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物设计的原则

合集下载

引物设计的几点重要原则

引物设计的几点重要原则

引物设计的几点重要原则引物设计是指设计引物(primers)用于特异性扩增目标DNA序列的反应体系,是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重要技术。

引物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DNA扩增的效果和结果的准确性。

下面是几点引物设计的重要原则:1.特异性:引物设计的首要原则是确保引物的特异性,即保证引物只能特异性地结合目标DNA序列,而不与非目标DNA序列结合。

为了达到特异性的引物设计,可以通过特异性检测和非特异性检测来筛选合适的引物。

特异性检测可以通过引物与目标DNA序列的杂交反应来验证引物的特异性;非特异性检测则通过引物与非目标DNA序列的杂交反应来验证引物的非特异性。

2.合适的长度和GC含量:引物的长度和GC含量对引物的特异性和扩增效率都有很大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引物的长度应该在18-30个碱基对之间,过短的引物可能导致扩增效率低下,而过长的引物可能导致特异性降低;GC含量应该控制在40%-60%之间,过高或过低的GC含量可能导致扩增效率降低。

3.避免自互补和互补结构:在引物设计中应避免引物自身的互补和互补结构,以尽量减少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自身的片段结合。

自互补可能导致引物自身结构稳定,而互补结构可能导致引物之间的非特异性结合,从而干扰扩增反应的进行。

4.避免引物之间的交叉杂交:引物之间的交叉杂交可能导致非特异性扩增产物的形成,影响扩增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避免引物之间的交叉杂交,需要确保引物在体系中的浓度适当,并且没有共同的序列特征。

5.考虑引物的反应条件:在引物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引物的反应条件,如反应体系的温度和离子浓度等。

引物的反应条件需要确保引物与目标DNA序列的特异性结合和扩增能够在所设定的反应条件下进行。

6.引物的设计应尽量使用标准碱基序列:标准碱基序列即DNA序列的A、T、C、G四种碱基。

在引物设计中,应尽量使用标准碱基序列,避免使用非标准碱基或特殊碱基。

综上所述,引物设计的几个重要原则包括特异性、合适的长度和GC 含量、避免自互补和互补结构、避免引物之间的交叉杂交、考虑引物的反应条件以及使用标准碱基序列等。

引物设计原则(必看)

引物设计原则(必看)

mi 引物设计原则1、引物得长度一般为15-30 bp,常用得就是18-27 bp,但不应大于38,由于过长会导致其延长温度大于74℃,不适于Taq DNA 聚合酶进展反响。

2、引物序列在模板内应当没有相像性较高,尤其就是3’端相像性较高得序列,否则简洁导致错配。

引物3’端消灭 3 个以上得连续碱基,如GGG 或CCC,也会使错误引发机率增加。

3、引物3’端得末位碱基对Taq 酶得DNA 合成效率有较大得影响。

不同得末位碱基在错配位置导致不同得扩增效率,末位碱基为 A 得错配效率明显高于其她 3 个碱基,因此应当避开在引物得3’端使用碱基A。

另外,引物二聚体或发夹构造也可能导致PCR 反响失败。

5’端序列对PCR 影响不太大,因此常用来引进修饰位点或标记物。

4、引物序列得GC 含量一般为40-60%,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引发反响。

上下游引物得GC 含量不能相差太大。

5、引物所对应模板位置序列得Tm 值在72℃左右可使复性条件最正确。

Tm 值得计算有多种方法,如按公式Tm=4(G+C)+2(A+T),在Oligo 软件中使用得就是最邻近法(the nearest neighbor method)。

6、ΔG值就是指DNA 双链形成所需得自由能,该值反映了双链构造内部碱基对得相对稳定性。

应中选用3’端ΔG值较低(确定值不超过9),而5’端与中间ΔG值相对较高得引物。

引物得3’端得ΔG值过高,简洁在错配位点形成双链构造并引发DNA 聚合反响。

7、引物二聚体及发夹构造得能值过高(超过4、5kcal/mol)易导致产生引物二聚体带,并且降低引物有效浓度而使PCR 反响不能正常进展。

8、对引物得修饰一般就是在5’端增加酶切位点,应依据下一步试验中要插入PCR 产物得载体得相应序列而确定。

引物序列应当都就是写成5-3 方向得,Tm 之间得差异最好掌握在1 度之内,另外我觉得扩增长度大一些比较好,500bp 左右。

引物设计基本原则

引物设计基本原则

引物设计基本原则引物设计是指在引导读者进入文章主题或者吸引读者注意力的过程中,通过恰当选择和运用引言来达到预期效果的设计过程。

引物的设计不仅能够引导读者入文、稳定读者情绪,还能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下面是引物设计的几个基本原则:第一,引物设计要与文章主题相关。

引物在一定程度上是文章的立意之所在,它几乎决定了读者是否会继续阅读。

因此,引物与文章主题要密切相关,能够准确传达出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信息。

引物与文章主题的相关性是一个引物是否成功吸引读者的关键因素。

第二,引物设计要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引物要能够立刻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其对文章产生兴趣。

可以通过新颖的观点、有趣的故事、强烈的情感或者悬疑的描述等方式来增加引物的吸引力。

同时,引物要注意与读者的背景和兴趣相关,尽量选取读者感兴趣的内容,以便更好地吸引读者。

第三,引物设计要具有引导性。

引物不仅要吸引读者,还要能够引导读者进入文章的主题或内容。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用权威观点、展示案例等方式来引导读者产生思考或者兴趣,从而使其进一步阅读下去。

引物的引导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读者是否会对文章产生深入的理解和共鸣。

第四,引物设计要与写作目的相一致。

不同的写作目的对引物的要求也不同。

如果是科普文章,引物可以采用生活常识或者实验事实等方式;如果是讲故事的文章,可以使用引人入胜的故事片段或者引用名人的话语等方式。

引物与写作目的的一致性能够更好地达到写作的目的,并且使读者在读者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迷惑或者矛盾感。

第五,引物设计要注意其长度和位置。

引物的长度要适当,过长容易让读者感到疲惫,过短则不足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同时,引物一般放在文章的开头或者段落的开头,这样能够更好地引导读者进入文章,提高文章的连贯性和阅读流畅性。

综上所述,引物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写作技巧,它能够引导读者进入文章主题,并且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在引物设计时,需要注意与文章主题相关、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具有引导性、与写作目的相一致,以及注意引物长度和位置等方面的要求。

引物设计原则[必看]

引物设计原则[必看]

mi引物设计原则1. 引物的长度一般为15-30 bp,常用的是18-27 bp,但不应大于38,因为过长会导致其延伸温度大于74C,不适于Taq DNA聚合酶进行反应。

2. 引物序列在模板内应当没有相似性较高,尤其是3'端相似性较高的序列,否则容易导致错配。

引物3'端出现3个以上的连续碱基,如GG(或CCC也会使错误引发机率增加。

3. 引物3'端的末位碱基对Taq酶的DNA合成效率有较大的影响。

不同的末位碱基在错配位置导致不同的扩增效率,末位碱基为A的错配效率明显高于其他3个碱基,因此应当避免在引物的3'端使用碱基A。

另外,引物二聚体或发夹结构也可能导致PCR反应失败。

5'端序列对PCF影响不太大,因此常用来引进修饰位点或标记物。

4. 引物序列的GC含量一般为40-60%,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引发反应。

上下游引物的GC含量不能相差太大。

5. 引物所对应模板位置序列的Tm值在72E左右可使复性条件最佳。

Tm值的计算有多种方法,如按公式Tm= 4(G+C)+ 2(A+T),在Oligo软件中使用的是最邻近法(the n earest n eighbor method) 。

6. AG值是指DNA双链形成所需的自由能,该值反映了双链结构内部碱基对的相对稳定性。

应当选用3'端4G值较低(绝对值不超过9),而5'端和中间△ G值相对较高的引物。

引物的3'端的4G值过高,容易在错配位点形成双链结构并引发DNA聚合反应。

7. 引物二聚体及发夹结构的能值过高(超过4.5kcal/mol )易导致产生引物二聚体带,并且降低引物有效浓度而使PCR反应不能正常进行。

8. 对引物的修饰一般是在5'端增加酶切位点,应根据下一步实验中要插入PCR 产物的载体的相应序列而确定。

引物序列应该都是写成5-3方向的,Tm之间的差异最好控制在1度之内,另外我觉得扩增长度大一些比较好,500bp左右。

引物设计原则

引物设计原则

引物设计原则
1.合适的引物长度:引物长度通常在18-30个碱基对之间,过长或过
短的引物都不利于PCR扩增的稳定性。

2.适当的引物GC含量:引物的GC含量应在40%-60%之间,过高或过
低的GC含量都会影响引物和模板DNA的特异性结合。

3.引物特异性:引物应具有高度特异性,可以通过引物序列在数据库
中进行BLAST分析来评估引物的特异性。

4.避免引物自身的二聚体和结构性:引物序列中要避免出现自身二聚
体和结构性,这会干扰PCR扩增的效果。

5.选择高峰结构引物:在引物设计时,优先选择会形成高峰结构的引物,这有助于提高扩增效率。

6.引物末端碱基的特异性:在引物末端碱基选择时,尽量使用能够增
强特异性和避免非特异性扩增的碱基。

7.引物的熔解温度(Tm):引物的熔解温度直接影响PCR扩增反应的
特异性和效率,应根据目标DNA的长度和序列来确定引物的Tm。

8.避免引物之间的交叉杂交:在多引物PCR反应中,引物之间的交叉
杂交会干扰扩增效果,可以通过软件模拟或实验确认引物之间没有相互杂交。

9.引物序列中避免多个重复碱基:引物序列中的多个重复碱基可能导
致非特异性扩增,应避免在引物序列中出现连续的多个重复碱基。

10.引物设计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引物设计时,要考虑到引物合成
的成本和操作的方便性,选择价格适中的合成方法,并确保引物容易操作。

以上是引物设计的原则和考虑因素,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引物序列,可以提高PCR扩增实验的特异性、敏感性和效率,从而获得准确和稳定的实验结果。

引物设计基本原则

引物设计基本原则

引物设计基本原则引物设计是指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用于扩增目标DNA序列的两个引物的设计。

好的引物设计是成功进行PCR反应的关键之一、下面是引物设计的基本原则:1.引物长度:引物长度一般在18-24个碱基对左右,太短容易引起非特异性扩增,太长则可能导致引物无法与目标序列完全匹配。

2.引物的GC含量:引物的GC含量一般在40-60%之间,太低则可能导致引物无法与目标序列形成稳定的双链结构,太高则可能导致引物与非特异性目标序列发生杂交。

3.引物的熔解温度(Tm):引物的Tm是指引物与目标序列在溶液中解链的温度。

引物设计时应保证所设计的两个引物的Tm值相似,一般相差不超过2-3摄氏度。

这样可以保证引物在PCR反应中同时结合于目标序列。

4.引物的特异性:引物设计时必须确保引物与目标序列的特异性,即引物在基因组中只与目标序列互补匹配,不与其他非目标序列发生杂交。

为了提高引物的特异性,可以使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如BLAST进行引物的序列比对和分析。

5.引物的结构:引物设计时应注意引物的序列结构。

首先要避免引物的自身二级结构,特别是避免引物的自身二聚体形成,可以使用在线工具进行预测和评估。

另外,引物的末端最好是链末端,避免引物形成环状结构。

6.引物的位点选择:在设计引物时,应选择位于目标序列上的独特位点作为引物扩增的位点。

这样可以确保引物扩增出的产物是目标序列,而不是其他类似的序列。

7.引物的序列设计:引物设计时应避免序列中出现连续的重复碱基序列,避免过多的GC或AT连续存在。

此外,引物设计时还可以考虑在引物的序列中加入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方便后续分子克隆和分析。

总结起来,引物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引物长度、GC含量、Tm值、特异性、结构、位点选择和序列设计。

良好的引物设计是成功进行PCR反应的前提之一,能够提高扩增效率和特异性,并且避免产生非特异性扩增产物。

引物设计一般原则

引物设计一般原则

引物设计一般原则引物是一篇文章的开头部分,起着引导读者进入文章内容的作用。

设计出一个吸引人的引物,可以让读者对全文产生兴趣,从而增加文章的阅读率和影响力。

以下是设计引物的一般原则:1.引人入胜:一个好的引物应该从一开始就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可以使用一个有趣的事实、引人瞩目的问题、或者一个令人震惊的观点,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例如,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可以这样开头:"你知道每年全球有多少塑料袋被丢弃在海洋中吗?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塑料袋能够排成一排,能围绕地球多少次呢?"例如,一篇关于教育问题的文章可以这样开头:"教育是改变社会的关键。

我们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下一代?本文将探讨教育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3.引用名言:一个有启发性的引言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文章内容的思考。

这种引物可以是一个名人的名言、一句格言或者一句普遍认同的观点。

例如,一篇关于成功的文章可以这样开头:"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成功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由采取正确行动的结果。

本文将探讨一些成功的秘诀,并帮助你实现自己的目标。

"例如,一篇关于健康饮食的文章可以这样开头:"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很容易陷入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中。

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食物对我们的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分享一些健康饮食的技巧,让你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6.语言生动:一个好的引物应该通过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样可以增加读者的情感共鸣,让他们更容易被文章吸引和影响。

例如,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可以这样开头:"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当你走近那片被绿意覆盖的公园时,你能感受到清新的空气和树木的阴凉。

但是,你是否想过背后那些无声的英雄们,他们为了保护这片绿洲付出了多少努力?"总结来说,一个好的引物应该具有引人入胜、提出观点、引用名言、切入主题、简洁明了和语言生动等特点。

引物设计原则(最全汇总)

引物设计原则(最全汇总)

引物设计原则(汇总)普通引物设计(适用于从载体上扩增模板):1. 普通引物长度一般在20-30bp之间,常用24-28bp左右以保证基因特异性;2. 下载基因序列到Vector NTI;3. 找到所需安装载体序列;4. 将基因序列的CDS高亮标记;5. 寻找载体序列中常用酶切位点,一般为EcoRI、BamHI、HindIII、XhoI等等,比对检测基因序列中是否有这些位点,有的话舍弃,最后选择两个酶切位点,最好离得远一点,并且最好buffer用一样的。

酶切位点一般是6bp 的回文序列;6. 从基因ATG开始往后选择10-20bp均可(我的习惯是27bp-6bp酶切位点-2bp保护碱基-xbp补齐序列),但最好保证最后两个是G或者C,以减少错配率;7. 将上游酶切位点序列补在A TG前方,并根据载体对框情况补足两者之间的空缺,再根据序列的GC含量和TM 值在酶切位点前补足保护碱基,以保证GC和AT的含量不能过高。

注意,所有的补齐不能用到终止密码子;8. 检测上游序列的结构情况,理论上不要太多二级结构以及3’端匹配即可;不过重复的序列也不能太多,以免移码;9. 从下游终止密码子开始向前选择10-20bp均可,但最好保证最后两个是G或者C,以减少错配率;10. 选择complementary sequence,在N端补齐下游酶切位点,如果tag在C端(即下游),则在第9点中应该从终止密码子前开始选择(即舍弃终止密码子),并且下游引物也要对框,如果tag在N端,则下游引物不需要对框,只要在N端加上下游酶切位点,再根据情况加上2个保护碱基,然后检测二级结构,原则上3’端部匹配即可。

不过重复的序列也不能太多,以免移码;11. 将设计好的上下游引物放在一起检测二级结构,原则上3’端部匹配即可。

不过重复的序列也不能太多,以免移码;12. 最后在NCBI的primer Blast网站上比对引物序列,看是否基因特异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物设计的原则引物设计有3 条基本原则:首先引物与模板的序列要紧密互补,其次引物与引物之间避免形成稳定的二聚体或发夹结构,再次引物不能在模板的非目的位点引发DNA 聚合反应(即错配)。

具体实现这3 条基本原则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如引物长度(primer length),产物长度(product length),序列Tm 值(melting temperature),引物与模板形成双链的内部稳定性(internal stability, 用?G 值反映),形成引物二聚体(primer dimer)及发夹结构(duplex formation and hairpin)的能值,在错配位点(false priming site)的引发效率,引物及产物的GC 含量(composition),等等。

必要时还需对引物进行修饰,如增加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引进突变等。

根据有关参考资料和笔者在实践中的总结,引物设计应注意如下要点:1. 引物的长度一般为15-30 bp,常用的是18-27 bp,但不应大于38,因为过长会导致其延伸温度大于74℃,不适于Taq DNA 聚合酶进行反应[2]。

2. 引物序列在模板内应当没有相似性较高,尤其是3’端相似性较高的序列,否则容易导致错配。

引物3’端出现3 个以上的连续碱基,如GGG 或CCC,也会使错误引发机率增加[2]。

3. 引物3’端的末位碱基对Taq 酶的DNA 合成效率有较大的影响。

不同的末位碱基在错配位置导致不同的扩增效率,末位碱基为A 的错配效率明显高于其他3 个碱基,因此应当避免在引物的3’端使用碱基A[3][4]。

另外,引物二聚体或发夹结构也可能导致PCR 反应失败。

5’端序列对PCR 影响不太大,因此常用来引进修饰位点或标记物[2]。

4. 引物序列的GC 含量一般为40-60%,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引发反应。

上下游引物的GC含量不能相差太大[2][5]。

5. 引物所对应模板位置序列的Tm 值在72℃左右可使复性条件最佳。

Tm 值的计算有多种方法,如按公式Tm=4(G+C)+2(A+T),在Oligo 软件中使用的是最邻近法(the nearest neighbor method) [6][7]。

6. ?G 值是指DNA 双链形成所需的自由能,该值反映了双链结构内部碱基对的相对稳定性。

应当选用3’端?G 值较低(绝对值不超过9),而5’端和中间?G 值相对较高的引物。

引物的3’端的?G 值过高,容易在错配位点形成双链结构并引发DNA 聚合反应[6]。

7. 引物二聚体及发夹结构的能值过高(超过4.5kcal/mol)易导致产生引物二聚体带,并且降低引物有效浓度而使PCR 反应不能正常进行[8]。

8. 对引物的修饰一般是在5’端增加酶切位点,应根据下一步实验中要插入PCR 产物的载体的相应序列而确定。

值得一提的是,各种模板的引物设计难度不一。

有的模板本身条件比较困难,例如GC含量偏高或偏低,导致找不到各种指标都十分合适的引物;在用作克隆目的的PCR 因为产物序列相对固定,引物设计的选择自由度较低。

在这种情况只能退而求其次,尽量去满足条件。

引物的自动搜索和评价分析软件的引物设计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引物分析评价功能,该功能只有少数商业版软件能够做到,其中以“Oligo 6”最优秀;其次是引物的自动搜索功能,各种软件在这方面的侧重点不同,因此自动搜索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据笔者的经验,自动搜索功能以“Premier Primer”为最强且方便使用,“Oligo 6”其次,其他软件如“Vector NTI Suit”、“Dnasis”、“Omiga”和“Dnastar”都带有引物自动搜索功能,但搜索结果不是十分理想。

要想得到效果很好的引物,在自动搜索的基础上还要辅以人工分析。

笔者认为引物设计软件的最佳搭配是“Oligo”和“Premier”软件合并使用,以“Premier”进行自动搜索,“Oligo”进行分析评价,如此可快速设计出成功率很高的引物。

Primer Premier 5.0 的使用技巧简介1. 功能“Premier”的主要功能分四大块,其中有三种功能比较常用,即引物设计( )、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分析( )和DNA 基元(motif)查找( )。

“Premier”还具有同源性分析功能(),但并非其特长,在此略过。

此外,该软件还有一些特殊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设计简并引物,另外还有序列“朗读”、DNA 与蛋白序列的互换()、语音提示键盘输入()等等。

有时需要根据一段氨基酸序列反推到DNA 来设计引物,由于大多数氨基酸(20 种常见结构氨基酸中的18 种)的遗传密码不只一种,因此,由氨基酸序列反推DNA 序列时,会遇到部分碱基的不确定性。

这样设计并合成的引物实际上是多个序列的混和物,它们的序列组成大部分相同,但在某些位点有所变化,称之为简并引物。

遗传密码规则因物种或细胞亚结构的不同而异,比如在线粒体内的遗传密码与细胞核是不一样的。

“Premier”可以针对模板DNA 的来源以相应的遗传密码规则转换DNA 和氨基酸序列。

软件共给出八种生物亚结构的不同遗传密码规则供用户选择,有纤毛虫大核(Ciliate Macronuclear)、无脊椎动物线粒体(Invertebrate Mitochondrion)、支原体(Mycoplasma)、植物线粒体(Plant Mitochondrion)、原生动物线粒体(Protozoan Mitochondrion)、一般标准(Standard)、脊椎动物线粒体(Vertebrate Mitochondrion)和酵母线粒体(Yeast Mitochondrion)。

2. 使用步骤及技巧“Premier”软件启动界面如下:(转载的时候就没有图)其主要功能在主界面上一目了然(按钮功能如上述)。

限制性酶切点分析及基元查找功能比较简单,点击该功能按钮后,选择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或基元(如-10 序列,-35 序列等),按确定即可。

常见的限制性内切酶和基元一般都可以找到。

你还可以编辑或者添加新限制性内切酶或基元。

进行引物设计时,点击按钮,界面如下:进一步点击按钮,出现“search criteria”窗口,有多种参数可以调整。

搜索目的(Seach For)有三种选项,PCR 引物(PCR Primers),测序引物(Sequencing Primers),杂交探针(Hybridization Probes)。

搜索类型(Search Type)可选择分别或同时查找上、下游引物(Sense/Anti-sense Primer,或Both),或者成对查找(Pairs),或者分别以适合上、下游引物为主(Compatible with Sense/Anti-sense Primer)。

另外还可改变选择区域(Search Ranges),引物长度(Primer Length),选择方式(Search Mode),参数选择(Search Parameters)等等。

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各项参数。

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建议使用默认设置。

然后按,随之出现的Search Progress 窗口中显示Search Completed 时,再按,这时搜索结果以表格的形式出现,有三种显示方式,上游引物(Sense),下游引物(Anti-sense),成对显示(Pairs)。

默认显示为成对方式,并按优劣次序(Rating)排列,满分为100,即各指标基本都能达标(如下图)。

点击其中一对引物,如第1#引物,并把上述窗口挪开或退出,显示“Peimer Premier”主窗口,如图所示:该图分三部分,最上面是图示PCR 模板及产物位置,中间是所选的上下游引物的一些性质,最下面是四种重要指标的分析,包括发夹结构(Hairpin),二聚体(Dimer),错误引发情况(False Priming),及上下游引物之间二聚体形成情况(Cross Dimer)。

当所分析的引物有这四种结构的形成可能时,按钮由变成,点击该按钮,在左下角的窗口中就会出现该结构的形成情况。

一对理想的引物应当不存在任何一种上述结构,因此最好的情况是最下面的分析栏没有,只有。

值得注意的是中间一栏的末尾给出该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可参考应用。

在需要对引物进行修饰编辑时,如在5’端加入酶切位点,可点击,然后修改引物序列。

若要回到搜索结果中,则点击按钮。

如果要设计简并引物,只需根据源氨基酸序列的物种来源选择前述的八种遗传密码规则,反推至DNA 序列即可。

对简并引物的分析不需像一般引物那样严格。

总之,“Premier”有优秀的引物自动搜索功能,同时可进行部分指标的分析,而且容易使用,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软件。

Oligo 6.22 使用技巧简介1. 功能在专门的引物设计软件中,“Oligo”是最著名的。

它的使用并不十分复杂,但初学者容易被其复杂的图表吓倒。

Oligo 5.0 的初始界面是两个图:Tm 图和ΔG 图;Oligo 6.22 的界面更复杂,出现三个图,加了个Frq 图。

“Oligo”的功能比“Premier”还要单一,就是引物设计。

但它的引物分析功能如此强大以至于能风靡全世界。

2. 使用(以Oligo 6.22 为例)Oligo 6.22 的启动界面如下:图中显示的三个指标分别为Tm、ΔG 和Frq,其中Frq 是6.22 版本的新功能,为邻近6至7 个碱基组成的亚单位在一个指定数据库文件中的出现频率。

该频率高则可增加错误引发的可能性。

因为分析要涉及多个指标,起动窗口的cascade 排列方式不太方便,可从windows菜单改为tili 方式。

如果觉得太拥挤,可去掉一个指标,如Frq,这样界面的结构同于Oligo5.0,只是显示更清楚了。

经过Windows/Tili 项后的显示如图:在设计时,可依据图上三种指标的信息选取序列,如果觉得合适,可点击Tm 图块上左下角的Upper 按钮,选好上游引物,此时该按钮变成,表示上游引物已选取好。

下游引物的选取步骤基本同上,只是按钮变成Lower。

?G 值反映了序列与模板的结合强度,最好引物的?G 值在5’端和中间值比较高,而在3’端相对低(如图:)Tm 值曲线以选取72℃附近为佳,5’到3’的下降形状也有利于引物引发聚合反应。

Frq 曲线为“Oligo 6”新引进的一个指标,揭示了序列片段存在的重复机率大小。

选取引物时,宜选用3’端Frq 值相对较低的片段。

当上下游引物全选好以后,需要对引物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对引物进行修改。

首先检查引物二聚体尤其是3’端二聚体形成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引物二聚体有可能是上游或下游引物自身形成,也有可能是在上下游引物之间形成(cross dim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