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力运动对脂代谢的影响研究
田径耐力型项目的能量代谢特点与营养补充问题的探讨

作 能力 下 降的 直接 原 因 。因 此 适 当的 补充 糖 是很 必要 的 ,但 一 次补 充 糖 的 数 量 不 宜过 多 ,应控 制在 6g 0 以内 人体 每天 摄 取总 热量 约有 5 %来 自糖 , 5
通 常运 动 员每 日每 千 克体 重补 充2 1g 为宜 。运 动员 在赛 前3 可采用 糖 ~ 2糖 天 原 填 充法 来提 高肌 糖 原量 ,可 明显 提 高耐 力水平 。
注 意对运动员膳食进 行科学搭配 和调整 ,保证运动 员的营养 需求。 关键 词: 田径;耐力运动 项 目; 能量代谢 中图分类号 :G 0 文献标 识码:A 文章编号 :1 7 -7 9 2 1 )0 2 2 9 0 8 6 1 5 7( 0 0 3 0 1 - 1
科 学 的营养 对 运动 员 的体 力和 运动 能 力 的发挥 以及运 动 后的 恢复 过程 具 有一 定 的作 用 。一 旦营 养 失调 ( 括 某些 营 养 素过 多 或缺 乏 ) ,则 会导 包 致 生长 发育 障碍 ,运 动机 能 状况 恶化 ,运动 能 力 下 降甚至 会 引 起运 动 性疾 病 的发 生 。营 养安 排 应根 据运 动 项 目的专项 特 点 、 能量代 谢 特 点来 合 理配
复。 蛋 白质 :为 了 保持 血红 蛋 白 的含 量 ,维持 氨平 衡 , 耐力 型运 动员 应补
向机 体 提供 充 足 的营 养 物 质 。 因 此 ,合 理 的饮 食 安 排 对 运 动 员 的 身 体健
康 、运动 能力 的提 高具 有不 可 忽视 的作 用 。
充适 当 的蛋 白质 。一 般来 说 ,每 日需 要量 为2 5 .g/k体 重 即可 。不 宣 . ~2 8 g
水和 无机 盐 :耐 力 型运 动 由于 时 间较 长释 放大 量 的热 ,散 热 带走 大量 水 分 和 无机 盐 ,使 体 内 失水 、 失盐 过 多 ,导致 酸 碱不 平 衡 ,体 温升 高 ,心
耐力运动对健康体适能的影响

耐力运动对健康体适能的影响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其中包括锻炼带来的好处,例如提高肌肉质量、增加心肺功能和减少体内脂肪含量。
而耐力运动(也称有氧运动)则被认为是改善健康体适能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耐力运动可以带来众多的好处,包括提高心血管健康、增加肺活量和改善体脂肪百分比等等。
下面将聚焦于耐力运动对健康体适能的影响。
1. 提高心血管健康耐力运动对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影响是显著的,这对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通过进行耐力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降低血脂水平、降低血糖水平,并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敏感性。
这些因素都有助于预防和逆转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和中风等。
另外,通过定期进行耐力运动还可以提高心脏的收缩能力。
一项研究表明,在12周的有氧锻炼后,大多数人的最大心率都有所提高,这意味着心脏可以在不同的功率下工作得更好。
这一结果是由于锻炼导致心肌细胞数量的增加,从而提高了心脏的收缩效率。
2. 增加肺活量通过进行耐力运动,人体能够增加肺活量。
肺活量是指一个人最大呼吸量,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极限呼吸量的情况下可以吸入和呼出的空气量。
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肺活量越高,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就越容易呼吸。
此外,肺活量的增加还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氧合能力并增加身体的耐力和耐力。
实际上,研究表明通过定期进行耐力运动可以显著提高肺活量。
一项系统综述表明,参与者在8到14周的有氧锻炼后,平均肺活量都有所提高。
通过增加肺活量,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还可以更好地应对运动和活动的挑战。
3. 改善体脂肪百分比耐力运动也可以帮助人们减少体脂肪百分比,并增加肌肉质量。
这些因素对于健康非常重要,因为高比例的体脂肪含量与心血管疾病、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有关。
研究表明,通过进行耐力运动可以提高人体对脂肪的氧化,从而减少体脂肪含量。
此外,通过提高肌肉质量,人们可以提高基础代谢率,并消耗更多的热量。
实际上,研究表明耐力运动对减少体脂肪百分比是非常有效的。
阐述运动对脂代谢的影响

运动对脂代谢的影响表现为:①运动可提高脂肪酸的氧化能力如耐力训练是提高机体氧化利用脂肪酸供能能力最有效的措施。
长期耐力训练会使骨骼肌线粒体数量、体积、单位肌肉毛细血管密度、线粒体酶及脂蛋白酶活性增加。
故耐力运动能使机体氧化利用脂肪的能力要比一般人强。
②运动可改善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指血浆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LDL)及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等。
因LDL对动脉管壁内膜有侵蚀作用而且易在动脉管壁内沉积形成脂斑所以血脂异常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由于耐力训练可促进血浆TG降解增加血浆HDL含量HDL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
所以长期坚持耐力运动可改善血脂异常。
③运动可减少体脂积累。
体脂易受营养状况和肌肉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增减变化。
若机体营养过剩并且肌肉活动减少则体脂储量增加;若合理营养并且肌肉活动增加则储脂量减少。
因此坚持长期运动不仅影响血脂水平、改善血脂异常而且可以通过提高脂肪酶活性促进脂肪水解加速FFA氧化供能而减少体脂积累。
脂肪与耐力运动

3 %o 0
32 左旋 肉碱 .
肪必须合理利用 。有研究报道高度训练的马拉松
收稿 日期 :0 6 0 — 4 20— 2 2
作者简介 : 王新 月 , , 女 首都体 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2 0 0 3级硕 士研 究生。
15 3
维普资讯
对速率仍然 比以 2% O ma 要快些 。 5V 2 x
24 激 素的 影响 .
的功能, 延缓糖原耗尽时间, 降低运动中蛋 白质消
肌肉内氧化底物( 甘油三酯和糖原 ) 随运动时 间的
B 氧化酶系统定 位于线粒体 内,所 以必须依靠 一 L 肉碱 , 一 脂肪酰辅酶 A的载体得 以通过线粒体内
膜进入基质 , 进行 B 氧化 。 一 在亚极量运动项 目中, 补充左旋肉碱 , 有利改善运动中脂肪酸利用 , 提高 脂肪酸氧化速率 , 增加能量产生 , 而提高组织器官
1 脂肪供能增加可节约糖原的消耗 。 . 2 提高耐力 水 平
有氧代谢 中 , 肉同时利用糖 、 肌 脂类 、 白质 蛋 供能。 其中 , 白质供能不超过运动过程中总耗能 蛋
的 2%, 0 糖和脂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由于体内糖 的贮备量相对较少 , 如果完全依赖糖代谢供能 , 则 运动持续时间很有限。 为了获得最大耐力 , 糖和脂
视 的影 响 因素 ,因此 ,在这 些方 面 的研 究也 比较
多。
3. K 能量 , 7 5l 6 约相当于等量葡萄糖或蛋 白质氧化 的两倍多 。一分子脂肪酸(A 在体 内氧化产生的 F) A P 17 显著多于葡萄糖。因此 , T (4 ) 作为能量物质 与碳水化合物相 比, 脂肪具有重量轻 , 体积小 , 能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运动生物化学分析中长跑时体内有机代谢变化规律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运动生物化学分析中长跑时体内有机代谢变化规律体育专业毕业论文:运动生物化学分析中长跑时体内有机代谢变化规律引言:长跑是一项需要持续耐力和体能的运动项目,对参与者的有机代谢过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运动生物化学分析,探讨长跑过程中体内有机代谢的变化规律,为长跑运动员的训练和竞技提供科学依据。
1. 运动前的能量储备在长跑运动前,运动员需要通过饮食来储备足够的能量。
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能量来源,而脂肪则是次要的能量来源。
运动员通常会选择高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和低脂肪的饮食来满足能量需求。
此外,运动员还需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来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功能。
2. 长跑过程中的能量供应长跑过程中,运动员的能量主要来自于体内储备的糖原和脂肪。
在开始跑步后的前几分钟内,肌肉组织会首先利用糖原作为能量来源。
这是因为糖原能够迅速分解为葡萄糖,供给肌肉组织进行运动所需的能量。
随着长跑时间的延长,体内的糖原储备会逐渐消耗殆尽,此时脂肪开始成为主要的能量来源。
脂肪的氧化过程比糖原要复杂,但是其能量密度更高,可以提供更长时间的持久能量。
3. 乳酸代谢与疲劳随着长跑的进行,乳酸在肌肉组织中逐渐积累。
乳酸的产生是由于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在缺氧条件下无法完全氧化,而转化为乳酸。
乳酸的积累会导致肌肉酸化,从而引起疲劳感。
此时,运动员需要通过调整呼吸和心率来增加氧气供应,促进乳酸的代谢和排出。
长期训练可以提高乳酸的耐受性,减少疲劳感。
4. 长跑后的恢复过程长跑后,运动员的体内有机代谢会经历一系列恢复过程。
首先是糖原的再合成,即通过饮食摄入碳水化合物来恢复肌肉组织的能量储备。
其次是肌肉的修复和生长,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来促进肌肉纤维的重建。
此外,补充适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也是恢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以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功能。
结论:通过运动生物化学分析,我们可以了解长跑过程中体内有机代谢的变化规律。
了解这些规律对于长跑运动员的训练和竞技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对血清脂联素的相关影响研究进展28

运动对血清脂联素的相关影响研究进展摘要】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内源性生物活性多肽的细胞因子即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Q),其具有抗炎作用,并且随着含量的提升其拮抗作用也会加强,这可使之成为一种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的胰岛素增敏激素。
AdipoQ水平能预示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发展,其在临床试验中也表现出了抗糖尿病、抗动脉粥样硬化及炎症改变的潜力。
有研究表明,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对内分泌或代谢性紊乱的病人的运动干预极为敏感,使得运动可通过改变内脂素的分泌来参与机体适应性调节这一相关话题逐渐成为运动医学的研究热点[1]。
本文总结其中可能存在差异的原因,为揭示 Adipo Q 在运动改善机体组织细胞和胰岛素信号活性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思路和方向,并为临床能够合理设计个性化运动干预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运动、脂联素、细胞因子、运动形式[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6-0230-021.关于运动的理论研究1.1运动的基本定义一种涉及体力与技巧的有一套规则或习惯所约束的活动,通常具有竞争性。
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1.2运动强度的定义小强度的运动(保持心在110~130 次·min-1)。
中等强度的运动(保持心率在150~170 次·min-1 )。
高强度的运动(保持心率在170次·min-1~180次·min-1或者180次·min-1以上)。
1.3运动的形式1.3.1有氧运动(耐力运动)强度低且富韵律性的运动,其运动时间较长(约30分钟或以上),运动强度在中等或中上的程度(最大心率值的60%至80%)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
要求每次锻炼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坚持3到5次。
氧气能充分燃烧(即氧化)体内的糖分,还可消耗体内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例如:步行、快走、慢跑等。
运动对血脂异常的影响:改善血脂组成、减轻高脂血症、促进侧支循环建立等

运动对血脂异常的影响:改善血脂组成、减轻高脂
血症、促进侧支循环建立等
运动对血脂异常的具体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血脂组成:运动可以促进脂肪代谢,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的水平,同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
2.减轻高脂血症:运动可以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从而降
低高脂血症的风险。
3.促进侧支循环建立:运动可以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加心肌供血,改善
心血管健康。
4.增强心肌功能:运动可以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和耐力,提高心脏的功能和泵
血能力。
5.降低血黏度:运动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
风险。
因此,对于血脂异常的患者,适量的运动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慢跑等。
此外,力量训练也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代谢水平,进一步改善血脂异常。
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运动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还应结合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等手段,综合治疗血脂异常。
耐力训练对雄性高脂膳食大鼠脂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食组( D组 , 8只) 运动 + ; 高脂膳食组( r , ED组 8
只)
8周试 验过程 中 , D组 病死 1只 , E组溺 水 死
亡 1只 .
势一直维持至试验末 ; 3 第 周末开始 ,r ED组大鼠 体重低 于 D组 , 异 具 有 显著 性 , 趋 势一 直 维 差 此
持 至试验 末 ; 4周末开 始 , 大 鼠体重 低 于 C 第 E组
13 游泳训练 方案 . E组 、 r E D组 大 鼠按 Pog4方 法进行 游泳 训 l _ u
辽宁大学学报
自然 科 学 版
J R AL OF L A NI NIER I Y OU N I O NG U V S T
N tr l ce c sEdt n a u a i e i o S n i
Vo. 5 No 4 2 0 13 . o 8
第3 卷 5
第4 期 2 0 年 08
耐 力训练 对雄 性 高脂 膳食
大 鼠脂 代 谢 异 常及胰 岛素 水 平 的影 响
李翠珍 , 赵 刚
( 中国医科 大学 运动医学系 , 辽宁 沈 阳 10 0 ) 10 1 摘
—
要: 研究 目的 : 观察耐力运动和( ) 或 高脂膳食两种因素作用下 , 雄性大 鼠的血清 T 、 G、 L—C L L C T HD 、D C及胰 岛素水平 , 探讨运动与肥胖相关的脂 类代谢异 常和胰 岛素水平 的关 系. 究方法 : 研 健康 刚断乳雄
12 分组 .
2 研究结果
2 1 大鼠体 重变化 .
3 2只大鼠随机分为 4 : 组 正常饮食对照组( C
组 , )正 常 饮食运 动 组 ( 8只 ; E组 , ) 高脂 膳 8只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04-01王昕,女,吉林长春人,广州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生物化学。
●综述与研究耐力运动对脂代谢的影响研究王昕1,李丹2(1.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广东广州510075;2.广东商学院体育部,广东广州510320)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先从整体上论述了脂代谢的影响因素,进而从耐力运动对脂肪氧化、血脂和脂蛋白的影响这两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入手,深入系统地阐述了耐力运动对脂代谢的影响及相关的限速因素。
耐力运动;脂代谢;脂肪氧化;限速因素G804.07A1671-5950(2005)02-0021-04TheResearchSummarizationofadiposeMetabolisminEnduranceExerciseWANGXin1,LIDan2(1.Guangzhou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Guangzhou,510075,Guangdong,,China;2.GuangdongCommercialCollege,Guangzhou,510320,Guangdong,China)Thisarticleclarifiedhowenduranceexerciseaffectadiposemetabolismbyusingliteraturemethodstartingwiththeaffectingfactorsofadiposemetabolismandthenfrom2sidesashowen-duranceexerciseaffectfatoxidationandhowenduranceexerciseaffectbloodlipidandlipoproteinandalsotherelatingrestrictingfactors.nduranceexercise;adiposemetabolism;fatoxidation;restrictingfactors1影响脂代谢的相关因素运动不仅可以增加能量消耗,而且可以减少脂肪,耐力运动可以很好地调节脂代谢,很多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
在研究有氧运动对脂代谢的影响时,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饮食、运动方式、激素调节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因此,在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
以往的大量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强度是决定运动时脂肪氧化程度的主要因素。
目前研究又发现,不同强度和不同持续时间的有氧运动,可以使骨骼肌中控制代谢的基因转录发生改变,但是,迄今为止,骨骼肌中控制脂代谢的酶的基因表达是如何被调控的尚没有完善的机制被阐明。
研究发现中低强度运动时,主要以脂肪氧化供能为主。
研究发现以25%VO2max的运动强度运动时,几乎所有的能量都来于脂肪氧化;而以65%VO2max的运动强度运动时只有50%的能量来源于脂肪氧化。
但是有人研究发现,以25%VO2max运动2h与运动30min,总脂肪氧化变化不大,而以65%VO2max运动时,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浆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加快。
后来人们研究发现,以65%VO2max运动时脂肪氧化的绝对速率仍然比以25%VO2max要快些。
另外,以25%VO2max运动强度运动时,肌内甘油三酯(IMTG)在能量供应中贡献很小,而中等强度(65%VO2max)运动时,肌肉中的甘油三酯变得比较重要。
有研究发现:在进行60-120min的亚极量运动过程中,血浆FFA的贡献率仅占总脂肪酸氧化的50%,而其余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卷50%主要来自骨骼肌、心肌内的甘油三酯的氧化供能。
但是,当强度由65%VO2max进一步增大到85%VO2max时,研究发现,脂肪酸的贡献变得更小,IMTG的氧化速率也降低。
Romijn等报道,进行25%、65%和85%VO2max三种不同强度运动时,肌内甘油三酯在能量代谢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26%和8%。
Achten等(2004)明确指出,普通人以47%-52%VO2max运动时,脂肪的氧化率可达到最大。
另外,脂肪酸再酯化速率也受到运动强度的影响。
研究发现安静时70%的脂肪酸在脂肪细胞内进行再酯化,而以40%VO2max的强度运动30min时,只有25%的脂肪酸再酯化,脂肪酸再酯化的速率明显降低,而血浆游离脂肪酸的出现率和可利用率大大增加;而进行高强度运动(>80%VO2max)时,则因糖酵解增加,血乳酸浓度增高,抑制脂肪水解,促进了脂肪组织的再酯化作用。
以往的研究发现,中等强度运动30min后脂肪酸动员明显增加,脂肪在运动中的供能作用明显增大。
SeipRL等(1998)研究发现:以50%VO2max运动60-90min,检测到骨骼肌中LPL的基因表达明显增强,并可以持续到运动后8h以上。
Hildebrandt(2003)研究发现:以50%VO2max运动45min时,红肌中控制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血氧合酶的基因转录都加强,而白肌中控制血氧合酶的基因转录没有改变;从45min持续到180min时,红肌中控制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血氧合酶基因转录分别增强了15倍、25倍和30倍。
180min后,白肌中控制丙酮酸激酶的基因转录增长了200倍,而控制血氧合酶的基因转录增长了15倍。
另外,进行60min长时间的耐力运动,可以使大鼠骨骼肌和心肌脂蛋白脂肪酶(LPL)的活性提高。
大多数研究表明,禁食可使运动时脂肪酸氧化增加。
大鼠短期禁食后,肾上腺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刺激脂肪水解,使血浆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对人类的研究也有同样的发现。
国外的研究发现禁食6h以上进行运动最有利于动员脂肪,而高糖膳食、运动前食糖则不利于脂肪动员。
Lambert(1997)研究发现补充中链脂肪酸有利于增加脂肪氧化,究竟补充多少更有利于脂肪氧化,尚无定论,而Achten(2004)研究发现,高脂膳食后运动也不利于脂肪氧化。
目前研究发现,系统参加耐力训练的男、女运动员都一致地表现出血浆HDL-C浓度升高,平均升高20%-35%,而参加速度、力量训练的运动员则无明显变化。
还有研究发现,耐力运动员血浆甘油三酯浓度普遍处于正常值偏低水平,与速度、力量训练的运动员有显著性差异,其中,长跑、越野滑雪和网球运动的测试结果相似,而长跑比骑自行车脂肪氧化得更多。
目前研究已经证实,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促甲状腺素和生长激素都是脂肪动员的良好刺激因素,但是这些激素在水解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尚未阐明。
2耐力运动对脂肪氧化的影响多年的研究已经证实,中等强度耐力训练可以促进有机体在运动时较多地氧化脂肪,具体影响包括:增加脂肪酸的动员;增加骨骼肌内线粒体的含量和氧化酶的活性;增加IMTG的氧化;增加脂肪酸的氧化利用等等。
但是,迄今为止,有关运动影响脂肪酸转运明确详细的机制尚未被阐明。
Holloszy(1975)实验研究发现:中等强度耐力运动可以使大鼠线粒体的数目增加,体积增大,多种氧化酶的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强,长链脂肪酸的氧化明显增多。
Gollnick和Saltin(1982)有同样发现,并进一步证实耐力训练后肉碱软脂酰基转移酶I、肉碱酰基转移酶和脂肪酸酰基CoA合成酶的活性或含量都有所增多,这些都有利于脂肪酸更多地被氧化。
DeGlisezinskiI等(2003)研究表明:以中等强度运动1h后,肥胖大鼠皮下脂肪脂解明显,而且脂肪酸氧化增多。
此后,有人对此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Klein等(1997)研究表明:训练有素的人与未经过训练的人相比,在耐力运动中脂肪分解供能更多,这是因为其脂肪酸的跨膜转运能力提高了。
Olive等(2001)发现耐力运动后瘦素水平明显下降。
Lange(2002)研究发现,进行中等强度的耐力运动训练可以使血浆脂肪酸的浓度增大20多倍。
Jensen(2003)研究发现,中等强度的耐力运动训练可以使脂肪酸的利用率提高2-4倍。
Kiens等(2004)研究发现,经过耐力训练的22第2期王昕,李丹:耐力运动对代谢的影响研究人,其体内骨骼肌细胞膜蛋白(FABPpm)的含量比未经训练的人要高,普通人经过耐力训练后,FABPpm的mRNA基因表达的量比训练前提高了15%。
目前很多研究显示,耐力运动员在运动中可以消耗较多的肌内甘油三酯,耐力训练可以使人体在运动时动员肌内甘油三酯(IMTG)的比重增大。
Phillips等(1996)研究表明,中等强度耐力运动1个月后IMTG利用比原来提高了63%。
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证实,大鼠骨骼肌内脂肪的水解受脂肪酶的调节,受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的影响大,耐力训练可以使骨骼肌内IMTG动员明显增多,但是受不同的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影响程度分别有多大尚无定论。
3耐力运动对血脂和脂蛋白的影响大量的实验研究已经证明,急性运动对血脂的影响主要与运动强度、运动时间、饮食和能量支出都有一定关系,受相应的酶和激素的调节。
但是关于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和能量支出的阈植究竟多少,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酶和激素的详细调控机制尚未被阐明。
有报道60-180min的急性运动使大鼠骨骼肌和心肌LPL活性升高,这种适应性变化有利于运动时脂肪酸的动员和利用。
Sgouraski(2001)在研究急性运动对HDL-C的影响时,以78名运动员用最大强度运动15min后发现HDL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长跑运动员为最高,运动员HDL2、HDL3也有提高,提示高强度急性运动可能引发HDL分子水平的改变。
ZhangJQ等(2002)研究发现,正常人和高脂血症患者以60%VO2max运动1h后,其LPL浓度明显上升并可持续24h。
Park等(2003)研究发现,以乳酸阈强度运动15min后,血中HDL明显升高,说明乳酸阈强度对血脂代谢很有利。
ZhangJQ等(2004)研究比较高脂饮食前12h运动和前24h运动(均以60%VO2max1h)分别测得餐前、餐后2h、4h、6h、8h和24h各项指标的变化时发现:餐前12h运动与餐前24h运动相比,TG下降多33%-37%,胰岛素水平下降更明显,游离脂肪酸升高明显,HDL无明显变化,这说明急性运动对血脂代谢的影响在24h之内会逐渐消失。
目前研究普遍认为,慢性运动可以使甘油三酯(TG)浓度降低,而且其下降幅度与运动负荷和运动之前血浆甘油三酯的浓度正相关。
但是,对血浆总胆固醇(TC)浓度影响的研究结果却并不一致。
因为耐力训练使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升高,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浓度下降。
运动对脂蛋白的影响以HDL最为明显,横向对比可以发现,耐力运动员的HDL浓度或HDL/TC的比值明显高于伏案工作者。
纵向对比发现,健康的成年人经过系统的有氧耐力训练后,其血浆HDL浓度明显升高,并且HDL浓度的变化也与训练量的大小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