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

合集下载

默顿的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

默顿的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
1
2
默顿的社会结构明确化尝试
3 4 5
读《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报告
马振凯 2014级研究生 ma.zhenkai@
2014年11月23日
本书问题
• Q社会理论是什么? • Q社会学知识的定位? • Q 社会结构的分析如何应用于经验研究?
本书结构
• 四篇 • 1中层理论 2参考群体 2知识社会学 3科学社会学 • • • • 理论理论价值 第一篇 经验研究价值 第二篇 社会学价值 第三篇 科学的价值 第三篇
对我的价值
• 打破了我对结构功能主义的刻板印象
让我的反思与问题
1
2 3
4
Men究生 ma.zhenkai@
第一篇 总体
• 区分社会学思想史和社会学理论 • 学术成果是用来交流的,而非构筑大厦的 • 很多研究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后来的遗忘
第一篇 中层理论
• 理论是逻辑上相互联系的一组命题 • 逻辑 系统 明确 • • • • 广泛微观和理论之间的 中层理论不是单一命题中出来的,不冲突 多重的角色和社会地位 人处于地位中而不是人有多个社会地位
第一篇 社会学帝国主义or自虐狂
• 认为一门学科必须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承 认知识中还有空白就等于承认全然无知。
第一篇 如何看待中层理论
• • • • • 社会学已经有很多刻板印象了 调查员VS思辨家 我们难以跟上所有的资料 我们互相藐视 定性和定量 我们或者彻底的折中主义 变节者
• 赞同 培根 柏拉图 曼海姆 涂尔干 • 反对 半途而废?但是我们的中层不排斥宏观探索
• 角色从理论P43-55落脚于社会结构的思考
第一篇 如何看总体系(大理论)
• 我们脱离于哲学,都尝试做这个总体系 • • • • • • 默顿的警告 1、不是大量观察就有创立思想,一套疾病理论 2、不是处于同一时期的成果就有同样的成熟度 我们先别希望爱因斯坦 开普勒还没有,更别提牛顿、拉普拉斯…… 3、物理学家也还没同一理论,同一场论的引力

自考本科00034社会学概论考点整理

自考本科00034社会学概论考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要点孔德(法)——1838年《实证哲学教程》实证主义社会学区:社会静力学和动力学,分别秩序和进步。

观察、实验、比较、历史法来研究是人类社会斯宾塞(英)——《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社会学创立时期代表人物+马克思】社会有机体论社会进化论涂尔干(法)——《社会分工论》《自杀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形成时期代表人物】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

社会团结理论(有机团结: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质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状态机械团结:建立在个人之间相同性与相似性特质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失范理论提出者;社会学研究方法准则功能分析、历史分析韦伯(德)——《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学术与政治》【形成时期代表人物】核心概念:合理性理解社会学、社会分层理论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行动对社会行动的研究的根本方法是——理解理想类型组织科层制度理论(又称官僚制)合法性统治分类:1.超凡魅力型——典型的超凡魅力型权威在先知、圣徒和宗教领袖所建立的组织中可以看到。

2.传统型——最典型的形式是家长制、世袭制和封建制。

3.法理型——典型形式就是科层制。

城市群理论——琼•戈特曼提出印象管理(拟剧论)——戈夫曼常人方法论——加芬克尔初级群体——库利内、外群体概念——萨姆纳参照群体——海曼“分工理论”最早阐述者:亚当·斯密功能主义社会分层理论——戴维斯、摩尔社会分层理论——帕累托(精英理论)——《普通社会学总论》社会流动——索罗金——1927年*【集体行为理论代表】:奥尔森——搭便车理论勒庞——乌合之众理论(当许多的个人一旦构成一个群体时,就会产生独特的集体心理,即“群体心理特征”斯梅尔瑟——价值累加理论认为,不能单纯地从心理的角度来解释集体行为,而应该把集体行为的形成和社会结构联系起来。

导致集体行为的发生需要六个因素:结构性助因、结构性紧张、一般化信念、促发性因素、行动动员、社会控制。

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

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
16

中层理论的影响
• 结构功能主义的发展、完善 理论融合的尝试; 对社会冲突和变迁的思考 •社会学后现代话语的滥觞 宏大叙事的解构,对多元社会的思考
17

反思:默顿对社会学做了什么?
结构功能主 义 VS 社会 冲突理论
L/O/G/O
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
09 新传 王佳逸

1
作者介绍
默顿,Robert King Merton (1910. 7. 4~2003. 2. 23) 。 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1931年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师从社会学家P.A.索罗 金、T.帕森斯和科学史家G.A.L.萨尔顿,1936年获博士学 位后留校任教 3年。1941年后到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任 副教授、教授(1947),吉丁斯讲座教授(1963)。曾任美国 哲学、社会学、社会研究协会会员和主席(1968),美国科 学院院士,科学社会学研究会主席(1975),主要著作有: 《17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1938)、《社会理论 与社会结构》(1949)、《站在巨人的肩上》(1965)、《理 论社会学》(1967)、《科学社会学》(1973)等。
4

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研究(范式框架和信息生产)
• • • • • • • • 社会结构与失范 社会结构与失范理论中的连续性 科层结构与人格 知识分子在公共科层组织中的作用 对于参考群体行为理论的贡献 参考群体和社会结构理论中的连续性 影响的模式:地区性和世界性影响力人物 自证预言
外延:典型的中层理论主要包括角色冲突、参照群体、社会 调适、规范和失范、社会控制等
11

中层理论背景下的功能分析的范式
• • • • • • • • • • • 功能被归因的事项 主观意向(动机、目的)的概念 关于客观效果(功能、负功能)的概念 功能所促进的单元的概念 功能需求(需要、先决条件)的概念 关于功能赖以实现的机制的概念 关于功能选择(功能等同或功能替代)的概念 关于结构语境(或结构制约)的概念 关于动态和变迁的概念 关于功能分析的有效性的问题 功能分析的意识形态含义问题

西方社会学家及分类

西方社会学家及分类

西方社会学家及其分类1.结构功能主义学派塔尔科特·帕森斯(1902——1979):《社会行动结构》(1937)《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1966)《社会体系》(1951)《关于行动的一般理论》(1951)《经济与社会》(1956)《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1960)罗伯特·金·默顿(1910——):《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1949年)迪尔凯姆(1858——1917):《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划》(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2.冲突理论学派米尔斯:《权力精英》(1956)科林斯:《冲突社会学走向一种解释的科学》(1975)科塞(1913——):《社会冲突的功能》(1956年)达伦多夫(1929——):《工业与企业社会学》(1953)《工业社会中的阶级与阶级冲突》(1959年)《马克思的观点》(1953)《工业社会中的阶级和阶级冲突》(1957)《走出乌托邦》(1958)《社会人》(1958)《德国的社会和民主》(1967)《社会理论文集》(1968)《新自由》(1974)《生活机会》(1979)3.社会交换理论学派霍曼斯(1910——):《社会行为:它的基本形式》(1961)《社会科学的本质》(1967)《返回到人》(1964)《社会交换的性质》(1967)彼得·布劳(1918——):《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1964)《不平等与异质性》(1977)4.符号互动理论学派乔治·赫伯特·米德(1863——1931):《心灵、自我与社会》(1934年)布鲁默(1900——):《劳资关系中的社会理论》(1947)《工业化与传统秩序》(1964) 《符号互动论:观点和方法》(1969)戈夫曼(1922~1982):《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1956)《避难所》(1961)《邂逅》(1961)《公共场所行为》(1963)《污记》(1963)《互动仪式》(1967)《框架分析》(1974)5.社会批判理论学派(法兰克福学派为主要代表)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1979):《理性与革命》(1941)《单向度的人》(1964)《文化与社会》(1965)《反革命和造反》(1972)阿多诺(1903——1969):《启蒙辩证法》(1947)《新音乐哲学》(1949)《多棱镜:文化批判与社会》(1955)《否定的辩证法》(1966)《美学理论》(1970)哈贝马斯(1929~) :《公开活动的结构变化》(1962)1962年德文版《理论与实践》(1963)《走向合理的社会》(1968)《知识与人的利益》(1968)《合法性的危机》(1973)《交往和社会的演变》(1976 )《交往的理论》(1981)马克斯.霍克海默(1895——1973):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作为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之间链环的康德的断力批判》(1925)《资产阶级历史哲学的开端》(1930)《黑格尔与形而上学问题》(1932)《朦胧——在德国的笔记》(1934)《真理问题》(1935)《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1937)《启蒙的辩证法》(与阿多诺合著,1947)《理性之蚀》(1947)《对西德社会科学的审视》(1952)《论自由》(1962)《工具理性批判》(1967)《批判的理论》(1968)《社会哲学研究》(1972)《转变中的社会》(1972)6 .芝加哥学派齐美尔(1858——1918):《历史哲学问题》(1892)《道德科学引论:伦理学基本概念的批判》《货币哲学》《康德〈在柏林大学举行的16次讲演〉》《宗教》《社会学:关于社会交往形式的探讨》《社会学的根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库利(1864——1929):《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1902)《社会组织》(1909)《社会过程》(1918)杜威(1859~1952):《心理学》(1887)《应用心理学》(1889)《思维术》(1910)《民本主义与教育》(1916)《经验与教育》(1938)《哲学之重建》(1920)《稳定性的追求》(Quest for Certainty 1929)《经验与自然》(1925)《艺术即经验》(1934)《逻辑──探究之理论》(1938)《认知与所知》(1949)7.现象社会学舒茨(1899~1959):《社会世界的现象学》(1932年)加芬克尔(1917~):《民俗学方法论研究》8.后工业社会理论学派丹尼尔·贝尔(1919——):《美国的马克思派社会主义》(1951)《意识形态的终结》(1960)《今日资本主义》(1971)《后工业社会的来临》(1973)《资本主义文化的矛盾》(1976)9.后现代理论学派布希亚:《消费社会》(1970)《象征交换与死亡》(1976)《类象与拟象》(1981)让·弗朗索瓦·利奥塔:《里比多经济学》(1974)《后现代状况》(1979)《公共游戏》(1979)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政治无意》(1981)《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德文化逻辑》(1984)查尔斯詹克斯:《后现代建筑学的兴起》(1975)《后现代建筑的语言》(1977)10 风险社会理论贝克:《风险社会》(1986)《世界风险社会》(1999)芭芭拉·亚当《风险社会》11.经济全球化理论吉登斯:《现代性之后果》(1990)《社会的构成》、《民族国家与暴力》、《现代性与自我认同》(1998年)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罗伯逊《社会学》(1999)阿兰·鲁格曼《全球化的终结》(2000)12.实证主义孔德:著有《实证哲学教程》、《实证政治体系》、《主观的综合》等斯宾塞:《政府的适当权力范围》(1842年),《社会静力学》(1850年),《进化的假说》(1852年),《心理学原则》(1855年),《第一项原则》(1862年), 《生物学原理》(1867年),《社会学研究》(1873年)。

社会学概论主要理论

社会学概论主要理论

社会学概论主要理论十分以上喔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1.社会学创立时期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将社会学居于科学最高层次;“秩序”和“进步”是他的两个核心概念。

(2)卡尔·马克思;(3)斯宾塞2.社会学形成时期代表(1)涂尔干: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

②社会团结理论;③失范理论;④社会学研究方法准则;⑤功能分析和历史分析方法: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

(2)韦伯:①理解社会学--韦伯认为,研究对象是社会行动。

②社会行动类型。

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3.芝加哥学派:社会学起源于欧洲,但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是在美国成立。

4.结构功能论关注焦点在于社会均衡是如何维持和不断修复的。

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和默顿。

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和《社会系统》。

其AGIL功能分析图式是理解其结构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

默顿:《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提出显功能与潜功能。

5.冲突理论(1)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是最早、最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2)辩证冲突论:德国达伦多夫--《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6.交换理论:霍曼斯提出,布劳修正--《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

7.符号互动论:源于美国社会学家米德,主要代表人物是布鲁默和戈夫曼。

8.社会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所主张的理论道路。

9.艾尔弗雷德·舒茨--奥地利--创立现象学社会学。

11.“五脏六腑”--费孝通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1.实证主义方法论遵循自然科学法则,用普遍因果律研究社会现象的方法理论,以孔德《实证哲学教程》为代表。

2.人文主义方法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是对社会行动过程及结果予以主观意义理论的方法。

基本观点:(1)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2)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而非“说明”;(3)立足于微观层面,研究社会现象。

3.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基本观点(1)承认客观的社会规律;(2)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进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3)唯物史观,强调人类的历史实践活动,注重制约人的行动的社会物质环境。

默顿的社会学理论

默顿的社会学理论
Function的第二种用法与职业(occupation)一词同义,例如韦伯定义职业为一个人function 的专门化、具体化与组合化的方式,因而成为他继续获得收入或利润的基础。这是一些经济学家通常的用法,而且几乎是典型的用法。他们在研究一个团体的职业分布时,即称之为“一个团体的function analysis”。(经济学上的用法)
一是创新失范。是最常见的失范现象,这种行为虽然承认文化目标但却无法采取社会所承认的手段去到达目标。如为了富裕而挪用公款、卖淫等既是这类现象。
二是形式主义。指人们接受了正统手段但囿于缺乏教育机遇而没有接受社会认可的目标。
三是退却主义。背离并拒绝社会工人的目标和手段,是社会“异化者”。如无赖、流浪人、乞丐。
第四,提出了社会失范理论。默顿在1938年出版的《社会结构与失范》一文中系统地提出了他的失范理论。
默顿认为,当个人以正统的手段去实现目标时,个人行为是符合社会规范和社会要求的,但是目的与手段不一致时,失范现象便出现了。在他看来,失范可以被想象为文化结构中的一种断裂,这种情况在文化的规范和目标同该群体成员在社会结构层次上以符合这些规范和目标的方式行事的能力之间分裂时特别容易出现。为此,默顿列举了四种失范:
四是造反。则是企图以创新的目标和手段来取代原因的目标和手段。
总之,默顿讲的失范侧重于其积极的方面。另一方面他始终坚持失范的根源在于文化和社会结构。不能归咎于社会成员个人的缺点。因为他认为,个人的欲望和要求不一定出于人的本能。而是由社会文化决定的。
根据迪尔凯姆和默顿对失范行为的论述,我们认为,失范行为是指个人、群体或组织所发生的偏离或违反社会社会规范的行为。这种社会失范主要是指社会整体为了其生存而实行的制度、思想和习俗等。并不是指个人或某个组织或群体的制度或思想。所以,在某个群体有所谓的“失范行为”,但到了另个环境或场所也许就不是失范行为。

默顿的紧张理论研究-默顿紧张理论

默顿的紧张理论研究-默顿紧张理论

默顿的紧张理论研究:默顿紧张理论罗伯特.K.默顿是20世纪最著名的美国社会学家之一,担任过美国多所知名大学的教授,并曾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

他接受了迪尔凯姆的理论并将其用于分析美国社会,于1938年在他的著名论文《社会结构与失范》中论述了他的失范理论。

他的失范理论在西方犯罪学中被视为最著名的紧张理论,有的学者把他的理论视为最早的紧张理论。

要搞清楚默顿的失范理论。

首先应了解他的理论基础。

默顿曾师从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

帕森斯提出的结构功能主义曾在美国社会学界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默顿受帕森斯的影响颇深,在帕森斯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经验功能主义。

被誉为最精致圆熟的功能主义。

以帕森斯、默顿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深受迪尔凯姆学说的影响。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切生存功能的生命系统。

是社会行动者之间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模式的组合。

在社会系统中,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按照一定社会规范进行的。

这就是说,在社会这个有机体系中。

每个成员都扮演者一定的社会角色。

这些角色的行动要受到社会规范的调节和制约,而这种规范体系又体现了一定的价值观和文化信仰。

因此。

一旦人们把这种社会规范内化了,就会变为人格系统。

影响着人们的需求结构,使行动者服从社会规范并产生最低限度的社会责任感。

但是,如果社会秩序遭到破坏,社会规范失滴,就会引发各种越轨行为。

从而产生犯罪现象。

默顿对迪尔凯姆的失范观点有所修正。

迪尔凯姆认为,失范是社会控制个人本能欲望的能力的崩溃,并且认为文化有限制个人欲望的功能。

而在默顿看来,个人的很多欲望并不一定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文化引起的,他认为任何社会的文化都有两个共同特征:(一)确立目标任何社会的文化都确立一些它认为值得追求的目标,鼓励每个社会成员为追求这样的目标而奋斗。

在美国社会中,最重要的目标时获取财富。

人们通常把积累起来的财富看成是个人的价值观和长处,并且给那些大量财富的人以很高的声望和社会地位。

缺乏财富的人,即便有其他文化中推崇的个性,比如年龄和精神修为。

默顿的中层理论简述

默顿的中层理论简述

默顿的中层理论简述所谓“中层理论”是指介于抽象综合性理论同具体经验性命题两者之间的一种理论;其宗旨在于架设一条社会理论“实用化”的桥梁,指导人类的经验实践特别是调查。

默顿提出在对结论抽象的同时,也强调结论的实证性的中层理论,对社会学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的结合,以及学科对自身的认识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当今社会学研究重要的理论范式之一。

一、默顿中层理论产生的背景:默顿的中层理论主要是为解决在这之前社会学理论在宏观与微观方面极端化发展的困境应允而生的。

作为结构功能主义这样的宏大理论提出者帕森斯的弟子,默顿批评导师这种过于抽象和庞大的理论体系背离了社会学实证主义的传统,并认为当时社会学界对宏达理论的热衷是不切实际的,是对科学的误读,他认为社会学研究应当回归经验实在性。

该理论仍然属于功能论的范畴,但它是一种脱离抽象层次而力图接近经验事实的功能论,它强调假定和逻辑推导,承认知识体系的不完备性;同时也指出了其与经验研究的区别:本身不是经验研究但可以为经验研究制定一套功能分析方案。

反思默顿提出中层理论的过程,他对理论解释力的重视和对社会现象的敏感性是其创新的动力源泉。

二、默顿中层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强调区分负功能(dysfunction)和正功能(positive function)的存在。

默顿认为,在进行功能分析时,应裁定所分析的对象系统的性质和界限,因为对某个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事项,对另一个系统而言就不一定具有同样的功能。

第二,区别了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默顿认为,那些有意造成并可以认识到后果的是显性功能,而非有意造成的和不被认识到后果的是隐性功能。

默顿指出,社会学者的特殊贡献不但在于研究社会行动者有意安排的预期后果(显性功能),而且主要在于研究社会行动者未预期的或不为一般人所觉察的后果。

第三,提出了一整套功能分析的范式。

默顿认为,要改变目前的社会学状况,就必须确立起一整套社会学定性分析的范式。

默顿以功能主义思想为基础,提出了他著名的功能分析范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本书关键词和相关范例
显功能 与潜功能 社会失范 研究 媒体影响 力研究 知识社 会学研究
关键词
“中层理论” (Theories of Middle Range)
8

社会学中理论争论与科学成分的关系
社会科学思维的连续体(化约的取向) 形而上环境
就“新教和科学”研究与韦伯的比较 (1.韦伯)
方法:对“合理性”理想类型的发挥
结论: 新教的精神特质(ethos)对资本主义有一种刺 激作用,体现为宗教理性化,文化理性化和经济理 性化等; 新教伦理使资本主义各方面的发展获得了其文 化与意识形态上的合法性。 视角:构造理想类型,利用理想类型构造思想体系
L/O/G/O
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
09 新传 王佳逸

1
作者介绍
默顿,Robert King Merton (1910. 7. 4~2003. 2. 23) 。 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1931年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师从社会学家P.A.索罗 金、T.帕森斯和科学史家G.A.L.萨尔顿,1936年获博士学 位后留校任教 3年。1941年后到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任 副教授、教授(1947),吉丁斯讲座教授(1963)。曾任美国 哲学、社会学、社会研究协会会员和主席(1968),美国科 学院院士,科学社会学研究会主席(1975),主要著作有: 《17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1938)、《社会理论 与社会结构》(1949)、《站在巨人的肩上》(1965)、《理 论社会学》(1967)、《科学社会学》(1973)等。
16

中层理论的影响
• 结构功能主义的发展、完善 理论融合的尝试; 对社会冲突和变迁的思考 •社会学后现代话语的滥觞 宏大叙事的解构,对多元社会的思考
17

反思:默顿对社会学做了什么?
结构功能主 义 VS 社会 冲突理论
21

“纯科学”与“大科学”之争
默顿的科学社会学始终只涉及“纯科学”, 忽略其对宏观价值体系的作用以及“实践科学” 的发展。 默顿的科学观是一元的,也是非常理想主义 的:科学求真,绝对正确,普遍有效。
如今科学的体制化已经历了向“大科学”的 演变,其建制目标有了明显扩展,体现了对于技 术目标、生态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等多元 理想的关注(五律协同)。
帕森斯,默顿 VS 米尔斯,达伦多夫
实证主义
孔德,迪尔凯姆, 维也纳学派
人文研究
狄尔泰,韦伯,曼海姆
18

关于“Möbius环”类比的一个说明
• 认识论(价值与行为的扭结) 实证主义、人文主义的两元交合 还是认识的“综合背景”? … • 实践论(宏观和微观的扭结) 宏观系统、微观系统的两元交合 还是实践的“综合背景”? …
5

知识社会学与大众传播(知识积累和舆论传播) • 知识社会学 • 卡尔· 曼海姆和知识社会学 • 广播和电影宣传研究 (与拉扎斯菲尔德合作)
6

科学社会学研究(文化变量的社会互动)
• • • • • 科学与社会秩序 科学与民主的社会结构 机器、工人和工程师 清教主义、虔信派和科学 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与经济
19

默顿还忽视了什么?
历史 切面 实证主义 立场残余
宏大理论 思维影响
学院派, 角度局限
结构功能主义的新发展…
20

建立宏大理论的最终企图
“有一种误解,即认为所有存在于历史同一时期的文化产品 都具有同等的成熟性。事实上,认识到学科之间的差别则会发 现它们并不同步。…要为社会学创立一个总体系的想法忽视了 一个事实:二十世纪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差着数十亿个 人时的坚持不懈、训练有素的积累研究。也许社会学还没为它 … 的爱因斯坦准备好条件,因为他还未找到自己的开普勒,更不 要说它的牛顿、拉普拉斯、麦克斯韦和普朗克了。” “社会学这门科学只是刚开始在有限的范围内积累依赖经 验而获得的理论概括,它似乎最好节制一下它对这种体系的渴 望。” “中层理论可以作为构建最终的完备理论的过渡性工作。” “中层理论原则上应用于社会学中对经验研究的指导” ……
13

续上页(2.默顿)
方法:对社会系统进行分层调查
结论: 失范行为是文化规定了的追求与社会结构化 了的实现该追求途径间脱节的征兆; 社会失范是文化目标与制度化手段的不平衡, 其形式主要有:创新、退却主义和反抗等。 视角:个体越轨行为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14

直接理论来源:
宏大的结构功能主义,社会系统论(帕森斯)
历史背景:
纳粹主义对科学的威胁(意识形态从属问题); 美国社会科学群的兴起和初步发展
10

中层理论的内涵和外延
定义:中层理论是由某些有限的假定构成的,可以逻辑地从 这些假定推导出可为经验调查所验证的具体假设。(s.S.85) 特性:1. 这一理论划清了微观社会学问题与宏观社会学问题 之间的界限。每个中层理论的构建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 2. 中层理论承认知识体系的不完备性,许多中层理论 与各种社会学思想体系是协调的,可以作为构建终极的完备体 系的过渡性工作
12

就“社会失范”研究与迪尔凯姆的 比较(1.迪尔凯姆)
方法:对于“社会事实”的考察和归纳 结论: 失范(anomie)指一种对个人欲望和行为的调节 缺少规范,制度化程度差而丧失整合的混乱无序 的状态; 失范是病态的,是外在的和约束性道德控制的离 散。
视角:社会宏观结构方面
外延:典型的中层理论主要包括角色冲突、参照群体、社会 调适、规范和失范、社会控制等
11

中层理论背景下的功能分析的范式
• • • • • • • • • • • 功能被归因的事项 主观意向(动机、目的)的概念 关于客观效果(功能、负功能)的概念 功能所促进的单元的概念 功能需求(需要、先决条件)的概念 关于功能赖以实现的机制的概念 关于功能选择(功能等同或功能替代)的概念 关于结构语境(或结构制约)的概念 关于动态和变迁的概念 关于功能分析的有效性的问题 功能分析的意识形态含义问题
22

L/O/G/O
Thank You!

23
4

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研究(范式框架和信息生产)
• • • • • • • • 社会结构与失范 社会结构与失范理论中的连续性 科层结构与人格 知识分子在公共科层组织中的作用 对于参考群体行为理论的贡献 参考群体和社会结构理论中的连续性 影响的模式:地区性和世界性影响力人物 自证预言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ontents
本书纲要,简明目录
1 论理论社会学 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研究
2 3 4
知识社会学与大众传播
科学社会学研究
3

论理论社会学(理论阐释)
• • • • • 论理论社会学的体系 论社会学中的中层理论 显功能与潜功能 社会学理论对经验研究的影响 经验研究对社会学理论的影响
预设 模型 概念 定义 分类 定律 命题 观察陈述
经验环境
………
………
秩序和 行动之 争
………
………
人文主 义倾向

………
系统 之争
冲突对 均衡之 争
实证主 义倾向
9
中层理论的理论源流
基础理论:实证主义社会事实(孔德,迪尔凯姆)
人文主义理想类型(韦伯,曼海姆)
15

续上页(2.默顿)
方法:用文献、数据等对假说进行验证
结论: 清教无意中刺激了新科学的兴起(潜功能), 科学既受社会政治环境影响,又受学术发展内在 逻辑支配; 科学研究内部自成体系,科学的ethos,具有相 对独立性。 视角:立足特定群体,寻求与整体的整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