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黑色素瘤

合集下载

脑内转移性黑色素瘤1例

脑内转移性黑色素瘤1例
维普资讯
云南医药 20 0 2年 第 2 3卷第 5期
素治 疗 1周 后 体 温 逐 渐 下 降 ,2周 后 体 温 恢 复 正 常 ,出院血 培 养 阴性 。
小不 等 ,血 小板 分布 不 少 ,未 见血 液 寄生虫 。血生
化 :肝 、 。 功 、血 糖 、 离 子 正 常 。 C 反 应 蛋 白 肾 1 . 4 g L,抗 “ 2 1m / O” 、类 风 湿 因 子 、抗 核 抗 体 阴
脑 内转 移性黑色素瘤 1 例
朱 兴 宝 ,范润金 ,邓 洵鼎 ,封 雨 ,阎 明
( 成都军 区昆明总医院 神经 外科 ,昆明 603 ) 5 0 2
关键词 :黑 色素瘤 ;脑 内转移 ;临 床表现 ;治疗
中 图 分 类 号 :R 3 .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 44 ( 0 2 0 0 2 0 7 06 0 6— 1 1 2 0 ) 5— 4 7— 2
显 著增 强 ,且 强 化 均 匀 。胸 部 x —ry检 查 :左 下 a 肺 第 3前 肋 外 带 可 见 一 椭 圆 形 高 密 度 影 ;直 径 约
颅 内黑色 素瘤 的临床 表现 不甚 典 型 ,常 因生 长 部 位而 异 。转 移者 多伴 有 皮肤 黑 色 素痣恶 变 。本 例 发病 前亦 有 恶变 之 皮肤 黑 色素 痣 ,且 其临 床表 现 的
患者 男性 ,4 6岁 ,因进 行 性 剧 烈 头 痛 伴 右 侧
15m。初 步 诊 断 :左 侧 大 脑 半 球 转 移 瘤 。 手术 全 .c 切影 象学 检 查所 见 之病 灶 ,症状 较 快缓 解 。术 中见
病灶 位 置表 浅 ,边 界 尚清楚 ,肿瘤 质软 而脆 ,黑褐
肢 体无 力 2 0天 ,频 繁 呕 吐 7天 入 院 。2年 前 因右 足底后 内侧皮 肤 硬化 皲裂 而 行病 理检 查 ,结 果 为黑 色 素瘤 ,病 灶 切 除 后 植 皮 并 行 放 射 治 疗 。专 科 情 况 :右 肩关 节 运 动肌 群肌 力 为 Ⅱ级 ,同侧 肘 、腕 关

颅内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9例临床分析

颅内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9例临床分析
用 。本 组 资料显 示 ,0 2 6例 胆 汁 反 流性 胃炎 患 者 中 , 幽 门螺 旋杆 菌 阳性 6 6例 , 3 % 。而我 院同期非 胆 占 2 汁反流性 胃炎 13 8 2例患 者 胃镜 检查 , 门螺 旋杆 菌 幽 阳性者 13 15例 , 6 . % , 组 比较 差 异有 统 计 学 占 19 两 意义 , 汁 反流 性 胃炎 幽 门螺 旋 杆 菌 感 染 率 低 于 非 胆 胆 汁反 流 的患 者 , 提示 胆 汁反 流 性 胃炎 的 胃黏 膜 损
t mo e e t n fo J n a y 2 0 o J n a 0 0 wee e rl d i h s su y T er c i ia n ma ig d t e e r t s e t ey u rr s c i r m a u r 0 0 t a u r 2 1 r n o l n t i t d . h i l c l a d i gn aa w r er p ci l o y e n o v
a aye a dtetea e t f csweefl we patrteo eain Reu t P i r so sweefu di ae . n lz d,n h rp ui ef t r ol d u f p rt . s l h c e o e h o s rmayl in r 0 n n9 c ss Amo gte e n h m.
[ 摘要 ] 目的
峰, 张 炜 , 小强 郑
探讨颅 内转移性恶性黑 色素瘤的临床表现 、 断及手术切 除效果 。方法 回顾 性分 析我科 自2 0 诊 00年 1 9
月 ~2 1 0 0年 1月 l O年间手术切除 的 9例颅 内转移性恶性 黑色 素瘤的 临床和影 像学 资料 , 跟踪 随访患 者术后 疗效 。结果

颅内恶性黑色素瘤的CT及MRI的表现及临床病理学研究

颅内恶性黑色素瘤的CT及MRI的表现及临床病理学研究
De pa r t me n t of Ne ur o s u r ge r y,Fi r s t Af 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Chi n a Me di c a l
Uni ve r s i t y ( Sh e ny a n g l1 00 0 1)
ABS TRACT
Li Lo ng
Du Sha on a n W u Pe n g f e i e t a l
Ob j e c t i v e: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ma l i g n a n t me l a n o ma wa s c o mp a r a t i v e l y r a r e i n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t u mo r s
摘 要 目的 : 颅 内恶性 黑 色素 瘤是 颅 内比较 罕 见 的肿 瘤 , 发 病 率较 低 。本 文探 讨 颅 内黑 色
素瘤 的影像 学表 现 , 诊 断, 病 理 。方 法 : 回顾性 研 究我 院近 2 0年 来 1 6例 临床 病理 诊 断为 颅 内恶性
黑 色素 瘤的 患者病例 , 这 些 患者 均进 行过 手 术 治 疗 , 根 据 其影 像 学表 现 、 病理 诊 断及 其 预 后进 行 细 致分析 。 结果 : 这 1 6例 颅 内黑 色素 瘤 患者 的症 状 以颅 内 占位 效应 、 癫 痫与神 经 系统 损 害定 位症 状
为主 。C T 与 MR I 表现 多种 多样 , 差异性较 大, MR I 具有短 T , 短T 典 型表现 有 1 0例 患者 。病 理 诊 断为上皮样 黑 色素 细胞 瘤共 有 1 3例 , 免 疫组化 特异 性标记 物 S 一 1 0 0 ( 溶 解蛋 白) 和 HMB 4 5 ( 人 黑

颅内黑色素瘤是怎么回事?

颅内黑色素瘤是怎么回事?

颅内黑色素瘤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颅内黑色素瘤的病理病因,颅内黑色素瘤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颅内黑色素瘤病因*一、发病原因体表恶性黑色素瘤多发于皮肤、黏膜、视网膜等处,向颅内转移而成为继发性颅内黑色素瘤,也存在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但很少见。

*二、发病机制颅内黑色素瘤细胞多存在于脑底部及各脑皮层的沟裂处。

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来源于软脑膜黑色素小泡或蛛网膜黑色素细胞,经脑膜扩散并向脑实质内蔓延,采取直接种植或血性转移等形式。

脑内瘤灶常呈多发性,广泛分布于脑膜、蛛网膜、脑皮层及皮层下区。

颅内转移性黑色素瘤则随血流分布。

以脑内病变为主,也可同时发生脑膜转移。

严重的颅内黑色素瘤可波及全部中枢神经系统。

高度恶性者甚至可侵犯颅骨及脊髓组织。

肿瘤组织也可浸润和侵蚀脑表面血管导致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

单纯病理组织学检查很难确定颅内黑色素瘤为原发性或继发性。

因两者在组织形态学上基本一致。

肿瘤呈灰黑色,因肿瘤部位不同形态不一。

脑内肿瘤常呈结节状,界线尚清,脑膜或近皮层的肿瘤呈弥漫或地毯状。

若近颅底常包绕周围脑神经,造成多发性脑神经损害,侵及脊髓者常伴有相应节段的脊髓神经根症状。

显微镜检查可见瘤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常被色素掩盖或挤向一侧,很少有核分裂现象。

胞质内有颗粒状或块状的黑色素,瘤细胞无一定排列方式,在蛛网膜下腔聚集成堆,或沿血管向外延伸。

颅内黑色素瘤无论在组织发生、形态及生物学行为等方面,均难与黑色素型脑膜瘤相区别。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颅内黑色素瘤病因,颅内黑色素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颅内黑色素瘤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颅内黑色素瘤”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颅内黑色素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颅内黑色素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颅内黑色素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颅内黑色素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颅内黑色素瘤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颅内黑色素瘤如何诊断鉴别,颅内黑色素瘤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颅内黑色素瘤常见检查:常见检查:颅脑CT检查、颅脑MRI检查、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一、检查腰椎穿刺脑压常偏高,脑脊液中蛋白、细胞数均不同程度增高。

如肿瘤侵及血管引起出血时,脑脊液常为血性。

1.脑血管造影颅内黑色素瘤的血运丰富,易侵及血管壁引起瘤内出血和广泛血性转移。

脑血管造影可见丰富的肿瘤循环和染色,有较高诊断价值。

2.CT扫描可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和范围,但诊断特异性较差。

CT扫描病灶多表现为高密度影,少数也可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均匀或非均匀性强化。

3.MRI 对颅内黑色素瘤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CT,典型MRI表现为短T1和短T2信号,少数不典型MRI表现为短T1和长T2或等T1等T2信号,这取决于瘤中顺磁性黑色素含量和分布及瘤内出血灶内顺磁正铁血红蛋白含量的多少。

*以上是对于颅内黑色素瘤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颅内黑色素瘤应该如何鉴别诊断,颅内黑色素瘤易混淆疾病。

*颅内黑色素瘤如何鉴别?:*一、鉴别1.颅内胶质瘤与颅内黑色素瘤在临床上相似,极易误诊。

CT及MRI有明显占位效应及大片水肿带。

在MRI扫描中,病变呈均匀的短T1和短T2信号为黑色素瘤的特征性表现。

2.脑血管病及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部分颅内黑色素瘤由于生长迅速,发生瘤卒中性出血。

肿瘤组织也可侵及脑表面血管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

CT及MRI扫描可以鉴别。

儿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除考虑颅内先天性血管畸形外,还应考虑颅内黑色素瘤伴出血的可能性。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颅内黑色素瘤应该做哪些检查,颅内黑色素瘤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颅内黑色素瘤”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颅内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15例报告

颅内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15例报告

颅内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15例报告景治涛;刘佳;班允超;李龙;孙允伟;杜绍楠;李志鹏;勾丹青;郭宗泽【期刊名称】《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年(卷),期】2014(13)3【摘要】目的颅内黑色素瘤发病率较低,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本文探讨颅内黑色素瘤的诊断与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临床病理诊断为颅内黑色素瘤的病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根据其影像学、病理与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颅内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以占位效应、癫痫与局灶神经症状为主,CT与MRI表现多样,MRI典型表现只有5例,上皮样细胞是病理的主要类型共13例,溶解蛋白(S-100)的敏感性与人黑色素相关抗原(HMB-45)的特异性结合可以对诊断有所帮助.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患者平均生存期为12个月,继发性颅内黑色素瘤平均生存期为5个月.结论颅内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手术大体所见与病理是确诊的主要手段,但患者总体预后较差,继发性颅内黑色素瘤较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更差.【总页数】4页(P259-262)【作者】景治涛;刘佳;班允超;李龙;孙允伟;杜绍楠;李志鹏;勾丹青;郭宗泽【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辽宁沈阳1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4【相关文献】1.颅内恶性黑色素瘤的显微外科治疗: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王军;郭宗泽;王运杰;欧绍武;王义宝;邢德广;仇波;李婷2.颅内黑色素瘤诊断及治疗(附2例报告) [J], 郭春雨;姚洁民;朱晟;卢科;梁真3.颅内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与治疗 [J], 马文超;唐晓平;罗波;李峥;赵龙;彭华;4.颅内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与治疗 [J], 马文超;唐晓平;罗波;李峥;赵龙;彭华5.颅内原发恶性黑色素瘤MRI 1例报告 [J], 吕青青;张勇;程敬亮;汪卫建;许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颅内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

颅内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
例, 占4 8 %。提示青年儿童多见 , 起病迅 速 , 病 程短 , 1 0天 ~
瘤: 是一种起源于脑膜上皮的良 性肿瘤 , 镜下与脑膜瘤相似 ,
可见典型的旋 涡状 结 构 , 常含 砂砾 体 或钙 化 灶 。免 疫组 化 E MA、 v i m e n t i n阳性 , S - 1 0 0蛋 白阴性 l ' J 。( 3 ) 黑色 素性神 经鞘 瘤 : 即神经鞘瘤伴黑 色素沉着 , 镜下 细胞 异型性小 , 核分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临床与 实验病理 学杂志
J C l i n E x p P a t h o l 2 0 0 7 A p r ; 2 3 ( 2 )
・ 2 3 9・
前认 为 颅 内原 发 性 恶 性 黑 色 素 瘤 多 起 源 于 软 脑 膜 的 黑 色 素
性, HMB  ̄5多数报道 阳性 。( 4 ) 其 它还应 和具有 产生黑 色素功能的 中枢上皮 肿瘤 如室管膜 瘤 、 脉络膜 丛乳 头状 瘤 、 神经结节细胞胶质瘤 、 松果 体母 细胞瘤 、 髓母 细胞 瘤等 相鉴 别, 依据典 型的组织 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检查鉴别 相对容易。 该瘤生长快 , 恶性 程度高 , 预后极 差 , 大 多患者在 术后半 年 内死亡 , 一般 不超过 1年。治疗 以手 术切 除为 主 , 主张 在 不影响功能 的情况下尽可能彻 底切 除肿瘤 , 为提 高生存期术 后应结合放 、 化疗和免疫 等综合 措施 。放疗 , 尤 其定 向放疗 有一定疗效 。由于全身给药不 易透过血脑屏障 , 因此 化疗宜
鞘 内注 药 。
参 考 文 献
[ 1 ] 陈 功, 江澄川.颅 内恶 性黑 色素瘤 的诊 断 [ J ] . 中华外 科杂
表现 T 1 w 高信 号 , w 低信号 , 这 一信 号特点与上皮性脑膜

颅内黑色素瘤的症状有哪些?

颅内黑色素瘤的症状有哪些?

颅内黑色素瘤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视盘水肿、偏瘫、头痛、恶心与呕吐、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意识障碍
依据肿瘤所在部位、形态、大小及数目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

1.颅内压增高症状表现为头痛,呈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视盘水肿。

2.神经系统损害定位症状肿瘤发生于脑实质内或侵入脑室内可
发生偏瘫、失语、偏盲、癫痫、精神症状等。

发生于脊髓可出现相应脊髓节段感觉、运动障碍。

3.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肿瘤卒中症状当肿瘤侵及血管时,可发生肿瘤内、脑实质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上可出现突发性意识障碍、呕吐,甚至发生脑疝。

4.其他肿瘤位于颅底,可侵及多组脑神经,出现多组脑神经损害。

肿瘤代谢产物对软脑膜或蛛网膜的刺激,可产生蛛网膜炎或脑膜炎症状。

蛛网膜炎性反应及肿瘤细胞在蛛网膜下腔扩散、聚集可引起脑积水,继而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由于颅内黑色素瘤生长快、病程短,常易误诊为蛛网膜炎、脑血管病、颅内胶质瘤及癫痫等。

临床上凡病程短,颅内压增高症状发展快,CT及MRI检查明显占位效应,体表或内脏有黑色素瘤手术史,应想到颅内黑色素瘤的可能性。

术中发现肿瘤区域的硬脑膜、脑组织或肿瘤呈黑色病变,为诊断颅内黑色素瘤的可靠依据。

但术前很难达
到定性诊断。

不过较公认的诊断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的先决条件是:①皮肤及眼球未发现黑色素瘤;②上述部位以前未作过黑色素瘤手术;③内脏无黑色素瘤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ortal/mode.php?m=cms&q=list&column=173颅内黑色素瘤科室:外科肿瘤科并发症:术后可能出现颅内压增高、昏迷、脑疝,主要原因为脑水肿、颅内血肿及脑积水。

术中操作粗糙,牵拉过重,术野暴露时间过长,损伤大动脉、静脉或失血过多均易导致术后脑水肿的发生。

颅内血肿的发生主要与止血不彻底,盲目止血及血压波动不稳定有关。

如在术后12h内病情加重,首先应考虑颅内出血。

脑室、脑池及其附近手术或颅后窝手术,直接或间接影响脑脊液循环,可发生脑积水,使病人术后颅内压增高症状逐渐加重。

(本站内容未经药历网许可禁止转载)概述颅内黑色素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颅内恶性肿瘤。

临床病程进展迅速,恶性程度较高,诊断治疗非常困难。

颅内黑色素瘤的血运丰富,易侵犯血管病引起瘤内出血和广泛血性播散转移,预后极差。

病理颅内黑色素瘤细胞多存在于脑底部及各脑皮层的沟裂处。

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来源于软脑膜黑色素小泡或蛛网膜黑色素细胞,经脑膜扩散并向脑实质内蔓延,采取直接种植或血性转移等形式。

脑内瘤灶常呈多发性,广泛分布于脑膜、蛛网膜、脑皮层及皮层下区。

颅内转移性黑色素瘤则随血流分布。

以脑内病变为主,也可同时发生脑膜转移。

严重的颅内黑色素瘤可波及全部中枢神经系统。

高度恶性者甚至可侵犯颅骨及脊髓组织。

肿瘤组织也可浸润和侵蚀脑表面血管导致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

单纯病理组织学检查很难确定颅内黑色素瘤为原发性或继发性。

因两者在组织形态学上基本一致。

肿瘤呈灰黑色,因肿瘤部位不同形态不一。

脑内肿瘤常呈结节状,界线尚清,脑膜或近皮层的肿瘤呈弥漫或地毯状。

若近颅底常包绕周围脑神经,造成多发性脑神经损害,侵及脊髓者常伴有相应节段的脊髓神经根症状。

显微镜检查可见瘤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常被色素掩盖或挤向一侧,很少有核分裂现象。

胞质内有颗粒状或块状的黑色素,瘤细胞无一定排列方式,在蛛网膜下腔聚集成堆,或沿血管向外延伸。

颅内黑色素瘤无论在组织发生、形态及生物学行为等方面,均难与黑色素型脑膜瘤相区别。

临床表现依据肿瘤所在部位、形态、大小及数目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

1.颅内压增高症状? 表现为头痛,呈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视盘水肿。

2.神经系统损害定位症状? 肿瘤发生于脑实质内或侵入脑室内可发生偏瘫、失语、偏盲、癫痫、精神症状等。

发生于脊髓可出现相应脊髓节段感觉、运动障碍。

3.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肿瘤卒中症状? 当肿瘤侵及血管时,可发生肿瘤内、脑实质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上可出现突发性意识障碍、呕吐,甚至发生脑疝。

4.其他? 肿瘤位于颅底,可侵及多组脑神经,出现多组脑神经损害。

肿瘤代谢产物对软脑膜或蛛网膜的刺激,可产生蛛网膜炎或脑膜炎症状。

蛛网膜炎性反应及肿瘤细胞在蛛网膜下腔扩散、聚集可引起脑积水,继而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诊断由于颅内黑色素瘤生长快、病程短,常易误诊为蛛网膜炎、脑血管病、颅内胶质瘤及癫痫等。

临床上凡病程短,颅内压增高症状发展快,CT及MRI检查明显占位效应,体表或内脏有黑色素瘤手术史,应想到颅内黑色素瘤的可能性。

术中发现肿瘤区域的硬脑膜、脑组织或肿瘤呈黑色病变,为诊断颅内黑色素瘤的可靠依据。

但术前很难达到定性诊断。

不过较公认的诊断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的先决条件是:①皮肤及眼球未发现黑色素瘤;②上述部位以前未作过黑色素瘤手术;③内脏无黑色素瘤转移。

治疗由于颅内黑色素瘤生长迅速,恶性程度极高,而且极易颅内种植转移扩散及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目前治疗较为困难。

大多数颅内黑色素瘤患者手术后存活可超过1年,而非手术治疗存活期为5个月。

因此,手术治疗仍为目前颅内黑色素瘤病人主要治疗手段。

对有明显颅内压增高而CT或MRI有占位效应者,应该手术治疗,必要时连同病变脑叶一并切除。

术中应注意周围脑组织的保护,以免肿瘤细胞扩散转移。

应尽量避免切入脑室,以防脑室系统种植转移。

对CT或MRI占位效应不明显,但颅内压增高症状严重,脑室扩大者,可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以缓解颅内高压,但在脑室穿刺时应尽量避开肿瘤区域,以防脑室或腹腔种植转移。

近年来,采用手术切除肿瘤后配合放疗和化疗方法,对延长病人生命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有人采用免疫治疗亦取得了可喜的结果。

由于颅内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界限有时欠清,且极易种植转移,故手术后复发很难避免。

术中注意保护周围脑组织,用棉片将肿瘤区与其他部位特别是脑脊液通道隔开,冲洗液及时吸去,防止外溢,可减少肿瘤细胞扩散种植的机会。

在非重要功能域尽量争取将肿瘤全切。

对可能发生肿瘤或碎块漂散种植者,术后及时作放射治疗。

预防无特殊。

颅内黑色素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一)发病原因体表恶性黑色素瘤多发于皮肤,黏膜,视网膜等处,向颅内转移而成为继发性颅内黑色素瘤,也存在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但很少见。

(二)发病机制颅内黑色素瘤细胞多存在于脑底部及各脑皮层的沟裂处,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来源于软脑膜黑色素小泡或蛛网膜黑色素细胞,经脑膜扩散并向脑实质内蔓延,采取直接种植或血性转移等形式,脑内瘤灶常呈多发性,广泛分布于脑膜,蛛网膜,脑皮层及皮层下区,颅内转移性黑色素瘤则随血流分布,以脑内病变为主,也可同时发生脑膜转移,严重的颅内黑色素瘤可波及全部中枢神经系统,高度恶性者甚至可侵犯颅骨及脊髓组织,肿瘤组织也可浸润和侵蚀脑表面血管导致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

单纯病理组织学检查很难确定颅内黑色素瘤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因两者在组织形态学上基本一致,肿瘤呈灰黑色,因肿瘤部位不同形态不一,脑内肿瘤常呈结节状,界线尚清,脑膜或近皮层的肿瘤呈弥漫或地毯状,若近颅底常包绕周围脑神经,造成多发性脑神经损害,侵及脊髓者常伴有相应节段的脊髓神经根症状,显微镜检查可见瘤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常被色素掩盖或挤向一侧,很少有核分裂现象,胞质内有颗粒状或块状的黑色素,瘤细胞无一定排列方式,在蛛网膜下腔聚集成堆,或沿血管向外延伸,颅内黑色素瘤无论在组织发生,形态及生物学行为等方面,均难与黑色素型脑膜瘤相区别。

依据肿瘤所在部位、形态、大小及数目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

1.颅内压增高症状表现为头痛,呈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视盘水肿。

2.神经系统损害定位症状肿瘤发生于脑实质内或侵入脑室内可发生偏瘫、失语、偏盲、癫痫、精神症状等。

发生于脊髓可出现相应脊髓节段感觉、运动障碍。

3.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肿瘤卒中症状当肿瘤侵及血管时,可发生肿瘤内、脑实质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上可出现突发性意识障碍、呕吐,甚至发生脑疝。

4.其他肿瘤位于颅底,可侵及多组脑神经,出现多组脑神经损害。

肿瘤代谢产物对软脑膜或蛛网膜的刺激,可产生蛛网膜炎或脑膜炎症状。

蛛网膜炎性反应及肿瘤细胞在蛛网膜下腔扩散、聚集可引起脑积水,继而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由于颅内黑色素瘤生长快、病程短,常易误诊为蛛网膜炎、脑血管病、颅内胶质瘤及癫痫等。

临床上凡病程短,颅内压增高症状发展快,CT及MRI检查明显占位效应,体表或内脏有黑色素瘤手术史,应想到颅内黑色素瘤的可能性。

术中发现肿瘤区域的硬脑膜、脑组织或肿瘤呈黑色病变,为诊断颅内黑色素瘤的可靠依据。

但术前很难达到定性诊断。

不过较公认的诊断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的先决条件是:①皮肤及眼球未发现黑色素瘤;②上述部位以前未作过黑色素瘤手术;③内脏无黑色素瘤转移。

(一)治疗由于颅内黑色素瘤生长迅速,恶性程度极高,而且极易颅内种植转移扩散及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目前治疗较为困难。

大多数颅内黑色素瘤患者手术后存活可超过1年,而非手术治疗存活期为5个月。

因此,手术治疗仍为目前颅内黑色素瘤病人主要治疗手段。

对有明显颅内压增高而CT或MRI有占位效应者,应该手术治疗,必要时连同病变脑叶一并切除。

术中应注意周围脑组织的保护,以免肿瘤细胞扩散转移。

应尽量避免切入脑室,以防脑室系统种植转移。

对CT或MRI占位效应不明显,但颅内压增高症状严重,脑室扩大者,可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以缓解颅内高压,但在脑室穿刺时应尽量避开肿瘤区域,以防脑室或腹腔种植转移。

近年来,采用手术切除肿瘤后配合放疗和化疗方法,对延长病人生命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有人采用免疫治疗亦取得了可喜的结果。

由于颅内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界限有时欠清,且极易种植转移,故手术后复发很难避免。

术中注意保护周围脑组织,用棉片将肿瘤区与其他部位特别是脑脊液通道隔开,冲洗液及时吸去,防止外溢,可减少肿瘤细胞扩散种植的机会。

在非重要功能域尽量争取将肿瘤全切。

对可能发生肿瘤或碎块漂散种植者,术后及时作放射治疗。

(二)预后颅内黑色素瘤恶性程度极高,预后不良。

王锐报道的18例中16例死亡,术后1年内死亡14例。

徐涛报道5例颅内黑色素瘤均在术后1年死亡。

颅内黑色素瘤应该做哪些检查?腰椎穿刺脑压常偏高,脑脊液中蛋白、细胞数均不同程度增高。

如肿瘤侵及血管引起出血时,脑脊液常为血性。

1.脑血管造影颅内黑色素瘤的血运丰富,易侵及血管壁引起瘤内出血和广泛血性转移。

脑血管造影可见丰富的肿瘤循环和染色,有较高诊断价值。

2.CT扫描可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和范围,但诊断特异性较差。

CT扫描病灶多表现为高密度影,少数也可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均匀或非均匀性强化。

3.MRI 对颅内黑色素瘤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CT,典型MRI表现为短T1和短T2信号,少数不典型MRI表现为短T1和长T2或等T1等T2信号,这取决于瘤中顺磁性黑色素含量和分布及瘤内出血灶内顺磁正铁血红蛋白含量的多少。

颅内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男性,58岁,头痛,左下肢乏力一月余,无发热,平素体检。

ct平扫ct增强扫描mr高仕福发言:左颞叶占位性病变。

ct示:右侧颞叶团块状高密度影,增强呈较明显强化,其内侧见一子灶,肿块接近基底动脉环,与右侧大脑中动脉关系紧密。

mr示右侧颞叶异常信号:t1wi呈高信号,t2wi+flair为低信号,dwi低信号,周围轻度水肿。

中线轻度左侧移位,大脑脚受压.考虑:颅内黑色素瘤可能性大。

请查阅: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年第6期p582-583结果:手术随访及病理结果:肿瘤在全麻下行开颅手术切除,沿右侧侧裂进入,发现肿瘤起源于右侧颞叶脑膜,术中见部分肿瘤周围脑水肿明显,肿瘤呈黑褐色,边界多清楚,有包膜,质脆且软,血供丰富,肿瘤完全切除。

光镜下细胞形态多样性以及黑色素颗粒为主要特点。

免疫组化染色s-100蛋白、hmb45及vim为阳性,病理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

听蝉观竹点评:概述黑色素瘤是由胚胎发育期的神经嵴细胞来源的黑色素细胞发生的。

蛛网膜、软脑(脊)膜和脑实质等部位都有黑色素细胞的存在,软脑膜上还有黑色素母细胞,这些细胞都可能成为黑色素瘤的起源。

颅内黑色素瘤有原发和转移两类。

willis提出诊断原发性黑色素瘤的3个基本条件:皮肤及眼球未发现有黑色素瘤;既往未做过黑色素瘤切除术;内脏无黑色素瘤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