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玻璃的制造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有机玻璃的制造实验报告

有机玻璃的制造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化工专业实验 指导老师: 卜志扬成绩: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有机玻璃的制造 实验类型: 高分子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三、主要仪器设备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了解本体聚合的特点,掌握本体聚合的实施方法,并观察整个聚合过程中体系黏度的变化过程。

二、实验原理本体聚合是不加其他介质,只有单体本身在引发剂或光、热等作用下进行的聚合,又称块状聚合。

本体聚合的产物纯度高、工序及后处理简单,但随着聚合的进行,转化率提高,体系黏度增加,聚合热难以散发,系统的散热是关键。

同时由于黏度增加,长链游离基末端被包埋,扩散困难使游离基双基终止速率大大降低,致使聚合速率急剧增加而出现所谓自动加速现象或凝胶效应,这些轻则造成体系局部过热,使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变宽,从而影响产品的机械强度;重则体系温度失控,引起爆聚。

为克服这一缺点,现一般采用两段聚合:第一阶段保持较低转化率,这一阶段体系粘度较低,散热尚无困难,可在较大的反应器中进行;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姓名:学号: 日期: 20第二阶段转化率和粘度较大,可进行薄层聚合或在特殊设计的反应器内聚合。

本实验是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本体聚合,生产有机玻璃平板。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由于有庞大的侧基存在,为无定形固体,具有高度透明性,比重小,有一定的耐冲击强度与良好的低温性能,是航空工业与光学仪器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

以MMA进行本体聚合时为了解决散热问题,避免自动加速作用而引起的爆聚现象,以及单体转化为聚合物时由于比重不同而引起的体积收缩问题,工业上采用高温聚合,预聚至约10%转化率的粘稠浆液,然后浇模,分段升温聚合,在低温下进行下一步聚合,安全度过危险期,最后脱模制得有机玻璃平板。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仪器:仪器名称规格数量三角瓶50mL 1只恒温槽1只量筒50、100mL 各1只制模玻璃100mm×100mm 2块另:硅胶条、描图纸、相片、胶水、试管夹、玻璃棒、透明胶、长尾夹、标签纸若干试剂:试剂名称规格用量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新鲜蒸馏,BP = 100.5℃30mL过氧化二苯甲酰(BPO)重结晶0.05g令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分析纯2mL四、实验步骤1.向恒温水浴槽内加入一定量的水,打开电源,升温至90 ℃。

有机玻璃的制备实验报告

有机玻璃的制备实验报告

有机玻璃的制备实验报告有机玻璃的制备实验报告引言:有机玻璃,又称有机玻璃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显示器等领域的透明材料。

它具有高强度、耐热、耐腐蚀等特点,因此在现代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有机玻璃的过程,了解其制备原理以及相关实验技术。

实验材料:1. 甲基丙烯酸甲酯2. 甲基丙烯酸乙酯3. 过硫酸铵4. 乙酸乙酯5. 甲基丙烯酸6. 甲醇7. 紫外灯8. 聚酰胺薄膜实验步骤:1. 首先,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乙酯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的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

将混合物搅拌均匀,形成溶液。

2. 将甲基丙烯酸和甲醇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的乙酸乙酯作为稀释剂。

将混合物搅拌均匀,形成溶液。

3. 将两个溶液分别倒入两个不锈钢模具中,然后将模具放置在紫外灯下照射。

紫外灯的紫外线能够促进溶液中的引发剂发生反应,从而引发聚合反应。

4. 在紫外灯的照射下,溶液中的单体分子逐渐聚合形成聚合物链。

随着时间的推移,聚合物链逐渐增长并交联在一起,最终形成坚固的有机玻璃材料。

5. 将制备好的有机玻璃板取出模具,去除杂质,并进行必要的修整和打磨。

最后,用聚酰胺薄膜保护有机玻璃板的表面。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紫外灯照射,溶液中的单体分子逐渐聚合形成聚合物链。

观察制备好的有机玻璃板,可以发现其表面光滑、透明度高,并且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

这是因为聚合物链的交联结构赋予了有机玻璃材料优良的物理性能。

实验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紫外灯作为引发剂的光源。

紫外线能够促进引发剂的分解,从而引发单体分子的聚合反应。

这种紫外光引发的聚合反应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合成方法,广泛应用于聚合物材料的制备中。

此外,本实验中的有机玻璃制备方法属于自由基聚合反应。

自由基聚合反应是通过引发剂产生自由基,然后自由基与单体分子发生反应,最终形成聚合物的过程。

这种反应机制具有简单、高效的特点,因此在聚合物材料的制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有机玻璃的制造

有机玻璃的制造

实验二有机玻璃的制造一. 实验目的了解本体聚合的特点,掌握本体聚合的实施方法,并观察整个聚合过程中体系粘度的变化过程。

二. 实验原理本体聚合是不加其它介质,只有单体本身在引发剂或光、热等作用下进行的聚合,又称块状聚合。

本体聚合的产物纯度高、工序及后处理简单,但随着聚合的进行,转化率提高,体系粘度增加,聚合热难以散发,系统的散热是关键。

同时由于粘度增加,长链游离基末端被包埋,扩散困难使游离基双基终止速率大大降低,致使聚合速率急剧增加而出现所谓自动加速现象或凝胶效应,这些轻则造成体系局部过热,使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变宽,从而影响产品的机械强度;重则体系温度失控,引起爆聚。

为克服这一缺点,现一般采用两段聚合:第一阶段保持较低转化率,这一阶段体系粘度较低,散热尚无困难,可在较大的反应器中进行;第二阶段转化率和粘度较大,可进行薄层聚合或在特殊设计的反应器内聚合。

本实验是以甲基丙烯酯甲酯(MMA)进行本体聚合,生产有机玻璃平板。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由于有庞大的侧基存在,为无定形固体,具有高度透明性,比重小,有一定的耐冲击强度与良好的低温性能,是航空工业与光学仪器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

以MMA进行本体聚合时为了解决散热,避免自动加速作用而引起的爆聚现象,以及单体转化为聚合物时由于比重不同而引起的体积收缩问题,工业上采用高温预聚合,预聚至约10%转化率的粘稠浆液,然后浇模,分段升温聚合,在低温下进一步聚合,安全渡过危险期,最后脱模制得有机玻璃平板。

三. 实验仪器及药品仪器:仪器名称规格数量三角瓶50ml 1只烧杯1000ml 1只电炉1KW 1只变压器1KV 1只温度计100℃1支量筒50、100ml 各一只试管10mm×70mm1支烧杯400 ml 1只制模玻璃100mm×100mm2块另备橡皮条、玻璃纸、描图纸、胶水、试管夹、玻璃棒若干试剂:试剂名称规格用量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新鲜蒸馏,BP=100.5℃30ml过氧化二苯甲酰(BPO)重结晶0.05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分析纯2ml四. 实验步骤1.制模将一定规格的两块普通玻璃板洗净后,烘干。

有机玻璃的制造实验报告

有机玻璃的制造实验报告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
仪器名称
规格
数量
三角瓶
50mL
1只
恒温槽
1只
量筒
50、100mL
各1只
制模玻璃
100mm×100mm 2 块
另:硅胶条、描图纸、相片、胶水、试管夹、玻璃棒、透明胶、长尾夹、标签纸若干
试剂:
试剂名称
规格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新鲜蒸馏,BP = 100.5℃
过氧化二苯甲酰(BPO) 重结晶
在洗净烘干的三角瓶中,加入 30mLMMA、0.0537g BPO 及 2mL DBP,BPO 完全溶解后,将三角瓶 放入水浴中,逐步加热至 90~92 ℃,保温。(注意:聚合过程中,需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之均匀散热并 感知浆液的黏度)当浆液黏度如甘油时,立即取出三角瓶,在冷水中冷却至 40℃左右,立即将预聚液注入 模中,另取一条描图纸封住模子的最后一边。 4.低温聚合
令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分析纯
用量 30mL 0.05g 2mL
四、实验步骤 1.向恒温水浴槽内加入一定量的水,打开电源,升温至 90 ℃。 2.制模
将一定规格的两块普通玻璃板洗净后,烘干。用透明胶将硅胶条包好,使之不外露。将包好的橡皮条 放在两块玻璃板之间的三边,用沾有胶水的描图纸把玻璃板三边封严,并用夹子夹上,留出一边作灌浆用, 制好的模放入烘箱内,于 50 ℃烘干。(注意:玻璃板千万不能水洗。) 3.预聚制浆


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姓名: 学号:
报 告 日期: 20
地点: 西溪化学楼 409
课程名称:
化工专业实验
实验名称: 有机玻璃的制造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三、主要仪器设备

有机玻璃的制造实验报告.docx

有机玻璃的制造实验报告.docx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化工专业实验 指导老师: 卜志扬成绩: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 有机玻璃的制造 实验类型: 高分子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三、主要仪器设备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了解本体聚合的特点,掌握本体聚合的实施方法,并观察整个聚合过程中体系黏度的变化过程。

二、实验原理本体聚合是不加其他介质,只有单体本身在引发剂或光、热等作用下进行的聚合,又称块状聚合。

本体聚合的产物纯度高、工序及后处理简单,但随着聚合的进行,转化率提高,体系黏度增加,聚合热难以散发,系统的散热是关键。

同时由于黏度增加,长链游离基末端被包埋,扩散困难使游离基双基终止速率大大降低,致使聚合速率急剧增加而出现所谓自动加速现象或凝胶效应,这些轻则造成体系局部过热,使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变宽,从而影响产品的机械强度;重则体系温度失控,引起爆聚。

为克服这一缺点,现一般采用两段聚合:第一阶段保持较低转化率,这一阶段体系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姓名: 学号: 日期: 20粘度较低,散热尚无困难,可在较大的反应器中进行;第二阶段转化率和粘度较大,可进行薄层聚合或在特殊设计的反应器内聚合。

本实验是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本体聚合,生产有机玻璃平板。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由于有庞大的侧基存在,为无定形固体,具有高度透明性,比重小,有一定的耐冲击强度与良好的低温性能,是航空工业与光学仪器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

以MMA进行本体聚合时为了解决散热问题,避免自动加速作用而引起的爆聚现象,以及单体转化为聚合物时由于比重不同而引起的体积收缩问题,工业上采用高温聚合,预聚至约10%转化率的粘稠浆液,然后浇模,分段升温聚合,在低温下进行下一步聚合,安全度过危险期,最后脱模制得有机玻璃平板。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仪器:仪器名称规格数量三角瓶50mL 1只恒温槽1只量筒50、100mL 各1只制模玻璃100mm×100mm 2块另:硅胶条、描图纸、相片、胶水、试管夹、玻璃棒、透明胶、长尾夹、标签纸若干试剂:试剂名称规格用量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新鲜蒸馏,BP = 100.5℃30mL过氧化二苯甲酰(BPO)重结晶0.05g令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分析纯2mL四、实验步骤1.向恒温水浴槽内加入一定量的水,打开电源,升温至90 ℃。

有机玻璃实验报告

有机玻璃实验报告

有机玻璃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有机玻璃,并对其物理性质及应用进行测试,以了解有机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实验原理有机玻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材料,主要成分是甲基甲酸酯等聚合物。

它具有多种优良特性,如透光性好、耐热性高、机械强度大等。

有机玻璃可通过聚合反应合成,并通过特定的工艺加工成各种形状。

实验步骤1. 预处理:将适量的甲基甲酸酯放入宽口烧瓶中,并加入适量的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

2. 反应:将烧瓶置于温水浴中,调节水温为60摄氏度,保持30分钟,使甲基甲酸酯发生聚合反应。

3. 形状塑造:将反应得到的有机玻璃糊状物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中,并用特定工具塑形。

4. 固化:将模具连同糊状物放入烘箱中,以80摄氏度的温度固化2小时,使有机玻璃完全凝固。

5. 取样:将固化好的有机玻璃取出,并根据需求切割成小块。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步骤得到的有机玻璃样品具有以下物理性质:1. 透光性好:经实验证明,有机玻璃样品在可见光波段内的透光率高达90%以上。

2. 耐热性高:有机玻璃样品在温度为100摄氏度时仍能保持完好无损。

3. 机械强度大:有机玻璃样品的抗拉强度为100MPa以上,具有较高的耐压性。

4. 耐化学腐蚀性能好:有机玻璃样品在大部分酸、碱溶液中都能保持稳定性。

5. 安全性高:有机玻璃样品不含铅、汞等有害物质,在环保方面具有优势。

实验讨论通过上述实验结果可得知,有机玻璃具有多种优点,如透明度高、耐热性好、机械强度大等。

因此,有机玻璃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装饰材料、光学仪器等领域。

然而,有机玻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有机玻璃相对较脆,容易发生破裂;其次,有机玻璃的价格较高,制造工艺相对复杂。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优势与局限性。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一种有机玻璃样品,并测试了其物理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有机玻璃具有诸多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也需要注意有机玻璃的脆性和价格较高的问题。

有机玻璃制备实验

有机玻璃制备实验

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是丙烯酸酯类聚合物,于1930年由德国人奥托制得,1933年,罗姆哈斯公司将其投入生产。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一种无定形聚合物,具有高度透明性,俗称“有机玻璃”,是迄今为止合成透明材料中质地最优异而价格又计较便宜的品种之一。

在甲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中,除甲酯主要用于塑料制品,其他主要是胶黏剂、涂料、润滑油添加剂、纤维处理剂等。

二、有机玻璃的特点表面光滑、色彩艳丽,比重小,强度较大,耐腐蚀,耐湿,耐晒,绝缘性能好,隔声性好。

三、有机玻璃的种类1、有色透明有机玻璃;2、磁有机玻璃;3、珠光有机玻璃;4、压花有机玻璃;四、有机玻璃的特性(1)、高度透明性:有机玻璃是目前最优良的高分子透明材料,透光率达到92%,比玻璃的透光度高(2)、机械强度高:有机玻璃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200万,是长链的高分子化合物,而且形成分子的链很柔软,因此,有机玻璃的强度比较高,抗拉伸和抗冲击的能力比普通玻璃高7-18倍(3)、重量轻:有机玻璃的密度为1.18g/cm³,同样大小的材料,其重量只有普通玻璃的一半,金属铝(属于轻金属)的43%。

(4)、易于加工:有机玻璃不但能用车床进行切削,钻床进行钻孔,而且能用丙酮、氯仿等粘结成各种形状的器具,也能用吹塑、注射、挤出等塑料成型的方法加工成大到飞机座舱盖,小到假牙和牙托等形形色色的制品。

五、有机玻璃的性能1、力学性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拉伸、弯曲、压缩等强度高,冲击韧性较差,其断裂伸长率仅2%-3% ,故力学性能特征基本上属于硬而脆的塑料,且具有缺口敏感性,在应力下易开裂。

40℃是一个二级转变温度,相当于侧甲基开始运动的温度,超过40℃ ,该材料的韧性,延展性有所改善。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硬度低,容易擦伤。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强度与应力作用时间有关,随作用时间增加,强度下降。

本体聚合制备有机玻璃实验报告

本体聚合制备有机玻璃实验报告

本体聚合制备有机玻璃实验报告有机玻璃,又称亚克力、有机玻璃,是一类重要的透明聚合物材料,具有优异的透明度、机械性能和耐候性,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家具等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本体聚合的方法,制备一种简单的有机玻璃材料,并通过实验验证制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

实验方法1. 材料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过氧化苯甲酰和溶剂等。

2. 实验操作1.在反应釜中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乙酯。

2.通过逐步升高反应温度,进行聚合反应。

3.加入过氧化苯甲酰作为引发剂,促进聚合反应进行。

4.控制反应时间和温度,待反应结束后,通过冷却和结晶,得到聚合物产物。

3. 实验记录1.记录不同的反应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2.测量产物的透明度、硬度、抗拉强度等性能指标。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系列反应条件的调节和优化,制备出了具有良好透明度和硬度的有机玻璃样品。

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时间和引发剂的用量对产物性能有重要影响。

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获得优质的有机玻璃材料。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优化本体聚合制备有机玻璃的工艺参数,提高产物的质量和效率。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材料的改性和应用,拓展有机玻璃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

1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本体聚合制备有机玻璃的方法,成功制备出了具有良好性能的材料。

实验结果表明,本体聚合是制备有机玻璃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本体聚合反应机理,优化制备工艺,拓展有机玻璃在工程应用中的潜力。

希望本次实验结果对有机玻璃的研究和应用有所启发,并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化工专业实验指导老师:卜志扬成绩: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有机玻璃的制造实验类型:高分子实验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三、主要仪器设备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了解本体聚合的特点,掌握本体聚合的实施方法,并观察整个聚合过程中体系黏度的变化过程。

二、实验原理
本体聚合是不加其他介质,只有单体本身在引发剂或光、热等作用下进行的聚合,又称块状聚合。

本体聚合的产物纯度高、工序及后处理简单,但随着聚合的进行,转化率提高,体系黏度增加,聚合热难以散发,系统的散热是关键。

同时由于黏度增加,长链游离基末端被包埋,扩散困难使游离基双基终止速率大大降低,致使聚合速率急剧增加而出现所谓自动加速现象或凝胶效应,这些轻则造成体系局部过热,使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变宽,从而影响产品的机械强度;重则体系温度失控,引起爆聚。

为克服这一缺点,现一般采用两段聚合:第一阶段保持较低转化率,这一阶段体系粘度较低,散热尚无困难,可在较大的反应器中进行;第二阶段转化率和粘度较大,可进行薄层聚合或在特殊设计的反应器内聚合。

本实验是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本体聚合,生产有机玻璃平板。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由于有庞大的侧基存在,为无定形固体,具有高度透明性,比重小,有一定的耐冲击强度与良好的低温性能,是航空工业与光学仪器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

以MMA进行本体聚合时为了解决散热问题,避免自动加速作用而引起的爆聚现象,以及单体转化为聚合物时由于比重不同而引起的体积收缩问题,工业上采用高温聚合,预聚至约10%转化率的粘稠浆液,然后浇模,分段升温聚合,在低温下进行下一步聚合,安全度过危险期,最后脱模制得有机玻璃平板。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
仪器名称规格数量
三角瓶50mL 1只
恒温槽1只
量筒50、100mL 各1只
制模玻璃100mm×100mm 2块
另:硅胶条、描图纸、相片、胶水、试管夹、玻璃棒、透明胶、长尾夹、标签纸若干
试剂:
试剂名称规格用量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新鲜蒸馏,BP = 100.5℃30mL
过氧化二苯甲酰(BPO)重结晶0.05g
令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分析纯2mL
四、实验步骤
1.向恒温水浴槽内加入一定量的水,打开电源,升温至90 ℃。

2.制模
将一定规格的两块普通玻璃板洗净后,烘干。

用透明胶将硅胶条包好,使之不外露。

将包好的橡皮条放在两块玻璃板之间的三边,用沾有胶水的描图纸把玻璃板三边封严,并用夹子夹上,留出一边作灌浆用,制好的模放入烘箱内,于50 ℃烘干。

(注意:玻璃板千万不能水洗。


3.预聚制浆
在洗净烘干的三角瓶中,加入30mLMMA、0.0537g BPO及2mL DBP,BPO完全溶解后,将三角瓶放入水浴中,逐步加热至90~92 ℃,保温。

(注意:聚合过程中,需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之均匀散热并感知浆液的黏度)当浆液黏度如甘油时,立即取出三角瓶,在冷水中冷却至40℃左右,立即将预聚液注入模中,另取一条描图纸封住模子的最后一边。

4.低温聚合
将注有浆液的模子放入50℃烘箱内低温聚合。

5.高温聚合
当成柔软透明固体时,升温至100℃下继续聚合2h,使之完全反应,然后冷却至室温。

6.脱模
取出模子,将其放入水中浸泡少顷,撑开玻璃板,即得有机玻璃平板。

(实际实验时只做到低温聚合步骤,高温聚合及脱模步骤后来由老师完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有机玻璃成品照片:
结果总结:实验得到的成品形状跟所裁剪的模具形状基本相同,平板边缘部分存在一些毛边和凹陷,是由于制模时胶带缠绕不是很平整均匀所导致的。

成品中无气泡,说明预聚时间恰当,浆液黏度适度,在铸模时浆液分布均匀。

成品的透明度和强度等性能都比较不错,此次有机玻璃制造实验较为成功。

六、思考题
1.本体聚合与其它聚合方式比较有何特点?
答:本体聚合体系仅有单体和少量(或无)引发剂组成,产物纯净,后处理简单,是比较经济的聚合方法;多适用于实验室研究,如单体聚合能力的初步评价、少量聚合物的试制、动力学研究、竞聚率测定等。

2.在合成有机玻璃板时,采用预聚制浆的目的何在?
答:采用预聚制浆,是为了解决MMA 在进行本体聚合时的散热问题,避免自动加速作用而引起的爆聚现象,以及单体转化为聚合物时由于比重不同而引起的体积收缩等问题。

3.制备有机玻璃时,为什么要首先制成具有一定黏度的预聚物?为什么必须严格控制各阶段的反应温度?试用游离基聚合机理解释之。

答:采用预聚制浆,是为了解决MMA 在进行本体聚合时的散热问题,避免自动加速作用而引起的爆聚现象,以及单体转化为聚合物时由于比重不同而引起的体积收缩等问题。

而且预聚物有一定黏度时不宜漏浆。

随着聚合的进行,转化率提高,体系黏度增加,聚合热难以散发,系统的散热是关键。

同时由于黏度增加,长链游离基末端被包埋,扩散困难使游离基双基终止速率大大降低,致使聚合速率急剧增加而出现所谓自动加速现象或凝胶效应,这些轻则造成体系局部过热,使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变宽,从而影响产品的机械强度;重则体系温度失控,引起爆聚。

4.MMA 单体比重为940 kg / m 3,聚合物比重为1190 kg / m 3,若要制得厚5mm ,长20cm ,宽15cm 的有机玻璃平板,计算所需的单体量。

'0.52015150V =⨯⨯=cm 3
5.如果最后产物出现气泡,试分析原因。

答:聚合过程中,加热温度过高,散热速度跟不上反应放热,浆液局部温度过高,浆液内部不均匀收缩,或部分MMA 汽化,导致形成气泡。

V =V′ρp ρM =150×1190940
=190 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