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韩军演目标何在

美韩军演目标何在
美韩军演目标何在

2010·8

(上半月刊

)大事追踪

DASHIZHUIZONG

韩国与美国28日结束在韩国东部海域(日本海)举行的为期四天的联合军事演习。

但“作为对朝鲜军事应对的措施之一”,韩美计划每月都举行一次联合军演直至今年年底。

这次名为“不屈的意志”的联合军演是从25日清晨开始的,美国海军“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号称“亚洲最大”的韩国“独岛”号运输舰、“文武大王”号和“崔永”号韩国型驱逐舰、韩美两国潜水艇等韩美舰艇当天陆续离开停泊的釜山港和镇海港,前往韩国以东的日本海会合。除20多艘舰艇外,

美国最新型F —22“猛禽”战斗机和韩国F —16、F —15K 等200多架飞机参加了本次演习,韩美

投入的兵力达到8000多人。

此次军演包括网络防御战、燃料供给和指挥管制、反潜演习、空中加油和实弹打击等,演习的海域逼近东部海域的“北方界线”。军演第一天韩美军队在东部海域探寻敌潜水艇,第二天是发现并攻击敌潜艇,第三天是战斗机空对地射击和反潜、

反空、反舰射击演习,最后一天则是在水中、水上、空中遭受威胁时的海上输送和反渗透演习等。

本次演习是韩美为“防止再次发生类似

‘天安’号事件”而举行的一系列联合军演的序曲。韩国媒体援引军方高级官员的话报道称:

“除预定于8月16日至26日举行的‘乙支自由卫士’例行联合军演外,韩美还将于9月中旬之后在西部海域进行一次联合军演。直到年底,韩美计划每月进行一次联合军演。”

在韩国联合调查团5月20日宣布“天安”号警戒舰是“因遭受朝鲜小型潜艇鱼雷攻击而沉没”的调查结论后,韩国

政府5月24日宣布将与美国举行联合军演。

在多次推迟之后,韩美两国国防部长本月20日敲定了军演的最后日期。

韩国方面声称这次军演是为了“因应朝鲜挑衅”,但朝鲜军方和政府连日来多次表示,美韩应立即停止这些演习,朝鲜将

“以强有力的核遏制力”对付美韩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针对美国的军事演习和新制裁措施,朝鲜“做好了对话和战争的两手准备。”

在美韩军方20日正式公布演习代号前,韩国官方和媒体无一不将此次联合军演称为

“黄海演习”,而“美国航母将到黄海”

的话题更是被炒得沸沸扬扬。有专家分析说,这是韩国给美国人设的一个套,因为无论美国的国防部发言人还是国务院的发言人,从来没讲要在黄海海域进行演习,更没有说美国航母要进入黄海。

对于韩国高调炒作此次军演的动机,中国国防大学军事问题专家张召忠

代号为“不屈的意志”的美、韩联合军事演习于7月25日至28日在朝鲜半岛的东西两侧海域、空域和韩国境地内举行,其规模之大为1976年以来之最,海空装备技术水准之高也是前所未有的。由于这是“天安”舰事件后美国与韩国最大的军事动作,因而外界普遍将其视为美、韩对朝鲜施加最大的军事压力,同时也有警告中国之意———美、韩两国人士实际上都不避讳这一目的。请看本刊根据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

、《新京报》有关报道汇集的这篇——

—美韩军演目标何在

40

2010·8

(上半月刊)大事追踪

DASHIZHUIZONG

本栏编辑闻

教授解释说:“‘天安’舰事件后,韩国以受害者自居,想拉拢中国和美国对朝鲜表示强硬,但没有成功,因而想借军演之机扬威、

雪耻。韩国高调炒作‘华盛顿’号航母进黄海,是要‘挟天子以令诸侯’,用航母参加军演来教训、施压朝鲜,同时也有警告中国之意。”

对于韩国这番炒作,美国不便出面,但乐观其成。美国方面一直坐视韩国高调炒作

“黄海演习”,静观朝鲜与中国如何反应。在中国政府一个月连续5次公开表示反对美、

韩在黄海举行演习后,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才于20日在首尔与韩国国防部长金泰荣敲定了联合军演的最后方案和细节。

但美国媒体对“华盛顿”号未能进入黄海心有不甘。“黄海会成为美国海军的禁区吗?

”美国《华尔街日报》用这样一个标题表达了对美国“在海洋上对中国妥协”的担忧。文章援引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学者科萨的话说:

“我们正在开启一个不好的先例,并允许中国扩大对其核心利益的定义。这样的话,下一次我们去黄海时就会更加困难,更容易引起争议。”

科萨甚至建议,美国此次至少应该让

“华盛顿”号在黄海沿岸的韩国仁川港停靠一下,以显示美国海军在黄海的存在。

《纽约时报》也抱怨,美韩今年还将举行约10次军演,

美国军方却没有说明美国航母是否会参加未来的海上军演。

对于美国航母未来是否再出现在黄海,张召忠教授提示说:“此次‘华盛顿’号不到黄海参加军演,并非因为中国的抗议。可以说,航母不来,并非是因为中国不高兴。而且,也不会因为中国抗议,美国航母以后就不来了。”

张召忠教授解释说:“中国根据国际公约,认为黄海是中国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

美韩在此进行大规模军演,威胁到我国的安全利益。而且黄海贴近我国的‘心脏’———京津地区。在我们的家门口举行大规模军演,从情感上难以接受。而美国则认为,军事演习的位置是在公海范围。在美国人看来,

12海里领海之外的水域均属‘公海’,外国军舰可以自由航行,任何国家不得干涉。”

张教授认为:“过去60年里,他们曾多次在黄海演习。

因此,美国未来仍将在黄海展开一系列军演,而且不排除此次‘华盛顿’号航母在日本海演习完后再到黄海演习一下的可能。”

黄海可以说是我国的门户和脸面,中国数次屈辱的历史都是从黄海开始的,一旦黄海失策,京津将直接面对对方的枪炮和导弹,黄海是我们的最后一道保障。

而一旦美国航母进入黄海,它的作战半径直接将京津纳入攻击范围,甚至连整个东部沿海防御系统都在打击范围之内,一旦美国铤而走险,北京,天津和山东半岛将会瞬间被炮火包围,连北方舰队都会保不住。更重要的是这些地区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一旦陷入恐慌,中国就失去了支柱和精神寄托。黄海是我们最后的一道底线,决不可以掉以轻心。

此次美韩军演虽然不会直接挑战各有关国家的现实利益或国土安全,但是,会给他们的未来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围绕这次军演的外交角力已经表明,这次军演绝非单纯的军事演练,在其指向明确的战术威慑目标之外,还包藏了美国深远的战略目的。美国对此次军演的大笔投入,反衬出了其通告所摆出的防卫性造型的虚假性。

出动“乔治·华盛顿”号核航母和F —22

“猛禽”战斗机这两种美国海空最强大攻击力量的代表兵器表明,美国似乎另有所图。“乔治·华盛顿”号核航母被称作美国在太平洋上的“看门犬”,F —22“猛禽”可以在起飞半小时内打击朝鲜的军事设施,并且在1个小时内将整个朝鲜覆盖在其攻击范围内。这种武力展示能够表达的信息是,美国攻击范围可以轻易越过朝鲜而给东北亚其他国家造成威胁。

从地缘政治看,东北亚地区各国俱与朝鲜半岛事务相关。

从经济角度看,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人和主要贸易伙伴,俄罗斯是全球主要的能源储备和出

口大国,日本和韩国也是主要的美元资产富裕国。

实际上,全世界再无一块地区像东北亚对于美国具有最重大的战略遏制价值。如果说中东地区所具有的巨大能源价值事关美国全球上游控制力的话,东北亚地区对于美国的全球整体影响力则可能形成直接挑战。

美国或许担心,常规军演对于其想达到的战略目的只有隔靴搔痒的作用,因此不惜加大投入。美国想表达的强硬信息不在或主要不在朝鲜半岛,而在聚集于这一区域的潜在全球竞争对手。通过强化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强化美国在该地区的左右力,是此次美韩军演的头号“战略目标”。

突出美国的“存在感”之外,控制这一地区尚未完整开发的经济战略资源或是美国的第二个目标。东北亚地区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快速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是,可支撑发展的陆地资源被大量消耗。支持经济发展,必定转入海洋。

美国大规模投入此次军演,实际上是一种提前布局,既试探相关国家的海洋安全底线,为相关国家未来强化海权之举设置重重障碍。

显然,美韩军演不利于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情势。鉴于美国与东北亚地区各主要国家极为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实际上美国这一做法极为冒险。

从避险角度说,此次美韩军演虽然不会直接挑战各有关国家的现实利益或国土安全,但是,会给他们的未来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通过美国的甘冒风险,可以清楚地发现,奥巴马上台以来的外交政策的转变本质上只是策略转变,而非其全球战略的改弦更张。

相反,美国正越来越回归其冷战时期的传统套路:通过谈判、拉拢等方式实现在两个战场的顺利撤军,将2001年以来的反恐战略重心,重新调整到对全球潜在对手的遏制上来。对美国的这一转变,东北亚地区有关国家应保持高度警惕。

41

校园暴力案件发生原因的分析和对策

校园暴力案件发生原因的分析和对策 发布日期:2011-05-13 文章来源:互联网 近年来,校外人员进入校园行凶闹事的事件时有发生,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如2010年5月12日,陕西省南郑县一幼儿园发生了一起恶性砍杀儿童的校园暴力事件,已造成7人死亡,20多人受伤;还有2010年4月12日,广西合浦县男子砍死8岁小学生;2010年4月28日,广东雷州男子砍伤16师生;2010年4月29日,山东泰兴男子幼儿园内砍伤32人;2010年4月30日,山东潍坊男子小学内锤伤5人等血案惨剧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如何应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笔者试对校园暴力案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校园暴力案件发生原因的分析 灵山法院2009年审理的校园暴力案件有2件,如陈某、邓某等4人于2009年3月30日凌晨3时许开摩托车窜到灵山县伯劳中学,持刀对该校多名学生进行威胁、殴打及搜身,共抢得26名学生的人民币930元;又如刘某、彭某于2009年5月3日晚上9时许及5月5日凌晨4时许先后窜到灵山县那隆镇第一中学男生宿舍,以持刀、威胁、殴打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抢劫,共抢得16名学生的人民币141元。灵山县发生的校园暴力案件虽然不多,但严重威胁了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安定的学习环境,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影响。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些窜到学校制造暴力事件的被告人,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灵山县发生的校园暴力案件,只是全国校园暴力案件中的一敝。纵观这些案件发生的原因有: 1、案发凶手多为青壮年男性,这些人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们收入状况都不太好,对自身生活环境不满意,案发前都处于无业状态。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所谓的“失意者”或正在经历挫折的人。这部分长期失业在家的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心理状态是最脆弱的,最容易做出极端的行为。 2、极少数凶手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精神问题,对前景感到失望。在众多校园暴力案件中,犯罪人有精神问题的毕竟是少数,其他人均是精神正常人,只有少数凶手是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精神问题。如广西合浦凶杀案犯有精神病史,其他人均无精神病史。 3、一些凶手在成长中缺乏关爱,容易形成两种性格极端,一种是懦弱,一种是偏执。性格懦弱的人对自己没有信心,易忍气吞声,可以委屈自己而顺从别人,但其实心中会认为自己正遭遇不公平对待。这些人一般表现得胆小、老实、不爱说话,只在一些小事上会表现得偏执,所以当他们制造凶案后,周围的人会感到非常意外,这种懦弱性格最常见也最危险的。有专家分析认为,凶案的制造者不少都属于这种情况。内心的压抑、不平感长期得不到释放,若再加上在人生重大事件上不断受挫,积累到一定程度或遇到“导火索”就会爆发,就想用不择手段报复社会、报复他人。于是他们多选择对弱小、无力还手的学生或妇女、老人进行

校园暴力案例剖析

兴仁县第六中学学生“校园暴力”典型案例 剖析材料 打架斗殴是校园里最常见的暴力行为,可以称之为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顽疾,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尽管学校三令五申打架斗殴事件的危害性及严惩制度,但学生打架斗殴事件还是时有发生,不仅破坏了学校的正常秩序,给学校带来不好的声誉,而且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其危害性显而易见。杜绝打架斗殴事件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一、具体案例: 2014年11月9日(星期日)下午15:30左右,正是我校学生陆续返校高峰时间,学校值班组人员分散在学校几个重要地点迎接学生返校,突然,有个学生慌张地跑来向值日组长报告,声称看见有一个人把一把1米左右长的刀丢在了学校宿舍区不远处围墙下的草丛中,听此消息后,值班组带领学校保卫人员立即展开搜查,经过大约十分钟的查找后,值班组果然在学生所说的大概位置找到了一把长约1米的形似日本武士砍刀。 值班组感觉此事非同小可,立即向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做了汇报。以黄贵忠校长为首的学校安全领导小组马上就此事展开调查,在大约两个小时的调查后,事件终于水落石出,原来这把刀是一个我校上一届毕业生带来的,目的是想找我校现在一名九年级学生打架,以报复他在上学期在宿舍区购买东西时被欺负之仇,随后学校对此事进行了善后处理。此事虽然没有对学生造成伤害,但它给我们以警醒,校园暴力事件是可能随时发生的。 二、案例分析: 凡事的发生必定有它存在的原因,针对上述事件,我们认为校园暴力事件的存在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父母疏于管教。这部分学生由于父母疏于管教而在外结交不三不四人等,成帮结派,惹事生非。不少学生家庭或因单亲、或因父母忙于打工挣钱、或因家长责任心较差而忽略了对子女的关心教育,致使学生结交了社会上的不良人员。尚未具有明辨是非能力的孩子从所谓的“哥们儿”那里寻求到“温暖”,受他们挑唆、利用而参与斗殴。 2、父母管教手段过于暴力。这也是造成子女心理上的暴力倾向,多数表现为“在家是羊,在外是狼”,内向寡言,情绪易激动,喜用暴力解决一切。 3、早恋引起“争风吃醋”,这种颇有中世纪欧洲骑士决斗风格的打架斗殴事件是在校园暴力事件中早是屡见不鲜了的。 4、虚荣心作祟。死要面子,往往于“骑虎难下”之势,挥舞起拳头;这

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

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

————————————————————————————————作者:————————————————————————————————日期:

【标题】浅谈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 【作者】白志仙 【关键词】校园暴力概念原因现状防治 【指导老师】向从武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正文】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学校内,校园暴力相当突出,且呈蔓延发展的趋势,在众多学生的心灵深处蒙上了不安全的阴影。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本文就从校校园暴力的概念人手,剖析目前我国校园暴力的现状,从而为防治校园暴力提出相关的理论思考。 一、校园暴力的概念及现状 (一)校园暴力的概念 1996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宣布暴力为危害健康的重要原因,并从医学的角度将暴力定义为:“暴力(violence)是指蓄意地运用躯体的力量或权力,对自身、他人、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造成或极有可能造成损伤、死亡、精神伤害、发育障碍或权利剥夺的行为”。相对于暴力而言,校园暴力是个综合性问题,它涵盖了诸如社会学、伦理学、犯罪学、心理学和法学等学科的内容,目前国际上尚未给它做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一般而言,在国外提到校园暴力,通常使用的术语是“胁迫”,但这一定义未能包含所有的校园暴力行为。国内研究校园暴力现象的学者给校园暴力所下的定义与国外差别较大,仍未形成关于校园暴力的统一定义。有的研究者认为,“校园暴力,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校园及其附近的以学校教师或学生为施暴对象的恃强凌弱的暴力行为”①。也有的学者认为“校园暴力,亦称校园暴行,是指主要发生在校园内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暴力行为以及学生对学校设施的破坏行为”②。还有研究者指出,“校园暴力是指发生于学校内的暴力行为或犯罪行为”③可见,在我国学界,对于何谓校园暴力的看法仍是五花八门,争议很大。虽然国内学者关于“校园暴力”概念的表述有所不同,但是通过对各种定义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校园暴力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校园暴力必然是发生在校园,但是对于校园这一概念我们应对它进行重新诠释。从目前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学校功能上来看,我认为这里的校园不应仅局限于校园内部,即校园不仅包括学校的教育、生活区域,也包括校园附近的其它一些范围。“校园”包括学校的教学区、生活区,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还当看到,现在学生上学时的活动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围墙内,学校周边的如小卖部、网吧、饭店等也成为学生经常光顾的场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这些区域里也很有可能发生暴力行为。因此我认为,在学校正常教学时期,学校附近的公共场所也应当成为“校园”概念的外延。其次,校园暴力不应当仅指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同时也应当包括师生之间、校外人员对在校师生所实施的暴力行为。在师生关系中,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产生老师体罚、辱骂甚至殴打学生的事件出现,这也应该属于校园暴力的一种,因此校园暴力应当包括师生之间发生的暴力行为。最后,校园暴力的作用对象

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近年来,校园暴力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既是一个新闻名词,也是一个社会名词。当你在百度键入“校园暴力事件”,便约有714个相关视频弹出来,没有影像的更是不计其数。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校园暴力案件不断发生,在校学生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校园暴力”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十分普遍。在世界各地,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暴力的事件,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严重的恶性案件。案件中那些心灵被扭曲的孩子们作案手段之残忍,令人触目惊心。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近年来所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 2011年5月27日,瑞安市陶山中学发生了一件暴力犯罪事件,三名学生在短短几分钟内打死了一名学生;2010年3月17日,遂溪县乌塘中学发生了一起歹徒闯校园殴打学生事件,造成15名学生不同程度受伤;2010年4月5日,南海九江中学校内一座山上废弃的防空洞内发生割喉案,一名高三男生怀疑同班女同学造谣将其杀死;2007年4月16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事件,该校的韩国学生赵承熙在宿舍楼及教学楼,使用两支手枪和大量子弹,导致33人死亡。2007年5月15日,广东电白第三中学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凶杀案:该校一名叫吴建国的初二级学生,用刀捅死两名学生、捅伤4名学生…… 硝烟没远,伤痛没去。面对如此之多的事件重演,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重新反思校园暴力事件呢? 一、根据目前校园暴力事件的情况,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学生之间相互实施的暴力。在校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在青少年暴力犯罪案件中所占的比例很高。有的学生为了自身的安全,不得不加入不良群体,以此来反抗校园暴力侵袭;有的学生为了自卫,不得不带上刀具,以防不测;有的则采取以暴制暴的方法,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第二、校外不法势力对在校学生实施的暴力。我们常常听到或看到校外的一些社会非法势力对在校学生勒索钱财,弄得这些学生往往害怕而不知所措的报道。学生上学受到社会非法势力的勒索和敲诈,已具有普遍性的一种社会犯罪现象。第三、师生之间实施的暴力。校园师生之间的暴力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老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在学校教学的过程中,有些老师对学生经常进行体罚,动手打耳光,挥拳头和踢学生,对学生身心发育造成很大伤害。此外,有些道德品质恶劣的学生对老师的真诚批评教育怀恨在心,便纠集他人一起对老师实施暴力,动手殴打老师,这种现象有蔓延的苗头。 二、校园暴力是学生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的外显。既是未成年人生理成长处于特殊阶段叛逆、逆反心理外化的反映,也是社会问题在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中的蔓延和反映。校园暴力是“先天不良”与“后天失调”的混合产物,因而它的产生必然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它的成因主要可以归纳为: (一)学校因素:

校园暴力政策分析(高级)

校园暴力政策分析(高级) 问题提出: 当前我国校园暴力逐渐升级并呈现恶化的趋势,隐匿于校园中的各种软暴力和欺侮事件的发生频率。以下是近两年发生的一些校园暴力案例。 2014年11月10日晚,被告人单某和刘某(校外)等人在闲逛时,碰见佘某等4位学生。单某等人喊住佘某等学生进行盘问,引起殴斗,均造成伤害。法院判处单某、佘某有期徒刑7个月。 2014年2月10日,丁某在兰州市某中学操场踢球时,与被害人张某发生口角争执后继而相互殴打,张某重伤二级。法院判处丁某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 2015年6月21日,6月21日,江西永新县发生一起9女生围殴女生事件,其中小学生有2人,中学生4人,3人已辍学。年龄都在12至16岁之间。1人刑拘2人在逃 当前突出社会法和重视社会力量介入公共事务的今天,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校园暴力的优势又是如此地显而易见。因此,该如何介入校园暴力、如何完善其工作机制、如何与学校、政府合作以预防与控制校园暴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是当前抑制校园暴力发生的主要问题。 目标: 1.自觉抑制校园暴力,能与校园暴力进行斗争。 2.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冲突,能够勇敢地与校园暴力做斗争。 3.认识校园暴力的危害性,掌握与校园暴力做斗争的方法。 设计方案: (一)国家控制之模式 国家对校园暴力控制的方法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通过立法及相关规范保护青少年并预防校 园暴力。二是通过政府及相关部门与校方合作建立校园暴力防控系统,甚至提倡在学校推广校园社区警务模式。三是通过公、检、法等部门进行法制宣传以增强法制意识。 (二)学校控制之模式 学校对校园暴力的控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一方面配合政府各部门做好校园暴力防控工作,另一方面探索自己的防控模式。学校制定完善的防控校园暴力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行为,另外就是通过学校教育、思政工作及心理辅导与干预等对校园暴力进行防控。 (三)家庭控制之模式 通过亲情教育增强其对社会的认知、认同,增强其对校园暴力的防范意识,以避免被校园暴力侵害,更要避免其沦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 (四)联合控制之模式 政府、学校和家庭必须合作,建立联合的防控机制。强调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合作的桥梁,以对校园暴力进行预防及其干预。 实施方法: (一)政府方面 1.加强法制建设。校园暴力要依法治理。应当根据国家和地方的不同层面,从上到下制定出一系列校园暴力防治的专项法律法规。 2.有效整合防治校园暴力的力量。政府应建立防治校园暴力的专管机构,负责领导和协调校园

浅谈教育法学和校园暴力的关系

浅谈教育法学和校园暴力的关系 近年来,关于中小学“暴力伤害”、“校园凶杀”、“性侵犯”等校园暴力报道不断见诸各个媒体,其数量之大,伤害之深,危害之大,影响之广,严重刺痛着每一个家庭和社会最敏感的神经,让教育界和全社会不得不去深思和剖析这个问题。 一、教育法学和校园暴力的内涵 教育法学是指以教育法、教育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教育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和教育学相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伴随着教育法律、教育法律现象、教育活动规律的产生,以及相关理论的研究,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门新兴学科。 校园暴力的内涵:发生在各级各类校园内,及与校园相关联的一定合理区域范围内的,由学生、教职员工或校外侵入人员以语言、工具、暴力动作等侵害性手段针对校园内师生、员工的人身、精神、财产而实施的,达成某种严重程度,足以影响学校正常秩序和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侵害性行为。

校园暴力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按照行为模式划分,可以将校园暴力类型大致分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抢夺、敲诈勒索、性暴力、性骚扰等显性暴力行为和欺侮、骚扰、恐吓等隐性暴力即软暴力行为。按照主体划分,校园暴力类型可以分为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校外人员在学校及学校附近与老师或学生之间发生的暴力行为。 二、教育法学之于校园暴力的作用 规范性作用。教育法学是以教育法、教育法律行为为研究对象的,而所有的法律的最基本特征即为规范性,教育法律是整个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当然也具有该特点。如果中小学校能够以法律、法规为治校规范,每一位教职工、学生、家长、社会人员都能够以教育法律、法规为自己在校区内外的行为准则,并严格遵守,那么校园暴力自然而然就能够防控,甚至消除。 指导性作用。教育法学也是以教育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而校园暴力正是教育法律现象之一。教育法学从研究校园暴力的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入手,并逐步细化,必然能够从法律层面上找出解决校园暴力的对策和方

校园暴力事件典型案例分析

校园暴力事件典型案例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本安静宁和的校园这块净土上,现在也接二连三地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因此校园安全已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焦点问题。导致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一些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自控能力差,是非不分,从而引发学生伤害事故频繁发生。 青少年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很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和因素的影响。因此,校园安全并不是哪一个学校领导或少数教师的管理能够简单的完成的,必须要依靠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大家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给他们一个和谐、舒适、快乐的校园。下面用具体案例来分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在制止校园暴力事件,防止学生伤害事故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一、具体案例: 2011年9月某日,在某校的大门口外50米拐角处,高二某班詹某同学伙同本班5名同学对高一某班李某进行群殴,致使李某门牙脱落2颗,身体多处受伤住院。后经学校政教处调查,两位同学的矛盾源于当天中午在学校食堂打饭时其中李某同学插队,詹某同学上前制止,李某同学不听劝告,两人在食堂内发生了口角。詹某回到班上以后,将事情告诉班上的其他几位男生,大家商议之后,决定在下午放学的时候在校门口堵住李某同学,好好教训他一顿。因此导致詹某等五位学生群殴李某学生暴力事件的发生。事后学校邀请詹某、李某及另外五位参与打架的学生家长到校,经过协商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詹某应负主要责任,承担50%的医药费,其他五位学生负次要责任,共同承担50%的医药费。参与打架的学生经过学校和家长的教育,都表示承认错误,学校根据当事学生的责任大小和认错态度,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二、案例分析:

校园暴力案例及成因分析

近日,各地校园暴力事件频发。江西永新,一女生因管理同学与其产生矛盾,遭七八名初中生围殴 下跪掌掴;浙江庆元,四名初一男生将一名小学一年级男孩关在黑屋里殴打,用绳拴脖烟头烫身; 广东汕尾,一名初中女生被十名女生扒衣服殴打,并被拍裸照、视频上传网络……记者粗略统计, 今年上半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竟多达20余起。 前不久,三名中国留学[微博]生在美国因虐待同学而被控“绑架”、“折磨”等重罪指控,如 果罪名成立,他们或面临终身监禁这样的惩罚。该案因中美两国对校园暴力惩戒的差异引发热议。 校园暴力频发,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较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立法、惩戒机制和教育机制的缺失,使得国内校园暴力长期以来停留在道德层次,而没有上升为法律议题。“校园暴力”干预机制 的滞后和犯罪成本低,让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大数据] 不到三成涉事者负刑责 校园暴力,主要指学龄期(7岁至18岁)青少年与同学之间发生的斗殴、性侵、敲诈财物等暴力 行为。由于媒体集中报道、网络传播发达,人们渐生一种错觉,似乎暴力正在肆虐中国校园。若单 从互联网上看,校园暴力发生的数量和影响,正越来越大。 法制网舆情中心曾专门对2015年1月至5月发生的见诸媒体报道的40件校园暴力,进行调查 并出具了报告。媒体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中,有75.0%发生在中学生之间,其中初中生占比(42.5%)比高中生占比(32.5%)高出10个百分点。而大学生(15.0%)、职校生(7.5%)及小学生(2.5%)占比较低。 据报告,在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中,“日常摩擦”以55.0%的比例居首,“钱财纠纷”、“情 感纠葛”分别以17.5%和15.0%的占比位列二、三位。此外,另有7.5%的暴力事件是由“偏激心理”引发。报告指出,这种心理带有很强的青春期烙印,甚至出现因看不惯对方相貌、行为而产生欺侮、殴打等行为。 另外,从对校园暴力处置结果来看,因恶性犯罪最终承担刑事责任的案件占比为27.5%,且以 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等罪名判罚居多。 广州市中院去年年底发布《广州法院未成年案件综合审判工作报告白皮书》,该报告没有明确 数据指向广州校园暴力犯罪呈增长趋势。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微博]青少年工作系副教授宋雁慧透露,国内目前欠缺对校园暴力各方面的 数据统计,根据她了解校园暴力一直存在,但几年来并没有明显增多。 [新特点] 女生暴力成关注焦点 记者梳理2015年上半年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发现,“女生暴力”渐成公众关注的焦点。具体 而言,呈现出群体性,表现为“多对一、多对多”,折磨措施一般与性、身体侮辱有关。例如最近

中学生校园暴力成因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校园暴力成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正因为中国的校园暴力事件造成的是一种隐性的心理伤害,而不是显性的身体伤害,所以很多时候都被忽视。校园暴力由于其危害的特殊性而备受关注,而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校园暴力的趋势并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本文主要探讨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校园暴力成因对策中学生 一、前言:中学作为青山年成长的摇篮和教育场所,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能力培养、性格爱好与习惯形成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在中学这个组织中难免会存在不协调、不和谐因素,由于这些不协调、不和谐因素会造成中学校园暴力的发生。近年来,各地中学不断出现了一些中学暴力事件。为此,研究中学生校园暴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中学校园暴力成因的深入探索,进而再次基础上提出预防中学校园暴力的一系列措施,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二、中学校园暴力现状 (一)核心概念 校园暴力指在校园内外发生的,目标直接或间接指向青少年学生,以辱骂、打斗、抢夺等多种暴力方式攻击。 有的专家认为,校园暴力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 广义的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的,由同学或者校外人员等针对受害人身体和精神所实施的,达到一定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狭义的校园暴力是指主要发生在校园中,由同学或者校外人员对学生身体和精神所造成某种伤害的侵害行为。 (二)近年来中小学校园暴力现状 1、美国校园暴力现状 根据司法部1998年的统计,在1997年向警察局报告的所有犯罪案件中,最常见的犯罪类型是不带武器的身体攻击或殴打。向警察局报告的暴力事件数量下降是与被害事件数量的减少相吻合的。“从1992年至1996年,12岁、8岁的青少年被害事件,从每1000名学生大约164起减少到128起;而且,被害事件的

校园暴力事件典型案例分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11 校园暴力事件典型案例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本安静宁和的校园这块净土上,现在也接二连三地 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因此校园安全已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焦点问题。导致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一些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自控能力差,是非不分,从而引发学生伤害事故频繁发生。 青少年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很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和因素的影响。因此,校园安全并不是哪一个学校领导或少数教师的管理能够简单的完成的,必须要依靠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大家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给他们一个和谐、舒适、快乐的校园。下面用具体案例来分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在制止校园暴力事件,防止学生伤害事故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一、具体案例: 2011年9月某日,在某校的大门口外50米拐角处,高二某班詹某同学伙同本班5名同学对高一某班李某进行群殴,致使李某门牙脱落2颗,身体多处受伤住院。后经学校政教处调查,两位同学的矛盾源于当天中午在学校食堂打饭时其中李某同学插队,詹某同学上前制止,李某同学不听劝告,两人在食堂内发生了口角。詹某回到班上以后,将事情告诉班上的其他几位男生,大家商议之后,决定在下午放学的时候在校门口堵住李某同学,好好教训他一顿。因此导致詹某等五位学生群殴李某学生暴力事件的发生。事后学校邀请詹某、李某及另外五位参与打架的学生家长到校,经过协商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詹某应负主要责任,承担50%的医药费,其他五位学生负次要责任,共同承担50%的医药费。参与打架的学生经过学校和家长的教育,都表示承认错误,学校根据当事学生的责任大小和认错态度,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二、案例分析: 1、从学生自身角度来看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 詹某李某等学生在校属于经常违纪违规的学生,他们缺乏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法制观念淡薄,是导致校园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正处于心理上、生理上的发育阶段,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低,情绪情感不稳定,很容易采取一些非常过激的行为。他们又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从不能考虑他人的需要。同时,每个成员个体的身份意识被团体成员的身份意识弱化,心理健康教育缺位,来自同伴或团体的压力往往也就成为了青少年陷入暴力等不良行为的重要因素。 2、从家庭的角度来看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 詹某父母离异,跟着父亲生活,父亲忙于生计对孩子疏于管教。且在其家中长期存在家庭暴力,幼小的心灵很早就蒙上阴影。詹某从小缺少父爱、母爱,其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承受挫折和打击,遇事好冲动、走极端,喜欢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李某则是家中的独生子,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其父母过分溺爱孩子,使他从小娇生惯养。家长对他缺乏责任、义务和爱心等方面的教育,导致他是非不分,以自我为中心,性格上自私、冷酷。 3、从学校的角度来看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 “成绩唯一论”,“唯分数论”依然主导着学校的教学目标。由于青少年学生的性格,能力及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仅仅以“成绩论英雄”的教育模式从根本上否定了人的本性,应试教育使得这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常常不被人重视甚至被人歧视。如此案例的詹某、李某两位同学成绩都不尽人意、厌学、不求上进,所以他们上课不听讲、不做作业,甚至打架、寻衅滋事,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校园暴力现状分析

校园暴力现状分析 近年以来,网络上屡屡频现有关校园暴力事件的视频和图片,这种以强欺弱,以多欺少的暴力行为触目惊心,施暴手段伤尽天良,深受其害的学生遭遇看的我是心如刀绞,为之又看的我怒火三丈。谁家的孩子不是宝,不知道到做父母的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朗朗乾坤和法治社会里,在育人子弟的书香校园里,竟然还在遭受惨无人道的摧残时,将会是这个家庭永远的痛。而那些从施暴现场过路人的冷漠,更是让人心寒。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份沃土,撑起一片蓝天,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我们共同的职责。但是,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全国各地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校园暴力事件,并且有蔓延之势,甚至致人死亡等恶性案例有增无减。 同学之间正常的磕磕碰碰,小冲突小摩擦,混同于以强凌弱成性、拉帮结派成瘾的暴力摧残,这种暴力倾向已经严重影响了学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身心健康也受到严重威胁,更削弱了学校的教育成果,应当引起家长、老师、社会、学校高度的重视。也许你我身边的校园还算稳定,谁也不敢保证这种恶劣的蔓延趋势会不会影响到我们身边的学校和

学生。因此,无声呼吁全社会积极行动参与到反对校园暴力,拒绝社会冷漠的行动中。将我们身边还没有发生类似事件的情况下,重视防范于未然。 首先,希望教育部门要努力提高对教育战线的教学质量,明确老师的责任承担范围的严厉性。老师要时刻灌输自己的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认清形势,遵纪守法。加强学生德智体的正确发挥,同时,青少年必须树立正确道德观和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从小养成良好品质,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勇于拒绝校园暴力。在受到校园暴力侵害时要勇于向学校、老师和家长报告或大声呼叫。对高年级学生和校外青年共同实施的暴力活动和收取“保护费”等各种校园非法活动要勇敢揭发。 无声总结分析诱发校园暴力事件的频发,其主观上跟现在学校走向商业化,重视收益成果,淡化了对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教育,其次同学生日聚会等进酒吧、卡拉OK、歌舞厅、电子游戏厅、网吧等场所影响和聚集成帮派,捷径了受校外不良青年交往的引诱等综合影响。客观因素也不排除收看和接触一些暴力影片,恐怖游戏,社会黑势力后缺乏定律和错误理解而盲目崇拜,拉帮结伙,形成帮派,导致演变为现实暴力的可能性。而弱者在受到威胁、恐吓和虐待时,担心被接二连三的打击报复,最终选择忍气吞声,不敢向学校老师和家长讲述自己的遭遇。使得这些施暴者更加为所欲为,胆

校园暴力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校园暴力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变迁,青少年道德观念、生活习惯、思考模式以及行为准则方面等都产生极大的改变,全国犯罪率增加且犯罪年龄层下降。校园不再单纯,校园暴力时常发生,已经演变成不得不引起全社会重视的社会现象。据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近期一份统计报告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占了全国总犯罪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又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兰州晨报》曾向当地中小学生发放2100多份问卷调查,从收回的900多份问卷中发现:50%的学生认为定自己身边存在校园暴力。 一、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 (一)个人原因。青少年自我心理不成熟,心理调节能力差,往往不能很好的承受外界环境带来的压力,特别是初中阶段,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压力不能依靠自身进行心理调节,也无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来宣泄,往往会选择寻找刺激、欺负他人等外部行为来宣泄,在不知不觉中犯错。 (二)家庭原因。一些家长对独生之女的溺爱、放纵以及不良的教育方式,造成孩子缺乏忍耐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情感脆弱;有的家庭不和睦,家庭成员之间,甚至会出现“以

牙还牙”、“以暴制暴”的暴力现象;一些父母,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整天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表现不闻不问,加上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孩子的心理造成缺陷。 (三)学校原因。尽管我国早已确立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也有“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但由于现行的考试制度,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一个学校领导的政绩如何,一个教师的水平怎么样,都要由“中考、高考的成绩”来衡量、来体现,导致许多学校的教育模式带有功利色彩,片面追求教学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和德育美育的教育。 (四)社会原因。当前,我国处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腐败现象,当前成人世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贪污受贿等腐化现象无不直接影响着学生。社会暴力文化的泛滥诱发了学生文化营养的失衡,成为引发校园暴力的一个主要原因。网络世界无奇不有,暴力、恐吓、凶杀、色情等信息大量出现,对青少年有极强的示范作用,网络、电视经常描绘暴力,没有反映人类的真实情况,而是用虚拟的暴力情节去煽动人们热衷于暴的情绪。正所谓“暴力文化繁殖了校园暴力行为,而法制的缺失助长了校园暴力的气焰”。 二、校园暴力的防范策略

校园暴力案件的法律问题分析及防治思考

校园暴力案件的法律问题分析及防治思考 摘要:近年来,我国校园暴力现象日趋严重,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引起社 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中小学、幼儿园和合理的辐射区,学生、教师或学校外部人员入侵故意袭击师生的身体或抢夺财产、破坏学校的教学管理 秩序的暴力行为。青少年无论作为涉及刑事案件的主体或是客体,都会刺激社会 的神经,引起公众的关注和担忧,校园暴力的发生,意味着涉事双方家庭的崩溃,动摇了社会秩序,削弱了国家未来的柱石基础。本文拟从校园暴力案例分析的现 状分析,对中美双边校园暴力案例进行比较研究,对校园暴力案例构成要素进行 研究,完善校园暴力的法律体系,对预防和控制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校园暴力刑事责任预防体系 一、我国校园暴力案件的现状分析 青少年犯罪与校园暴力之间存在有必然的联系。不幸的是,由于没有关于中国校园暴力 犯罪的统计数据,这种关联的具体数据无法评测、难以推断。由于中国的小学和中学的严格 管理,严谨的学校精神,建立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在中国中小学生中,校园暴力 犯罪比例并不太高。中国市高校校园刑事案件的发生率较低。因此,在中国校园暴力犯罪的 犯罪占校园暴力犯罪的比例占整体维护的青少年犯罪的水平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拥有 低发生率的校园暴力案件,其客观原因是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身体伤害,在中国一般不 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从而难以通过司法程序解决问题。从近几年媒体报道的中国校园暴力事 件中,校园暴力的表现发生率依然居高,而发现这一情况的渠道主要是由施暴者自己将暴力 事件的视频发在互联网上曝光。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加快和道德建设的相对滞后,我国校园暴力逐渐体现出 四种基本趋势:首先,随着校园安全的加强,校外人员进入校园基本被杜绝。因此,校园暴 力发生在熟人之间,这和日本近似,不同于校园暴力在美国的主要特征。第二,由于校方对 校园门禁以及校内安全越来越严格的把控,暴力行为逐渐发展为团伙行为,并把施暴的地点 调整为学校周边地区。特别是,使用互联网等现代通讯工具,如互联网网上合作谋划的现象 比较普遍。第三、例行抢夺发生率高,通常为敲诈和长期之间的未成年人之间的熟人欺负。 第四、未成年犯的法律不够完善和不守法的现象突出。例如,有学生说:"我们打的所有时间 都知道评估严重程度,避免发生意外,只会采取甩耳光,踢,警察根本不这件事,家长发现 学校发现最多是道歉,做一个检查就过关了。简单的说就是不杀,不玩残,不反社会就行了。”这样的思维模式存在于未成年人学生的脑海中,不得不让人惊心。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社会的校园暴力呈现出西方国家校园暴力中的欺凌现象的一些特征。主要表现为力量之 间的明显差距,强通过长时间和高频率的弱应用物理、言语和心理暴力对抗,实现了屈辱、 弱控制,给受害方造成持续的身体、心理等方面的严重伤害。 在校园暴力和青少年犯罪的处理上,中国司法系统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补充,由监护 人和学校加强管理,以保证学生正常环境下成长,相关措施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逐步升级, 从管理到处罚的形式相对紧密。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校园暴力事件未造成严重伤害、死亡 等严重后果,学校与当事人之间涉及的家长会享有更大的理解谈判的缓冲余地,警方和其他 机构将尽量避免刑事立案,并鼓励学校、当事人父母调解,通常是以道歉、赔偿的方式解决。然而,校园暴力一旦造成严重的伤害、死亡等严重后果,刑事机制将陆续启动。 二、中美两国校园暴力案件之对比研究 中国、美国都是人口大国,但这两个国家的少年司法制度和成人司法制度之间存在着很 大的区别,在打击青少年犯罪的严重程度上各有不同。在《中国法律年鉴》中,官方公布的,唯一的青少年被逮捕审判的记录,并不是因为校园暴力在审判中的分类统计。由于校园暴力 在美国的泛滥,被视为美国的一个严重问题,美国司法界对校园暴力有着明确的定义。美国 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认为,暴力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从儿童到老年人,生活的各个 阶段,暴力的幸存者一生将伴随着身体、心理和情感的健康问题。因此,美国疾病控制和预 防中心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校园暴力案例分析

校园暴力案例分析 城关派出所陶家岗 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触目惊心,为什么这些正值青春年华的在校学生竟然变得性格乖戾、行为冲动、甚至动辄刀棍相见,血溅当场……那么校园暴力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哪些人群最易沦为校园暴力的牺牲品呢?——也许我们早一点意识到,早一点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温暖,早一点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那么也许结果不会是这样。 根据众多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专家们分析:符合以下十种情况越多的青少年越有可能出现暴力犯罪行为。 一,性格严重内向 性格严重内向一般会导致与他人交流产生障碍,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与他人交流、向外界发泄自己的情绪,有利于人的心理问题自我调节。而由于自身性格过于内向,不喜欢或者难以与其他同学、老师、家长交流包括生活、学习、感情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而使所有事情全部压积于内心,其中有许多困惑、难以解决或痛苦的问题,得不到他人帮助,自己反复思索而无以解答,最终易导致钻牛角尖或思维扭曲。久而久之,容易造成看待其他问题过于偏激,而且一个人自身承受压力的程度是有限的,长久无法得到释放,一旦爆发极可能产生非常冲动的后果。 案例:山西初二学生泼硫酸案。初二学生陈某平时不爱着惹人,性格内向,遇事时不愿意白白地受气挨打,但也不愿向他人诉说或向家长老师校方申诉,当再次遇到其他学生挑衅时,将硫酸泼向对方,导致13人毁容。 对有这种表现的学生,家长和校方应主动努力与之沟通,或请教心理学专家,帮助其调整心态,使之能向他人敞开心扉,表达心情,诉说心事,使他们能更好的平衡心理,通过外界的帮助来完善思维,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从而避免遇事激烈冲动、自作主张。 二,家庭不和睦 每个人的性格、行为、举动、思维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他的家庭环境。一个温暖幸福和睦的家庭,无疑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极好的影响;而一个冰冷分裂残缺的家庭,对孩子的心理极易产生不良影响。不少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家庭生活都不幸福,他们要么从小失去父母关爱,要么家庭生活不正常(如争吵,家庭暴力等),造成他们的性格极端。心理学家王加绵认为,家庭暴力是造成校园暴力的根源。家庭暴力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显性的,即“棍棒式的强制”;另一种是隐性的,即“温柔的强制”。它们

社会学视角下的校园暴力问题分析

社会学视角下的校园暴力问题 13级社会学 张海天学号:201308010031 导言:

“校园”这个词,不单单只是个名词。它总是能让人想起自己年少青春的生活,这种生活是懵懂的,是单纯的,是幼稚又美好的。校园是人社会化的一个总要途径,人从生物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在近代文明社会后,基本大程度上要依靠校园。不同的文明国家大多都兴办学校来培育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现代社会中,多数人从早期幼儿3岁左右到成人23岁左右都在学校进行社会化的教育。校园是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起点。经过多年的学校教育和培养,人渐渐地有了对社会的基本认知和适应,成为了一个社会人。可以说学校是人社会化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场所和工具。 可是校园暴力,是这个美好的校园里浓重的“雾霾”。从小学到大学,各个年龄阶段都有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存在。而且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经济环境下都存在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问题。 在挪威,奥尔韦斯用欺侮行为问卷对715所学校13万名8-16岁的中小学生调查研究发现,大约15%的儿童“有时”或经常卷入欺侮行为,其中约9%为受欺侮者,7%为欺侮者。严重卷入欺侮行为的约占5%(一周一次或更多),约3%以上为受伤害者,2%为欺侮者。同样的研究模式在瑞士得出了更高的比率。 英格兰的惠特尼和史密斯(Whitney and Smith)通过对雪菲尔德的24所学校超过6000名学生所做的抽样调查发现,“一学期至少1次”有过被欺侮经历的儿童在小学和中学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7%和10%。而“一周至少1次”这样频繁受欺侮的儿童在小学和中学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4%。 日本弱智儿童研究所1995年对全国小学四年级以上学生及其父母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受过欺侮的男生有27.0%,女生36.2%,至今仍受欺侮的有3.2%,平均每3个中有1名受害者。 而美国医学杂志最近的报道指出,美国三分之一的学生都与欺侮有关,47%的父母和77%的教师承认有与孩子欺侮相关的报告;每月因害怕遭到欺侮和暴力伤害而逃学或旷课的中小学生高达16万名。 国内案例更多,简单列举几个: 1. 江苏无锡女生遭羞辱、打耳光、扯头发被围观哄笑2016年1月11日晚上,两段共长达3分钟的视频在微信朋友圈里疯转,在视频中,一名女生在宿舍角落里遭到数名女生持续捏脸、打耳光、扯头发,甚至是砸椅子。施暴及围观女生竟然时不时哄笑奚落,并且满嘴脏话,一位围观者还进行了拍摄。 2. 海南15岁少女遭多人围殴扒衣被骂“打死她”2016年1月16日,一段少女遭多人殴打、脚踹、扒衣的视频被传到网上,打人者讲海南临高方言。记者16日晚从海南省临高县公安局得到证实,视频里的暴力事件发生在该县东英镇的乡间小道上,受害人已报案。 3.湖南女生在不到100秒视频中被掌掴32次2016年4月22日晚,有网友在qq、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上发布一段视频,视频内容为数名女生掌掴一名女生。在不到100秒的视频中,女生被掌掴32次,其间一直没有反抗。 4. 重庆彭水一初中生被同学持刀捅死2016年4月28日13时许,桑柘中学学生沈某(男,14岁)与同校学生赵某(男,15岁)在校内因同学间纠纷发生争执。争执中,沈某持刀刺中赵某胸部,赵某经送桑柘卫生院抢救无效死亡。 5. 日照五莲一中学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学生在厕所被群殴2016年5月16日,一段校园其中几十人围观,据网友被一名身体强壮的同学殴打,暴力视频被疯传,一名中学生男孩, 称,这起事件发生在五莲街头中学。日今年十五岁的陶某某,是青海省海32016年6月6. 15岁少年不堪同学欺凌服毒自杀 这个属就在刚刚过去不久的六一儿童节,东市互助县威远初级中学八年级三班的一名学生,岁的生命。于美好、属于欢乐的节日,陶某某选择用服毒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仅15校园暴力为什么如此的普遍?这个阴暗的社会一角尽然如此的广泛。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 的严重问题校园暴力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大多数人在学生时期都经历或者旁观过校园欺凌和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