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心脾肺肾功能
五脏:肝、心、脾、肺、肾的功能

五脏:肝、心、脾、肺、肾的功能肝脏一、储藏血液——肝病会有血虚、血滞的现象,同样的,血虚、血滞也会引起肝病的发作。
二、五脏之冠——有一个强健的肝,就不容易患疾病。
反之,若是肝衰弱,就容易生病,身体衰弱、易患感冒、喉咙发炎、淋巴腺肿大等,都是肝功能异常所引起。
三、厌恶拘束——肝有喜好舒畅、厌恶拘束的性质,所以精神上受到压力,肝就会动气、焦急,造成肝功能异常。
更年期的障碍以及经理级的职业病,都是属于这一类型的肝病。
--------------------------------------------------------------------------------心脏一、支配意识——就是思考、记忆、判断等精神状态。
心支配神气,所以心患病时,就容易健忘、失眠,造成精神上的障碍。
二、支配血脉——心能支配血脉,所以它和肝一样,与血虚及血滞都有连带关系。
--------------------------------------------------------------------------------脾脏一、支配食物的吸收——脾将食物的营养吸收,并分解成容易吸收的养分,输送到全身各器官。
因为脾脏异常,往往会使消化能力衰退,造成营养不良,使身体消瘦。
二、支配肌肉、手、脚——身体过胖、太瘦或手脚冰冷,不想活动都是脾功能异常的症状。
三、支配血液——脾的功能衰退,就会造成血虚的现象和容易出血的情形。
--------------------------------------------------------------------------------肺脏一、支配呼吸——空气经肺的呼吸作用进入人体内,供给所需的氧气。
肺部异常有气喘、咳嗽等呼吸器官的疾病。
二、支配酸津液的循环——津液循环也在肺的支配下进行。
肺若染患疾病,则肺部部会浮肿,皮肤会渐渐干枯。
三、支配鼻子——自窦炎、鼻脓症的发生,表示肺已有毛病了。
中医五脏六腑的关系及功能主治

中医五脏六腑的关系及功能主治一、五脏的关系及功能中医学中,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它们在人体中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平衡。
1.心:人体的“君主”,主宰血脉循环和情绪活动,心主神志,主治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2.肝:人体的“将军”,主要功能是保证气血的顺畅流动,调节情绪和平衡体内阴阳,主治肝脏疾病、情绪失调等。
3.脾:人体的“中土”,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养分,调理水液代谢,主治脾胃疾病、消化不良等。
4.肺:人体的“官窍”,主要功能是呼吸和气体代谢,调节水液代谢,主治呼吸系统疾病、水液代谢疾病等。
5.肾:人体的“主源”,主要功能是储存精气和调节水液代谢,主治肾脏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
二、六腑的关系及功能中医学中,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它们与五脏密切相关,负责消化、排泄、储存等功能。
1.胆:贮藏、浓缩和排泄胆汁,主要功能是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主治胆道疾病、消化不良等。
2.胃: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食物,主治胃炎、胃溃疡等。
3.大肠: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盐类,排泄余下的废物,主治大肠炎、便秘等。
4.小肠: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分解吸收,主治小肠疾病、肠胃不适等。
5.膀胱:负责储存和排放尿液,主治膀胱炎、尿频尿急等。
6.三焦: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主要功能是调理水液代谢、排泄废物,主治尿路感染、水肿等。
三、五脏六腑的功能主治五脏和六腑的功能主治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影响、互相配合,共同维护人体的健康。
1.心与脾:心藏神,脾主运化。
心血虚弱可导致脾失运化功能,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2.肝与胃:肝主疏泄,胃主受纳。
肝气郁结可导致胃气不舒,出现胃胀、胃痛等症状。
3.肺与大肠:肺主气机,大肠主排泄。
肺疾病常伴有大肠问题,如咳嗽伴便秘。
4.肾与小肠:肾主水液代谢,小肠主吸收。
肾虚可导致小肠不吸收水分,出现尿频尿急、干燥等情况。
5.脾与胆:脾主升清,胆主降浊。
脾胃不和可导致胆汁排放不畅,出现胆囊病变、黄疸等症状。
五脏六腑功能及之间的关系

五脏六腑功能及之间的关系五脏、六腑的主要功能归纳五脏五脏包括心、肺、脾、肝、肾,有着各自的生理功能。
①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推动血液运行;主神志,主宰人体精神活动。
②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调节气机、津液运行代谢;主通调水道,促进水液的输布与排泄;肺朝百脉。
③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水谷精微及水液;主升清及升提;主统摄血液。
④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调畅情志,促进消化吸收及血液运行、津液代谢;主藏血,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
⑤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液,调节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主纳气,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滋养和濡润脏腑。
六腑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六腑有着各自的生理功能。
胆的生理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助饮食物的正常消化。
胃的生理功能是主通降,能受纳与腐熟水谷。
小肠的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大肠的生理功能是传导糟粕。
膀胱的生理功能是贮尿与排尿。
三焦的生理功能为主持诸气及疏通水道;按部位划分为上焦、中焦、下焦,其生理特点分别为“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总的说来,六腑的共同生理特性是“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奇恒之腑形态多属中空与腑相似,功能特点贮藏精气与脏相似,这类似脏非脏、似腑非腑的组织器官称之为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及女子胞。
脑由髓汇集,能主管人体的精神活动,主宰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由于中医脏象学说是以五脏为中心,因而脑的生理、病理分属于五脏。
因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而调节情志,肾藏精而生髓充脑,故中医学认为脑的生理和病理与心、肝、肾三脏的关系更为密切。
女子胞是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
肾中精气、天癸的作用,肝气肝血的作用,冲任二脉的作用,均能影响女子胞的功能。
五脏与六腑的关系五脏与六腑之间存在着阴阳表里的关系。
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功能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功能
中医理论中的五脏六腑,分别指肺、心、肝、脾、肾五脏和胃、大肠、小肠、膀胱、胆、三焦六腑。
每个脏腑的功能是不同的:
1. 肺:主司呼吸,将人体吸入的气体转化成氧气,并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处以供身体使用。
2. 心:主循环,将受肺部氧气的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与营养输送全身,使身体各部位能够正常运转。
3. 肝:主司调节,负责人体代谢、血液循环、营养吸收、贮藏、释放等重要功能。
4. 脾:主司消化,掌管消化系统、代谢系统、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
5. 肾:主司食物消化,掌管体水代谢、排泄,调节人体内外环境平衡,维护心血管系统健康等。
6. 胃:主司消化,是人体消化器官的第一站,负责将进入口腔的食物通过消化分解、吸收转化为能量和营养物质。
7. 大肠:主司排泄,帮助人体排出无用的污物。
8. 小肠:主司吸收,将胃中消化好的食物渗透到血液循环中。
9. 膀胱:主司排泄,控制体内废物的排泄。
10. 胆:主司消化,帮助胃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从而更容易吸收。
11. 三焦:主司代谢,是人体代谢功能的重要机构。
被中医学家形象地比喻为“人体的厨房”,负责调理人体各脏腑功能的协调性。
五脏六腑的功能及作用是什么

五脏六腑的功能及作用是什么
五脏和六腑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及作用,其中,五脏具有化生、贮藏精气和藏神的作用,六腑具有传化水谷精微的作用。
五脏是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存精气。
其中,心具有主血和藏神的生理功能,能推动血液的运行和生成,把营养物质输送至全身各器官;
肺具有主气、司呼吸、主宣降、通调水道等生理作用,可以保证呼吸功能和水液代谢的正常运行;
脾具有主运化、主统血、主升清等生理作用,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肝具有主疏泄和藏血的功能,气机的疏泄及血液的贮藏均离不开肝脏;肾具有藏精、主生长发育等作用,是人体的先天之本。
六腑共同的生理作用是腐熟食物和传化糟粕。
其中,胆具有贮藏和排泄胆汁的作用,还具有主决断、调节情志等功能;胃具有受纳、腐熟水谷精微的作用;小肠具有泌别清浊、受盛与化物的功效;大肠具有传导糟粕、主津的作用,可以将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膀胱具有贮存和排泄尿液的作用;三焦具有运化水液的功能。
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有不同之处,需要学会区分。
心,肺,脾,肝,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心,肺,脾,肝,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心:心脏是人体的主要泵,它通过收缩和舒张使血液循环,并将
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同时将二氧化碳和废物排出体外。
肺: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
它吸入氧气,将其输送到血液中,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物。
脾:脾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包括清除老化和异
常功能的红血细胞、储存和释放血液、参与免疫反应和产生抗体等。
肝: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拥有多种功能。
它参与消化和
代谢过程,包括产生胆汁以帮助消化、合成蛋白质和代谢药物等,同
时也具有解毒和储存营养物质等功能。
肾:肾脏是人体排泄系统的重要器官,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排
除废物和过剩水分,以维持体内水平衡和电解质平衡。
肾脏还参与调
节血压、产生尿液、合成激素等功能。
心肝脾肺肾的功能主治

心肝脾肺肾的功能主治
心肝脾肺肾的作用与重要性
心肝脾肺肾是人体五脏之一,它们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功能。
每个脏器都有其独特的功能主治,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
以下将分别介绍心肝脾肺肾的功能主治。
心的功能主治
•心主心脏,统治血脉
•思维意识和情绪的调节
•统治舌、面、舌下脉
•主治心血虚、心神失常、心悸等病症
肝的功能主治
•肝主藏血,调节血液的储存和循环
•控制筋脉,维护身体的正常运动
•主治肝郁、肝血不足、肝气犯胃等病症
脾的功能主治
•脾主运化,参与消化和吸收
•统治肌肉四肢
•主治脾虚、脾胃湿滞等病症
肺的功能主治
•肺主呼吸,控制呼吸系统
•统治皮毛,保持体温
•主治肺气虚、肺燥、肺热等病症
肾的功能主治
•肾主藏精,掌管生殖和生长发育
•统治骨髓,维护骨骼健康
•主治肾虚、肾阳不足、肾病等病症
以上是心肝脾肺肾的功能主治的简要介绍。
每个脏器都在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行和平衡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保持健康,我们需要重视每个脏器的功能,并通过养生保健、合理饮食和适度锻炼来维持脏器的功能正常。
五脏的生理功能

五脏的生理功能
在中医五行理论中,五脏是指肝、心、脾、肺、肾,它们分别对应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
每个脏器都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以下是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1. 肝:主要负责疏泄和储藏血液、维持血液的畅通循环、掌管筋膜、支配目的功能,还与内分泌、情绪调节等诸多方面有关。
2. 心:主要负责循环系统的调节、血液的循环、控制血压,同时还与情绪,睡眠,记忆等方面有关。
3. 脾:主要负责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同时还与气血的生成,肌肉的生长和统一等方面有关。
4. 肺:主要负责呼吸系统的调节,控制身体的呼吸作用,同时还与皮肤和身体的液体循环有关。
5. 肾:主要负责排泄废物、维持水盐平衡、调节血压和酸碱平衡,调节荷尔蒙水平等。
五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在身体健康和疾病发生上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
若五脏功能出现失调或病变,就会影响到人体健康,甚至会引发疾病。
因此在中医治疗上,调理五脏功能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脏功能和产品搭配
我们人的身体都有肝、心、脾、肺、肾这五脏的存在,而这五脏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功能和表现症状。
女性以肝为先天,肝主疏泄,主情志(在中医,疏泄指的是通畅,情志指的是情绪)肝疏泄不通,导致肝气郁结,人就会脾气暴躁,性格孤僻,月经不调,痛经,胸胀,容易生闷气,肝藏血,肝血不足,易导致手脚抽筋,麻木,头晕容易疲劳,女性月经量少色淡或闭经。
肝主目,在液为泪(泪是肝精气外溢的表现)视力模糊,眼睛干涩,经常流眼泪都是肝功能减弱的症状。
(养肝气:香杞!养肝血:和中!养肝阴:仙叶!养肝阳:慧源,松茸!降肝火:珍美!调肝淤血:玫瑰,欣舒宁,慧通)
心主血脉,具有推动血液在血管里运行的功能,凡是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都和心脏有密切的关系,心藏神(精神,意识)血不养神,人会感到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心火旺往往会出现心烦、失眠、口舌生疮。
汗是由血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后,从汗孔排出的液体,人的皮肤下面是血管,也就是脉,而心在体为脉,血行于脉中,所以汗是心精气的外溢。
(养心气血:灵芝!养心阴:西洋参!养心阳:慧源!降心火:珍美!调心淤血:慧清,欣舒宁,慧通(轻乐:化风湿,用灵芝调理失眠不行用轻乐。
还有镇痛的作用。
)
脾主运化,统血,把吸收食物中的营养转输至全身,具有统摄血液在脉内运行不使其溢出脉外的功能,脾虚运化功能下降,身体会出现腹胀,大便不正常,食欲不振,水肿,头晕目眩,便血,口淡无味等症状产生。
脾气不足,肌肉消瘦,软弱无力(肌无力症)脾开窍于口,在液为涎,涎为脾气精气外溢的表现。
(养脾气:和中,香杞!养脾血:和中!养脾阴:仙叶!
1
养脾阳:慧源!降脾火:珍美!调脾淤血:慧清,欣舒宁,慧通,玫瑰)
肺主气通调水道养皮毛,当大便干燥难解的时候,人们会屏住呼吸,使腹压增加来达到解出大便的目的,这就说明,肺的呼吸功能可以对体内的气压进行调节,而体内气压的变化能改变大肠传导糟粕的功能。
肺热:出现鼻塞,痰稠,流黄鼻涕,嗅觉减退等症状,肺燥:鼻腔干燥。
咳嗽,体倦乏力,心烦,胸痛,头身疼痛,干咳痰少,气喘无力,头面浮肿,口鼻与皮面干燥都是肺功能紊乱或不足而导致的。
(养肺气血:灵芝!养肺阴:仙叶,西洋参!养肺阳:慧源,松茸!降肺火:珍美!调肺淤血:慧清,欣舒宁)
肾主生殖,藏精纳气主骨生发,肾精气不足:骨质脆弱,易于骨折,成人早衰。
肾精亏虚: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性机能减退,男女不育症。
肾阴不足:产生阴虚内热的病变。
肾阳不足:产生阳虚生内寒的病变,水液代谢障碍,尿少或水肿,尿多或尿频。
肾精亏损:头昏耳鸣,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
肾精亏虚:血虚。
(养肾气:慧源)养肾阴:仙叶!养肾阳:慧源,松茸!降肾虚火:仙叶(红钙D养骨养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