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中药方
治疗干燥综合症的偏方

治疗干燥综合症的偏方
1.气虚阳弱型干燥综合征,用补中益气汤或桂附理中汤加减治疗。
常用药有黄芪、白术、升麻、当归、柴胡、山药、丁香、仙灵脾、太子参、干姜、甘草等。
2.木耳粥:将白木耳5--10克浸泡发涨,加粳米,大枣同煮粥。
白木耳味甘性平,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作用。
3.芝麻粥:将黑芝麻适量淘洗干净,晒干后炒熟研碎,每次取30克,同粳米煮粥。
芝麻可润五脏、补虚气。
4.治疗干燥综合征偏方,燥邪犯肺型干燥综合征,用桑杏汤加减,常用药有桑叶、杏仁、荆芥、板蓝根、薄荷、桔梗、芦根、沙参、麦冬等。
5.干燥综合征的治疗偏方,气滞血瘀型干燥综合征,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有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川芎、牛膝、鸡血藤、鹿衔草、甘草等。
治疗干燥综合症的偏方?以上5点都是关于治疗干燥综合症的偏方,欢迎大家参考。
同时也祝愿每一位患者朋友们早日康复。
参苓白术散治干燥综合征(干祖望)

参苓白术散治干燥综合征(干祖望)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中医诊断:燥证西医诊断:干燥综合征谢某,女,53岁初诊:1985年1月31日。
主诉及病史:口、眼、鼻、咽喉干燥已2年左右。
口干舌燥,不耐多言,咽喉堵塞感,两目干涩,视物模糊,视力下降。
两膝关节乏力,活动不利。
诊查:鼻粘膜苍白少液,咽部两侧索肥大,余(一)。
舌质胖苔薄,脉来左细右沉。
辩证:人谓干燥综合征即中医之燥证,实则决非尽然,中医燥证泛指急性之劫液者也。
考水谷人胃经熟腐而脾化精微之后,肾藏之,肺布之,以滋养五官百骸。
病历2年,事非劫液,良以脾失生化之源而然。
正以津血同源,津枯者血亦无从自荣,血不荣于经脉,故关节除待濡养于津液外,血之滋养更为重要。
津枯血槁,关节焉得平安?治法:拟取培土健脾,则生津益水在其中矣。
不过病缠2年,求覆杯也非旦夕之功。
党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白扁豆10g 怀山药10g 陈皮6g甘草3g 当归10g 石斛10g黄精10g 试进20剂。
忌辛辣、煎煿、花生、茡荠等。
二诊:2月28日。
药后目已有泪,口干稍轻,两膝关节无劲及运动不灵活似乎也有所改善。
诊查同上诊。
舌质胖苔薄,脉细。
中州不健,难化精微,七窍之清明恃津液,关节之濡养也赖津液,仍取健土以生津液为法。
党参10g 茯苓10g 山药10g白扁豆10g 石斛10g 桑寄生10g杜仲10g 秦艽6g 功劳叶10g黄精10g 乌梅10g 5剂三诊:4月2日。
药治之后,咽干唯在夜间出现,鼻腔已有舒服感,眼睛稍滋润,两膝关节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鼻腔少液,咽部两侧索肥大,舌胖苔薄,脉细。
血不营于关节,则酸痛乏力;津不濡于七窍,乃诸窍干涩。
良以津血同源,共荣同辱,息息相关。
投药以来,俱取健脾入手,盖精微生化、津血来源皆在中土之故。
看来疗效已来,前途有径,不过慢性病毕竟善消时日,难赋之速痊。
党参10g 茯苓10g 白扁豆10g山药10g 当归10g 白芍6g石斛10g 黄精10g 乌梅10g桑寄生10g 功劳叶10g 5剂四诊:5月2日。
中医开药方 治疗干燥症

中医开药方治疗干燥症
当今社会发展速度快,给人造成了很大的生活压力,人的身体也会出现不同的疾病。
而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在疾病治疗上有着其独特之处,很多人都会选择中医来治病和养生。
为了让您了解更多的中医类知识,生活家特别准备了丰富的系列资讯,帮助大家对中医有更多的认识。
湿热郁遏,津液失调证
表现为口眼干燥,涎腺肿大,口苦口臭,口中黏腻不适,疲乏困倦,四肢沉重,关节疼痛肿胀。
如湿热并重,可选用藿香、佩兰、薏苡仁、白豆蔻、杏仁、清半夏、苍术、厚朴、连翘、滑石、茵陈、秦艽、木瓜、海风藤;若湿偏重,可选用三仁汤或藿朴夏苓汤加减;若热偏重,则选用黄芩滑石汤加减;若病程迁延较长或久治不效,可适当增加紫苏梗、砂仁等以醒脾调气、升清降浊,以助化气祛湿。
◆三仁汤
方药: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各4克,杏仁、半夏各10克,生薏仁、飞滑石各12克。
用法:水煎(水5杯,煮取3杯),每日1剂,分2次服。
◆藿朴夏苓汤
方药:半夏8克,藿香、川朴花、茯苓、杏仁、薏苡仁、大豆卷、泽泻、红花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干燥综合症中药方

方一资元运化汤药物组成地黄20g 白芍15g 麦冬10g龟版15g 阿胶(烊化)10g 酒大黄10g 桃仁10g 廑虫10g 五味子10g 生鸡子黄15g 黄芩10g 杏仁10g 甘草10g制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病证干燥综合征,阴亏血滞之证。
病案举隅施某,女,48岁。
绝经后逐渐出现双目干涩,时有灼痛,视物模糊。
口干咽燥,但欲漱口而不欲咽。
两膝关节疼痛。
肌肤、下阴干痒。
经唇活检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干燥综合征”。
服滋养阴液中药3个月,效果不佳。
刻诊:唇干舌燥,碎裂疼痛,肌肤甲错。
两眶微黑,白睛红丝。
心烦易怒。
舌质干红,脉弦细。
证属阴虚火旺,络脉瘀阻。
拟滋阴清火,化瘀生新,予以滋元运化汤加减。
生、熟地、白芍、鸡血藤各15g,阿胶、龟版、酒大黄、桃仁、廑虫、地龙、天花粉、黄芩、夏枯草各10g。
并嘱平时常含服炙乌梅。
上方共加减45剂后诸症消失。
嘱常服河车大造丸,间服大黄廑虫丸以巩固疗效。
随访2年无复发。
资料来源马伟民.浙江中医杂志,1991,(12):543评按本方根据<温病条辨)之大定风珠合《金匮要略)之大黄廑虫丸化裁而来。
针对干燥综合征肾阴枯涸、瘀血内停之病机而设。
采用滋阴化瘀之法。
方中重用大黄、阿胶、鸡子黄、龟版取大定风珠之滋养元阴,元阴复则一身之津液复;大黄、廑虫、桃仁取大黄廑虫丸之破瘀生新,逐瘀血则经络通,新血生以养肌肤;麦冬、甘草酸甘化阴,敛液润燥;黄芩杏仁清肺泄热坚阴。
诸药合用具填肾阴、破瘀血、通经络之功。
方二益气生津汤药物组成炙黄芪50g 麦冬30g 熟地25g 女贞子24g 党参15g 生地15g 玄参15g 北沙参15g 当归15g 白芍15g炒白术12g川石斛20g制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30剂为1个疗程。
适应病证干燥综合征,气血津液不足者。
病案举隅患者,女,46岁。
5年前开始出现口、眼干燥,近年来加重。
口干无津,并伴吞咽于性食物困难,部分牙齿呈小碎块脱落。
眼干无泪,视物模糊,鼻咽干燥,时有干咳。
孟如教授辨治干燥综合征经验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 7
孟 如 教授 辨治 干 燥 综 合 征 经 验
杨坤 . 寻 ( 南省 陆 良县 中医 医院,云 南 陆 良 6 5 0 ) 云 5 6 0
关键词 : 孟如 ; 医药 疗 法 ; 燥 综 合 征 中 干
1 ( 5g 烊化H ) E 枣皮 1 ,I 子 1 。随证加减 : 5g 川 楝 5g 内热甚者 加
身关节疼痛 、 心悸 、 不欲食 , 上腹胀满 , 左 时有肠鸣腹 痛 , 可、 纳
症见 : 咳无痰或痰少而粘稠 、 以咯 出, 干 难 口 眠差 , 便 2次 / l 先 干 后 溏 , 痛 则 便 , 干 红 、 干 黯 红 、 大 E, 腹 唇 舌
2 1 燥 邪 伤肺 .
干咽燥 , 常伴发热恶 寒、 节肿痛 等症 , 关 舌质 红 、 苔薄 黄而 干, 脉浮数 。治则 : 清肺 润 燥 止 咳。方 药 : 清燥 救 肺 汤 化裁 。组 成: 桑叶 1 , 5g 杏仁 1 , 2g 石膏 1 , 5 银花 1 , g 2g 连翘 1 , 5g 沙参
地 骨 皮 1 , 蒿 2 。 5g 青 0g 2 4 脾 胃 阴虚 . 症 见 : 干 咽 燥 , 干 不 欲 多 饮 、 干 、 脘 口 口 眼 胃
中 图分 类 号 : 5 . R24 4
文献标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O 7 3 92 1 )2 O 7 2 1¨ —2 4 ( 0 0 1 一O 2 —0 0
外邪入里化热 , 使阴津耗伤而发本病 。 总之 , 本病为阴津亏虚 , 病位在 口、 眼等 清窍 , 亦可 累及全 身, 与肺 、 胃)肝 、 脾( 、 肾密 切相关 、 则可 累及皮 肤 、 肉、 甚 肌 关
干燥症,润燥中药方

玄参
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
麦冬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清养肺胃之阴多去心用,滋阴清心多连心用。1、清心除烦:适于内热扰心之证。
用药禁忌: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乌头为毛茛科植物,药用乌头主要为川乌,民间药用也有草乌,乌头的侧根(子根)叫附子,乌头主要成分为乌头碱,有剧毒!需要炮制过才能入药。
1、热病烦渴。本品甘寒,既能清肺胃二经实热,又能生津止渴,故常用治热病烦渴,可配芦根、麦门冬等用;或配生地黄、五味子用,如天花散(《仁斋直指方》);取本品生津止渴之功,配沙参、麦门冬、玉竹等用,可治燥伤肺胃,咽干口渴,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可用于阴虚消渴,症见口渴、饮多、尿多者。本品有滋阴润澡、生津止渴功效。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如玉液汤。
清热泻火:用于高热烦渴,常配生石膏;用于肺热咳嗽,常配贝母。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之发热、盗汗,常配黄柏、地黄。
天花粉
应用:1.本品长于清热生津,用于热病津伤口渴及消渴等症,常配生地、山药、五味子等,如玉液汤。
连翘
连翘主要含苯乙醇苷类、木脂体及其苷类、五环三萜娄、挥发油类等化合物。药理研究认为其具有抗菌、抗炎、解热、镇吐、利尿强心、抗肝损、镇痛、抑制磷酸二酯酶、抗病毒、降血压、抑制弹性蛋白酶活力、抗内毒素等作用。除果实入药,具清热解毒、消结排脓之效外,药用其叶,对治疗高血压、痢疾、咽喉痛等效果较好。
养阴解毒汤治疗干燥综合征30例

根治方法 ,主要应用糖皮质激 素及免疫抑制剂 ,但均有 较严重的副作用 ,加用 中药则可 明显提高疗效 ,减少糖 皮质激素用量 ,减轻其副作用 。
31 病 因病机探讨 .
干燥综合征属 中医之燥痹 。 燥毒是
主要的致病 因素 。 笔者认 为, “ 外分 腺 ”有 中医奇恒之府之功能 ,为 津 液生化之源 。燥毒之 邪伤及 “ 外分泌腺 ”,致津液生 化 无源而成 干燥 之症 。这与火热伤津所 口干渴欲饮之燥
中毒者予补碱 ,继发感者予抗 生素治疗 。
1 3 3 观察指标 ..
口、 眼干燥症状 , 日饮水量 , 每 血沉 、
唾液流率 、电解质酸碱平衡 、尿 p H值 。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 准 显效: 口、眼干燥症状消失,唾液 . 流 率≥3 O l 1 . m / 5分,停用人工泪液 、人工唾液 ,进 固体 食物不需饮水 ,血沉 <2 m / ,水 、电解质 、酸碱 平衡 0m h 正 常,尿 p <6 5 H . 。有效 :临床症状 ,检验指标改善, 但未达显效标准者 。无效 :治疗前后无变化 。 22 治疗结果 治疗 3 例 ,显效 2 ,有效 8 ,无 . 0 0例 例
效 2 ,总有效率 9 . 3 。 例 3 3 %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干燥 综合症 的发病 可分为两部分 :①
在易感基因的背景下,外部因素 ( 如病毒等 )的参与导
1 诊 断标 准 采用 2 0 年修订的干燥综合征国际诊 . 2 02 断( 分类) 标准。 I 口腔症状 : 三项 中有一项或 以上①每月感到 口干 持续 3个 月以上②成人腮腺反复或持续肿大③ 吞咽干 性
第年总期 2O第 81下 05半 卷期9 1月月 0 ・刊 第 O
疏肝健脾法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应用

疏肝健脾法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应用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多器官的干燥症状,包括口干、眼干、皮肤干燥、关节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疏肝健脾法作为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已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本文将从疏肝健脾法的基本理论、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等方面进行讨论,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一、疏肝健脾法的基本理论疏肝健脾法是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肝郁脾虚、气滞湿停、阴虚火旺等。
根据中医理论,肝主疏泄,脾主运化。
当肝脾功能失衡时,易导致气机不畅、水液代谢失调,进而引起干燥综合征的发生。
疏肝健脾法的治疗原则主要是疏肝理气、健脾化湿、滋阴润燥。
其具体治疗方法包括舒肝解郁、调和脾胃、润肺养阴等。
1. 舒肝解郁肝气郁结是中医认为导致干燥综合征的重要病因之一。
在治疗干燥综合征时,首先需要舒肝解郁,调畅肝气。
常用的药物包括柴胡、枳壳、香附等。
这类药物能够疏肝解郁、舒肝理气,有助于调节情绪、改善气机,从而减轻口干、眼干等症状。
2. 调和脾胃脾主运化,脾气虚弱易导致湿浊停滞,进而影响水液代谢,使阴液不足,最终导致干燥症状的出现。
在治疗干燥综合征时,需要调和脾胃、健脾化湿。
常用的药物包括炙甘草、茯苓、白术等。
这类药物能够健脾化湿、渗透湿气,有助于改善口干、皮肤干燥等症状。
3. 润肺养阴肺主呼吸,肺阴不足易导致干燥症状的出现。
在治疗干燥综合征时,需要润肺养阴、滋阴润燥。
常用的药物包括罗汉果、沙参、百合等。
这类药物能够润肺养阴、滋润粘膜,有助于改善咽干、咳嗽等症状。
三、疏肝健脾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疗效分析疏肝健脾法治疗干燥综合征已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患者经过一定疗程的治疗后,口干、眼干、皮肤干燥等症状有所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临床研究也证实,疏肝健脾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总有效率在80%以上,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疏肝健脾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特点之一是疗效稳定,具有较低的复发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中药方
干燥综合症是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为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病。
准确及时的诊断有助于患者的后期康复。
中医对干燥综合症的病因认为乃因素体阴虚,或感染邪毒而致津液生化不足、清窍、关节失其濡养致口鼻干燥、眼干及涩痛,异物感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性疾病。
中医认为干燥综合症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阴虚津枯,清窍失养素体肾、肝、肺之阴虚,阴虚内燥,津液干枯,津不上承,清窍失于濡养,则目干涩、口咽干燥,鼻干等症经久不去。
2、内外燥邪,毒邪蕴结素体阴虚内燥,若外受燥(热)之邪侵袭,内外燥合邪上攻,攻于目则目干涩、赤肿,迎风流泪;攻于鼻则鼻干燥,鼻痒结痂;攻于口则口咽干燥,频欲饮而不能止干,咽痒不适;犯于肺,肺失清肃,则咳嗽,气急,咳嗽少。
且合邪致病,内外邪气胶着,不易速去,日久致毒邪蕴结而发为舌下、颌下结肿等症。
3、阴虚津枯,痹邪阻络阴虚津枯,筋骨失于濡养,筋脉失于濡养,痹邪乘虚入侵,阻滞经络、筋骨、关节致骨节、肌肉酸痛,活动不利。
上述内容阐述了中医对干燥综合症的认知,本病性质属虚,以肾、肝、肺之阴虚为主,病程中出现因虚致实或邪气外袭之证候;病位以五官清窍,尤其是目、口为主,病情日久,五脏均可发病。
少数病人阴损及阳而成虚劳。
干燥综合症属中医“燥证”范畴,以泪液、唾液分泌减少为特征。
专家认为,临床使用中药治疗干燥综合症要抓住主要症状,以调整脏腑、益气养血、滋阴润燥为主,分证分期辨证治疗。
中药治疗干燥综合症——心肝血虚,筋脉失荣证
表现为面色无华,语声低怯,口干咽干,目干少泪,心悸易惊,心烦急躁,易疲乏,胸胁不适,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肌肉关节隐隐作痛,舌质淡,苔薄。
治以益气养血,滋阴通络。
药方用四逆散、四物汤、补肝汤加减。
◆四逆散
方药: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各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四物汤
方药:川芎2克,白芍6克(炒),人参、当归各4克,生姜3片,大枣3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补肝汤
方药:甘草、桂心、山茱萸各3克,桃仁、柏子仁、茯苓、细辛、防风各6克,大枣24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中药治疗干燥综合症——肺脾阴虚,津液亏乏证
此证临床较常见,多出现于疾病初期,干燥症状比其他证型明显。
表现为眼干口燥,少泪少唾,少涕少汗,目红咽红,时时饮水,阴道黏膜干涩,干咳无痰,皮
疹红斑,肌肉关节疼痛,舌红,苔薄、净。
药方选用应为甘寒滋润之品,如沙参麦冬汤或竹叶石膏汤加减。
◆沙参麦冬汤
方药:生甘草、冬桑叶、生扁豆、花粉各4克,沙参、麦冬各9克,玉竹6克。
用法:水煎(水5杯,煮取2杯),每日1剂,分2次服。
◆竹叶石膏汤
方药:青竹叶30张,贝母6克,桑叶皮、生甘草各2克,金银花、冬瓜、熟石膏、光杏仁、连翘壳各4克,白莱菔子、鲜苇茎(去节)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干燥综合症主因为湿热郁遏,津液失调证。
症状表现为口眼干燥,涎腺肿大,口苦口臭,口中黏腻不适,疲乏困倦,四肢沉重,关节疼痛肿胀。
下面为大家介绍中药治疗干燥综合症的药方。
◆三仁汤
方药: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各4克,杏仁、半夏各10克,生薏仁、飞滑石各12克。
用法:水煎(水5杯,煮取3杯),每日1剂,分2次服。
◆藿朴夏苓汤
方药:半夏8克,藿香、川朴花、茯苓、杏仁、薏苡仁、大豆卷、泽泻、红花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中药治疗干燥综合症预后较好,有内脏损害者经恰当治疗,大多可缓解。
因此,及早发现,正确治疗,可预防肾、肺、肝脏等脏器的损害。
专家提示:以上药方请根据医生嘱咐使用,切勿擅自使用,造成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