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三大活动宣传古籍保护

合集下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桂政办发〔2018〕61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桂政办发〔2018〕61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桂政办发〔2018〕61号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7〕81号)精神,进一步压实文物安全保护责任,筑牢文物安全防线,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长效机制(一)明确主体责任。

全区各级人民政府要履行文物安全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将文物安全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纳入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和平安建设范畴,纳入各级文明城市考核评价体系,将文物安全工作经费纳入年度本级财政预算。

〔责任单位:自治区文明办、文化厅、财政厅、综治办,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

排在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二)落实部门责任。

文物部门负责制定文物行政执法督察相关规定和标准,查处文物违法案件,督办行政责任追究;协同配合有关部门查处文物犯罪案件、安全事故,规范文物市场。

公安部门负责打击文物犯罪,指导文物和博物馆单位开展消防、安防和治安保卫工作。

气象管理部门负责指导文物和文物收藏单位开展防雷设施建设工作。

海关部门负责进出境文物监管和打击文物走私工作。

工商部门负责依法对古玩旧货市场中的文物经营活动进行检查,对未经许可擅自设立文物商店、拍卖文物等文物经营行为进行查处。

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旅游、宗教、海洋等负有文物安全职责的部门和单位要依法依规履行职责。

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

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南部,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为了保护和传承广西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自治区政府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对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梳理和整理。

以下是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的部分内容。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侗族芦笙侗族芦笙是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艺术的代表,被誉为“东方巴赫”,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其表演形式多样,有独奏、重奏、合奏等形式,是侗族传统重大节日和宴请活动的重要表演项目。

2. 壮族三月三壮族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以祭祀的方式纪念祖先和神灵的传统节日,举行时间在农历三月三日。

活动包括舞龙舞狮、侗戏、侗歌、竹竿舞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统表演项目,展现了壮族人民的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

3. 侗族铜鼓舞侗族铜鼓舞是侗族人民在祭祀、庆典、宴会等重大场合中跳的一种舞蹈,具有独特的舞蹈动作和节奏感,极富民族特色。

铜鼓舞的舞蹈姿态优美,舞者踏着节奏跳跃摆动,充分展现了侗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审美情趣。

4. 瑶族苗族侗族木鼓舞瑶族苗族侗族木鼓舞是瑶族、苗族和侗族共同的民间舞蹈表演,是一个融合了苗瑶侗三族文化元素的舞蹈形式。

木鼓舞的表演形式活泼多彩,舞者们手拿木鼓,随着节奏欢快起舞,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听觉享受。

5. 瑶族高秧舞瑶族高秧舞是瑶族人民在秋收季节举行庆祝丰收的重要仪式上跳的一种民间舞蹈,舞蹈动作优美、舞姿舒展,具有独特的民俗传统和浓厚的文化内涵。

高秧舞是瑶族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族记忆。

6. 壮族歌仪壮族歌仪是壮族人民在举行婚丧嫁娶、祭祀、庙会等重大民俗活动时表演的一种传统民间文艺形式,包括歌唱、舞蹈、器乐等多种表演形式。

歌仪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特点,是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7. 壮族侗族苗族侗族琵琶曲壮族侗族苗族侗族琵琶曲是壮族、侗族、苗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的传统音乐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古迹介绍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古迹介绍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地方。

这里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闪耀着广西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1.世界文化遗产——靖江王府:靖江王府位于广西南宁市,是明代广西巡抚杨继盛的府邸,
也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大规模、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之一。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装饰让人赞叹不已,被誉为中国南方明代宫廷建筑的瑰宝。

2.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观而闻名于世。

这片风景
区拥有众多的自然奇观,如著名的象鼻山、九马画山等,以及令人陶醉的漓江水系。

在这里,您可以乘坐竹筏漂流,欣赏到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

3.古城阳朔:位于桂林市阳朔县的古城阳朔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

这里
保留了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建筑,如青砖红墙的古街巷和传统的民居。

漫步在石板路上,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领略到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

4.南宁凤岭寺:作为广西最大的佛教寺庙之一,凤岭寺建于1369年,历经多次修复。


内有雄伟壮观的山门、大雄宝殿和塔院,是信仰者朝拜和游客探索佛教文化的圣地。

5.百色崖山石窟:位于广西百色市的崖山石窟是中国最南端的石窟艺术遗址之一。

这里保
存着丰富而精美的佛教石刻,其中许多作品具有独特的南方风格。

游览其中,您将被远古的艺术魅力所吸引。

广西壮族自治区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提的文物古迹,如玉林北海寺、百色龙寨古城等。

通过这些文物古迹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广西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并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广西文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广西文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广西文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在广西的土地上,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广西著名的文场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广西地方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当地人民生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广西进行了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工作。

本文将对广西文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进行探讨。

一、文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文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西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广西壮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民俗等多种形式,是广西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具体体现。

文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广西人民的文化记忆和情感,是广西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在广西,文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例如壮族歌谣、竹竿舞、锣鼓舞、芦笙音乐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文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广西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对于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

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数字化的形式保存和传承,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和广泛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可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泛传播。

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传播范围和渠道的限制,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实现了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为了有效保护和传承广西文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了一系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实践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广西壮族自治区积极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的推广活动。

广西文化部门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开展了广西文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推广活动,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发表数字化传承作品等方式,使广西文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广泛传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和关注。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文献规范研究.doc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文献规范研究.doc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保护及规范研究董文良杨崇清宝音[摘要]源远流长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创造了丰富的古籍文献。

这些文献典籍文字独特、版本珍贵、内容丰富多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利用现代化手段抢救整理以及保护开发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不仅事关中华民族文化研究和发展,也是国际国内民族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民族文字古籍文献抢救整理保护开发中国是一个统一的有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也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以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艺术和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蜚声于全世界,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以人类社会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华民族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每一个民族都创造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浩如烟海的少数民族古籍文献就是我国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为世界罕见。

这些古籍文献生动而真实地记录了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我国现有文字的少数民族有21个,这些文种几乎囊括了世界文种形式.用这些文字书写的文献,其学术价值很高,数量难以统计。

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和口碑文献正处于濒危阶段。

一、少数民族古籍的基本概述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是指中国55个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古代书册、文献典籍和口头传承及碑刻铭文等。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法律、历史、宗教、军事、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地理、天文历算、经济、医学等领域。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文字类;二是无文字类.有文字类的少数民族古籍包括:1、用各少数民族文字及少数民族古文字记载的历史文书和文献典籍;2、用汉文记载的有关少数民族内容的古代文献典籍;3、用少数民族文字和汉文记载的有关少数民族内容的碑刻铭文。

二是无文字类;无文字类的民族古籍主要是指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口头传承下来的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各种资料,反映本民族的民族起源、历史变迁、风土人情、生活习俗、民族性格。

图书馆工作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图书馆工作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图书馆工作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图书馆是文化的宝库,不仅收藏着大量的书籍、文件和资料,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图书馆工作中,不仅仅是提供阅读服务和知识传播,还要积极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本文将探讨图书馆工作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践方法。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乃至一个个人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精神。

图书馆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播者,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以下重要性:1. 保护历史记忆: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通过保护文化遗产,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历史,保留历史的记忆,让后代能够从中受益。

2. 传承民族文化: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独有的宝贵财富,通过传承文化遗产,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

3. 提升文化品位:文化遗产代表了一个社会的文化品位和精神追求,通过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

二、图书馆工作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具体实践方法1. 收藏与整理:图书馆应当积极收藏与整理与文化遗产相关的书籍、文件和资料。

例如,收集乐谱、古籍、手稿等珍稀文献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和数字化存储,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参考和研究。

2. 举办专题展览:图书馆可以结合特定的主题,举办相关的专题展览,展出与文化遗产相关的书籍、文献和文物等珍贵资源,向大众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增加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兴趣。

3. 组织讲座与研讨会:图书馆可以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和研讨会,探讨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相关的话题,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理解。

4. 培育志愿者队伍:图书馆可以组织志愿者队伍,培养和引导志愿者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例如,培训志愿者对图书馆收藏的文化遗产资料进行整理和修复,做好相关的档案工作,保障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长期保存。

5.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图书馆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将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和传播给更多的人群。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项)民间文学2 Ⅰ—2 布洛陀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23 Ⅰ—23 刘三姐歌谣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民间音乐59 Ⅱ—28 侗族大歌贵州省黎平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763 Ⅱ—32 那坡壮族民歌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5.18传统戏剧181 Ⅳ—37 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209 Ⅳ—65 采茶戏江西省赣州市赣南采茶戏、广西博白县桂南采茶戏220 Ⅳ—76 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1955 226 Ⅳ—82 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手工技艺370 Ⅷ—20 壮族织锦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380 Ⅷ—30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民俗455 Ⅸ—7 京族哈节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京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的万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的部位,与越南隔海相望。

哈节是京族最隆重的节日,也称“唱哈节”。

“哈”是京语译音,含有“歌”的意思。

各地京族哈节日期不一样,或农历六月初十,或八月初十,或正月十五。

各地都有专门用于哈节活动的建筑物——哈亭。

京族哈节活动由祭祖、乡饮、社交、娱乐等内容组成。

关于哈节有不少民间传说,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传说称:古代有位歌仙来到京族三岛,以传歌为名,动员群众起来反抗封建压迫。

她的歌声感动了许多群众。

后人为了纪念她,建立了“哈亭”,定期在哈亭唱歌传歌,渐成节俗。

各村的哈亭是节日活动的中心。

节日活动历时3日,通宵达旦,歌舞不息。

周围各族群众亦来共同欢庆。

唱哈的主角有3人,男歌手1人,称“哈哥”,专司抚琴伴奏,两位女歌手是“哈妹”,一个持两块竹板,另一个拿一只竹梆,击节伴奏,轮流演唱。

歌的内容有民间传说、哲理佳话、爱情故事等。

锣鼓声中常有少女登台献舞,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头顶天灯舞”。

舞者头顶瓷碗,碗上叠盘,盘子里点燃蜡烛,同时两手端着酒杯,杯中也各有蜡烛一根。

中国图书馆年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获得多项表彰

中国图书馆年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获得多项表彰

中国图书馆年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获得多项表彰
关于《中国图书馆年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获得多项表彰》,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4年10月10―12日,中国图书馆年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中国图书馆展览会在北京东城区召开,这是我国图书馆界最高层次、最大规模的行业盛会。

在年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喜获多项表彰:
下载论文网
(1)徐欣禄馆长获得“2014年中国图书馆榜样人物”荣誉。

此殊荣全国只有8人获得,也是省级公共图书馆馆长第一次获此荣誉。

(2)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被授予“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地方文献部主任蓝凌云被授予“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3)广西图书馆学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被评为2014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宣传推广活动组织表现突出单位。

(4)广西少儿图书馆获得“全国少年儿童‘故事达人’大赛优秀组织奖”。

(5)李臻的论文《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评
价体系的构建》、罗瑜的论文《基于学龄前儿童阅读特征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在2014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征文评比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