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南益阳第六中学八年级历史教案: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人教版下册)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初中历史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初中历史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
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五四精神的实质。

二、能力和方法
1、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结合文中所给的史料,培养学生从历史史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五四运动作出价值判断,由此感受到民族精神的觉醒对一个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并由此培养爱国情怀。

2学情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本课第一目“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概述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重点叙述了北洋政府和日本签订的“二十条”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所受到屈辱。

第二目“无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讲述了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

第三目“新民主主开的端义”,讲述了五四运动的所体现的性质和影响。

该历史事件较为复杂,且是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成分,难以很好的两者兼顾。

3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
难点:理解五四精神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讲授】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
(上课伊始,展示东林书院图片及对联,设问:给我们传递怎样的信息?(学习爱国)。

五四运动说课稿精装版

五四运动说课稿精装版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课程地位《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好本课,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内容本节一共有三个子目,我将其归结为: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以及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

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我将用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3、教学目标《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为: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以及初二学生实际,本课的三维目标我是这样确立的:(1)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知道五四运动的过程和结果;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及五四精神。

(2)过程与方法:运用相关史料、图片和电影片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深入探究五四运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标,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五四运动的背景以及五四精神;难点则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1、学情分析根据初二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主动参与性较强,这就有助于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展开教学。

2、教法结合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实际,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将综合运用情景创设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以及角色扮演法等,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3、学法指导学生从史料、图片以及电影片段中捕捉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把握历史宏观概念,获取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分钟)我将采用播放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中的一段,以激昂雄壮的歌曲导入新课,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引入课题:五四爱国运动(二)讲授新课(28分钟)本节的三个子目,我将其分为三个篇章,即寻源五四、感知五四、弘扬五四。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历史事件作识记要求,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所产生改变中国发展的影响有所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共产党的出现,是中国的发展有了新面貌;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北伐战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长征的相关史实[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4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 课本教材、地图册、相关多媒体图文资料、考古发现图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和掌握五四运动的背景、内容(时、地、人、口号等)、结果及其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从课文和插图、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再现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探索其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当继承光荣传统,奋发学习,矢志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难点:对于五四精神和中国共产党诞生意义的理解[课时]1课时[教具]课本教材、地图册、相关多媒体图文资料、考古发现图板书设计: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五四爱国运动时间:1919年5月4日背景:巴黎和约的失败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重要人物:工人评价与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情感态度
价值观
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当继承光荣传统,奋发学习,矢志完成民族复兴大业。中国的资产阶级天生软弱妥协,无法完成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中国革命需要建立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46页插图《还我青岛》反映学生什么样的心态和要求?
5、47页插图《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到学校时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顶端题字中的“中华民国八年”是公元哪一年?(1919年)
你从这幅图片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教师小结:它证明了北洋军阀政府曾经镇压学生运动;但是,北洋军阀政府迫于人民的压力,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被捕学生返校受到热烈欢迎,说明五四爱国运动得到广大学生的支持和拥护;被捕学生敢于斗争的爱国行为值得炎黄子孙为之自豪和骄傲。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就可以知道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和“七一”建党纪念日的由来等重要历史知识。
讲授新课
一、五四爱国运动
1、“导言”和46页小字部分的内容与五四爱国运动有什么联系?
2、引导学生讨论47页“动脑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国家主权为什么仍然遭侵犯?
3、五四爱国运动中的青年学生提出了哪些主张?
6、“活动与探究·议一议”: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要建立中国共产党?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旧式的民主主义革命中,领导革命的阶级是农民、开明地主、资产阶级等,他们都由于自身的弱点,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这使得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要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必须有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建立中国共产党。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五四运动》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的内容。

它上承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

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对知识发展、迁移能力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材内容稍作调整,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把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目标分析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兴趣,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在体验中开拓思维。

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过程分析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征,为实现教学目标,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创新的课堂氛围,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来优化课堂教学:1、创设情景直观感知通过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创设情景,引出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而设定的,激起学生了解这场运动的求知欲望,从而揭示课题。

紧跟着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知识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考虑到声音和图像比单纯的文字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此通过播放《五四回声》的视频,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印象。

2、抢答探究培养双基这个环节以小组竞赛、知识抢答的形式推动,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选项进行抢答,选项是老师根据知识结构设置的,与一般的选择题的呈现模式不同,老师只给选项,不给题干,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地选择,选出认为与“五四运动”有关的关键词,并说明理由。

如:屏幕打出(1920 1917 1919 1918)这四个年代,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1919,理由是: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对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而且还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能力,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

为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我引导学生从口号入手(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③“_日本帝国主义!”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屏幕给出四个选项,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理由是:这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之一。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教学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学难点】五四爱国精神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当1949年开国大典时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广场上54门大炮齐鸣28响,这54门大炮齐鸣28响是否有特殊的意义呢?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

二、新课学习(一)五四运动1.五四运动的背景教师:国际上日、美加紧侵略中国,民族矛盾加剧、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国内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日益加深、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思想上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教师: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学生:北洋军阀对外投靠列强对内掠夺人民学生: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人民作了思想动员学生:十月革命胜利给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学生: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2.五四运动爆发教师:1919年 1月至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战胜国们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看似“和平会议”实际上是将我国山东转让给日本。

对此,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绝(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始末,段祺瑞政府参加一战,巴黎和会损害中国主权利益以及中国外交代表顾维钧在和会上的据理力争略作补充说明)。

这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多媒体展示)教师:这一消息传入国内,迅速引起轩然大波。

在1919年5月4日,北京十三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集会于北京天安门前,要求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会后举行游行示威,“五四运动”就此爆发。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岳麓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岳麓版

五四爱国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及经过;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能力要求:(1)理解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2)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3)综述山东问题的由来及其结局。

3.情感目标:“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为国家与民族的进步开创了新起点。

以民主与科学为宗旨的五四运动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上占有显著位置。

“五四”运动中所体现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民主与科学精神以及此后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精神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及经过;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沉沉黑夜中的睡狮,伴随着新纪元的晨钟在曙光中觉醒,社会人心、文化思潮急剧裂变。

“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中国徘徊。

”课时安排 1课时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伟大意义是重点。

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必然的。

革命爆发的基础在于中国内部正发生的变化。

中国人民不屈的探索与抗争及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思想结构的大变动,是爆发革命运动的内在因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使更多的中国人清醒,必须寻求新的出路。

而十月革命,恰好为在黑暗中苦斗的中国人民指明了一条新的方向。

认识革命不可避免,同时自然反驳了一种错误的说法:“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就不会有五四运动”,这种说法夸大了偶然性因素,忽视了必然因素。

2.难点分析: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要与以往的革命相比较,从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目标、前途、历史背景等方面分析、体会,得出结论: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他们不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五四运动以后,领导革命的伟大历史使命就由中国无产阶级承担起来。

这样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课堂教学设计师:请思考1840~1919年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都有哪些?结果如何?教训有哪些?生:(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思考并回答)师:(板书:第二节五四爱国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师:有人说“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就不会有五四运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分组讨论)投影第一组材料:材料1:民国初年新注册的工厂数(不包括矿山)单位:家年份元年2年3年4年5年6年7年8年(民国)数目17 37 37 50 33 34 29 23材料2:辛亥革命前工人达50万~60万人;1919年产业工人200万,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已增至1200万;1912~1919的7年间,工人罢工130次,仅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次。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2 岳麓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2 岳麓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认识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整理工作,在课堂上表达观点、质疑解疑,增强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的精神品质,增强对中国共产党
教师在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的
整理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发展

根据问题的内涵价值评分;第四部分采用抢答的形式,每一项取评委的平均分。

名代表对所分配的历史专题进行逐一介绍;
部分问题教师可做
佳表现者3人,进行物质奖励或精神鼓励。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口号和要求五四运动中心的转移和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1)通过对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的讲述和分析,培养学生把握历史线索,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思维能力。

(2)通过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历史图片、影视资料,使学生感知五四运动的情景,理解当时的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采用情景导入法,教授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和经过的历史;运用联想比较法,讲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深刻的时代背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五四运动史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体现了。

爱国青年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五四运动史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2)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难点:(1)五四运动的背景。

教学过程
导入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引发了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

有人说“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就不会有五四运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预学】
一、北京学生掀起爱国运动
1.导火线:1919年,在上,中国外交失败。

2.爆发时间:1919年月日。

3.中心:。

4.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取消”、“誓死争回”等。

5.主力:。

6.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等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时间:1919年6月3日。

2.中心:。

3.主力:。

4.结果:五四爱国运动取得。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各阶层的作用:
(1)——先锋。

(2)先进的——领导。

(3)——主力军。

2.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的爱国运动。

(2)它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的结合。

(3)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的开端。

【探究】
(方法:小组讨论解决预学中的疑难点,教师下组指导。


1.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得到的却是类似战败国的待遇?
2.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在于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发近了主力军的作用。

其次是运动波及了全国广大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形成了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强大压力。


【精导】
一、北京学生掀起爱国运动
1.谈谈五四运动的背景。

2.最能反映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的口号是什么?
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6月3日后,五四运动斗争的中心、形式和斗争的主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2.五四运动的结果如何?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点拔](1)从时代背景看:
(2)从运动的主力军看:
(3)从运动的领导者看:
(4)从运动的广泛性看:
(5)从影响看:
课堂小结: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人民作出了奋斗和牺牲,但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仍未改变,一场更为巨大的革命风暴正在孕育着,五四爱国运动所表现出的蓬勃的气势,特点是其中孕育的无限生机,使这一运动成为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着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提升】
1.什么是五四精神?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2.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