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说课稿
物理《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

物理《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加速度;
2.掌握速度变化的快慢描述方法;
3.掌握计算加速度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PPT、实验器材等。
四、教学过程:
1.上黑板,引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方法。
2.请一名学生上前演示用同样的时间从静止状态到行走状态,从行走状态到跑步状态、从跑步状态到停止状态。
3.请学生讨论演示过程中运动员的运动速度的变化最快的是哪
一段。
4.介绍什么是加速度,并且讲解计算加速度的方法。
5.请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小车在不同加速度下的速度变化。
6.请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每段时间里速度变化的快慢,探究
加速度和速度变化的关系。
7.提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8.总结本次课程重点与难点,让学生进行复习。
五、教学评价:
1.观察能力评价(学生能够看到实验过程和结果)。
2.计算能力评价(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加速度)。
3.口头表达能力评价(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团队协作能力评价(学生能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实验)。
3《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说课稿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要说的是加速度的教学设计,“加速度”选自2006人教版物理第一册第一章第五节。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物理课程中比较难懂的概念之一。
而且加速度把运动学和动力学联系在了一起,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的有关的现象不多,这就给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带来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尽量运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形象、直观。
根据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我从一下三个维度分析确定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确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①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其定义公式和单位。
②知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一致。
③区别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学生认知能力和基本现状的分析,我确定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①通过比值定义法,进一步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②通过对速度变化快慢描述的探索过程,体会一个量的变化与变化快慢的区别高中阶段的同学有一定的理性认识基础,对学习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因此我确定的情感与态度目标是:通过所学的速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高一的学生已经能够独立进行学习,对知识也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同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但他们的理性认识还有所欠缺,所以根据学生的心里特性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①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加速度概念的简历隔阂加速度与云变速直线运动的关系;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②我确定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区分速度、速度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说课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说课教案)【课题】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册第二章第5节加速度【教学目标】一、通过自主学习、探究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并导出加速度的公式,单位。
二、理解加速度是矢量,能以加速度的方向判断一个运动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以及a、Δv、v的区别。
三、能利用v-t图像计算加速度,会根据图像斜率比较加速度大小,即取相同的Δt,对应的Δv大小不同,a也不同。
并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四、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敢于参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敢于表达自己个人的观点。
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
【重点、难点分析】一、加速度的概念、定义是探究的重点。
为减少学习的难度,宜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例子特别是数字例子引入,并通过计算1s内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得到速度变化的快慢,即加速度。
二、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对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的理解。
只要求学生认识到若a>0,能使物体速度增加;若a<0能使物体速度减小。
学生不习惯矢量概念,难以理解v t与v0的矢量差,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际例子加以说明。
【主要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问题进行讨论(15分钟)1.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有很多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绿灯亮的时候,公交车和电瓶车一起起步。
描述现象:(会发现电瓶车很快就跑到公交车前面了,过了一会儿公交车又追上了电瓶车。
)2.怎么判断速度变化的快慢?教师提示:我们学速度的时候当时是怎么判断运动快慢的?有何启发?学生讨论,师生交流3.讨论总结:⑴比较从车起步到前进了1米位移以后的速度。
(另类加速度:单位位移内速度的改变量,学生能回答出来的可能性很小),历史上有些科学家为了描述速度的变化快慢曾用过另类加速度。
⑵从车起步到1秒后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或从起步到速度均达10km/h所用的时间)现在我们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统一用第二种,即加速度结合板书可以形象地表示以上两点的确可以判断速度变化的快慢。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说课稿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说课稿《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能力目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速度的引入;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图表、v—t图、及思考与讨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运动学与动力学的桥梁,也是高中一年级物理课中比较难懂的概念,它比速度的概念还抽象。
对加速度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及物理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对“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节的难点。
三、几点想法1.关于概念的建立过程在建立加速度概念过程时,基于加速度太抽象,让学生首先感受。
让他们感受的第一层是运动物体有速度,第二层是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第三层是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
从而自然地引入描述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的必要性。
要得出加速度概念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分析所需的一系列速度值从何而来?提供现有数据给学生,还是学生自己做实验获得?我兼顾了两者。
本节课的关键是对加速度的理解,开始不宜通过实验来自己获取数据,否则会喧宾夺主。
在提供数据时考虑到学生对数据的可信度,提供了身边的学生感觉到的百米起跑和电动车起步,去消了学生的对数据的质疑。
而在最后又通过纸带让学生自己来获取和处理数据,以期他们对加速度有更深入的理解。
2.问题的设置思考与讨论1:主要是引导学生建立和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关于表格我没有自己填入,是想引导学生养成对多数据的'对比和处理列表和做图的习惯。
在练习3中让学生自己列表和填表,进一步渗透这种思想。
练习1:主要是加深学生对加速度的理解,以区别加速度与速度和速度变化量的意义。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思考与讨论2:引导学生体会图象在反映加速度的优点,加深对v—t图象的理解,如何从图象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说课稿PPT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相反
(注意:当加速度a = 0时,物 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
思 考 匀变速运动中,加速度有无变化?
速度有无变化?
阐明:匀变速运动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 向都不变化,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练
ABC
习 下列运动中可能出现的是(
)
A、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减小。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却不为零。 C、物体的加速度减小,速度却增大。 D、物体加速度不为零且始终不变,速度 也始终不变 。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即速 度的变化率。
练 习
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D )
A.物体速度变化量大,其加速度一定大
B.物体有加速度时,速度就增大
C.物体的加速度大,速度一定大
D.物体速度的变化率大,加速度一定大
匀
变 的加速度 瞬时加速度:某个时刻或某个位置时的加速度
飞机起飞
初速度
时间
0m/s 5s
0m/s 5s
0m/s 10s
0m/s 3s
末速度 10m/s 8m/s 8m/s 14m/s
3、汽车、飞机谁的时间多,速度变化 谁大?谁的变化比较快?
加 速 1.定义: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
时间的比值。
度
2.物理意义:表达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 3.定义式: a= —△△—vt = —v△—tv—0
练 习
足球以8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 把它以12m/s的速度反方向踢出,踢球 时间为0.2s。设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 则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是多少?
回
想
位
移 图
x /m
象
a
16
12
b
教学设计12:1.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教材分析加速度是力学教学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中较难懂的概念.在学生的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就给学习加速度概念带来困难.教材先列举轿车和旅客列车的加速过程,让学生讨论它们速度的快慢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材还展示飞机的起飞过程,要求学生从具体问题中了解“速度快”“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的含义不同,并且又在旁批中指出“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不同.在此基础上,通过飞机起飞和炮弹射出过程的具体数字运算引出平均加速度,进而说明瞬时加速度.同时指出了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中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的关系.通过瞬时加速度得出直线运动这一物理运动模型.在学习加速度概念后,又通过上节课学习的速度—时间图象进一步说明怎样在图象中找到加速度,让学生通过速度—时间图象加深对加速度概念的认识和对图象的理解,是对图象认识的深化和提高.变化率是生活中的常用概念,教材在“科学漫步”栏目中深入、细致地介绍了一般情况下的变化率,有助于学生理解速度是位置的变化率,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并掌握其定义公式和单位.2.知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一致并区别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值定义法,进一步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2.通过对速度变化快慢描述的探索过程,体会一个量的变化与变化快慢的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本节在物体运动快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速度变化快慢的问题.2.通过探索用比值定义法得出加速度的概念,感悟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学无止境的观点.三、教学重点1.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和加速度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关系.2.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四、教学难点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甲、乙v-t图象,供同学们交流讨论,并设疑对比思考.指导学生对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认真观察,找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学生归纳总结出:甲图中,物体的速度每秒变化5 m/s.乙图中,物体的速度每5 s变化5 m/s.引导学生体会速度的变化有快有慢,我们今天学习的加速度这一概念就是用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很自然地引出本节学习的内容.推进新课一、加速度利用多媒体投影播放赛车、高速列车、自行车、运动员等录像,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谁的速度“增加”得快?如何来表示增加的快慢?课件展示:依次展示三个速度表格,分析比较速度改变的快慢.表一:表二:表三:教师设疑:在表三中,A 物体在4 s 内速度从2 m/s 增加到11 m/s ,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速度增加的快慢呢?交流总结:用物体速度的增量除以所用时间来描述这段过程物体速度增加的快慢. 归纳 1.定义:加速度等于速度的改变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2.表达式:a =v v t t3.单位及符号:米/秒2 m/s 2(国际单位制)思考 问题1:“上海磁悬浮列车的最高速度可达430 km/h,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这一说法对吗?为什么?问题2:运载火箭在点火后的短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很小,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小吗? 分析总结 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2.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说明:(1)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方向相同,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跟速度的方向相同;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跟速度的方向相反. (2)加速度的正负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高中物理公开课《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公开课《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设计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公开课《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设计(共含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E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六十中学陈浩教学目标:1.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到加速度概念和公式。
2.知道加速度单位的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某些物体作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3.理解并掌握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方向即速度增量的方向。
教学重点:加速度的定义及其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加速度与瞬时速度和速度变化的区别联系。
知道加速度是矢量,能判断加速度的方向,领会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符号正负的意义。
教学内容:一复习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强调瞬时速度能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个时刻(或某点)的运动快慢;而平均速度只能大致粗略的反映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快慢。
二举例引新课:大家看过赛车吗,大部份同学是在电视上看到过。
麦克拉仑车队的赛车最高时速可达231千米/小时;它从启动加速到60千米/小时需要秒,从启动加速到100千米/小时要秒。
伏特赛车的最高时速可达220千米/小时;它从启动加速到60千米/小时需要3 秒,从启动加速到100千米/小时要秒。
问:这两辆赛车各有什么优势和劣势?让同学尽可能多的讨论。
当提到伏特赛车速度变化比麦克拉仑赛车快时,引出加速度的概念: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用a表示再可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书上所举的列车,摩托车和子弹的速度变化快慢等等。
回顾速度的'概念: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即物体位置变化快慢。
定义式v=Δs/Δt让学生猜测加速度的定义式是什么。
由学生得出加速度a=Δv/Δt。
即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Δ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也可以说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
让学生根据上式写出加速度的单位:m 读作米每二次方秒。
三什么是ΔV(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量是速度改变的大小,即末速度减去初速度:末速度用Vt 表示,初速度用V0 表示。
(柳州铁一中学)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__说课课件

结论1、在速度变化量相同的情况下,时间用的越短,速度变化越快。 结论2、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变化量越大,速度变化越快。 提出问题:在时间不同、速度变化量不同的情况下,如何比较运动物 体速度变化快慢?
四.教学过程
新课 引入
自主 学习
自主学习,分析课本例题,建立加速度的概念。
V0/m· s-1
A、火车启动
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了解和体会比值定义法 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提高分析比较问题的能 力;培养区分事物的能 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法学法
1
启发式教学---培养思维想象能力
2
探究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教法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类比法----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2
4
讲授法----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
结论:a的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
②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v0
a>0
v0
vt (vt > v0)
a<0
vt (vt < v0 )
1、物体加速运动时,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2、物体减速运动时,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结论: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没有必然联系。 物体加速度方向一定时,速度方向可以不同。
△t/s 500
s-1 Vt /m· s-1 △v /m· 27.8 27.8
△v/△t (m· s-2)
0
0.06
B、轿车启动
C、飞机起飞 D、炮弹射击
0 0
0
20 30
0.005
27.8 83
250
27.8 83
2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说课
朱国君
一、教材分析
1、内容与地位
本节课是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物理》(共同必修一)第一章第3节的内容,是运动和动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和物理量,将为以后学习运动学和动力学奠定知识基础。
加速度是联系动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机械振动、电磁场、能量守恒、动量定理等内容都涉及到。
同时,它又是一个较抽象的物理概念。
编者考虑到高一学生现在的知识基础和理解水平,不急于从科学性、知识性的角度客观地、严密地阐述这一概念,而是用去繁就简的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仿照平均速度的引入方法引入加速度这一概念。
这样既能顺应学生的理解水平,又在此概念上留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待学生日后深化。
而教材只是教学的平台,如何用好教材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2、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按课程标准,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为目的。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向培养学生,拟定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方向;知道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的区别;知道加速度方向和加速运动及减速运动之间的联系。
(2)、理解加速度的概念,能区别速度和加速度,知道加速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读法;会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建立平均速度的基础上,参照平均速度的引入方法,引入加速度的概念,了解和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学会用类比法,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熏陶;(2)、学会观察、分析、讨论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作风,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中,感受研究问题的乐趣,养成分析物理概念的严谨态度和习惯;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加速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加速度的方向是个很重要的内容,由于学生刚接触加速度这一概念,加上学生对矢量的运算又不熟悉,所以在加速和减速直线运动中,弄清楚加速度的方向是本节教学要突破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学情分析
加速度的概念,对于刚迈上高中门槛的初中学生来讲,实在是太抽象!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涉及到运动多少路程、位移,运动有多快?很少碰到速度变化有快慢之分的现象,可以说不学物理,在头脑中是不会自发的形成“加速度”的概念;其次,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高,对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的区别很难分清;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重结果,轻过程,再通过大量的习题来死记结论,如果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不到培养。
2、学习方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会用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是本课教学的中心目标。
因此,巧用提问,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进行讨论和交流,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人人能学习,人人能掌握”。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启发;分组讨论;类比法等
由于本节是概念教学,为了避免陷入满堂灌的误区,因此采用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让学生逐步体会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在变,速度的变化需要时间,速度的变化有快慢之区别,且速度变化的快慢是了解物体运动情况的重要指标,类比平均速度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的变化快慢:引出加速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公式:, 这样能较好地顺应学生的逻辑思维规律,同时又能更大程度地给学生予主动。
充分体现“教”服务于“学”,“教”与“学”有机结合的教学理念。
另外,为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领悟的情况,实现同时间、零距离教学反馈,灵活地对加速度的瞬时性做适当的拓展。
四、教学程序设计
1、复习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强调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的反映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内运动的快慢,而瞬时速度能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个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再谈比值定义法和极限思想;指明瞬时速度的矢量性,平均速度的矢量性,为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铺垫;
2、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小汽车、摩托车、旅客列车速度变化的表格。
让学生分析讨论他们之间的速度变化,引出加速度概念——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表示为a
类比:速度和加速度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即物体置变化快慢定义式:
加速度:描述速度的变化快慢
让学生猜想定义式:
让学生依照公式写出a的单位:m/s2,读:米每二次方秒
3、什么是速度变化量
先介绍速度在一维坐标轴上的表示;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计算方法,再说明△v的计算。
4、加速度的方向
△v是矢量差,也是矢量。
而t是标量,故a的方向与实际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研究a 的方向实际上是研究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用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加速度方向的理解。
5、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在这里我会设计实例:汽车加速、减速的不同情况。
引领学生小结加速度和初速度方向的关系:速度增加,a与V o方向相同;速度减小,a与V o方向相反。
6、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速度和加速度对初学者来说易混淆,非常有必要让学生澄清。
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①、加速度大则速度大,加速度小则速度小,加速度为0则速度为0,这三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②、加速度大则速度变化大,加速度小速度变化小,加速度为0速度不变化。
这三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③、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有何特点?
④、-4 m/s2﹤2m/s2 这三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师生互动解决以上问题。
7、课堂小结:
①、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科学概念,它不是速度也不是速度的变化,加速度大,速度变化越快;反之,速度变化慢,加速度为0速度不变,有加速度的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②、加速度的正负只表示方向,不是代数意义上的正负,直线运动中只有两个方向,可用正负表示,往后的应用中为避免出错,一般规定Vo为正向;
③、,只是加速度的计算方法之一,加速度的大小不由三个量决定。
8、反馈:
①、为巩固本节所学内容,留典型书面作业;
②、搜集一些变速度直线运动例子理解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