写鬼怪的作品,它还展现了社会中各种人间百态的形象。

蒲松龄通过精妙的描写,将人间百态的喜怒哀乐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聊斋志异·画皮》中,作者通过一个女妖精妖艳美丽的形象,揭示了人们对美的执着和欲望的无尽。

相对于妖精的美貌,聊斋志异中也描绘了许多丑恶的人间百态。

在《聊斋志异·象眼》中,作者描绘了一个残忍而贪婪的富家子弟,他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伤害别人,最终自食其果。

这一描写既反映了社会的黑暗面,也警示人们不可贪欲无度。

三、人与鬼的关系揭示了人性的弱点聊斋志异中,人与鬼之间的关系常常揭示了人性的弱点。

作者以鬼怪为媒介,揭示了人们的欲望、贪婪、虚荣等消极情感。

例如,《聊斋志异·陆判》中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官员因为贪图荣华富贵,而与鬼怪勾结,最终导致家破人亡。

这个故事通过官员与鬼怪的交往,揭示了人们贪婪的本质和不可触碰的道德底线。

同时,聊斋志异中也有许多真挚的人与鬼之间的感情描写,从中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善良。

《聊斋志异·记事》中的故事,描绘了一个寡妇与鬼怪之间的友情,他们相互扶持、共度艰难,表现出人性的温暖和善良。

论《聊斋志异》鬼狐妖象形的讽刺艺术

论《聊斋志异》鬼狐妖象形的讽刺艺术

论《聊斋志异》鬼狐妖象形的讽刺艺术《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奇幻小说集,其中描述了各种神怪、妖魔鬼怪的故事。

在故事中,鬼、狐、妖、象等形象常常被用来进行讽刺和批判,展示了蒲松龄对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的独特见解。

首先,通过对鬼、狐、妖、象等形象的描绘和塑造,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展现了对人性的讽刺。

这些形象常常具有欲望强烈、道德观念混乱的特点,通过他们的行为和思想,蒲松龄表达了对人性的讽刺和批评。

例如,在一些故事中,妖怪通过迷惑人心、诱使人犯错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反映了人性中的贪婪、欺骗和腐败。

其次,蒲松龄运用妖怪形象进行社会和政治讽刺。

他通过奇幻和幽默的故事情节,对当时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暗示和揭示。

例如,他通过描述鬼怪的作为,暗示了社会上各种不公正、权谋和虚伪的现象。

他借助妖怪的形象,既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又在其中融入了对社会弊端的讽刺和批判。

此外,蒲松龄对象形象的运用也有着深刻的讽刺意味。

例如,在一些故事中,象被描绘成聪明智慧,甚至超越了人类。

这种象征象形的手法实际上在讽刺和批评人性的狭隘和无知。

通过将人类与象进行对比,揭示了人性的局限和浅薄,是对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嘲讽。

总的来说,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运用鬼、狐、妖、象
等形象进行讽刺艺术,既表达了对人性的讽刺和批评,也体现了对社会和政治弊端的暗示和揭示。

这种讽刺艺术的运用使这部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启发了读者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思考。

《聊斋志异》中狐鬼精魅形象所寄托的社会理想

《聊斋志异》中狐鬼精魅形象所寄托的社会理想

《聊斋志异》中狐鬼精魅形象所寄托的社会理想《聊斋志异》中鬼狐精魅”多具人情”,并独具痴绝、义绝、妙绝的特性,从而流露出至真至善至美以至非常真实的人性。

蒲松龄之所以如此偏爱这些鬼狐精魅,赋予他们如此美好的韵味,更多的在于这些狐鬼精魅承载着蒲松龄强烈的批判和进步的思想,以至于完美的人格。

在狐鬼形象塑造中不仅揭露了黑暗,也歌颂了光明,表现了希望。

蒲松龄以极大的热情塑造了一批理想人物,这是与现实社会相对立的另一社会的人。

现实社会中”正人君子”们披戴着人的衣冠,干的却是豹虎鬼蜮的勾当;而在异类的妖魅仙鬼中却大有光明正大者。

他们敢于向恶势力抗争;他们主动地帮助别人去战胜困难;他们不受礼教束缚,自由地恋爱结婚,建立美满家庭。

正是这些形象才显示出蒲松龄所寄托的对社会、人生的理想。

在人世间,社会黑暗,人们备受压迫而无力反抗。

但在《聊斋志异》中却许许多多富于反抗的鬼狐精魅。

《伍秋月》中力杀阴间两皂隶的王鼎,《聂政》中惩罚怀庆潞王强掠民女的聂政幽灵;《向杲》中身化猛虎咬碎仇人头颅的向杲等等,作者借以人物来寄托反抗希望,并给反抗斗争以鼓舞。

《聊斋志异》中塑造大量主动帮助别人战胜困难的花妖狐鬼形象,于他们身上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封建伦理道德本质上都是害人的,吃人的,没有帮助人的意思在里边,尤其是没有帮助弱者的意味。

蒲松龄多少从冷酷的现实中感到了这一点,所以格外热情的描写了一批与封建社会道德伦理相对立的助人为乐的艺术形象,在冷酷的社会中投下一点光明和温暖。

《红玉》中,狐狸精红玉主动帮助贫士冯相如娶了妻子卫氏。

后一个虬髯丈夫杀死了打伤冯相如、打死冯父、抢走卫氏的宋御史父子,帮冯相如报了仇,冯却被捕入狱,抱中小儿被弃在山间。

冯相如出狱后”翁无升斗,孤影对四壁”,在这十分困难时候,红玉带其儿子出现,使他们父子团聚,自己也留下来帮助冯生重整家园。

在冯相如被害得走投无路时,是狐精伸手救了他们,其精神甚为感人。

难怪篇末的”异史氏曰”一段里说:”其子贤,其父德,故其报之也侠。

《聊斋志异》狐女形象浅析

《聊斋志异》狐女形象浅析

《聊斋志异》狐女形象浅析摘要:“狐”意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渊源深远。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不仅继承了前代塑造的狐女形象,并对其进行了改造,塑造了一批容貌美丽、心地善良、才华过人、敢于主动追求爱情和自由,并表现出坚贞性和执着性的美狐形象,寄托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女性的理想和认识。

关键词:《聊斋志异》狐女特征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中有近百篇写狐,其中的名篇佳作不胜枚举,如《红玉》、《青凤》、《鸦头》等。

蒲松龄用一支生花妙笔塑造了一个个美丽、多情、聪慧且独具个性的狐女形象。

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评的“花妖狐魅,多具温柔娇憨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

”这些狐女形象的特征体现在以下方面:1.体态丰盈、容貌美丽在《聊斋志异》中,狐女最突出特点和最大的资本就是容貌的美丽,如青凤:“审顾之,弱态生娇,秋波流慧,人间无其丽也”;胡四姐:“荷粉露垂,杏花烟润,嫣然含笑,媚丽欲绝”;辛十四娘:“振袖倾鬟,亭亭拈带”,娇美无比;莲香:“觌面殊非,年仅十五六,禅袖垂髫,风流香曼”;写娇娜:“娇波流慧,细柳生姿。

”她们一出现,男子便失魂落魄,念念不忘:“生望见颜色,呻吟顿望,精神为之一爽。

”娇娜给孔生查病时,“把握之间,觉芳气如兰”,在她给孔生开刀的过程中,孔生不仅不觉得疼,而且贪近娇姿,唯恐开刀的时间短。

这些美丽的狐女形象,不仅保有传统花妖狐媚的艳丽妖娆的特点,而且具备了人间女子或端庄或曼妙的气质。

2.多情主动、敢爱敢恨《聊斋志异》中这些风华绝代的狐女对男性大多是主动和大胆的,她们热爱生活,热烈追求美好的爱情,对感情执着专一,在恶势力面前表现出的坚韧与勇敢,常常使人为之动情。

如《莲香》、《鸦头》等篇章的主人公。

莲香是一个典型的多情多义的狐女,她为了爱人,甘愿付出任何代价。

她和女鬼李通判女同时爱上了桑生,面对桑生和鬼女的爱恋,她没有争风吃醋,而是处处为桑生着想,多次劝告桑生远离女鬼,并“采药三山”,救了桑生一命。

后来,为了能与爱人白头谐老,莲香甘愿死而投胎,终于在十四年后嫁与桑生,再续前缘。

聊斋志异的鬼怪传说

聊斋志异的鬼怪传说

聊斋志异的鬼怪传说《聊斋志异》是一部中国古代奇幻小说集,作者蒲松龄以鬼怪传说为主要题材,描写了许多离奇的鬼魅故事。

下面将为您介绍其中几个令人百读不厌的鬼怪传说。

故事一:《聊斋志异》中的《鬼咒》故事中,一个富贵人家的媳妇生了两个女儿,由于某种原因,老爷心灵不正,认为只要再生个儿子,富贵将随之而来。

于是他派人去找道士,学习咒语以施行恶法。

老妇因生不出儿子而受到压力,决定寻求帮助。

晚上梦见一位老妇人,告诉她去找村中神社的神像求助,并指引她说出鬼的名字。

老妇得到了正道的帮助,成功地化解了危机。

故事二:《聊斋志异》中的《隐身衣》故事中,一个年轻人经过山道时发现一个地下洞穴,里面摆满了各种鲜花、美食和金银财宝。

为了防止有人偷盗,主人将隐身衣挂在洞穴入口,以便监控。

年轻人得到了隐身衣,于是他在世人眼中隐形,同时也能看到其他人的秘密。

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应当珍惜自己的隐私,同时 also question the ethics of invisibility.故事三:《聊斋志异》中的《恶鬼缠身》故事中,一个年轻人迷恋上了一个圣洁的女子,她原本是个仙女,被恶鬼附身后,变得面容可怕,并将鬼气传染给了年轻人。

为了拯救自己,年轻人请求一位鬼王的帮助。

鬼王告诉他,只有摘下仙子头上的银冠,才能将恶鬼铲除。

年轻人得到了银冠,战胜了恶鬼,最终与仙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故事四:《聊斋志异》中的《狐妖骚女》故事中,一个年轻人爱上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女子,而这个女子实际上是一只狐仙。

她使用媚术和变形术来引诱年轻人。

年轻人受到了狐仙的控制,但他的朋友们发现他受骗,并找来道士。

道士利用法术将狐仙逼到悬崖边上,最终狐仙承认自己是狐妖,并离开了年轻人的生活。

《聊斋志异》中的鬼怪传说穿插了人性的矛盾和欲望的冲突,同时也呈现了各种神奇、离奇的鬼怪形象。

这些故事给读者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想象空间。

无论是揭示人性的黑暗面,还是描述神秘的超自然现象,这些鬼怪传说都给人们带来了不同寻常的阅读体验。

浅析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形象[Word文档]

浅析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形象[Word文档]

浅析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形象关键字:浅析,蒲松龄,笔下,狐女,形象浅析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形象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摘要】《聊斋志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之代表作。

作品通过浪漫的想象,对花鬼狐魅进行了细腻的刻画。

塑造了一批可爱的狐女形象,展示了她们的外貌美、性情美和个性美,显示了作品伟大构思的艺术美,体现了蒲松龄对女性美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评价,也蕴含着蒲松龄在独特的人生经历与生活环境中所寄予的人生理想。

【关键词】《聊斋志异》;狐女;蒲松龄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在经历了唐传奇的繁荣以后,逐渐趋于沉寂,宋明偶有佳作,但多为平庸之文。

鲁迅称之为“为志怪,既平实而乏文采,其传奇,又多托往事而避旧闻,拟古且远不逮,更无独创之可言矣”。

直到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继承发展“用传奇手法,而为志怪”的优良传统,开辟了一个瑰丽奇�H的艺术世界。

特别是在人物塑造上发生了质的飞跃,人物形象不仅鲜明生动,而且刻画出人物复杂的性格特征。

它已经从唐传奇叙述故事为主发展到了以刻画人物为主。

在蒲松龄笔下,几乎每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和典型性,而且生动个性化。

特别是蒲松龄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创造的许多幻化为狐妖鬼魅的艺术形象,更是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色彩。

本文仅就《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加以分析。

在《聊斋志异》的近百篇作品中,写狐或牵连到狐的,就占了差不多六分之一,单从题目上标明写狐的就有《丑狐》《毛狐》《狐妾》《汾州狐》《捉鬼射狐》等一大批作品,而题目上没有标明写狐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其中象《青凤》《莲香》《婴宁》《娇娜》《红玉》《鸦头》《小翠》等均是描写狐女形象的名篇佳作。

这类富于虚幻色彩的角色,正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的那样:“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

”在这些花妖狐魅身上,蒲松龄并不突出其物的属性特征,而是把她们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来描写。

作者将这些幻化的形象,置于人类社会错综复杂的关系之中,寓意深远地摹写了各种人物的人性和人情。

从《聊斋志异》中的狐仙形象看蒲松龄的女性观

从《聊斋志异》中的狐仙形象看蒲松龄的女性观

从《聊斋志异》中的狐仙形象看蒲松龄的女性观刘晨摘要:一部《聊斋志异》五百多篇关于神仙狐鬼精魅的志怪小说。

就有八十多篇描写狐仙。

其中狐仙的形象各异,与前代对狐的描写有独特之处。

在蒲松龄先生笔下的狐通人情,性聪慧,从中可以表现这位落魄书生独特的女性观。

关键字:《聊斋志异》;蒲松龄;狐仙;女性观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一生清贫凄苦充满悲剧。

年少成名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然而此后却始终不第。

对于一个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来说“学而优则仕”是对他们人生价值与自我尊严的最好证明。

然而,蒲松龄却直至71岁才破例补为贡生。

他一生以设帐授学为业,始终未放弃对从仕的追求,面对人生的接连打击,他以“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对联自勉。

作品流传于世并影响最大的为《聊斋志异》,全书将作者一生的不得志与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反映出来,“孤愤”之情贯穿全书。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评价《聊斋志异》“专集之最有名者”。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集大成者当之无愧的应是《红楼梦》,而与《红楼梦》在形式上互补的则属较前于他的《聊斋志异》,书中多描写花妖狐魅,在这与个现实世界中完全不同的世界中,有一个美好而观之可亲的异人生物。

《聊斋志异》中有五百多篇故事,其中八十多篇是描写狐仙的。

狐仙的形象最早记载于《山海经》中“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狐是亦正亦邪的形象,九尾狐象征子孙繁息。

《说文解字》中狐的解释为“袄兽也,鬼所乘之”。

可见狐在中国早期是祥瑞的代表。

《玄中记》中:“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之事。

善蛊魅。

使人迷惑失志。

千岁即与天通,即天狐,为四大祥瑞之一”。

汉之后,狐仙的形象渐渐与淫邪放荡联系在一起。

“狐者,先古之淫妇,其名曰阿紫,化为为狐”。

而在《聊斋志异》中的狐仙则“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知非复人。

试论《聊斋志异》中的鬼狐形象

试论《聊斋志异》中的鬼狐形象

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试论《聊斋志异》中的鬼狐形象学生姓名xxx院系名称文学院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班级2005级 1 班学号2005011037指导教师xx完成时间2009年 4月 20 日试论《聊斋志异》中的鬼狐形象中文摘要:蒲松龄所作的《聊斋志异》是一部极富想象力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被称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后一个高峰。

在这部小说集中,蒲松龄为我们塑造了许多鬼魅狐妖形象。

这些形象具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虚幻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即这些幻想中的形象是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在他们身上既有作者虚构的要素,又有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影子。

二是物性与人性的统一,即这些鬼狐在奇幻的外表下都裹藏着一颗常人之心,他们或多或少都还保留着一些幻化为人形之前的特点,同时他们又有着类似常人的性情姿态和思维逻辑。

蒲松龄塑造这些鬼狐形象的意义有三个方面:一是借鬼狐之事表现社会现实,蒲松龄一方面借鬼狐之事来表现封建社会中官场的黑暗;另一方面也借鬼狐之说记录下许多重要的历史真实。

二是慰藉心灵,蒲松龄自幼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一生热衷科举却屡不得志,这使他的精神处于严重的困顿之中,蒲松龄将自己的理想寄托于鬼狐身上,以慰藉自己困顿已久的心灵。

三是寄托思想情感,蒲松龄在这些鬼狐身上寄托着自己追求善良人性、追求自由爱情、追求自由婚姻的思想情感。

穿梭于这些形态各异、生动灵活的鬼狐形象之间,让我们不得不感叹蒲松龄刻画人物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关键字聊斋志异鬼狐形象特点意义On "Strange Stories" in the image of the ghost foxAbstract:Pu Song-ling's "Strange Stories" is a very rich imagination of the classical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short stories, known as the literary style of our country the last peak. Concentrated in the novel, SongLing for shaping our image of a lot of ghosts. These images have two characteristics: first, illusory and the reality of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that is, the image of these myths are rooted in real life, and in them the elements of both fiction author as well as in real life the shadow of people. Two properties are uniform and human nature, that is, these ghost Fox's appearance in the fantasy are wrapped under the hidden heart of a people, they are still a number of more or less turned into human characteristics before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yare ordinary people with similar attitude and the temperament logic. Pu shape the image of the meaning of fox ghost has three aspects: First, the matter of fox ghost by the performance of social reality, fox ghost by Pu Song-ling on the one hand, to express the matter in official circles of the society of feudal darkness; borrow on the other hand, the ghost fox Say recorded much of the history of the real important. Comfort are two souls, Pu was very clever at an early age, did not forget to read the reading, a lifetime civil service exam was repeated keen blossom, this is the spirit of him in serious financial straits, and Pu will be placed on the ideals of their own ghost fox who to comfort their hearts and minds for a long time in financial straits. Three are thought emotional sustenance, Pu in these ghost fox who placed the pursuit of its own kind of human nature, the pursuit of free love, Pursue the idea of marriage feelings freely. Shuttle to these patterns varied, lively and flexible between the ghost images of Fox, so we had to portray the characters is clever and rich in imagination.Key words Strange Stories the imagination of fox and ghosts feature denotation目录一、《聊斋志异》中鬼狐形象的特点··1(一)虚幻与现实的完美结合··1(二)物性与人性的统一··3二、蒲松龄塑造鬼狐形象的意义··4(一)借鬼狐表现现实··4(二)慰藉心灵··5(三)寄托思想情感··6参考文献··6试论《聊斋志异》中的鬼狐形象蒲松龄所作的《聊斋志异》被称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最后的一个高峰,这是一部志怪文言小说集,描写花妖狐魅,叙述鬼怪异事,以志怪的形式表现现实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蒲松龄笔下的妖狐鬼魅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的作品,其中主要记载的是关于那些妖狐鬼魅被赋予人化的经典爱情故事。

有些作品是在蒲松龄做梦时梦中出现的,而后被写进书中最后,取名为《聊斋志异》。

标签:聊斋志异;妖狐鬼魅;爱情;诗情画意
关于蒲松龄的认识是在我上小学时的,记得那时候我就非常喜欢他写的《聊斋志异》,而且是在一部叫做《蒲松龄》的电视剧中知道了他的成长及一生的经历。

蒲松龄小时候家庭还算富足,父亲是经商的,而后因为家变分了家,由于受到两个哥哥和泼妇嫂子的压迫致使分家分得很不公平也就那么了事了。

而后蒲松龄在书中写道:“家家床头,有个夜叉在。

”结果蒲松龄之后的生活可以说是一贫如洗,其实最可怜的是他的四个孩子和妻子,他写过一首是《日中饭》,写到快收麦子的时候,家里没有粮食,只好煮了一锅稀饭,他那时候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一看煮好了稀饭,抢先把勺子抢到手里面,到锅底下找最稠的往自己的碗里边放,二儿子不干了,上去跟哥哥抢。

蒲松龄的女儿就很可怜地、远远地站在那儿看着自己的父亲。

蒲松龄非常心疼,我怎么样养活我这些可怜的孩子啊!蒲松龄还写了一篇文章叫《祭穷神文》。

他说:“穷神穷神,我和你有什么亲,你怎么整天寸步不离地跟着我,我就是你一个护院的家丁,我就是你护驾的将军,你也得放我几天假呀,但是你一步不放松,好像是两个缠热了的情人?”这就是蒲松龄的生活之苦。

总之,蒲松龄的一生可以说是很清苦,而他却从不放弃写作,坚持活到老写到老。

也是由于对写作的热爱和生活的无奈,将所有希望与快乐都寄托于自己构建的故事中吧!在他的《聊斋志异》中有几个典型的女性形象是我一直非常都喜欢的,如:公孙九娘、聂小倩、连城、婴宁以及辛十四娘都是让人可歌可泣的代表人物。

下面我就从这些人物形象来分析一下蒲松龄想要揭示的寓意。

首先是我认为最好的是婴宁这部作品了。

婴宁的形象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十分深刻,在古代女子是笑不露齿,或不能笑或不敢笑。

然而婴宁却打破了这个所谓的规矩。

婴宁在面对陌生男子毫无羞怯的笑,自由自在的笑,作为是个狐狸的她丝毫不懂人世间的事情。

由于一直生活在深山中修炼,没有受到过世俗的污染。

婴宁喜欢花,蒲松龄让华自始至终都左右着狐女婴宁。

一次偶然,他爬树摘花时看到了王子服,引出“我不惯于生人睡”这桓古精灵第一的爱情回答。

古代小说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像婴宁这样既别致又洒脱的女孩子形象,她是古典文学女性中笑得最无邪最灿烂的一位了。

我觉得婴宁这部作品可以说在《聊斋志异》中最具代表的一位了。

第二个作品是《连城》。

这部剧中是赞许连城的敢爱敢恨,她可以为了情而生,亦可为情而死。

剧中连城的父亲是个嫌贫爱富的人,他将女儿许给一个盐商的公子,而这之前连城就与乔生有情,但由于父亲的不同意中不能在一起。

后来连城生病,需要男子胸前的肉一钱,而身为未婚夫的盐商公子不肯帮忙,乔生得知欣儿前往,割肉来做药引子。

可是即便是这样,连城的父亲还是不同意两人在
一起。

后两人偶遇,连城“秋波转顾,启齿嫣然”。

不久之后连城旧病复发而死,乔生往吊,“一痛而绝”,二人在已死顾生的帮助下复生终成夫妇。

故事的最终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一个圆满的结局。

还有一个被众人皆知的故事就是聂小倩的爱情故事了。

一个善良迷人的女鬼。

《聂小倩》一篇是叙述女鬼的故事,蒲松龄在这里扮演沟通阴阳两界的功臣,他摒除前俗,使聂小倩最后得以和书生宁采臣过正常的夫妻生活,并没有将罗刹强迫小倩做的罪过,归在她的身上。

故事的开始是从廉洁自重的书生宁采臣,寄居城郊荒寺,认识了侠客燕赤霞。

深夜时分聂小倩前来,自荐枕席,结果被宁采臣斥退。

小倩不甘心走了又再次回来,故意赠黄金以金钱来诱惑,可还是被被他丢到屋外。

第二天有另一书生也来到这个寺庙来借宿,住在东厢,深夜突然暴亡,在脚底下有一小孔。

第二天夜里,仆人也离奇死亡。

直至第三夜,小倩又来了,告诉宁采臣,她其实是个女鬼,被妖物威胁,用色相来迷惑人,然后摄血来供妖享用,她劝宁采臣避至南舍燕赤霞的住处。

宁采臣听了她的话,夜里果真有罗刹来,但被燕赤霞宝剑所伤。

第二天,宁采臣依女鬼小倩所托,在白杨树下掘出女骨,租船而归,将她葬在家居旁。

返家途中,小倩复出,谓感佩其高义,愿随其返家媵御无悔。

宁采臣之母以其为鬼,不能应许,乃以兄妹相称,入夜后,则小倩魂归孤冢,白日复来,后来宁妻亡,宁母亦因日久相处而接纳,宁采臣终与小倩结为夫妻,罗刹也为革囊所制伏,祸根产除,小倩还为他生了个男孩,日后长大还考中进士。


又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又是一个让人羡慕不已的爱情长跑。

在蒲松龄的笔下每一个“人”都是善良,虽然他们不是真正的人但却有一颗最热忱的心。

在《聊斋志异》中还有一部讲述的是一位叫“庚娘”的故事。

庚娘是一个十分刚烈的女子,在柔弱的外表下有着坚强的内心。

为了给夫君及公婆报仇不惜安危潜伏在敌人身边等待时机。

最终,坏人有了应有的报应,庚娘如愿为父报仇成功有自杀结束自己生命于君生死相随。

然而一番周折下,也许是天意让这对苦命的有情人再一次走到了一起。

后来我有感慨到,发生重大事情后,坏人还活着,好人却死了。

活着的气得人眼眶爆裂,死了的让人悲伤流泪。

一个烈女可以谈笑自如,处变不惊,亲手杀死仇敌,自古以来的豪杰男儿又有几个可以与其相比呢!谁还说女子不能和彦云那样的英烈相比呢?
总之,在蒲松龄的笔下所有的妖狐鬼魅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情感,因而也具有了人的爱恨情仇,他们拥有超凡的神力,为了理想中的爱可以放弃一切,不惜自己的性命来诠释爱的真谛。

蒲松龄也是用它们来表达内心的思想情感,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寄托对人和社会一种美好的向往。

只要人的内心是善良美好的那么生活到处充满了希望。

人,时时刻刻都要有一种爱人的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