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合集下载

经前期综合征讲义

经前期综合征讲义

经前期综合征讲义经前期综合症讲义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指妇女在月经周期的后期(黄体期D14-D28)表现出的一系列生理和情感方面的不适症状,症状与精神和内科疾病无关,并在卵泡期缓解,在月经来潮后自行恢复到没有任何症状状态。

经前期综合征是一种生理和社会心理等综合因素导致的一种妇女疾病。

治疗目标主要是缓解或消除躯体、心理症状,减少对个人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使治疗的副反应尽可能最小。

概述病症状波及范围广泛,除精神神经症状外还涉及几个互不相联的器官、系统,包括多种多样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症状,故总称为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al syndrome,PMS)。

但仍有学者突出有关情绪异常这方面的症状而提出晚黄体期焦虑症(late luteal phase dysphoric disorder,LLPDD)这一命名作为 PMS 的一个分枝。

经前期综合征是妇女在经前出现一系列精神和躯体症状,随月经来潮而消失的一种疾病。

临床以经前 7~14 天出现烦躁易怒、精神紧张、神经过敏、浮肿、腹泻、乳房胀痛等一系列症状,并随月经周期性发作为其特点。

经前期综合症的发病率可达行经者的 50%,以 20~30岁之间患病率最高。

1/ 18城市妇女及脑力劳动妇女多见。

每个人表现症状不同,病情有轻有重,轻者可以忍受,严重者影响工作和生活。

本病发病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雌激素/孕激素比值升高:由于垂体分泌较多的 FSH,刺激卵巢内卵泡产生过多的雌激素,或由于维生素缺乏,使雌激素在肝脏内的代谢受到影响,以致体内雌激素积蓄过多,过多的雌激素可直接作用于肾脏或间接作用于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水钠潴留,也可引起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使机体毛细血管液体漏出增多而导致水肿。

雌激素还可通过脑的神经介质而影响情绪;②与内啡呔有关:内啡吠抑制中枢胺系统,减少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释放,产生情绪的变化;③催乳素浓度增高;④前列腺素过多;⑤ 心理因素。

2024年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护理查房PPT

2024年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护理查房PPT

定期随访与复查
定期随访:患者 应定期到医院进 行随访,了解病 情变化和治疗效 果
复查:患者应定 期进行复查,以 便医生了解病情 变化和治疗效果
自我监测:患者 应学会自我监测, 及时发现病情变 化和治疗效果
健康教育:患者 应接受健康教育, 了解经前期紧张 综合征的预防与 保健知识,提高 自我保健能力。
保持饮食均衡,避免暴饮暴 食
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游泳等, 有助于缓解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症 状
运动建议
保持运动规律:每周至少进行3-5 次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 钟
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举重等, 以免加重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症状
运动时注意保暖:避免在寒冷环境 中运动,以免加重经前期紧张综合 征的症状
流程
确定查房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
准备查房资料,包括患者病历、护理记 录等
查房开始,护士长或主管护士介绍患者 病情、护理措施等
医生对患者进行查体,提出治疗建议
护士长或主管护士总结查房情况,提出 改进措施
查房结束,整理查房资料,归档保存。
注意事项
查房前准备:了解患者病情,准备相关材料和设备 查房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查房后总结:总结护理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查房记录:详细记录查房过程,便于后续护理工作开展
药物禁忌:孕 妇、哺乳期妇 女、儿童等特 殊人群慎用或
禁用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预 防与保健建议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 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避免过度刺激,如避免过度饮酒、吸烟、 熬夜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保持乐观、避 免焦虑、学会放松等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与家人、朋友 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等

经前紧张征诊断及护理

经前紧张征诊断及护理

饮食调理
增加钙质摄入:如牛奶、豆制品等
增加镁摄入:如坚果、绿叶蔬菜等
减少咖啡因摄入:如咖啡、茶等
减少盐分摄入:如腌制食品、加工食品等
增加维生素B6摄入:如全麦面包、香蕉等
增加水分摄入:如白开水、绿茶等
经前紧张征的预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保持适量的运动,增强体质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和抑郁
经前紧张征的复发风险
经前紧张征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通常在月经前1-2周出现。
经前紧张征的复发风险与个体差异、生活环境、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经前紧张征的复发风险与月经周期、激素水平、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 经前紧张征的复发风险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减轻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法降 低。
经前紧张征对女性健康的影响
பைடு நூலகம்
经前紧张征的护理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多摄入咖啡因和糖分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 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压力
心理护理
倾听患者: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 求,给予关心和支持
游泳等,有助 读、绘画、音 寻求他们的支
于缓解紧张情 绪。
乐等,有助于 持和理解,共
转移注意力, 缓解紧张情绪。
同面对问题。
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 夜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 免过度劳累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 身体素质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 免焦虑和紧张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家人、朋友和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 想法

经前期综合症症状与有效的护理策略

经前期综合症症状与有效的护理策略

经前期综合症症状与有效的护理策略1.如何缓解经前综合症带来的不适?2.经前综合症很严重怎么办3.经前综合症有哪些表现?4.女性的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有哪些症状?5.经前期综合症患者在生活中怎样调理?6.经期综合症都有什么症状如何缓解经前综合症带来的不适?月经前综合征(PremenstrualSyndrome,PMS)可能引起身体和情绪上的不适,但以下措施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饮食调整:增加富含维生素B6、钙、镁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坚果、鱼类、豆类和绿叶蔬菜。

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盐和糖,因为它们可能加重症状。

锻炼: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或瑜伽,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增加身体的舒适感。

放松技巧: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温热浴或按摩。

这些方法有助于舒缓紧张和焦虑,提升心理状态。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睡眠模式,尽量保证每晚充足的睡眠时间。

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有助于调整身体的生物钟和提高整体的身体状况。

应对压力:学习应对压力和情绪的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心理疏导等。

寻求支持和与朋友、家人或专业人士交流,以缓解情绪上的负担。

草药治疗:一些草药被认为可以缓解PMS症状,如月见草油、黑醋栗叶和姜黄。

然而,在使用草药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医师,了解适合自己情况的草药和剂量。

如果PMS症状严重且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咨询医生或妇科医生,他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出更详细的建议,并可能推荐适合的治疗方法,如药物疗法或其他干预措施。

经前综合症很严重怎么办女人月经的时候或许会出现痛经的症状,但不是所有的女生会这样有痛经的情况的。

痛经是会出现很多身体不适的症状,女人会出现腹痛,手脚出汗,手脚冰凉的症状,那么,没来月经却有痛经症状怎么回事?经前综合症有什么症状?来看看。

1、原因分析如下1、经前综合症一些女性朋友在来月经的前一个礼拜就出现了痛经的症状,对于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经前综合症导致的,一般没什么大碍,建议女性朋友放松心情,避免精神紧张,可以有效改善经前综合症导致的不适症状。

经前紧张征护理PPT课件

经前紧张征护理PPT课件
x
经前紧张征护理PPT课件
目录
01. 经前紧张征概述 02. 经前紧张征的护理措施 03. 经前紧张征的预防 04. 经前紧张征的护理要点
经前紧张征概述
经前紧张征的定义
经前紧张征是指女性在 月经来潮前出现的一系 列生理和心理症状
症状通常在月经来潮前 7-14天出现,月经来 潮后逐渐消失
症状包括:情绪波动、 焦虑、抑郁、乳房胀痛、 头痛、腹胀等
3和Βιβλιοθήκη 压活动,如深呼吸、冥想等提供有关经前紧张
4
征的知识和应对策
略,帮助患者了解
病情和自我护理方

鼓励患者与亲朋好
5
友分享自己的感受
和经历,寻求社会
支持
生活方式调整
01
保持良好 的作息规 律,避免 熬夜
02
保持良好 的饮食习 惯,避免 刺激性食 物
03
保持适当 的运动, 增强身体 素质
04
保持良好 的心理状 态,避免 过度紧张 和焦虑
熬夜
保持良好的 饮食习惯, 避免辛辣、 油腻、刺激
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 心理状态, 避免焦虑、 紧张、抑郁 等不良情绪
保持适当的 运动,增强 体质,提高
免疫力
避免烟酒等 不良嗜好, 保持健康的
生活方式
定期体检和咨询医生
01
02
03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了解身体状况
咨询医生,了解经前 紧张征的预防方法
遵循医生建议,调整 生活习惯和饮食
05
保持良好 的人际关 系,避免 过度压力 和冲突
药物治疗
非处方药:如布 洛芬、对乙酰氨 基酚等,可缓解 疼痛和肿胀
01
中药:如当归、 益母草等,可 调理气血,缓 解症状

中医-针灸治疗-妇科(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

中医-针灸治疗-妇科(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

针灸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针灸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其疗效得 到广泛认可。
针灸治疗具有整体调节的特点,通过刺激穴位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 疗目的。
针灸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的优势与不足
• 针灸治疗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的优势,相较于药物治疗更 加温和,对患者的身体无创伤、无负担。
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严格消毒
针灸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消毒,避免感染。
避免空腹和过度疲劳
针灸治疗时应避免空腹和过度疲劳,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遵循医嘱
接受针灸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不要自行调整治疗方案。
03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的针灸治疗
方案
治疗方案的设计
确定治疗目标
缓解经前期紧张症状,调节内分 泌,改善情绪状态。
THANKS
感谢观看
02
崩漏的症状则主要表现为月经周 期紊乱、大量出血或持续时间过 长,可能伴有头晕、心慌、乏力 等贫血症状。
02
针灸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的
理论基础
针灸治疗的基本原理01 Nhomakorabea02
03
调整阴阳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 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以达 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疏通经络
针灸能够疏通经络,促进 气血流通,改善身体机能, 缓解症状。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崩漏是一种常见的 妇科疾病,主要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特 定阶段,表现为一系列身体和情绪症 状。
崩漏则是指月经周期紊乱,出现非正 常的大量出血或持续时间过长的情况。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是指在月经前一周 内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症 状,如乳房胀痛、情绪波动、疲劳等。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及治疗良方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及治疗良方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及治疗良方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是指妇女在月经前出现的生理上、精神上以及行为上的改变,表现有烦躁易怒、抑郁、失眠、头痛、乳房胀痛、腹胀、浮肿等,特别是周期性出现,经前症状明显,经后消失。

其发病原因最早认为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不足所致,后来认为本征常存在于有排卵型的月经周期中,可能是组织对孕激素、雄激素敏感失调所致。

还有经前泌乳素过高、前列腺素过多和醛固酮增多等因素与发病有关。

其临床表现多于经前7~10天开始出现症状,如精神症状、乳房胀痛、水肿、疼痛、月经失调及胃肠道等症状。

西医主要是对症治疗,如利尿剂、镇静剂及止痛剂等,还可激素治疗。

本征按临床表现可归类于中医“经行头痛”、“经行浮肿”、“经行泄泻”、“经行眩晕”、“经行风疹块”、“经行情志异常”、“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发热”等范畴,现已统称为“月经前后诸证”。

其发病多由肝气郁结、肝肾阴虚等所致,故治疗常以疏肝解郁,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为法。

本文选介安妇饮、小柴胡汤、芪附四君汤、助阳解郁汤、解郁化瘀方等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有效方5首,临证时可根据病情选用。

1.安妇饮【处方组成】柴胡、丹皮、香附、王不留行、郁金、栀子各10g,当归12g,白芍、茯苓、山楂各15g,青陈皮各9g,路路通6g,薄荷3g。

加减变化:心烦口干加石斛10g,生百合12g,太子参15g;乳癖加昆布、海藻、炮山甲各10g,败酱草15g;浮肿便溏者,加党参、山药各15g,白术10g;失眠加酸枣仁、柏子仁各10g,合欢皮12g。

【治疗方法】水煎内服,每日1剂,于经前10~15天开始服用。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调经消胀止痛。

主治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临床运用】本组64例,年龄在22~43岁之间;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15年。

经治疗后观察2~6个月经周期者占83%。

6~10个月者占17%。

结果:46例治愈,14例有效,4例无效。

其中服药两个周期而愈者33例,3个周期而愈者8例,4个周期而愈者5例。

经前期综合症

经前期综合症

【经前期综合症概述】育龄妇女在应届前7~14天(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显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病症,月经来潮后病症迅即消失。

由于本病的精神、情绪障碍更为突出,以往曾命名为“经前紧张症”、“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最近几年以为本病病症涉及范围普遍,除精神神经病症外还涉及几个互不相联的器官、系统,包括多种多样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病症,故总称为“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

但仍有学者突出有关情绪异样这方面的病症而提出“晚黄体期焦虑症(late luteal phase dysphoric disorder,LLPDD)这一命名作为PMS的一个分枝。

[]【经前期综合症诊断】要紧依托了解病人病史和家族、家庭史。

由于许多病人有情绪障碍及神经病病症,故要专门注意这方面的情形。

此刻临床要紧依照下述3个关键要素进行诊断:①在前3个月经周期中周期性显现至少一种精神神经病症,如疲劳乏力、急躁、抑郁、焦虑、忧伤、过度灵敏、猜疑、情绪不稳等和一种体质性病症,如乳房胀痛、四肢肿胀、腹胀不适、头痛等;②病症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显现,在晚卵泡期必需存在一段无病症的间歇期,即病症最晚在月经开始后4天内消失,至少在下次周期第十二天前再也不复发;③病症的严峻程度足以阻碍病人的正常生活及工作。

凡符合上述3项者才能诊断PMS。

Mortola(1992)提出了定量(按病症评分)的诊断标准。

他通过3年时刻,前瞻性调查分析了170例PMS妇女及无病症对照组,发觉PMS在情绪、行为、举止方面最多见病症12种、最多见的体质病症10种,它们依次为:疲劳乏力(反映冷淡)、易兴奋、腹胀气及四肢发胀、焦虑/紧张、乳房胀痛、情绪不稳固、抑郁、渴求某种食物、痤疮、食欲增加、过度灵敏、水肿、烦躁易怒、易哭、喜离群独处、头痛、健忘、胃肠道病症、注意力不集中、潮热、心悸及眩晕等。

每种病症按严峻程度进行评分:有轻微病症,但不妨碍正常生活评1分;中度病症,阻碍日常生活,但并未躺倒或不能工作评2分;重度病症,严峻阻碍日常生活,无法胜任工作评3分,别离计算卵泡期(周期第三~九天)及黄体期(周期最后7天)7天的总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反复出现的、轻度至重度的情感、身体和行为症状,多在黄体期发生,月经来潮后几天内消失,经前焦虑症
(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是其中最严重的状态,严重影响个人的社会关系和职业活动。

50%~80% 的育龄期女性至少有过一次轻度的PMS,30%~40% 需要治疗,其中PMDD 占3%~8%,影响生活及人际关系达到PMS-IV 级。

最近,韩国Soonchunhyang 大学医学院的Ryu 学者等总结经前期紧张综合征(PMS)与激素水平的变化及神经递质的敏感性增强有关,诊断主要依靠对于影响日常生活质量的事件的记录,口服避孕药与抗抑郁药是治疗PMS / PMDD 的主要药物,文章发表在Maturitas 上。

前者主要改善生理症状,后者可同时改善生理及心理症状。

其他治疗方案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认知行为疗法、中药调理。

病因学
具体病因未明,但与卵巢激素水平有关,月经周期中激素水平存在正常的波动,部分女性对于激素变化较为敏感,导致一系列不适症状的出现,予以抑制排卵药物治疗后症状可缓解。

研究显示,PMDD 与ESR1(雌激素受体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症状分为生理、心理、行为方面,身体的症状包括疲劳、水肿、乳房胀痛、头痛、体重增加、躯体疼痛、四肢乏力和嗓音改变。

情绪或行为症状包括易激、紧张、情绪波动、悲伤、抑郁、嗜睡、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及活动减少。

持续几天至2 周,月经来潮前1 周较严重,前2 天最严重,排卵前一般无不适症状。

国际PMS 协会认为PMS 可分为两种,核心PMS:具有与排卵周期密切相关的典型症状,变异PMS:症状复杂,非排卵期发病,症状在月经期间消失,与孕激素水平无关。

诊断
症状必须出现黄体期,月经来潮几天内症状即消失,需前瞻性记录症状信息而不是回顾性记录。

患者需要连续2 个月不服用任何药物填写日常不良生活事件量表(DRSP)。

医师记录症状出现的时间和频率,不得早于月经周期的第13 天,症状必须于月经来潮的4 天内消失。

尽管日常生活记录是主要的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指标一样具有鉴别诊断的意义,如甲功三项、血常规及电解质,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及贫血、电解质紊乱的影响。

其他疾病如偏头痛、哮喘、癫痫、肠易激综合征、糖尿病、过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受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也会在月经前期恶化。

治疗
1. 调节生活方式
规律的有氧运动,避免应激等不良生活事件,调整睡眠习惯,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可增加5- 羟色胺前体- 色氨酸的水平)。

一项研究显示,维持至少6 周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减少PMS 症状。

2. 认知行为疗法(CBT)
纠正负面思想、改善行为模式及情绪,适用于纠正紧张、疼痛和成瘾行为等。

有报道显示,CBT 可以改善PMS,但是缺乏对照组及统计学数据的支持。

3. 膳食补充
膳食疗法可显著改善PMS 症状,每日摄入1200 mg 的钙剂可降低48% 的不适症状,每天口服80 mg 维生素B6 可以改善情绪但生理症状无缓解。

大剂量维生素B6 可导致外周神经病变,因此建议不超过300 mg/ 日。

4. 中药疗法
圣洁树的水果提取物是唯一被证实可以控制PMS 相关症状的中药,可改善易激等情绪。

圣洁莓提取物则可以降低促性腺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和催乳素的水平,发挥类似多巴胺激动剂的效用。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月经来潮前6 天每天口服60 滴圣洁梅提取物,连续6 个月可以显著缓解PMS 症状。

5. 复方口服避孕药(COCs)
2006 年FDA 批准使用COCs 治疗PMS,方法为连续24 天口服复方避孕药(含有0.02 mg 炔雌醇和3 mg 屈螺酮),其后连续4 天口服不含激素的药片。

24/4COC 方案可以有效维持稳定的激素水平同时避免了撤退性出血。

6. 选择性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对于以情绪障碍表现为主的PMS 患者,建议使用SSRIs 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对于核心PMS 患者第一周期症状改善尤其明显。

最近的meta 分析显示SSRIs 可以有效缓解PMS 症状,连续用药与间隔给药疗效无明显差异。

许多女性反应停药后症状复发甚至加重,而使用SSRIs 的副作用有恶心、精力减退、疲劳、性欲下降及多汗,较为常见且呈剂量相关性。

目前关于此类药物的研究最长试验周期为3 个月,尚缺乏长期用药指南。

7. 其他精神药物
氯米帕明(三环类抗抑郁药)较低用量时即可明显改善PMS 症状,烦躁症状为主者可予以二氮杂卓类药物,但此类药物的有效性不及SSRIs。

8.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
一项meta 分析显示GnRH 激动剂可以改善PMS 症状,以躯体症状缓解为主,但是此类药物易诱发药物性绝经症状:骨质疏松、潮热及盗汗。

因此,予以孕激素保护子宫内膜是必要的,为避免孕激素诱发类似PMS 症状可使用替勃龙。

9. 手术疗法
结合患者的病情、年龄、生育要求和生活质量,患者可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子宫切除术,术后予以激素替代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PMS 患者可通过有氧运动、添加钙剂,必要时配合24/4COC 及SSRIs 等药物治疗可显著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