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_《鬼谷子》谋略术_原文_逐句_注释_译文_解读_案例_点评

合集下载

鬼谷子(原文及译文)

鬼谷子(原文及译文)

鬼谷子(原文及译文)捭(bǎi)阖(hé)第一粤(yuè)若稽(jī)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

观阴阳之开阖(hé)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眹焉,而守司其门户。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

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duó)权量(liàng)能,校(jiào)其伎(jì)巧短长。

【译文】先让我们来考察一下历史吧。

古代那些存于世间的大智大勇的圣者,都是芸芸众生的先导。

他们通过观察阴阳两类现象的变化来对事物作出判断,并进一步了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径。

计算和预测事物的发生过程,通晓人们思想变化的关键,发现世上事物、人事的发展征兆,从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

所以,圣人在社会上立身处世,从古到今,其遵循的规律都是一样的。

事物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然而都各有自己的归宿;或归于阴,或归于阳;或以柔为特征,或以刚为特征;或以开放为主导,或以闭藏为主导;或松弛不固,或紧张难入。

所以圣人把握事物的关键,审察事物的前因后果、轻重缓急。

权衡对方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比较其技巧优劣长短,然后借物举事。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

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

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

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

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鬼谷子》全文译文及翻译

《鬼谷子》全文译文及翻译

《鬼谷子》全文译文及翻译《鬼谷子》又名《捭阖策》,成书于战国时期,是战国纵横家唯一流传至今的著作。

作为两千多年前的一部谋略学著作,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历来被人们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第一捭阖第二反应第三内揵第四抵巇第五飞箝第六忤合第七揣篇第八摩篇第九权篇第十谋篇第十一决篇第十二符言本经阴符七篇本,事物的根本,经,常见的原则。

阴,暗中。

符,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的凭证。

阴符,指外界事物的发生与内心所谋暗中契合。

“阴符者,私志于内,物应于外,若合符契,故曰阴符。

由本以经末,故曰本经。

”本篇分为盛神、养志、实意、分威、散势、转圆、损兑七种修养方法,指导人们培养内在的神气、意志,以调动自身因素解决外在问题,每一部分阐述了一个问题,具有相对独立性,整体来看,又有一定逻辑关系。

文中有明显与道教相通的说法。

《本经阴符》篇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可以说是本书的主体和根本,它阐明了纵横家运用谋略时的基本理论问题,如纵横家的自身修养,运用谋略的原则和方法。

并强调以人的内在修养为根本去治理外物,作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根本。

盛神养志实意分威散势转圆损兑持枢中经------------------------------------------简介《鬼谷子》又名《捭阖策》,成书于战国时期,是战国纵横家唯一流传至今的著作。

作为两千多年前的一部谋略学著作,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历来被人们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

《鬼谷子》书中以道家老子观点为主,渗透出儒家、阴阳家、兵家等诸家学说的思想内涵,集诸子百家学说之大成。

《鬼谷子》用大量篇幅讲述了洞察心理、权谋策略和口才技巧,是一部入世成事的心机妙典。

《鬼谷子》一书,据传是由鬼谷先生的后学者,根据先生言论整理而成,此书被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经典《道藏》中。

《鬼谷子》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含《捭阖》《反应》《内揵》《抵巇》四篇。

中卷含《飞箝》《忤合》《揣》《摩》《权》《谋》《决》《符言》八篇。

中国最完善的《鬼谷子》原文、注释、译文

中国最完善的《鬼谷子》原文、注释、译文

中国最完善的《鬼谷子》原文、注释、译文捭阖①第一粤若稽古②,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③。

观阴阳④之开阖以命物⑤。

知存亡之门户,筹策⑥万类⑦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⑧焉,而守司⑨其门户。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⑩。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11。

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12,校其伎巧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13。

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14之。

审定有无,以其实15虚,随其嗜欲16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17,阖而捭之18,以求其利19。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20。

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可与不可,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离合21有守22,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23,即欲阖之贵密。

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24。

捭之者,料其情25也;阖之者,结其诚26也。

皆见其权衡轻重27,乃为之度数28,圣人因而为之虑。

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29;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捭阖者,天地之道。

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30。

纵横31,反出、反复、反忤32必由此33矣。

捭阖者,道之化,说之变34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

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

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阴阳其和,终始其义35。

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

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

诸言36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37,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

以下求小,以高求大。

鬼谷子七十二术(原文加注释)

鬼谷子七十二术(原文加注释)

鬼谷子七十二术(原文加注释)我过去只知道“老实”一词。

因为老人家教导我们说找朋友不必计较其相貌、收入,人品“老实”就好。

可是又有名言曰:老实是无能的代名词,使我困惑了好多年。

直到改革开放,从外面引进了“诚信”一词,我好像明白了很多。

古代的鬼谷子教出了不少治国英才,两千年多年的治乱循环又积累了不少权谋学问。

中国人一讲权谋就眉飞色舞。

交友广泛而无法施展抱负的宋江作反诗不是写自己如何不满现实,写的是:“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中国四大名著有两大都是讲权谋的,可见国人潜意识中权谋是第一位的。

靠发达的权谋之术中国人内斗了几千年。

权谋的实现是需要财富和性命的,于是,百姓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隔一段时间就被权谋家拿去大显身手,百姓还要贴上生命。

我祈望世界有一种新的智慧取代权谋。

无意间在百度文库看到一篇《鬼谷子七十二术》,鬼谷子是权谋的鼻祖。

转发出来共同欣赏,见识一下原始的权谋吧。

我觉得“鬼谷子认为”部分有一些是以己之心度鬼之腹,成了借鬼谷子名气贩卖自己的私货。

对解释得文句不顺的地方作了删改。

棕色文字是我添加的。

加粗字是我认定的各计要点。

鬼谷子七十二术(完整版)第一计阳谋阴谋鬼谷子曰:“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成者,积德也(成事的人都会多帮助别人,有需要时方可得到帮助。

)。

” 鬼谷子认为:计谋,有阴谋和阳谋之别,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不可轻视对方,因为事件、环境、情报都有假的。

所以圣人应该高深莫测。

所谓“阴”,是谋之于阴成之于阳。

第二计扭转乾坤鬼谷子曰:“故静固志意,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

”(平心静气地坚持自己的意志,使精神归之于心,这样隐藏的神威更加强盛。

神威强盛,内部就更为坚强雄厚,从而能所向无敌。

)鬼谷子认为:当形势对我们不利时,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涵养自己的精神力量,因为只有自己的精神力量强大了,才可以扭转乾坤。

鬼谷子谋略三境界:愚谋(阳谋)、阴谋和鬼谋,最高境界是众谋

鬼谷子谋略三境界:愚谋(阳谋)、阴谋和鬼谋,最高境界是众谋

鬼谷子谋略三境界:愚谋(阳谋)、阴谋和鬼谋,最高境界是众谋鬼谷子说: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成者,积德也。

谋略或说计谋,在鬼谷子看来有阴谋和阳谋之别。

鬼谷子认为,谋略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公开的谋,叫愚谋,也可称之为阳谋;第二种境界叫私下的谋,叫阴谋;第三种境界叫结比而谋,叫鬼谋。

愚谋不如鬼谋,正谋不如奇谋,阳谋不如阴谋,奇之所向而莫能之止。

鬼谷子著作鬼谷子还说有一种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达到未发之中境界的人,就可以托付真实情况,这就是鬼谷子所认为的谋略的最高境界即众谋。

众谋是众人合谋,一起谋划、讨论、商议,古书有询谋佥同。

鬼谷子“道破天机”鬼谷子认为,内谋谋圣,外谋谋智,深谋远虑所以不穷,不谋万世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

所以圣人应该高深莫测。

鬼谷子所谓的“阴”,是谋之于阴成之于阳。

隐者的“终南山”阴谋是采用欺诈,蒙骗等手段,实际意图和真实意图是不统一的。

比如三国演义的黄盖诈降。

表面看来是黄盖和主将周瑜产生了矛盾,黄盖要带兵投降,其实黄盖是要接近曹军水师放火。

隐居者也是旁观者阳谋是实际意图与真实意图统一的一种谋划。

所有行动与计划都让对手看见、知道。

阳谋与阴谋不同,阳谋带有一定震慑力,有可能使对手不战而屈,这是阴谋达不到的效果。

比如商鞅立木树信,司马穰苴斩监军立威。

鬼谷子《鬼谷子》智谋,决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至为深刻的文化,只有人的身心内外都渗透了这种文化,才能自然而然地达到内谋谋圣、外谋谋智的境界,才能成为真正的圣智兼备的谋略家。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_《鬼谷子》谋略术_原文_逐句_注释_译文_解读_案例_点评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_《鬼谷子》谋略术_原文_逐句_注释_译文_解读_案例_点评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

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

以下求小,以高求大。

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

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为小无内,为大无外。

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出处】本句出自《鬼谷子》:捭阖【原文】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①。

故与阳言者,依崇高②;与阴言者,依卑小。

以下求小,以高求大。

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

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为小无内,为大无外③。

益损、去就、倍反④,皆以阴阳御其事。

【注释】①捭阖之道,以阴阳之道试之:或拨动之,或闭合之,以阴阳之道试探,便可获知实情。

②与阳言者依崇高:与情之阳者,便谈论崇高的理想。

不然则相反。

陶弘景注:“谓与情阳者言,高以引之;与情阴者言,卑以引之。

”③为小无内,为大无外:指纵横之道,能大能小,能屈能伸。

陶弘景注:“尽阴则无内,尽阳则无外。

”④倍反:背叛或复归。

陶弘景注:“以道相成曰益,以事相贼曰损;义乖曰去,志同曰就;去而遂绝曰倍,去而复来曰反。

凡此不出阴阳之情,故曰:皆以阴阳御其事也。

”【译文】所谓捭阖之道,就是从阴阳两面的言辞来试探对方实情。

因此,游说磊落光明的人,要依照崇高的原则;游说阴险狡诈的人,要依照卑下的原则。

以下求小,用高求大。

由此而发,则没有什么不能出入,没有什么不可完成。

用捭阖之道可以游说于人,可以游说于家,可以游说于诸侯,可以游说于天下。

做小事不能只注重内部,做大事不能只注重外部。

所有的增益和损害,所有的离开和靠拢,所有的背叛和依附,都可以通过阴阳之道来驾驭。

鬼谷子全文及译文

鬼谷子全文及译文

《鬼谷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谋略学著作,其全文及译文如下:全文:捭阖第一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反应第二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

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己。

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

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

因其言,听其辞。

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

以无形求有声。

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

其犹张置网而取兽也。

多张其会而司之。

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

常持其网驱之。

内揵第三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事皆有内楗,素结本始。

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货结以采色。

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

若蚨母之从子也;出无间,入无朕。

独往独来,莫知能圉非在乎用力多寡也。

抵巇第四巇者,罅也。

罅者,(山间)也。

(山间)者,成大隙也。

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

独保其用。

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

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

其施外兆萌牙□膓之谋未发威怒之日。

圣人纵之于己以为文,归之于度以为常。

顺之于理以为和猛之于物以为宽;填之于道以为实;固之于民为易;备之于前为吉;晦之于后为否;行之于明为险;说之于国为甘露;哽之于敌为溃痈;行之于大顺为国家基石。

飞箝第五飞箝之术:使人充满欲望而不能自禁按既定计划行动、言谈的心理状态为实现大我战略服务。

鬼谷子最经典的十句话

鬼谷子最经典的十句话

1、世无常贵,事无常师。

译文:世界上没有永远高贵的事物,做事情没有永远不变的老师。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的,人的认识也是变化的。

2、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

译文:圣人运用谋略的原则心里有数而不张扬,而愚人运用谋略的原则是心中没数却大肆张扬。

3、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译文:了解别人先从自己开始,了解了自己才能了解别人。

这句话旨在说明要想了解别人,首先要先了解自己,做不到这一点,一切无从谈起。

要认识自己,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不断地积累和反思,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过错,取彼长,补己短,才能走向成功。

4、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

译文:想要除掉他,就要放纵他,待条件成熟就乘机一举除掉他。

5、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

译文:观察一个人,见善不高兴,见恶不非议,是个重感情的人,可以托之以机密大事。

6、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

译文:揣摩人情,游说人主的谋士,应在对方最高兴的时候去游说,要使其欲望极度膨胀。

7、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也。

译文:所以说谋划必须周到缜密;游说要选择与自己观点相通的对象。

所以说:“办事情要稳健,无懈可击。

”8、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译文:所以,圣人要始终把握万物发展变化的关键,审察它的变化顺序,揣度它的权谋,测量它的能力,再比较技巧方面的优劣。

9、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与时相偶者也。

说者听,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听。

译文:要想使所主持之事取得成功,必须有适当的方法。

所以说:“客观规律是与天时互相依附的。

”进行游说的人必须使自己的说辞合于情理,合情合理才有人听。

10、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

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译文:由此看来,我们就可以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策略,当说则说,当停则停,出入自如,天下便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没有人不能说服了。

谋事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说服普通民众,可以说服一个家族,甚至可以掌控一个将相王侯,可以游说天下国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

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

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

然而无为而贵智矣。

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

既用,见可,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

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

故先王之道阴。

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制道,在隐与匿。

”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

道理达于此义者则可与语。

由能得此,则可与谷
远近之义。

【出处】
本句出自《鬼谷子》:谋篇
【原文】
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①。

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

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②。

然而无为而贵智矣。

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

既用,见可,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

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

故先王之道阴。

言有之③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制道,在隐与匿。

”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

道理达于此义者则可与语。

由能得此,则可与谷④远近之义。

【注释】
①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圣人谋划事情,隐而不露;愚人谋划事情,张扬外露。

道,谋略,原则。

阴,隐秘,隐藏。

阳,公开,张扬。

陶弘景注:“圣人之道,内阳而外阴;愚人之道,内阴而外阳。

”②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救亡图存和转危为安都是很难的事,唯独智者才能做到。

陶弘景注:“智者宽恕故易事,愚者猜忌故难事。

然而不智必有危亡之祸,以其难事,故贤者莫得申其计划,则亡者遂亡,危者遂危,欲求安存,不亦难乎!今欲存其亡,安其危,则他莫能为,唯智者可矣。

故曰无为而贵智矣。

”③言有之:古语有这种
说法。

陶弘景注:“言先王之道,贵于阴密。

寻古遗言,证有此理,曰天地之化,唯在高深;圣人之制道,唯在隐匿。

所隐者中正,自然合道,非专在仁义忠信也。

故曰非独忠信仁义。

”④谷:养,引申为商讨之意。

【译文】
所以,圣人施展计谋隐而不露,愚人施展计谋公开张扬。

有智慧的人成事会很容易,资质愚钝的人成事就比较困难。

由此看来,灭亡的事物不会继续存在,危乱的局面难以回到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无为而治,顺应规律是最高明的。

智慧要用在常人察觉不到的地方,才能则要用在常人发现不了的地方。

智慧和才能的使用要做到隐秘,在使用的时候,如果情况允许就不要公开,选择一些事自己做;如果情况不允许,就选择一些事让他人去做,并且表明这是为了对方。

所以,先王之道是隐而不露的,古语有言:“天地的运行,在于高远与深邃;圣人制定谋略,在于隐秘和藏匿。

”然而,使用谋略不仅要讲求忠诚、信义、仁慈、义理的原则,还要做到内心中和正道。

只有通达了这些道理,才可以与他谈谋略的事。

如果能体悟到这些,就可以懂得驱使天下的道理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