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多发转移性黑色素瘤一例
脑内转移性黑色素瘤1例

云南医药 20 0 2年 第 2 3卷第 5期
素治 疗 1周 后 体 温 逐 渐 下 降 ,2周 后 体 温 恢 复 正 常 ,出院血 培 养 阴性 。
小不 等 ,血 小板 分布 不 少 ,未 见血 液 寄生虫 。血生
化 :肝 、 。 功 、血 糖 、 离 子 正 常 。 C 反 应 蛋 白 肾 1 . 4 g L,抗 “ 2 1m / O” 、类 风 湿 因 子 、抗 核 抗 体 阴
脑 内转 移性黑色素瘤 1 例
朱 兴 宝 ,范润金 ,邓 洵鼎 ,封 雨 ,阎 明
( 成都军 区昆明总医院 神经 外科 ,昆明 603 ) 5 0 2
关键词 :黑 色素瘤 ;脑 内转移 ;临 床表现 ;治疗
中 图 分 类 号 :R 3 .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 44 ( 0 2 0 0 2 0 7 06 0 6— 1 1 2 0 ) 5— 4 7— 2
显 著增 强 ,且 强 化 均 匀 。胸 部 x —ry检 查 :左 下 a 肺 第 3前 肋 外 带 可 见 一 椭 圆 形 高 密 度 影 ;直 径 约
颅 内黑色 素瘤 的临床 表现 不甚 典 型 ,常 因生 长 部 位而 异 。转 移者 多伴 有 皮肤 黑 色 素痣恶 变 。本 例 发病 前亦 有 恶变 之 皮肤 黑 色素 痣 ,且 其临 床表 现 的
患者 男性 ,4 6岁 ,因进 行 性 剧 烈 头 痛 伴 右 侧
15m。初 步 诊 断 :左 侧 大 脑 半 球 转 移 瘤 。 手术 全 .c 切影 象学 检 查所 见 之病 灶 ,症状 较 快缓 解 。术 中见
病灶 位 置表 浅 ,边 界 尚清楚 ,肿瘤 质软 而脆 ,黑褐
肢 体无 力 2 0天 ,频 繁 呕 吐 7天 入 院 。2年 前 因右 足底后 内侧皮 肤 硬化 皲裂 而 行病 理检 查 ,结 果 为黑 色 素瘤 ,病 灶 切 除 后 植 皮 并 行 放 射 治 疗 。专 科 情 况 :右 肩关 节 运 动肌 群肌 力 为 Ⅱ级 ,同侧 肘 、腕 关
黑色素瘤脑转移1例报告

时间较长 , 以头痛等 颅高压症状来 院就诊 。头 MR I 表 现病变 呈略高密度 , 增 强后 明显均 一强 化 , 并可见 瘤周 硬脑 膜受 累 ,
似脑膜瘤 , 但患 者有 头痛 , 呕吐症状 , 颈强 (+) , 腰穿示颅 内压 极高 , 蛋 白含量 高 , 氯含量低 , 这些表现均与脑膜 瘤不符 , 结合
医大学西京 医院 、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 内镜专家 委员会 、 中国医师协会 内镜医师分 会神经外 科专家 委员会及 陕 西省神经外科 医师分会神经 内窥镜学组共 同主办 。
本次大会秉承前 四届西安 国际神经外科 论坛精神 , 以学术交 流 , 共 谋发展 , 促进友 谊为 主题 , 为参 会者提供 一个 高水平 的交 流平 台, 分享神经外科各个领域近年来最新临床及科研工作 的进 展 、 技术及成果 。而且 , 会议将重点推 动神 经内窥镜在神 经外科 领域 的应用 。届 时将邀请 中外 著名 神经 内窥镜专家美 国匹兹堡大学 G a r d n e r 教授 、 S n y d e r m a n教 授 、 张 亚卓教授 等进行学 术讲座 及手术演示 。同时 , 还将举办“ 神经 内窥镜 颅底外科高级培训班” 。在 此我们谨 代表会议组委会 向您发 出诚挚 的邀 请。
陕西省神经外科 医师分会神经 内镜学组
张亚卓
费舟
高国栋
刘卫平
m e t a s t a s e s o f m a l i na g nt me l no a ma[ J ] .E u r J S u r g O n c o l ,1 9 9 0,1 6
( 5) : 4 5 1— 4 5 6 .
1 只达石. 黑色素瘤 [ A] . 见: 王忠诚 , 主编.神经外科学 [ M 3 . 第
恶性黑色素瘤多发转移1例

恶性黑色素瘤多发转移1例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是一种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通常发生于皮肤,也可能发生于黏膜和其他组织。
它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癌症,早期发现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然而,即使在早期发现并进行适当治疗的情况下,它仍然可能转移到其他部位,导致病情恶化。
本文将介绍一例恶性黑色素瘤多发转移的病例。
病例描述一位50岁的女性患者于2016年在右下肢发现一颗黑色素瘤,患者身体其他部位皮肤和黏膜无明显病变。
经理所周知的切除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恶性黑色素瘤。
随后,患者接受了放疗和化疗,并在治疗后保持了两年左右的无进展生存。
但在2018年末,患者出现了多发转移,包括右颈淋巴结、胸腹部淋巴结、肺、肝、肠系膜和右侧腹股沟。
此时,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右颈淋巴结和肠梗阻。
治疗过程对于患者的治疗过程,医生采取了综合的治疗方法。
首先,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多次手术切除肿瘤。
此外,患者还接受了多次放疗和化疗。
同时,为了缓解患者的症状,医生还通过输液的方式进行了镇痛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的控制。
但由于黑色素瘤的高度侵袭性和多发性转移,术后仍有新的转移出现。
最终,患者于2019年不幸离世。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肿瘤,可能发生在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对于患者,早期发现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尽管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可以对该病进行有效的控制,但黑色素瘤仍然可能发生转移,导致病情恶化。
因此,对于恶性黑色素瘤的患者,需要多学习相关知识并接受及时的治疗,以尽可能避免病情的恶化。
颅内转移性黑色素瘤1例_杨千朋

低。 ③其它颅内转移瘤:尤其与易伴出血的转移瘤(如绒毛膜 细胞癌)鉴别较困难,此时应紧密结合临床病史、全面系统的 查 找 原 发 灶 [3]。
[参考文献] [1]许瑞雪,刘荣耀,徐英辉,等. 黑色素瘤脑转移 1 例报告[J]. 中华神
经 外 科 疾 病 研 究 杂 志 ,2013,12(2):181-182. [2]汤平,汪海关,叶磊,等. 颅内转移 性 黑 色 素 瘤 1 例 并 文 献 复 习[J].
肛管肿物(HE 染色)。 镜下见瘤细胞呈弥漫排列,形态不规则,核大圆形或卵圆形,核仁大,核分裂象易见,可见黑色素。 图 5~7 颅脑平扫,
左额颞叶混杂信号占位,以短 T1 短 T2 信号为主,周围中-重度水肿区。 图 8 增强扫描病灶内部及边缘轻-中度强化。
[收稿日期] 2016-03-01;[修回日期] 2016-05-03 [作者简介] 杨千朋(1982-),男,山东菏泽人,主治医师。 E-mail:49943577@ [通讯作者] 杨千朋,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712000。 E-mail:49943577@
蒙建文,梁礼平,王啊娜(解放军第 180 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MENG Jian-wen, LIANG Li-ping, WANG A-na(The 180th Hospital of PLA, Quanzhou Fujian 362000, China)
[关键词] 梅毒;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 R759.1;R817.4;R814.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1062(2016)10-0752-03
病 例 男 ,45 岁 ,近 10 天 感 胸 闷 伴 胸 痛 ,无 咳 嗽 、咳 痰 , 无发热,双侧腹股沟触及多个淋巴结,无其他不适,既往无肿 瘤及手术史。 有不洁性生活史,体格检查阴茎冠状沟处包皮 可见皮肤损伤,双侧腹股沟可触及多个淋巴结,表面无红肿, 无触痛及压痛。 胸部 CT 平扫见右下肺结节,为明确诊断进一 步行 PET/CT 检查。
颅骨黑色素细胞转移瘤1例

颅骨黑色素细胞转移瘤1例【关键词】颅骨黑色素细胞转移瘤1 病例资料患者,女,56岁。
因发现左顶部无痛性包块1月余入院。
患者于1月前无意中发现头左顶部头皮局限隆起,约花生米大小,质硬,不活动,局部皮肤无红肿,无压痛。
近20天来包快迅速生长约核桃大小,伴局部轻度疼痛,颅骨X线片检查未见明显骨质破坏。
查体见,左额顶骨性肿物,呈半球形,约3cm×3cm×2.5cm,压痛(+),血常规及生化检查未见异常。
颅脑CT示左顶骨局限性骨质破坏影,虫蚀样缺损灶,长约3cm,周围软组织肿胀,局限性增生,颅板内下可见梭型软组织影。
行手术切除,术中见颅骨肿瘤侵犯颞肌筋膜及骨膜,肿物约3cm×2.8cm×2.5cm大小,蓝灰色,质松脆,肿物呈破坏性生长,中心质软松脆,内外板骨质均破坏,侵及硬脑膜,硬脑膜呈灰白色,增厚约0.5cm。
全切肿瘤,切除后形成7 cm×7 cm的骨缺损。
病理诊断:颅骨黑色素细胞转移瘤。
检查皮肤、胸部、骨盆、脊柱、四肢及腹腔脏器检查未见明确原发灶,也未有作者单位:252500 山东省冠县人民医院黑色素瘤手术史。
20天后患者好转出院,回家后逐渐出现低热、纳差、消瘦,3个月后死亡。
2 讨论颅骨组织无黑色素细胞,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多来源于软脑膜的成黑色素细胞。
Willis提出诊断原发性黑色素瘤的三个基本条件:①皮肤及眼球未发现有黑色素瘤;②上述部位以前未做过黑色素瘤切除术;③内脏无黑色素瘤转移。
若颅骨发生黑色素细胞瘤,则均为转移瘤,主要来源于皮肤及颅内黑色素瘤,本例患者术前查体皮肤、胸部、骨盆、脊柱、四肢及腹腔脏器均未见明确黑色素细胞瘤原发灶,其转移途径可经血运转移,颅内恶性程度高的肿瘤还可直接侵蚀颅骨。
该病术前诊断多较困难,多需借助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才能明确诊断。
本例患者则以直接侵蚀颅骨为生长特点,侵犯至骨膜、颞肌筋膜。
其恶性程度高,病程短,发展快,以破坏性生长为特点,其病灶多单发,可侵及头皮及硬膜,亦可向颅内生长,易并发颅内出血,其预后多较差。
多发颅内外沟通恶性黑色素瘤1例

6 2 例患者行 P D T 成功率 1 0 0 % 。有 1 例 出现
P D T创伤小 , 手术过程简单方便 , 用时短 , 定位 准确, 配合严密 的
【 关键词 】 经皮气 管切开术 ; 并 发症 ; 危重症 ; 护理
【 中图分 类号 】 R 4 7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 — 7 1 4 7 . 2 0 1 5 . 0 3 . 1 O 1
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病监 护中是很常 见 的操作。 随着对 重症监护需求 的增加 , 了床旁经皮气管切开术 ,经过精心准备
徐 海燕 鲁 杰
方法 对6 2 例 施行床旁经皮 【 摘要】 目的 探讨 在床旁行微创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 P D T ) 围术期 的护理方法 , 以提高其护理水平 。
气 管切开术的重症患者术前 、 术中 、 术后及并发症 的护理方法进行 总结 。观察其疗效 。 结果 术后 出血 , 1 例 出现术后气囊破 裂。 无1 例严重并发症 , 无 1 例死亡 。 结论
增强扫描显示肿块强化明显。 诊 断 病灶的病 例 , 治 1 例多发颅 内外 沟通 恶性 黑色素瘤病 破 坏 , 临床上极 为少见 , 未见相关
例, 报告如 下。
1 临 床 资 料
考虑多发转移性肿瘤 ,恶性黑 色素瘤 首 文献报道 。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常来 自 先考虑 。 经与家属商量后 , 予行后枕部肿 于躯 干和 四肢皮 肤等 黑色素痣 恶性变 ,
黑色素瘤往往病程短 , 进展快 , 恶性程度
畋稿 日期 : 2 0 1 5 — 2 — 2 ] ( 编辑 : 温 良)
高, 复发率高 , 预后差 。恶性黑色素瘤 白 种 人比有色人种发病率高[ 1 1 。 美 国白种人
神经皮肤黑变病并颅内黑色素瘤1例

部中轴的巨大型黑色素细胞痣,伴有卫星灶,主要分布在头 部、肩部及四肢等,上覆毛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可表现为 颅内压增高、癫痫样发作、神经症状等。目前,神经皮肤黑变 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差,转变为恶性黑素瘤的概率在 6%~60%。一般在 1~2 岁前发病者,预后差,大约 50%的患儿 在 1 岁以内死于脑膜、脑脊髓的黑素细胞浸润,个别病例可存 活至 20 岁以上。本文病例为 16 岁青年,半年前出现神经系 统症状,短期内病情进行性加重,最终因脑膜黑素细胞浸润, 导致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 年 3 月第 24 卷第 3 期 Chin J Clin Neurosurg, March 2019, Vol. 24, No. 3
-191-
● 个案报告 ●
神经皮肤黑变病并颅内黑色素瘤 1 例
张晓杰 于 谦 刘 岩 张舒婉 常海春 李 涛 辛国强
【关键词】 颅内黑色素瘤;神经皮肤黑变病;显微手术 【文章编号】 1009-153X(2019)03-0191-01 【文献标志码】 B
2讨论
神经皮肤黑变病是一种罕见的非家族遗传性神经皮肤 综合征的一种,无明显性别差异,无家族史,具有散在发病等 特点。其基本特征为先天性巨大或多发性皮肤色素痣伴中 枢系统黑素细胞增生。诊断标准为:大片或多发的异常先天 性色素痣;皮肤色素痣无恶变征象;除神经系统外,其他器官 无原发性恶性黑素瘤。由于黑素为顺磁性物质,MRI 检查对 黑素较为敏感,表现为短 T1、短 T2 信号。神经皮肤黑变病脑 脊液检查可以见脑脊液压力增高,蛋白含量增加,胞质内含
头部多发原发性恶性肿瘤1例

2 讨论
多发原发性肿瘤 : 是指同一宿主的单个或多个器官同时或 先后发生 2 以上的原发性肿瘤 ; 每个肿瘤均为恶性、均具有独特 的病理学形态、必须除外转移或复发 [1]。国内外的发病率不同, 国 外 约 为:11%-21%[2],国 内 约 为:0.4%-2.4%。 其 发 病 率 低 的 原 因 可 能 为 :( 1 )对 多 发 原 发 性 恶 性 肿 瘤 的 关 注 不 够 ,认 为 是 转 移 瘤;(2)原发病灶较小,不易被发现;(3)患者曾出现过,但未
及时到医院就诊。Liu 等 [3] 研究示:头部发生多发原发恶性肿瘤 的 机 率 为:5.56%,较 其 他 部 分 的 机 率 高。gan 等 [4] 研 究 结 果 显 示 :在 头 颈 部 的 患 者 中 ,癌 症 部 位 和 吸 烟 状 况 会 影 响 第 二 原 发 肿 瘤的风险和分布。Zhai[5] 等研究结果:多原发恶性肿瘤经积极治 疗后,总体 2 年和 5 年生存率分别为 54.3%和 31.4%,中位生存 时间为 28.0 个月。目前,多发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尚未 统 一 ,病 因 尚 未 清 楚 ,大 部 分 学 者 认 为 可 能 与 患 者 长 期 接 触 致 癌 物 、遗 传 因 素 、机 体 免 疫 力 、既 往 接 受 过 化 疗 和 放 疗 等 因 素 有 关 。 此 患 者 既 往 接 受 过 放 疗 ,但 是 据 患 第 二 原 发 肿 瘤 间 隔 时 间 过 长 , 诱 发 第 二 肿 瘤 的 可 能 性 较 小。 面 对 多 发 原 发 性 恶 性 肿 瘤,应 积 极 治 疗,在 治 疗 原 发 性 恶 性 肿 瘤 时,应 进 行 长 期 随 访,不 应 忽 视 多 发 原 发 性 恶 性 肿 瘤 的 早 期 诊 断,大 部 分 学 者 推 荐 以 手 术 治 疗 为 主 ,原 发 性 恶 性 肿 瘤 的 有 效 治 疗 可 能 产 生 有 希 望 的 疗 效 ,值 得 进 一 步 研 究。 治 疗 方 案 应 根 据 患 者 的 身 体 情 况,个 体 化 治 疗 方 案。 多 发 性 原 发 性 恶 性 肿 瘤 应 引 起 临 床 大 夫 的 重 视,完 善 相 关 检 查,明 确 诊 断,制 定 合 理 的 治 疗 方 案。 延 长 患 者 的 生 存 期,同 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多发转移性黑色素瘤一例
【关键词】颅内多发转移性黑色素瘤;治疗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6.14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1337-02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73岁,以突发左下肢无力4小时入院。
患者4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下肢无力,伴左侧枕颈部疼痛。
急诊送至我院,行头颅ct提示颅内多发高密度占位变(右侧额叶、顶叶、岛叶,左侧颞叶、小脑、脑干)其中右侧顶叶病变伴出血,伴右侧脑室受压。
患者既往左足内侧黑痣病史10余年,初期约蚕豆大小,曾有破溃脱落,现呈黄豆大小。
50天前曾因间断头晕于外院查头颅mri提示颅内未见明显异常。
查体:心肺未见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babinski征可疑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左下肢肌力约ⅰ级,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左足内侧皮肤可见黄豆大小黑色隆起,表面欠平整,无毛发。
头颅mr检查:颅内(右侧额叶、顶叶、岛叶,左侧颞叶、小脑、脑干)多发囊实性占位变,右侧额顶及左侧颞叶囊性病变呈短t1短t2信号改变,其他实性病变呈等t1或稍短t1、混杂t2信号改变。
双侧脑室后角可见短t1短t2液性影。
增强扫描见病灶强化不明显。
行胸部ct扫描提示纵膈转移可能。
左足皮肤黑色肿物病理检查:提示黑色素瘤,瘤细胞增生异常活跃。
余检查未见明显异
常。
临床诊断:颅内多发转移性黑色素瘤伴瘤卒中。
入院给予止血、减轻脑水肿等治疗,住院当天肢体无力即有好转,至第二天左下肢肌力恢复至ⅲ级,至第10天后恢复至ⅳ级。
住院第20天复查头颅ct提示:右侧顶叶脑室旁高密度影消失,余同前对比无明显变化。
患者拒绝接受进一步治疗,现处于带瘤生存状态。
2 讨论
颅内黑色素瘤多为转移性病变,原发性病变非常少见。
转移性颅内黑色素瘤常为多发,多来自皮肤、眼脉络丛和肾上腺髓质等部位起源的恶性黑色素瘤,经血液转移,可发于大脑、小脑及脑干等任何部位。
约占颅内肿瘤的0.1%-0.3%。
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平均生存期不超过5个月[1]。
mri是颅内黑色素瘤的重要检查方法,但其常常因为伴发囊变、出血等现象使检查结果多种多样。
由于黑色素的顺磁性使得单纯颅内黑色素瘤不伴有出血时具有典型的信
号改变。
黑色素瘤在ct和mri均可被增强。
本例ct、mr表现与文献报道相似,主要表现为顺磁性信号改变、脑组织水肿和肿瘤卒中出血改变。
一般说来结合病患典型临床表现,首选头颅mri检查,根据其典型的短t1短t2信号改变,可初步确立诊断,但最终仍需要靠组织病理确诊。
本例患者发病前有皮肤黑色素痣恶变病史,而且50天前头颅mri 检查尚未见明显异常。
其发病特点是:以颅内占位导致肢体功能缺损症状为表现,急性起病,结合皮肤肿物病理,确立颅内多发转移
性黑色素瘤诊断。
但给予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较快。
影像学提示:短期内出现多个颅内占位病变,生长迅速,伴右侧顶叶脑室旁肿瘤卒中,但是在入院第20天复查时,右侧额叶处原高密度病灶几乎完全消失,体现了颅内转移性黑色素瘤变化的多样性。
但是仍存在其他转移灶多发于大脑、小脑、脑干等区域,故预后较差。
目前颅内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疗手段有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手术切除是颅内单发的黑色素瘤主要的治疗方法。
通过手术的方法可以切除较大的转移病灶以直接解除其占位症状,之后再行后续术后放化疗以杀死残存的肿瘤组织和亚临床病灶。
一般说来,颅内黑色素瘤对放疗、化疗的反应均比较差,但是有研究表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黑色素瘤的效果较普通放疗
好得多。
在神经导航立体定向下,单次的大剂量照射能够增加射线对肿瘤组织的杀伤性,而对周围正常脑组织损伤较小,能够提高局部转移灶的控制率。
生存分析研究表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在单发黑色素瘤脑转移病灶中的效果较好[2]。
本病例是多发颅内转移性黑色素瘤,而且脑干中也可见转移灶,故不宜手术切除,我们建议行伽玛刀治疗,但是患者拒绝接受进一步治疗。
颅内转移性黑色素瘤起病急、病情发展较快,因此掌握颅内黑色素瘤的典型影像学改变,并结合外周原发病灶病理检查,是诊断颅内黑色素瘤的关键。
治疗宜按照病灶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或者多种手段联合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greco crasto s,soffietti r,bradae gb.primitive cerebral melanoma: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surgical neurology,2001,55(03):163-168.
[2]陈坚.颅内转移性黑色素瘤1例[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8,13(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