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案图文稿
《沁园春.雪》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沁园春.雪》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目的:1、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3、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意义。
教学教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雪景。
像唐朝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又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雪,纷纷吹落轩辕台”。
还有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高骈的“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还有宋朝胡仔的“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元朝黄庚的“江天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等等,决不胜举。
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二、初读课文1、了解背景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2、学习字词莽(mang)素(su)成吉思汗(han)单于(chanyu)妖娆:妖艳美好。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3、齐读。
三、再读课文(一)学习上阕1、从词的哪些句子可知描写的是北方冬季的景色?(第1—3句。
)2、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来描写景色的?(夸张、拟人、比喻等。
)3、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引导学生发挥想像,进入词的意境,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感受诗人的胸怀、气质和思想感情。
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空间极其广阔,景色极为壮丽,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4、齐读、指名读词的上阕。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1 沁园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是一种能够令人产生多种情绪的精灵……当窗外那像柳絮、像芦花般的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的时候,当郊野大地被雪花装饰得像铺上白色的地毯一样的时候,望望它们,会有许许多多的感觉……当一代伟人毛泽东看到北国茫茫的冰雪时,他会有怎样的感受?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的基本特点。
2.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革命领袖所具有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3.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
4.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情感。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鲁迅认为北国的雪“如粉”“如沙”,随着指白雪覆盖大地。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数风流人物:称得上是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数,点数,数得着,称得上。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2.了解有关文体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
最初称为“曲子词”,是配乐而填写的歌诗。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比如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就是这首词的题目。
“沁园春”,词牌名。
相传沁园是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
这个词牌名因此而得名。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背景知识。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这首词在《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增强了胜利的信心。
沁园春雪(ppt教案)

总结下阕:评论历史英雄人物, 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引 无 数 英 雄 竞 折 腰 ( 议 论 、 抒 情 ) 歌 颂 无 产 具体评论:“惜” 阶 级 歌颂时代英雄:“数” 英 雄 承上启下,引入论述
你从毛主席的诗歌中体会到了哪 些美?
•大气磅礴的意境美
•超凡脱俗的人格美
•深邃隽永的哲理美
注释 ①减字木兰花:词牌名。 ②广昌:江西南丰县南,抚水上游西 北岸。 ③漫天:满天。 ④情更迫:发表时原作“无翠柏”, 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 《毛主席诗词》改为“情更迫”。大 关:指险要关隘。 ⑤赣(gà n)江:江名,位于长江以南、 南岭以北西源章水出自广东省毗连江 西南部的大庾岭。 ⑥吉安:现为市,在江西中部,赣江 西岸。[2]
(女合)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男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女合)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女合)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男合)一代天骄,成吉 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齐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减字木兰花①· 广昌②路上(1930.2)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漫天③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④。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⑤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⑥。[1]
小结
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 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 议论、抒情又深化了写景。 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昂, 充满了热爱祖国山河,以天下为己任 的豪情壮志。
研读探究
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 应 具备哪些素质?
返回首页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女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男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男合)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男合)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作业1-主题说明《沁园春雪》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作业1-主题说明《沁园春雪》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作业1-主题说明初中语文《沁园春•雪》主题说明《沁园春•雪》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课,主题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和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一、主要内容《沁园春·雪》是诗词的代表作。
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词中咏雪言志,抒发了词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伟大的抱负。
这首词大气磅礴,写景,纵横千里;论史,上下几千年,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体会写景、议论、抒情三者完美的结合,要抓住关键词语,感知词中深蕴的内涵。
二、教学对象学生是研究的主体,对于九年级学生,对诗歌有一定了解,但由于学生研究的主动性欠缺,有很多梦想,但是并不去付诸实践。
鉴于此种情况,教师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本班大部分学生喜欢研究语文,思维活跃,能够主动研究,对一切事物充满着好奇心,探究欲望和研究热情比较高。
能够适应多媒体教学环境,适应息技术手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实掌握学生的特点,清楚地知道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根据学生的研究状况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地利用息技术手段引领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三、教学环境1、学生对语文研究保持着较深厚的兴趣,而且有较强的记忆力和模仿能力,并有浓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尽量让他们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调动他们的研究兴趣、刺激他们的记忆力,将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以便于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
2、学生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能对自己的研究进行评价,总结研究方法。
3、教具及息技术手段:教学视频和多媒体课件。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模版)ppt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提供所需的教 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附件
课文朗读音频
课堂互动素材
课文讲解视频 教学反思与总结文档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互动教学: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 流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演示教学:通过演示实验、操作示 范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
信息化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丰富 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与反 馈
教学评价
评价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评价内容: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评价方法:观察法、口头反馈、作品评价等 评价标准:学生的参与度、表达清晰度、课堂互动等
教学反馈
学生表现:评价 学生在课堂上的 表现,如回答问 题、参与讨论等。
教学效果:根据 教学目标和学生 的反馈,评估教 学效果是否达到 预期。
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朗读、圈点批注、小组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 品味语言,体会诗歌意境和作者情感 培养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的豪迈 情怀
体会诗歌的意境 美
培养学生对诗歌 的热爱和欣赏能 力
激发学生的民族 自豪感和爱国热 情
教学内容与过 程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音乐和展示图片, 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模 版)ppt
单击此处添加文档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录
01. 教 学 目 标 03. 教 学 方 法 与 手 段 05. 教 学 反 思 与 总 结
02. 教 学 内 容 与 过 程 04. 教 学 评 价 与 反 馈 06. 教 学 资 料 与 附 件
1.1沁园春雪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 “望”字统领了哪些句子? 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特征、 角度(立足点)、修辞等方面 去把握。
表写感情现 得.?了 如作他此者怎壮把样丽空的,间胸表写怀现得?了如又他此把怎广景 样阔色 的,言.丰明学 ( 境富确预生 ,形:测研 语象“读:即望交答可”流案)后只字明要。确切它:中统语领
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
迁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 (学生合作探究)
移 “风流人物”指_______,全句表
达的感情是________。
明确:1.《诗经》中的《国
.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 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 文学才华
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对无
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 产阶级革命者和人民大众的
全词,初步达成要求:
圈划批注
(1)弄懂词字面上的意思,整 学法指导二:
体感知词的内容。
请同学们采用这样的方式
(2)品味自己喜欢的语句。 (3)对不理解的语句质疑,并
(屏幕出示):
做好标注。
.赏析一词:我认为“ ”
.教师范读(或多媒体播放录音), 一词好,好在…… 学生品读,教师指正后再读。
教师指导朗读,把朗读和品味预测:学生比较认可的词语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南朝,形成于宋,盛行于宋。
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初起是称“曲子”、“杂曲子”
泽东同志的词作《沁园春·雪》和“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
就是咏雪的名篇。伟大的无产阶府”、“长短句”或“诗余”。
级革命领袖毛泽东为我们展现了 每一首词都有词牌。常见
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伟人怎的词牌名有卜算子、水调歌
《沁园春雪》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沁园春雪》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3、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
4、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5、体会写景、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感受词精练优美的语言。
6、背诵、默写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内容。
2、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根据词的内容,发挥想象,以小组为单位,描绘出诗人笔下的北国风雪图。
3、设计问题,结合学生绘出的图画进行串讲,引导学生体会本阕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的豪迈情怀。
4、结合几首描绘雪景的诗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加深对本阕词主题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领袖,挥斥方遒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2、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客观的功过观和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点】1、学会词的朗诵方法,掌握正确的停顿,能够找出诗歌的重音。
2、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理解"诗化"形象的内涵。
3、领会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
【教学难点】1、理解"封、飘、望、舞、驰、惜"等动词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2、理解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鉴,体会他豪迈的伟人情怀,并树立正确的历史人物观。
【教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
常于马背上构思,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
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成了最美的意象。
有时潇洒地抽烟,抬头望断南飞雁,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雪天更善畅想,神思飞扬起来,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屈指数算,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沁园春雪(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沁园春雪(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沁园春雪(1936年2月)毛泽东◆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理解诗句中的“妖娆”、“风骚”、“红妆素裹”、“一代天骄”等字词的意义;⑵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表达出来的感情;⑶注重诗句朗读节奏的把握;⑷学习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语言的表意丰富的特点;⑸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⑹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诵读感悟法、品读法、联想想像法、合作探究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人,领会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⑴理解诗句中的“妖娆”、“风骚”、“红妆素裹”、“一代天骄”等字词的意义;⑵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表达出来的感情;⑶注重诗句朗读节奏的把握;⑷学习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语言的表意丰富的特点;◆教学难点:⑴学习诵读、鉴赏诗词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本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⑵品味词中所蕴含的诗人对大好河山热情赞美之情,体验革命领袖毛泽东的胸怀。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以其博大恢宏、奇恣纵肆的激情,成为当代诗坛一曲品格、个性强烈,画面色彩斑斓的绝唱。
吟诵豪放之作,令人热血沸腾、精神昂扬。
《沁园春•雪》便是他文情并茂、最有气魄之作。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词作,去感受豪放之风。
(板书文题,作者)二.美读诗词,感悟诗意(一)教师示范朗读,思考问题:(老师朗读词的时候,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1.听读这首词,你从这首词中感受到什么?2.思考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二)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并思考问题。
(三)听读完后,老师提问:1.听读这首词,你从这首词中感受到什么?明确:豪迈,气热磅礴,充满激情,力量……(这种磅礴的气势,洋溢的激情和力量是毛泽东同志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境中爆发并用文字抒发出来的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雪教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沁园春·雪【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2.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3.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是一种能够令人产生多种情绪的精灵…… 当窗外那像柳絮、像芦花般的雪花,正在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的时候,当郊野大地被雪花装饰得像铺上白色的地毯一样的时候,望望它们,会有许许多多的感觉………当一代伟人毛泽东看到北国茫茫的冰雪时,他会有怎样的感受?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
春·雪》!
二、自主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沁.园春(qìn?)莽.莽(mǎng)红装.素裹(huāng)折.腰(zhé)稍.逊(shāo)成吉思汗.(hán)今朝.(zhāo)分.外妖娆.(fèn)稍逊风骚.?.(sāo)数.风流人物(shǔ)
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红zhuāng素裹(装)顿失tāotāo(滔滔)江山多jiāo(娇)一代天jiāo(骄)
3.诗歌朗读:
读准字音、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4.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找出来。
明确:上片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动:山舞银蛇,原驰蜡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明确:望
(3)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明确: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三、初读——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分组读,再全班齐读一遍。
3.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问题探究。
(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明确:描写北国雪景。
赞美了祖国大好河山。
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明确:议论历史人物。
歌颂当今英雄,表达了作者作为人民革命领袖的自信。
四、细读——深入探究
1.上阕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点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用四个字概括。
明确:长城、黄河、群山和高原。
共同之处是雄伟壮丽或雄浑壮阔。
2.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虚景。
“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
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
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
“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4.下阕评论了哪几位帝王这些帝王在统治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明确: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成吉思汗。
共同之处是长于武功短于文治。
5.作者认为谁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
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
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6.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明确: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五、品读——赏析语言
1.找出文中的精彩语句进行赏析,用以下形式说话。
一句我喜欢,我喜欢的原因在
(可以从修辞手法、思想感情、蕴含哲理等方面进行品析)
示例:我喜欢“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一句,我喜欢的原因在于它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明确:我喜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一句,我喜欢的原因在于它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
六、拓展——感悟人生
对于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对这种评价你是怎样理解和认识的?
明确:“惜”。
(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
第一,惜中含褒。
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
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