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体系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设持续完善——2023年3月1日,长江保护法开始实施,这是我国首部有关流域保护的专门法律。
黄河保护立法也已经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立法计划。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日益完善。
1978年,“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写入宪法;1979年9月,我国第一部环境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1989年,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逐步走上法治化轨道。
进入新时代,我国制修订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税法以及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立法力度之大、执法尺度之严、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构成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构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是国家和人民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的重要保障。
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保障人民健康和环境安全。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构成。
其中,宪法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核心,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法律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法律。
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补充,规定了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责任。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是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既保障了环境安全,又促进了经济发展。
二是注重预防和治理相结合,既强调了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性,又明确了相关责任主体的责任。
三是注重国内法律与国际法律相结合,既遵守了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又结合了中国的实际情况。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保障了人民健康和环境安全,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它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了中国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环评工程师: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前建⽴了由法律、国务院⾏政法规、政府部门规章、地⽅性法规和地⽅政府规章、环境标准、环境保护国际条约组成的完整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 1.宪法 该体系以《中华⼈民共和国宪法》中对环境保护的规定为基础,1982年通过的《中华⼈民共和国宪法》在2004年修正案第九条第⼆款规定: 国家保障资源的合理利⽤,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
禁⽌任何组织或者个⼈⽤任何⼿段侵占或者破坏⾃然资源。
第⼆⼗六条第⼀款规定:考试⼤环评⼯程师站点——值得您收藏的好站点! 国家保护和改善⽣活环境和⽣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中华⼈民共和国宪法》中的这些规定是环境保护⽴法的依据和指导原则。
2.环境保护法律 包括环境保护综合法、环境保护单⾏法和环境保护相关法。
环境保护综合法是指1989年颁布的《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共有六章四⼗七条,第⼀章“总则”规定了环境保护的任务、对象、适⽤领域、基本原则以及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第⼆章“环境监督管理”规定了环境标准制订的权限、程序和实施要求、环境监测的管理和状况公报的发布、环境保护规划的拟订及建设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现场检查制度及跨地区环境问题的解决原则;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对环境保护责任制、资源保护区、⾃然资源开发利⽤、农业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作了规定;第四章“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规定了排污单位防治污染的基本要求、“三同时”制度、排污申报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以及禁⽌污染转嫁和环境应急的规定;第五章“法律责任”规定了违反本法有关规定的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规定了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
环境保护单⾏法包括污染防治法(《中华⼈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中华⼈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中华⼈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态保护法(《中华⼈民共和国⽔⼟保持法》、《中华⼈民共和国野⽣动物保护法》、《中华⼈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等),《中华⼈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是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旨在维护和改善环境状况,避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随着近年来环境问题的愈发严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也得到了持续的完善和更新,下面我们将对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
1.基本法律法规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核心是生态
环境保护法和环境保护法,这两个法律的通过和实施旨在加强环境保护措施、规范环境保护行为以及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的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法包含了一系列关于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比如惩罚污染和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推广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产的理念、建立完善的环境监管体系等等。
而环境保护法则主要是对于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对环境保护的职责分配和责任追究进行了明确。
2.辅助法律法规除了基本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和环境保护法
之外,还有一些辅助性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比较重要的辅助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等,这些法律法规为人们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指南和标准,方便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考核和实施。
3.结论总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是中国环境保护工作
的基础和保障,各项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保护生态环境
和人民的生命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未来,我们仍需不断完善和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实施,以达到更加优质、健康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
我国环境法体系构成

我国环境法体系构成一、引言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法律法规,并建立了完整的环境法体系。
本文将从我国环境法体系的构成、主要法律法规及其实施情况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我国环境法体系构成1. 宪法宪法是我国最高的法律,也是环境保护的基础。
宪法第26条规定:“国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
”这一条款明确了国家对于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的保护义务,为后续制定具体的环境保护法律奠定了基础。
2. 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最早颁布的一部全面规范污染防治、资源利用、生态建设等方面内容的综合性基础性环保法律。
该法规定了各级政府和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制度,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3. 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是我国针对大气污染制定的专门性法律。
该法规定了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原则和政策,明确了各级政府和企业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责任,规定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急预案等制度。
该法的实施对于改善我国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 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是我国针对水环境问题制定的专门性法律。
该法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目标、原则和政策,明确了各级政府和企业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的责任,规定了水质标准、排放标准等制度。
该法对于保障我国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5.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是我国针对固体废物污染问题制定的专门性法律。
该法规定了固体废物的分类、管理和处置制度,明确了各级政府和企业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方面的责任,规定了固体废物处置的技术标准和设施要求等内容。
6. 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是我国针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定的专门性法律。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四、环境保护规章
1、部门规章: 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 关部门制定并发布的有关环境保护规范。如:国 家 环 保 总 局 •† 行 政 处 罚 办 法 ‡ 修 正 案 ‣ („2003‟4号令)、•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 ( „2005‟28 号 令 ) , 财 政 部 、 国 家 环 保 总 局 •排污费资金征缴使用管理办法‣(„2003‟17 号 令), 国家发 改委、 财政部 、国家 环保总 局 • 排 污 费 征 收 标 准 管 理 办 法 ‣ ( „2003‟31 号 令),国家环保总局•关于环保执法中若干问题 的复函‣等。
㈡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 间具有 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㈢ 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 ㈣ 新的规定优于旧的规定 ㈤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与环境保护 有关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有 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 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如何做好环境执法工 作
(三)其他法律部门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
•民法通则‣、•刑法‣、•治安管理处罚 法‣、•可再生能源法‣、•畜牧法‣、•清洁生 产促进法‣、•传染病防治法‣、•农业法‣、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对外贸易法‣、•乡镇 企业法‣、•城市规划法‣、•建筑法‣等。
三、环境保护法规
1、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并发布的有关环境 保护规范。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淮河流域污染 防治暂行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水 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等。 2、地方性法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 会城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城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制定并发布的有关环境保护规范。如•江苏省长 江水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 治 条例 ‣ 、•江 苏省经 济开发 区管理 条例 ‣ 、 •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等。
论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体系资料

论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姓名李倩行教育层次开放本科学号 1513001210109 分校衡水电大专业法学教学点直属班指导教师日期 2016年11月5日学员姓名李倩行性别男年龄24 工作单位衡水电力设计有限公司论文题目论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体系论文内容摘要前言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人类为追求经济的发展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已经是相当的严重。
生态破坏、物种减少等环境问题与日剧增,人类以及地球上其他物种的生存环境恶化、生存空间逐渐减少。
在追求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也是同等重要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阻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如今在道德观念上已经是约束不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必须对环保这一概念加上法律的效应。
因此环境法应运而生。
环境法阐述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规定了企事业单位环境保护的义务,有其自身法律制度,执法方式等,是一部完善的法律法规。
环境法的出现给人们对环境的保护加上了法律的约束,加深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概念,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环境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环境法的保护对象是一个国家管辖范围内的人的生存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包括土地、大气、水、森林、草原、矿藏、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自然历史遗迹、风景游览区和各种自然景观等,也包括人们用劳动创造的生存环境,即人为的环境,如运河、水库、人造林木、名胜古迹、城市及其他居民点等。
环境法的作用,是通过调整人们(包括组织)在生产、生活及其他活动中所产生的同保护和改善环境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限制在最小限度内,维护生态平衡,达到人类社会同自然的协调发展。
环境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同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一类是同防治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物、放射性物质、恶臭物质、有毒化学物质、生活垃圾等有害物质和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同防治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地面沉降等公害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构成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构成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构成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总体框架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由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法以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组成。
宪法对环境保护给予了基本原则的规定,明确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强调了人民的环境权益。
环境保护基本法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总纲,其中包含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目标和责任。
它为下一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了基本依据。
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核心,包括了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的具体规定。
环境保护法是指导和规范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性法律。
二、环境资源保护法律法规1.《水法》:对水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等内容。
2.《大气污染防治法》:主要规定了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控制标准、排放许可等内容,以及对大气污染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
3.《土壤污染防治法》:对土壤环境的保护、污染防治、修复和利用进行了细化的规定,包括土壤污染的监测、评估、治理和修复等内容。
4.《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要规定了固体废物的分类管理、处置方式、污染防治措施等内容,以及对违法行为的处罚。
5.《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了噪声环境的保护要求,包括噪声源的控制、噪声源的排放标准以及噪声污染的监测和治理等内容。
三、污染防治法律法规1.《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程序和要求,包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报告的编制和审查等。
2.《环境污染责任法》:明确了环境污染的责任主体,规定了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对环境损害的赔偿进行了规范。
3.《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要规定了危险废物的安全管理、处置和运输等内容,包括危险废物的分类、登记、转移和处置方式等。
4.《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对放射性物质的管理和控制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安全管理和放射性污染的防治等内容。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构成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构成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构成一、概述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法律法规,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进行详细介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地位、环境监管体制、环境保护目标、环境污染防治、资源保护与利用等。
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地位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由宪法、环境保护法、环境行政法规、环境行政规章等构成。
其中,宪法是我国基本法律,对环境保护提供了总体规定。
环境保护法作为基本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环境行政法规和环境行政规章则是在环境保护法的基础上,对具体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细化和立法规定。
三、环境监管体制我国环境保护体制建设经历了多次改革,形成了环境保护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相互合作、协调工作的体制,确保了环境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环境保护部作为主管环境保护工作的部门,负责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监督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
此外,各级地方政府也承担着重要的环境保护职责,配合环保部门进行监管和管理工作。
四、环境保护目标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了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体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做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统筹。
具体目标包括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水环境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目标。
五、环境污染防治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涵盖了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等多个方面的法律法规。
其中,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我国采取了减排措施、加强监测和治理等措施,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水污染防治方面,我国制定了严格的水污染排放标准,并加强了对污水处理和排放的监管;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我国建立了土壤污染防治制度,加强了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土壤环境保护。
六、资源保护与利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还包括了一系列关于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法律法规。
资源保护与利用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涉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及对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
姓名倩行教育层次开放本科
学号 1513001210109 分校电大
专业法学教学点直属班
指导教师日期 2016年11月5日
目录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环境法法律体系 ................................ - 4 -
2 环境法基本原则 ................................ - 5 -
3 环境法制度 ................................... - 10 -
4 环境法律责任 ................................. - 10 -
5 对环境法的认识................................ - 11 -
5.1 环境法的立法目的 ......................... - 12 -
5.2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 ........................ - 12 -
5.3 环境法的本位............................. - 13 -
5.4 环境法的作用............................. - 13 -
6 总结.......................................... - 14 -
1 环境法法律体系
目前,在许多工业发达和法制比较完备的国家,环境法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成为国家整个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宪法中关于保护环境和防治污染的规定。
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宪法里对环境保护作出规定,作为国家和社会的环境保护活动的最高准则和法律基础。
②综合性的环境保护法,或称环境政策法,如中国1979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罗马尼亚的《环境保护法》、日本的《公害对策基本法》、美国的《国家环境政策法》、保加利亚的《自然保护法》、瑞典的《环境保护法》等。
这种法律是一个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法,一般是对环境保护的围和对象、方针、政策、基本原则、重要防治措施和对策、组织机构等重大问题,作出原则的规定。
③保护自然环境的法规,包括有关保护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