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

合集下载

中和

中和

五、中和中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根本,也是最原初的审美形态,它几乎与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产生,也一直贯穿在中国古代审美形态的发展过程中。

1、“中和”的基本内涵:“中和”是儒家美学的重要概念。

“中”,是对立的两个因素或两个极端的中间;“和”,指情感的发作必须有节制,从而达到和谐、顺遂的境界而不是矛盾斗争的状态。

它既有量的折衷、平衡,又有质的交汇、融合。

它是一种尺度,强调对立的有差异的各种因素和力量之间的求同存异、平等共生、相互渗透、融会贯通。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2、内含价值:在中国古典美学历史上,“中和”的核心内涵具有统摄其他审美范畴的总体意义。

“情志”、“文质”、“格调”、“虚静”、“比兴”、“意境”、“含蓄”、“巧直”、“意采”等都与“中和”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3、文化渊源:中国的战争,民族的融合4、思想基础:阴阳、五行的观念:认为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相互对立,消长的因素构成的天人合一思想: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特征,儒:天地人合一、人与天地参;道:天地与我并生5、审美特征:1)适度:·情感的适中,在审美活动中体现出对情感的某种节制。

使人达到一种宁静、舒畅的愉悦。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人格精神的和谐,理想人格的精神,刚柔并济,外圆内方“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人与自然的和谐,指喜怒哀乐未发的本然状态,即效法天地的自然状态。

西安世园会主题:“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2)多样性的统一,这是一种平和的、宁静的、渐进的和谐,是人们关于自然对立、变化、统一的认识。

3)天人合一,这是中和最本质最高层次上的特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避免与天地自然的矛盾斗争是一种中和的生命观念,思想意识,审美理想。

6、中和之美在人生与美学上的双重意义1、中和之美不仅是中国古代审美活动中的理想和基本标准,而且也是伦理实践中的理想和基本标准;换句话说,中和之“美”,同时也就是中和之“善”。

中和的名词解释 美学

中和的名词解释 美学

中和的名词解释美学美学是研究和探讨美的本质和其产生、传播、认知等方面的学科。

而在美学的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中和”,它是美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在审美体验中,所体现出的和谐、平衡和统一的特点。

中和在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建筑等艺术领域,都离不开中和这一美学原则的运用。

在绘画中,中和体现为色彩、构图、笔触等各个方面的统一与平衡。

比如,当我们观赏一幅作品时,如果色彩的运用过于单调或者过于繁杂,会让人感到不舒服;而如果构图过于简单或者过于繁复,也会让人感到不协调。

只有在这些因素都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下,作品才能展现出中和的美感。

在音乐中,中和则体现为旋律、和声与节奏的统一与协调。

从简单的古典音乐到复杂的交响乐,都需要在旋律和和声的构建上保持一种平衡,既要有一定的变化和创新,又要保持整体的和谐感。

而节奏的运用也是中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缓慢和快速的交替,给人一种舒展与紧张的感觉,让人在音乐中体验到中和的美。

舞蹈中的中和则体现为舞姿、舞步和舞者的表演风格的统一。

舞蹈要求舞者通过身体的动作和表情来传达情感和意境,只有在各个方面都形成一种和谐与平衡,才能使观众产生共鸣,感受到舞蹈艺术的美妙。

在建筑领域,中和则体现为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和材料运用的统一与协调。

建筑作为综合艺术,要求在整体规划和细节设计上都能体现出一种中和的美感。

无论是古代的宏伟宫殿还是现代的高楼大厦,都需要在结构、功能和美学上取得一种平衡,才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之作。

除了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中和的美学原则也可以延伸到人际关系、社会和谐等方面。

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如果能够保持平衡与和谐的关系,就可以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和共赢的局面。

在社会层面,如果不同群体能够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就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的来说,中和是美学中一种重要的原则,它代表了和谐、平衡和统一。

无论是在艺术领域还是在人际关系和社会层面,中和都是一种追求,它使我们能够在多元和复杂的环境中寻找到一种平衡,从而体验到美的感受。

名词解释中和

名词解释中和

名词解释中和
"中和"是指两种或多种相互作用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使其相互中立化的过程。

在化学领域中,中和是一种常见的反应类型,常用于调节酸碱度、稀释浓度等。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通常是将酸溶液与碱溶液混合,使其达到中性。

酸溶液中含有过多的氢离子(H+),而碱溶液中含有过多的氢氧根离子(OH-)。

当两者混合时,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H2O),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除了酸碱中和反应,中和还可以发生在其他化学反应中。

例如,当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结合形成化合物时,它们之间的电荷可以得到平衡。

这种平衡使得化合物的性质更加稳定,不再表现出金属或非金属的特性。

此外,在生物学领域中,中和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体内的酸碱平衡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当体内酸度过高时,会对身
体造成严重的损害。

为了保持酸碱平衡,人体会通过呼吸、尿液排泄等方式排除多余的酸性物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环境。

总之,中和是一种化学反应,通过使物质之间的电荷得到平衡,使其呈现出中性的性质。

这种反应在调节酸碱度、稀释浓度以及维持生物体内酸碱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中合和中和的区别 -回复

中合和中和的区别 -回复

中合和中和的区别-回复中合和中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尽管它们的发音相似且在语义上没有明显的区别,但在不同的领域中它们有着不同的含义。

中合主要用于化学领域,而中和则在社会和心理学领域中使用。

本文将详细解释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和用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合在化学领域的含义。

中合是指将两种或多种化学物质混合在一起以形成一个新的化合物或混合物。

这种过程涉及不同的原子或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通常会产生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特性的改变。

中合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例如,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混合在一起可以产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相比之下,中和是一个社会和心理学领域中使用的术语。

中和是指处理冲突或矛盾的过程,以达到平衡或达成一致。

在社会关系中,当出现分歧或争执时,中和是通过沟通、谈判和妥协来解决矛盾的一种方式。

它旨在减少紧张局势,促进和谐与共识。

在心理学中,中和是指调整情绪或情感的过程。

当个体经历情绪上的不稳定或冲突时,中和的目标是通过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来恢复平静和稳定。

这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实现,如深呼吸、冥想或寻求社交支持。

尽管中合和中和在不同的领域中有不同的用途,但它们也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无论是在化学还是社会心理学中,中合和中和都可以视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旨在通过两个或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来创造平衡和和谐。

不论是将化学物质混合以产生新的物质,还是通过解决社会矛盾或管理情绪来实现内心的平衡,中合和中和都是通过复杂的过程来达到目标的。

综上所述,中合和中和是两个不同领域中使用的术语,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含义和用法。

中合是指将不同的化学物质混合在一起以形成新的物质,而中和是指处理社会和心理上的冲突以达到平衡和和谐。

尽管两者在应用上有所区别,但它们都可以视为解决问题和创造平衡的方法。

无论是在实验室中进行化学反应,还是在人际关系中解决冲突,中合和中和都是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即创造和谐与平衡。

中合和中和的区别

中合和中和的区别

中合和中和的区别中合和中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和应用领域。

中合通常被用来形容两个或多个事物的结合、融合或合并。

它强调的是整体的统一和一体化。

在中合的情境下,各个部分或个体共同参与,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合的特点是互相依存、互相补充,而不是简单的相加。

常见的例子包括合作、联合、婚姻、整合等。

其中,合作指的是两个或多个个体或组织共同努力,追求共同的目标;联合表示两个或多个个体或组织合并成为一个整体,以实现更大的规模、更大的影响力;婚姻则代表了两个个体在社会和法律层面的结合和融合。

中和则强调了事物之间的平衡与协调。

它起源于古代哲学家老子的思想中,强调各种对立的事物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在中和的情境下,各个对立面不再对立,而是相互扶持、相互补充。

中和的特点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而不是简单的排斥。

常见的例子包括阴阳的协调、政治中的平衡、道德中的节制等。

其中,阴阳的中和代表了宇宙中两个对立的力量在不断对抗中保持平衡,使宇宙和谐;政治中的平衡指的是在权力分配、决策制定等方面各方的平衡和妥协;道德中的节制则强调了个人行为应该遵循的规范和原则。

中合和中和在不同的层面和领域有不同的应用。

在人际关系方面,中合体现了相互理解、包容和尊重的原则。

在合作中,各方需要相互合作,互相信任,追求共同的利益。

在婚姻中,夫妻双方需要相互支持、相互理解,互相包容对方的优点和不足。

在人际冲突解决中,中合则是通过协商、妥协和和解来达到平衡的目的。

在组织管理方面,中合强调了团队合作和整合。

团队中的成员需要相互协作,共同追求企业的目标。

整合则是将各个部门、职能和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高效协调的整体,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在政治和国际关系方面,中和强调了平衡和妥协。

在国际关系中,各国之间需要通过合作和妥协解决分歧,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在政治决策中,需要考虑各方的利益和关切,平衡各种不同的声音和意见。

在个人修养和道德伦理方面,中和强调了内外的平衡。

中和的名词解释

中和的名词解释

中和的名词解释
嘿,咱今儿个就来唠唠“中和”这个词儿。

啥叫中和呀?你想想看哈,就好比酸碱中和,酸和碱碰到一块儿,
它们就相互作用,变得不那么酸也不那么碱了,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比如说,柠檬汁那叫一个酸吧,可你要是加点小苏打进去,哇塞,那
味道就不一样了,这就是中和的一个例子呀!
再比如说人际关系,两个人性格不一样,一个急脾气,一个慢性子,要是能互相包容理解,这不也是一种中和嘛。

就像你和你那老是催你
快点的朋友,你不也得中和一下彼此的节奏嘛!
在大自然里也有中和呀!白天和黑夜,这就是一种中和呀,有白天
的热闹,也有黑夜的宁静,相互中和才构成了完整的一天。

中和可不是简单的加加减减,它更像是一种调和,让不同的东西能
和谐共处。

好比一幅画,有明亮的色彩,也有暗淡的色彩,它们中和
在一起,才成就了一幅美丽的画作。

你看那四季更替,不也是一种中和嘛。

夏天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
中间还有春秋来中和一下,让我们能感受到不同的气候。

中和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呀!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各种中和。

你和家
人的不同意见,通过沟通达成一致,这就是中和;你在工作中遇到各
种难题,通过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也是中和。

所以说呀,中和真的很重要呢!它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和谐有序。

没有中和,那一切都会变得乱糟糟的,不是吗?咱可
得好好理解中和这个词,好好运用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呀!。

两相和中和的意思

两相和中和的意思

两相和中和的意思中和,也作“中庸”。

它原本是指两个事物相互配合、协调统一而得到某种程度上的和谐的意思。

现在,中和被引申为中正之道或者说和谐之道等意义。

生活当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甚至于像冰与火那样尖锐对立。

如何才能处理好呢?首先就需要找出矛盾产生的根源所在,然后想办法去化解它,这就叫作求同存异。

求同存异讲究的是方式方法,但却往往能起到奇效,使事情达成圆满结局;反过来看,如果我们凡事都以自己的主观愿望去衡量别人,不顾及他人感受,甚至因此迁怒于其他人,那么我们很可能既无法做好自己的工作,还可能导致双方关系恶化。

这时候,有必要提醒大家的是:切莫再犯那些我们曾经常犯的错误——太较真!我们没有理由把精力浪费在处理对自己毫无益处的问题上面,更没有任何必要通过伤害彼此间的感情来争取所谓的团队利益。

所以,如果您也想成为一名优秀员工,请摒弃这种性格缺陷吧!否则,您将注定只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殉葬品!中和就是要有一种包容的心态。

这句话乍听起来似乎有点玄乎,实际上并非如此,中国文字博大精深。

每一个汉字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只不过我们没有细细体味罢了。

古代圣贤告诉我们,要放下自己内心的执念,消除偏见,摒弃纷扰。

让内心充满祥和、喜悦和爱。

简言之,即不带主观色彩地审视周围的世界,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这样便会获得快乐与幸福。

诚然,拥有中和之心确实比较高深,不易掌握,但是仔细回想一下你身边的亲友,哪一位又不具备“外柔内刚”的品质呢?既是强硬,却依旧给人以温暖与慰藉;纵然顽固,却从未阻挡过前进的步伐……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着完美,无论是长相还是衣着打扮,无论是智慧还是举止谈吐,大家的目标是希望自己是最棒的,是最独特的。

既然有一部分人可以达到这个境界,那么为什么还有许多人纠缠于表象而无法脱离苦海呢?归根结底,我们总是将个人荣辱、升职加薪等等挂钩,但若能改变这一陋习,尝试从另一个层次上考虑问题,就能收获全新的答案。

中和在美学的名词解释

中和在美学的名词解释

中和在美学的名词解释美学是研究艺术和审美经验的学科,而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中和”。

中和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它使得人们感受到和谐、舒适和完整。

本文将对中和在美学中的概念进行解释,并探讨它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应用。

中和作为美学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在柏拉图的哲学中,中和是指适度和谐的状态,它是一种超越极端、过度和不足的中间状态。

柏拉图认为,这种中和状态是美的根源,只有在中和的状态下,人们才能体验到真正的美。

在绘画艺术中,中和的概念可以从构图和色彩的角度进行解释。

在构图方面,中和意味着在画面中各个元素的分布和排列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例如,画面上的主角和背景,明亮和暗淡的色彩,大面积和细节的呈现等等都需要达到一种平衡,这样才能使整个画面看起来和谐而完整。

在色彩方面,中和可以指不同颜色的搭配达到一种和谐的效果。

例如,冷色调和暖色调的组合可以创造出一种平衡的感觉,同时激发出观者的情感。

除了绘画,中和的概念也可以在音乐中得到体现。

在音乐中,中和可以指不同音调和音符之间的关系。

音乐家通过合理的调配节奏和音高,使得音乐作品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状态。

当音乐中的各个音符和声部相互呼应、平衡时,就能创造出美妙动人的旋律。

中和在建筑艺术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建筑师通过设计建筑的结构和比例,来实现空间的中和与和谐。

一座富有中和感的建筑,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功能和实用性的需求,还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审美体验。

此外,中和还可以在文学和诗歌中得到体现。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选择合适的词语、节奏和结构,使得作品呈现出一种中和美的状态。

这种平衡和谐的语言表达,可以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使读者与作品产生深入的联系。

总之,中和作为美学概念,是追求艺术作品和审美经验中的平衡和谐。

它可以在绘画、音乐、建筑和文学等不同艺术形式中得到体现。

通过追求中和,艺术家可以使作品更加完美和令人愉悦。

同时,中和也不仅仅适用于艺术领域,它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碱中和滴定就是一类精确度高的定量分析
[问题2]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一、酸碱中和滴定原理
反应原理 计算原理
1.反应原理:H++OH- =H2O [问题3]什么是酸碱中和滴定? 2.概念: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 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 法叫酸碱中和滴定。
[问题4]酸碱中和滴定应用了什么计算原理?
例1、误差分析 、 1、仪器洗涤 、 (1) 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偏大 偏大 (2) 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3) 移液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偏小 滴定开始仰视, 2、读数误差 滴定开始仰视,结束时俯视 偏小 、 3、操作不当 、 (1) 滴定过程中,活塞处漏液 滴定过程中, (2) 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偏大 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 (3) 移液管上未写“吹”字,而吹了 偏大 移液管上未写“ (4) 滴定时达终点,管口悬一滴 偏小 滴定时达终点, (5) 用酸滴碱时,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加最后一滴酸使溶 用酸滴碱时,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偏大 液由橙变红色
对于强酸强碱而言, 对于强酸强碱而言,应是指示剂在 PH=7时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为最佳 时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为最佳 溶液滴定0.1mol/LHCl溶 例•用0.1mol/LNaOH溶液滴定 用 溶液滴定 溶 如达到滴定终点时不小心多加1滴 液,如达到滴定终点时不小心多加 滴NaOH 溶液( 滴溶液的体积为 滴溶液的体积为0.05ml)继续加水到 溶液(1滴溶液的体积为 ) 50ml,所得溶液的 为 ,所得溶液的pH为 (C ) A。3 B。4 C。10 D。11 。 。 。 。
精度: 精度:0.01mL
酸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
(3) 未知浓度溶液(待测溶液)体积的准确性 未知浓度溶液(待测溶液) 量筒(精度: 量筒(精度:0.1mL,精密实验中不用) ,精密实验中不用) 移液管(精度很高) 移液管(精度很高) 滴定管 (4)盛待测液仪器
锥形瓶与烧杯的区别
要振荡
[问题11]用什么试剂可指示酸碱恰好完全 反应?
4.关键: ①准确测出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 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问题6]测定溶液体积的仪器有哪些?
5.仪器 量筒: 滴定管: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 [问题7]量筒和滴定管的“0”刻度位置是否一致 [问题8]如何判断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
滴定管结构:酸式=直细颈有刻度玻璃管 玻璃活塞 滴定管结构:酸式 直细颈有刻度玻璃管+玻璃活塞 直细颈有刻度玻璃管 碱式=直细颈有刻度玻璃管 橡胶管( 直细颈有刻度玻璃管+橡胶管 碱式 直细颈有刻度玻璃管 橡胶管(内有 稍大的玻璃球) 稍大的玻璃球)
c( HCl ) • V [ HCl ( aq )] × 1mol V [ NaOH (aq )] × 1 0.02900 L = =0.1400mol/L 0.02300 L
[思考]把上题中HCl改成H2SO4,则NaOH的物 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解: H2SO4 1mol
酸碱中和滴定
新钢中学 敖俊斌
[问题1]化学分析方法有那两类?
定性分析:知道物质是由那些成分组成 知道物质是由那些成分组成 定量分析:知道物质中各成分的含量 知道物质中各成分的含量 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定性分析) CO2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定性分析) 每个CO 分子是由一个C原子和二个O原子构成(定量分析) 每个CO2分子是由一个C原子和二个O原子构成(定量分析)
+
2NaOH = Na2SO4+2H2O 2mol c(NaOH)•V[NaOH(aq)]
c(H2SO4)•V[H2SO4(aq)] c(NaOH)= =
c( H 2 SO 4) • V [ H 2 SO 4(aq)] × 2mol V [ NaOH (aq)] × 1mol
0.1100 mol / L × 0.02900 L × 2mol 0.02300 L × 1mol
3、数据处理
以盐酸滴定NaOH溶液为例: 溶液为例: 以盐酸滴定 溶液为例
实验 c(HCl) V(NaOH) 编号 mol/L mL V(初) 初 1 2 3 V(HCl)/mL V(终) V(HCl) 终 V c(NaOH) mol/L
cB =
0.2000 ·VA 25.00
误差分析 标准盐酸滴定25.00mL 以0.2000mol/L标准盐酸滴定 标准盐酸滴定 未知浓度NaOH溶液为例: 溶液为例: 未知浓度 溶液为例
滴定过程的pH变化 滴定过程的pH变化 pH
溶液, 用0.10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 .00ml 的 溶液 滴定20 0.1000mol/L的HCl 溶液,求随 HCl的增大,pH=? 的 溶液,求随V 的增大, ?
VNaOH(mL) 0.00 pH 1.00 5.00 1.22 10.00 1.48 15.00 1.84 18.00 3.12 19.00 3.60 19.50 3.90 19.98 4.30
酸碱中和滴定
新钢中学 敖俊斌
VNaOH(mL) 20.00 pH 7.00
20.02 9.70
20.08 10.30
20.10 10.40
21.00 11.38
25.00 12.05
30.00 12.30
35.00 12.44
误差: 误差:0.02÷40=0.0005=0.05% ÷
14 12 10 8 12.5 11.7 10.7 9.7
20.02mL
溶 液 的 pH
7 6 4 2 1 0 0 5 10 15 20 25
突跃范围
19.98mL
4.3 3.3 2.28
30
35
40
45
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 溶液的体积V(mL) 加入 溶液的体积
“突跃”的存在为准确判断终点提供了方便 突跃”
[结论] ⑴在滴定终点前后,溶液的pH发生突跃。 ⑵指示剂的变色点落在溶液pH的突跃范围内。 ⑶按pH突跃范围内的体积计算,结果是可以 达到足够的准确度的,即误差可忽略不计。
[课堂练习] 用0.1100mol/L的HCl溶液滴 定23.00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滴定恰 好完成时,用去HCl溶液29.00mL。通过中 和滴定测得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 少?
解: HCl + NaOH = NaCl+ 1mol 1mol c(HCl)•V[HCl(aq)] c(NaOH)•V[NaOH(aq)] c(NaOH)=
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
酚酞: 酚酞: 石蕊: 石蕊: 甲基橙: 甲基橙:
0 1 2 8 5 3.1 3 4 4.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10
4.3 突跃范围
酚 酞 强碱滴定强酸 强酸滴定强碱 粉红 无→粉红 粉红→无 粉红 无
9.7
甲基橙 橙→黄 黄 橙 黄→橙
石蕊因没有明显的单一颜色变换, 石蕊因没有明显的单一颜色变换,通常不用作指示剂
cB =
cA ·VA VB 0.2000 ·VA 25.00
cB =
标准盐酸滴定25.00mL未知浓度 以0.2000mol/L标准盐酸滴定 标准盐酸滴定 未知浓度 NaOH溶液为例: 溶液为例: 溶液为例 1.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 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 2.盛未知浓度 盛未知浓度NaOH溶液的滴定管未用 溶液的滴定管未用NaOH溶液润洗 盛未知浓度 溶液的滴定管未用 溶液润洗 3.碱式滴定管中开始有气泡,后气泡消失 碱式滴定管中开始有气泡, 碱式滴定管中开始有气泡 4.锥形瓶中加水,稀释溶液 锥形瓶中加水, 锥形瓶中加水 5.酸式滴定管中开始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酸式滴定管中开始有气泡, 酸式滴定管中开始有气泡 6.振荡剧烈,碱液溅出 振荡剧烈, 振荡剧烈 7.滴定开始(记初读数时)仰视,结束(记末读数 滴定开始(记初读数时)仰视,结束( 滴定开始 时)俯视 8.开始时俯视,结束时仰视 开始时俯视, 开始时俯视
2、滴定
眼睛: 眼睛: 锥形瓶中颜色 左手: 控制活塞(玻璃珠) 左手: 控制活塞(玻璃珠) 右手: 右手: 旋转振荡锥形瓶 滴加溶液方法: 滴加溶液方法: 成线(开始时) 成线(开始时) 成滴(接近终点时) 成滴(接近终点时) 终点判断: 加入最后1滴标准溶液,溶液颜色改变, 终点判断: 加入最后1滴标准溶液,溶液颜色改变, 且不立即变回原来颜色 记V 终
[问题9]量筒和滴定管哪 个更精确一些?
1ml溶液 溶液
[问题10]滴定管精确到多少 毫升?可估计到多少毫升?
0.1ml 0.01ml
如何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如何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1)已知浓度溶液 标准溶液) 已知浓度溶液( (1)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浓度的准确性 (2)标准溶液体积的准确性 (2)标准溶液体积的准确性 你能根据测定的需要设计出合理的仪器吗? 你能根据测定的需要设计出合理的仪器吗? 如最终需消耗10mL标准溶液,为使读数误 标准溶液, 如最终需消耗 标准溶液 差不大于0.1%,该仪器的精度应为多少? 差不大于 ,该仪器的精度应为多少? 滴定管
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25.00mL未知浓度的 未知浓度的 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 NaOH溶液,以测定 溶液, 溶液 以测定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的物质的量浓度
cB =
cAVA
VB 锥形瓶 滴定管
仪器的选择
操作 1、准备 滴定管
检漏 蒸馏水洗 同浓度溶液润洗2~3次 同浓度溶液润洗2~3次 2~3 刻度以上) 装液 (0刻度以上) 赶气泡 调液面(0或0刻度下) 刻度下) 记V初 (精确至0.01mL) 精确至0.01mL) 0.01mL 移液管 用蒸馏水洗后,同浓度溶液润洗2~3次 用蒸馏水洗后,同浓度溶液润洗2~3次 2~3 用蒸馏水洗净,不需干燥, 用蒸馏水洗净,不需干燥,不得润洗 锥形瓶 注入一定体积的待测溶液 加入2 加入2滴指示剂 记V待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