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文体效果
高中英语:Literary Devices in Poems(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高中英语:Literary Devices in Poems(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一、知识点介绍诗歌是文学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形式之一,其语言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韵味。
想要准确理解诗歌的意思,必须理解其中包含的修辞手法。
本篇文章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诗歌修辞手法并提供练习题以供读者加深理解。
1. 比喻(Metaphor)比喻是通过对两种或更多事物的比较来传达某种含义或概念的修辞手法。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诗歌修辞手法,它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主题。
比如下面这句话:“The world is a stage.”世界就像一个舞台一样,这样的比喻使得读者更好地理解世界的本质,理解人们在世间的角色以及生命的意义。
2. 拟人(Personification)拟人是一种将人性特征赋予非人类事物的修辞手法。
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使得读者可以更好地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比如下面这句话:“The wind whispered secrets in my ear.”风刮过来,悄悄地对我说了些秘密,这时候,风拟人化了,它变得有了人的思维和语言,并且通过这种形式使得读者更好地理解了作者想表达的感情。
3. 暗示(Allusion)暗示是一种通过暗示某些文化、历史、文学或者宗教事件来增加诗歌的深度和意义的修辞手法。
暗示通常依赖于读者自己的知识背景,这也增加了诗歌的多重性和难度。
比如下面这句话:“He was my Romeo.”他是我的罗密欧,这句话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这里,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读者他的感受,但是读者可以通过暗示的方式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4. 重复(Repetition)重复是一种通过反复使用同一词语或短语来加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修辞手法。
通过重复,诗歌可以产生一种模仿人类语言或者音乐的美感。
比如下面这句话:“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this nation will rise up and live out the true meaning of its creed.”我有一个梦想,这个国家总有一天会站起来,实现自己的信条,这里,作者重复了“我有一个梦想”这个短语,增加了语言的韵律和感染力。
英美诗歌修辞

音韵美诗歌的音韵美是诗体语言重要特征之一,如果我们把诗义比作人的灵魂,语言就是他的骨干。
一首好诗主要是取决于它的语言,语言的音韵美是由押韵和节奏来体现的。
一、押韵(Rhyme)英语诗歌的押韵可以根据单词的内音素重复的部位不同而分成不同种类,最常见的有头韵(Alliteration)、谐元韵(Assonance)、腹韵(Consonance)、尾韵(EndRhyme)。
(一)头韵(alliteration)是英语语音修辞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英诗中常见的以音表意的手法之一。
是指词首或重音节的第一个辅音字母相同。
作为一种语音修辞格,头韵不仅能增强语言的节奏性、生动性,体现一种韵律美和音乐美,还能起到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加强语言表现力等效果。
I slip,I slide,I gloom,I glance,Among my skimming swallows;I make the netted sunbeam danceAgainst my sandy shallows,(Alfred Tennyson)这是英国诗人丁尼生的诗《小溪》(the Brook)中的一节,这首诗仅第一行就用了两对头韵“slip,slide”和“gloom,glance”来描写小溪(诗中的“我”)的一连串动作:“我滑动,我流淌,我暗淡,我闪光,”该诗还大量地运用鼻辅音(如/m/、/n/和//共出现13次)送气音(如/s/和/z/共出现11次)和流音(如/I/共出现6次),有效地烘托出小溪的静谧与安宁。
第一行中的两对头韵及其清脆柔和的音节与小溪的轻快流淌、潺潺远去构成了巧妙的吻合。
软辅音的交替出现,头韵的使用与ABAB式的韵脚形式相配合,使这节诗具有极强的乐感和令人耳目一新的音韵美。
(二)谐元韵(Assonance)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的重读元音音素相同,而末尾的辅音音素则不同。
如Make ready,make ready,my merry menour gucle ship sails the morn'-Now ever dark,my master dearI fear a deadly storm’(Sir Walter Scott)在第二、四行末,mom,和stoma是押or的腹韵。
老人与海英文版修辞手法

《老人与海》英文版的修辞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比喻手法:这是小说的一大亮点,也是具有代表性的语言特色。
作者在描写人物、景物和鱼类时,大量地运用比喻手法,这些比喻手法的使用,充分展示了其精湛的修辞艺术和独特的写作技巧。
重复手法:作品中重复的或者是稍加变化重新应用的句子比较多,一方面使整体的创作文笔更加流畅,充满神秘色彩;另一方面也强化了感情和语气,突出了表现效果。
自由直接引语:现代小说主要是通过“第三人称”的心理活动达到再现生活的目的,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在表现思想的潜意识性和随意性时,多采用自由间接思想和自由直接思想。
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作品中,便是充分应用了自由直接思想,据初步统计,大约出现了150次左右,同时也成为了其一大语言特色,值得后世读者对其象征意义和语言特色进行深入挖掘和体会。
省略结构:巧妙运用省略句使《老人与海》的语言更生动活泼,收到言简意赅的强烈效果。
例如:以“Not”一词开头,充分表达了老人此刻的内心活动。
综上所述,《老人与海》英文版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成功地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作品的内涵和人物性格。
英文经典诗歌中的修辞典例及其作用

义诗歌先驱” 的苏格兰诗人罗伯特 ・ 彭斯所作。其代表诗集《 主要 以苏 格 兰方言而写的诗》 使得彭斯一举成名 。 此诗歌颂爱情的伟大与美妙 , 赞叹爱情的圣洁与魅力 , 让人对爱情心驰神往 . 恋恋不忘 。 也被谱 曲演 绎成了歌 曲 通过此种修辞 . 全诗 为我们 呈现出一 幅色彩斑斓 的画面 , 每每读 来. 一个动人不凡 的苏格 兰少女 仿佛缓缓 向我们 走来 . 让人久久不能
— —
— —
终选择 了更幽寂的路来走。 运用头韵 , 使得作者的决定更加铿锵有力 , R o s e( 我 的 爱 人 像 朵 红 红 的 玫瑰 ) 读来朗朗上口的节奏强调 出当我们在做 重要决定时一定深 肌 L o v e s I L i k e A R e dR e dRo s e一 诗为被称作 “ 1 8世纪浪漫 主 掷地有声
虽 然在 这 两条 小路 上 . 的标志与信号 : l i k e , a s , a s i t w e r e , a s t h o u g h , s i m i l a r t o 。 通常由本体 , 喻 都 很 少 留下 旅 人 的 足 迹 体和 比喻词三部分组成 。 通过明喻的使用 , 使得本体形象生动 , 一 目了 R o b e r t F r o s t 伯特. 弗洛斯特) 的T h e R 0 a d N o t T a k e n ( 未选 择 然 诗歌中往往借此抒发浓烈厚重的思想感情 。 的路 ) 例一 : 美 国诗人罗伯特 . 弗罗斯特被誉为 “ 新 英格兰的农 民诗人 ” , 他的 啊, 我的爱人像 朵红红 的玫瑰 , 诗歌朴实隽永 , 清新 自然 , 却又引人深思 , 耐人寻味。 而这首《 未选择的 六 月里 迎 风 初 开啊 . 路》 便是其代表诗作。 我 的 爱 人像 支 甜甜 的 曲子 . 本诗通过对森林 中的两条路 的选 择问题映射人 的一 生中有很多 奏 得 合 拍 又 和 谐 节选部分写出作者面对人生 的岔路 口最 Ro b e n Bu ( 罗伯特 ・ 彭斯 ) 的晰 L o v e I s L i k e A R e d Re d 重要道路需要我们做出抉择。
英语常见修辞手法的语用功能分析

英语常见修辞手法的语用功能分析
1. 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它可以把抽象的概念用生动的形象来表达,从而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文字所表达的意义。
2. 排比: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它可以使文章更加有力,使读者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文章的重点,并且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3. 对比:对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它可以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使读者能够更清楚地意识到文章中所表达的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4. 引用:引用是一种修辞手法,它可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使读者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文章的主题思想,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英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

英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修辞手法是英文写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词语的布局和修饰,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深入了解修辞手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写作技巧,还可以为读者带来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修辞效果。
首先,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通过将两种事物进行类比,比喻可以使文字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在形容一个优雅的女人时,可以使用"她的笑容如同春风拂面"来形容其温柔而美好。
这样的比喻可以使读者直观地感受到女人的魅力,并在脑海中形成生动的画面。
其次,排比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排比通过将相似的词语或短语连续排列,以增强文字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例如,"她勇敢、聪明、善良,是一个完美的妻子。
"这样的排比句在罗列了几个积极的特点后,进一步强调了妻子的优点和完美形象。
排比的运用可以让词语更加醒目、生动,使读者对文章的印象更加深刻。
另外,夸张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夸张通过对事物进行过度夸张的描述,以突出其特殊性和独特之处。
例如,在描写一个非常冷的冬天时,可以说"寒风凛冽,冰天雪地"来强调极寒的气温。
这样的夸张句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冬天带来的寒冷,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
此外,反问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反问通过提出问题并自己回答,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例如,"我们难道不应该追求幸福吗?"这样的反问句刺激读者对幸福的思考,强调了幸福的重要性。
反问的运用可以促使读者主动思考问题,增加文章的互动性和引人入胜的效果。
最后,对比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事物进行对比,可以使文字更加鲜明、生动。
例如,"他笨拙地走路,像一只刚学会走路的小孩。
"对比词汇中的"笨拙"和"小孩"突出了主人公的笨拙和天真可爱,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对比的运用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并产生共鸣。
英语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运用.docx

英语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运用一部优秀和广为流传的英语文学作品,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作者必然是经过精雕细琢的。
纵观西方文学作品的发展历程,其文学作品的来源是现实的社会,同时也比现实社会水平高,其中的差别就在于文字之间修辞手法衬托效果的加强,例如经常见的比喻和拟人等,在能够充分体现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问题的同时,把目光着重放在修辞手法的选择使用上,不同风格采取不同修辞手法使得作品文字表现更加灵活和生动形象,不呆板也不陈旧,其蕴含极高的艺术气息,能够让读者产生耳目一新的直观感受,对文学作品赏析以及流传具有加强的推动作用。
一、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在英语的文学作品中,是经常能够看到的,用得也比较多。
把两个不同性质事物的相似点加以描述是这种修辞手法运用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原本的事物特征的描写会更加生动,比喻修辞手法有四种,包括明喻、暗喻和借喻以及提喻,本文只要分析前两种常见的使用。
提到明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中的明喻使用与国内汉语文学作品大致相同,是一种比较基本的比喻手法,都是通过对两种不同类型的事物以及现象的相同之处加以文学性的描述,极力突出喻体与本体之间的相通处。
在英语文学作品中一般使用Like、asif、asthough等词汇来进行明喻,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大咖把明喻修辞手法运用到了极致,就像莎士比亚的一些作品中,会这样写:“你和我之间的思念就像是食物对生命一样的”,把两人之间的思念与食物对于生命的重要性加以比照,鲜明表达出作者内心愁苦的真实情感以及对亲友的思念之浓,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加强读者对作者情感的体会。
暗喻相对于明喻来说,层次感更强而且所表达的情感要更强烈。
暗喻手法并不是用一些比喻性的词语来写的,是把这个东西当成另外一件东西来写,一般只会出现喻体而本体并没有直接显现出来,暗喻适合用于深厚情感的比喻,感情色彩较为丰富与浓厚,耐人寻味的文学表达能够勾起读者对作品的无限思考与遐想。
就像伟大诗人雪莱所提到正待觉醒的奴隶就像沉睡的雄狮一般,此作品是鼓励与推动奴隶制度的经典作品之一,奴隶与雄狮,觉醒与沉睡两者的相互对照,加强了被压迫阶级对自由,对民主的渴望,其中的鼓励作用坚定了奴隶阶级推翻上层阶级统治,推翻奴隶制度,寻求自由平等的信念。
英语文学中得修辞手法

一、明喻(simile)是以两种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对比,表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关系,两者都在对比中出现。
常用比喻词like, as, as if, as though等,补充:二、隐喻(metaphor)这种比喻不通过比喻词进行,而是直接将用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甲乙两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似之处是暗含的。
补充:三、提喻(synecdoche)又称举隅法,主要特点是局部代表全体,或以全体喻指部分,或以抽象代具体,或以具体代抽象。
四、拟人(personification)这种修辞方法是把人类的特点、特性加于外界事物之上,使之人格化,以物拟人,以达到彼此交融,合二为一。
五、夸张(hyperbole)这是运用丰富的想象,过激的言词,渲染和装饰客观事物,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六、叠言(rhetorical repetition)这种修辞法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将相同的结构,相同意义词组成句子重叠使用,以增强语气和力量。
七、借代(metonymy)是指两种不同事物并不相似,但又密不可分,因而常用其中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另一种。
八、双关语(pun)是以一个词或词组,用巧妙的办法同时把互不关联的两种含义结合起来,以取得一种诙谐有趣的效果。
九、拟声(onomatcpocia)是摹仿自然界中非语言的声音,其发音和所描写的事物的声音很相似,使语言显得生动,富有表现力。
十、讽刺(irony)是指用含蓄的褒义词语来表示其反面的意义,从而达到使本义更加幽默,更加讽刺的效果。
十一、通感(synesthesia)是指在某个感官所产生的感觉,转到另一个感官的心理感受。
十二、头韵法(alliteration)在文句中有两个以上连结在一起的词或词组,其开头的音节有同样的字母或声音,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英语修辞手法1) Simile:(明喻)It is a figure of speech which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unlike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quality or characteristic (特性)in common. To make the comparison, words like as, as...as, as if and like are used to transfer the quality we associate with one to the other. For example, As cold waters to a thirsty soul, so is good news from a far country./ This elephant is like a snake as anybody can see.2) Metaphor:(暗喻)It is like a simile, also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unlike elements, but unlike a simile, this comparison is implied rather than stated. For example, the world is a stage./ The diamond department was the heart and center of the store.3) Analogy: (类比)It is also a form of comparison, but unlike simile or metaphor which usually uses comparison on one point of resemblance, analogy draws a parallel between two unlike things that have several common qualities or points of resemblance.4) Personification: (拟人)It gives human form of feelings to animals, or life and personal attributes(赋予) to inanimate(无生命的) objects, or to ideas and abstractions(抽象). For example, the wind whistled through the trees.5) Hyperbole: (夸张)It is the deliberate use of overstatement or exaggeration to achieve emphasis. For instance, he almost died laughing.6) Understatement: (含蓄陈述)It is the opposite of hyperbole, or overstatement. It achieves its effect of emphasizing a fact by deliberately(故意地) understating it, impressing the listener or the reader more by what is merely implied or left unsaid than by bare statement. For instance, It is no laughing matter.7) Euphemism: (委婉)It is the substitution of an agreeable or inoffensive(无冒犯) expression for one that may offend or suggest something unpleasant. For instance, we refer to "die" as” pass away".8) Metonymy (转喻)It is a figure of speech that has to do with the substitution of the mane of one thing for that of another. For instance, the pen (words)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 (forces). 借代(metonymy)是指两种不同事物并不相似,但又密不可分,因而常用其中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另一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文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文体效果
作者:杨桂兰
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2期
[摘要]英文诗歌通常句子短小,语言精练,诗者运用有限的字数表达其无限的思想情感。
在诗歌中运用修辞的目的就是要表达出所有的思想和内涵,并且避免赘述。
笔者在本文中将分析英语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这些修辞手法所达到的文体效果。
[关键词]诗歌修辞文体效果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080-01
英文诗歌与英文散文、小说、说明文等相比较,是有明显不同的。
首先,诗歌的格式以短句为主,并不十分注意上句与下句之间的衔接,主要目的是为了表达思想感情。
在英文诗歌中作者注重节律,押韵和格式的整齐。
但是也有一些诗歌体现出的是作者奔腾的思绪,并不注重韵律和格式。
可以说诗歌的灵魂的表达就是其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作者通过这些恰当甚至是巧妙的修辞,达到了不平凡的艺术效果,令所作诗篇世代相传,百读不厌,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体验和收获。
下面将介绍英文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这些修辞手法所达到的文体效果。
明喻(simile)是将两种拥有共同特征的不同事物连接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常写作:A 像B。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明喻句子就是: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译为:我可否将你比作夏日骄阳?这种明喻手法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同之处,若诗中将人比作夏日骄阳,那诗中所描述的这个人必将是热情温暖的,像夏日的太阳一般明亮。
苏格兰著名诗人罗伯特·彭斯在其诗作《红红的玫瑰》中也运用明喻的手法为读者展示了其爱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多情画面,让读者仿佛看到了拥有花般容颜和乐曲一般的甜美声音的苏格兰少女。
隐喻(metaphor)又称暗喻,句子中没有明显的关联词和表示对比的词汇,在诗歌中,通常运用一些打破常规的搭配,把看似没有关联的本体和喻体联系在一起,例如莎士比亚曾写道:the world’s a stage.“世界”和“舞台”本是没有联系的两个事物,但是莎士比亚这样的结合手法,引起了读者的思考,如果世界是舞台,那么舞台上面的人就是演员,也就是说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是一场表演,但是我们的舞台是整个世界。
这样的隐喻手法增添了诗句的情趣,引发读者的深思,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
用典(allusion)即引用典故或者史实,通常是众所周知的故事或寓意,此手法可以增加词句的含蓄与典雅。
例如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道:A Daniel come to judgment!yea, a Daniel!在英文中指能用机智的手段解决棘手问题的人,莎士比亚在这一句中用典,
让句子简洁含蓄,原语读者可以完全领会其表达的意思。
用典还可以使文体充实紧凑,诗句美观整齐。
似非而是(paradox),这种修辞法表面看似荒谬,自相矛盾,但读者细细品味就能够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真理。
例如:华兹华斯的著名诗句“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儿童是成人之父)”就采用了典型的这种修辞。
如果说孩子是人类的父亲,在平常逻辑上讲是让人觉得矛盾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华兹华斯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是大人们可以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大人也是从孩童长大而来,幼年时的经历在成人之后仍有印记。
华兹华斯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阐释出如此之多的道理,可见正确运用似非而是修辞在诗歌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这种修辞方法的原则就是运用矛盾引出思考,让读者从矛盾的事物中感悟作者的思绪。
夸张(hyperbole)指的是一种言过其实的夸张,作者通过这种修辞手法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渲染气氛,或强调某种事物。
用于描写时,可以使形象生动突出;用于说理时,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用于抒情时,能把情和景融为一体,给语言增添幽默讽刺的趣味。
例如,莎士比亚在他的十四行诗第十八首中曾经这样描述: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est;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or eyes can see,so long lives this,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或许死神的阴影会笼罩你,你却和这不朽的诗句千古长存。
只要人类还在呼吸、眼睛还在欣赏,我的诗就会或者,令你生命绽放。
)根据自然的规律,任何美丽的事物都会凋零,谁或者什么都不能做到永垂不朽,而莎士比亚却说诗中人会“永垂不朽”。
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是在强调作者的陈述内容,看似言过其实,甚至不符合自然规律,但是细品之下却别有一番情趣。
矛盾修饰法(Oxymoron)是将两个互相矛盾、互不调和的词放在同一个短语中,产生特殊的深刻含义的一种修辞手段。
用它来状物写景,能突出事物的实质;用它来描绘人物能使其更加鲜明;用它来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或意味深长的哲理,能使其更强烈、更深刻。
它是一种紧缩隽语。
矛盾修饰法是将两个意思截然不同的词放在一起结合成一个词组,从哲学上讲是对立的统一;从艺术上讲,更能体现出描写主体的个性化,更具渲染力。
例如:Love is cruel,love is sweet,cruel sweet!(愛是残忍的,爱是甜蜜的,残忍的甜蜜!)运用这样的修辞手法可以通过反面烘托让诗句独树一帜,匠心独具,让读者过目难忘,感到耳目一新。
综上,英文诗句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诗文的内涵和表达作者的情感中起着非常重要且关键的作用,恰当地运用各类修辞手法可以使诗句深入人心,别具一格。
【参考文献】
[1]黄宗英.英美诗歌名篇选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06).
[2]范秀华,朱朝晖.英语诗歌鉴赏入门.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7(1).
[3]沈少华.英语趣味修辞格[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