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手工技艺
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

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
一、传统手工艺的珍贵传承
传统手工艺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民族的智慧和历史。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许多传统手工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
二、保护传统手工艺的重要性
传统手工艺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通过传统手工艺,我们可以了解到祖先们的智慧和生活方式,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保护传统手工艺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
只有将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我们的文化才能得以延续。
三、传承传统手工艺的方法
要想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建立相关的保护机构和组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力度。
其次,开展传统手工艺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传承技艺。
此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创新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推动传统手工艺的发展。
四、每个人都是传统手工艺的守护者
保护传统手工艺不仅是政府和组织的责任,更是每个人的责任。
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手工艺,保护和弘
扬我们的文化。
只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其中,传统手工艺才能得以
传承下去。
五、结语
传统手工艺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保
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
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后人也能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愿传统手工艺在我们的努力下,得以永久传承。
传承传统的九大工艺有哪些

传承传统的九大工艺有哪些1.丝绸织造: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之一,以丝绸为原材料,通过织造、印染等方法制成各种绸缎产品。
丝绸织造技艺渊源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2.青花瓷制作:青花瓷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之一,起源于唐代,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巅峰,是中国瓷器的代表之一。
青花瓷制作工艺曾经是国家机密,传承至今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3.金银首饰:金银首饰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以金、银、珠宝等贵重材料为原料,通过锻造、镶嵌、印花等工艺制作成各式首饰。
金银首饰制作技艺源远流长,有着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4.刺绣:刺绣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以丝、棉、麻等线绸为原料,通过绣针、绣线等工具,将各种图案刺绣在绸缎、麻布等织物上。
刺绣技艺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5.漆器制作:漆器制作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以漆料为主要原材料,通过涂刷、雕刻、堆积等工艺制作成各种器具、工艺品和艺术品。
漆器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6.红木家具制作:红木家具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以红木材为主要原材料,通过雕刻、拼接、抛光等工艺制作成各种家具。
红木家具制作技艺独特细腻,被誉为木雕艺术的代表之一。
7.剪纸艺术: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以纸张为原材料,通过剪刻、拼贴等工艺制作成各种图案和造型。
剪纸艺术技艺精湛,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8.民间工艺品:民间工艺品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通常是由民间手工匠人制作,以纸、竹、木、麻等自然材料为原料,通过削、折、编、织等工艺制作成各种日常用品和礼品。
民间工艺品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气息。
9.陶瓷制作:陶瓷制作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以陶土为原材料,通过制作、烧制等工艺制作成各种器具、工艺品和艺术品。
陶瓷制作技艺源远流长,有着千余年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传统手工艺传承优秀案例

传统手工艺传承优秀案例引言传统手工艺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个优秀的传统手工艺传承案例,展示了这些手工艺的独特魅力和传承的成功经验。
案例一:乌镇绣花乌镇绣花是中国江南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并具有独特的技艺。
通过多年来的努力,乌镇绣花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当地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并举办了一系列培训班和展览活动,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加入到这一行业中。
同时,乌镇绣花还开展了合作交流,与其他地区的手工艺工作者进行技艺交流和研究,推动了传统手工艺的创新和发展。
案例二:日本京都的陶艺传统京都是日本陶艺的重要发源地,这里的传统陶艺技法独具特色。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手工艺,京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建立了陶艺培训学校,并设立了传统陶艺大师的传承制度。
通过这些措施,年轻的陶艺研究者得以与老师进行面对面的研究和交流,传统陶艺技法得以有效传承和发展。
案例三:印度尼西亚的木雕工艺印度尼西亚是一个拥有丰富手工艺传统的国家,其中木雕工艺在当地有着重要地位。
为了保护和传承木雕工艺,当地政府鼓励年轻人参与这一行业,提供了培训和就业机会。
同时,政府还设立了木雕艺术学校,培养木雕工艺的专业人才。
这些举措有效促进了木雕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结论以上案例展示了几个传统手工艺传承的优秀案例。
通过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努力,这些传统手工艺得以传承并焕发出新的活力。
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希望这些优秀案例可以为其他地区的手工艺传承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资料- 张三. (2019). 乌镇绣花保护与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 10(2), 50-55.- Johnson, A. (2020). Traditional Crafts and Their Preservation in Kyoto. Journal of Japanese Craft, 5(1), 20-25.- Smith, J. (2018). Woodcarving in Indonesia: Heritage and Innov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Arts, 3, 40-45.。
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传承

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传承传统手工艺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现象,它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手工艺以其独特的技艺和审美价值,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本文将从传统手工艺的历史、现状、传承和发展等方面,探讨其文化传承的意义和价值。
一、传统手工艺的历史传统手工艺起源于古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它涵盖了陶瓷、纺织、木工、金属加工、漆器等多个领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手工艺品不仅是人们生活用品,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手工艺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传统手工艺的现状随着现代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传统手工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方面,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的普及,使得传统手工艺逐渐被机械化生产所取代;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手工艺品的消费市场也在逐渐缩小。
然而,传统手工艺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文化遗产。
三、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为了传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教育。
学校是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我们应该加强传统手工艺的教育和宣传,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掌握传统手工艺的技艺和知识。
通过教育传承,可以让年轻人更好地了解传统手工艺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其次,加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建立相应的保护机制和传承体系。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举办展览、展示、比赛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最后,加强传统手工艺的创新和发展。
传统手工艺在传承中也要不断创新和发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观念。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例子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例子中国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代表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与竞争下,许多传统手工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然而,还有一些宝贵的传统手工艺通过各种努力得以传承和发展,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产业和文化象征。
一、北京糖画北京糖画是一种将糖浆制成各种形状的手工艺品。
这种手工艺源于清朝时期,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传统的北京糖画着重于技巧和创意,艺人通过手工艺精湛的过程将糖浆绘制成各种形态,如花卉、动物、人物等。
这些糖画形态逼真,色彩绚丽,引人入胜,被誉为“糖艺五品珍品”。
为了传承和发展北京糖画,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糖画艺人采取了各种措施。
他们重视传统技艺的传承,通过组织培训班、举办比赛、开设工艺品店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同时,还将北京糖画与现代生活和文化相结合,创作出更多新颖的作品,增加其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苏州刺绣苏州刺绣是中国南方的一项代表性手工艺,在古代就已经非常有名。
它以刺绣的精致和细腻而闻名于世。
苏州刺绣的技法非常复杂,需要绣工将绣针穿过丝线的纱孔上下穿梭,形成各种精美的图案和图案。
尽管苏州刺绣历经岁月的沉淀,仍然得以传承和发展。
为了确保技艺的传承,当地政府和文化机构组织了许多培训班和赛事,鼓励年轻人学习和发展刺绣技艺。
此外,苏州刺绣还积极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创作出更具市场需求的产品,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三、四川蜡染四川蜡染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织物染色技艺,以其鲜艳的色彩和独特的纹样而闻名于世。
这种传统手工艺通过蜡的加热和涂抹,形成了一层层纹样,然后将织物浸入染料中,待染料干燥后,蜡层即可融化,留下独特的纹样。
为了传承和发展四川蜡染,一些机构和工艺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
他们组织了各种培训班和工作坊,传授蜡染的技艺和知识。
此外,他们还与时装设计师和纺织企业合作,将蜡染与现代纺织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更多有市场需求的产品。
四、陕西剪纸剪纸是一种将纸张剪裁成各种形状的手工艺品,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11251746_继承蜀锦文化遗产传承手工织锦技艺——贺斌技能大师工作室

风采Style继承蜀锦文化遗产传承手工织锦技艺——贺斌技能大师工作室成都蜀锦织绣有限责任公司职工贺斌,现年50岁,中国蜀锦织造工艺大师。
贺斌师从蜀锦织造艺人陈鑫明、徐建清,经过较为系统的学习,掌握了蜀锦织造全套技艺,且擅长挽花、丢梭、装造、安装、打线综、扎筘、挑花节本等蜀锦手工传统技艺。
贺斌从学习蜀锦织造技艺开始,就下定决心要做蜀锦织造的传承人,把沉淀千年的蜀锦织造技艺传承下去。
通过30多年对传统蜀锦手工织锦技艺的学习和研究、整理、总结,掌握了一套传统蜀锦手工技艺,从而为继承和保护蜀锦文化遗产奠定了扎实基础。
1982年至今,贺斌先后整理恢复研仿织出明清年间流传的“坐龙锦”,元、明时期的“灯笼锦”“百子图”,宋代的“红地八答晕锦”,唐代时期的“对马纹锦”“蝶纹锦”“花鸟纹锦”“联珠狩猎纹锦”,现代的三星堆金面罩锦、熊猫锦、川剧脸谱锦、凤穿牡丹锦等纹样。
其中贺斌所创作品“灯笼锦”“熊猫锦”已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织锦专业委员会,中国织锦工艺陈列馆收藏。
2003年开始,贺斌加入成都蜀锦织绣有限责任公司从事手工织造与带徒传授工作。
他招聘了3位年轻学徒,根据每个学徒不同的学艺阶段,指导其提升操作技能。
经过耐心细致的口传心授,学徒现已能独立操作。
2011年贺斌又开始带第二批徒弟,为保护和传承“蜀锦织造技艺”培养生力军。
同年,在公司全力支持、配合下,成功筹建贺斌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带徒授业、保护和传承蜀锦技艺做出贡献。
在贺斌主导下,成都蜀锦织绣有限责任公司多方调研、学习,成功复制打造出五台手工织机。
2006年,“蜀锦织造技艺”被国家评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7年5月,贺斌被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政府授予“青羊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继承人”称号;同年,贺斌被四川省文化厅命名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锦织造技艺”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1月,在首届四川民间工艺百家评选时,贺斌被省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四川十大民间艺术家(蜀锦)称号。
传统工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手工艺术与技艺传承

传统工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手工艺术与技艺传承传统工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手工艺术与技艺传承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驱动下,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一些冲击和挑战。
然而,传统工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默默地传承和发展。
这些手工艺术与技艺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代表了中国千年来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探讨传统工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并重点关注手工艺术与技艺的传承。
一、传统工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传统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代表着中国古代智慧和文明的结晶。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朝代都有精湛的工艺创作和技艺传承。
传统工艺不仅包括了陶瓷、织锦、烙画、漆器等等,还融入了中国传统哲学、文学和美学的思想精髓。
它们追求的是以天地人为基础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传统工艺呈现了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艺术形式。
从精雕细刻的陶瓷器到复杂绣花的刺绣,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工匠们的智慧和毕生的研究成果。
这些作品不仅在审美上带给我们视觉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二、手工艺术与技艺的传承手工艺术与技艺的传承是保护和发扬传统工艺的关键。
手工艺术与技艺从一代传承到下一代,需要经过艰苦的学习和努力的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师父与徒弟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师父传授技艺,培养学徒的创造能力和小心翼翼的态度。
学徒则要虚心向师父学习,尊重传统,并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风格和创新。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经济的发展,很多手工艺术与技艺面临失传的危机。
年轻一代对于手工艺术与技艺的兴趣不高,更倾向于追求现代化和时尚的潮流。
这使得很多传统手艺的传承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成立各类手工艺协会和机构,设立奖学金和培训班,组织工艺大赛和展览等等。
这些举措旨在激发年轻人对传统工艺的兴趣,提高传统工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型在面临现代化的冲击和挑战的同时,传统工艺也在不断地进行现代转型。
传统手工艺传承优秀案例

传统手工艺传承优秀案例.txt
传统手工艺传承优秀案例
概述:
本文旨在介绍几个成功传承传统手工艺的优秀案例,以此鼓励
和推广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这些案例展示了不同地区和领域
的传统手工艺传承者们所做出的努力和成就。
案例一:北京刺绣
北京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在传承推广方面,北京市政府组织了一系列培训班和手工艺展览,
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研究和从事刺绣工艺。
同时,一些老师傅也积极
传授技艺,培养了一批新的刺绣师傅,保护和发展了这一传统手工艺。
案例二:四川剪纸
四川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为了
传承和保护四川剪纸,四川省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剪纸研究机构,开
展剪纸技艺的研究和传承工作。
同时,四川剪纸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了更多的保护和宣传。
案例三:日本和纸
日本和纸是日本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无论是制作过程还是纸张质量都有独特的特点。
为了保护和推广和纸,日本政府设立了和纸博物馆,展示了丰富的和纸制作工艺和历史。
此外,一些手工艺家也在积极传授制作和纸的技巧和经验,确保了这一传统手工艺的传承。
结论:
以上案例展示了不同地区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成就。
通过政府的支持和专门机构的建立,以及手工艺者的积极参与,这些传统手工艺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希望这些优秀案例能够鼓励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传统手工艺,推动其传承和发展。
参考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阳县苏奇灯笼画苏海亮被评为河南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苏奇灯笼画2009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该画种被中国民协列为中国木版画制。
一个个长方形的灯笼,用高粱细杆或铁丝扎起,糊着透亮的白纸,纸上画着五彩的图画:有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七仙女下凡为人妻;有老包怒铡陈世美,穆桂英挂帅出征,花木兰替父充军;有喜鹊喳喳闹枝头,鲤鱼嬉戏水中游,龙虎相斗精神抖;有牡丹花开闹嚷嚷,梅花雪中飘暗香,菊花月季争芬芳……飞禽走兽,虫草花鸟,神话传说,英雄故事,应有尽有,令人赏心悦目。
孩子们穿红挂绿,聚在街头巷尾,比试着灯笼,笑唱着儿歌: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
这些古朴大方的灯笼,在元宵佳节的夜里,给乡村的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这些流行于安阳县东半部的灯笼,是苏奇村苏海亮家祖传五代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种。
平顶山汝瓷汝瓷,为宋代汝窑烧制的青瓷统称。
汝窑创烧于北宋晚期,为宫廷御用瓷器。
金灭北宋后,汝窑也随之消亡。
其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亦不多,在南宋时,汝瓷已经非常稀有。
现今存世的汝瓷,一般认为有65件,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21件,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戴维基金会(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7件,其他散藏于美、日等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约10件。
开封汴绣汴绣历史悠久,素有“国宝”之称。
它以绣工精致,针法细密,图案严谨,格调高雅,色彩秀丽而著称,早在宋代就已驰名全国。
汴绣是中国著名绣种之一,它以绣制中国名古画著称于世,绣品古朴、典型、细腻。
目前,以绣制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代表作。
汴绣在北宋时期己与书画结合,有书法、山水、花鸟、楼阁、人物等题材;汴绣继承了宋代闺绣画的优秀传统,尤其善于绣制古代名作、历史长卷作品。
开封北宋官瓷烧制技艺北宋官瓷。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乃宋徽宗因不满于当时现有贡御瓷器的瑕疵,引入汝瓷制作精华,在东京汴梁,即今河南开封,按照自己的设计、亲自指挥烧制和创制的巅峰之瓷,其不仅是汉族陶瓷史上唯一一个将窑址建在宫廷烧制的瓷器,也是第一个被皇帝个人垄断的瓷器种类。
沈丘顾家馍沈丘顾家馍是是一种色香味俱全的汉族传统名点。
具有色亮如釉、形似宝葫、入口津甜香醇、回味绵绵不绝的独特风味。
在全国林林总总的面食谱里,馍是北方人的主打食品。
早在400多年前,在沈丘有一个叫顾二别子的人将馍演化成一种既能食用又颇具观赏价值的面塑——顾家馍。
顾家馍以面粉为原料,经过防裂抗霉处理,经手工揉、搓等70多道工序,塑造的花鸟虫草、十二生肖、人物等憨态可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汉族民间艺术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许昌禹州钧瓷烧制技艺钧瓷烧制技艺是禹州市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为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与汝、官、哥、定瓷并驾齐驱。
钧窑,又以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艺术魅力成为诸窑之冠。
它,乳光莹润,似玉非玉胜于玉;它,质地淳厚,开片声似琴如铃;它,色彩奇幻,意境幽远绝世无双。
这是个山岭起伏、群山环抱的古老城镇,环绕四周的诸山上下,蕴涵着丰富的瓷土、釉药、耐火材料和煤资源。
据考古资料表明,早在夏商时期,这种得天独厚的资源就已经被当地既勤劳又充满智慧的工匠们所利用,开始生产陶器了。
武陟油茶制作技艺武陟油茶在秦朝称甘缪膏汤,汉朝称膏汤积壳茶。
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特产,河南的著名风味小吃,因产于河南武陟县而得名。
它名为茶,实际是粥。
它的主料为精粉麦面,做粥之前,要先用油把面炒熟,所以人们称这种粥为油茶。
五里源松花蛋传承技艺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五里源松花蛋,自元末明初已数百年的历史,曾为历代皇家之贡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
松花蛋的传说虽被神话,可五里源的松花蛋可是货真价实,海蟾宫大殿也保留至今,千年古刹证实着传说的五里源松花蛋真实的历史起源,自元末明初距今已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曾为历代皇家之贡品,是修武汉族劳动人民几百年来勤劳、智慧的结晶,在文化、历史、科学以及营养美食等多种领域有很高的价值。
汴绣工艺汴绣起源于宋代,当时叫做宫廷绣。
因开封古时称汴梁,所以就有了汴绣之称。
汴绣与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合称为中国五大名绣。
汴绣的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和《百骏图》、《五牛图》、《八十七神仙卷》等。
《清明上河图》长525厘米,宽25.5厘米,将700多个不同形态的人物、20多只破浪行驶的船舶、90多头牲畜、500多座古代建筑,维妙维肖地体现在绣制品上,使绣品上的人物、动物、建筑物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浓厚的民间色彩。
近年来,汴绣工艺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创新,精品迭出,如《清明上河图》、《百骏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簪花仕女图》等绣品均为国家收藏或被国外收藏家重金购去。
汴绣曾多次荣获省“优质奖”、“百花奖”和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质产品奖”。
现在,《清明上河图》成了汴锈的传统和名牌产品,常产常销,势头不减。
中国刺绣网生产基地融汇开封著名汴绣艺人和老工艺美术家,在继承传统汴绣优点的前提下推陈出新,敢于开拓。
使得一幅幅精美的刺绣艺术品走出中原,走向世界。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在法国、日本、瑞士、香港等世界许多地方,都能领略中国刺绣网汴绣作品的工艺之妙。
它古朴典雅的风格,精妙绝伦的绣艺伴随着这些传世之作成为我国工艺品中的艺术精品。
太平车制作技艺平车,因其滚动起来十分平稳而得名。
它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之一,也是我国古代造车工艺趋向成熟的标志,主要使用在我国平原地区。
太平车有车棚、车厢、轸木、内外把、车轱轮、车轴等主要铁铸件、构件组成,坚固耐用,一般载重两吨左右,行驶安全平稳,堪称我国古代造车史上的瑰宝。
它结构合理,技术精湛,对现代车辆的制造工艺产生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平舆因土地平整,自宋朝以来一直是我国各种传统车辆的制作地,太平车、木牛、辕车、轿车等各种传统车辆制作的专门作坊、工场比比皆是,星罗棋布。
唐三彩唐三彩是唐代生产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唐三彩的复制和仿制工艺,在洛阳已有百年的历史,经过历代艺人们的研制,唐三彩工艺技术逐步完善,烧制水平不断提高,使"洛阳唐三彩"的工艺技巧和艺术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在国际市场上,唐三彩已成为极其珍贵的艺术品,曾在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国际旅游会议上被评为优秀旅游产品,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
唐三彩大马、骆驼等曾作为国礼,赠送给5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
棠溪宝剑铸造工艺在伏牛山余脉的河南省西平县境内,流淌着一条小河,这条小河便是我国千古流名的冶铁铸剑圣地——棠溪河。
河南棠溪宝剑距今已经有2700年的历史。
河南省西平县棠溪乃春秋战国著名冶铁铸剑圣地。
《战国策》载:“韩之剑戟,出于棠溪。
”《史记》载:“天下之剑韩为众。
一曰棠溪,二曰墨阳,三曰合伯,四曰邓师,五曰宛冯,六曰龙泉,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将。
”2003年,棠溪宝剑研制的和平剑,作为国宝赠给联合国秘书长安南。
和平剑以世界和平为目的,根据“化剑为犁”的传说,巧妙构思,剑架上饰有圣洁的莲花、牡丹、华表、地球和和平鸽,内涵耐人寻味,令人称奇。
充分体现了中国剑文化的厚重内涵。
镇平玉雕镇平玉雕为河南省镇平县传统玉石雕刻工艺品。
相传始于汉代,所用原料主要是南阳独山玉和东北的岫玉。
镇平玉雕以雕刻细腻,造型新颖而著称。
1995年,镇平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玉雕之乡镇平玉雕产品采料广泛,选料上乘。
有巴西玛瑙、加拿大碧玉、俄罗斯白玉、缅甸翠玉、阿富汗玉、辽宁岫玉,新疆羊脂玉、南阳独玉等30多个品种,加工高档化的产品质量,产业化的经营格局,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在国内外享有盛名,1995年3月被国家农业部、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5家部门联合命名为“中国玉雕之乡”。
镇平玉雕(即玉器)又称镇平玉刻。
自古以来,镇平玉雕工艺品以其质地优良,设计新颖,工艺精湛,做工细腻,造型逼真,栩栩如生而驰名中外,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美、最珍贵的瑰宝。
镇平玉雕产业发展起来了,产品不仅销售国内,而且还远销欧亚等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汝瓷烧制技艺中国以产瓷器著称于世,“中国”的英文拼写“China”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瓷器”,而宋代更是我国瓷业发展的鼎盛时期。
在宋代五大名窑中,汝、官、钧三大名窑均在河南,按照南宋《垣斋笔衡》的记载,有着“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称的汝瓷艺压群芳,在“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窑中脱颖而出,成为皇室专用贡品。
汝瓷是一首无字的诗,是一幅立体的画;是一串跳动的音符,是一曲文化的绝唱;是一道华夏文明的灵光……杜康酿酒工艺杜康牧羊于空桑涧(今汝阳县杜康村),“余粥弃于桑,郁积成香,竟有奇味,杜康尝而甘美,遂得酿酒之秘”,从此以酿酒为业。
杜康被周平王封为“酒仙”,杜康酒被封为“宫廷御酒”,杜康造酒之处被封为“杜康仙庄”。
因而才有魏武帝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感叹,诏代诗圣杜甫“杜酒频劳劝,张梨不外求”的自豪。
宋代理学家邵雍“吃一辈子杜康酒,醉乐陶陶”的绝唱。
古籍中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都有过记载。
汝阳杜康,是1972年在改造民间作坊的基础上兴建而成。
现发展为占地15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9亿元,年生产杜康系列酒8万多吨、优质酒精3万多吨的国家大型一档全民所有制企业。
开封又一新糖醋软熘鲤鱼焙面“糖醋熘鱼”历史悠久,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东京市场上已流行。
它是以鲤鱼尤以黄河鲤鱼为上品原料,以过初步加工后,用坡刀把鱼的两面解成瓦垄花纹,入热油锅炸透。
然后以适量白糖、香醋、姜末、料酒、食盐等调料,对入开水,勾加流水芡,用旺火热油烘汁,至油和糖醋汁全部融合,放进炸鱼,泼上芡汁即成。
其特点是色泽枣红,软嫩鲜香,甜中透酸,酸中微咸;焙面细如发丝,蓬松酥脆。
被中国大百科全书收录的中国名餐馆开封又一新饭店是一家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的百年老店,前身名“又一村”,它继承宋菜传统风格,以名家高手荟萃,烹调技艺精湛被誉为正宗豫菜第一家。
1923年,康有为游学开封,亲题店名“又一村”。
周恩来、梅兰芳、张学良、杨虎城、商震等历史名人来汴,均有又一新厨师掌厨供膳。
又一新长期以为形成了以盐定味、以汤提鲜、五味调和、追求时鲜、菜式规范、四方皆宜的烹调风格。
豫菜大师苏永秀、国宴大师侯瑞轩等都曾在又一新为帅主厨。
改革开放以来,又一新面貌一新,内设开封市第一家仿宋餐厅——“龙华楼”;增设了风味小吃苑;改建的“梧凤楼”更显高贵典雅,古香古色。
又一新曾荣获“全国商业系统先进企业”,被国家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中国名餐馆”、“河南名店”、“河南省豫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