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膜原发性黑色素瘤MRI诊断-个案报道及文献复习

合集下载

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的病理学观察分析

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的病理学观察分析

脑脊膜 黑 色素 细胞 瘤是 十 分 少见 的 中枢 神 经 系统 肿瘤 ,
根 据 国 内 临 床 资 料 报 道 发 病 率 在 中枢 神 经 系 统 肿 瘤 中 占
00 %~ .0 l .6 1 %【 0 _ 。临床 上 分 为原 发性 和 转移性 黑 色 素瘤 。原 发
性 颅 内黑 色 素 瘤 发病 较 少 . 发 生 于 中枢 神 经 系统 脑 、 髓 可 脊
理 明确 诊 断 的脑脊 膜黑 色 素细 胞瘤 3例 进 行观 察分 析 。 结果 : 脊 膜黑 色 素细 胞瘤 瘤 细胞 由圆形 或卵 圆形 的上皮 样 脑
细胞和 梭形 细胞 构 成 , 巢 团状 、 席样 、 成 编 束状 及漩 涡 状排 列 。 细胞 核大 、 核仁 明显 、 细胞 无 异型 , 胞质 丰 富 , 胞质 内含 有 多量 的黑 色 素颗 粒 。结论 : 脊 膜黑 色 素细 胞瘤 在 临床 起病 和组 织 学形 态上 均 提示 为一 个 良性 肿瘤 。 脑 MRI 有 特 具
[]P ipJWiim 临 床妇 科 肿 瘤 学 f】郎景 和, 铿 , 2 hl i , la l M. 沈 向阳 , , . 京 : 等 译 北
类 圆形 及 梭 形 , 核 仁 明显 , 小 相 同 , 小 大 嗜碱 性 , 分 裂 象 核 0 1 /0HP - 个 1 。切 片 经 高锰 酸 钾 氧化 一 酸漂 白褪 黑 色素 后 草
HE染 色 , 以 清 楚 地 看 到 上 述 结 构 ( 2 。进 行 网状 纤 维 染 可 图 )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
我 院 20 0 2年 1 0月 ~ 0 9年 6月 收 治 经 病 理 明确 诊 断 20 的脑脊 膜 黑 色素 细 胞瘤 患者 3例 , 中 , 1例 , 2例 ; 其 男 女 年

原发性脑脊膜黑色素瘤病一例

原发性脑脊膜黑色素瘤病一例
讨 论 中枢 神 经 系统 黑色 素 细胞 病 变是 一组 弥漫 性 或局 限性 的 良性或 恶 性肿瘤 …。2016版 CNS肿瘤分 类 中 黑色素细 胞肿瘤 分为 黑色 素细胞增 多症 、黑色 素细胞瘤 、 黑色 素瘤 及脑膜 黑色 素瘤病 。
中枢 神经 系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6年第 25卷第 5期
· 435 ·
· 病 例 报 道 ·
原 发性脑脊 膜 黑色 素瘤 病一 例
左 鹏 邓欣 莲 江鹏
病例 资料 患者 ,男 ,49岁 ,双 下肢麻 木 酸软无 力近 4 年 ,无疼痛 。于 院外治疗 ,病 情无减 轻 ,近期 渐加 重 ,不能行 走 ,大小便 失控 ,伴 头晕 、头痛 。查体 :全 身皮 肤 、黏膜 未 见 黑痣 ,双侧 眼底检查 未见 明显异 常。颈椎 MRI平扫及 增 强 扫描 显 示 :颈 l一胸 l椎体 水平 椎管 内可见 纵 向生长 软组 织肿块 ,T wI高信 号 ,T wI低 信 号 ,边 界 较清 ,相 应水平 颈 髓 明显受压 变细 ;增 强扫描病灶 明显 较均 匀性 强化(图1) 诊 断:椎 管 内肿 瘤性病 变 ,良性可 能性 大。颅 脑 MRI:脑 室 系统扩 张 ,小脑 延髓池扩 大 ,诊 断为梗 阻性脑 积水。术前超 声及 CT 内脏未发 现肿瘤 性病 变。行椎 管 内占位切 除术 .术 中所 见 :肿瘤组 织呈黑 色,硬 度 中等 ,肿 瘤组 织侵及硬 脊膜 内外 及 软脊 膜 下 ,硬脊 膜 粘连 ,脊 髓被 肿 瘤 推 移 ,局 部包 饶 。肿瘤 组 织主要源 于软脊膜 ,血供 丰富。由于粘连 明显 . 椎 管 内肿 瘤次全切 除。
典 型 的脑膜 黑色 素 瘤病 由于其 信 号特 征 容 易诊 断和 鉴别 诊断 ,但是 对于 不典型 (黑色素含 量较 少 )的黑脑膜 色 素瘤 病需要和 癌性脑 膜病 (肿瘤 性病 变播散 蔓延 至蛛 网膜 下腔 )相鉴 别 ,临床 原发 肿瘤 病 史对 于鉴 别诊 断 具有 重 要 意义 。另外软 脑脊膜 的细 菌及病 毒感染也 可见 出现线样 强 化 。而真 菌性脑膜 炎则 可表 现 出表 面 凹凸不平 的 波浪状 或 结节状 强化 ,结 合临床及 脑脊 液穿刺 可 以相 鉴别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网络出版时间:2021-1-1915:32 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4.1073.R.20210119.1100.022.html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蔡丽君1,王代忠2,蔡宇翔1,汪必成1,田素芳1摘要: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瘤(primarymeningealmelanocytoma,PMM)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

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及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2013~2019年诊治的2例CNSPMM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例1MRI示右侧海绵窦旁-颞极部短T1短T2欠均匀强化肿块。

例2为第2~3颈椎椎管内硬膜下肿瘤10年后复发。

2例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组织与硬脑/脊膜相连,肿瘤细胞呈漩涡状、片状或乳头状排列,细胞呈梭形或圆形,其内黑色素颗粒含量不等,无明显细胞异型性,未见明显核分裂象及出血、坏死,未见周围神经组织侵犯。

免疫表型:2例肿瘤细胞HMB 45及Melan A均阳性,EMA及PR均阴性,Ki 67增殖指数约1%。

例1术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例2第2次手术后随访至今,未见再次复发。

结论 CNSPMM虽为交界性病变,但复发率高,其诊断需充分结合临床、影像学及组织学特征,并需与其它黑色素性肿瘤鉴别。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黑色素细胞瘤;脑膜;黑色素瘤中图分类号:R739 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7399(2021)01-0084-03doi:10.13315/j.cnki.cjcep.2021.01.022接受日期:2020-11-20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理科/武汉大学病理中心,武汉 4300712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病理科,十堰 442000作者简介:蔡丽君,女,硕士,医师。

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的病理学观察分析

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的病理学观察分析

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的病理学观察分析作者:孙万仆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第08期[摘要] 目的:探讨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的病理学和临床特征。

方法:对2002年10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明确诊断的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3例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瘤细胞由圆形或卵圆形的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构成,成巢团状、编席样、束状及漩涡状排列。

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细胞无异型,胞质丰富,胞质内含有多量的黑色素颗粒。

结论: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在临床起病和组织学形态上均提示为一个良性肿瘤。

MRI具有特征性,应掌握临床和病理学特征,以提高诊断效率。

[关键词] 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病理学;颅内黑色素瘤[中图分类号] R739.450.2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3(b)-061-02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是十分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根据国内临床资料报道发病率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占0.06%~1.00%[1]。

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黑色素瘤。

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发病较少,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软膜等其他部位,转移性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约90%来源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2%来自黏膜或眼部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及视网膜[2]。

由于其临床特征不明显,临床误诊率较高。

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现对我院3例经病理明确诊断的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2年10月~2009年6月收治经病理明确诊断的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患者3例,其中,男1例,女2例;年龄14~45岁;病程8个月~12 年,平均2年。

1.2 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头痛、头昏3例,肢体麻木、无力2例,行走不稳1例,小便不利1例,视力下降3 例,复视3 例,抽搐癫痫发作2 例,伴明显的恶心呕吐1例。

体格检查:肢体肌力下降3 例,深感觉减退2例,浅感觉减退1例,共济失调1 例,听力下降1 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视乳头水肿7 例。

[颅内黑色素瘤CT及MRI诊断(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颅内黑色素瘤CT及MRI诊断(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颅内黑色素瘤CT及MRI诊断(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摘要:恶性黑色素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CT and MRI Diagnosis of the Intracranial Mal ignant Melanoma(additional two cases and records retrospectively) Yao PengpengLi ShijiaWang JunweiWang YanbingZhang JunZhang Yuxi 【Abstract,本文主要讨论颅内原发黑色素瘤及手术后复发特征,颅内原发黑色素瘤来源于软脑膜黑色素细胞小泡或蛛网膜黑色素细胞,正常人在脑底部小脑、脑干底面、视交叉及大脑各叶沟裂处均有黑色素细胞的存在,因此好发于诸部位,本文左颞叶病灶,经脑膜扩散及向脑实质内蔓延,复发可见大囊状病灶,中心信号平扫呈T1略高信号T2高信号,结合颅内黑色素瘤病灶中心常坏死、出血(第2例患者病灶内出血已破入脑室),考虑囊状包膜仍为复发,增强后囊壁强化,中心呈增强后脑实质等信号,表现颇具特征,图1例1术前CT平扫:左颞叶颅板下椭圆形高密度区,边界清楚,前部呈分叶状,外侧与颅板相贴,周围大片水肿区围绕图2 例1 MRI平扫:左颞叶颅板下可见结节状等信号区,信号不均,内侧大片高信号同绕,有包膜图3 例1 MRI增强:左颞叶可见两处椭圆形肿物强化,周围水肿区围绕图4 例1 术后7个月CT平扫:左颞叶颅板下椭圆形高密度肿物,内侧囊状等密度区围绕,其下方密度略高(示囊内少量出血),有包膜,边界清楚,中线结构向右明显移位图5 例1 MRI平扫:左颞叶外侧椭圆形低信号肿物有包膜,其内侧大片略高信号围绕,有包膜,两者不易分开图6例1 MRI增强:左颞叶皮质区可见椭圆形肿物强化,其内侧大片椭圆形环状强化,内部呈等信号图7~9例2 MRI平扫:左顶叶可见椭圆形环状等信号及结节状等信号,环形中心及附近可见长T2异常信号,边界模糊,左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向右移位图10例2 CT平扫:左顶叶可见大片椭圆形高密度区,外缘贴近颅板,周围低密度区围绕图11、12 例2 CT平扫复查:左顶叶可见大片椭圆形高密度区,较前扩大,破入脑室,周围低密度区围绕参考文献1史大鹏,毛晓明主译.美国磁共振成像教学丛书(第二版)[M]:脊柱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34-135 2雷舒,韩丹,王克超.恶性黑色素瘤的CT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8:727 3王川红,张红萍,田志雄.原发性脑膜黑色素瘤一例[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9:815 4杨秀军,彭仁罗,陈登明,陈桦.颅内黑色素瘤的CT和MRI特征(附2例报告)[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5,1:45 作者单位:450003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摘要】目的:报告2例颅内原发及转移性黑色素瘤、术后复发,研究了黑色素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探讨了其术前确诊的可能性。

MRI论文脑膜瘤论文:MRI诊断脑膜瘤的临床应用探讨

MRI论文脑膜瘤论文:MRI诊断脑膜瘤的临床应用探讨

MRI论文脑膜瘤论文:MRI诊断脑膜瘤的临床应用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对脑膜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分别行自旋回波(se)t1wi(tr350~500ms,te15ms)和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tr2000ms,te90ms)扫描62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mri扫描可清晰准确地显示脑膜瘤的范围、部位、形态及密度、信号特征。

结论:mri扫描对颅内脑膜瘤具有很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

【关键词】mri;脑膜瘤;诊断脑膜瘤是成人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之一,占颅内原发肿瘤15%~20%[1],是发自脑膜的中胚层层肿瘤,主要起源于蛛网膜颗粒的脑膜细胞。

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3月~2011年1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膜瘤62例患者的mri图像信号特点与其病理类型的关系,旨在提高脑膜瘤的临床诊断水平,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脑膜瘤62例,男20例,女42例,年龄15~73岁,平均47.5岁。

临床主要以头痛为首发症状,其它有视力障碍、视野缺失、眼底水肿、癫痫、抽搐、肢体无力、感觉减低、嗅觉丧失等不同症状。

1.2 方法:采用飞利浦公司0.23t常导型磁共振,矩阵256×256,层厚6mm,层间距2mm。

分别行自旋回波(se)t1wi(tr350~500ms,te15ms)和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tr2000ms,te90ms)扫描。

全部患者均行平扫和横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tlwi增强扫描,常规平扫使用矢状位t2wi,横轴位tlwi、t2wi及冠状位t2wi水抑制序列。

gd-dt-pa剂量标准为0.1mmol/kg。

1.3mr信号判定标准:t1wi肿瘤信号与脂肪信号一致,t2wi肿瘤信号与骨皮质信号一致者为短信号;t1wi肿瘤信号介于脑皮质与脂肪间,t2wi肿瘤信号介于骨皮质与脑皮质之间者为稍短信号;肿瘤信号与脑皮质信号一致者为等信号;肿瘤信号与脑脊液信号一致者为长信号;肿瘤信号介于脑脊液与脑皮质之间者为稍长信号;于同一序列,肿瘤内见二种或二种以上信号者为混杂信号。

颅内黑色素瘤1例表现并文献回顾

颅内黑色素瘤1例表现并文献回顾

颅内黑色素瘤1例表现并文献回顾刘晓云;王海峰;袁婷婷;佟丹【摘要】病例男,2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重影症状3d,突发恶心、呕吐半天入院.查体:一般状态良好,皮肤、黏膜、眼球未见明显异常.头颅MRI:左额叶见团块状异常信号影,大小约7.0cm×6.0cm×5.4cm,略呈分叶状,信号欠均匀,T1WI呈高及低信号,T2WI呈低及稍低信号,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病变周边可见片状水肿信号(图1~3),邻近脑组织明显受压,双侧脑室明显受压变形.头颅CTA;左侧额叶见团块状占位性病变,邻近左侧大脑前动脉明显受压变细、弧形移位,可见其分支伸入左额叶病灶内(图4,5).【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11(022)012【总页数】2页(P905-906)【关键词】脑肿瘤;黑色素瘤;磁共振成像【作者】刘晓云;王海峰;袁婷婷;佟丹【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R445.2病例男,27岁。

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重影症状3d,突发恶心、呕吐半天入院。

查体:一般状态良好,皮肤、黏膜、眼球未见明显异常。

头颅MRI:左额叶见团块状异常信号影,大小约7.0cm×6.0cm×5.4cm,略呈分叶状,信号欠均匀,T1WI呈高及低信号,T2WI呈低及稍低信号,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病变周边可见片状水肿信号(图1~3),邻近脑组织明显受压,双侧脑室明显受压变形。

头颅CTA:左侧额叶见团块状占位性病变,邻近左侧大脑前动脉明显受压变细、弧形移位,可见其分支伸入左额叶病灶内(图4,5)。

手术及病理:左额部切口,打开硬膜后可见大小约4.5cm×5.5cm×7.0cm黑色肿物,质地软且脆,有包膜,包膜上见丰富的血管,病变与前颅凹底硬膜部分粘连,主要供血动脉为左侧大脑前动脉A2段发出。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肿瘤的MRI诊断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肿瘤的MRI诊断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肿瘤的MRI诊断分析发表时间:2015-11-11T13:34:29.6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作者:何小军[导读]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410001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肿瘤MRI表现具有较高特异性,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410001摘要: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肿瘤的MRI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原发性黑色素肿瘤患者42例为观察对象,均行MRI扫描,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中枢神经黑色素瘤极易出现小血管侵袭,导致血管出血发生率增加,一般无明显钙化,少数肿瘤可能有囊变情况出现;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肿瘤MRI表现具有较高特异性,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黑色素肿瘤;中枢神经;磁共振成像中枢神经原发性黑色素肿瘤是一种临床较为罕见的肿瘤类型,临床检出方式主要为MRI,但是目前,大多数研究均为转移性黑色素肿瘤的MRI检查分析,对于原发性黑色素肿瘤的相关性报道较为减少[1]。

MRI是一种临床较为常用的的检查手段,但是并非常规筛查方案。

在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肿瘤的早期患者为无明显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癫痫等症状,极易造成误诊[2]。

对于体格检查有皮肤多处褐色斑,左侧眶呈太田痣,且有以上症状,在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后,应选择MRI检查,判断是否存在中枢神经细系统黑色素肿瘤,早期确诊,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疗,是改善患者远期预后的关键。

在本组研究中,对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肿瘤患者实施MRI检查,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原发性黑色素肿瘤患者42例为观察对象,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21-64岁,平均(37.9±3.4)岁,病程3个月至4年,平均病程(1.6±0.4)年,临床症状:12例恶心、呕吐,36例头痛,11例行走不稳,4例听力下降,3例视力下降,3例记忆力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脑脊液 多次细菌培养 、隐球 菌及抗酸杆 菌、寄生 虫、肿瘤
脱 落 细胞 检 查 均 无 阳 性 发 现 。 头 颅 MR 平 扫 显 示 脑 积 水 。入 I
院后给予脱水 ,试验性抗结核 治疗。此 间多次复查脑脊液,压
力均 无 明 显 降低 。 为缓 解 持 续 的 颅 高 压 症 状 行 “ 室腹 腔 分 脑 流术 ” ,并 停 止 抗 结核 治 疗 。 症 状 改善 后 出 院 。 三 个 月后 患 者 因进 行 性 双 下 肢 无 力伴 二 便 困难 2周 再 次 入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 志 2 1 0 0年 9月第 l 8卷第 9期

1 3ll ・
是否有血肿 ,断 口邻近结构的损伤状 况 ,能够 明显 降低 临床 的
误诊率 。具有经济 ,无创 ,简单的特点 ,是检查跟腱断裂及术 后 随访理想的方 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文 献 1 周永 昌,郭万学 . 超声 医学 [ M]. 版 .北京 :科学 技术文献 出 3
院。腰 穿无脑脊液 流 出。行 脊髓及 脑 MR 检 查 ,发现 脑 积水 I 较前加重,T 加权增强扫描 脑膜 明显强化 ,颈段脊髓 内 T WI 1 1 ( 、T WI( 右) 2 左)脊髓 内可见 长条形 长 T 1长 异 常信 号 。 蛛网膜 下腔 内见多发粟 粒状低信号 。腰段 马尾 神经显 示不 清。
均有上述改变 。由于黑 色 素肿瘤 富含黑 色素 ,具 有顺 磁 性 ,故典型结节状生 长的黑色素瘤 表现为 T WI 1 图像上呈高信
患 者 , 男 ,2 0岁 。 头痛 伴 恶 心 、 呕 吐 4 d 无 发 热 ,无 肢 0。 体抽 搐 及 意识 丧 失 等 。腰 穿 检 查 脑 压 2 0 m 红 细 胞 16 5 m H 0, 8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 J 06,1 (2 :8 2 1 ) 2—8 . 4

K o r h u yV, Cadn l r ia E, Bue uNJ Mu c ls eea o orp y: ad — ra . suok lt sn ga h l y
nm c olo u a a d n s i r r J .A RA R et nl a i t r s l n uu d o e o f u u a s d s[ ] J mJ on e o l g ,
2 0 ,1 8 ( ) 3— 3 0 7 8 1 :6 7 .
2 王亦璁 .骨 与 关节 损 伤 [ M]. 3版 .北 京 :人 民 卫 生 出版社 ,
20 0 3。 l 1:. 2 5 48.
7 孔军 ,张新 ,苏骅 .手部 肌腱 断裂 修 复后 肌腱 粘 连 的超声 评价
[ ].中国超声 医学杂志 ,2 0 J 05,2 ( ) 0 7 1 1 9 :70— 0 .
为少见 ,国内仅有 2例报道 。该肿瘤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以青 年中年较多见 。临床上患者通常 以头痛 、恶心 、呕吐等高颅压 为首发症状 ,脑 脊液检查通常为黄色 ,细胞数轻度增高 ,但脑
例并结合文献对其进行讨论 。
1 病 例 简 Βιβλιοθήκη 压和脑脊液内蛋 白增高且进行性 加重 。本例及国内报道 的2例
×1 +/ , 白 细胞 3x1。个/ ,糖 和 氯 化 物 、 蛋 白 基 本 正 0 L 0 L
号 ,T WI 2 呈低信号 ,C T平扫通常为高密度结节。弥漫性脑 膜 浸润者 ,C 、M T R检查通常正常或仅发现脑积 水 ,偶有发现脑
底部 脑膜密度增高 。本例患者首 次脑 C T和 MR 仅显示脑积 J 水 ,未做增强扫描 ,导致误诊半年之久。半年后颈段脊髓扫描 T WI 2 显示 软脊膜上多发粟粒 状低信号 ,增强 扫描 脑膜及脊膜 明显强化 ,由于 对本病 缺乏认 识 ,误诊 为脑膜 结核或脑 膜癌 病 。回顾分析 T WI 2 图像见 颈段蛛网膜下腔内多发粟粒状低信 号 ,应想到黑色素瘤 的可能。正常延脑及脊髓颈侧面软膜上富 含黑色素细胞 ,这是黑色素瘤好发于该部位的原因。本例肿瘤
增 强扫描 全 脊膜 强化 ,胸 腰 段 部 分 呈 块 状 强 化 ,疑 脑 膜 癌 病 。
是原发于脑膜还是原发于脊膜尚不清楚 ,因为早期未行脑增强
扫描。
本 例影像 学表现 主要为交 通性脑 积水 和广 泛性软脑膜强
化 ,鉴别诊断要考 虑感染性 脑膜 炎 ( 化脓 性、结核性 和霉菌
胡 碧 娟
【 关键词】 原发性黑色素瘤 ;M I R 【 中图分类号 】R4 5 【 4 文献标识码 】D 【 文章编号 】10 5 7 2 1 )0 0 8— 9 1( 00 9—1 1 — 1 3 1 0
脑内原发性黑色素瘤为脑 内罕见肿瘤 ,文献报道多为单个
或 多 个 结 节病 灶 , 以全 脊膜 侵 犯 为 表 现 的 极 为少 见 。现 报 道 一
3 梁丹 ,曹玉强 。马万 里 .闭合 性 跟腱 断裂 的高频 超声 诊 断 分析
[ ]. J 诊断学理论 与实践 ,20 ,7 ( ) 8 . 08 1:6
( 收稿 日期 :2 1 0 2 ) 0 0— 7— 3

病 例 报 告 ・
脑 脊膜 原 发 性 黑 色 素 瘤 MR 诊 断 一个 案报 道 及 文 献 复 习 I
版 社 ,19 ,4:3 3 . 98 02
4 姥义 ,桑玉顺 ,于 晓华 .高频超 声 在软 组织 损 伤 中的诊 断价 值
[].人民军 医,20 J 0 8,5 ( ) 4 1 3 :10—1 1 4.
5 王新 ,赖征文 ,左文彬 ,等 .彩超 在闭合性 肌损伤诊 断 中的应 用
入 院后病情进展迅速。为进 一步明确病 因,行脊髓探 查术 。手 术见胸椎 5~ 7水平 硬脊膜 膨胀 ,硬膜 下有肿 物 ,质地 中等,
性) 、淋巴瘤脑膜侵犯 、脑膜癌病等鉴别 。上述 病变都有其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