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歧义句
汉语产生歧义的原因和消除歧义的方法

汉语产生歧义的原因和消除歧义的方法2008-06-24 11:56一、产生歧义的原因1.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
如:①“我们三个人一组”,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组”。
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2.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
如:①“进口彩电”,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②“学生家长”,可理解为并列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3.语义不明确造成歧义。
如:①“开刀的是她父亲”,可理解为她父亲是开刀的外科医生,也可理解为他父亲有病,医生给他做了手术。
②“妇女理发店”,可能是由妇女开办的理发店,也可能是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理发店。
③“诗人的风度”,所说的可能是诗人,也可能不是诗人。
4.词类不同造成歧义。
如:①“我要炒肉丝”,“炒”可理解为动词或形容词。
②“饭不热了”,“热”是动词,意即不用热饭了,凉的也可以吃;“热”是形容词,意即饭凉了。
③“他原来住在这里”,“原来”做名词,意即他以前曾住在这里;“原来”做副词,意即没想到他就住在这个地方。
④“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做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
5.词语含义多解造成歧义。
如:①“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可理解为他想起了什么事,也可理解为他要起床。
②“请吃菜”,“菜”既可指蔬菜,也可泛指菜肴。
③“贸易部已向华北东北调拨物资”,“向”可理解为“从”,也可理解为“给”,表意大不相同。
6.句子成分残缺造成歧义。
如:①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因为在“揭发”后随意省去一个“的”字,使文意中心可以前移,造成歧义。
既可理解为大家对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一事气愤;也可理解为对护林员揭发这个问题的行为气愤。
加上这个“的”字,中心限制在“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上,文意就明确了。
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疼 ,头不疼 。
社 含 。
语分别 是 “ 书”和 “ 杯子 ”的所 有者 , 这
时定 语 和 中 心 语 之 问 是 领 属 关 系 ;也 可
子, 我不愿 意当着人谈这 件事。( 稍停 )
( 严厉地 )我听说我在外边 的时候 ,你 这两年在家很不规矩 。 周萍:( 更惊恐 ) 爸, 没有的事 ,没
语 义指向 ,是 指一个成分与某 一成 分 发生直接 的语 义关系 ,句中某一成分
如果 语 义指 向不 明 ,就会 引起 句子 的歧 义 。例 如 :
三例都 只有一种切分 的可能。但语
法关 系上 ,既可以理解 为动宾关 系 ,也
可理解 为偏 正关系。因为 “ 出租” “ 学 习” “ 研 究”都兼 属动名词和动词 ,在
是充 当状语 ,句子都 只能作一种结构层
次 的分 析 。
语境歧 义是指说 写得 的表 达有 明确
的语 义内容,而 听者 在理解 时由于受语
( 5) A . 没有 , 做不好 的事情 。B . 没
有做 , 不 好 的事情 。A中 “ 没 有”作动 词 ,意思是 “ 什么事 都可 以做好” 。B 中作副词 ,意思是 “ 做 的都是好事 ”。
他功课” :但这句话也可 以理解为 “ 他 读英语不止一遍 了” ,这时跟 “ 又 ”发
生直接语义关系 的就是 “ 一遍 ”了。 ( 2)小 李有个 儿子 很骄傲 ( 可能 是小李很骄傲 ,也可 能是小李 的儿 子很
骄 傲 )。 ( 五) 语 境 因 素 造 成 的歧 义
二、歧义 的消除
周萍 为 什 么会 由惊恐 失 措 转 为放 下心?因为他先误解 了周朴园的话语 。 周朴园一开始就提 出了 “ 一件很对不起 自己的事 ”这样一个可 以与两个话题相 关联的断语 :它可 以是指周萍在外鬼混 的事 ,也可 以是指周萍与继母繁漪之 间 的乱伦关系 。周萍误解父亲 的话语 ,从 内因看 ,是 因为他心 中有鬼 。
汉语歧义现象

量词造成歧义
• 三个出版社的编辑参加了这次学术会议。 (出版社、编辑) • 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医院、医生)
结构切分不确定产生歧义
• 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明天会有大到暴雨。(浙 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 • 院子里有许多孩子种的花。(许多/孩子种的花、许 多孩子/种的花) • 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参加了会议。(数百位/死难者 的亲属、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 • 学生家长都来齐了。(学生/家长、学生(的)家长) • 有的作品写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 (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年轻的妻子 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
• 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 备的。 • 我去上课。 • 鸡吃过了。 • 小王租小周两间房子。 • 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 • 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施事者不明产生歧义
• 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 备的。 • 我去上课。 • 鸡吃过了。 • 小王租小周两间房子。 • 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 • 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语义指向不明产生歧义
• • • • • • • • 妈妈要和王玲和她的同学一起去。(妈妈、王玲) 当他把钱还给美兵时,他对他笑了笑。(他、美兵) 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学校。(两边、一边) 我说服妈妈和你一起去。(我、妈妈)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小明。(我、小明、我和小明) 他在火车上写了几个字。(火车里、火车外) 他们早已经喝完了酒。(酒、喝酒) 这次不进门就问他们。(进门就问、进门)
汉语歧义句研究:理论、方法与总结

Ab ta t Amb g i r v ln a g a e h n me o n n t r lln u g s sr c : i u t i a p e ae t n u g s p e o n n i a u a a g a e .Amb g o s s n e c ee s t a h a u - ys l i u u e t n e r { r h tt e s me s r fc e e t u t r o r s o d o t rmo e k n so e p rme n n s a e lv l r c u e c r e p n st woo r id fd e e a ig .Th e e r h o mb g o s s n e c a c e sn l s e r s a c fa i u u e tn eh si r a i g y n
1 基 本 概 念 .
歧义 是 自然 语 言 中普 遍 存在 的一 个 语 言 现象 。
自然 语 言 的 歧 义 问 题 , 质 上 是 形 式 与 意 义 之 间 的 本 矛 盾 问 题 , 同 一 个 表 层 结 构 , 着 两 种 或 两 种 以 上 即 有 的 深 层 含 义 。在 当 代 心 理 语 言 学 的 研 究 中 , 义 及 歧
Vo . 3 No 4 13 .
J 1 2 1 u. 0 0
汉语 歧 义句研 究 : 理论 、 法与 总结 方
韩 玉 昌 , 任 爱 琴
( 宁师 范 大学 教 育学 院 , 宁 大 连 1 6 2 ) 辽 辽 1 0 9
摘
要 : 义 是 自然 语 言 中普 遍 存 在 的 一 个 语 言现 象 。歧 义 句 是 指 同 一 表 层 结 构 对 应 着 两 种 或 两 种 以 上 的 歧
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

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2010-11-30 19:02歧义现象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一句话如果存在歧义,就会影响到人们对话与的正确理解。
因而,我们在交际中应尽量避免歧义现象的出现。
这就要求我们在话语表达时,应做到表意明确,避免歧义。
本文针对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作一概括的论述:首先对歧义进行概念上的界定,然后根据歧义形成的原因再将其归纳成不同的类型,最后在针对不同的歧义类型提出相应的方法以便消除。
一、歧义句的概念界定歧义句又叫同形句,指一个语言片断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
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
理解的句子歧义现象在口语中的存在没有在书面语中出现的那么普遍,口语中的歧义现象主要是由于说话的环境和表意不明造成的,而书面语中的情形则复杂得多。
二、歧义句产生的原因及其类型(一)语汇歧义语汇歧义,是因词的多义性而形成的歧义。
如:(1)你应该放下包袱。
(2)湖北已向玉树调拨了救灾物资。
(3)李明借王玉一本书。
例"包袱"可以理解为"用布包起来的包儿",也可以理解为"某种负担"。
例介词"向"有"从"和"往"两个相反的意义,因而造成句子的歧义。
例动词"借"有表示取得义的"借进"和表示给予义的"借出"两个对立的义项,因此也可作不同的理解。
(二语法歧义语法歧义是因结构层次的不同而形成的歧义。
语法歧义在歧义现象中是最为复杂的。
有的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几种不同的结构层次分析,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4)a.咬死猎人的狗b.咬死猎人的狗(5)a.重要的书和手稿b.重要的书和手稿例按a种切分,是偏正关系,意思是"狗咬死猎人";按b种切分,是动宾关系,意思是"狗被咬死"。
歧义句例说

歧义句例说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于海生《考试说明》规定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既表达力求准确、清楚,不产生歧义。
这也正是近几年高考的训练点和考查点。
自2003年起,“语意明确”便成为高考热点,为了帮助考生理解并消除歧义句,笔者浅说如下:一、一词多音而引起歧义(1)、这个人好说话。
(2002年包头市模拟卷D项)【分析】:在一个句子中,由于某一个词多音,因而在书面表达时有可能造成歧义。
这时可用创设语境法来消除歧义。
“好”是一个多音字,既可以读“hǎo”,又可以读“hào”。
读“hǎo”时是“易于”的意思;读“hào”时是“喜欢、爱好”的意思。
但在书面表达上反映不出来,所以可用创设语境法修正。
可改为“这个人好(hào)说话,经常爱老师批评。
”或“这个人好(hǎo)说话,大家都喜欢她。
”二、音同口述而引起歧义(2)产品全部合格产品全不合格(2001年通辽市模拟卷A项)(3)常饮酒能治病常饮酒能致病(2002年黄冈市模拟卷C项)【分析】:汉语中有许多同音字,这些同音字使一些句子在口述时易于产生歧义,这时可用停顿法或填字法来消除歧义。
(2)、(3)句用书面表达时较为清晰,若再通过电话转述时就会产生歧义,故句(2)采用停顿法可改为:产品全部/合格产品全/不合格句(3)采用填字法可改为:常饮酒能治(好)病常饮酒能(导)致病.三、因一词多意而引起歧义(4)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2003年全国卷第6题C项)(5)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1998年全国卷第7题B项)【分析】:一个句子中,由于某一个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这个句子就可能是歧义句。
句(4)中“看不上”有歧义,可以理解为“瞧不起”,也可以理解为“看不到”,故表意不明。
句(5)中“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 有歧义,可以理解为“送给嘉宾的礼品”也可以理解为“为嘉宾送人的礼品”。
浅析汉语歧义句的深层结构[1]
![浅析汉语歧义句的深层结构[1]](https://img.taocdn.com/s3/m/174a10a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4.png)
浅析汉语歧义句的深层结构付建秀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沈阳!!"摘要#!同一个句法结构 既可以这样分析 又可以那样分析 表达几种意思 这就是句法结构的歧义现象 歧义首先可以分为口头歧义和书面歧义 口头歧义实际上主要是由同音词引起的"关键词#!歧义句 深层结构"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作者简介#!付建秀 女 辽宁辽阳人 沈阳师范大学语言及应用语言系硕士研究生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第 卷第 期年 月一 理论背景 年 乔姆斯基出版了早期代表作 句法结构 提出语言理论的目标是建立生成语法 并在其语法模式中引入了转换的概念 句法结构 所提出的基本见解是 生成句子并指派结构描写的语法规则系统应由三部分组成 短语结构规则 转换规则和词素音位规则短语结构是赋予句子以及它各个部分以结构描述的规则 生成语符列 指线状系列中的若干成分连接 可用下列规则来表示! 名词短语 动词短语 ! 冠词 名词 ! 动词! 不定冠词 定冠词 ! !这些规则是说 箭头左侧的每个符号都可以用右侧的符号来代替或改写 箭头可作为指令 用右边的语符列替代左边的成分 例如句子 可用下面的规则生成! ! ! !!! !!年 乔姆期基又在他新的理论 句法理论要略 中提出转换生成语法的标准理论 在 标准理论 中 乔氏在描写句法部分时引入了表层结构 和深层结构的概念 深层结构也是由句法基础部分中的短语结构规则生成 转换规则用于这些深层结构的目的是把它们变成最后形式 亦即表层结构 在转换过程中 不同的深层结构可能转换出具有共同的表层结构的现实的句子 由此产生歧义结构 什么是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呢 表层结构是转换规则的输出 包括词的最终序列和词的语音特征 语音部分的输入 深层结构是基础规则的输出 包括基本句法关系和词项语义特征 语义部分的输入二 汉语中的歧义现象同一个句法结构 既可以这样分析 又可以那样分析 表达几种意思 这就是句法结构的歧义现象 例如 年代初 著名画家丰子恺看到上海 新闻报 上一篇文章的题目为 丰子恺画画不要脸 顿时大吃一惊 怒不可遏 及至看完全文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歧义所致 文章标题可作两种分析 一是把句子分析为连谓句 不要脸 的主语是 丰子恺 二是 丰子恺画画 不要 画的脸歧义首先可以分为口头歧义和书面歧义 口头歧义实际上主要是由同音词引起的 例如 你们 一下吧 句子中的可使听话人理解为 做 或 坐 如果不是在特定语境下 会引起歧义语言学界主要研究的是书面语言中的歧义现象 根据造成歧义现象的不同因素 可以把歧义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来分析一 词汇因素引起的歧义词性不同例 我跟他去市场 例 我跟他一起去市场 例 我跟他都去市场例 为表层结构 而它有两个深层结构 例 和例造成深层结构不一致 主要原因为 跟 的词性既可以是介词 又可以是连词 在例 中的词性为介词 而在例 中为连词例 自行车没有锁例 自行车没安装锁 名词 例 自行车没锁上 动词例 和例 为例 的深层结构 它们具有相同的表层结构 从而引起岐义 造成歧义的原因为 锁 这个词 既可以作名词 锁头 讲 又可作动词 锁上 的动作讲 在例 中 锁 作 安装 的宾语 为名词 而在例 中 锁 作谓语 为动词一词多义例如例 他走了一小时了 例 他步行了一小时了 例 他离开了一小时了例 中的 走 既有 步行 这一义项 又有 表示离开 这一义项 所以造成有例 例 两个可引起歧义的深层结构 由于 走 的词汇意义不同 词的语义特征也不同 尤其与 一小时 的语义关系不同 一小时 在表示离开的 走 后表示动作结束至今的时间 而在表示步行的 走 后则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所以区别走的词汇意义不仅可理解例的两个深层结构的意义也可进一步理解例的句法成分的关系特征再如例我倒了一杯茶例我倒上了一杯茶例我倒掉了一杯茶倒的词义是将容器倾倒让里面的液体流出来在例中倒可能意味着两种情况往杯里倒茶如例或把杯里的茶倒掉如例这就使例句子实际上存在两种潜在意思造成歧义二语法因素产生的歧义结构层次不同例如例小张要烤红薯例小张要去烤红薯例小张要一些烤红薯例中的烤红薯既可以表示动宾关系也可以表示偏正关系从而可以析出例和例两个深层结构例中的要作表示将来的助动词去和烤为连动的两个谓语动词烤红薯为动宾结构而在例中要作谓语后接宾语烤红薯在这里烤红薯表示偏正关系的名词短语层次切分不同例如例他和姐姐的老师是朋友!他!姐姐!老师!朋友!是例他和姐姐的老师是朋友例他和姐姐的老师是朋友例的结构形式为的可以分析为的它还可以分析为的可以分别理解为他和姐姐的老师为联合关系的主语和他和姐姐作定语与老师构成偏正关系名词主语再如例你的目的是做好事例你的目的是做善事例你的目的是把这件事做好例和例为例的两个深层结构在例中好为形容词作事的定语而在例中好为副词作做的补语三词义因素造成的歧义语义不同主要指的是一个句法结构词性相同成分关系相同层次也相同看意思却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施受关系不同例他谁都认识例谁都认识他例他认识的人多例中的他表示受事宾语例中的他表示施事主语都为例的深层结构产生歧义的条件是小主语如例中谁必须具有普遍性例和例是两个不同的深层结构它们在转换成表层结构例时都发生了句式的变化中的他本来作认识的宾语却处于主语的位置而中的谁本来作认识的宾语却被倒装到了主语后面致使例和例两个深层结构的表层结构相同造成歧义领属关系不同例小张的故事写得好例关于小张的故事写得好例小张写故事写得好由例的表层结构可以析出两个深层结构例和例因为例中的小张可以是故事的主人公也可以是写故事的人这完全由语义关系造成得出歧义结构的两层意思介宾短语在产生歧义例我在火车上写字例我往火车上写字例我在火车上写字例中的在火车上在两个深层结构例和例中担任的语义角色不一样介宾短语在上既可以表示施事主语存在或动作发生的地点也可以表示受事宾语存在的地点而例中在火车上指的是写这个动作的施事主语我的存在地点四语音产生的歧义汉语的语音通常指句调句调通常由语流中的停顿轻重音长短音形成这些因素反映在汉语中可以影响句义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由于语音的关系可以有不同的句义例我哥哥买了一辆自行车例我哥哥买了一辆自行车不是别人的哥哥例我哥哥买了一辆自行车不是我的其他什么人例我哥哥买了一辆自行车不是借的偷的例我哥哥买了一辆自行车不是更多辆例我哥哥买了一辆自行车不是别的东西如果以书面语形式出现同一个表层结构便可以产生上面例五种深层的歧义结构三歧义现象的消解正确分析了句子深层结构就不难找出消除歧义现象的方法一同义词替换由于词的多义情况产生的歧义可以用与之具有相同词性和语义特征的同义词来替换如例我跟他去市场中的跟作连词时可用和来替换表示两个人动作的并列进行再如例我在火车上写字如表示例的意思火车为字的所在位胃其中的在可用往来替代二变换词序由于层次切分不同产生的歧义句主要是由于表层结构中各成分可以有不同的结合次序那么我们便可以通过变换其中某些词的词序来达到变换它与其他词结合的先后次序从而消除歧义如例他和姐姐的老师是朋友由于他和姐姐位于老师前面逻辑上又都可以作下转第页上接第页老师的定语而另一种切分方法就是与老师临近首先与之结合的姐姐作定语造成两种深层语义关系消除这种歧义情况可以将他与姐姐的老师调换位置即变为姐姐的老师和他是朋友再如例他谁都认识如果谁表示认识的施事主语他表示认识的受事宾语可以将他放到宾语位置即动作认识之后将谁放到主语位置则原句变为谁都认识他三增加词语造成歧义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显性或隐性语法关系的含混如果在表层结构中增加一些能表示某种句法关系的词语或者添加某些在深层结构转化为表层结构时省略的词语就能帮助消除歧义如例他要烤红薯如果要表示例他要去烤红薯的意思可以在例中的要前增加趋向动词去这样烤红薯为动宾结构如果要表示例他要一些烤红薯的意思可以在烤红薯前加一些等修饰词这样烤红薯为偏正关系的名词短语四语境的制约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经常要靠语境来消除歧义例他要开刀他可以是动作的施行者也可以是承受者如果他是个岁的孩子那他无疑是受事者但如果在这样一个语境中某医生谢绝朋友出游的邀请因为他第二天要给一位病人做手术在这种情况下他就是施事者又如例鸡不吃了鸡同样既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但如果是在餐厅里客人对一旁的服务员说鸡不吃了这里的鸡只可能是受事上下文语境也能消除歧义如例赵大姐下放到村子里不过几天许多人还不认得连这位学员的名字也记不清林斤澜三十个孩子的妈妈例光看前两个分句读者不能够确定究竟是许多人不认得赵大姐还是赵大姐不认得许多人有了后面这一句所提供的具体语境我们就可以确定是赵大姐不认得许多人不是许多人不认得赵大姐参考文献朱德熙汉语句法里的歧义现象中国语文乔姆斯基句法结构邢公畹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吴俊明多义与歧义简说逻辑与语言学习邵敬敏歧义分化方法探讨语言教学与研究戴黎刚现代汉语歧义研究述评北方论丛张义现代汉语歧义现象说略高等函授学报责任编辑宁沈生使用的我们我们的你我和你等套近乎的词语所打动便情不自禁地进入到文本中和作者一起游戏一起创作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想象激情在第章中当作者心平气和地告诉读者虽然我们当中写诗的人并不多但我们都是诗人我们同时又都是小说家因为我们习惯于用小说来描绘自己的未来时读者俨然觉得自己确实是个小说家并也试图为小说里的人物命运进行盘算和谋划四结语福尔斯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种种做法不仅让读者一饱眼福而且也让评论家们大开眼界福尔斯在技巧上的创新和实验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和成效有些做法使战前的现代主义作家也自愧不如在小说刚出版时的一次采访中福尔斯说捕蝶者是一种寓言魔法师也是一种寓言而法国中尉的女人则是技巧上的一次练习这部小说既具备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实验性特点同时又没有完全排斥传统的情节人物讲故事的特性因此这部小说既不像现代主义作品那样曲高和寡也不像某些后现代主义小说那样晦涩难懂它是一部既不失严肃性哲理性又不失趣味性可读性的长篇佳作二战以来现代主义在英国渐趋没落之势而现实主义的回归又难以为继此时约翰福尔斯在一片文学的衰竭声中在小说死了吗的疑问下独辟蹊径推陈出新他在传统和先锋之间纵横驰骋游刃有余在进行艺术实验的同时又不忘对读者的关怀可以说他的小说构成了当代英国文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参考文献刘若瑞六十七十年代英国小说中的新流派外国文学动态刘象愚杨恒达等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张敏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现代叙事艺术外国文学研究盛宁文本的虚构性与历史的重构外国文学评论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刘宪之蔺延梓译广州百花文艺出版社李世新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元小说性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刘立翔没有出口的迷宫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写作技巧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盛宁文本的虚构性与历史的重构外国文学评论邢家伟后现代小说的创作特点互文性和叛逆性辽宁教育学院学报责任编辑宁沈生浅析汉语歧义句的深层结构作者:付建秀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刊名: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年,卷(期):2006,23(9)本文链接:/Periodical_lnjyxyxb200609046.aspx。
歧义句(2)

歧义句歧义就是一句话可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歧义一般是由下面几种情况引起和形成的。
1、多义词或活用现象引起歧义。
一个句子里有某个词是多义的,这个句子可能成为多义句。
例如:①这本书是黄色的。
(“黄色”可指颜色,也可指色情来说。
)②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想”可指“回忆”,也可指“打算、希望”。
)③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行走,离开)④这辆车没有锁。
(配锁,上锁)2、多音字引起歧义。
句子中某个词是多音的,那么在书面表达时就可能有歧义。
(口头表达不一定出现歧义。
)例如:①这个人好说话。
(“好”可读“hao4”,指爱好,喜欢;也可读“hao3”是“易于、便于”的意思,但书面反映不出来,故存有歧义。
)②这人头发长得怪。
(“长”可读“chang2”,指长度大;也可读“zhang3”是“生③他还欠款1000元。
(“还”字可读huán,意思是归还,也可读hái,意思为仍旧)3、多义短语引起歧义。
汉语中有的短语有多个意思,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①开刀的是他父亲。
(“开刀的”可指医生,也可指病人。
)②北京图书馆收藏着著名学者章太炎的书。
(加点短语可指章太炎所著的书,也可指章太炎所收藏的书。
)③学校领导对他的批评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
(领导批评他,他批评领导)4、停顿不同形成歧义。
同一个短语或同一句话,在语法结构上划分不同就会产生歧义。
例如:①他们是两个高中的学生。
(即能够理解为两个高中学校,也个以理解为同一学校的两个学生)②“我要炒肉丝”。
(“炒肉丝”,可理解为动宾结构“炒肉丝”也可理解为是一菜名,是一个名词。
)③咬死了猎人的狗。
(此短语可理解为动宾结构“咬死了猎人的狗”,也可理解为偏正结构“(咬死了猎人)的狗。
”)④三个学校的学生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
(学生来至于3个学校,3个在校学生)⑤县里通知他10月12日前去报到。
(10月12日之前,10月12日这天)理解歧义句练习1、咬死了猎人的狗2、他才来,很多人还不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歧义句
1、多音产生歧义
2007年,他还欠款1500元。
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2、多义词和多义短语产生歧义
这批书送北大图书馆。
(赠送、运送)
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离开、行走)
天色渐暗,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自行车主、师傅)
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
(章太炎写的、章太炎收藏的)
我买的那只灯泡早就报销了。
(核销、报废)
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比赛。
(看不到、瞧不起)
他的故事讲不完。
(关于他的故事、他讲的故事)
他想不起来了。
(忘了、不起床)
3、兼类词产生歧义
我要热饭。
(形、动)
这辆车没锁。
(动、名)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了两家银行。
(连、介)
他爬过山没有?(助、动)
4、施事者不明产生歧义
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我去上课。
鸡吃过了。
小王租小周两间房子。
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
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5、结构切分不确定产生歧义
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明天会有大到暴雨。
(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
院子里有许多孩子种的花。
(许多/孩子种的花、许多孩子/种的花)
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参加了会议。
(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
学生家长都来齐了。
(学生/家长、学生(的)家长)
有的作品写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
(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
6 、语义指向不明产生歧义
妈妈要和王玲和她的同学一起去。
(妈妈、王玲)
当他把钱还给美兵时,他对他笑了笑。
(他、美兵)
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学校。
(两边、一边)
我说服妈妈和你一起去。
(我、妈妈)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小明。
(我、小明、我和小明)
他在火车上写了几个字。
(火车里、火车外)
他们早已经喝完了酒。
(酒、喝酒)
这次不进门就问他们。
(进门就问、进门)
7、省略不当产生歧义
我看到你那年才6岁。
(你、我)
孩子们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李大伯、孩子们)
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书包。
(张原、老人)
今年游行,女同志一律不许穿裤子。
(穿裙子、什么也不穿)
8、量词造成歧义
三个出版社的编辑参加了这次学术会议。
(出版社、编辑)
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
(医院、医生)
9、口语中轻重音不同也可造成歧义
如:“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就”轻读,是说他写信写得快;“就”重读,则说他工作效率低,只写了三封信。
如何辨析歧义
1、停顿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2、词组结构分析学习文件、学生家长
3、区分施事、受事晚上我有课
4、注意多义词
5、注意指代对象
如何消除歧义
1、添加词语我说服妈妈,让妈妈和你一起去
2、改换词语三位医院的医生
3、调整词序孩子种的许多花
4、变换句式我把饭热一热
5、设置语境开刀的是他的父亲,他父亲医术很高明。
6、读出重音我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