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人教版:专题15 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单元测试

合集下载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同步测试卷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同步测试卷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同步测试卷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同步测试卷一、选择题1. 能够通过右图所示著作查到的史实有(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②文景之治③蔡伦改进造纸术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⑤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2. 如果让你扮演课本历史剧中的华佗,你应该具有的医学特长是( )①外科手术②创制“麻沸散”③创造“五禽戏”④编著《伤寒杂病论》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3. 现在,大型手术使用全身麻醉药剂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

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制成这种药剂的医生是( )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李时珍4. 近几年来在我国一些地方发生了H7N9禽流感感染事件。

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我们可以参考生活于东汉时期,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医学家所著的( )A.《本草纲目》B.《千金方》C.《唐本草》D.《伤寒杂病论》5.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渔)网以为纸。

”文中的记载是下列哪一人物的发明( )A.毕B.蔡伦C.李时珍D.宋应星6.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

对下列建筑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按图片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佛、儒、道B.儒、道、佛C.佛、道、儒D.道、佛、儒7. 如果让你对右边这部史学名著作一相关介绍,以下内容你可以选择的是()①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史学著作②作者是司马光③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④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A.①②③B.①④C.②③④D.①③8. 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出土了一张又薄又软的纸,纸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

19年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测试: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9年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测试: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出现在我国( )A.战国时期B.秦朝时期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2.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世界如此尊敬,是因为他( )A.发明了印刷术B.改进了造纸术C.发明了火药D.制成了罗盘针3.下列各项对人类科学文化的传播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的是( )A.指南针的应用B.火药的发明C.地动仪的发明D.造纸术的广泛传播4.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此奖是中国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下列选项中,阐述中国古代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的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B.《齐民要术》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5.河南省南阳市的著名景点——医圣祠,纪念的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他是( )A.孙武B.华佗C.张仲景D.王羲之6.如果有人因手术而疼痛难忍,华佗有办法,那就是( )A.给他打麻醉剂B.打晕他C.给他喝大量的粮食酒D.给他喝“麻沸散”7.下列事件中,《史记》肯定没有记载的是()A.焚书坑儒B.文景之治C.蔡伦改进造纸术D.楚汉之争8.下列教派中,属于中国本土宗教的是( )A.基督教B.道教C.佛教D.伊斯兰教9.下列关于佛教的表述,正确的是( )A.起源于印度,张骞通西域后传入中国B.是我国的本土宗教C.产生于东汉末年,尊奉黄帝和老子D.主张世人只有不断地抗争,今生才能享受幸福二、非选择题10.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这两幅图片中的建筑物分别属于哪两种宗教?你能说出这两种宗教哪一个是外来宗教,哪一个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吗?(2)请你分别说出这两种宗教在中国出现的时间。

(3)我国封建统治者一直提倡和扶植宗教,请你举一例说明并分析一下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4)宗教对我国有什么影响?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选择题1.C 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我国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

2019届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单元测试

2019届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单元测试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5分,共75分)考向一科技成就1.(2018·苏北三市调研)民国书画名家王修在《版本述》中说:“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

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

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

”这说明()A.儒学复兴影响雕版印刷发展B.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C.佛教盛行推动雕版书籍出现D.市场需求引发雕版技术革新解析本题考查雕版印刷技术。

材料中“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说明为了满足民众阅读通俗浅显的书籍,所以先实行雕版印刷,故B项正确。

A、C、D三项材料中均没有体现,均不选。

故选B。

答案 B2.(2018·扬州模拟)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对于科技史家来说,唐代不如宋代那样有意义……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者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以下能印证其观点的是()①火药最早用于军事②指南针用于航海③活字印刷术的出现④发明淬火工艺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火药最早是在唐朝末年用于军事,而不是宋代,故①错误;宋朝时期,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故②正确;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故③正确;战国时冶铁业中人们发明了淬火技术,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考向二汉字与书画3.(2018·镇江模拟)下列邮票中以宣纸为材质、彰显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的行书作品是()解析结合字体及所学知识可知C项是行书,与材料中“彰显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的行书作品相符,故C项正确;A项是隶书,B项是楷书,D项是草书,与材料中“行书作品”不符,故A、B、D项错误。

答案 C4.(2018·苏州模拟)有书法评论者对各种书法字体的特色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秦朝标准字体(见右图)的评述是()A.“状如龙蛇,勾连不断”B.“笔画网弧,富有奇趣”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解析秦朝统一天下之后,以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文字,“状如龙蛇,勾连不断”是草书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笔画网弧,富有奇趣”是篆书的特点,故B项正确;“结体扁平,方劲古拙”是隶书的特点,故C项错误;“不真不草,流动奔放”是行书的特点,故D项错误。

2019届人民版:专题十五 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化(单元测试)

2019届人民版:专题十五 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化(单元测试)

专题提升练(十五)(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0小题,共计50分)1.(2018·广东珠海模拟)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对火法有所记载,火法大致包括:煅(长时间高温加热)、炼(干燥物质的加热)、灸(局部烘烤)、熔(熔化)、抽(蒸馏)、飞(又叫升,就是升华)、优(加热使物质变性)。

这一记载()A.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B.说明我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C.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D.体现古人对制造火药的认知答案 D2.(2017·江西百所名校大联考)据记载,五代时期,后唐宰相“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因得天下书籍遂广。

据此可知,当时()A.雕版印刷技术才开始使用B.官府已经掌握活字印刷技术C.文化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D.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解析材料信息“校正九经”“刻板印卖”“天下书籍遂广”说明雕版印刷术推动了书籍的生产,促进了文化发展,故D项正确。

雕版印刷术在隋唐之际已经出现,A 项错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在北宋时期,B项错误;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答案 D3.(2017·山西太原模拟)唐代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

这反映了()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B.唐代书法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C.唐代书法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解析据材料信息“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唐代书法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C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

B项材料无法体现。

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答案 C4.(2018·广东佛山模拟)明代文学家顾起元《客座赘语》中说:“南都万历以前,公侯与缙绅及富家凡有燕会、小集,多用散乐,或三四人,或多人,唱大套北曲……后乃变而尽用南唱……大会则用南戏。

2019届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单元测试

2019届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单元测试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及艺术一、选择题1.(2018·江西六校联考)明朝时对数学理论的研究处于停顿乃至衰退状态,但实用数学普及程度却超越以前的任何一个朝代。

民间出现了大量内容浅显、切近实用的数学书籍,书中将公式和法则编成口诀,使之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推广。

材料中明朝数学的演变(B) 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推动古代数学向纵深发展D.表明明代数学成就落后于西方[解析]由“明朝时对数学理论的研究处于停顿乃至衰退状态”可以排除C;题干没有提到中国数学与西方的比较,故D也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提到明代数学普及程度在民间很高,这说明现实生活中用得到,结合所学明朝商品经济发展,与数学相关的需求就大大增加,故选A;虽然明朝也确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因为其产生于江南的个别地区而且是在明朝中后期产生的,所以不完全符合题中的“民间”和“明朝”这两个限定词,故排除B。

2.(2018·河北衡水中学一调)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此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C)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解析]材料中“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真宗……剧增至十万”、“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的信息,说明当时雕版印刷应用比较普遍,故应选C。

A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是毕昇发明的;B项材料中主要论及雕版印刷,未涉及活字印刷;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全部是官方刻书,当时应该有民间刻书,故D项错误。

3.(2017·湖南衡阳十校调研)《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写到:“福州一地解试,(宋)哲宗时每次参加者达3000人,(宋)孝宗时增至2万人;南宋时建宁府(今建瓯)每次参加解试者达1万余人,连只有三县的兴化郡(今莆田)也达6000人。

2019届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单元测试

2019届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单元测试

(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解析:选B。

据材料“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可知,古代医术重在治病救人,而不是教化病人的心理,故A项错误;材料“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故B项正确;材料“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以儒家思想作为行医准则,而不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故C项错误;据材料“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可知古代中国医术受到儒家文化的浸润,而不是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故D项错误。

2.数学史专家钱宝琮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钱宝琮认为科研应该适可而止B.中国古代科学缺乏理论性的深究C.《九章算术》的实用性相对有限D.数学知识很难适用于生活实践解析:选B。

钱宝琮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适可而止的,并非钱宝琮自己如此认为,故A项错误;根据“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可知古代数学并不追求对理论的探索,故B项正确;《九章算术》的主要方向就是应用,故C项错误;根据“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可见古代的数学强调与生活接近,故D项错误。

3.1884年英国传教士艾约瑟在《中国宗教》一书中提出“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他们(指日本)没有如同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那种卓越的发明。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专题十五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课时作业32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人民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专题十五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课时作业32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人民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专题十五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课时作业32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人民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三明质检)《庄子·天下》篇记载:“惠施(人名)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其中“书”的材质应为( )A.龟甲兽骨 B.丝帛C.竹木简 D.植物纤维纸解析:《庄子·天下》是战国时期的著作。

龟甲兽骨是殷商时期的,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书”的材质是丝帛、竹木简,竹木简笨重,而丝帛轻,又从材料“其书五车”可以判断是竹木简,故B项错误,C项正确;植物纤维纸出现在西汉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7·海口调研)《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

”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

这一推断(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解析:三国演义属于小说,有虚构的成分,仅仅用《三国演义》作为依据是不充分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用于军事是在唐末宋初的战争中,所以“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的结论错误,故D项正确。

答案:D3.(2017·浙江金丽衢十二校模拟)材料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

材料二《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阅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C.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D.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解析:材料一反映了造纸术诞生于西汉,材料二反映了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A项对材料的理解是片面的;B项说法错误,蔡伦改进而非发明造纸术;D项“唯一”说法错误,故选择C项。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单元检测.doc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单元检测.doc

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 ?江西三市模拟)民国书画名家王修在《版本述》中说:“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

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版。

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版。

”这说明()A?儒学复兴影响雕版卬刷发展B.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C.佛教盛行推动雕版书籍出现D.市场需求引发雕版技术革新解析:经书史籍雕刻的目的意在流传故“初无版行”,而需求量极大的佛教和历日字书等通俗浅陋Z 书则都是先有雕版,这就充分显示出民众需要对印刷内容的重要作用,故 B 项正确;A、D两项材料无涉及,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B2.(2018 ?保定模拟)《全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进无迹,甲铁皆透”。

该科技成就()A.由少数民族带到中原B.由阿拉伯人传到中国C.金朝开始应用于军事D.助推了世界文明的转型解析:火药传入欧洲对推翻中世纪封建统治,实现社会转型起到了重要作用,故D项止确;A、B、C 三项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D3.(2017 ?常德模拟)明代小说《说唐》、《杨家将传》中,樊梨花与穆桂英以武艺压倒夫婿,并挂帅出征;清代小说《再生缘》屮,女主角易钗为弁,文武双全。

这反映出()A.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的繁荣B.文字狱影响到思想文化的发展C.民间对正统社会秩序的抗议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男女平等解析:明清小说中女性压倒夫婿能挂帅出征或文武双全,这是对传统“夫为妻纲”社会秩序的反抗,故C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C4.(2017 ?赣州模拟)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

这种变化说明()A.艺术创作风格不同B.北魏时期社会状况C.艺术与现实的关系D.唐朝国家统一强大解析:北魏与唐的不同艺术风格分别反映了两朝动乱和稳定统一的社会状况,故C项正确;A、B、D 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大一轮高考历史(人教版)单元检测15: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含答案单元滚动检测(十五)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注:1-4题为第十四单元内容,第5-14题为第十五单元内容)(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8·潜江模拟)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上第一次发出“振兴中华”的号召;不久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变法维新运动,也提出振兴中国的问题;后来,义和团运动中农民爱国英雄们也提出“振兴中国”的口号。

这表明()A.民族意识开始不断觉醒B.革命纲领内容具有继承性C.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D.推翻清政府成为大势所趋解析:选C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民族意识不断觉醒,因此19世纪末民族意识已经觉醒而不是开始,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是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与农民阶级的革命纲领不同,因此不具有继承性,故B项错误;19世纪末,资产阶级与农民阶级都提出了“振兴中国”的口号,表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故C项正确;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并不是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故D项错误。

2.(2018·揭阳质检)1907年初,梁启超发表文章称:“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

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也。

”同时,梁启超组织的政闻社也致电清政府的“宪政编查馆”,提出限期3年召开国会的主张。

该材料表明梁启超() A.积极宣传和领导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B.支持和配合资产阶级革命运动C.希望政府速行立宪,抵制革命D.支持立宪运动,反对清朝统治解析:选C材料未体现梁启超领导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可以看出梁启超反对资产阶级革命,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梁启超组织的政闻社也致电清政府的‘宪政编查馆’”可以看出他希望政府速行立宪,抵制革命,故C项正确;梁启超反对清政府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3.(2018·黄山模拟)1920年,陈独秀认为:“上海社会若不用猛力来改造一下……什么爱国、共和、解放、新思潮、新文化等一切新流行的名词,一到上海便仅仅做了香烟公司、药房、书贾、彩票行的利器”。

这说明()A.民族资本主义与新文化运动相互促进B.近代社会发展要以彻底的思想改造为前提C.新文化运动在上海并未引起充分关注D.推翻资产阶级专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任务解析:选B陈独秀认为,如果没有思想方面的解放与改造,政治要求便只能沦为经济的附庸,这里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而非其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故A项错误;没有思想解放作为前提,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将无从谈起,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在上海的关注度,材料中并没有相应的体现,陈独秀强调仅是其重要性而已,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到革命的问题,故D项错误。

4.(2018·湖南十三校联考)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

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国人对学习西方的深刻反思B.巴黎和会一度给国人获得世界强国地位的希望C.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抗争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解析:选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国人对学习西方的深刻反思,对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认识使得国人开始由向西方学习到转而“以俄为师”,关注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故A项正确;B项不能解释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迅速流行,故错误;“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不能据此推断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救亡图存的指导思想,故C项错误;D项不能解释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迅速流行,故错误。

5.(2018·汕头模拟)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

这一思想()A.不利于中医向现代化发展B.否定了人对自然的作用C.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D.是汉代儒学发展的产物解析:选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中医强调人顺应自然的重要性,这一思想有利于中医向现代化发展,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中医强调人顺应自然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说否定了人对自然的作用,故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汉代儒学,故D项错误。

6.(2018·合肥模拟)二十四节气是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

这一成就()A.推动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B.促进了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形成C.反映了较浓厚的迷信色彩D.体现了我国古代科学实用性的特点解析:选D古代中国天文学出现在原始社会,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运行情况制定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故B项错误;二十四节气是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不是封建迷信,故C项错误;二十四节气是为指导农业而专门制定的历法,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解决实际需要的特征,故D项正确。

7.(2018·扬州模拟)有一种书法,在造型上有两个倾向: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二、每一字中夸张一条水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明显的“波磔”。

这种书法是()解析:选D据材料中“结构上倾向于扁平”“明显的波磔”可知是隶书,而非小篆,故A项错误;B项是草书,与材料中“结构上倾向于扁平”“明显的波磔”不符,故错误;C项是行书,与材料中“结构上倾向于扁平”“明显的波磔”不符,故错误;D项与材料中“结构上倾向于扁平”“明显的波磔”相符,故正确。

8.(2018·贵阳模拟)西周时,文字多刻在青铜器皿上,青铜铭文内容丰富,为后人提供了祭祖、征伐、册命、赏赐等详实记载。

这反映出西周()A.青铜铭文追求审美功能B.青铜工艺水平提高C.文化传承意识增强D.宗法礼仪渐趋崩溃解析:选C材料没有涉及到审美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描述了青铜器上的文字,没有说明青铜器本身的状态,故B项错误;通过“铭文内容丰富,为后人提供了祭祖、征伐、册命、赏赐等详实记载”可得出通过这些铭文,是人们了解古代的有效渠道,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专门讲述宗法礼仪的变化,故D项错误。

9.(2018·潮州模拟)清王昱《东庄论画》说学画者先贵立品。

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

文如其人,画亦有然。

该绘画理论()A.深受理学观念影响B.表明文人画彰显人性追求C.说明画家品德高尚D.说明绘画与文学地位一致解析:选A根据材料“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可知该绘画理论深受理学观念的影响,注重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故A项正确;注重正气并不是在彰显人性追求,故B项错误;材料与画家的品德高尚与否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无意对绘画和文学的地位做比较,故D项错误。

10.(2018·成都模拟)元杂剧包公戏中的包公是廉洁正直、机智善断的清官。

明传奇中包公的形象渐趋神化,权力无限扩大,民间更尊其为明法致公、为民请命的“司法之神”。

包公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明传奇较元杂剧艺术成就更高B.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C.市民阶层主导法制观念的变迁D.明代法治的理性精神丧失殆尽解析:选B据材料“廉洁正直、机智善断的清官”“司法之神”可知,对包公的崇拜源于其清正廉明,秉公执法,因此包公形象不断神化说明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故B项正确。

11.(2018·常德模拟)明代小说《说唐》、《杨家将传》中,樊梨花与穆桂英以武艺压倒夫婿,并挂帅出征;清代小说《再生缘》中,女主角易钗而弁,文武双全。

这反映出() A.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的繁荣B.文字狱影响到思想文化的发展C.民间对正统社会秩序的抗议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男女平等解析:选C A项不能反映材料中小说女性形象变化的原因,故错误;文字狱使思想领域保守僵化,这与材料中小说女性形象打破传统的现象不符,故B项错误;明清小说中女性压倒夫婿能挂帅出征或文武双全,这是对传统“夫为妻纲”社会秩序的反抗,故C项正确;商品经济发展能推动男女平等,但不能达成男女平等的现状,故D项错误。

12.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

”这说明() A.农业发展与传统历法结合B.文学创作与生活相联系C.文学作品呈现贵族化趋势D.农业生态环境开始关注解析:选B材料叙述了鸟鸣与农作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陆游的诗歌,描写了田间农作的景象,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野人无历日”,描写的是普通农夫的生活写照,故C项错误;材料叙述了农民按时劳作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安庆模拟)(25分)从清华学堂至清华学校,再到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当时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并开设研究院。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盛极一时。

材料二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

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以及研究院讲师李济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形成了著名的“清华学风”,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大师。

材料三1937年,(清华大学)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迁回北京复校,有5个学院26个系。

材料四1978年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清华逐步复建了理科、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等各学科,恢复了综合性大学的布局,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以上材料均引自《清华大学校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华大学创办和初期发展的时代背景。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清华大学创办初期的办学特点。

(12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华大学南迁及迁回的主要原因。

(5分)(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的主要原因。

(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信息判断“初创和初期发展”的时间——1911年至1928年,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概括;第二小问需提取材料二有效信息“中西兼容,文理渗透”以及形成独立的学术派别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