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冠状动脉造影》PPT课件

术后用药
手术后,患者需要继续服用必 要的药物,如抗凝药、抗生素 等。
康复指导
医生会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康复 指导,包括饮食、运动等方面 的建议,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03
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解读
正常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总结词
无阻塞性病变
详细描述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无阻塞性病变,血流正常。
异常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06
冠状动脉造影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发展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01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进行分析,提高诊断准
确性和效率。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02
OCT技术能够提供更高分辨率的血管结构信息,有助于更精确
地评估冠状动脉病变。
血管内超声(IVUS)
03
IVUS能够实时监测冠状动脉血管壁和斑块情况,为治疗提供更
精确的指导。
临床应用前景
早期诊断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不断发 展和完善,未来可能实现更早的
诊断,提高患者生存率。
个性化治疗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患者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 果和患者满意度。
预防性干预
通过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发现和 干预,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 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适用人群与禁忌症
适用人群
主要用于疑似冠心病的患者,特别是中老年人、有冠心病家族史、长期吸烟、 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
禁忌症
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碘过敏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冠状动脉造 影。
02
冠状动脉造影的过程
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
术前用药
医生对患者的病史、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检查结果进行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 行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术》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风险与并发症
1 放射性暴露
由于X射线透视的使用,患者可能会接受一定的辐射暴露。
2 血管损伤
在导管插入的过程中,有少许可能发生血管损伤。
3 过敏反应
某些患者对造影剂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包括皮疹和呼吸困难。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应用
疾病诊断
冠状动脉造影术可用于诊断 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 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术》PPT 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一种常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介入性检查方法。
通过X射线透视和造影剂的注入,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阻塞以及心 脏的血液供应情况。
冠状动脉造影术介绍
什么是冠状动脉造影 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一种介 入性检查方法,用于观察 冠状动脉的情况和评估心 脏血液供应。
治疗策略制定
通过观察冠状动脉情况,医 生可以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 如支架植入或冠状动脉旁路 移植手术。
手术指导
冠状动脉造影术可以为心脏 手术提供重要的解剖信息和 血流动力学。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发展与前景
科研进展
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技术 仍在不断发展,新的成像技术 和导管设备不断涌现。
患者关怀
随着对患者关怀意识的提高,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操作会更加 安全和舒适。
为什么需要进行冠状 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可以帮助 医生判断冠状动脉是否存 在狭窄或阻塞,以及评估 心脏血流情况。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进 展
随着技术的发展,冠状动 脉造影术已经成为一种安 全、准确的心血管疾病诊 断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原理
放射性造影剂
使用放射性造影剂对冠状动脉 进行成像和评估。
X射线透视
通过X射线透视,医生可以观 察血管的情况和血流动态。
冠状动脉造影精选PPT课件

但是冠脉造影只能提供关于管腔狭窄的信息, 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精选ppt课件最新
2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
以确立冠状动脉疾患诊断为目的
1、不典型胸痛如胸痛综合征、上腹部症状包括胃、食道症状, 临床上难以与心绞痛进行鉴别,为明确诊断者;
2、有典型的缺血性心绞痛症状,无创性检查如运动平板试验、 心肌核素显像等提示心肌缺血改变者;
2)老年性心瓣膜病换瓣手术前;
3)心室壁瘤手术前;
4)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术前;
5)先天性心脏病行矫正手术前,尤其法洛氏四联症、大血管转 位等可能合并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者;
6)其它非心血管疾病 肿瘤或胸腹部大手术前须排外冠状动脉 病变,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以及评价左心室功能。
精选ppt课件最新
5
以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或评价治疗效果为目的
1、稳定型心绞痛,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影响学习、工作及生 活;
2、不稳定型心绞痛; 3、原发性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左主干病变或前降支近端病变
的可能性较大,属高危组,需冠脉评价,尽早干预;
精选ppt课件最新
6
4、急性心肌梗死:因病情重,死亡率高,一般不宜常规进行 冠脉造影,但以下情况可行急诊冠脉造影:
精选ppt课件最新
8
6、其它
高龄患者如原发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 病、风湿性心脏病及糖尿病等等,为明确是否合 并冠状动脉疾患及选择治疗方案时。
精选ppt课件最新
9
冠状动脉造影的禁忌症
碘过敏或造影剂过敏; 有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
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律失常、快速房颤及室上 性心动过速等;
发作6小时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或发病在6小时以上仍有持 续性胸痛,拟行急诊PCI手术;
精选ppt课件最新
2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
以确立冠状动脉疾患诊断为目的
1、不典型胸痛如胸痛综合征、上腹部症状包括胃、食道症状, 临床上难以与心绞痛进行鉴别,为明确诊断者;
2、有典型的缺血性心绞痛症状,无创性检查如运动平板试验、 心肌核素显像等提示心肌缺血改变者;
2)老年性心瓣膜病换瓣手术前;
3)心室壁瘤手术前;
4)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术前;
5)先天性心脏病行矫正手术前,尤其法洛氏四联症、大血管转 位等可能合并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者;
6)其它非心血管疾病 肿瘤或胸腹部大手术前须排外冠状动脉 病变,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以及评价左心室功能。
精选ppt课件最新
5
以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或评价治疗效果为目的
1、稳定型心绞痛,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影响学习、工作及生 活;
2、不稳定型心绞痛; 3、原发性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左主干病变或前降支近端病变
的可能性较大,属高危组,需冠脉评价,尽早干预;
精选ppt课件最新
6
4、急性心肌梗死:因病情重,死亡率高,一般不宜常规进行 冠脉造影,但以下情况可行急诊冠脉造影:
精选ppt课件最新
8
6、其它
高龄患者如原发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 病、风湿性心脏病及糖尿病等等,为明确是否合 并冠状动脉疾患及选择治疗方案时。
精选ppt课件最新
9
冠状动脉造影的禁忌症
碘过敏或造影剂过敏; 有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
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律失常、快速房颤及室上 性心动过速等;
发作6小时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或发病在6小时以上仍有持 续性胸痛,拟行急诊PCI手术;
(医学课件)冠状动脉造影PPT幻灯片

44
股动脉穿剌置管3
扩张套管沿导丝旋转推人股动脉内, 将导丝和扩张管一并退出,外销管留 在股动脉内。
股动脉明显迂曲狭窄时更换泥鳅导丝在 X线下小心向前推送,切忌遇阻力时猛推 导丝,导致动脉夹层、斑块脱落造成动脉 栓塞等并发症。
45
股动脉穿剌置管4
要点和注意事项:
–穿刺针应稍靠外朝内上方进针,尽量不要损 伤股神经和动脉后壁,因动脉内高压易在局 部形成血肿;
51
插管操作技术3
电影时间与造影剂推注的关系:为电影 开始头1-2s不推注造影剂,以便观察钙 化及冠状动脉支架的位置,直至造影剂完 全排空后1s停止电影,以观察血流速度、 有无造影剂滞留等。
52
插管操作技术4
RCA插管和造影:左前斜位450送管。导 管送至升主动脉底部时,先回拉导管少许, 缓慢顺时针旋转并回拉导管,使其尖端转 向正前方(即主动脉左前方),尖端轻轻向 前窜动提示导管导入RCA,其余同LAD造影。 相对于LCA来说,RCA造影技术难度较大。
多体位投照或至少取2个相互垂直的体位, 才能准确估计冠脉病变。如左前斜-右前 斜、足位-头位。
27
投照体位2
LM: 正位、正位/足位、左前斜位/头位(适于
垂位心) 右前斜位/足位、左前斜位/足位(蜘蛛位,
适于横位心)
28
投照体位3
LAD: LAD近段经常采用右前斜、左前斜或正位
心电、压力监护系统:常用I~II个心电 图导联。冠脉造影全过程需要监测心电 图和压力,每次插管后和投射前须确认心 电图和压力无异常时才能推注造影剂。
21
22
备齐必要设备2
造影剂注射系统:三联三通板、加压盐 水袋、手推注射器和造影导管。连接时 要特别注意排气。
股动脉穿剌置管3
扩张套管沿导丝旋转推人股动脉内, 将导丝和扩张管一并退出,外销管留 在股动脉内。
股动脉明显迂曲狭窄时更换泥鳅导丝在 X线下小心向前推送,切忌遇阻力时猛推 导丝,导致动脉夹层、斑块脱落造成动脉 栓塞等并发症。
45
股动脉穿剌置管4
要点和注意事项:
–穿刺针应稍靠外朝内上方进针,尽量不要损 伤股神经和动脉后壁,因动脉内高压易在局 部形成血肿;
51
插管操作技术3
电影时间与造影剂推注的关系:为电影 开始头1-2s不推注造影剂,以便观察钙 化及冠状动脉支架的位置,直至造影剂完 全排空后1s停止电影,以观察血流速度、 有无造影剂滞留等。
52
插管操作技术4
RCA插管和造影:左前斜位450送管。导 管送至升主动脉底部时,先回拉导管少许, 缓慢顺时针旋转并回拉导管,使其尖端转 向正前方(即主动脉左前方),尖端轻轻向 前窜动提示导管导入RCA,其余同LAD造影。 相对于LCA来说,RCA造影技术难度较大。
多体位投照或至少取2个相互垂直的体位, 才能准确估计冠脉病变。如左前斜-右前 斜、足位-头位。
27
投照体位2
LM: 正位、正位/足位、左前斜位/头位(适于
垂位心) 右前斜位/足位、左前斜位/足位(蜘蛛位,
适于横位心)
28
投照体位3
LAD: LAD近段经常采用右前斜、左前斜或正位
心电、压力监护系统:常用I~II个心电 图导联。冠脉造影全过程需要监测心电 图和压力,每次插管后和投射前须确认心 电图和压力无异常时才能推注造影剂。
21
22
备齐必要设备2
造影剂注射系统:三联三通板、加压盐 水袋、手推注射器和造影导管。连接时 要特别注意排气。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ppt课件

5. 瓣膜疾病患者
胸部不适的成人患者在行换瓣术或者球囊成型术之前,非侵入性影像学提示心 肌 缺血或者同时出现:
无胸痛症状的中老年患者和/或有多个冠心病易患因素的患者拟行换瓣术 有冠状动脉栓塞证据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6. 心力衰竭患者
收缩功能不全导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伴有心绞痛或者局部室壁活动异常和/或 心肌扫描成像发现可逆心肌缺血
JR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13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内乳动脉
JR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IMA
14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内乳动脉造影步骤
a. 逆时针旋转造影导管,使造影导管头端指向左锁骨下动脉; b. 推送造影导管超过左内乳动脉开口,顺钟向旋转使其头端向下; c. 右内乳动脉造影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2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适应证
1. 稳定型心绞痛或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
2.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或疑诊心肌梗死、ST段抬高或新出现束支传导 阻滞患者)
4. 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前评估 (疑诊冠心病或已知罹患冠心病)
JR 4.0 AL 1.0/2.0
右冠 (向上开口) (Shepherd
Crook)
JR 3.5 Hockey Stick 1
8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右冠造影导管的选择
右冠异常开口
AL 1.0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9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胸部不适的成人患者在行换瓣术或者球囊成型术之前,非侵入性影像学提示心 肌 缺血或者同时出现:
无胸痛症状的中老年患者和/或有多个冠心病易患因素的患者拟行换瓣术 有冠状动脉栓塞证据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6. 心力衰竭患者
收缩功能不全导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伴有心绞痛或者局部室壁活动异常和/或 心肌扫描成像发现可逆心肌缺血
JR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13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内乳动脉
JR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IMA
14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内乳动脉造影步骤
a. 逆时针旋转造影导管,使造影导管头端指向左锁骨下动脉; b. 推送造影导管超过左内乳动脉开口,顺钟向旋转使其头端向下; c. 右内乳动脉造影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2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适应证
1. 稳定型心绞痛或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
2.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或疑诊心肌梗死、ST段抬高或新出现束支传导 阻滞患者)
4. 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前评估 (疑诊冠心病或已知罹患冠心病)
JR 4.0 AL 1.0/2.0
右冠 (向上开口) (Shepherd
Crook)
JR 3.5 Hockey Stick 1
8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右冠造影导管的选择
右冠异常开口
AL 1.0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9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操作技巧和一些课件

针尖一定斜面向上 钢丝尽量向远端送 如果不能确定是否为动脉,建议用长钢丝一直 送到升主动脉,明确位置 钢丝上行不顺利,并可见明显外周动脉硬化, 应用泥鳅导丝 如果近段血管极度扭曲,可在长钢丝引导下更 换长鞘,如果髂动脉水平上扭曲,建议穿刺对 侧
ppt课件.
22
经桡动脉穿刺
1989年加拿大医生 Campeau首先经皮穿刺 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 造影;
医学史上第一张右心导管胸片,从此揭开了介入 心脏病学的序幕
1956年与他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
ppt课件.
2
Wemer Forssmann(摄于1970年
)
ppt课件.
3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发展史
第一阶段:非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用猪尾导管采用主动脉根部造影,使左、右冠状 动脉同时显影;目前在特殊情况下临床上仍然应用 ;其局限是造影剂不能充分充盈整个冠状动脉血管 树使之清晰显影;
l 患者不能平卧,或不能很好配合者
在门诊行冠脉造影或PCI手术,患者当日出院而无需卧 床
患者强烈要求的
ppt课件.
24
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 :无桡动脉搏动;肾透析的动静脉 短路
相对禁忌症 : Allen试验阴性,提示掌弓侧枝
循环不好;桡动脉搏动差或细小,尤其小个老 年妇女; 既往有大血管异常的病史(主动脉根 部异常或锁骨下动脉异常等); 用6F/7F鞘管 不能完成的治疗(如旋磨治疗或其它需8 F鞘 管完成的技术);不能用右桡动脉行右位心冠 状动脉或左内乳动脉的介入治疗,也不能用左 桡动脉行右内乳动脉的介入治疗
右冠状动脉(RCA)
起源于右冠窦中部。行于右房室沟内。供 应右心房、右室前壁与左室后下壁的血液 。
1. 圆锥支:为第一分支,约半数发自RCA 开口前方1-2cm处,沿右心室圆锥部到 达肺动脉瓣。
ppt课件.
22
经桡动脉穿刺
1989年加拿大医生 Campeau首先经皮穿刺 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 造影;
医学史上第一张右心导管胸片,从此揭开了介入 心脏病学的序幕
1956年与他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
ppt课件.
2
Wemer Forssmann(摄于1970年
)
ppt课件.
3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发展史
第一阶段:非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用猪尾导管采用主动脉根部造影,使左、右冠状 动脉同时显影;目前在特殊情况下临床上仍然应用 ;其局限是造影剂不能充分充盈整个冠状动脉血管 树使之清晰显影;
l 患者不能平卧,或不能很好配合者
在门诊行冠脉造影或PCI手术,患者当日出院而无需卧 床
患者强烈要求的
ppt课件.
24
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 :无桡动脉搏动;肾透析的动静脉 短路
相对禁忌症 : Allen试验阴性,提示掌弓侧枝
循环不好;桡动脉搏动差或细小,尤其小个老 年妇女; 既往有大血管异常的病史(主动脉根 部异常或锁骨下动脉异常等); 用6F/7F鞘管 不能完成的治疗(如旋磨治疗或其它需8 F鞘 管完成的技术);不能用右桡动脉行右位心冠 状动脉或左内乳动脉的介入治疗,也不能用左 桡动脉行右内乳动脉的介入治疗
右冠状动脉(RCA)
起源于右冠窦中部。行于右房室沟内。供 应右心房、右室前壁与左室后下壁的血液 。
1. 圆锥支:为第一分支,约半数发自RCA 开口前方1-2cm处,沿右心室圆锥部到 达肺动脉瓣。
《冠脉造影》课件

心肌缺血或坏死
心肌染色不均匀,出现 缺血或坏死区域。
结果解读的注意事项与技巧
综合分析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 综合分析冠脉造影结果。
动态观察
观察冠脉造影动态图像,注意血流速度和充 盈情况,有助于发现异常。
鉴别诊断
注意与其他心血管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心 肌病、瓣膜病等。
定期复查
对于异常冠脉造影结果,建议定期复查,以 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和患者满意度。
远程诊疗与会诊
03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远程诊疗和会诊,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
覆盖范围。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挑战
01
安全性问题
进一步研究冠脉造影对患者的长 期影响和安全性问题,确保技术 的安全可靠。
02
03
技术标准与规范
培训与教育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提高操作技能, 规范使用造影剂,加强患者术前评估和准备 。
处理措施
对于出血和血肿,可采用压迫止血、冰敷等 方法;对于血管迷走反射,可给予阿托品等 药物治疗;对于造影剂过敏反应,应立即停 止使用造影剂,给予抗过敏治疗等。
并发症的监测与报告制度
监测
造影过程与操作步骤
患者体位
患者需平卧于手术台上,暴露手术 部位。
消毒与麻醉
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并使用局部 麻醉药物进行麻醉处理。
穿刺血管
在患者的手腕或大腿根部选择合适 的血管进行穿刺,将导管插入血管 内。
注射造影剂
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射到冠状动脉内 ,同时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获取 冠状动脉造影影像。
冠状动脉造影术PPT课件

感谢观看
03
探索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的诊断方法,以弥补传统冠状动脉造
影的不足。
对临床实践的影响与价值
提高诊断准确性
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助 于提高冠状动脉造影术的 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和 误诊。
优化治疗方案
更准确的诊断结果可以为 医生提供更多信息,从而 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降低手术风险
通过改进冠状动脉造影术 的技术和方法,可以降低 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的安 全性和预后。
身麻醉。
穿刺
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通 常选用股动脉或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将导管送至冠状动脉开口处, 注射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
。
诊断与治疗
根据造影结果判断冠状动脉病 变情况,如有需要可进行介入
治疗。
术后护理
拔管与压迫止血
手术后拔出导管,对穿 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
并加压包扎。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 命体征,观察有无并发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获取冠状动脉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图像, 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
未来研究方向
新型造影剂的研究
01
开发具有更高诊断价值的新型造影剂,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准
确性。
冠状动脉生理功能评估
02
研究如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评估冠状动脉的生理功能,为治
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的பைடு நூலகம்断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历史与发展
1959年,美国医生Dotter首次使用冠 状动脉造影术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 况。
随着科技的发展,冠状动脉造影术的 技术和设备不断改进和完善,如数字 化成像、三维重建等技术,使其更加 精准和安全。
03
探索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的诊断方法,以弥补传统冠状动脉造
影的不足。
对临床实践的影响与价值
提高诊断准确性
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助 于提高冠状动脉造影术的 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和 误诊。
优化治疗方案
更准确的诊断结果可以为 医生提供更多信息,从而 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降低手术风险
通过改进冠状动脉造影术 的技术和方法,可以降低 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的安 全性和预后。
身麻醉。
穿刺
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通 常选用股动脉或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将导管送至冠状动脉开口处, 注射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
。
诊断与治疗
根据造影结果判断冠状动脉病 变情况,如有需要可进行介入
治疗。
术后护理
拔管与压迫止血
手术后拔出导管,对穿 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
并加压包扎。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 命体征,观察有无并发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获取冠状动脉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图像, 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
未来研究方向
新型造影剂的研究
01
开发具有更高诊断价值的新型造影剂,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准
确性。
冠状动脉生理功能评估
02
研究如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评估冠状动脉的生理功能,为治
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的பைடு நூலகம்断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历史与发展
1959年,美国医生Dotter首次使用冠 状动脉造影术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 况。
随着科技的发展,冠状动脉造影术的 技术和设备不断改进和完善,如数字 化成像、三维重建等技术,使其更加 精准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2
SVG至LCx
其他可选用的导管:
MB 1.0 AC HS
JR
ppt课件
1313
SVG to RCA
其他可选用的导管:
SR 4.0 MB 1.0
JR
ppt课件
1414
内乳动脉
JR
ppt课件
IMA
1515
内乳动脉造影步骤
a. 逆时针旋转造影导管,使造影导管头端指向左锁骨下动脉; b. 推送造影导管超过左内乳动脉开口,顺钟向旋转使其头端向下; c. 右内乳动脉造影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冠状动脉造影相对禁忌证
急性肾功能衰竭
继发于糖尿病的慢性肾功能衰 竭
活动性胃肠道出血
有可能和感染相关的不明原因 发热
尚未治愈的感染
活动期中风
由于心理或者全身疾病使患者 无法配合冠脉造影者
伴随有显著缩短患者生命或者 增加介入治疗风险的严重疾病
ppt课件
1919
ppt课件
2020
常用投照角度
RAO (右前斜位): 增强器在病人的右上方
LAO (左前斜位): 增强器在病人的左上方
CRANIAL(头位): 增强器靠近病人的头部
CAUDAL(脚位): 增强器靠近病人的足部
LATERAL(侧位):
增强器在病人的侧面
ppt课件
2121
冠脉造影狭窄程度的表示和判断
冠脉狭窄程度可用狭窄直径减少的百分数或狭窄面积减少 的百分数来表示。
一般用狭窄直径表示。即以相邻狭窄段近端或远端的“正 常”血管直径作为100%,直径减少1/2称为50%狭窄, 减少9/10称为90%狭窄,完全闭塞即100%狭窄。狭窄直 径减少50%,相当于横截面积减少75%。
ppt课件
1616
猪尾巴造影导管示意图
ppt课件
1717
左室造影猪尾巴造影导管操作示意图
右前斜位30°将猪尾巴导管推送至主动脉根部。缓慢适度旋转造影导管, 使导管的圈弯向上,然后轻轻送入导管即可进入左心室
ppt课件
1818
观察动脉压力至关重要
正常
左室化
嵌顿
必要时可用带侧孔的导管,可以自制侧孔,但是一定确保不要损伤冠 脉和栓塞
7. 30º RAO, 30º Ca 8. 60º LAO, 30º Cr 9. 30º RAO, 30º Cr; AP, 30º Cr
ppt课件
2727
左主干
部位
开口部 体部 分叉部
常规体位
LAO 60º-Caudal 30º RAO 30º-Caudal 30º LAO 60º-Caudal 30º
77
同轴调整
不同轴
同轴
ppt课件
88
右冠造影导管的选择
右冠 (向下开口)
右 冠(正常开口)
MB 1
JR 4.0 AL 1.0/2.0
JR 3.5 Hockey Stick 1
右冠 (向上开口) (Shepherd
Crook)
ppt课件
99
右冠造影导管的选择
右冠异常开口
AL 1.0
ppt课件
1010
无胸痛症状的中老年患者和/或有多个冠心病易患因素的患者拟行换瓣术 有冠状动脉栓塞证据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6. 心力衰竭患者
收缩功能不全导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ppt患课件者伴有心绞痛或者局部室壁活动异常和/2或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拒绝进行PTCA、CABG等治疗 的患者
洋地黄中毒患者
失代偿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急性 肺水肿
严重贫血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严重、尚未控制的高血压
ppt课件 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 5 5
常用冠脉造影导管
ppt课件
66
左冠造影导管的选择
左冠(正常开口) JL 4.0
ppt课件
左冠(开口位置较高) AL 1.0
冠状动脉造影 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ppt课件
1
冠状动脉造影适应证
1. 稳定型心绞痛或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 2.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或疑诊心肌梗死、ST段抬高或新出现束支传导
阻滞患者) 4. 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前评估 (疑诊冠心病或已知罹患冠心病) 5. 瓣膜疾病患者
胸部不适的成人患者在行换瓣术或者球囊成型术之前,非侵入性影像学提示心 肌 缺血或者同时出现:
Amplatz导管操作示意图
推送Amplatz导管时,导管尖端朝上并有脱离冠脉口的倾向,后撤 Amplatz导管时,导管尖端朝下并有深插冠脉口的倾向。
ppt课件
11 11
桥血管造影导管的选择
A: 桥血管至右冠或左回旋支远端 B: 桥血管至左前降支 C: 桥血管至对角支 D: 桥血管至钝缘支
ppt课件
CC0 14% B
CC1 51% C
CC2 35%
D
E
F
ppt课件
Werner et al. Circulation 2003;107:1972-7
2626
理想的血管造影投照体位
1. 45º LAO 2. 30º RAO 3. 30º LAO, 30º Cr
4. 30º RAO, 30º Ca 5. 30º RAO, 30º Ca 6. 30º RAO, 30º Ca
辅助体位 AP-Caudal 30º AP-Caudal 30º
左前斜60º+足位30º
ppt课件 右前斜30º+足位30º
后前位+足位 30º
2828
冠脉病变的评价方法
肉
眼
估
测
计 算 机 定 量 分 析
血 管 内 超 声 、 VH 、 OCT
血管生理功能的评价:CFR、FFR
ppt课件
2929
CC 1级:供体和受体血管之间的侧枝血管连续无中断 ,呈线样连接(直径≤0.4mm)
CC 2级:供体和受体血管之间的侧枝血管连续无中断 ,形成分支样侧枝血管,其直径>0.4mm
ppt课件 Werner et al. Circulation 2003;107:1927522-57
侧枝血管的分级
A
The Importance of Angiographic Angles
ppt课件
Braunwald 8t2h2E2d2
Bed Moving Aimless
ppt课件
2323
Collateral Circulation
ppt课件
2424
侧枝血管的分级
CC 0级(Collateral Connections):供体和受体血 管之间侧枝血管细小,不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