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冬夜读书示子聿》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联系具体的事例讲出自己的理解。
3、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涵的道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PPT课件;2、学生:课外搜集关于读书、实践的名言警句;借助字典理解诗中有关字、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诵读古诗,谈话揭题。
学习第一单元课文时我们认识了一位诗人,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他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他就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
板书:陆游。
我们学习的是他的绝笔《示儿》,背诵古诗。
陆游写的诗现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
其中许多诗篇像《示儿》一样,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不仅如此,他还写下了不少教育子女的诗作,且被世人津津乐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多媒体出示全诗题,并板书课题)。
二、理解题意,读熟诗歌。
1、指名读题。
(谁来读?)这个字字音读准了:聿。
子聿知道是谁吗?(陆游有七个子女,子聿是他最疼爱的小儿子。
)投影出示。
2、读着读着,我们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陆游在冬夜读书时生发了一些感想,以此来教育他的儿子。
3、再指名读题目。
过渡:同学看,夜深人静,屋外寒风呼啸,陆游乐正此不疲地啃读着诗书,读着读着他突然生发了许多感想,于是他叫来了小儿子教育他,他教育小儿子什么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800多年前的那个令人难忘的深夜。
师范读。
四、读熟诗歌。
诗都是读出来的,请大家放开声音,认认真真地把诗多读几遍,看老师这儿的自学要求。
(指名读自学要求)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练读,指名读。
你做到了字正腔圆朱熹说过:“凡读书,需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
你做到了。
你读的有板有眼。
2过渡:学习古诗,除了会读之外,我们还要理解古诗。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冬夜读书示子聿9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冬夜读书示子聿9篇冬夜读书示子聿 1【教材简析】《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即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1个生字“聿”,能解释诗中难理解的词语,并说出诗句的意思,理解全诗2、过程与方法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探究式的学习,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的内涵,并背诵这首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领悟读书要从小开始努力和学习,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更要注重实践锻炼的深刻道理【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小练笔,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涵的道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提问法以及练习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ppt课件;2、学生:预习22课《古诗两首》其一《冬夜读书示子聿》,复习陆游的《示儿》;【教学基本流程】谈话出揭示,对比处释意;点拨促初读,重点助把握;辨析增明辨,朗诵即巩固;熟读成诵,理解全诗,感悟意境。
一、诵读古诗,谈话揭题。
1、学生诵读古诗。
同学们,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相信大家对于陆游也并不陌生,那么谁能告诉老师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他的哪首是呢?引导学生回归到本学期学习的《示儿》一诗。
师生共同诵读《示儿》一诗。
师追问:对于陆游,你还知道些什么?(学生回忆,出示课件)2、谈话揭题:陆游一生酷爱读书,经常读得废寝忘食,即使到了多病的晚年,仍然“读书有味身忘老”,还像年轻时那样发愤读书。
陆游的一生,写下了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
这些诗篇不仅饱含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
刚才诵读的《示儿》,属于悲壮的爱国绝唱,而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则常被世人津津乐道(多媒体出示全诗,并板书课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 22 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2 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教材简解《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目标预设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注释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讲出具体的事例体现自己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涵的道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读语言凝练,对仗工整的古诗读诗能使人灵秀。
古诗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诗中美的因素,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主动学习,品味古诗,深入其中,吸取营养,探索真谛,让学生的心灵真正充实、灵秀起来。
1、赋材料以生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它特别需要指教者的创造性加工,赋予材料人文性,使之走向学习者。
在教学伊始,先让学生介绍陆游,然后补充介绍陆游写这首诗的情况,此时,《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不只是纸上的几行黑字,而是幻化成了一幅幅活的画,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他们愿意与文本进行对话。
2、还课堂给学生,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
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应互交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设计思路读语言凝练,对仗工整的古诗读诗能使人灵秀。
古诗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诗中美的因素,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主动学习,品味古诗,深入其中,吸取营养,探索真谛,让学生的心灵真正充实、灵秀起来。
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冬夜读书示子聿》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古诗的内涵,讲出具体的事例体现自己的理解,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我班的学生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了,课前预习也比较到位,所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了读准字音、感知诗意、理解诗句的过程,最后引导学生探讨陆游为什么要写《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读书是怎样地不遗余力?在讨论中,学生学会了一种受益终生的读书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讲出具体的事例体现自己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涵的道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1、这学期我们学过两首古诗,还记得吗?2、由陆游的《示儿》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冬夜读书示子聿》 1、学生背诵古诗。
2、学生简介陆游通过回忆旧知,引出诗人陆游,让学生知道陆游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不但留下大量的爱国诗篇,还留下不少优秀的教育子女的诗篇,这节课要学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便是其中的一首,以此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解题1、出示课题。
2、“示”、什么意思?“子聿”指谁?3、理解题意。
1、学生读课题。
2、理解“示”、“子聿”3、结合插图,理解题意:陆游冬夜读书生发一些感想来教育子聿。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2古诗两首》之《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案教材简析:《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通过小组内的合作、探究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能结合具体事例谈谈自己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古人学习的精神,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涵的道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外搜集关于读书、实践的名言警句,借助字典理解诗中有关字、词的意思,复习剧本,了解剧本常识。
一、复习导入1、【出示陆游图】他是南宋诗人陆游。
不久前我们刚学过他写的一首爱国诗《示儿》【出示《示儿》】2、“示”(板书)的意思是——(指示、告诉)他要告诉儿子什么呢?3、一个生命垂危的老人至死都念念不忘祖国统一,表达自己忧国忧民情怀的同时也希望儿子做一个爱国爱民的人。
齐背。
4、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他写给儿子的诗——【出示并板书:冬夜读书示子聿。
】读题。
子聿yù是个人名,他是陆游最疼爱的小儿子。
写这首诗时陆游已经77岁高龄了。
在800多年前的那个寒冷的冬夜,他想告诉儿子什么呢?读读诗就知道了,请把诗读准确,读通顺。
5、指读。
齐读。
【出示标号节奏的诗】二、初步交流诗会读了,意思理解吗?哪些字词有困难?相机板书,帮助解决。
三、逐句讲解1、这首诗说了哪一方面的事?【板书:做学问】怎样才能读好书、做好学问呢?细细朗读,好好琢磨,做做批注。
2、指名交流:【出示】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及课后思路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及教学课件(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
2.能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并整体把握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文意境美和理趣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勤奋苦学和知行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能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并整体把握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文意境美和理趣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勤奋苦学和知行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打算:X课件课前打算:今日古诗:(劝学)教学过程:一、了解诗人,谈话导入1、请同学们说说你了解的诗人的名字。
有这样一位诗人,你了解是谁吗?(课件出示)他,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其以诗的成绩为最。
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
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他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交流:陆游(课件出示)2、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了他写的一首古诗,谁来给大家背诵一下。
〔生背诵,师板书:示儿〕(课件出示)陆游一生酷爱读书,经常读得废寝忘食,即使到了多病的晚年,仍旧“读书有味身忘老〞,还像年轻时那样发愤读书。
陆游的一生,写下了不少教育子女的漂亮诗篇。
这些诗篇不仅饱含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表达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
刚刚诵读的(示儿),属于悲壮的爱国绝唱,而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则常被世人津津乐道(课件出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
二、比照题目,理解题目意思1、比照一下,这两首诗从题目上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讲解:子聿,陆游的幼子。
〕交流:相同点:都有“示〞字,都是写给自己的儿子的。
不同点:“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示〞不仅有“把事物摆出来给儿子看〞的意思,更含有“指示、训示、教育〞的意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2 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苏教版 (1)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中关键字“示、无遗力、始、终、绝知、躬行”等词的意思,大体领悟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的文字美和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要深入透彻地理解知识,必须要亲自实践。
【教学重难点】能联系实际,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要深入透彻地理解知识,必须要亲自实践。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理解题意。
1、古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它内涵深刻,蕴藏了许多艺术的真谛和生活的哲理,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魅力。
今天要学习的是我们小学阶段最后一首古诗,乃是压轴之作,在学习之前先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习过的一些诗句。
2得高,才能看得远。
也指追求是无止境的,要不断努力。
)3理?(全面观察,客观分析。
用一句俗语说,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4、像这样表面讲的是一件事、一处风景,背后却蕴藏着深刻的道理的诗,叫作哲理诗,今天我们来学习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哲理诗。
5、【板书课题】看老师写课题,注意“聿”的写法,中间的悬针竖要挺拔有力。
指名读“聿”这子聿是陆游最小的儿子,一起读读他的名字。
指名读诗题,齐读。
6、这“示”字是启示、教导的意思。
谁能说说诗的题目了告诉我们什么?(陆游和儿子在冬天的夜晚读书。
陆游还用读书获得的感悟教导儿子子聿。
)7、看看,通过读诗题,我们就知道了时间、人物、事件这些信息,诗题可谓高度凝练概括。
8、现在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读诗题9、学习古诗,一定要琢磨诗题,它有时可以告诉我们很多。
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随诗人陆游的文字回到多年前那个寒冷而又温暖的冬夜,倾听一位父亲的读书感悟。
二、渲染情境,读出诗韵。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打开书162页,先来自由地读读这首诗。
要求字正腔圆,读通读顺。
2、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陆游74岁时,在一个寒冷的冬晚,乐此不疲地研读诗书。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3古诗两首

(教学反思参考3)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冬夜读书示子聿》是苏教版第十一册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是写由读书而生发的感想,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一、紧扣“无遗力”,放大词境。
在理解“无遗力”就是“不遗余力”的意思之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其实古人学习是十分刻苦的,历史上记载古人学习勤奋的故事有许多,请大家想想,有哪些是描写古人学习勤奋的成语?”学生联系旧知,很快就想到了学过的成语故事: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等,在简要讲述故事的同时,诗歌的形象立体起来,丰满起来。
这一环节通过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活,首先是学生对“无遗力”的理解,其次是“哪些古人做学问是这样努力的”,将短短的七个字读厚起来,体验也就深刻起来。
二、有效整合利用,拓展教材。
教学诗歌不仅展示了写作背景和陆游生平,在学生已经能够理解诗意,明白诗理的时候,我又不失时机地将教学引向了新的语言链接与积累: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读书、实践的名言警句。
本诗的教学由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积累自然而然地导入,又借助学生已经形成的认知合理地拓展延伸,这让我认识到:教者合理地开发与组织教学资源是教好一首诗的基本保障;课堂上,教者对资源的恰到好处的利用更是对教学资源价值的有效提升。
三、始终关注诵读,读中提升。
古诗诵读应有层次:初始读通,读出节奏;继而读出情感;最高层次是读出诗味,与诗人产生共鸣。
感悟深刻,朗读方能到位;指导得当,学生才能悟到方法。
如在学生理解“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之后,我请一名同学朗读,我听出来她特意强调了“老”和“工夫”这两个词。
这不是很好的教学契机吗?我在赞美她读得好的同时请她说说重读这两个词的原因,学生对做学问的“孜孜不倦”和“持之以恒”又一次加深了理解,接下来的朗读真是有滋有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优秀教学设
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古诗的内涵,讲出具体的事例体现自己的理解,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我班的学生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了,课前预习也比较到位,所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了读准字音、感知诗意、理解诗句的过程,最后引导学生探讨陆游为什么要写《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读书是怎样地不遗余力?在讨论中,学生学会了一种受益终生的读书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讲出具体的事例体现自己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涵的道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苏教版第十一册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是写由读书而生发的感想,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紧扣“无遗力”,放大词境。
在理解“无遗力”就是“不遗余力”的意思之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其实古人学习是十分刻苦的,历史上记载古人学习勤奋的故事有许多,请大家想想,有哪些是描写古人学习勤奋的成语?”学生联系旧知,很快就想到了学过的成语故事: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等,在简要讲述故事的同时,诗歌的形象立体起来,丰满起来。
这一环节通过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活,首先是“无遗随之学生的力”的理解,其次是“哪些古人做学问是这样努力的”,将短短的七个字读厚起来,体验也就深刻起来。
二、有效整合利用,拓展教材。
教学诗歌不仅展示了写作背景和陆游生平,在学生已经能够理解诗意,明白诗理的时候,我又不失时机地将教学引向了新的语言链接与积累: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读书、实践的名言警句。
本诗的教学由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积累自然而然
地导入,又借助学生已经形成的认知合理地拓展延伸,这让我认识到:教者合理地开发与组织教学资源是教好一首诗的基本保障;课堂上,教者对资源的恰到好处的利用更是对教学资源价值的有效提升。
三、始终关注诵读,读中提升。
古诗诵读应有层次:初始读通,读出节奏;继而读出情感;最高层次是读出诗味,与诗人产生共鸣。
感悟深刻,朗读方能到位;指导得当,学生才能悟到方法。
如在学生理解“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之后,我请一名同学朗读,我听出来她特意强调了“老”和“工夫”这两个词。
这不是很好的教学契机吗?我在赞美她读得好的同时请她说说重读这两个词的原因,学生对做学问的“孜孜不倦”和“持之以恒”又一次加深了理解,接下来的朗读真是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