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国学教学课件.doc
二年级国学经典教育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童话故事》教学课件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诵读,谈感受:
大雁和鸭子本是亲兄弟,它俩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要当 一个旅行家。 春天来了,大雁对鸭子说:“兄弟,咱们出发 吧。”鸭子望着那漫天烟雨,摇着头说:“等找个风和日丽
大 雁
和 的日子吧。”大雁鼓鼓翅膀飞向远方。 夏天大雁又对鸭子说:
“兄弟,咱们起程吧。”鸭子摇着头说:“等凉爽些再走也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优秀的中国童话(课内阅读)
《青蛙卖泥塘》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 童话故事。它主要讲述了青蛙觉得自己的泥塘不怎么样,就想把 它卖掉。在卖泥塘的过程中,认真听取每一位来买泥塘的顾客的 意见,最后把泥塘建设得非常漂亮,连自己都舍不得卖掉泥塘了。 这个故事告诉学生美是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
报 报忧不报喜,不能办报;百灵鸟既报喜又报忧,实事求是,
请它和我一起办报。”很快,《森林报》就跟鸟儿们见面了。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定要讲真话。花喜 鹊虽然说得那么动听,灰乌鸦虽然说得那么惊奇,但是它 们说的都是谎话。谎话大家是不愿意听的。百灵鸟说的是 真话,只有讲真话,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
当春天又来时,这棵合欢树上出现了四个新的鸟窝。
鸟 窝 里 的 树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鸟窝里的树》主要讲了一粒树种掉到一个鸟窝里,后来 被发现了,并在鸟太太一家和其他小动物的帮助下最后长成 一棵大树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保护小树,爱护小鸟, 从而升华到保护环境的主题上。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诵读,谈感受: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诵读,谈感受:
春天,鸟先生用干草和泥土筑了个又大又结实的鸟窝,鸟 太太就蹲在窝里孵她的蛋宝宝。
一天,鸟窝里长出了一棵小树苗,鸟太太不让鸟先生砍掉 小树,而是让螳螂先生和甲虫先生把树搬了下来,种到了地 里。鸟太太一连孵出了四个鸟宝宝,而鸟窝里搬出来的树上 开出了粉红色的花。这是一棵漂亮的合欢树。鸟先生一拍脑 门说:“嗨!我就是用合欢树下的泥土筑的鸟窝呀!”
五年级国学经典教育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一花一鸟总关情》教学课件

[唐]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
探梅
[宋]杨万里
山间幽步不胜奇, 正是深夜浅暮时。 一枝梅花开一朵, 恼人偏在最高枝。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经典(古诗中的鸟儿)
鸟 [唐]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
我国是世界上动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约有10.4万种。中国也 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约有30000多种植物,仅 次于世界植物最丰富的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 的国家之一。全国约有脊椎动物6266种, 其中兽类约500种,鸟类约1258种,爬行 类约376种,两栖类约284种,鱼类约 3862种,约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十分 之一。另有无脊椎动物5万余种、昆虫15 万种。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国学教育课件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诵读,谈感受: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与花有关的成语
含苞欲放:指花骨朵将开而未开,形容花苞还在叶片里,很快就 要开放出来,常用来形容少女。
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伸为各色各样。 眼花缭乱:缭乱,纷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争奇斗艳:互相争斗,以新奇艳丽来取悦于他人。 百花争妍:妍:美、艳。形容繁华盛开,生气勃勃的景象。 百花生日:旧指阴历二月十二日,即花朝。
《国学课堂教学》课件

国学的重要性与价值
总结词
国学的重要性与价值
详细描述
国学具有重要性和价值,它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根基。通过学习国学,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和文 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同时,国学对于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和人 类文明进步也具有重要意义。
国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国学课堂教学》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国学概述 • 国学经典导读 • 国学教学方法 • 国学教育实践 • 国学教育展望
01 国学概述
国学的定义与内涵
总结词
国学的定义与内涵
详细描述
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的统称,涵盖了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多个 领域。它强调人文精神,注重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核心 。
总结词
国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详细描述
国学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明清时期的学术繁荣,不断演变和完善。如今,国 学教育逐渐复兴,越来越多的学者、教育机构和学生开始关注和重视国学的学习和研究。同时,随着 全球化的推进,国学也正在走向世界,为世界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02 国学经典导读
积极性。
课外实践:如何开展国学活动
文化体验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 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主题活动
举办国学主题的征文、朗诵、书画等 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 的文化素养。
志愿服务
引导学生参与国学相关的志愿服务活 动,如传统文化推广、社区文化服务 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家庭作业
《大学》导读
总结词
儒家修身之道的指南
详细描述
《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通过《大学 》导读,可以深入了解儒家的道德修养、治国理念、人生目标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培养
小学国学经典ppt课件山中花树

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 /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 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辛夷坞 (唐)王维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王守仁
号阳明子
明代著名 思想家、
哲学家、
文)王守仁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 “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 /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 /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 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 心外。”
小学国学经典弟子规课件

父母责 诫 时 , 应 当 虚 心 接 受 , 不
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
伤须心。顺承
再次回顾
入 则 孝①
rù zé xiào 入 则 孝①
父母呼 父母命 父母教 父母责
应勿缓 行勿懒 须敬听 须顺承
同学们,看看下面的两幅图,他们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思考总结 每当父母叫唤我们的名字,要我们帮忙洗碗、扫地 做家事,你们是如何反应呢?
经典原文
入 则 孝①
rù zé xiào 入 则 孝①
父母呼
全面解读
应勿缓
父母呼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
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
全面解读
行勿懒
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
父母命 身去做,不拖延或推辞偷懒。
全面解读
须敬听
父母教 父母教导我们为人处
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 好,应该恭敬地聆听。
全面解读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
小学国学经典子规课件
为什么要学习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的中心思想 是教育我们如何做人, 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对 身边,对社会有益的人。
重点注释
① “孝”字最初是由上面 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 字组成。后来写时把“老”字 的下半部取消了,就是现在的 “孝”字。“孝”最基本的寓 意是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在上 面为孩子遮风挡雨;孩子长大 了,父母老了,孩子在下面背 着父母,这就是“孝”。
五年级国学经典教育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苟利国家生死以》爱国主义班会教学课件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军神
刘伯承,原名明昭,字伯承,1892年出生于四川省 开县农村。因父亲是个务农兼教私塾的“泥腿文人”,刘伯 承从小就被督促读书练字,后靠族亲资助入县城高等小学堂。 15岁时父亡家贫,刘伯承回家务农,还到镇上卖字。1912年, 他到重庆考入军政府将校学堂,毕业后被分配到川军当司务 长、排长,此后因善于用兵在战火中职务不断提升。在丰都 战斗中,一颗子弹从他的右太阳穴钻入,又从右眼飞出。德 医诊所为他施手术共割74刀,他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忍受, 那个傲慢的日耳曼军医手术后称赞他是“军神”。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红色革命文学
《铁道游击队》由刘知侠所著,是一部描写在抗日时期,鲁南地区确有这样 一支游击队,开始在临(城)枣(庄)支线,以后发展到津浦干线上活动。在广 大的革命根据地中由共产党人领导的一支特殊的游击小分队以打击日伪军的交通 线为目的而与日伪势力进行游击斗争的英雄故事。写这部书,让只有初中学历的 刘知侠颇费周折。在《铁道游击队创作经过》中,刘知侠曾这样写道:“我事先 剖析了一遍《 水浒传》,在写作上注意以中国民族文学的特点来刻画人物,避 免一些欧化的词句和过于离奇的布局和穿插,把它写得有头有尾,故事线索鲜明, 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小高点。” 十年磨一剑,鞘出谁争锋。从1943年邂逅,到 1953年成书,刘知侠整整用了10年时间。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红色革命文学
《鸡毛信》,作家华山著名中篇小说,《鸡毛信》曾改变为同名电影,并收 录在“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中。
作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长海娃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 牧羊童海娃是一名机智勇敢的儿童团长,在执行任务的途中遭遇日本鬼子, 一路上危机重重,险象环生。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海娃凭借自己的智慧, 出其不意,化解种种危险最终出色的完成了任务,把鸡毛信送到了指定的地点。 故事描写细腻,情节扣人心弦,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作品被改编成电影,传统文化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 ppt课件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
32
日积月累
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而被封为上卿, 职位比廉颇还高。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他。 蔺相如得知后,就有意躲着廉颇,避免发生冲突。别 人以为他畏惧廉颇,廉颇也很得意。可是,蔺相如却说: “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在国 家面临危难时,我怎么能计较个人得失呢?” 这话传到廉颇耳朵里,他感到十分羞愧。于是光着上 身,背负荆条,来到蔺相如家请罪,说:“想不到您这样 宽宏大量!” 从此以后,两人结为刎颈之交,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 静;知者乐,仁者寿。”
曾子曰: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 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
16
日积月累
子产惠人
一个寒冷的冬天,郑国大夫子产乘车去郊外。 路上,他看见几个农夫在寒风中行走,冻得瑟瑟 发抖,就让车夫把他们送回了家。
还有一次,子产外出巡视,看见河上没有桥, 人们都艰难地蹚着水过河。子产便车夫把车子拉 到河中当桥,让人们从车上通过。
子产当政的时候,十分爱护百姓。他去世后, 老百姓十分感激他的仁爱,都非常怀念他。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
17
诗歌赏读
赠萧瑀
(唐)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 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 智者必怀仁。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
18
第五课 推己及人
经典诵读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 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 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 仁之方也已。”《雍也》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
小学国学第一册ppt课件

6
2021精选ppt
7
课后思考
1.本文中提到的“圣人”指谁?
2.他的言行记载在哪本书里?
3.《弟子规》全书主要包括哪七个方面 的内容?
2021精选ppt
8
• 弟(tì):通“悌”尊敬兄长
• 谨(jǐn):谨慎、恭敬的意思 • 信(xìn):讲信用 • 译文:在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
活中言语行为要谨慎恭敬,并且要讲信用。
• 弟字的发展
弟的本意:表示缠束戈戟木柄,以增强其韧性。
字如同一根绳子缠绕木桩,由这种缠绕的层次引申为有次序的,用在人的身上,就指 兄弟排行的次序,代指“弟弟”。
《弟子规》
清:李毓秀 贾存仁
2021精选ppt
1
LOREM IPSUM DOLOR
2021精选ppt
2
弟子规,圣人训
• 第子:学生、门生,泛指刚启蒙的儿童 • 规:规范、规则,处事原则 • 圣人:这里指孔子,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建了儒家
学派。
• 训:教导,指教导的内容 • 这句话指明了《弟子规》是根据圣人孔子的一些导编撰而来的,而记
载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叫《论语》 • 《论语》第六则记载: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本课就是根据这一章编排而成的。
• 译文:《弟子规》这本书是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 范。
2021精选ppt
3
首孝弟,次谨信
• 孝(xìao):孝敬父母
礼:礼节, 乐:音乐,美育 射:军事射箭技术 御:驾驭马车战车的技术 书:书法,<写字、识字、文字>(六书: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 转注、假借) 数:数术又称术数,是计算、数学的学术 译文:如果这些非常重要又非做不可的事都做完了,还有多余的时间 和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国学教学课件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
下面是整理的小学生国学教学课件,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你。
篇一:《弟子规》课件一、教学内容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二、教学目标
1. 引领学生诵读“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理解基本意思。
2. 通过诵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自觉搜索、不耻下问的行为习惯,指导言行。
3. 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三、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主动理解“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中相应语句的意思,理解经典中一些生僻字的读音与字义。
2. 进行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陶冶学生情操,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
四、教学过程
1. 引领展示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谨而信”的前两句“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谁能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2)听说,有的同学已经把这两句话编成了歌、小品……多种多样的形式,谁来展示一下?(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诵读经典的快乐,给经典注入时尚的元素)
[建议]
拉近经典与学生的距离,激起孩子们探索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可以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比如:快板背、配乐吟唱、小品表演等,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念经”式背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获得成功的快乐。
2. 答疑解惑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章,让我们把这一章的内容完整地读一读。
(齐读“谨而信”部分)
(2)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是“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有什么疑问?(借助书本,引导学生互相解疑)
[建议]
这个环节对于经典的学习定位于“答疑解惑”。
问题由学生中来,课堂上更多的是“生成”。
学生将学习时的疑惑提出,由师生共同解决。
教师不同于教材体系的语文课教学,不做“传道授业”式的讲解,不对经典原文做照搬理解。
画面:
生1:这一段的大部分意思我都懂,就是那个“晨必盥”的“盥”我不理解。
师:你真是个善问的孩子,不过我要纠正你一下,“盥”这个字的读音是(guàn)。
生1:噢,我知道了,谢谢老师。
师:真有礼貌!请你带着大家一起读读这个字。
生1:带着大家齐读。
生2:老师,“袜与履”中“袜”是指袜子,“履”是什么意思呢?
师:这个词平常我们做动词用,其实它的本义是名词。
你看看袜子和什么呢?哪个同学可以做他的小老师?
生3:我知道了!“履”的本义就是鞋子!
师:真聪明!学贵有疑!但还要善读书。
还有什么不懂的,再读读书!我们这本《弟子规》后还有“经典解说”,请你试着向它求解!
……(学生读书自学)
[建议]
在这个画面中,学生质疑提问,教师起引导、点拨作用。
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质疑探新的精神。
(3)这章所写的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这些细节往往影响到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大家了解吗?(交流王安石的成就)
(4)我们手中的这本《弟子规》里有一个关于他的小故事。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默读故事)
[建议]
故事生动形象,富有趣味和感染力,还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学生在读故事中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本小节后配备王安石不讲卫生的小故事,和生硬的说教相比,这样浅显的小故事更易于让学生接受。
3. 链接
“经典故事”《不讲卫生的王安石》(见《弟子规》第51页)
4.“经典拓展”(见《弟子规》第51页)
(1) 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相机交流)
(2)这个故事后还有几个小问题,你是怎么看这些问题的呢?(完成习题,交流)
(3)如果我们能按这一章所说的去做,就能培养出良好的言行举止,将来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让我们齐背这两句!
5. 自由创编
(1)《弟子规》是清代的儿童蒙学教材,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是新时期的弟子,在理解这几句的基础上,让我们来改一改、编一编!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弟子规》。
(配乐、独立创编)
(2)编好了吗?在四人小组内好好交流交流,把你的大作读给伙伴们听,大家都要洗耳恭听!(四人小组交流)
(3)你觉得谁创作得最好,推荐他代表你们小组展示给全班同学听。
我们来评评看谁编得最好,谁是我们班的“大学士”。
(小组交流后推荐一名代表,全班展示)
(4) 还有许多同学也想展示自己的作品,现在你就可以去找你的
小伙伴互相交流交流。
(全班交流)
[评析]
如果说前面两个环节是诵读、理解,那么这个环节就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运用。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联系个人经验,创编具有时代特点的《弟子规》,赋予经典以鲜活的生命,以真正继承中华经典中的精华,弘扬民族精神。
6. 总结延伸
(1)到这里,这一章就全部读完了。
你能完整地背一背吗?(自由背)
(2)我们来比一比、赛一赛。
(分男女生比赛)
[评析]
这节课只是一个“驿站”或“加油站”。
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学生激发兴趣,受到熏陶,获得方法,所以课堂是以“还准备读什么经典书籍”而结束的。
给学生打开的是读经典的大门,读经典的广阔天空。
让学生一直走下去,读下去……
篇二:《三字经》课件教学目标:
诵读《三字经》原文“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一段,引出《新三字经》朗读理解。
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教学过程:
一、国学热身操
嗨,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的趣味国学又和大家见面了,首先我们还是来做一做我们的国学热身操吧!
二、听一听看一看(故事导入、情境激趣)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朋友,黄香和孔融(出示图片)。
有没有同学知道他们的故事啊!
2、指名讲《孔融让梨》
3、《三字经》中的哪句是写孔融让梨的呢?
A出示《三字经》原文: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看来呀,同学们课下都喜欢看三字经,也喜欢看三字经中的小故事。
)
B 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4、黄香的故事大家知道吗?都不知道啊,那么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5、课件播放《黄香温席》的故事。
6、你们知道《三字经》中哪一句是在写黄香温席吗?
7、出示《三字经》原文: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A、指名读 B齐读
三、读一读背一背
1、出示: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2、谁能把这两句连起来流利地读出来,指名读
3、师范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可以吗?你们给我打拍子好不好?
4、谁愿意再来试一试?
5、啊,这么同学都想读一读,那么我们一起来读吧!(打拍子读)
6、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三字经》里讲: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新三字经》
也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孩子们,还记得吗?我们一年级学过的(出示《新三字经小朋友》齐读),这节课,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篇《新三字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7、出示《新三字经》,读一读,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8、师小结:是啊,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其实并不是那么难做的事情,晨起的一声问候,睡前的一句晚安;一杯茶,一个微笑,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四、课间操
下面,让我们在儿歌《三字经》中轻松一下。
播放《三字经》歌曲
五、讲一讲想一想
1、前半节课,我们看了《黄香温席》的故事,也听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他们都是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好孩子。
2、你还知道哪些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故事呢?
3、小组内讲故事。
4、指名上台讲故事。
评一评讲得怎么样?
5、师范讲故事:你们讲的故事都非常感人,老师也想讲一个故事,可以吗?同学们,你们知道徐老师是哪里人吗?(湖北孝感),那你们知道“孝感”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吗?
6、师: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
有这样一个广告,它一直感动着徐老师,今天,我也想把它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播放《给妈妈洗脚》
7、谁来说一说,你从这则广告中看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8、你在平时又是怎么做的呢?
9、师:看来,你们都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好孩子!因为你们的懂事,你们的孝心,请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自己吧!
10、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妇女、、、(李传梅的故事) 小节: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
用我们的点滴行动去回报父母的涌泉之爱吧!
六、唱一唱乐一乐
上个星期学校的《每周一歌》节目我们学唱了《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这首歌曲,还记得吗?那就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国学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