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新中国的成立教案

初中历史新中国的成立教案

初中历史新中国的成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新中国的成立背景和重要历史事件;2. 掌握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地点和重要人物;3. 分析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新中国的成立背景和重要历史事件;难点:分析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新中国成立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3. 黑板、粉笔。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展示图片,引入新中国成立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知道新中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吗?为什么会有新中国的出现?二、讲解新中国的成立背景和重要历史事件(15分钟)1. 介绍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等重要事件。

2. 讲述新中国成立的重要历史事件,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三、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地点和重要人物(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2. 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时的重要人物,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等。

四、探讨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2. 汇总讨论结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强调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影响。

2. 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延伸:1. 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过程;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讲或展示,展示对新中国成立的理解和看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新中国的成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够对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深入的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新中国的成立。

第18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第18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第18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常规教学)主讲人:陈见立教学目标: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制定《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确定国歌、国旗、国都和公元纪年,决定并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国大典;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能够迅速取得胜利。

教学手段:PowerPoint 2000多媒体课件经典影片《开国大典》部分截取片断教学过程:第18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题)一、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时间:1949年3月地点: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1.工作重心转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了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2.总任务(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3.革命性质的转变(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制定《共同纲领》(国名、国家性质、施政方针)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政协会议内容确定国旗、国歌、首都、纪念方法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播放《开国大典》第一段节录影片)三、开国大典(时间: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地点:北京天安门)(播放《开国大典》第二段节录影片)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1.国内意义(中国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

)2.世界意义(中国革命的胜利,使占世界1/4的人口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也使亚非拉美人民增强了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信心。

)3.基本经验(中国人民革命能够取得胜利,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一支由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组织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战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 向社会主义过渡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 向社会主义过渡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和历史意义。

2.理解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和主要内容。

3.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地位。

二、教学内容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1 中国革命的背景和历史条件。

1.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

1.3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历史意义。

2.向社会主义过渡2.1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道路和主要内容。

2.2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和主要任务。

2.3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3.毛泽东思想3.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3.2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地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

2.讨论法:通过讨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和方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和应用,让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地位。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地位。

2.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和应用。

五、教学资源1.教材:《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2.多媒体教学课件。

3.相关历史文献和资料。

六、教学评价1.考试评价:通过考试,测试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地位的掌握情况。

2.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案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一节新中国成立时的国内国际条件教学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时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2、掌握人民共和国方案的形成过程和最终方案的内容要点;3、引导学生掌握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时的国内和国际条件。

教学难点:人民共和国方案的要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新中国成立时的国内国际条件1、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奠定了建立新中国的前提条件;2、经过人民大革命,形成了全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3、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极端落后;4、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中苏两党关系加强;5、世界“冷战”局面开始出现,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二、人民共和国方案的形成1、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3、抗日战争末期和解放战争后期4、人民共和国方案的要点第一,关于国体和政体。

第二,关于经济形态和经济方针。

第三,关于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

第四,关于新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其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新中国的诞生教学目标:1、了解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以及召开的过程;2、掌握《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1、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以及召开的过程;2、《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号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2、新政协筹备会在北平成立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二、《共同纲领》的制定1、第一次初稿《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初稿》2、第二次草案初稿《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3、《共同纲领》的内容第一,关于新中国的性质和任务。

第二,关于新中国的政权制度、军事制度及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政策的总原则。

第三,关于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三、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开过大典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2、开国大典3、中央人民政府全部组织机构的建立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第一,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新中国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并能够领会中国人民在这一历史事件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两部分:1.新中国的成立2.新中国成立背后的努力和牺牲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大影响。

2.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中的大力支持和付出。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计划采用教师讲授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

教师将讲述有关新中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事件。

学生将有机会思考这些事件对中国、对世界的意义,并探讨中国人民在此事中所经历的困难和奋斗。

五、教学工作安排1. 介绍本课程的重点和目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中国的建立过程和历史意义。

2. 通过幻灯片展示,简略述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和相关事件。

3. 带领学生讨论和总结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在此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改革。

4. 安排一定时间供学生阅读并理解新中国成立的相关材料和文件,以使他们真正地体验和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所付出的汗水和牺牲。

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当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远见卓识和非凡智慧,以及他们为实现这一目标所作出的贡献。

5.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建立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帮助,以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此背后的伟大奋斗。

6.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报告和讨论,总结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历史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

此外,学生还要总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过去优异的表现,以及提出自己对中国未来的预测和希望,以便更好地塑造中国的未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课题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主备人
张秀秀
课时
1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
2、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施政方针、国家机构、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等)
3、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
重点难点
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难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的联系与区别;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具
预习要求
要求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知识线索,按第2页“资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梳理下列“纲要信号”
教学过程
授课人复备
教师讲授:三大战役胜利不久,中国共产党就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为建立新中国做好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今天我们接着了解,当年怎样在组织机构上完成建国工作。(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简称什么?他起了什么作用?[提醒学生看课文注解](简称《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4会议还决定了新中国哪些国家象征?(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国都——北京,纪年方法——公元纪年。)
A.根据第5页“自由阅读卡·国旗的诞生”回答:国旗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红色象征革命,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象征各行各业革命人民,小星围着大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2这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与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首先倡议并得到多数民主党派的支持后,由国民党政府召开的,其任务原本是要准备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所以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但是很快就被国民党政府撕毁。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解放战争获得基本胜利、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已经结束的历史时刻举行的,其任务就是要正式建立新中国的国家机构,决定新中国的国家象征,产生国家政权机关——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要领导人等。)

2022年教学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参考优秀教案

2022年教学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参考优秀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活动目标:1、对学生进行热爱新和的教育。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盛况。

活动准备:1、电影?渡江侦察记?的精彩片段。

2、开国大典的影视片段。

3、学生准备献给祖国的礼物、开国大典的资料。

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性的战略反攻,先后发起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役。

三役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军队的主力根本上被歼灭了,这就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的胜利进程。

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百万雄师高呼“打过长江去、解放全〞的口号,发动了渡江战役。

老师给同学门准备了这方面的影视资料,请大家跟我一起回到那战火纷飞的战场,体验一下那血雨腥风的撕杀、生与死的考验和战士们的铁骨豪情。

播放?渡江侦察记?的精彩片段。

2、同学们,电影看完了,说一说你们有什么感想?〔战士门很勇敢,很聪明。

战士们不怕牺牲。

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很伟大,很英明。

〕3、小结:确实,勇士们在战场上英勇搏杀,无数先烈不怕牺牲、甘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的解放。

我们终于迎来了光明的曙光!我们站起来了!【板书:中人民站起来了】二、激情体验1、同学们,我们举行一次小小的竞赛,看哪个小组的同学知道的最多?第一题: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1949年十月一日〕第二题:我国的首都在哪里?〔北京〕第三题:当时是谁站在天安门的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第四题:我们的国旗是什么?〔五星红旗〕第五题:国旗上的五颗红星各代表什么意思?〔中间的大星代表的领导,周围的四颗小星代表我国各族人民紧密围团结在的周围〕第六题:国歌是什么?〔?义勇军进行曲?〕请同学们起立,让我们共同唱响那首冲动人心的国歌!〔同学们齐唱?国歌?〕2、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千疮百孔,备受压迫,今天终于建立了新,当时的人民是多么冲动啊!纵使用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当时的心情,那么让我们通过录像来重温当时的盛况吧!〔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三、感悟提升1、教师:同学们,开国大典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阅兵仪式、放礼炮、群众游行、歌舞表演……〕2、老师布置同学们在课下收集一些开国大典的资料,哪名同学能把你收集到的信息传递给大家?〔甲:开国大典的平安工作十分重要。

第 1 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第 1 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第 1 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展示图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道路”。

一曲《走进新时代》为我们刻画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建国到改革开放的自立、自强的发展之路。

正如歌词中所说的“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就沿着这样一条路一起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了解我们的祖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的。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三个篇章来学习第一篇——二中全会引乾坤播放视频:“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讲话”片段。

文字材料:从现在起,重新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毫无疑问,城乡必须兼顾……绝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但党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

我们由此可以看到,在这次七届二中全会中,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重大决定。

会后,毛泽东更是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他们将开创一个新事业,缔造一个崭新的共和国,带领全国人民跨进新时代。

为了这个伟大的新事业,中国共产党和社会各界作了充分详细的筹备,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他们为新中国到底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对,我听到有的同学已经说出来了,首先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第二篇——开国大典辟新天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政协会议展示图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场中国共产党本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主题,与社会各界包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民族和海外华侨的代表召开了这次非常重要的会议,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这次会议的相关内容,请学生做会议解说员介绍时间:1949.9地点:北平内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练习:在第一届政协会议中,共出现了八个“一”,你能根据表格的提示分别说出是什么吗?一个文件一个政府一位主席一面国旗一首国歌一个首都一种纪年法一座纪念碑展示图片: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曲谱思考1:五星红旗被选定为国旗的原因是什么?它有什么寓意?(提示:红色旗面象征革命,五星采用黄色意为在红色大地上显出光明;国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分别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

2.能力方面:(1)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诞生不但是中国光辉灿烂新纪元的开始,而且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

(2)通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新中国的诞生及历史意义是重点。

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又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斗争是重点,这一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把握本单元内容的关键。

2.难点分析:土地改革运动是难点。

课堂教学过程
一、呈现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说明本单元属于过渡时期。

二、在整体把握本单元知识线索基础上,学生构建本单元知识结构并阐述事件关系。

三、呈现本单元《课标》要求。

1、点击中考.基础篇:
按《课标》对本单元四件大事的要求,采用不同的题型,逐一进行复习,教师进行点拨。

2、点击中考.联系篇:
(1)引导学生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的关系。

(2)图说历史:将四件大事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变成材料解析题引导学生分析。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关系类题的答题方法。

3、点击中考.技巧篇:
融入情境,探究问题。

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构图,设问:
(1)新中国成立,除知识结构所列的因素外,还有哪些重要因素?
(2)据上述结构,指出新中国成立的重大世界意义。

(3)通过以上探究,概括新中国成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地位。

教师总结此类题答题技巧。

四、情感升华。

单元感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认识、感悟,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教师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