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北体大运动康复提纲

北体大运动康复提纲

肌肉骨骼康复考查学生对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的康复诊疗过程和思路,评价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骨骼系统的常见损伤的诊断要点与分类,主观检查和客观检查思路与评定方法,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进,重点要求掌握以下损伤和功能障碍:肩周炎、肩袖损伤、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肱骨内上髁炎、肱骨部肌腱损伤、非特异性腰痛、颈椎病、脊柱侧弯、髋关节撞击征、髋关节置换术后、髌股疼痛综合征、换术、踝关节扭伤、跟腱病变、足底筋膜炎等。

常见骨折的康复评价方法及康复治疗措施。

骨质疏松症碍,骨质疏松症康复及护理措施。

康复评定学考查学生对康复评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掌握程度,内容包括:康复用与目的,ICF,SOAP原则,三期评定,康复评定的类型及方法;关节活动度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影证及禁忌证、步骤和注意事项,各关节的具体测量方法;疼痛的定义及主观成分、分类和影响因素,疼结果记录;肌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肌力评定的目的、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上肢、下肢、躯干方法与步骤;躯体感觉的分类和评定方法,感觉障碍的临床意义,注意事项;反射的检查方法,反射异支撑面的概念,维持平衡的基本条件,平衡功能的分类,平衡评定的目的、适应症及评定方法;协调功及步态周期的概念,正常步态特征及参数,步态分析的方法,异常步态的原因及表现;肌肉骨骼损伤的伤客观检查的要素(观察、触诊、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抗阻运动、特殊检查、临近关节筛查)。

运动解剖学人体9大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各系统中重要器官的位置、基本结构、功能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和肌肉)的位置、形态结构、功能、运动特征以及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特点,运动器官的形态结构对人对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容易产生运动损伤的解剖学机理;骨骼肌的运动解剖学分析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实例分析;神经系统中重要器官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脊神经损伤定位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运动康复专业综合能力测试大纲

运动康复专业综合能力测试大纲
运动康复专业综合能力测试大纲
运动康复专业综合能力测试旨在考核该专业学生的运动康复、临床康复等 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实践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测试包括理论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各占 50%。理论考试主要包括系统解 剖学、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康复评定、临床康复、理疗及运动疗法等主干课 程,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题型包括判断(25 分)、单选(60 分)、多选 (15)。实践技能测试采用现场抽签,根据所抽题目进行现场操作及讲解。
糖尿病的康复 实践测试范围 一、康复评定学 关节活动度评定(要求掌握角度的测量方法) 肌力评定(要求掌握上肢、下肢主要肌群的肌力评定方法、Lovett 徒手肌力分 级) 二、运动疗法 肌力训练 关节松动技术 关节活动度训练 协调训练 转移训练 PNF Rood 技术
学分:2 学分(毕业必备)。且本年度无补考机会,本年度测试不合格者 将在下一年度的低年级本专业综合能力测试中参加测试。
理论测试范围 一、系统解剖学 第一章:骨学 第一节:总论 ; 第二节:中轴骨 第二章: 关节学 第一节:总论;第三节:附肢骨连接 第三章:肌学 第一节:总论;第二节:头肌;第四节:躯干肌;第五节:上 肢肌;第六节:下肢肌 第四章:内脏学总论 第七节:肝; 第五章:消化系统 第一节:口腔;第二节:咽;第四节:胃;第五节:小 肠; 第七节:肝 第六章:呼吸系统 第一节:鼻;第二节:喉;第三节:气管与支气管;第四 节:肺 第七章: 泌尿系统 第一节:肾; 第九章:女性生殖系统 第一节:女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殖器 ; 第十章: 腹膜 第一节:概述;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 第二节:心;第三节:动脉; 第十二章: 淋巴系统 第一节:总论
肌力评定 ADL 评定 2、理疗学 光疗 电疗(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高频、中频、低频) 3、运动疗法 肌力训练 关节松动技术 关节活动度训练 协调训练 转移训练 PNF Rood 技术 四、临床康复学 康复医学导论——第五章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 颅脑损伤的康复 脊髓损伤的康复 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 骨关节伤病的康复 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手外伤的康复 颈肩腰腿痛的康复 冠心病的康复 呼吸功能障碍的康复

运动康复专业《慢性疾病康复》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专业《慢性疾病康复》教学大纲

《慢性疾病康复》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一)选用教材《慢性病运动康复》,闫万军主编,延边大学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 (二)参考书目《慢性病的运动康复指南》,闫万军、吴云主编,延边大学大学出版社,2012年12 月(H )在线资源 慕课(四)学术期刊 中国康复三、课程简介课程目标1:在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具有独立制定运动康复方案的能力。

【毕业要求3知识运用能力'3.3】课程目标2能利用各类新媒体技术手段获取相关学科与专业知识。

【毕业要求4计算机基础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4.3】课程目标3:具有观摩康复实践和经历的体验,通过随堂演练和相关单位机构的见习,能对本学科相关内容进行观摩和体验。

【毕业要求7社会实践能力7.1]课程目标4:具有参与康复实践和经历的体验。

通过实习实践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对本学科相关专业知识有实践经历,将见习、实习和研习相融会贯通,涵盖职业素养、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其他实践环节有机衔接。

【毕业要求7社会实践能力7.2】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六、教学安排第一篇慢性疾病运动康复简介【教学目标】r解增加身体活动的行为措施、运动康复中药物治疗原则、常规的面谈和检测技能。

掌握递增负荷运动测试及运动处方。

【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递增负荷运动测试及运动处方。

2.难点:掌握递增负荷运动测试及运动处方。

【课程内容】第一节增加身体活动的行为措施第二节运动康复中药物治疗原则第三节常规的面谈和检测技能第四节递增负荷运动测试及运动处方【教学方法】多媒体【复习思考】运动康复中药物治疗原则第二篇内分泌与代谢紊乱【教学目标】掌握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高脂血证与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终末期肾病等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康复治疗和预后。

【重点、难点】1重点: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高脂血证与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终末期肾病等疾病的临床表现、康复治疗和预后。

2.难点: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高脂血证与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终末期肾病等疾病的临床表现、康复治疗和预后。

运动康复专业《诊断学基础》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专业《诊断学基础》教学大纲

《诊断学基础》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一)选用教材《诊断学基础》,李焕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1版(二)参考书目1.《诊断学》,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2.《诊断学基础》,戴万亨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3.《临床诊断学》,欧阳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4.《临床心电图学》,黄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5.《诊断学基础》,姚鸿恩、张玉芹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年6.《诊断学见习指导》,徐新娟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H)在线资源慕课在线课程(四)学术期刊中国康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三、课程简介《诊断学》是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联系起来的一门桥梁课程。

在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多组织学生接触临床,参加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实践教学中,应教会学生问诊的方法与技巧、学会对各方面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逐步使学生具备独立编写完整的住院病历和提出初步诊断的能力。

在本阶段的教学中,通过专业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1: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基础知识的框架构成。

扎实掌握运动康复的基础核心知识,在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学习基础核心知识,并加以应用。

【毕业要求2专业学科知识2.1】能够运用一定的工具性的知识,学会利用计算机查阅最新的康复专业知识,掌握前沿动态。

【毕业要求2专业学科知识2.2】课程目标2:在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具有独立制定运动康复方案的能力。

【毕业要求3知识运用能力3.3]课程目标3:能够利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增强服务对象的信任感,通过健康心理学、健康教育学、健康管理等专业课程提高沟通交流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毕业要求6沟通交流6.1】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五、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教学安排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掌握诊断学的概念、学习内容。

运动康复专业《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专业《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一)选用教材《运动生理学》,邓树勋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三版(二)参考书目1.《运动生理学》,王瑞元等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2.《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孙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3.《运动生理学题解》,乔德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二版(H)在线资源慕课,运动生理学,苏州大学慕课,运动生理学,北京体育大学慕课,运动生理学,华南师范大学慕课,运动生理学,湖南师范大学慕课,运动生理学,江西师范大学(四)学术期刊1.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北京体育大学学报3.体育科学三、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够用运动生理学的理论指导和评价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以及体育锻炼,初步掌握评定人体主要身体功能的基本方法。

从人体运动的角度,了解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的活动变化规律。

在实验基础上,理解人体对急性运动的反应和长期运动训练所引起的机体结构和机能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

通过学习运动对各系统机能的影响,探讨优异运动成绩的取得与身体脏器变化间关系。

让学生将刻苦奋斗、勇于探索、不畏艰难和勇攀高峰等体育精神转化为自身提升的驱动力,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民族的目标、祖国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和奋斗。

课程目标1:掌握人体在体育运动影响下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掌握了不同身体素质的生理基础,基于这些生理学基础,完成学生体质测试和身体机能评定,并能够将这些规律和生理基础应用在以后的康复训练和康复指导中。

【毕业要求2专业学科知识2.1】课程目标2:掌握运动过程中机体各阶段生理变化的特点及其机制,能对运动过程中身体机能的变化规律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可以对运动参与者不同阶段进行生理指标检测,不断修订康复方案,为科学指导康复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617康复综合考纲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方向)

617康复综合考纲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方向)

617康复综合考纲医学技术(康复治疗⽅向)101000 医学技术(康复治疗⽅向)学科简介上海体育学院在1989年经国家教委批准, 在国内率先招收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理学)本科⽣。

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校康复学科不断地加强学科建设,在研究⽅向、研究平台和⼈才梯队建设等⽅⾯形成了良好的基础,形成了完整的康复相关⽅向不同层次⼈才的培养体系。

2014年,我院陈佩杰教授领衔的“⾯向国家重⼤需求,创建体医结合运动康复复合型⼈才培养模式”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等奖。

本专业将运动科学与康复医学相结合,主要培养临床康复治疗和运动伤害防护等多⽅⾯⼈才,所培养的学⽣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有创新和实践能⼒。

学科的主要研究⽅向为:康复治疗基础、康复治疗临床技术、康复⼯程和传统养⽣康复。

学科的主要特⾊体现在运动学科和医学学科的交叉⽅⾯。

学科发展的科学技术涉及到⽣物学、康复医学和运动科学等多个领域。

此基础上培养学⽣的创新开拓能⼒和实践能⼒,使培养出来的学⽣既能从事基础理论教学与科研⼯作,⼜能在各级医院、康复机构、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疗养院、社区,从事创伤、疾病、残障、衰⽼等造成的⾝⼼功能障碍的预防与康复治疗⼯作,为我国康复事业做出贡献。

考试科⽬康复综合(包括康复基础和临床康复两部分)1、康复基础课程为:运动解剖学、运动⽣理学2、临床康复课程包括:康复评定学、运动疗法学、肌⾁⾻骼康复学、神经康复学康复综合考试⼤纲1、康复基础《运动解剖学》:细胞和细胞间质、组织、运动系统总论、运动系统各论、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参考书⽬:潘珊珊主编,运动解剖学,⼈民体育出版社2007《运动⽣理学》:细胞的基本功能;⾎液循环;呼吸⽣理;物质和能量代谢;肾脏⽣理;感觉器官;神经⽣理;内分泌;肌⾁收缩;体温调节;运动技能的形成;⾝体素质的⽣理学基础;运动过程中⼈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运动效果的⽣理学评定;特殊环境的运动训练;主要运动项⽬的⽣理特点;⼉童少年、⼥⼦的解剖⽣理特点。

运动康复学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学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运动康复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促进个体在运动受伤或手术后的康复与功能恢复。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其在日后的康复实践中能够胜任。

二、课程目标1. 理解运动康复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各种康复评估方法和技术;3. 了解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与康复计划制定;4. 能够设计和实施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5. 提升实践能力,培养专业技能。

三、教学内容1. 运动康复学概述1.1 运动康复学的发展历程1.2 运动康复学的基本概念1.3 运动康复学的应用范围与意义2. 康复评估方法2.1 运动功能评估2.2 骨骼肌肉功能评估2.3 神经功能评估2.4 全身功能评估3. 运动损伤处理与康复计划 3.1 运动损伤的种类与特点 3.2 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3.3 康复计划的制定与调整4. 康复训练方案设计4.1 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 4.2 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方法4.3 康复训练的评估与调整5. 实践能力培养5.1 手技训练5.2 动作辅助训练5.3 康复器械的应用5.4 康复体系的建立与管理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2. 实践操作3. 病例分析4. 小组讨论5. 实习实训五、教学评估1. 期中考试2. 课堂表现3. 作业完成情况4. 期末综合评估六、参考教材1. 《康复学导论》2. 《现代运动康复学》3. 《运动损伤与康复》七、其他要求1. 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2. 学生需遵守教学秩序,尊重师生及同学间的交流互动;3. 课程结束后,学生需提交康复训练方案设计报告。

以上为运动康复学教学大纲,希望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康复实践奠定基础。

祝愿每位学生学有所成,成为优秀的运动康复专业人才。

《运动康复技术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技术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技术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信息1.课程定义:《运动康复技术学》是研究和运用康复医学和体育学的理论、方法与手段来预防和治疗伤病、促进功能康复的一门应用交叉学科。

主要研究与康复医学有关的体育和训练的方法、手段、措施、组织、指导和监督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应用各种体育活动动员人体各种后备潜能,增强代偿功能,促进伤病者和残障者在躯体功能上、精神上和职业技能上得到康复的一门学科。

2.编写依据:本教学大纲依据《武汉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8 年版)编写。

3.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4.学时数(周数)与学分:36学时(18周),2学分课程目标开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具有运动康复治疗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运动康复治疗的手段和方法,从而在实践中能够根据不同个体的健康状况和功能水平等特点制定科学的运动治疗和康复训练处方,并指导和帮助伤病残者顺利完成康复体育锻炼,从而重返家庭乃至重返工作岗位或重返赛场的运动康复治疗专门人材。

完成课程教学后学生将能够独立地熟练操作常用的运动康复治疗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实践。

对应毕业要求1.知识:理解并掌握常用运动康复治疗技术基本理论原理,指导实践技术操作。

1-①;1-②。

2.能力:能够熟练地进行临床常用的运动康复治疗技术,熟悉操作流程、规范操作手法,在各种损伤后和疾病不同时期灵活运用。

2-②;2-③;2-④;2-⑤。

预期学习成果3.素质:①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能配合其他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开展康复治疗工作;②具有分析问题、科学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具备开展康复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③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国际视野和交流、竞争与合3-②;3-③;3-④。

作能力;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职业规范,遵守生命伦理;⑤具备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强健的体魄。

教学内容教学学时教学方法预期成果评价方法1.运动康复概述⑴运动康复的概念和特点知识点:运动康复、运动康复的特点及国内外发展现状;⑵运动康复的生理作用知识点:疾病发生、治疗原则、运动治疗的生理作用⑶运动康复的适应症及禁忌症知识点:运动治疗的适应症、绝对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⑷运动康复的实施原则及运动处方知识点:运动治疗的实施原则、运动处方和概念、种类、主要内容2讨论教学法1.讲述运动康复概述;2.分小组讨论运动康复实施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康复学专业综合
《运动解剖学》:细胞和细胞间质、组织、运动系统总论、运动系统各论、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
《康复评定学》:康复评定学的基本概念、内容、人体形态评定、心肺功能评定、反射发育评定、肌力的评定、关节活动度的评定、肌张力评定、感觉评定、平衡与协调功能的评定、神经电生理检查、步态分析、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评定、截瘫及四肢瘫评定、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环境评定
《运动疗法学》:关节活动技术、体位转移技术、肌肉牵伸技术、关节松动技术、肌力训练技术、牵引疗法、平衡与协调训练、步行功能训练、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本体神经促进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心肺功能训练、引导式教育
运动解剖学考试大纲
(一)绪论
1.人体的基本构成
2.常用解剖学术语
(二)细胞和细胞间质
1.细胞的大小和形态、细胞的基本结构
2.细胞间质
(三)组织
1.上皮组织
2.结缔组织
3.肌组织
4.神经组织
(四)运动系统总论
1.骨的分类、构造、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发生和发育、影响骨生长的因素、骨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骨的功能、体育锻炼对骨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2.骨连结
3.骨骼肌分类和命名、构造、工作术语、物理特性、影响肌力的解剖学因素、骨骼肌的配布规律、确定骨骼肌功能的方法、体育运动对骨骼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五)运动系统总论
1.头:颅骨、颅骨的连结、头颈肌的结构与功能
2.躯干:脊柱、胸廓、胸腔的结构与功能
3.上肢:上肢带、肩关节、肘关节和桡尺关节、手关节的结构与功能
4.下肢:骨盆、髋关节、膝关节、小腿骨的连结、足关节、足弓的结构与功能
5.体表标志与定位
6.发展肌肉力量与柔韧性的原理和方法
(六)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
1.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的基本理论
2.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3.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举例
康复评定学考试大纲
(一)总论
1.康复评定学的基本概念、康复评定的对象和康复评定方法的分类
2.康复评定的内容和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二)人体形态
1.人体形态的测量方法
2.体型评定的分类方法和身体成分评定方法
(三)心肺功能评定
1.运动强度分类和运动试验
2.心电运动试验
(四)反射发育评定
1.脊髓、脑干和中脑等水平反射检查方法
2.脑性儿童瘫痪评定的方法和内容
(五)肌力的评定
1.临床常用的关节或肌群手法肌力检查方法
2.等长、等张和等速肌力测试
(六)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1.关节活动度测量的原则和方法、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因素
2.关节运动的类型、引起关节活动度异常的原因以及关节活动度评定的工具(七)肌张力评定
1.肌张力的概念、影响肌张力的因素、肌张力异常的表现和临床评定
2.痉挛的评定量表和生物力学和电生理评定
(八)感觉评定
1.各种深浅感觉检查的方法及诊断标准
2.躯体感觉、疼痛评定
(九)平衡与协调功能的评定
1.平衡与协调的定义、分类和功能分级
2.Berg平衡量表评定标准、评定内容与方法
3.平衡与协调常见测试方法
(十)神经电生理检查
1.肌电图临床意义
2.神经肌电图与低频电诊断检查结果的分析及判断
(十一)步态分析
1.步长、步幅、步频、步速、步行周期、步行时相
2.步态分析的基本方法
(十二)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2.其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的常用量表和评分标准
(十三)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评定
1.生活质量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概念
2.生活质量的评定内容和常用评定量表
(十四)截瘫及四肢瘫评定
1.脊髓损伤神经学检查
2.神经源性膀胱相关知识
(十五)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1.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
2.中枢性瘫痪
(十六)环境评定
1.环境的定义、分类、作用、无障碍环境的作用
2.环境评定的目的和分级
运动疗法学考试大纲
(一)概论
1.物理治疗学的基本概念
(二)关节活动技术
1.关节活动技术的概念、治疗作用、临床应用及四肢和躯干活动技术
2.关节活动基础
(三)体位转移技术
1.体位转移技术与方法的分类及其基本原则
2.偏瘫、截瘫、脑瘫患者各种体位转移方法与技术
(四)肌肉牵伸技术
1.肌肉牵伸作用、种类与方法
2.肌肉牵伸的临床应用
(五)关节松动技术
1.关节松动技术的基本概念及手法等级
2.脊柱的解剖学概要和运动学概要
(六)肌力训练技术
1.肌力、肌肉耐力概述
2.常用的辅助训练方法
(七)牵引疗法
1.牵引疗法分类
2.牵引疗法作用、适应证与禁忌证
(八)平衡与协调训练
1.平衡与协调定义与分类,平衡训练方法,协调训练方法。

(九)步行功能训练
1.步行的基本概念
2.减重步行的组成、机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十)Bobath技术
1.Bobath方法的基本概念
2.应用不同体位下的活动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
(十一)Brunnstrom技术
1.偏瘫后的不同恢复阶段的特点
2.姿势反射对运动的影响
(十二)Rood技术
1.感觉刺激的基本概念
2.感觉输入与运动输出的关系
(十三)本体神经促进技术
1. PNF的基本概念
2. PNF技术应用
(十四)运动再学习技术
1.运动学习和运动再学习的概念
2.运动控制和运动功能重建的机制
(十五)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1.习得性废用和塑型训练技术概念
2.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实施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的入选标准(十六)心肺功能训练
1.呼吸康复常用的训练技术和方法
2.呼吸功能、心功能和有氧训练的生理基础和评定
(十七)引导式教育
1.引导式教育概述
2.引导式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