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与城隍文化
说说“城隍庙”与城隍文化

嬲
黼
黼 翮 穗
铲
嚣
麟
黼 黼
为纪念他 ,百姓为他修了一座庙 , 规
余殃殃尽必昌 ; 作恶不灭祖宗有余德
模相当深宏阔大,它与县衙一样, 坐
二、 城 隍 断喝 与城 隍楹 联 文
德尽必灭” , 意在规劝人们善有善报,
北朝南 , 正对青弋江, 庙基由大方石
砌成 , 很 高的石 阶在 门前 伸开 , 气 势
庙 的“ 要 作好人 自古忠 臣孝 子都 有善 报 ,要做坏事 请看 大奸 巨恶怎样 收 场” 等, 人们从 中都可领悟到做人 、 做 事 的道理与法则。 而湖北应城城隍庙 的“ 为人须凭 良心初一 十五何用你烧 香点烛 , 做事若昧天理半夜 三更谨 防
设影响极大 , 最终形成 了中 国特有 的 城 隍文化现象 。据统计 , 明代全 国有
化 的 内涵
有文献记 载 , 自宋代 开始 , 城隍 开始人格化 , 多 以去世 的英雄或名 臣
奉 为城 隍神 , 并列入 国家祀典 。 自此 , 城 隍从单 纯的一 州一 县的地方 守护 神, 逐渐演化 为护 国安 民 、 惩 恶扬善 并 管领 阴间亡魂 的举 国崇 奉的神系 , 如北京 以明嘉靖 年 间弹劾严 嵩而被 害的杨 椒山为城 隍神 , 苏州 以战国时
泪两行” ,则是通过历史典故来 引领
牧、 李商隐等人都撰有 祭祀 城隍的诗 文 。到 了明代 , 明太祖 朱元 璋做 了皇 帝, 他对 城隍 大感 兴趣 , 据说 因为他 是在土地庙里 出生 , 因而对 土地神的 上 司城隍神便格外敬重 。 明洪武二年 ( 公元 1 3 6 9年 ) ,朱元 璋下诏加封天 下城隍 ,并严格规定 了城隍 的等级 , 共分为都 、 府、 州、 县四级。 自此 , 城隍 由 自然神演化成 为人神 , 在统治者及
丹噶尔古城城隍庙简介

丹噶尔古城城隍庙简介
摘要:
一、丹噶尔古城城隍庙的背景介绍
二、城隍庙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
三、城隍庙内的主要建筑和神像
四、城隍庙在当地的民俗文化中的重要性
五、总结
正文:
丹噶尔古城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古城。
城隍庙作为古城内的重要建筑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俗文化信息。
城隍庙的建筑特点独具一格,其梁架结构、斗拱形式和屋顶样式均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同时,城隍庙作为宗教建筑,其历史意义也不容忽视。
城隍庙内供奉着城隍神,是古代中国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寄托了人们对平安、吉祥、幸福的向往。
城隍庙内的主要建筑有城隍殿、观音殿、财神殿等,分别供奉着城隍神、观音菩萨和财神。
此外,庙内还有许多神像和壁画,形象地展示了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民俗风情。
在当地的民俗文化中,城隍庙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每年农历五月十八日,城隍庙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和信徒前来参与。
人们通过祭祀城隍神、观看民俗表演、品尝地方美食等方式,感受着传统文化的
魅力。
综上所述,丹噶尔古城城隍庙不仅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建筑遗产,更是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的载体。
上海城隍庙42页注释

上海城隍庙42页注释摘要:1.城隍庙简介2.历史背景3.建筑特点4.文化内涵5.旅游价值6.美食特色7.节庆活动8.交通指南正文:城隍庙,位于我国上海市黄浦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古建筑群。
它始建于明代,历经沧桑,如今仍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吸引着众多游客。
城隍庙的历史背景可追溯至公元1403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当初,这座建筑是为祭祀城隍神而建,城隍在我国古代城市中具有守护神的神圣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隍庙逐渐成为上海地区的宗教、文化、商业中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城隍庙的建筑特点独具魅力。
整个庙宇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如斗拱、飞檐、琉璃瓦等元素,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氛围。
庙内供奉着城隍神像,庄严肃穆。
此外,庙宇周围还有众多商贩摊位,热闹非凡,形成独特的市井风情。
城隍庙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庙宇,它承载着民间信仰和文化传统。
除了祭祀活动外,庙内还有各种展览、演出等活动,向游客展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此外,城隍庙还是中华美食的发源地之一,诸如小笼包、鸡汤包、油墩子等美食,都是游客到此必尝的佳肴。
城隍庙的旅游价值不言而喻。
作为上海著名景点之一,它既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窗口,也是品味地道上海风情的理想之地。
特别是庙会期间,各类民俗活动、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让人流连忘返。
在节庆活动中,城隍庙尤为热闹。
如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这里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中秋猜灯谜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
前往城隍庙的交通十分便利。
乘坐地铁、公交等多条线路均可到达。
周边还有多个停车场,方便自驾游客停车。
总之,上海城隍庙是一座集历史、文化、美食于一身的旅游胜地。
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
城隍庙”与城隍文化

“城隍庙”与城隍文化“城隍庙”与城隍文化所谓“城隍”,据《辞海》的解释为“护城河”,“城”原指挖土筑起的高墙,而“隍”是指没有水的护城壕。
古时人们认为与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灵护佑,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始称“城隍神”,有的地方又称城隍老爷。
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因而在民间形成了独特的城隍文化。
城隍庙的兴建与城隍文化的形成据史料记载,自周朝始,每到秋季收获之后,人们总要举行一些祭祀活动,特别是除夕之日要腊祭八神,其中第七神就是水庸神,也就是“城隍神”。
而到了三国时代,人们举行祭祀活动的内容日渐丰富,自然要有个固定的场所,于是民间开始兴建城隍庙或城隍祠。
有据可查的最早的城隍庙是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孙权在安徽芜湖建立的。
当年的芜湖,是东吴抗拒曹魏最重要的一个军事要塞,长江和青弋江是第一道天然屏障。
合肥之战之后,东吴失利,退据芜湖,曹操趁机发兵十万攻打芜湖,打算一举歼灭孙吴。
在潮水般的曹军攻击之下,城墙被曹军的石炮炸开一角,老将黄盖被射伤,周瑜苦苦死撑,做好了战死的准备。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忽见一位红袍小将挥舞长枪奔走如飞,他跃下城墙,在缺口处一夫当关。
只见他身手敏捷,手中一杆长枪左挑右刺,转眼间曹军死伤一片。
东吴军见此,信心大振,周瑜双目圆睁,挥剑跃马,杀下城墙。
曹军攻势受挫,只好退却。
此战结束后,周瑜见过来将,来将自称徐盛,少时习武,勇力过人。
周瑜大喜,提升他为副将,命其坚守西门。
半月后,孙权命周泰率五万大军增援芜湖,曹军退走合肥,芜湖城转危为安。
徐盛受周瑜之命镇守芜湖,他深感百姓受战祸之苦,遂修河道,整吏治,养农桑,将一座芜湖古城打理得井井有条。
不幸的是,徐盛英年早逝。
为纪念他,百姓为他修了一座庙,规模相当深宏阔大,它与县衙一样,坐北朝南,正对青弋江,庙基由大方石砌成,很高的石阶在门前伸开,气势非凡,守门的是“哼”、“哈”二将。
宁波城隍庙和城隍神

块 风 水 宝 地 , 首 先 这 个 地 方 在 明 代
时就 已是 宁波 的 闹 市 区, 商铺 酒楼 众 多 ,人 员聚 集 繁 华 ,便 于祭 神 和 举 办 庙 会 ;其 次这 个地 方 在 宋代 就建 过被
日本佛 教 界 十 分 看 重 的 景福 寺 ,元 代 又建 过被 忽必 烈称 为老 师的 八 巴的 思
0
城 隍庙 里祀 奉 的是 谁 ,直 到今 天 ,恐 怕 许 多人 未必 知 晓 。 即便 是 有人 知 道
是 谁 ,也 不一 定 清楚 城 隍是 哪 个朝 代 人 ,有何 事迹 及 为何 被 尊 为神 。但是 , 地 方 官 员不 一样 ,他 们 来到 宁波 之后 , 第一 件 事是 向 皇帝 报告 已于 某 日准时
帝 师殿 。 元朝 被 推 翻 后 ,帝 师殿 正 处
于摇 摇 欲 坠 之 际 , 正 可 利 用。很 快 ,
一
有 美好 愿 望而塑 造和 寄托 的精 神 支柱 , 也 是封 建 统 治者 长期教 化 的 结 果 ,城
隍庙 就是人 们 崇拜 神 灵的产 物 。
一
座 崭 新 的城 隍庙 在城 中心矗立 起 来。
营造 的 府 一 级 城 隍庙 。 明、 清 两 代 ,
宁波 都 是府 级 城 市 , 到 清末 ,宁 波 又
列五 口通 商城 市 ,讲 究排 场 的地 方 官 员 自然要 将 城 隍庙 修 建 的像 模 像 样 ,
韩 察 将 明 州 的 州政 府 从 鄞 江小 溪 迁 到
三 江 口时 ,只 在今 鼓楼 至 中 山公 园一 带建 了一 座 小 小的 子 城 ,供 州政 府 官
在 原址 重建 ,而 另择 良地建造 张琪 是 一 个 对 传 统 文 化 颇 为精 通 的 官 员,他 挑 来 挑 去 ,最 终 将庙 址 选
古城泰州城隍庙与城隍神

古城泰州城隍庙与城隍神城隍庙,是泰州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年的风霜雨雪吹吹打打,斑驳了它很多的记忆,然而泰州道教文化的真情内容却始终绚烂在一方时空。
城隍,是守护一座城市最高的神。
“城”指城池,“隍”为干涸的护城河,“城”和“隍”皆为保护城市的军事设备。
城隍初为自然界的风雨之神,当道教把城隍尊为“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时,百姓就毫不犹豫地把它立为守护城池并管领亡魂、赏善罚恶的社会神。
据称,城隍能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晴”,是一位可确保“谷丰民足”的当坊神。
城隍有无这样神勇的护佑作用,无人能知,但在饱经忧患的历史风雨中,百姓“水旱必祷焉”,会用期盼来创造城池的保护神。
泰州城隍庙为江苏省内保存最为完好和规模最大的古城隍庙。
它始建于唐代,北宋元符二年重修,明清时期又历经四次重大修建。
由泰州知州徐瀛撰写的《重修城隍庙正殿记》等碑记,见证了城隍庙修建的历史。
废了再建,倒了再竖起来。
泰州城历史上数度遭遇自然和战火的侵袭,泰州城隍庙在风雨锤炼中挺起了它在历史中应有的高度。
这个世上原本没有神,有了守护的勇敢精神在,这种精神的神就会存活在百姓心灵中。
到了明代,泰州城隍神更赋予了百姓特别的情感怀想。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下旨各府、州、县大建城隍庙,并依据一地一主、一城一神的原则及“王、公、侯、伯”的不同等级大封天下城隍神,而泰州城隍则被封为“海陵忠佑侯”。
这“海陵忠佑侯”又是何方神圣?城隍,是古时一个城市追崇的精神之魂。
杭州把咏唱着正气之歌走向人生永恒的文天祥封为阴界的一城之主,苏州把“博学多智”、“忠诚仁勇”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誉为城隍,上海则根据时代需要大胆地把不同时期的历史名人霍光、秦裕伯、陈化成树立为城市的三任城隍。
而泰州城隍庙“海陵忠佑侯”供奉的究竟为谁,历史上则有不同说法。
有人说,这里供奉的是岳飞。
宋室南渡,天下大乱,金兵犯境,泰州告急,担任通泰镇抚使兼泰州知州的岳飞领兵镇守一方,以笑傲江河的历史豪气,挺立成了在风云中不变色的城市保护神。
关于城隍庙及城隍文化,你了解多少?

关于城隍庙及城隍文化,你了解多少?自古以来民间的传统是,如果要功名拜孔庙(文庙);如果要财禄去拜关帝庙(武庙);如果要求风调雨顺、日常杂七杂八的事事顺心,那一定是去拜老百姓的“家庙”——城隍庙。
而庙里的城隍作为城市守护神,普遍代表着民间朴素的信仰寄托。
风格迥异的城隍庙星罗棋布的城隍庙,遍布华夏大地的每个府县城池。
世世代代的人们相信城隍神能保城护民,安生恤死。
每年的城隍巡游和庙会,曾是无数中国城镇里最热闹盛大的公共活动,满满的生活记忆。
01 城隍庙的历史由来关于“城隍”最早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周易·泰卦》,“城复於隍,勿用师”;《易经》中又言:“城复於隍,其命乱也”。
这里所谓的“城”,是指城墙;“隍”,是指护城壕。
“城隍”连用泛指城池,上面的意思是指如果城墙倾覆,是为乱兆,为政者应息武止戈,不可穷兵黩武。
城隍画像在远古奉行神灵原始崇拜和祭祀的年代,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最早出自周代《礼记》中天子八蜡中的水墉神,为《周宫》八神之一。
古人认为城墙、城壕在防卫敌人、猛兽攻击,保护一城百姓安全上,功莫大焉。
于是水墉神便升格为城隍神,被视为城市的守护神。
城隍祭祀城隍神是由自然神逐渐过渡到人格神的,在传统社会中,人们期望英雄人物死后英灵还在,作为地方神来保护自己。
在城隍由自然神演变为人神的过程中,汉长安不仅是城隍信仰的原发地和传播地,也产生了最早的城隍人神——纪信。
汉将纪信史记楚汉荥阳之战中,汉将纪信假扮汉王诈降西楚,解救刘邦出围,被俘后拒绝招降终被项羽火刑处决。
刘邦得天下后,封纪信为各州总城隍,在长安王曲建庙立祠,以彰其忠勇。
这在《史记·项羽本纪》和《汉书·高帝纪》中均有记载,并非传说。
因此由史料记载来看,王曲城隍祭祀纪信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比三国东吴芜湖城隍爷徐盛和城隍庙还要早上四百年。
纪信雕像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城隍信仰不断增强,城隍祭祀活动亦不断兴盛;进入唐代,城隍祭祀在各地已经蔚然成风,地方官每年定期或在地方遭遇旱涝天灾时,代表一方民众祭祀城隍;至宋代城隍神已被正式列入祀典,并明确规定,新官到任三日内,必须拜谒城隍庙,这是最早借用神明威力来管制官吏的典制。
上海城隍庙的导游词

上海城隍庙的导游词上海城隍庙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庙宇。
下面是关于上海城隍庙的导游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座古老庙宇的历史和文化。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上海城隍庙!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庙宇。
上海城隍庙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已有将近500年的历史。
庙宇的主神是“城隍爷”,也就是保护城市安宁和人民幸福的神灵。
根据传说,城隍爷是一个有着超凡智慧和强大能力的神仙,他的存在可以保护城市的安宁和人民的福祉。
进入庙宇,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宏伟的山门。
这座山门高大宏伟,象征着威严和庄重。
门前有两只石狮子,守护着庙宇的神圣。
狮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祥瑞的象征,相信可以驱邪避凶。
请大家注意石狮子的形态和雕工,它们是中华民族传统技艺的杰作。
继续往前,我们来到了庙内的正殿。
这座建筑是明代风格的典型建筑,深受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影响。
正殿里供奉着城隍爷和其他神灵的神像,大家可以静心合掌,向神明祈福。
请注意,进入正殿时请保持肃静,不要喧哗和拍照。
除了正殿,庙宇内还有其他许多供奉神灵的殿堂和神龛。
例如,左侧有供奉着财神的殿堂,许多人前来祈求财运亨通;右侧有供奉着文昌帝君的殿堂,许多学子前来祈求学业进步。
请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信仰,选择相应的殿堂前来参拜。
此外,庙宇内还有一家著名的药材店,出售各种中药材和保健品。
这家药材店拥有上百年的历史,是上海著名的老字号店铺之一。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购买一些健康产品,增强体质和养生保健。
上海城隍庙还有一个特色的景点——“素馨园”,是一片以梅花为主题的花园。
素馨园内有各种品种的梅花,每年农历一月至二月是梅花盛开的季节,游客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梅花。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意义,被赞美为“岁寒三友”之一,象征着坚强、顽强和纯洁。
请大家品味这些芳菲,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美。
此外,庙宇附近还有一条历史悠久的商业街——“城隍庙商业街”。
这条商业街坐落在庙宇的周边,是一条以传统工艺品、特色小吃和纪念品闻名的街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隍庙”与城隍文化
“城隍庙”与城隍文化所谓“城隍”,据《辞海》的解释为“护城河”,“城”原指挖土筑起的高墙,而“隍”是指没有水的护城壕。
古时人们认为与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灵护佑,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始称“城隍神”,有的地方又称城隍老爷。
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因而在民间形成了独特的城隍文化。
城隍庙的兴建与城隍文化的形成据史料记载,自周朝始,每到秋季收获之后,人们总要举行一些祭祀活动,特别是除夕之日要腊祭八神,其中第七神就是水庸神,也就是“城隍神”。
而到了三国时代,人们举行祭祀活动的内容日渐丰富,自然要有个固定的场所,于是民间开始兴建城隍庙或城隍祠。
有据可查的最早的城隍庙是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孙权在安徽芜湖建立的。
当年的芜湖,是东吴抗拒曹魏最重要的一个军事要塞,长江和青弋江是第一道天然屏障。
合肥之战之后,东吴失利,退据芜湖,曹操趁机发兵十万攻打芜湖,打算一举歼灭孙吴。
在潮水般的曹军攻击之下,城墙被曹军的石炮炸开一角,老将黄盖被射伤,周瑜苦苦死撑,做好了战死的准备。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忽见一位红袍小将挥舞长枪奔走如飞,他跃下城墙,在缺口处一夫当关。
只见他身手敏捷,手中一杆长枪左挑右刺,转眼间曹军死伤一片。
东吴军见此,信心大振,周瑜双目圆睁,挥剑跃马,杀下城墙。
曹军攻势受挫,只好退却。
此战结束后,周瑜见过来将,来将自称徐盛,少时习武,勇力过人。
周瑜大喜,提升他为副将,命其坚守西门。
半月后,孙权命周泰率五万大军增援芜湖,曹军退走合肥,芜湖城转危为安。
徐盛受周瑜之命镇守芜湖,他深感百姓受战祸之苦,遂修河道,整吏治,养农桑,将一座芜湖古城打理得井井有条。
不幸的是,徐盛英年早逝。
为纪念他,百姓为他修了一座庙,规模相当深宏阔大,它与县衙一样,坐北朝南,正对青弋江,庙基由大方石砌成,很高的石阶在门前伸开,气势非凡,守门
的是“哼”、“哈”二将。
整个庙宇共三进,最外层的栅栏搭盖着雨披,避免门前台阶滴雨,下有宽大匾额“江东首邑,城隍灵祠”。
步入正门,是一个大大的四合院,当中一个大香炉,环绕香炉是十殿道长。
这里号称“中国第一座城隍庙”,徐盛也就成为中国的“第一位城隍爷”。
到了唐代,城隍已相当普遍,形成了用动物祭祀城隍的风俗。
但当时的城隍神只是一个抽象的神,并没有具体的姓名。
很多文人雅士,如著名诗人杜甫、韩愈、张九龄、杜牧、李商隐等人都撰有祭祀城隍的诗文。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做了皇帝,他对城隍大感兴趣,据说因为他是在土地庙里出生,因而对土地神的上司城隍神便格外敬重。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下诏加封天下城隍,并严格规定了城隍的等级,共分为都、府、州、县四级。
自此,城隍由自然神演化成为人神,在统治者及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又一次被提升。
同时,全国各地的城隍庙也如雨后春笋般修建了起来,最终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城隍文化现象。
据统计,明代全国有城隍庙1472所,也就是说,当时每个城市至少有一座城隍庙,城隍神也被列入国家祭祀神灵范围。
城隍断喝与城隍楹联文化的内涵有文献记载,自宋代开始,城隍开始人格化,多以去世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并列入国家祀典。
自此,城隍从单纯的一州一县的地方守护神,逐渐演化为护国安民、惩恶扬善并管领阴间亡魂的举国崇奉的神系,如北京以明嘉靖年间弹劾严嵩而被害的杨椒山为城隍神,苏州以战国时楚国公室大臣春申君黄歇为当地城隍神,郑州则以秦末汉初时刘邦的部将纪信为城隍神,上海城隍神秦裕伯则是明太祖朱元璋所封,莆田抗元英雄陈文龙被封为福州城隍神,抗元英雄陈瓒被封为兴化府城隍神等。
这些人都有一股为民做主、剪凶除恶的气概,各地城隍庙中高悬的匾额及楹联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全国各地城隍庙一般都挂有“纲纪严明”、“浩然正气”、“护国庇民”、“我处无私”、“节义文章”、“发扬正气”等匾额,活脱脱是清官贤臣写照。
此外有的城隍庙里还有大量的石碑、石刻、楹联等等,这些文化古迹都是城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特别是城隍庙中
的楹联,作为城隍文化的一种特殊现象,具有中国特色,不能翻译,不能改写,更不能移植。
如大多城隍庙都有通用联:“但得回头便是岸,何须到此悟前非?”告诫人们“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哲理。
上海城隍庙仪门两旁的木屏上镌刻有这样一副楹联:“为善不昌祖宗有余殃殃尽必昌;作恶不灭祖宗有余德德尽必灭”,意在规劝人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应该扬善避恶。
郑州城隍庙大门两侧的楹联“殿宇立商都看绿树红墙千秋焕;清明襄盛举佑黄童白叟四季安康”言简意赅地叙述了城隍庙的地理位置和城隍神在人们心目中
的地位。
而从二门的楹联“千载古都无量文明无价宝,一肩重任满腔忠贞满城福”中,人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城隍的职责。
大殿中的楹联“忠义感天能撼山川湖海;节操贯宇可攀日月星辰”,蕴含了做人的道理;后殿的楹联“入门温旧史诳楚救汉问高祖登基时可曾记起荥阳一幕;进庙惊新颜正冠掸尘看谒者叩首处总要留下热泪两行”,则是通过历史典故来引领人们莫忘历史。
有些城隍庙的楹联假托城隍之口以醒世警世,虽挂在城隍庙的廊柱上,但人们看后大多从中受益。
如四川泸县城隍庙的“这条路谁人不走,那件事劝你莫为”,陕西岐山城隍庙的“你哄你我不哄你,人亏人天岂亏人”,贵州关岭城隍庙的“进来摸摸心头不妨悔过迁善,出去行行好事何用点烛烧香”,山东胶州城隍庙的“要作好人自古忠臣孝子都有善报,要做坏事请看大奸巨恶怎样收场”等,人们从中都可领悟到做人、做事的道理与法则。
而湖北应城城隍庙的“为人须凭良心初一十五何用你烧香点烛,做事若昧天理半夜三更谨防我铁链钢叉”、贵州贵阳城隍庙的“站着你背地做些什么?好大胆还来瞒我;想下俺这里轻饶哪个?快回头莫去害人”等,更像是城隍神面对世间丑恶现象的一声断喝。
城隍民俗与城隍文化的传承
城隍文化越来越被大众接受,其原因还在于它“劝人为善”的警世作用。
明万历年间,上海城隍庙仪门上高悬着一把大算盘,上面刻有八个大字:“人有千算,天只一算。
”其意是在劝导人们,不要只为自己打算,更不要损人利己。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城隍文化在民间也衍生出多种和民
俗活动,最主要的就是初一、十五进香,这似乎已成为大多数老百姓的一项习俗,沿袭至今。
另外的活动主要有祭祀和出巡以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城隍庙会。
城隍每年的祭祀活动主要有:每年春秋两季,祭祀风云雷雨神,要请城隍配享。
清明节、中元节和十月初一,祭祀厉坛,城隍主享。
而最重要的祭祀活动当推城隍诞辰日的祭祀活动。
如上海城隍的诞辰为农历二月二十一,河南郑州城隍的诞辰是农历三月十八,四川大宁县城隍诞辰为五月二十八,山东益都城隍诞辰为五月二十七。
但是就全国来看,城隍诞辰大多集中在五月,因为明代都城隍的诞辰是五月十一,有些此前尚无城隍神的城市沿用了这一诞辰日。
出巡,是指城隍爷出巡,一年两次,时间各地不一。
有的地方则是一年三次,分别在一年内的春、秋、冬各一次。
从全国来看,春季的出巡大多安排在清明节前后,名曰“收鬼”。
如胶州的城隍神每年两次出巡,分别是每年的清明节和阴历十月初一,届时当天从清晨4点多就开始准备,巡视胶州城东西南北四大关108条街(巷),仪式隆重热烈,观者云集。
郑州的城隍出巡除清明外,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也要举行出巡,规模比清明出巡要大得多。
这天早晨,人们把身穿黄袍、头戴王冠的城隍木塑像放在官轿内,由60名壮汉轮流抬着,两旁有4名道士护驾,前面由四街会首率领,全副仪仗如金瓜钺斧、朝天蹬等分列两侧,鸣锣开道,唢呐悠扬,威风凛凛。
各地城隍出巡时,都伴随有民间舞蹈、高跷、舞狮、旱船等表演,人群中有扮作马童者、有作囚徒者、作地方鬼者、有顶枷戴铐者、有跪道乞求恕罪者,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我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有极其丰富的民俗文化,各地城隍庙会就是展现民间艺术和传统民俗文化的平台。
不过,过去的城隍庙是宣传迷信的封建堡垒,其庙会可以称之为“鬼文化”的庙会。
如今,城隍庙会成为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特别是各地于春节期间举办的城隍庙会,涵盖有各种戏剧的表演、民间文艺的展示、风味小吃、艺术绝活等,特别是在戏剧表演的现场,一些戏剧爱好者可以登台亮相,气氛异常活跃。
同时,结合城隍庙会的开展,各地还采取多种形式向群
众宣传现代科学、法律法规等知识,并举办专题性展览。
除此之外,不少地区每逢春节、端午时,还在城隍庙内举行一些其他活动,平时的求雨、祈晴、禳灾、还愿等活动也选定吉日在城隍庙举行。
清朝时,不仅平民百姓平日里祭拜,很多朝廷命官新到地方上任时,也到城隍庙中举行奉告典礼。
纵观城隍神的演变历史和城隍文化的发展传承,特别是近年来以庙会为平台的系列文化活动,使民众的文化交往与物资的交流得到了扩大,形成了现代中国特有的一种庙会经济,经济与文化达到了和谐发展。
摘自《文史月刊》2013年第8期作者:杨春景袁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