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明代花鸟画发展线索

合集下载

中国花鸟画发展历程

中国花鸟画发展历程

中国花鸟画发展历程中国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陶器、丝绸以及彩陶上的图案。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花鸟绘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代是中国花鸟画的起源时期。

唐代的花鸟画作品主要通过壁画和绢画传世。

这些作品以细腻的线条表现植物的形态和轻盈的笔触描绘鸟类的姿态,非常注重传神表达。

随着时代的发展,唐代的花鸟画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成为后世花鸟画的重要基石。

宋代是中国花鸟画发展的高峰时期。

宋代的花鸟画作品以笔法细腻、构图丰满为特点。

在绘画技巧上,宋代花鸟画家注重写生,追求精细,力图还原自然的细节和色彩。

宋代画家郭熙更是在花鸟画的构图和笔法上做出了突破性的创新,使花鸟画的表现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元代是中国花鸟画的一个重要时期。

元代花鸟画家刘松年和赵孟俯的作品成为了元代花鸟画的代表作。

他们借鉴了宋代传统的绘画技巧,同时又加入了更多寓意和表达,使花鸟画更加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元代的花鸟画作品不仅注重外形的写实性,还加入了更多的意境和情感,使得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

明代是中国花鸟画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明代的花鸟画家文征明和唐寅是这个时期中国花鸟画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生气和活力,通过运用鲜明的色彩和快捷的笔触,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明代的花鸟画风格多样,有富有气韵的工笔花鸟画,也有精湛的写意花鸟画。

明代的花鸟画家们通过不同的绘画方式,使花鸟画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

近代以来,中国花鸟画在现代艺术的影响下,进一步发展壮大。

继承了传统花鸟画的精髓,并加入了更多的创新元素,使得花鸟画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多样化和时尚化。

同时,中国花鸟画也在国际舞台上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关注,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和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起来,中国花鸟画经过多个朝代的发展,在形式和技巧上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花鸟画的发展历程

花鸟画的发展历程

花鸟画的发展历程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早期的中国绘画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简要介绍花鸟画的发展历程。

花鸟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中。

早在商周时期,古人就开始将花鸟绘画作为装饰图案来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花鸟绘画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唐代是花鸟画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画家将花鸟绘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们注重描绘物象的形态特征和色彩的细腻变化,尤其擅长画花草树木和各种鸟兽。

宋代是花鸟画的黄金时期,画家们开始创造了更多的花鸟画作品。

画家们在继承唐代画风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花鸟物象的造型和色彩表达。

他们善于捕捉自然界中的细微变化,并将其表现在画面之中。

宋代画家李唐更是以其独特的花鸟画而闻名,他的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和鲜明的个人风格。

明代是花鸟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画家们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了花鸟画的艺术语言。

明代画家祝允明和唐寅是当时的著名花鸟画家,他们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精巧的构图而闻名。

尤其是唐寅的花鸟画更是精绝,他尝试了许多新的表现手法,使花鸟画更加立体生动。

清代是中国花鸟画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画家们继承传统,又开创新的艺术风格。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宫廷画院兴盛,许多优秀的花鸟画家在这里崭露头角。

同时,民间画家们也大量从事花鸟画创作。

清代的花鸟画以工笔细腻和写意清逸相结合为特点,画家们在构图和色彩表达上有了更多的自由发挥。

进入现代,花鸟画经历了一些新的变化。

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一些画家开始尝试将西方的绘画技法和观念引入花鸟画创作之中。

这种新的尝试使花鸟画在形式和风格上有了更多的变化和创新。

同时,一些现代花鸟画家也将花鸟画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结合,推动了花鸟画的多样化发展。

总的来说,花鸟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了不同的风格和形式。

而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花鸟画都以其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场景吸引了无数的观者。

花鸟画发展历程

花鸟画发展历程

花鸟画发展历程
古代花鸟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绘画艺术。

在古代,花鸟画主要在绘画中起到装饰和增添生气的作用。

早期的花鸟画多是以鸟类和花卉为主题,将它们细致地描绘在画纸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花鸟画逐渐受到皇室和贵族的青睐,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艺术形式。

在宋朝时期,花鸟画进一步发展,并开始注重气韵生动和形神兼备。

宋代画家荆浩、雷岱等人被誉为花鸟画的先驱和奠基人。

元代是花鸟画发展的重要时期。

元代花鸟画家李时中在技艺上取得突破,他的作品以静态的姿态和写实的风格著称。

明代花鸟画家任伯年、徐渭等人将花鸟画的形式和技法进一步完善,注重色彩的运用和气氛的营造。

清代是花鸟画的鼎盛时期。

清代画家群体以仇英、朱耷等人为代表,他们在花鸟画的创作中融入了更多的写意元素,并注重意境的表达。

清代花鸟画达到了一个高峰,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近代花鸟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并与西方绘画相结合。

近代画家齐白石被誉为中国画坛的翘楚,他的花鸟画作品充满了个性和独特的笔墨,为花鸟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现代花鸟画已经形成多种风格和流派,绘画风格从传统细腻写实到写意表现主义等各式各样。

当代花鸟画家如吴冠中、齐白石弟子冯凡、鲁国钦等人以其创新的笔触和独特的表现形式为
花鸟画增添了新的活力。

总的来说,花鸟画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从早期的装饰性绘画到成为一种独立艺术形式,从古代的写实到现代的表现,花鸟画在传统和创新之间不断演化,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之一。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程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程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程中国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分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发展。

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古代的甲骨文和彩陶时期,经历了宋代的鼎盛、明清的发展和现代的创新。

下面将从这几个时期来详细介绍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程。

甲骨文和彩陶时期,是中国花鸟画的起源阶段。

在这个时期,人们通过在甲骨或彩陶上绘制鸟兽花草的形象,来表达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表达。

这些绘画作品简洁而生动,描绘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景象的认知。

进入宋代,中国花鸟画开始迎来了一个高峰时期。

宋代花鸟画家以岳飞、郭熙、李唐等为代表,他们的作品充满了韵味和灵气。

宋代花鸟画家注重对自然界的细腻描绘,追求形神兼备,力求捕捉自然界万物的真实表情和气息。

他们运用笔墨的技法,使得画面更具生动感和立体感,绘制出了形态各异的花鸟形象。

明清时期,中国花鸟画进一步发展壮大。

明代花鸟画家以唐寅、仇英、徐渭等为代表,他们在继承宋代花鸟画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个人风格和创新元素。

他们的作品更加注重对花鸟的生动表现,追求形态和色彩的变化,使得画面更加细腻多样。

清代花鸟画家以八大山人、郑板桥、石涛等为代表,他们在继承明代花鸟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描绘,力求追求写实和创新的完美结合。

进入现代,中国花鸟画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

现代花鸟画家以齐白石、徐悲鸿、邹韬奋等为代表,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花鸟形象的表现和审美价值的追求。

他们大胆尝试新的绘画风格和技法,使得花鸟画在现代艺术领域中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现代花鸟画作品不仅忠实地再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神秘,还融入了艺术家对生活、情感和哲理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历经千年的演变和创新过程。

从甲骨文和彩陶时期的简洁形象,到宋代的高峰时期,再到明清时期的发展壮大,以及现代的创新和变革,每个时期都对花鸟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之一,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和审美情趣。

明清花鸟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明清花鸟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明清花鸟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明清花鸟画是中国画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在明清时期,花鸟画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传承了自唐宋以来的传统技法,又结合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元朝花鸟画的影响元朝时期,蒙古帝国统治中国,对于中国文化的破坏和汉文化的压制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然而,在绘画领域中,元代却对中国画艺术的演变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元代花鸟画以写意、笔墨浓郁、富于神韵而著称。

这种风格的花鸟画,对于明清时期的花鸟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代画家赵孟頫、文同、虞允文等人的画风,对于后来的明清花鸟画的笔墨处理和构图手法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明代花鸟画的发展明朝时期,宫廷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花鸟画的传统技法也得到了发扬。

明代花鸟画以工笔花鸟画为主,这种画风以勾勒轮廓,丰富细致的色彩填充为特点。

例如,光绪年间创作的《梅花鸟虫图轴》、《三羊开泰图轴》等作品,都是明代工笔花鸟画的代表作品。

此外,还有一种流派是文人花鸟画,这种画风重视意境和气韵,力求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心灵。

明代画家文征明、唐寅、仇英等人的花鸟画,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三、清代花鸟画的变革清朝时期,学术实践兴盛,士人文化繁荣。

在花鸟画领域中,江南一带的画家开始尝试新的表现形式,转向以文人画风为主导,擅长表现意味深长、含蓄丰富的笔墨和意境。

清代花鸟画出现了更多“脱俗”的作品,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同时,清代花鸟画也吸收了一些西方绘画的元素,例如透视和阴影等。

这种绘画风格被称为“小洋画风”,为比较流行的版本。

四、明清花鸟画的价值和意义明清花鸟画是中国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它既传承了唐宋时期的传统技法和风格,又结合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变化,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明清花鸟画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文化价值。

其中一些优秀的作品,如光绪年间的《梅花鸟虫图轴》,不仅体现了明清花鸟画发展的历史,也有着非常高的审美品位和收藏价值。

花鸟画发展历程

花鸟画发展历程

花鸟画发展历程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古代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下面将为您介绍花鸟画发展的主要历程。

花鸟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到商代的青铜器和战国时期的丝绸。

这些艺术品上的装饰图案中,含有一些花卉和鸟类的形象,显示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追求。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花鸟画开始独立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题材。

这个时期的花鸟画以线条简练、色彩单一、构图简洁为特点,注重描绘花卉和鸟类的形态特征。

例如,曹全碑的《花鸟图轴》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宋时期的花鸟画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在唐代,花鸟画在宫廷和士大夫阶层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唐代的花鸟画家以笔精墨妙、技法高超著称。

唐朝画家董源的《十二月令图》、吴道子的《三骥图》等作品,成为了唐代花鸟画的经典之作。

宋代花鸟画的发展可谓是登峰造极。

宋代画家以注重写实、追求细腻的表现手法著称。

这个时期的花鸟画作品不仅在表现上更加细致入微,而且更加注重形神兼备。

宋代画家范宽的《苍鹰图》、马远的《葵花鹰图》、刘松年的《乌鸦图》等作品,都成为了花鸟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明清时期,花鸟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明代花鸟画家注重研究民间画家的表现技法,加入了更多的写意元素,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清代花鸟画家主要继承了明代的画风,但也有独具个性的创作。

这个时期,花鸟画家扬贵珍、郑板桥等都取得了杰出成就。

近现代的花鸟画呈现出更多样态。

改革开放后,中国传统绘画开始与国际艺术接轨,花鸟画也开始吸收西方绘画的技法和风格,创作出更加多样化的作品。

现代花鸟画家如郝金杰、赵朴初、陈洪绶等,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绘画技巧,使中国花鸟画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崭露头角。

总的来说,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装饰图案到现代的多样化创作,花鸟画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人类对自然界的热爱,也展示了中国画家们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花鸟画发展历程

花鸟画发展历程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门类,起源于古代,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丰富的艺术风格。

以下是花鸟画的发展历程的主要阶段:
1. 古代绘画起步: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的绘画就有了雏形,但真正的花鸟画起步较晚。

随着绘画技法的逐渐成熟,唐代(618-907)出现了一些描绘花卉的作品,标志着花鸟画的初步发展。

2. 宋代的繁荣:
-宋代(960-1279)是花鸟画发展的繁荣时期。

画家们开始注重描绘花卉、鸟类的形态特征,追求写实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赵伯驹、徐渭等画家在这个时期创作了一系列杰出的花鸟画作品。

3. 元明时期的变革:
-元代(1271-1368)花鸟画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画家们开始注重用笔法表现意境,有了更多的表现手法。

明代(1368-1644)的花鸟画有了更多的题材和表现手法,画面更为生动、多样。

4. 清代的传承与创新:
-清代(1644-1912)花鸟画的传统得到了继承,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创新。

画家如石涛、郑板桥等人在花鸟画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形成了不同的画风。

5. 近现代的继承和创新:
-近现代以来,花鸟画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也接受了一些西方绘画的影响,呈现出更多的创新。

中国现代花鸟画家如徐悲鸿、齐白石等人,将西方绘画技法融入花鸟画,形成独特的风格。

6. 当代花鸟画:
-在当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画家们不仅在传统纸绢上进行创作,还通过多种媒介和技法进行实验和创新,展现了花鸟画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广阔前景。

花鸟画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国绘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和创新,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明代院体花鸟画的时代性研究

明代院体花鸟画的时代性研究

明代院体花鸟画的时代性研究□李媛徐雷摘要:明朝,院体花鸟啟兴盛,其借鉴了宋代的绘画风格并加以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该文概括了明代院体花鸟画的形成与艺术特点、,分析了时代发展对明代院体花鸟画产生的深远影响,以边景昭、孙隆、林良这三位明代画家及其代表作品为例,论述了明代院体花鸟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性表现,剖析了明代院体花鸟画的时代性及其由盛转衰的原因,希望有助于对这一时期绘画风格的时代性的研究。

关键词:明代院体花鸟画时代性一、明代院体花鸟画概述1.明代院体花鸟画的形成院体画,又称“院画”,指服从宫廷需求,并以君主个人审美思维为原则,随时代更替而动态发展的绘画。

明代院体花鸟画的形成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明太祖朱元璋的审美意志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明代院体花鸟画的发展,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

首先,相较于其他时期,院体花鸟画在明代初期出现较晚。

其次,宣德年间花鸟画全面复兴。

此时,明朝稳定与繁荣的社会背景,进一步推动了花鸟画的复兴进程。

最后,院体花鸟画在天顺年间打开了新的局面。

在此期间,吸收了宣德年间浙派山水画法粗笔水墨形态的花鸟画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2.明代院体花鸟画的艺术特点明代院体花鸟画在继承传统唐宋绘画风格的基础上,又有了崭新的突破。

从画面构图看,明代院体花鸟画摒弃了宋代的折枝构图方法,缩造了一种新的全景构图形式。

明代的全景式构图是以整体向局部收缩的模式,递进式地将画面展现出来。

从美学特征看,明代院体花鸟画一直弘扬皇权,为治国安邦发挥政教作用。

从表现技法看,一方面受到明代政治环境的影响,画师的地位已大不如宋朝,他们的绘画逐渐趋向于凌厉、沉重的风格,以此表达心中的不满。

另一方面,明宣宗、明宪宗时期的绘画,写意性明显高于传统的工笔性。

以此为契机,写意的明代院体绘画开始迅速发展,并且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改良与革新,院体花鸟画逐渐转变为文人花鸟画,并形成了明清写意花鸟的新潮流。

二、影响明代院体花鸟画发展的时代性特征1.绘画的时代性绘画的时代性指在一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在发展进程中的绘画创作具有当时的时代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明代花鸟画发展线索中国花鸟画的萌芽状态,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出现在器物上的花鸟形象,到两汉六朝时期已初具规模。

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

魏晋南北朝一些画家以花鸟为主题的创作,在著录中已不属少见。

唐代时,花鸟画发展为独立画科,并开始走上成熟阶段。

唐代著名的花鸟画家有薛稷、边鸾,鞍马画家有曹霸、韩干等。

花鸟画至五代、北宋完全成熟。

五代以黄筌、徐熙为代表的两种花鸟风格,表明中国画家已能通过不同的选材和不同的手法,分别表达或富贵或野逸的审美意趣。

到北宋痹虿 斯 ⒒ 窕 胛娜嘶 窕 姆忠埃 宋夜 谝黄 窕 畚摹 痘 裥鹇邸贰4撕蠡 窕 冶渤觯 绺褚哺 鞫嘌 1彼蔚拿 矣姓圆 ⒋薨住⒄再ァ⑽耐 取1彼沃泻笃冢 诠け噬枭 窦绦 ⒄沟耐 保 娜怂 窕 ㄌ乇鹗撬 健八木 印保┖桶酌杌ɑ芟嗉坛鱿钟谀纤渭霸 C 矣姓悦霞帷⒅K夹ぁ⒎ǔ!⑼踉ā⑼趺帷⒖戮潘嫉取C髑迨逼冢 匆饣 窕 鱿植 耍 晌 成嫌肷剿 椒智锷 幕 疲 ⑾蚋 苛业厥阈醋髡吒鲂郧楦械姆较蚍⒄埂T谕贫 匆饣 窕 姆⒄狗矫妫 鞔 拿 沂浅麓尽⑿煳迹 宕 拿 矣兄燹恰⑹ 魏汀把钪莅斯帧钡取A硗猓 谇宕 墓 ⒒ 褐校 捎谖鞣交 夜┲肮 ⅲ 戳宋餮蠡 ǎ 膊 艘恍┲形骰 ㄈ诤系幕 窕 髌贰?〔1〕明代初期的花鸟画:宋元余韵明代初期一般指洪武、永乐到宣德、成化、弘治时期,此时的花鸟画最突出的表现为继承元代水墨画法和宋代院体花鸟。

最能代表两种画风的作家莫过于夏昶与边文进。

夏昶(1388-1470)乃被称为画竹“开山手”的王绂(1362—1416)的高足,以墨竹著称,时谚有“夏昶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谓。

在永乐中举进士,官至太常寺卿直内阁,故后人称之为夏昶太常、夏昶卿。

他继承了元人传统,在其师萧散自在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形成自己墨色苍润、洒脱自然的风貌。

他的墨竹,题材、内容极为丰富,在表现风雨中飘舞之竹方面尤见功力。

史称其竹“烟姿雨色,偃直浓疏,动合矩度,盖行家也”【4】,从其《奇石清风图》可看出其端倪。

该图表现清风轻拂下摇曳偃仰之竹。

作者用墨层次分明,笔势遒劲,系其同类作品之佳构。

传其衣钵者有魏天骥、屈礿(一作约)、张益、张绪、吴巘、王仪、杨廷端、朱端、何乔福、乔昶、冯起震及婿虞瑛等。

其中晚明冯起震(1553-1642年仍在)的《湘江新雨图》,仍然系墨竹,在承继夏氏的同时,也能有所创新。

曾于永乐至宣德初期授武英殿待诏的福建人边文进可称明初院体花鸟的代表,画史称其花果翎毛“妍丽生动,工致绝伦”【5】。

他继承宋画院工笔重彩的传统,用笔精细,设色明艳,所绘《雪梅双鹤图》,工整细腻,双鹤施以白粉,梅干及花朵也细致精确,笔墨潇洒。

边文进以画花鸟著称,尤以画鹤见长,该图堪称其代表作。

其子楚芳、楚善、楚祥及外甥俞存胜、婿张克信等均能传其家学。

与边文进大致同时供奉内廷的缪辅的生平事迹一直史载阙如,从其传世的画作看,他曾供职于武英殿直锦衣镇抚,擅长画鱼。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鱼藻图》,上署“武英殿锦衣镇抚苏郡缪辅写”,钤“良佐”、“赴清光”二印,则他为江苏人,“良佐”则有可能为其别字或号。

他所绘之鱼藻,多写硕大的锦鲤游弋于深水杂藻间,旁有各类小鱼作衬。

锦鲤或跳跃,或昂首,或俯游……各尽其态。

《鱼藻图》描写的便是其中锦鲤戏水一景,笔法仍然是两宋院体花鸟一路,工细别致而赋色浓丽。

缪辅与其他宫廷画家最大的不同便是他在题材上的创新,他能别出心裁,将当时很少为人所关注的鱼藻类生物入图,而且能生动传神地再现锦鲤在水中的各种表现,实属难得。

他的生平传记虽然不为人所知,但所绘之各类《鱼藻图》则在明宫廷绘画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明代初期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画家,那就是以画梅见称的陈宪章录。

陈录出生于人文荟萃的浙江会稽,工诗善画,论者将其画梅与同时的冰壶道人王谦(字牧之)相比,并谓“二家虽格意不同,宪章笔力,实过于谦”【6】。

《推蓬春意图》系其传世作品中之鸿篇巨制,全用水墨写就,继承了元人如王冕、邹复雷等人的墨梅传统,所绘梅干及枝叶遒劲挺拔,古意盎然,梅花则情态各异,正如杨殿邦题诗所言:“万花飞动墨香迟,写遍南枝与北枝;仿佛罗浮人入梦,一双翠羽欲来时”。

该图历经周右、徐世昌等递藏,名人题咏殆遍,实属不可多得之艺术佳构。

这一时期继承元人水墨传统的画家如王绂、姚绶、宫廷画家如周文靖、商喜、倪端、孙隆,浙派画家如戴进等也都擅长或兼擅花鸟。

〔2〕明代中期的花鸟画:院体与吴派主导、并存画坛在中国画各科中,最能体现画家功底与笔力的莫过于花鸟画,同时,最能体现文人笔情墨趣和贯注思想情感的,也莫过于花鸟画。

明代中期的花鸟画,在此两方面表现尤甚。

明中期的花鸟画集中体现在以宫廷画家林良、吕纪为代表的院体和以沈周、文征明及弟子陈道复为代表的“吴门派”,两种不同画风的交替并存是这一时期花鸟画的主要特色。

南海人林良(约1426-1493后)【7】是广东画史上较早蜚声于岭外的少数画家之一(前有唐朝的张询和南宋的白玉蟾),他一直供奉内廷,对广东画坛的影响并不大,但在花鸟画的发展史上,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他的花鸟,介于“写形”与“写意”之间,而以写意为工,开创了明代水墨写意花鸟之先河,画史称其“画著色花果翎毛,极其精巧,取水墨为烟波,出没凫雁嚵唼容与之态,颇见清远”,并谓“运笔遒上,有类草书,能令观者动色”【8】。

他的传世画作,大多以水墨花鸟为主,如《柳塘翠羽图》,虽然该图之“翠羽”赋以淡色且兼工带写,但就整幅画的主流看仍然是水墨写意,垂柳及杂石已摆脱了当时工笔重彩的习气,挥洒自如,独树一帜,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之《灌木集禽图》、广东省博物馆所藏之《双鹰图》等均属此类,李梦阳有诗咏曰“林良写鸟只用墨,开缣半扫风云黑;水禽陆禽各臻妙,挂出满堂皆动色”【9】,也是指此类画而言。

当然,工笔重彩的作品也有,比如《松鹤图》。

但该图已在衬景的描写中不自觉地融入了水墨写意,如花草、松干等。

林良在当时花鸟画坛独领风骚,博罗韩荣光称“岭南画史林指挥,断楮残缣此争宝”【10】,连后来以泼墨大写意著称的徐渭也说:“本朝花鸟谁高格,林良者仲吕纪伯”【11】。

林良画艺影响既隆,传其艺者自然不乏其人,除了其子林郊外,刘巢云、余姚邵节、常熟瞿杲、江宁殷善等也均执于门下或私淑其艺,成就斐然,清代扬州画派的李鱓也宗法林良,而多得天趣。

与林良并称“南林北吕”、“林良吕纪,天下无比”的另一宫廷画家吕纪(约1439—1505年前)【12】是继林良之后的又一院体花鸟名家,他与林良最大的不同便是其画风仍然以工笔重彩为主,兼擅水墨写意花鸟,而林良正好相反。

他初宗边景昭,后摹仿唐宋诸家,受林良水墨写意影响,自出新意,遂形成赋色明艳、造型生动的艺术风格。

相传他曾以绘画立意进谏而得孝宗所赞,画史称其“点染烟润,生意流动,有造化之妙”【13】,其《花鸟图》所绘锦鸡、小雀、翠竹等皆赋色生动,用笔细致,大类南宋院体派,堪称代表之作。

吕纪亦擅山水,但不多见。

吕纪的画初时并不为人所知,以至于“凡纪所作,多假书良名”【14】,后来则青出于蓝,声名直盖林良,画史更称其花鸟“设色鲜丽,生意蔼然,为画流所宗”【15】。

传其派者有其侄吕高、吕棠、吕远七,外甥叶双石,弟子肖增、刘俊、胡镇等,受其影响或私淑者有陆镒、车明舆、殷宏、郑石、朱端、童佩、罗素、殷善、殷偕、唐志尹等。

其中叶双石,本以画山水知著,偶擅花鸟,其《松梅双鹄图》所绘翎毛、松石皆细致生动,设色明艳,能入其堂奥。

同时期的朱芝垝(?-1511),本为明朝宗室,为三城康穆王,别署“三城王”,唐宪王之子,博通群经,精于绘事,其《竹鹤图》明显为院体一路,设色淡雅而笔致工细,殆受林良影响尤深。

这一时期的宫廷绘画主要表现于花鸟,可以这样说,林良、吕纪的院画,代表了明代宫廷绘画的最高水平。

水墨花鸟尽管在元代已经初见端倪,但真正开启文人水墨写意花鸟的却是以沈周为首的吴门派。

沈周(1427-1509)并不以花鸟见长,他的山水画在明代画史上举足轻重,其写意花鸟同样意义非凡。

他从南宋法常(牧溪)处得径,融入元人“墨戏”与淡设色,笔墨凝练而放逸。

有论者认为沈周的花鸟画具有里程碑意义,提高了花鸟画在文人画中的地位,其开创之功甚巨,甚至认为在其之后,明清的所谓正派花鸟画皆在他的画风笼罩之下【16】。

他的《荔枝白鹅图》并未署款,仅钤朱文方印“启南”,长期以来未受到垂注,后经徐邦达、刘九庵、启功等鉴定,从其画风定其真迹无疑。

该图以没骨法画荔枝,施以淡色,白鹅兼工带写,风格秀雅,当为早年杰作。

沈周晚年则以水墨写意为主,笔墨稳中求放,简洁清润。

吴门派的另一代表人物文徵明(1470-1559)的花鸟画同样成就卓群。

他曾师事沈周,受其影响,而以工致取胜,细秀处突过乃师。

擅画山水、花鸟,书法亦自成一家。

传世作品中山水、书法居多【17】,花鸟虽少,亦自不俗。

《芙蓉图》可作为花鸟画风之代表。

该图细致入微,与院体派最显著的不同便是,文氏融入了文人的笔墨情趣,并有题诗曰:“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唤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思□驾兰桡去,满目烟波不自由”,将芙蓉拟人化,表现出一种文人所特有的雅人深致。

后有彭年、文伯仁、王安鼎等三人题跋。

文征明传人甚众,能自立门户、独辟蹊径而成一代大家的有陈道复。

与徐渭并称“青藤白阳”的陈道复(1483-1544)擅画花鸟,兼工山水。

写意花鸟出自沈、文而纵逸过之,水墨淋漓,兼用淡色而妙趣天成。

论者谓其“一半花叶,淡墨欹毫,疏斜历乱之致,咄咄逼真,久之,并浅色淡墨之痕俱化矣”【18】,可谓得其笔墨三昧。

《牡丹绣球图》和《栀子花图》代表其基本画风。

前者设色淡雅,随意点染,不假修饰,作者并有题诗曰:“春事时正殷,庭墀斗红紫;弄笔写花真,聊尔得形似”,极尽文人墨趣;后者纯以水墨晕染,兼钩代写。

两图分别代表了他的两种不同花鸟画风。

陈道复的写意花鸟对明清以来的花鸟画影响极大,传其艺或受其影响者有子陈括、外甥张元举及周裕度、姚裕、葛一龙、吴枝、米万钟、陈嘉言、潘志省、万国桢、叶大年等,其中,万国桢为万历末年广东南海的贡生,擅水墨花卉,写竹与同里朱完(1529—1617)齐名,得东坡遗法,间作翎毛亦工,作品传世极少。

《三清图》所绘梅、竹、石及水仙,均参以陈淳淡墨之法,墨韵明净,属典型的文人画。

陈道复的花鸟画放纵但不恣肆,作品灵动,极富文人墨趣,但尚不酣畅淋漓。

真正完成泼墨大写意重大变革的是另一大家,那就是继之而起的徐渭。

〔3〕明代后期的花鸟画:泼墨写意与勾画点叶徐渭(1521-1593)是明末花鸟画的集大成者,同时更是明清花鸟画坛的一座高峰,在之后的若干世纪,几乎都没有人能够逾越。

自号“青藤道士”的徐渭一生命途乖蹇,有人将他与法国的凡高相提并论,试图印证两个绘画天才生前所遭受的相同的“待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