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擦音的实验分析

合集下载

普通话正音训练实训报告

普通话正音训练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普通话,作为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是促进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

为了提高自身普通话水平,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本人参加了为期两周的普通话正音训练实训。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普通话的发音技巧、语音规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发现了自身在普通话发音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语言表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发音训练:通过挂图、录音、教师示范等多种形式,学习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发音规则,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

2. 方言与普通话发音对比:分析自身方言与普通话发音的差异,找出问题所在,针对性地进行纠正。

3. 语音技巧训练:学习朗读、说话等语音技巧,提高语音表达的流畅度和美感。

4. 模拟考试: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模拟考试,检验实训成果。

三、实训过程1. 声母、韵母、声调发音训练:在实训初期,重点学习了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发音规则。

通过教师示范、挂图讲解、录音跟读等方式,掌握了正确的发音方法。

例如,在声母学习中,区分了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面音等;在韵母学习中,掌握了前鼻韵母、后鼻韵母、复韵母等;在声调学习中,了解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发音特点。

2. 方言与普通话发音对比:通过对比自身方言与普通话发音,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

例如,在声母发音中,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混淆;在韵母发音中,前后鼻音区分不清;在声调发音中,上声与去声混淆。

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训练。

3. 语音技巧训练:在实训过程中,学习了朗读、说话等语音技巧。

通过朗读练习,提高了语音表达的流畅度和美感;通过说话练习,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自信心和应变能力。

4. 模拟考试:在实训的最后阶段,进行了普通话水平测试模拟考试。

通过考试,检验了实训成果,发现了自身在语音表达中仍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四、实训体会与收获1. 提高了普通话水平:通过本次实训,我的普通话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发音更加准确、规范。

汉语擦音的实验分析

汉语擦音的实验分析

关于擦音研究的综述
• 对擦音进行声学方面的调查是一项有意义的课题, 尽管擦音性质非常复杂,不像元音、塞音相对简 单,他们的声学特征是含时长变量的连续体,而 不是冲直条。 • 关于英语和其他一些语种擦音研究的文献已有很 多,但是关于汉语擦音研究的相对较少。此外, 早期的擦音研究偏重于单音节中的声学特征与音 渡现象(Fant,1960; Fant,1977;Stevens,1960; Stevens,1987;Shoup,1976;Ladefoged&Wu,1984;吴宗 济,1988等等)。
3、研究方法——Svantesson(1986)的方法
• 辅音中的擦音具有较长的时长,和短暂的爆发音相比, 擦音的频谱能够相对容易地考察到。利用不同擦音的频 谱特性,分析得到相关数据,可以做出擦音的声学空间 图。 • Svantesson(1986)对汉语普通话中的六个擦音声母 (包括 r声母)和六个塞擦音声母进行了研究。 Svantesson研究的方法是通过临界带谱计算出各个声母 的频谱重心(center of gravity),在频率轴上能量的分 散程度(dispersion)参数,以及不同声母的平均强度级 (mean intensity level)。以上述三个参量中的任意两个 参量作为二维坐标,便可以形成一个擦音空间。不同擦 音由于其参量的不同在二维坐标中就有了一定的位置。
二、实验方法与材料
• 1、谱重心和分散程度的计算 1)声学参量的测量方法:
按 Svantesson(1986),谱重心和分散程度的测 量方法为,先在擦音的某个时间点上做快速傅立 叶变换(FFT),得到该点的即时功率谱。然后将 即时功率谱转换为临界带( critical band)谱。转 换为临界带谱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匹配人耳的听觉 特性。

现代汉语声母实训报告答案

现代汉语声母实训报告答案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学习和实践,加深对现代汉语声母的认识,掌握声母的分类、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基本知识,提高普通话语音水平。

二、实训内容1. 声母的分类现代汉语声母共有22个,包括21个辅音声母和1个零声母。

按照发音部位,声母可分为以下七类:(1)双唇音:b、p、m(2)唇齿音:f(3)舌尖音:d、t、n、l(4)舌尖后音:zh、ch、sh、r(5)舌面音:j、q、x(6)舌根音:g、k、h(7)零声母:零声母在现代汉语中没有实际的发音,但它在音节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

2. 发音部位发音部位是指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

现代汉语声母的发音部位如下:(1)双唇音:发音时,上唇和下唇闭合,气流受阻于唇缝。

(2)唇齿音:发音时,上齿与下唇接近,气流受阻于齿唇之间。

(3)舌尖音:发音时,舌尖与上齿或齿背接触,气流受阻于舌尖与上齿或齿背之间。

(4)舌尖后音:发音时,舌尖后部与硬腭前部接触,气流受阻于舌尖后部与硬腭前部之间。

(5)舌面音:发音时,舌面前部与硬腭前部接触,气流受阻于舌面前部与硬腭前部之间。

(6)舌根音:发音时,舌根与软腭接触,气流受阻于舌根与软腭之间。

3. 发音方法发音方法是指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方式。

现代汉语声母的发音方法如下:(1)塞音:发音时,发音器官突然关闭,气流受阻,然后突然释放,产生爆发音。

如b、p、d、t、g、k等。

(2)塞擦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先关闭,气流受阻,然后发音器官逐渐打开,气流通过缝隙发出摩擦音。

如f、h、j、q、x、zh、ch、sh、z、c、s等。

(3)擦音:发音时,发音器官不完全闭合,气流通过缝隙发出摩擦音。

如s、sh、z、c、h等。

(4)鼻音:发音时,气流通过鼻腔发出声音。

如m、n、ng等。

4. 零声母零声母在现代汉语中没有实际的发音,但在音节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通常出现在韵母前面,与韵母共同构成音节。

如“我”(wǒ)、“你”(nǐ)等。

三、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了解现代汉语声母的基本知识,包括声母的分类、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

普通话实验实训总结报告

普通话实验实训总结报告

一、引言普通话作为我国的官方语言,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我们的普通话水平,学校特组织了普通话实验实训课程。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普通话的发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现将本次实验实训的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实验实训内容1. 发音训练本次实验实训重点针对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进行训练。

通过反复练习,我逐渐掌握了普通话的发音规律,提高了发音的准确性。

以下是我对发音训练的总结:(1)声母训练:通过学习声母的发音方法,我了解了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在练习过程中,我注意区分声母的发音特点,如b、p、m、f等声母的发音部位不同,要注意区分。

(2)韵母训练:普通话韵母种类繁多,发音时要注意韵母的发音位置和发音长度。

通过反复练习,我掌握了普通话韵母的发音规律,如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的发音区别,以及韵母的发音长度等。

(3)声调训练:普通话声调分为四个调值,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在练习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声调的高低、升降、长短等变化,逐渐提高了声调的准确性。

2. 词汇训练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本次实验实训重点针对普通话词汇进行训练。

以下是我对词汇训练的总结:(1)词汇积累:通过学习词汇,我了解了普通话词汇的构成规律,如前缀、后缀、词根等。

同时,我注意积累常用词汇,提高词汇量。

(2)词汇运用:在实训过程中,我尝试将所学词汇运用到实际语境中,如口语表达、写作等。

通过实践,我提高了词汇的运用能力。

3. 语法训练语法是语言的规则,本次实验实训重点针对普通话语法进行训练。

以下是我对语法训练的总结:(1)句子结构:通过学习句子结构,我了解了普通话句子的基本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

在练习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句子成分的搭配和顺序。

(2)句子类型:普通话句子类型丰富,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在实训过程中,我尝试运用不同类型的句子进行表达,提高了句子表达能力。

三、实验实训心得体会1. 认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通过本次实验实训,我深刻认识到普通话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汉语方言中定透母擦音化的蕴涵共性及解释

汉语方言中定透母擦音化的蕴涵共性及解释

汉语方言中定透母擦音化的蕴涵共性及解释作者:邱婉钰来源:《卷宗》2020年第05期摘要:对发音材料中定透母的擦音化现象进行对比分析与讨论,得出送气音是影响定透母擦音化主要原因的结论,对揭示客赣闽粤方言中定透母擦化的共性规律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洞口方言;定透母;擦音化;送气音1 共时语言材料中的定透母擦音化现象古定透二母在全国汉语方言的范围内,一般的读法是:透母读为送气塞音,定母或完成浊音清化读为送气或不送气的塞音,或保留中古音读法读为浊塞音。

笔者于2018年8月在湖南省洞口县进行方言田野调查时发现,部分定透母的白话读音中出现了擦音化现象。

擦音化是一种语言演变类型,即原本不读擦音的声母读为擦音。

我们调查发现,洞口方言中定透母擦化现象分布广泛,具体如下:透母:[th]→[h]开口一等字:拖[huo55]、胎[hai55]、台[hai21]、讨[hau21]、贪[han55]、踏[ha55]、毯[han21]、炭[han24]、汤[haŋ55]合口一等字:脱[ho55]、通[həŋ55]、桶[həŋ21]、痛[həŋ113]、统[hoŋ21]开口四等字:厅[hən113]、听[hən24]定母:[d]→[th]→[h]开口一等字:大[hai55]、袋[hai21]、桃[hau24]、道[hau55]、头[hjo113]、谭[han113]、淡[han21]、弹[han113]、糖[haŋ113]、藤[hən113]合口一等字:铜[həŋ113]、动[həŋ55]、洞[hoŋ55]开口四等字:停[hin113]、挺[hin21]、定[hin24]洞口方言中,大多数古全浊定母字与透母字合流,今读送气清音,一部分透定母常用字产生擦音化现象,主要集中于开口一等字和合口一等字,也有少部分开口四等字。

其中,也存在古定透母今读唇齿擦音的情况,如透母合口一等字“土”在白话中读为[fu21],定母合口一等字“读”在白话中读为[fu55]。

普通话语流音变实训课报告

普通话语流音变实训课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普通话已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

为了提高普通话水平,特别是在语流中的表达准确性,本人在XX大学参加了为期两周的普通话语流音变实训课程。

通过此次实训,我对普通话的语流音变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了自己的发音水平。

二、实训内容本次实训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语流音变概述首先,我们对语流音变的定义、特点及作用进行了系统学习。

语流音变是指在连续的语音流中,由于相邻音节的相互影响,导致某些音节的读音发生变化。

语流音变现象主要包括变调、轻声、儿化和语气词音变等。

2. 变调实训变调是语流音变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

实训课上,我们学习了上声、去声、一、不等音节的变调规律。

通过大量的朗读练习,我们掌握了变调在语流中的运用,提高了发音的准确性。

3. 轻声实训轻声是普通话中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它使某些音节失去原有的声调。

实训课上,我们学习了轻声的规律和作用,并通过朗读练习,提高了对轻声的掌握。

4. 儿化实训儿化是普通话中的一种音变现象,它使某些音节的韵母发生变化。

实训课上,我们学习了儿化的规律和作用,并通过朗读练习,提高了对儿化的掌握。

5. 语气词音变实训语气词音变是指在语流中,语气词的读音发生变化。

实训课上,我们学习了常见语气词的音变规律,并通过朗读练习,提高了对语气词音变的掌握。

三、实训过程1. 朗读练习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通过大量的朗读练习,熟悉了语流音变现象,提高了发音的准确性。

朗读内容包括诗歌、散文、新闻等,涵盖了多种题材和风格。

2. 教师指导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针对我们的发音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帮助我们纠正发音错误,提高发音水平。

3. 小组讨论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在朗读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实训成果通过两周的实训,我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普通话语流音变的基本规律,提高了发音的准确性。

2. 在朗读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语流音变现象,使表达更加流畅、自然。

泰国学习者汉语塞擦音的知觉同化与区分_梅丽

泰国学习者汉语塞擦音的知觉同化与区分_梅丽
世界汉语教学 第 25 卷 2011 年第 2 期
泰国学习者汉语塞擦音的知觉同化与区分
梅 丽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提要
本文考察了泰国学习者汉语塞擦音的知觉同化和范畴区分, 研究表明:学习者将发音部位存在
差异的汉语三对塞擦音知觉同化为发音方法相同 的 泰 语 塞 擦 音 , 对汉语塞擦音发音部位具有一定分 认为汉语舌面硬腭塞擦音 最 像 泰 语 塞 擦 音, 汉语舌尖硬腭比舌尖齿龈塞擦音更像泰语塞擦 化能力, 音 。 辅音所处元音环境影响了汉泰塞擦音知觉关系, 学习者认为处在熟悉元音环境下的汉语塞擦音 舌尖元音环境导致学习者识别送气 塞 擦 音 与 擦 音 的 发 音 方 法 出 现 混 淆 。 泰 国 学 习 者 所 更像泰语音,
h 学习者对 /? / - /? /对立区 感知到的汉泰辅音关系显著地影响了他们对汉语辅音范畴的知觉区分, h 区分 / ts / - / ? / 对立有一定敏感度, 区分 / ts / - / s / 对立受到元音环境影响 。 分得最好,
关键词
泰国学习者
汉语
塞擦音
同化
区分

引言
1995 ; 蔡 整 莹 、 泰国学习者汉 语 语 音 习 得 中, 塞 擦 音 是 比 较 大 的 困 难 ( 李 红 印, 曹 文, 2002 ) 。 从汉泰语音对比来看, 泰语只有一对舌面硬腭 清 塞 擦 音, 以 是 否 送 气 相 区 别。其 发 音时舌尖轻抵下齿背, 舌面隆起贴住硬腭形成 阻 碍, 然 后 气 流 冲 破 阻 碍, 并在舌面和硬腭间 2004 :6 ) 。 关于泰语塞擦音的音值, / h / 学界有多种意见:一是 / / 、 稍成摩擦形成( 潘德鼎, ( 国际语音学会, 2008 :212 ) ;二 是 / c / 、 / c‘/ ( 傅 增 有, 1996 :3 - 4 ) ;三 是 / ts / 、 / ts‘/ ( 吉 娜 、 简 2004 ) ;四 是 / ? / 、 / ?‘/ ( 陈 晨, 2008 ) ; 五 是 / / 、 / ‘/ ( 孙 汉 萍, 1995 ) 。 另 外 从 元 音 环 启贤, /i /、 / u / 相 拼, 境来看, 泰语塞擦音可与舌 面 单 元 音 / a / 、 泰语元音没有 /y /和舌尖元音( 伍文 1999 ;邬桂明, 2000 ;魏清, 2005 ;何 漓, 2007 ;房 英 、 2010 ) 。 而 汉 语 三 对 塞 擦 音 与 义, 杨 万 洁, 舌面单元音的组合呈互补分布, 舌尖塞擦音还可与舌尖元音组合 。 泰语只有一组塞擦音, 发 音时接触点前后的稍许移动不造成意义上的对立, 因此泰国人学习汉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塞擦音在发音部位上的分化 。 需要深入探讨的 是, 泰国学习者如何在知觉上加工汉语塞擦 音。 有关辅音的跨语言言语知觉研究由来已久, 其中受到普遍关注的是日本学习者习得英 1981 ) 。 日 语 没 有 语 / l / 和 / r / 。 日 本 成 年 人 区 分 美 式 英 语 / l / 和 / r / 很 困 难 ( Mochizuki ,

现代汉语音节分析——辅音

现代汉语音节分析——辅音

现代汉语音节分析——辅音
一、辅音的特点
1、元音和辅音的关系:
2、辅音的分类:
根据其形态的不同,现代汉语的辅音可分为四大类:擦音,浊辅音,清辅音,以及鼻音。

擦音:擦音是指发音过程中口腔拉紧,舌头紧贴上齿龈,然后以口腔放松的形式发出的音。

浊辅音:浊辅音是指发音时,口腔停留于其中一状态,然后带有摩擦的声音发出的音。

清辅音:清辅音指的是发音过程中,舌头向前抵住上齿龈,以触齿而发出的音。

鼻音:鼻音指的是由发音者的鼻腔来发出的声音,这种发音方式是唯一一种发出鼻声的发音方式。

二、辅音的发音
1、发音部位:
现代汉语的辅音发音部位主要是口腔、舌头、上齿、以及鼻腔。

口腔:发音的口腔必须在发音前保持一定的收缩,然后在发音的过程中慢慢放松,以形成轻重缓急的发音。

舌头:发音的舌头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擦音(格局)的原因和意义:
• 辅音是音素的一大类别,辅音种类繁多, 特征各异,而且多具离散性。在辅音的研 究中要按类别分为不同的系列,实验的程 序方法和测算的指标也各有不同。
• 辅音格局的研究是语音格局研究的重要内 容。元音、声调在声学表现上往往具有较 长的时长,其本身的声学特征容易考察分 析,而辅音则略显复杂。
是一个绝对参量,它与发音时用力的程度、录音时的不同 增益等都有关系。只有在这些外在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 音强才具有可比性。
因此,在本文的擦音空间分析中我们只取谱重心和分散程 度这两个相对不容易变化的参量为考察对象,只对由谱重心
和分散程度构成的二维空间进行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
关于擦音研究的综述
• 对擦音进行声学方面的调查是一项有意义的课题, 尽管擦音性质非常复杂,不像元音、塞音相对简 单,他们的声学特征是含时长变量的连续体,而 不是冲直条。
• 关于英语和其他一些语种擦音研究的文献已有很 多,但是关于汉语擦音研究的相对较少。此外, 早期的擦音研究偏重于单音节中的声学特征与音 渡现象(Fant,1960; Fant,1977;Stevens,1960; Stevens,1987;Shoup,1976;Ladefoged&Wu,1984; 吴宗济,1988等等)。
关于擦音研究的综述
• 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强频集中区及其 过渡被认为是擦音的全部特征。因此,对 擦音的研究多重于这两方面的考察。
• 但是,由于擦音本身的复杂性,其中可能 还包含其它重要的因素,比如音节内部辅 音可能有的各种协同发音作用等等,吴宗 济先生在《普通话清擦音协同发音的声学 模式》一文中曾经提到过这种说法。
本文所用的声学参量——谱重心、分散度
• 1)谱重心:所有临界带内最强频率的集中区域;
• 2)分散程度:该时间点上能量在整个频率范围内 的分散情况。
• (一般地说,擦音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强频集中区的不同分布状况 上,包括强频集中区的位置高低及强频集中区的分散程度。)
• 为什么不用Svantesson(1986)平均强度级这个声学参量? 不同的擦音在音强上是有差别的,但是音强也不
研究擦音(格局)的原因和意义:
• 首先是辅音的种类很多,其下位类别包括塞音(sto
p)、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颤音、闪音等。这 些辅音不管是在发音特征上,还是声学表现上都很不相 同,要进行整体贯通的辅音格局分析是很困难的。
• 其次,很多辅音本身的声学特征不容易提取,例如塞音,
在其所时长有非辅常音短中,,一塞般音都是在数最十能毫体秒现以辅内音。特而点有的的辅一音类虽音, 它然很在时不长容发较 易音长 ,时, 例声但 如道怎擦形样音成提、有取鼻到音完充等全分。的体进闭现行塞其辅,声音塞学格音特局点研格的究局数应的据该分 析在是总体辅的音格格局局观研念究方的法重指导要下内,容按。不擦同音种在类发辅音音的时特气点流, 通分过类别声进道行中考狭察窄。的换摩言擦之,缝就隙是,在也总是体辅的音辅发音格音局特下点进的 重行要不同体的现下,位擦子音格格局局研的究。分)析也是辅音格局研究的重 要部分。冉启斌(2011,当代外语研究 辅音声学 格局研究)
• 结果看到, 1) /s/的谱重心最高,分散程度最小,分布 范围最小; /x/的谱重心最低,分散程度最大,分布范围 最大。 2)普通话 5个清擦音可以分为两类,谱重心高而 分散程度小、分布范围小的一类/s/、//、/./;;谱重心低 而分散程度大、分布范围大的一类 /f/、/x/。 3)擦音某 个时间点上的能量分布情况与该擦音在一段时间上的整体 表现具有一致性。文章分析指出,这种一致性与擦音的发 音生理具有密切关系。
汉语擦音的实验分析
擦音概说
• 定义:擦音是声道中有阻碍但没有完全闭 塞,气流从缝隙中摩擦发出的辅音。
• 擦音不是每一种语言都出现的音类,它不 如爆发音普遍。擦音最常见的部位是舌尖。 现代汉语方言擦音丰富,每一种方言都至 少包括一个舌尖擦音/s/。
• 汉语方言中擦音最少的为两个(厦门话), 最多的为8个(青岛话,上海话)。清擦音 比浊擦音占绝对优势。
蓉(1987)用声学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普通话的r声母,指
出声母r在部位和方法上都存在变体,本身在语音性质上
并不是单一的,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不同研究者看法的分歧。
由于r声母不是单纯的擦音,所以本节考察擦音只包括普
通话中的前述5个清擦音。
2、研究任务:
• 本文利用 Svantesson(1986)的方法对普通话 5个清擦音 的声学空间重新进行了分析。由于Svantesson(1986)所 用的发音语料很少,1)得到的结论在更多的语料中是否 仍然如此;2)同时,擦音空间分析的方法在不同擦音的 区分效力上如何;3)以及擦音空间分析的各项参量存在 哪些内在关系,这都还可以进一步进行考察。
3、研究方法——Svantesson(1986)的方法
• 辅音中的擦音具有较长的时长,和短暂的爆发音相比, 擦音的频谱能够相对容易地考察到。利用不同擦音的频 谱特性,分析得到相关数据,可以做出擦音的声学空间 图。
• Svantesson(1986)对汉语普通话中的六个擦音声母 (包括 r声母)和六个塞擦音声母进行了研究。 Svantesson研究的方法是通过临界带谱计算出各个声母 的频谱重心(center of gravity),在频率轴上能量 的分散程度(dispersion)参数,以及不同声母的平均 强度级(mean intensity level)。以上述三个参量中 的任意两个参量作为二维坐标,便可以形成一个擦音空 间。不同擦音由于其参量的不同在二维坐标中就有了一 定的位置。
汉语普通话清擦音的声学空间分析
冉启斌
(2008,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
一、前言
• 1、研究对象:汉语普通话清擦音
• 普通话声母当中清擦音共有5个,是12345
、/f/、
/x/。声母r的语音性质,研究者们曾有各种不同看法,有
人认为是浊擦音,也有人认为是浊通音、闪音,还有人认
为是半元音、元音等(焦立为等2004:262)。石锋、廖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