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抱不哭的孩子

合集下载

教育笔记

教育笔记

1、教育笔记——孩子聊天的乐趣虽然是大班的孩子,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差。

所以我会经常和他们聊天,在聊天的时候我发现了孩子们不少的兴趣及他们心里的想法。

原本以为他们是快乐没有烦恼的,聊天后却发现他们幼小的心里也有许多烦心事。

和孩子们聊天让他们的普通话也有了进步,孩子们逐渐也喜欢和我聊天。

通过聊天我知道了他们喜欢动画片,知道他们喜欢听故事,也知道了他们喜欢和班里的谁是好朋友,及对父母的评论等。

孩子们很能说,也很想说。

但有时候是活动限制了他们,使他们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在活动课中,孩子们自然也就说的少了。

2、教育笔记——多鼓励少批评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孩子们之间肯定会有很多矛盾,因为每个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皇帝,而小班的孩子的孩子更是如此,他们的独立性较差,但自私心理强。

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一些小事动手,对他们进行友爱教育也起不到很好的作用。

对于活动不认真或接受能力差的幼儿,我们教师的态度是批评多,鼓励少,不能让孩子感受到一种被关爱的情感。

这样,孩子们积极性会降低,以后也就更赶不上其他孩子了。

不管孩子表现怎样,他们都是纯真的,不懂得受约束。

所以我们应该给孩子们更多的爱和关注,让孩子对教师有一种爱,这样才可以和孩子相处的更好。

3、教育笔记——被孩子们感动从这时开始由于长期从事教学工作,落下了一上火嗓子就发疼、肩膀也酸疼的毛病,疼起来时我自己经常转动一下脖子,捏捏捶捶那酸疼的肩膀。

一天,我到班内听课,坐久了,下课后自己用书本在捶我发疼的肩膀,正在玩耍的晓云看到了很高兴地走过来给我捶肩膀,说:“老师,你肩膀疼吗?我给你捶捶。

”但孩子太小,小手太小,根本不会捶。

这时,又一个男小朋友看见了,走过来说:“不是这样捶,这样捶不管用的。

”又转过身来用很甜的声音说:“老师,我劲大,我会捶,我来给你捶捶吧,我爸爸下班后经常让我捶,还表扬我捶得很好呢。

”我听了,开心地笑容挂在了脸上。

这时,其他孩子也围拢来,你一言,我一语:“老师,我会,我妈妈去棚里干活很累,我也帮妈妈捶过。

托班我不哭教案反思

托班我不哭教案反思

托班我不哭教案反思【篇一:托班幼儿入园行为表现个案分析】幼儿情况:小宝是个两岁半的小女生,性格活泼开朗,曾在幼儿园上过亲子班。

通过与亲子班老师的谈话,我们得知小宝的个性比较自由散漫,奶奶带她参加亲子活动时,她几乎不肯坐下,而是在活动室中拿出各种玩具玩个不停,活动一结束,她就拖着奶奶的手去玩大型玩具。

家访时,妈妈向老师详细地说了自己宝宝的情况,也意识到了宝宝所存在的问题,希望她在入园后能有所改善。

案例一:九月一日,小宝牵着妈妈的手来到了幼儿园,当她看到活动室中各种各样的玩具时,顾不上和老师打招呼就跑到玩具柜中将玩具一筐一筐地拿出来玩,妈妈要走时,她非常高兴地和妈妈说再见。

大约二十分钟后,她把玩具铺得到处都是,还抱着娃娃坐进了装积木的大筐中,让她出来也不肯。

在半天的活动中,她的情绪非常愉快,自由地到处走走跑跑,甚至要自己开门出去玩滑梯。

开学一周,小宝每天都能以愉快的情绪入园,妈妈告诉老师她每天都盼着上幼儿园。

但入园后,她对老师的任何指令都充耳不闻,也不参加老师组织的活动,而是自己到处跑、到处玩。

妈妈询问小宝情况如何,老师先表扬了小宝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表现,同时,也将她自由乱跑不参加活动的情况告诉了妈妈,并让妈妈鼓励她能跟着老师学本领。

小宝的妈妈告诉老师,小宝每天都要在幼儿园楼下玩将近两个小时才肯回家。

妈妈表示一定会配合老师,也请老师对小宝有所要求,让她能参与集体活动。

分析:由于小宝曾上过幼儿园亲子班,对环境比较熟悉,所以她的入园情绪是愉快而积极的。

她喜欢玩,幼儿园的玩具对她充满了吸引力,同时因为要去玩,导致她到处乱跑、不参加活动。

因为是开学第一周,为了让宝宝们能有愉快的情绪,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老师没有对她的行为作出纠正,而是与家长进行了积极沟通,取得了共识。

案例二:第二周的第一天,小宝依然高高兴兴地来到幼儿园。

当她想到处乱跑时,老师就牵着她的手把她带回到了集体中。

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老师一直督促她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当老师说宝宝们要跟老师学本领时,她居然放声大哭起来,怎们哄都不行。

带宝宝的绝招

带宝宝的绝招

带宝宝的绝招☆喂奶前要清洗乳头,用热毛巾热敷3-5分钟。

1.宝宝要天天洗澡,尽量用清水!尽量不要用沐浴露、洗发露,一定要用一星期用1次就好!清水清洗最最好!2.母乳是最好的抗生素!如眼睛发炎,可以挤点母乳放进宝宝眼睛里。

3.换尿布:把干净尿布放在臭尿布下面,再打开臭尿布把屁屁擦干净抽出臭尿布,这样即使孩子当时又便了,床单也保住了。

4.拍嗝:1)把孩子竖抱着趴在妈妈肩膀上,再轻拍孩子后背,这是传统的姿势,不太容易拍出。

2)让孩子侧坐在腿上,左手托孩子的脖子,以便撑起宝宝下巴,右手拍后背,这样效率极高,十几下就拍出嗝了。

拍嗝排气后要让宝宝侧卧睡眠,以防吐奶后误吸呛到。

5.让孩子早点吃五谷杂粮!4个月吃米粉,再大些跟大人一样吃东西,孩子长大不会偏食。

6颗牙的时候,什么都可以喂,没有不能吃的,早点和成人吃一样的食物对孩子有好处。

6.别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再小的宝宝玩玩具或看电视看图画书的时候,请家里的任何人都别打断他。

即使是吃饭时间到了,晚一点也没关系,培养孩子的注意力等于培养他们长大了能注意力集中做任何事。

除了尿尿之外,不要做大呼小叫逗孩子的长辈,自以为聪明,边看电视边问问题,闭嘴请安静,给孩子一个专注的环境。

7.只要没有生命危险,鼓励宝宝试试看,摸摸看。

不要阻止孩子用他们的小手尝试和认识世界,不要阻止孩子的快乐!8.一天只能批评两次,两次用完了就等明天的配额吧!父母不要随意批评宝宝!9.要让宝宝不哭,必须宝宝一哭就放下,不哭菜包起来!这样一来,再小的宝宝都明白,不哭才有的抱,也让孩子知道哭是换不来妈妈的。

开始训练的时候要设定时间,第一次5分钟,然后一次比一次长,等10分钟孩子也就不哭了。

当然要排除因尿了、病了、饿了、困了等原因。

10.让宝宝静静入睡,不要摇晃!床是不会动的,所以抱宝宝的时候也不要摇晃,不要来回走动,不要这样哄宝宝睡觉,轻轻放在床上让宝宝自己睡就好!更重要的是,兴奋的家长不要用力和宝宝疯闹,宝宝大脑容易受伤。

第二主题:亲亲抱抱

第二主题:亲亲抱抱

第二主题:亲亲抱抱(三周)主题思路来自不同家庭的小宝宝们,已开始过上集体生活,不会像以往在家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围着他、呵护他一个人,小宝宝们要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融入这个群体,确非易事,他们面临着许多的困境:与更多的老师、幼儿园的人员相处;接受晨间检查;有时想玩的玩具却在别人的手中,该怎么办?本主题以亲亲抱抱为主线,在各种活动中让孩子们感受教师的关爱,乐意亲近幼儿园关心自己的人;乐意亲近同伴,会有礼貌地与人打招呼,与小伙伴友好相处;亲近玩具,感知玩具是大家的,可在商量玩、轮流玩的过程中获得与同伴一起玩的快乐。

享受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与小伙伴、老师和幼儿园的叔叔阿姨相亲相爱、亲抱玩具、小动物的甜蜜。

环境设置1.教师主动做幼儿的“大朋友”,形成和谐、亲密的师幼关系,教师主动使用礼貌用语,影响幼儿。

2.设立《好宝宝学本领》专栏,分别以有礼貌、会做操、会吃饭、独立睡觉等形象标志作记录,鼓励幼儿做个好宝宝。

3.提供幼儿园叔叔阿姨工作的图片,如:厨房里的叔叔阿姨在淘米、洗菜、烧饭;花工在拔草、浇花、施肥等,让幼儿感受他们对自己的关爱。

家园共育1.与家长交流幼儿入园后的情况,对个别适应慢的幼儿共同分析原因,商讨克服依恋感的办法。

2.希望家长能主动亲近幼儿园里的工作人员,与他们打招呼,尊重所有工作人员的劳动。

3.家长自身注重文明习惯,在家庭中能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4.希望家长在家也能培养孩子爱护玩具、自己收拾玩具。

5.有条件的家长带幼儿参加玩具商场或玩具柜台,观察玩具摆放(货架整齐、丰富)。

6.家长可鼓励幼儿从家里带一两样自己喜欢的玩具到幼儿园与小朋友一同分享玩玩具的快乐。

第二主题:亲亲抱抱区域活动活动安排语言活动:好宝宝有礼貌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乐意做有礼貌的好宝宝。

2.初步能发清:zao、shi、sheng、shou等音。

活动准备:桌面小娃娃三个,积木若干,搭成一个幼儿园,一个家。

活动过程:1.介绍木偶娃娃,引发幼儿模仿学习的兴趣。

我的教育心得

我的教育心得

我的教育心得作者:戴代修林德清唐铭钦来源:《教师·下》2017年第03期我们身边许多人都已为人父母,因此很清楚往后的幸福生活里教育对孩子会有多大的影响力。

你努力奋斗说不定会创造出现在自己都想象不到的多的财富,你可以把身份、财富甚至关系网都留给孩子,但是这样能确保得了他们的幸福吗?仔细一想身份、财富这些都是未知数,只有好好培养孩子的人品才最实际。

不知道我家乡的人是用什么方法培养孩子的,我附近的同伴都乐于助人。

想想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老人们偶尔会给我们零食,可能一年几次(那个时代有几次也很开心了),我们在老人们要做什么事时总想自己能帮上点什么,然后做多了看他是不是会给点吃的。

有时我想帮,其他小孩也想,时间长了就养成了争着帮别人的习惯。

我们成人是受环境的影响成长起来的,孩子肯定也受自身接触环境的影响。

这样首先要学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很小的时候,如孩子摔倒之类的事是自己的错,不要说妈妈不好,也不要说这块地不平,重走一次就是要孩子学会承担。

不要把孩子小作为理由去为他们承担小错误,这可能会害了他们。

孩子好好的却哭个不停时,我总会听到许多父母说带他吃好东西,给他钱,或者千方百计地哄他,如果今天这个方法哄,他腻了明天就得换个方法。

这样的孩子不会有责任感,将来只要不顺了,他就想有人给他去担当,这也是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因之一。

孩子自己不会负责,或者自己不会去克服,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应该占有很大的原因吧。

在《幸福之路》一书中提到,孩子随便的哭有时就是家长培养起来的。

我妈妈让我带侄子,然后去买菜了,不到一岁的侄儿刚开始好好的,因为我老抱着他在那不动,他就哭。

我偏不顺他的意,就不走动。

他一直哭了十来分钟,我不忍心了,站起来后他就开始不哭了。

于是我想弄明白他的心理,于是又坐下不动,侄子又哭了。

这次过了三四分钟我就起来,结果一样,时间不断缩短,最后他也不哭了,我也照样在那坐着不动。

一会儿之后他居然像平时被抱着走动时一样开心地笑着。

家长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

家长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

家长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家长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精选21篇)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家长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家长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篇1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会的未来。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乃人之常情,天下做父母的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令人仰慕的人中豪杰。

然而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我们看到太多的父母在为子女的不争气而捶胸顿足,摇头叹息。

于是,怎样教育子女,尤其是怎样做好幼儿教育便成为摆在每位父母面前的一道难题。

作为一名家长,我也同样遭遇了这道难题,妈妈和婆婆有时说:“我那时一个人带三、四个孩子,你们才不过一个,就忙得人仰马翻的”。

到底是现在父母比较“软弱”,还是现代父母“难为”?当我听了xx局长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后,忽然使我眼前豁然开朗了,他那简而易懂又富有幽默生动的语言对我的内心触动很大,也让我从家庭教育的误区中走了出来。

近三小时的讲座让我领悟到了: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

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家庭中的电视录像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

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

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亲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强,而这种敏感性正是培养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基础,做为家长应利用这一拓点帮助孩子在这种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过滤社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的心灵。

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针对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强的特点,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发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体会到丑恶的卑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侵蚀。

教育案例:珍视孩子的心

教育案例:珍视孩子的心

珍视孩子的心一、案例描述:准备。

开学的第一天,他们的表现丝毫没让我意外的:又蹦又跳的,躺在地上耍赖的,对老师拳打脚踢的。

终于在我们的左搂右抱,百般安抚下,很多孩子都慢慢安静下来,有的仅仅轻轻抽泣了。

可一个叫萱萱的小姑娘却不知疲倦的一直哭着,她的眼睛始终盯着门口和窗外,只要有一个家长来,哪怕是保育员阿姨从门前经过,她都会大声的哭起来,声音很凄厉,真能够用“声嘶力竭”来形容,那眼中流露出的焦虑让人心酸。

我心疼的抱她坐在膝盖上,安慰她,她也很懂事似得很用力的擦擦眼泪,急促的摆着手,连声说:“我不哭了,我不哭了,你让我回家bao?”说完,就紧紧的咬着嘴唇,祈求的看着我,生怕她再一出声我就会不让她回家一样。

一天中,她会一次次重复同样的动作,说着同样的话:“我不哭了,我不哭了,你让我回家bao?”中午睡觉时,在我的怀中,她终于哭累了睡着了,可牙齿还是紧紧的咬着下唇。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终于熬到放学了,孩子们看到家长来接了,大都很开心,有的仅仅抱着家长有点委屈,有点撒娇的淌眼泪,当她妈妈出现在门口时,她又发出了那样凄厉的叫声,飞快地冲到她妈妈身边,真让我油然一种“生离死别”的凄惨。

晚上,我一直睡不好,她的哭声,她通红的眼睛始终困扰着我。

着眼泪躲在角落,久久不忍离开。

看着萱萱可怜的样子,我都不忍心对她大声说话,除了给她更多的疼爱和关心似乎也没了主意。

第四天早上,她妈妈红着眼睛进来了,无奈的说:“朱老师,我都快要被她逼疯了,天天一大早就醒了,就说着一句话,我不去上学,现在连早饭也不肯吃了,心思重的不得了”。

看着这个大一小两张痛苦的脸,我感觉这孩子的总总表现似乎已不是简单的入园焦虑了。

因为在我的心中也和她妈妈有着同样的感受,痛苦得不行了,即使在家里,耳边似乎也总响起她的哭声和持续重复的那一句话:“你让我回家bao”。

二、反思与分析:上学哭闹是一般幼儿常见的事情,但像她这样持续多日的恐惧,表现出的强烈的分别焦虑,还有对人(包括老师和小朋友)、对环境的不信任感,不安全感与3岁幼儿的年龄特征极其不相符合。

孩子爱哭和忍着不哭的心理差别读后感

孩子爱哭和忍着不哭的心理差别读后感

孩子爱哭和忍着不哭的心理差别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孩子爱哭和忍着不哭的心理差别读后感》读完关于孩子爱哭和忍着不哭的文章,我心里就像被投进了一颗小石子,泛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你说,那些爱哭的孩子,是不是就像一个个小喇叭呀?心里一有点什么情绪,马上就“哇啦哇啦”地响起来。

他们好像一点儿也藏不住事儿,开心了就大笑,难过了就大哭,生气了就跺脚,就像一阵风,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我就想起了我们班的小花,她呀,就是个爱哭鬼。

有一次,老师发的小红花少了她一朵,她的眼泪马上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噼里啪啦”地往下掉,哭得那叫一个伤心哟!一边哭还一边抽抽搭搭地说:“老师不公平,我也做得很好呀!”你瞧,她心里的委屈,全通过眼泪倒出来啦!可是那些忍着不哭的孩子呢?他们就像是一个个紧紧关着的小盒子,把所有的情绪都藏在里面。

就像我的同桌小明,有一回他不小心摔倒了,膝盖都破了皮,流了血,疼得我看着都揪心。

我问他:“你不疼吗?”他咬着牙,摇摇头说:“不疼!”可是他的眉头皱得紧紧的,额头上都冒出了汗珠,明明就是在忍着嘛!难道他们真的不疼、不难过、不委屈吗?才不是呢!他们只是把这些情绪都藏在了心里,就像把宝贝藏在了一个谁也找不到的地方。

我就在想,爱哭的孩子是不是更勇敢呢?他们不怕别人笑话,想哭就哭,把心里的不开心都哭走了,然后又能开开心心地玩起来。

那忍着不哭的孩子,是不是更坚强呢?他们咬着牙,自己扛着那些难受,就像一个个小战士。

可是,不管是爱哭还是忍着不哭,他们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世界呀!也许爱哭的孩子需要学会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别让眼泪总是那么轻易地流出来。

而忍着不哭的孩子呢,也别总是那么坚强,偶尔哭一哭,把心里的压力释放出来,说不定会更轻松呢!我觉得呀,每个孩子都有自己表达情绪的方式,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只要是真实的,都是最棒的!我们可不能随便去评价谁爱哭不好,谁忍着不哭就一定好。

毕竟,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不是吗?示例文章篇二:《孩子爱哭和忍着不哭的心理差别读后感》最近读了一篇关于孩子爱哭和忍着不哭的文章,哎呀,这可真是让我感触多多呀!文章里说,爱哭的孩子通常是心里藏不住事儿,一有啥情绪就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哗啦啦地全流出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抱不哭的孩子.txt时尚,就是让年薪八千的人看上去像年薪十万。

我们总是要求男人有孩子一样的眼神,父亲一样的能力。

一分钟就可以遇见一个人,一小时喜欢上一个人,一天爱上一个人,但需要花尽一生的时间去忘记一个人。

图书馆
别抱不哭的孩子
图书馆 [2004-8-2]
人际交往最难的是什么,要叫我说,最难的是接近。

道理再简单不过了。

没有接近,就没有交往,
就像没有开花就没有结果一样。

在这上头作家赵树理可以作为我们的榜样。

一本书上说,老赵下乡有个经验,不包不哭的孩子。

若一位大嫂怀里抱着个孩子,孩子正在哭着,老赵会接过孩子。

一边哄着孩子,一边和大嫂说话,很快就亲热地谈起来了。

起初看到这儿,我以为定是写书的人弄错了,该是不哭的抱过来,正哭着的不会去抱。

孩子正哭着,你去抱不是自讨苦吃吗?过了多少年,我才想通这个道理。

写书的人没有弄错,就是抱正哭着的孩子,老赵真是聪明绝顶!先得作个界定,能抱在怀里的孩子,怕不会超过三岁。

这样的年龄,任情任性,无牵无挂,既不会敬重名人更不会畏惧权贵,哭与不哭,连想也不会去想,全凭他一时的感觉。

再从发展的趋势说,正哭着的孩子,不外两种可能,一是继续哭下去,再是慢慢的停下来或戛然而止。

孩子哭着,你不负任何责任,因为他本来就在哭着,而一旦不哭了,你就平白地得到了一个好处。

原本就不哭的孩子,也有两种可能,一是继续不哭,再就是哇的一声哭了。

不管他是为什么哭的,都是在你手里哭的,你都会落个“不讨人喜欢的人”。

老赵的聪明在于,他选择了孩子处于逆境的时候给他以关怀。

人际交往的道理也是这样。

人生在世,就年龄而言,有少壮与老迈之别,就处境而言,有顺境与逆境之别。

就是同样的年龄与处境,景况也会有所不同。

平常人,无灾无病,优游度岁,某一天也会遇上个不顺心的事,比如今天和妻子生了气,心情就不会和往常一样。

总括起来说,人与人只要一比较,就会有逆境和顺竟的区别,哪怕这区别很微小,总还是有的。

与人交往,若能在对方处于逆境时给他一点关怀,真是公德无量。

若是出于需要才去交往,不管怎样必要,都让人觉得有些势力。

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逆境时的交往,要的是真诚,而顺境时的交往要的是技巧。

不管什么时候,真诚都比技巧高尚,甚至可以说,真诚乃是人世间交往是最大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