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白介素-11针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

J i a n g W e i L i u V i
A b s t r a c t : O b{ e c t i v e: T o a n al y z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o f r e c o m b i n a n t h u m a n i n t e rl e u ki n — l 1 o n t r e a t i n g t h r O m b o c y t o p e ni a a f t e r c h e m o t h e r a p y o f a c u t e l e u k e mi a . M e t h o d s: 1 4 0 c a s e s 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c u t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r e c e i v e d b o t h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m e t h o d a n d r e c o m b i n a n t h u m a n i n t e r l e u k i n 一 1 1 .T h e n c o m p a r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重组人 白细胞 介素- 1 1 治疗急性 白血病 化疗 后血小板减少 的临床 效果
姜 薇 刘 怡 成 都市 第五 人 民医 院血 液风 湿免 疫科 四川 成都 6 1 1 1 3 0
摘要 : 目的:研 究重组人 白细胞 介素. 1 l 治疗急性 白血病化疗后 血 小板 ( P n ) 减少 的临床效 果。方法:抽取 2 0 1 2年 8月 ~ 2 0 1 4 年8 月本 院接诊 的 1 4 0 例急性 白血病化疗 患者作为研 究对 象,按抽签法将其分为试验组 ( n = 7 0 ) 和参照组 ( n = 7 0 ) ,参 照组患者采取 D A 标准方案 、V O L P方案等 常规 治疗方法 ,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 上予 以重组人 白细胞介素. 1 1 治疗 ,观察并 比较 两组 患者 临床 治疗效 果及 治疗耐受情况 。结果 :试验组 总有效 率为 8 1 . 5 %明显 高于参 照组 6 4 . 3 %,组 间比较差异显著 , 具有 统计学意义 ( x 2 = 5 . 2 0 1 ,P<0 . 0 5) ;在治疗耐 受情况方面,试验 组患者 中总共有 6例不适反 应 ,耐受率 高达 9 1 . 4 %,明 显 高于参照组 的 8 1 . 4 %, 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 ( x 2 = 4 . 4 4 0 , P < O . 0 5 ) 。结论:重组人 白细胞介素 。 1 1 治疗急性 白血病化疗后血
重组人白介素-11,你用对了吗?

重组人白介素-11,你用对了吗?物致于此小得盈满今日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血小板减少症定义血小板减少症指外周血血小板计数( PLT) <100 × 109 /L。
血小板<50 × 109 /L 时,即存在皮肤、黏膜出血的危险性;血小板<20 × 109 /L 时,有自发性出血的高度危险性;血小板<10 × 109 /L 时则有极高度危险性。
血小板减少原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是出血性疾病最常见的病因。
单纯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可分为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破坏增加和血小板分布异常三大类。
血小板生成减少主要见于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急性白血病(AL) 以及感染等。
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对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首先为病因处理,例如对于 ITP,可以采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以及脾切除治疗;对于AA 可采用免疫抑制方案等治疗。
血小板输注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失患者的出血症状,恢复和维持人体正常止血和凝血功能;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血小板减少情况。
2007 年,美国血液学协会(ASH)以及· 2014 年美国血库协会(AABB)先后发布《血小板输注指南》,明确提出: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为患者外周血 PLT <10 × 109 /L;而治疗性血小板输注仅推荐用于患者存在明显的出血症状,或预期将实施侵入性操作前输注血小板。
对于因血小板减少而非血小板功能缺陷发生显著出血的患者,为了获得持续的后续升血小板效应,可以考虑在血小板输注的同时,应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例如重组人白介素-11 ( rhIL-11 ) 等。
重组人白介素-11药物简介rhIL-11白介素-11( IL-11) 是由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和部分间叶细胞产生的多效性细胞因子。
IL-11 通过与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配体结合链 IL-11Rα 结合,并连接到信号传导链可溶性糖蛋白 130(gp130)后发挥其生物学作用,可以直接作用于骨髓巨核系祖细胞、巨噬细胞、T 细胞、上皮细胞和肝细胞,具有促进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生成、调控免疫、抗炎和保护黏膜上皮等多种功能。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分析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ITP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hIL-11,1.5 mg/d皮下注射,10 d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血小板计数,并观察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5%,较对照组(75.0%)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采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升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注射部位红肿3例,恶心呕吐1例,一过性发热2例,发生率为15.0%,对照组患者中出现恶心呕吐2例,失眠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组人白介素-11用于难治性ITP患者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小板水平,疗效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标签:重组人白介素-II;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多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使得血小板过度破坏,导致引发血小板减少等一系列症状的一类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
现阶段研究发现,导致ITP发病的主要原因包括体液免疫紊乱和细胞免疫调节异常。
其中,约11%~35%的ITP患者经服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进行脾切除进行治疗,效果并不够理想,同时需要长期使用大剂量泼尼松进行疗效维持,对于此类难治性ITP 患者而言,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目前,重组人白介素-11 (rhIL-11)用于难治性ITP的报道逐渐增加,其是作为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造血生长因子,在促进干细胞及巨核细胞前体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
9 白介素-11

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Zhusheyong Chongzu Ren Baijiesu-11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1 for Injection 本品系由高效表达人白介素-11(简称人白介素-11)基因的大肠杆菌,经发酵、分离和高度纯化后获得的重组人白介素-11冻干制成。
含适宜稳定剂,不含防腐剂和抗生素。
1.基本要求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材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的有关要求。
2.制造2.1工程菌菌种2.1.1名称及来源重组人白介素-11工程菌株系由带有人白介素-11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化的大肠杆菌菌株。
2.1.2种子批的建立种子批的建立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的规定,各级种子批的传代应符合批准的要求。
2.1.3菌种检定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的菌种应进行以下各项全面检定。
2.1.3.1划种LB琼脂平板应呈典型大肠杆菌集落形态,无其他杂菌生长。
2.1.3.2染色镜检应为典型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2.1.3.3对抗生素的抗性应与原始菌种相符。
2.1.3.4电镜检查(工作种子批可免做)应为典型大肠杆菌形态,无支原体、病毒样颗粒及其他微生物污染。
2.1.3.5生化反应应符合大肠杆菌生化反应特性。
2.1.3.6 人白介素-11表达量在摇床中培养,应不低于原始菌种的表达量。
2.1.3.7质粒检查该质粒的酶切图谱应与原始重组质粒的相符。
2.1.3.8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检查(工作种子批可免做)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应与批准的序列相符。
2.2原液2.2.1种子液制备将检定合格的工作种子批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可含适量抗生素)中培养。
2.2.2发酵用培养基采用适宜的不含抗生素的培养基。
2.2.3种子液接种及发酵培养2.2.3.1在灭菌培养基中接种适量种子液。
2.2.3.2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发酵,应根据经批准的发酵工艺进行,并确定相应的发酵条件,如温度、pH值、溶解氧、补料、发酵时间等。
白介素-11生产批件

800万单位
7.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Ⅰ) (国药准字S20080009山东阿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86904064000108)
1.5mg
1200万单位
8.注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国药准字S20050037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86904870000156)
2mg
1600万单位
14.注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国药准字S20063110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86904488000012)
0.75mg
600万单位
15.注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国药准字S20030077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86904488000104)
1.5mg
1200万单位
16.注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国药准字S20050046上海中信国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86900835000032)
0.75mg
600万单位Leabharlann 4.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 (国药准字S20053046齐鲁制药有限公司86904021002664)
1.5mg
1200万单位
5.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 (国药准字S20030016齐鲁制药有限公司86904021001803)
3mg
2400万单位
6.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 (国药准字S20030017齐鲁制药有限公司86904021002527)
1mg
800万单位
12.注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国药准字S20050036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86904870000149)
1.5mg
1200万单位
13.注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国药准字S20060062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86904488000029)
注射用重组白介素-11致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1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注射用重组白介素-11致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1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摘要患者女性,63岁。
因“乙状结肠腺癌ⅢB期根治术后6个月”入院。
患者术后予XELOX方案(奥沙利铂150mg静滴,d1;卡陪他滨1.0g口服bid,d1-d14)化疗,此次拟行第7个周期化疗入我院。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平时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控制血压,糖尿病病史10年,平时予胰岛素控制血糖。
入院时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胸腹及盆腔CT以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血小板61×109/L,于2012年11月5日开始予注射用重组人1L-11(商品名:巨和粒)升血小板治疗。
2012年11月9日患者出现双下肢轻度浮肿,予呋塞米、予螺内酯口服利尿消肿治疗,双下肢浮肿症状仍然继续加重,并于2012年11月12日出现胸闷、气喘不适,尚可平躺,无咯粉红色泡沫痰。
双上肢轻度浮肿,呼吸急促,双下肺闻及少许湿罗音,余无阳性特征;(2)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等检查正常,B型利钠肽高达649pmol/L。
非吸氧状态下氧饱和度79%~82%,吸氧状态下氧饱和度93%~94%。
吸氧时查血气分析示:PO260mmHg,SO289%,PCO244mmHg。
B超示:(1)双侧胸腔积液(右侧3.5cm,左侧3.9cm);(2)心包少量积液,左房增大、右室饱满,部分心肌运动减弱;(3)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瓣反流,左心收缩、舒张功能受损。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T段改变。
患者入院后予常规控制血压、血糖、保护心脏、保肝等治疗,在注射使用重组人1L-11,持续中心吸氧,遵医嘱予速尿静推、螺内酯口服利尿,每日静滴地塞米松5mg以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反应。
治疗3日后复查胸腔B超示:双侧胸腔未见积液。
治疗5日后患者胸闷、气喘完全缓解,水肿消退,双下肺湿罗音消失,球结膜充血缓解,非吸氧状态下氧饱和度95%~100%,患者出院修养。
2012年12月17日来院复诊,一般情况良好,胸腔B超正常,心脏超声未见心包积液,左心收缩功能正常[1]。
注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说明书

注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说明书注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用于实体肿瘤、非髓系白血病化疗后111、1V度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注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说明书,欢迎阅读。
注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商品介绍通用名:注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生产厂家: 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药品规格:3mg药品价格:¥650元注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说明书【通用名】注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商品名】吉巨芬【适应症】用于实体肿瘤、非髓系白血病化疗后111、1V度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实体瘤及非髓性白血病患者,前一疗程化疗后发生III、IV度血小板减少症(即血小板数〈=5×109/L者,下一疗程化疗前使用吉巨芬,以减少病人因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和对血小板输注的依赖性。
同时有白细胞减少症的病人必要时可合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
【用法用量】根据吉巨芬临床研究结果,推荐吉巨芬应用剂量为50ug/kg,于化疗结束后24-48小时开始或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后皮下注射(以1ml注射用水稀释,每天一次,疗程一般7-14天。
血小板计数恢复后应及时停药。
【不良反应】多数病人对吉巨芬耐受良好,常见到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结膜充血、水肿、心悸、乏力等。
以上不良反应多数字用药过程中自行缓解或消失,无需特别处理,少数不良反应停药后消失,未出现其它严重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1、吉巨芬应在化疗后使用,不宜之化疗前或化疗疗程中使用。
2、使用吉巨芬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血象(一般隔日一次),注意血小板值得变化,在血小板升至100×109/L时应及时停药。
3、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尤其充血性心衰及心房纤颤、心房扑动病史的患者慎用。
4、使用期间应注意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的监测,如体重、浮肿、浆膜腔积液等。
【禁忌】对同类产品国外曾发生严重过敏反应。
因此,对白介素-11及吉巨芬中其它成分过敏者禁用,对血液制品及其他生物制剂有过敏史者慎用。
重组人白介素-11在肝硬化脾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重组人白介素-11在肝硬化脾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肝硬化脾亢是常见的临床病症,其发病率逐年增高。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但这些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白介素-11(IL-11)是一种由人类基因重组技术合成的细胞因子,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IL-11在治疗肝硬化脾亢方面具有一定疗效,而且安全性较高。
目前,国内外只有少数研究报道了IL-11在治疗肝硬化脾亢方面的临床应用。
因此,本研究旨在开展一项关于IL-11在肝硬化脾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以评价IL-11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有效、安全和可靠的治疗方法。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价IL-11在治疗肝硬化脾亢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IL-11对肝功能、脾脏大小以及血液学指标等方面的治疗效果。
2.评价IL-11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3.探究不同的剂量和用药时间对IL-11治疗效果的差异性。
三、研究方法1.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设计,将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采用IL-11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将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3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评估比较。
2.研究对象本研究拟纳入50名符合以下条件的肝硬化脾亢患者:①年龄在18岁以上,②确诊为肝硬化脾亢患者,并已接受过药物治疗1个月以上,③无与肝硬化脾亢并发症相关的其他重要疾病,④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研究药物IL-11药物采用美国Amgen公司生产的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为母菌,采用基因重组、细胞培养及纯化技术制备而成的,市售的白介素-11。
4.研究指标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脾脏大小、血液学指标、治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组人白介素-11针1mg*1 126.4
适应症
用于实体瘤、非髓系白血病化疗后Ⅲ、Ⅳ度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实体瘤及非髓性白血病患者,前一疗程化疗后发生Ⅲ、Ⅳ度血小板减少症(即血小板数≤5×109/L)者,下一疗程化疗前使用本品,以减少病人因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和对血小板输注的依赖性。
同时有白细胞减少症的病人必要时可合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
药理作用
本品是应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一种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可直接刺激造血干细胞和巨核祖细胞的增殖,诱导巨核细胞的成熟分化,增加体内血小板的生成,从而提高血液血小板计数,而血小板功能无明显改变。
临床前研究表明,体内应用本品后发育成熟的巨核细胞在超微结构上完全正常,生成的血小板的形态、功能和寿命也均正常。
用法用量
根据本品临床研究结果,推荐本品应用剂量为50μg/kg,于化疗结束后24-48小时开始或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后皮下注射(以1ml注射用水稀释),每天一次,疗程一般7-14天。
血小板计数恢复后应及时停药。
本品为无菌、白色、不含防腐剂的冻干粉末。
吉巨芬须配注射液,将3mg的白介素11冻干粉用1ml的注射用无菌水稀释,并须3小时内用完。
不良反应
国外临床研究报道:
除了化疗本身的不良反应外,重组人IL-11的大部分不良反应均为轻至中度,且停药后均能迅速消退。
约有10%的临床病人在观察期间有下列一些不良事件出现,包括乏力、疼痛、寒颤、腹痛、感染、恶心、便秘、消化不良、瘀斑、肌痛、骨痛、神经紧张及脱发等。
其中大部分事件的发生率与安慰剂对照组相似,发生率高于安慰剂对照组的临床不良反应包括。
全身性:水肿、头痛、发热及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
心血管系统:心动过速、血管扩张、心悸、晕厥、房颤及房扑。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粘膜炎、腹泻、口腔念珠菌感染。
神经系统:眩晕、失眠。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鼻炎、咳嗽次数增加、咽炎、胸膜渗出。
其他:皮疹、结膜充血、偶见用药后一过性视力模糊。
此外,弱视,感觉异常、脱水、皮肤退色、表皮剥脱性皮炎及眼出血等不良反应,治疗组病人中的发生率也高于安慰剂对照组。
但统计处理不能确定这些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与重组人IL-11的作用有关联性。
除了弱视的发生治疗组(10例[14%])显著高于对照组(2例[3%])外,两组间其它一些严重的或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大致相当。
两例病人在观察期间发生猝死,研究人员认为病人死亡的原因可能部分与用药有关。
这两例病人均使用了大剂量异环磷酰胺进行化疗,当时仍每日使用利尿剂,且均伴有严重的低钾血病(<3.0mEq/L)。
因此,猝死的发生与重组人IL-11的使用之间的关系仍无法确定。
实验室检查中用药组病人最常见的化验指标异常为因血浆容量的扩张引起的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血浆容量的扩张还引起白蛋白等其它一些血浆蛋白如铁蛋白和γ-球蛋白浓度的降低,血钙浓度也出现相应的降低,但无临床表现。
每日皮下注射给药,重组人IL-11可以引起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2倍。
其它一些急性期
蛋白的血浆浓度也相应升高。
停药后这些指标均可回复正常。
此外,健康受试者中,观察到重组人IL-11可以引起血浆中以正常多聚体形式存在的V on Willebrand因子(vWF)的浓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