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管理实践

合集下载

易经国学中的政策制定与公共管理

易经国学中的政策制定与公共管理

易经国学中的政策制定与公共管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易经国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在政策制定与公共管理方面。

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

本文将探讨易经国学在政策制定与公共管理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一、易经理念在政策制定中的运用1. 五行思想:易经中有五行思想,即木、火、土、金、水。

在政策制定中,可以运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合理规划资源配置。

例如,如果某地区金融发达,代表着土地富饶,政策制定者可选择进一步支持和发展该地区的金融业,以促进经济发展。

2. 阴阳平衡:易经追求阴阳平衡的理念,即事物存在于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中。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考虑到各种利益的平衡,兼顾不同群体的需求,避免出现极端政策的偏颇。

只有保持阴阳平衡,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 变通灵活:易经中有“变通无穷”的思想,主张随机应变,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在现代政策制定中,也应该注重变通灵活的原则,及时调整政策措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环境。

二、易经国学对公共管理的启示1. 以德治国:易经强调德治,即通过道德教化和自律来进行国家治理。

在公共管理中,需要加强道德建设,倡导诚信守法的精神,提高公民意识和道德素质,以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2. 用人唯才:易经主张“用人唯贤”,强调重视人才的选拔与使用。

在公共管理领域,应该注重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建立公正、透明的人才评价机制,使人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

3. 和谐共生:易经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公共管理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推动绿色发展,推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易经国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1. 基于易经的城市规划:某城市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参考了易经的思想,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布局城市结构,使得城市发展更加平衡和谐。

2. 基于易经的政策调整:某地政府在制定环保政策时,利用易经中的变通思想,根据实际情况对政策进行调整,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周易的管理思想

周易的管理思想

周易的管理智慧摘要:周易管理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

在管理主体上,它肯定了“人”是管理的主体,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管理对象,都应该是“以人为本”;在管理方法上,它重视变通的思想,强调创新进取;在管理目的上,它主要强调的是社会内部的整体和谐。

周易管理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周易;管理;思想伏羲画八卦,为我国文字的雏形;文王演周易,是我国文化的开端。

《周易》这部我国最古老的经典,自古以来就被推崇备至,尊为“群经之首”。

从现代管理的观点看,《周易》管理思想是一种与科学管理交相辉映的人文管理。

其中所蕴含的管理思想观念,在今天看来,仍不失为借鉴意义。

本文就《周易》管理观作一探讨。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择定一个历史片段中的“人”,作为研究单元,他绝非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人”,而是在社会联系中取得了自己的意义:从血缘上讲,他是人类进化的结晶;从文化上讲,他是对社会文化要素和意义世界的继承;从生存支撑上讲,他的存在不可能将自我与社会割裂。

所以,管理实践是属人的实践,而人的意义也在社会管理实践中得以实现。

尽管周易世界中肯定天对于人的主宰,如“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大有》之上九爻辞),但周易经传中皆有大量记录人事、肯定认为的记录,这些记录事实上是对易前人类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并且通过“概率”来实现对未来的预测,其中依然存在巫术或神学的影响,但可以看出人与“神”之间的斗争,如“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蒙》之初六爻),将人的地位置放于天命之上,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

占卜作为人类对未知命运的一种想象,在周易中已很少看到将自己的命运完全“托付”给神的记载了,并且从龟占到蓍占,这个过程就意味着人从神的手中夺取自己的命运主动权。

“占卜,作为巫术自其出现以来就存在着矛盾。

一方面,它代表着神的力量,传达着神的旨意,把握着人的命运,指挥着人的行动。

从这一角度看,占卜巫术束缚、否定、甚至扼杀着人的智慧、人的力量。

《周易》易理与现代管理

《周易》易理与现代管理

《周易》易理与现代管理现代管理科学是促成有效分工与协作、促成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时间等有效结合的科学。

管理科学的任务是研究如何组合人、事、物相互依存的整体系统以达到事业兴旺发达的目的。

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有生产实践、政治活动、科学技术如何计划、控制、组织、协调、指挥、决策等问题。

而《周易》的易理贯穿着天、地、人三才之道,凝聚着中华文化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和人生规律探索的经验成果,在一定意义上说,一部《周易》,即是一部管理学经典。

易学中的许多管理学原理或原则,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周易》易理告诫管理者要拥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即天人合一的管理理念。

整体性原则是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天人合一是最高境界。

这种原则强调天与人、人与人的和谐理想状态。

人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从客观事物的整体联系出发,从其内在矛盾着眼,特别是以寻求事物间的和谐统一为旨趣,推动事物的和谐发展,从而获得最佳管理效益。

例如,在改造、征服自然时,应本着“天人合一”的精神,尊重自然,尊重规律,不能片面追求物质利益;要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保护生态平衡。

即《易传·文言》所谓的:“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二、《周易》易理告诉管理者要注重改革、发展和创新。

变易原则是《周易》的核心。

包含"变数"、"变通"、"变革"等意思。

"变数"是指事物发展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正如《周易》书中描述的"阴阳之间有不测"。

这说明阴阳变易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向,事先难以预料。

人们常讲"计划赶不上变化",就是这个道理。

"变通"是指"趋时尚中"。

所谓"趋时",就是要主动地适应时势,及时抓住机遇,对原有的东西加以变通。

周易智慧与管理之道

周易智慧与管理之道

㈡、“天人合一” 与“系统思考”
• 1、“天人合一”的内涵 • 2、“天人感应”与系统思考 • 3、“天人合一”与环境融合
1、“天人合一”的内涵
• “天人合一”是《周易》关于人与大自然(天)相互关 系的一种概括,是应用易学最为核心的理论基础。
“天人合一”的内涵可从三方面来理解:
①指一种对应关系
②指一种理想境界(人天合一)
资源
资源是企业所拥有的、能够为顾 客创造价值的资本的、财务的、 实物的、社会的、人力的、技术 的和组织的要素禀赋。
关于资源 :
有形资源 (财务、组织、实物、技术资源) 无形资源(知识、制度流程、创新、专利、品牌、声誉) 企业资源的可持续性:
长周期资源 ▪ ▪
标准周期的资源 ▪ ▪
短周期资源 ▪ ▪
第六十三卦 水火既济 坎上离下
• 《象传》曰:
“既济”卦与未济卦的启示
第六十四卦 火水未济 离上坎下
• 《象传》曰:
位:指空间、位置,得位
• 六十四卦每一卦从下往上又分为初 位、二位、三位、四位、五位、上 位。
㈢、“位时应中” 与“大时空观”
• “位”,指空间、位置,得位 • “时”,指时位、时机,信息 • “应”,指有应,感应,呼应 • “中”,指中位,中和,中道
③指一种顺应原则
2、“天人感应”与系统思考
• 系统性原则是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天人合一是 最高境界。这种原则强调天与人、人与人的和谐 理想状态。
• 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未来 • 重新观照整体 •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3、“天人合一”与环境融合
宏观环境 行业
竞争者 顾客
• 通过宏观环境分析,培养市场 敏感度,感知市场变化趋势。

运用在现代管理中的《周易》思想

运用在现代管理中的《周易》思想

的人 , 一定 要 出头 , 绝对 不可 以强 出。 但
你 是龙 , 很有 能 力, 只是 你个人 在 出头 以前 要评 估—下, 围的环 境允 许 你 这 周 吗?你 的 上司 支持 吗?自己的实 力够 吗?
们 的 基 础都 是 对 人性 的 了解 , 对于 现代 的看 法而 已, 人可能认 为 自己有能 力, 别 的 管理 者尤其 重 要 。 语说 :“ 学 易 , 古 不
( 周易》, 望能 给 管理 者一 场 , 要 经过 三个 阶 段 : 希 都 第一 阶段 是看 : 是( ( 周易》 想的 分支 。 中儒家 思想 以 思 其 的角 度 来看 (
孔 孟思 想 为代 表 , 倡 积极 地 ‘ 世”, 提 强调学 以致 用, 学而优 则仕 , 属于 “ ; 阳”
老 0 就采 取 各种 手 段拉 拢 , 我 所用 , 为 一 为 ; 有所作 为时 , 在 也要 不 断思 考 如何 保 不一 样 , 板 可能 认 为有 1 个 亿 才算 成 错 , 经 员 起来 对付别的对 手。 存 自己 。 些 两 种思 想 , 结 起 来 就 是 功 , 理人可能 想成 为金 领算是 成 功 , 这 归 生 《 周易)的思 想 , 是 “ ) 就 变”的思想 , 是 工 认 为 只要 与 房 子, 活 美 满 就 是 成 功 也 我们 中华文化 的根本 。
升素质, 就是 “ 也 天行 健 , 子 以 自强 不 间 是建 立信任和理 解的 基础 。 君 3 九 二 : 龙 在田 , 见 利见 大 人。 初期 “ ” 潜 是可 以的, 长期 就不行 总 要有 所作 为, 则就真 是 “ 否 虫”, “ 或 死
在 尤 不速 之 客 、 阳开泰 、文过 饰 非、风雷 激 息”, 这个 过 程 中要 找 到 支持 者, 其 三 具体 的策 略如下: 荡、 防微 杜渐、自强不息、 目或仇 、 反 立竿 是 来 自上司的 支持。 见影 、 极 必反等。这些 思想 影 响了我 们 物

《周易》在企业文化人本管理中的当代意蕴

《周易》在企业文化人本管理中的当代意蕴

《周易》在企业文化人本管理中的当代意蕴摘要:企业文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着种种挑战。

而必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够建立起极富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以中国传统文化之源——《周易》为主要文本,通过解析《周易》各卦所蕴含的丰富人本文化内涵来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企业文化发展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企业文化;《周易》诚信;中正一、中国当代企业文化现状在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软件要素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无论对于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或者是加入WTO后我国的企业参与全球激烈竞争,在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积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邹广文曾在《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创新》中提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一是企业文化的崇洋现象严重;二是企业文化实践的“务虚”现象;三是企业文化实践的“庸俗”现象;四是企业文化实践的文化“愚民”现象[1]。

事实上这四种问题也是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由张淑芳编写的《洛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调查分析》中能够明确反映出当代企业发展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以下几个环节中可以显示出企业文化人本管理的重要性:首先,被调查者对企业文化的评价:对员工团队精神的评价。

被调查者中48%认为下属员工凝聚力和协作能力都很强,48%认为凝聚力强、协作能力一般,3%认为凝聚力和协作能力都差。

对员工能力的评价。

被调查者认为员工需要提高的能力依次为:敬业精神、业务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沟通能力、忠诚度和人际关系。

公司竞争优势的评价。

被调查者认为公司最大的竞争优势依次为:品牌、工程质量、经营战略、人员素质、内部管理。

其次,被调查者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公司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被调查者认为公司精神应该强调的内容依次为:创新、求实、诚信、团队、拼搏、进取、协作、奉献、自强、服务[2]。

第四讲 周易中蕴含的管理智慧(一)

第四讲  周易中蕴含的管理智慧(一)

第四讲周易中蕴含的管理智慧(一)《易经》六十四卦中蕴藏着许多管理智慧和领导智慧,每一卦都包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和应用方法。

一、君临天下的不败境界乾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描述的是一种君临天下的不败境界。

卦辞是:元、亨、利、贞。

代表一年四季:元是春天,代表开始;亨是夏天,代表发展;利是秋天,代表收获;贞是冬天,代表收藏和坚守。

这四个字告诉人们,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如果能把握住升降的规律,那么人生的旅途将会一帆风顺。

1.初九:潜龙,勿用这句话告诉人们,在事物发展的初期要韬光养晦,才能有所作为。

这就好比人的少年阶段,虽然具备了成年人的器官和功能,却不能做成年人的事。

但由于此时正是成长的阶段,是学习本领的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2.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这句话讲的是当事物还没有出现,只是刚刚露出端倪的时候,就能被智者发现。

任何事情在真正到来以前,都会有一个微弱的征兆,聪明的人能够看准征兆,预测未来,3.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每天都应该寻求新的变化,自强不息,即使在没有他人的场合,也要严格要求自己。

4.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这句话告诉人们要知命而为。

有些人做小生意可能做得很好,但是一旦把生意做大,往往就会因为自身素质不够而导致破产。

如果没有实力做大做强,保持现状其实也不错。

【案例】不自量力曾经有一家小公司,老板是农民出身,靠着用小推车卖东西起家,虽然后来也曾去过清华、北大这样的高等学府学习,但因为自身素质原因,始终无法有更大程度上的提高。

这个老板对待投资就像儿戏,一拍脑袋就能做出决定。

比如说,这个老板曾经去东北做过一个项目,一下子投资近千万,但是因为这个决策本身不够科学,再加上其他原因,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只生产出了不合格的产品,进千万的投资也付诸东流。

人们应该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企业也一样。

有些企业并不具备做大做强的条件,却整天幻想做大做强,这样就不会有好结果。

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话——“人心不足蛇吞象”。

《周易》与现代管理中用人育人之道

《周易》与现代管理中用人育人之道

《周易》与现代管理中用人育人之道《周易》被古人誉为“六经之首”,最显著的特点是义理和象数的统一,按《周易》的说法是“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即辞、变、象、占是《周易》的四大内容。

其内容丰富,已经渗透到文化的各个层面,当然也包括管理领域。

本文主要谈一下《周易》对现代管理中用人育人的启发和影响。

一、用人丁善懿在《易经与科学管理》一文中将管理者的素质归纳为“二知四巧”,“二知”指的是工作上的知识和职责上的知识;“四巧”指的是领导、教导、方法和技巧。

这“四巧”就很好的说明了在现代管理上的用人之道。

(一)任人唯贤《周易》主张养贤和尚贤,大畜卦的《彖辞》说:“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

能止健,大正也。

不家食,吉,养贤也。

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要尚贤、养贤、用贤。

所谓“贤人”是指仁人,具有大德之人,能完成大业的人。

“仁人”指能实践仁德,不自私,能利人;行为合于礼法,有坚定的意志,做事踏实,做不少利民利国的事情,却又不居功自傲的人。

“小人”指无仁德之人,《系辞传》下说:“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

“小人以为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无伤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所以《周易》主张用贤人,而不要用小人,用贤人才能成就事业。

同时还不要用无才干的人。

如鼎卦九四爻辞说:“鼎折足,覆公,其形渥,凶”。

这段爻辞《系辞传》作了这样的解释:“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产生这样的后果,是这个人不胜其任。

这里就强调了要用人唯贤,注重德才兼备。

(二)因能而用人才的选择和使用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根本,选择合适的人才做合适的工作在现在要求高效率的工作状态下无疑是再重要不过了。

《周易》的八卦理论,就把人才分为五种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人才各有其不同性格特点和不同的才干,要有不同的用法,这叫做“因能授职”“量才授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生命之短暂与人生之不朽
• 生命之短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春秋时期人生“三不朽”说,见于《左传· 襄公二十四年》: 立德、立功、立言。
• 人生三不朽说凸显了一种德性优先的人生理念。 • 春秋时期人生“三事”说:正德、利用、厚生。 • 人生既应有形而上的崇高人文德性,同时还应有便利、富足的
4、中华文化的形成与核心
中国所处的地理、气候条件就决定了农业生产是古代最主要的生 产方式,农业生产最初是集体耕作制,到了战国的时候发展为家庭 耕作制,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这是一个生产方式的根本性的改 变。 • 这种环境,这种生产方式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形成, 提供了一种客观的根据、客观的基础,也可以说自然、社会的环境 和生产方式对文化的形成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贱取如珠玉)、徽商、晋商、宁波帮、潮汕帮等。
一、文化、文明与传统文化
• 1、文化:人类所特有的生存方式。 • 即人化或人类化(humanization),凡是属人的都是文化的。 • 英文中的culture、德文中的kultur,来源于拉丁文的
cultus,本义为耕作、种植、培育,有精神教化之意。
2、传统文化:
2、六十四卦次序
乾11坤88屯64蒙76需61讼16师86, 比68小畜51兮履12泰81否18。 同人13大有31谦87豫48随24, 蛊75临82观58兮噬嗑34贲73。 剥78复84无妄14大畜71颐74, 大过25坎66离33三十备。 咸27恒45遁17兮及大壮41, 晋38与明夷83家人53睽32。 蹇67解46损72益54夬21姤15萃28, 升85困26井65革23鼎35震44继。 艮77渐57归妹42丰43旅37巽55, 兑22涣56节62兮中孚52至。 小过47既济63兼未济36,是为下经三十四。
第四、占:以“数”的运算为工具推衍事物 发展变化中阴阳两种基本属性的消长状况
• 通过一定规程的数的运算来达到对客观对象性状的把握,是数 在《周易》思想体系中最根本的功用。
• 《易传.系辞上》:“极数知来之谓占”。 • 纳甲筮法; • 梅花易数。 • 一钱为背,阳爻;二钱为背,阴爻; • 三钱全背,老阳;三钱全面,老阴。
• 生命与外在的世界是一体不可分的,视野所及如若仅仅是一己 的个体生命,显然不可能全面理解生命之所然与所以然,不可 能真切地把握到生命的底蕴。
• 唯有将每一个体之生命置于外在世界、置于外在社会人生的总 体大背景上予以超越的审视与观照,才能使生命内在的一切与 显现于外的一切朗显在人们的面前,才能真切感悟出生命的价 值和意义。
二、中华传统文化三大支柱:儒、道、释
• 儒家:人本主义 • 道家:自然主义 • 释 :解脱主义
人学,一种人生的价值观念
1、儒家仁学: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 “孝之放,爱天下之民” ; • 推己—尽己—克己—扬己: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7.卦爻辞的结构
• 卦爻辞,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取象,说明事理;另一部分是断语。 • 取象,就是叙述一件事,或描述某一自然现象,以此说明一个道理;
断语,就是下结论,多用吉(善,福祥);利(顺利,适合);吝 (很难);厉(危险);悔(悔恨,穷困);咎(灾患);凶(祸殃, 灾难) • 如《大壮》六五:丧羊于易(晒粮的场院),无悔。 • 《大过》:九二: 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九五:枯 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二爻:代表事物崭露头角;

初爻:代表事物开始;
(3)爻所处位置代表人的身体不同的部分
• 上爻:头。 • 五爻:代表脸; • 四爻:代表上身; • 三爻:代表腰(三爻居中,腰也居中); • 二爻:代表小腿; • 初爻:代表脚趾(因脚趾在最下);
(4)爻所处的位置代表社会不同等级

上爻在最上,为宗庙(或太上皇)。
• “周”: • 指周普、普遍,即易道广大,无所不包; • 指代号,即周朝,古代常称周朝的书等。 • “易”: • 指变化。“易”上为“日”,下为“月”象征日月阴阳变化; • 指古代卜筮之书的代名词。 • 夏朝易经:《连山》;商朝:《归藏》;周朝:《周易》
1、《周易》之作者
• 三圣:《周易》成书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是由伏 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的。
• 本体论意义上的传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生命,它铸就了一个民 族的特定存在方式,形成了民族文化特质;
• 知识论意义上的传统,则是封闭的、完成的,我们可以把它叫做 “传统文化”。
•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塑造、文化性格的养成,乃至民德、民风、 民俗的习得,决非一日之功。
3、世界上九大文明单位
• 西亚“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4500); • 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4500); • 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5000); • 南亚印度河流域古文明(-2500); • 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罗马文明(-1500); • 中南美洲的玛雅-阿兹特克-印加文明(-1000) • 中古时期的西方基督教文明 (-1500); • 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和伊斯兰文明(600); • 俄罗斯、东欧的斯拉夫东正教文明 (1400后)
徐国亮 教授/博士生导师
前言:古代管理智慧的来源
• 诸子百家思想:道家、儒家、法家、兵家、墨家等。 • 原典:四书五经,《道德经》,《孙子兵法》等 • 文人作品:北宋《资治通鉴》、明代洪应明《菜根谭》、张居
正《帝鉴》等。 •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等。 • 商业实践:陶朱公范蠡(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贵出如粪土,
2、老子的自然无为:防止人与人矛盾冲突
• “自然无为”、“少私寡欲” • “治大国若烹小鲜” •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
而民自朴” •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3、儒家的“天人合一”: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
•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系辞》
10、人与自然和谐:藏风得水
• 山环水抱 • 曲则有情 • 左水右道 • 上风上水 • 地标完整 • 阳光普照
四、周易与八大管理系统
1、乾卦与决策指挥系统 2、兑卦与营销服务系统 3、离卦与企划文化系统 4、震卦与生产科研系统 5、巽卦与人事培训系统 6、坎卦与财务金融系统 7、艮卦与纪检安全系统 8、坤卦与群众监督系统

第三、理:
• 《周易》先将动态和静态分别来认识,而后将它们集合于一体, 是建立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反映。
•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 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 也。”《系辞下》
• “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 此三者,故全也。”《系辞下》
如伴虎。 • 初爻代表事未成,上爻以示事已过。
9、周易之象、数、理、占
•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 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 《周易》包含有圣人之道四条:用以讲说的崇尚卦爻辞,用
以指导行动的崇尚卦变,用以制造器物的崇尚卦爻之象,用以 卜筮预测的崇尚占问,所以君子将要有所作为,要有所行动, 求问于(《易》)后才知道(吉凶)。

五爻在上居中,为天子;

四爻近五,为近臣;

三爻在二爻之上,代表诸侯;

二爻居中,代表君子、卿大夫;

初爻在下,代表民,
(5)爻所处的位置代表不同性质事类
• 二爻五爻居中,以示行中之道(即不偏不倚,不过无不及,为大 德),多荣誉,多有功绩。爻辞多是吉利的。
• 三爻居内卦之上,过中。故多凶险。 • 四爻近五爻,五爻为天子,故近天子之人,多恐惧,即所谓伴君
成。”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5、佛教:道德弘扬使人间成为净土
• 心即佛:成佛的理想由彼岸世界移到了主体世界; • 人间佛教:通过佛教道德的弘扬以及其他思想的弘扬,能够使
人间成为净土 。
三、大道之源众学之首之《周易》
• 钱穆:“易经是中国一部最古最神秘的书,也是一部最易引人研究的 兴趣而最不易得到研究的结果的书。”
• 《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立天之道曰阴与 阳;立地之道曰刚与柔;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
• 张载:“《易》一物而合三才,天人一。” • 朱熹: “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之于天也;既生此人,则
天又在人矣。”
4、道家崇尚自然:保护自然意义重大
王阳明: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
自我
修 己
员 工
安人
企业
定邦
天 下
谋 略
利益相关者 五、管理哲学:周易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框架
(一)修己 1、尽人事之终始
• 易,三才之道。 • 老子:“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
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 十五章)
• 《易传》吸取了老子的智慧,剔除了其“道”的思想,将学术 观照与立论的始点定到了天地产生之后,因而在老子“四大说” 的基础上,推出了“三才说”,即“三才之道”。
6.《周易》每一卦的构成
• 《周易》每一卦有四部分组成。 • ①卦画(卦的符号),即六条符号组成 。 • ②卦名,所在卦画后面的叫卦名。 • ③卦辞,在卦名后面有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叫卦辞,卦辞是对
一卦六爻总的说明。 • ④爻辞,一卦共六爻,即由六个符号组成,每爻都有一个意思,
表达这个意思的文辞叫做爻辞。
• 人所当着力的,就是涵养、培育并豁然挺立其以仁义为主要 内容的正大人文德性、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以此而使人实现 对当下自我生命境界和精神境界的层层超越,从而使人层层提 升其生命的境界和精神的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