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曼昆)案例分析练习题

微观经济学(曼昆)案例分析练习题
微观经济学(曼昆)案例分析练习题

微观经济学(曼昆)案例分析练习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104042.html,/

1、假设我们有以下自行车的市场供给与需求表:

a.画出自行车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b.自行车的均衡价格是多少?

c.自行车的均衡数量是多少?

d.如果自行车的价格是100美元,存在过剩还是短缺?有多少单位过剩或短缺?这将引起价格上升还是下降?

e.如果自行车的价格是400美元,存在过剩还是短缺?有多少单位过剩或短缺?这将引起价格上升还是下降?

f.假设自行车市场的工会为增加工资而谈判。此外,再假设这个事件增加了生产成本,使自行车制造不利,而且,在每种自行车价格时减少了自行车供给量20辆。在图4_2中画出新的供给曲线以及原来的供给和需求曲线。自行车市场新的均衡价格和数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a.

b .300美元。

c .50辆自行车。

d .短缺,70—30=40单位,价格将上升。

e .过剩,60—40=20单位,价格将下降。

f.均衡价格为400美元,均衡数量为40辆自行车。

2、假设《每日新闻》估计,如果它把自己报纸的价格从1美元提高到1.5美元,那么订

户数就将从5万下降到4万。

a .当用中点法计算弹性时,《每日新闻》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多少?

b .使用中点法的好处是什么?

c .如果《每日新闻》只关心总收益最大化,它应该把报纸的价格从1美元提高到1.5美元吗?为什么该提价或不该提价? 【参考答案】:

a .(10000/45000)/(0.50美元/1.25美元)=0.56。

b .用中点法的好处是,无论你从价格为1美元开始上升到1.5美元,还是从1.5美元开始下降到1美元,弹性的值是相同的。

c .应该提价。因为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缺乏弹性),价格上升将增加总收益。

3、对下列每一对物品,你预期哪一种物品更富有供给弹性?为什么?

a .电视;海滩的地产

b.下一周的原油;明年的原油

c.凡·高的油画;凡·高同一张油画的印刷品

【参考答案】:

a.电视,因为电视价格上升可以引起电视生产增加,而海滩地产是固定的。

b.明年的原油,因为在明年增加石油生产比在下周增加石油生产会更容易。

c.凡·高画的印刷品,因为价格上升就可以更多地印刷,而原作的数量是固定的。

4、乔有一个小造船厂。他可以每年制造10艘船,并以每艘2.5万美元的价值出售这些船。建造10艘船的原料(玻璃钢、木头,油漆等)是15万美元。乔为了生产船而投资于工厂和设备40万美元。他自己的储蓄20万美元,并以10%的利息借款20万美元(假设乔也可以以l 0%的利息把他的钱贷出去)。乔可以在与之竞争的船厂工作,每年收入7万美元。

a.乔在一年中可以赚到的总收益是多少?

b.在生产10艘船时,乔引起的显性成本是多少?

c.生产1 0艘船的总机合成本(显性与隐性)是多少?

d.乔的会计利润值是多少?

e.乔的经济利润值是多少?

f.乔经营他的船厂真的有利吗?解释之。

【参考答案】:

a.10×2.5万美元=25万美元。

b.15万美元+(20万美元×0.1)=17万美元。

c.15万美元+(40万美元×0.1)+7万美元=26万美元。

d.25万美元一17万美元=8万美元。

e.25万美元一26万美元=一1万美元。

f不对。乔如果到竞争对手的工厂工作而不经营自己的工厂,他可以赚到7万美元加他20万美元金融资本10%的利息共计9万美元,而他的工厂每年只赚8万美元会计利润,因此他为经营自己的工厂(没有规模经济)要付出1万美元的代价。

5、假设生活在首都机场的公民对平静与安全的评价是30亿美元。

a.如果民航公司使飞机无噪音的成本是40亿美元(民航公司对噪音的评价为40亿美元),政府规定必须消除噪音是有效率的吗?为什么?

b.如果民航公司使飞机无噪音的成本是20亿美元,政府规定飞机必须消除噪音是有效率的吗?为什么?

c.假设没有交易成本,再假设人们有权要求宁静。如果航空公司使其飞机无噪音的成本

是20亿美元,私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d.假设没有交易成本,再假设民航公司有权想制造多少噪音就制造多少噪音。如果民航公司使其飞机无噪音的成本是20亿美元,私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e.比较你对c和d的答案。有什么相似,有什么不同吗?你能从这种比较中得出一般性规律吗?

【参考答案】:

a.无效率,因为纠正外部性的成本大于受影响各方对它的评价。

b.有效率,因为对安静的评价大于飞机消除噪音的成本。

c.民航公司可以花20亿美元并使飞机噪音减弱,或者用30亿美元购买制造噪音的权利,因此,民航公司将选择用20亿美元使飞机消除噪音。

d.受影响的公民必须至少支付20亿美元,而且,愿意支付到30亿美元,以使民航公司消除飞机的噪音。

e.相似:无论原来的产权是什么,飞机必须消除噪音,因为这是有效率的。差别:如果公民有安静权,公民受益,而民航公司受损。如果民航公司有制造噪音权,民航公司受益,而公民受损。

6、假设有4个企业,每个企业都希望把1桶化学废物倒入河中。企业1生产的产品的社会评价高,并以高价格出售,它愿意为倒1桶废物支付800万美元。企业2生产的产品的价值略低一些,只愿意为倒1桶废物支付600万美元。以类似的方式,假设企业3愿意为倒1桶废物支付400万美元,企业4只愿意支付200万美元。

a.在图10-2中画出污染权的需求。

b.假设环境保护署(EPA)估算出河流中安全的污染水平是3桶废物。它应该把庇古税定为多少?

c.假设环境保护署(EPA)估算出河流中安全的污染水平是3桶废物。它应该配置多少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将以多高的价格交易许可证?

d.比较b和c。在每种情况下倾倒多少桶废物?在每种情况下为污染支付的价格是多少?与另一种方法相比,一种把外部性内在化的方法的优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a.参看图10-5。

b.每桶400万美元。

c.应该出售3张许可证。这些许可证将以每个许可证400万美元的价格交易。

d.3桶。每桶400万美元。是的,在污染许可证可交易时,管制者不需要为了把污染目标定在3桶上而了解这个市场上污染需求的任何一件事,而且,污染许可证最初的配置对有效的解决并没有影响。

7、a.图15-2代表哪一种类型市场:完全竞争、垄断,还是自然垄断?试解释之。

b.假设企业要使利润最大,说明图15-2中的这家企业盈利还是亏损。

c.假设政府管制者为了提高这个市场的效率,迫使这家企业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在图15—3中,说明这家企业盈利还是亏损。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104042.html,/

d.在长期中,能为了提高效率而迫使这家企业收取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吗?试解释之。【参考答案】:

a.自然垄断,因为在可以满足整个市场的产量时,ATC仍然在下降。

b.看图15-7。

c.看图15-8。

d.不是(2分)。如果平均总成本下降,边际成本必定低于平均总成本。如果强迫收取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这个企业将有亏损。它将简单地退出市场,这就消除了与这个市场相关的所有剩余。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104042.html,/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复习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一、题型 名词辨析(4分×5=20分) 选择题(1分×20=20分) 判断题(2分×10=20分) 计算题(10分×2=20分) 论述题(10分×2=20分) 二、知识点 第1章 ?理解稀缺性、经济学、机会成本、边际、激励以及市场失灵、外部性和通货膨胀等术语的含义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人们如何与他人相互交易;影响整体经济的力量和趋势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边际变动:对行动变化微小的增量调整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熟悉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1、人们面对权衡取舍,有所得必有所失,要兼顾公平与效率。 2、所得的成本就是放弃的东西,真正的成本不是会计成本,而是机会成本。 3、增量大小的比较决定选择,边际分析是经济学分析的关键。 4、人们根据刺激做出决策,并随刺激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5、交换可以使有关各方都得到好处。 6、市场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率。 7、政府可以弥补市场的局限,如市场失灵、外部性和垄断等。 8、一国生产能力的大小决定国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9、货币发行过多可能造成通货膨胀。 10、短期中,失业和通胀之间有替代关系。 ?领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的含义 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大炮vs黄油; 环境vs收益;效率vs公平) 第2章

?理解循环流向图与生产可能性边界这两个模型的内容 循环流向图: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p21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表明了社会所面临的一种权衡取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改变。P22 第3章 ?学会利用图形分析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 ?理解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含义 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不同生产者。如果一个生产者生产一个单位的物品所需的投入要素比其他生产者少,就说该生产者在生产此物品上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不同生产者。如果一个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比其他生产者小,就说该生产者在生产此物品上有比较优势 ?学会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分析交易的机会成本 当每个人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时,经济的总产量就增加了。 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获益,是因为它使人们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

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三 考研资料

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三考研资料 谁在消费昂贵?奢侈品消费群调查 1.使用范围: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2.要考核的知识点:决定消费者选择的因素;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西蒙菲莎大学 在西蒙菲沙大学位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创建于1802年,是加拿大享有盛名的大学之一,在教学质量、未来领导者、综合实力以及最具创新方面,被加拿大权威时事杂志《Maclean's Magazine》评为全加综合类大学第二。曾有“加拿大最有价值之综合性大学”的美誉。 偏好的改变与需求规律; 奢侈品消费与需求规律。 湖首大学 加拿大湖首大学位于桑德贝市,该市临Lake Superior 湖。学校成立的37年中,努力服务于所在的社区,大力创新,在北部地区知名度很高。学校许多课程使湖畔大学非常出名,如林业,户外娱乐,生物,地理及地质专业。同时,学校凭借其对土着人研究课程赢得了名声。另外,其工程,商业等专业也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学生。 3.思考题: (1)就你目前的状况,对你自己来说,什么样的东西会是奢侈品?你用的是什么标准来定义奢侈品的? (2)你能否总结一下目前我国影响奢侈品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其表现如何? (3)用你学习过的理论来分析奢侈品消费问题? (4)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人们奢侈品消费对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在女生张茜的想像中,一个标准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存在两种分裂的形象:平时 穿着amarni中规中矩的套装、在北京CBD林立的高档写字楼中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英 语流利、每年去欧洲度假一个月;或者——另一种“可怕”的情况:穿着皮尔卡丹的西装、系着金利来皮带,用带有浓重乡音的普通话告诉香港的某位售货小姐“要买一块劳力士金表”。根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杨清山秘书长的研究,中国目前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 总人口13%,并且还在迅速的增长中。迅速富起来的中国人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实现 着自己心目中的奢侈梦想。 一、奢侈品的消费增长与GDP增长 仅仅在数年之前,全世界奢侈品牌关注的还不是中国,而是台湾、香港等亚洲的几条“小龙”,再往前追溯,日本人在欧美一度就是有钱人的代名词。杨清山对此做出了解释:一个国家奢侈品的消费增长大概应该是其GDP增长的两倍左右。因此,当亚洲人面对自己 突然增加的财富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富贵的标志”——奢侈品来表明自己新的经济 和社会地位,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心理需求。他谈到自己曾经到过的一个中国内地小城, 那里的人们在不知道“比萨”为何物的情况下,对奢侈的憧憬就是“等我有钱了,一定要 吃一顿比萨”。对于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高小姐来说,她的“比萨”是一个标价5700元的Ferragamo白色挎包,在买这个包之前,她犹豫了很长时间。“毕竟我去年才从学校毕业,现在一个月收入也不过4000左右,为了买这个包,我两个月没有买一件衣服,天天在公司吃盒饭。但是我们这种公司大家都很注意品牌,特别是一些香港过来的女同事,眼睛好厉害,见面第一眼就看你穿什么鞋、背什么包。相比套装来说,一个包可以天天带、背好多年都不会过时,而且跨上后确实整个人的气质就不一样了,特显档次,我觉得这是 最划算的消费了。”高小姐这样停留在买品牌包阶段的女孩被称为“包法利夫人”:因为 收入不够,她们只能通过购买名牌相对便宜的配件来暗示自己也是富裕阶层的一员。这样 的消费者在价位相对较低的奢侈品消费中占有很大比例。普华永道的分析师岳峥指出,中 国的奢侈品消费和国外相比有两个不同点:第一,在中国购买奢侈品的大部分是40岁以 下的年轻人,而在发达国家,这个市场的主导者是40~70岁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另外,对 于中国人来说,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而在欧美国家, 房屋、汽车、合家旅游才是大家向往的奢侈品。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仍然不够富裕,另一 方面也反映了中西不同的生活方式:高密度人群助长了消费中的攀比之风。杨清山的调查 显示:与很多人想像的不同,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实际上是中产阶级。巴黎百富勤公 司给他们的定义是:家庭资产30万以上、年收入10万以上。“当然,如果要经常性的消 费奢侈品,标准应该再高一点”,杨清山说:“我觉得月收入2万元到5万元的这部分人 应该是比较典型的奢侈品消费者。”据他估计,到2020年,这个人群将增长到2.5亿。 二、终端消费者——政府官员? 大学生用一顿哈根达斯冰淇淋、工薪阶层用一瓶chanel香水来满足自己奢侈的梦想。但是,对于那些价格顶极的奢侈消费品来说,他们在中国的成功显然不能简单地用中国经

曼昆_微观经济学_原理_第五版_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 6.下表描述了Baseballia国两个城市的生产可能性: 一个工人每小时生产的红补袜子量一个工人每小时生产的白袜子量 A.没有贸易,波士顿一双白袜子价格(用红袜子表示)是多少芝加哥11双白袜子价格是多少答:没有贸易时,波士顿1 双白袜子价格是1 双红袜子,芝加哥1 双白袜子价格是2 双红袜子。B.在每种颜色的袜子生产上,哪个城市有绝对优势哪个城市有比较优势 答:波士顿在生产红、白袜子上都有绝对优势。波士顿在生产白袜子上有比较优势,芝加哥在生产红袜子上有比较优势。 C.如果这两个城市相互交易,两个城市将分别出口哪种颜色的袜子 答:如果它们相互交易,波士顿将出口白袜子,而芝加哥出口红袜子。 D.可以进行交易的价格范围是多少 答:白袜子的最高价格是2 双红袜子,最低价格是1 双红袜子。红袜子的最高价格是1 双白袜子,最低价格是1/2 双白袜子。 7.假定一个美国工人每年能生产100件衬衣或20台电脑,而一个中国工人每年能生产100件衬衣或10台电脑。 A.画出这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假定没有贸易,每个国家的工人各用一半的时间生产两种物品,在你的图上标出这一点。 答: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图3 一4 所示。如果没有贸易,一个美国工人把一半的时间用于生产每种物品,则能生产50 件衬衣、10 台电脑;同样,一个中国工人则能生产50 件衬衣、5 台电脑。

图3 一4 生产可能性边界 B.如果这两个国家进行贸易,哪个国家将出口衬衣举出一个具体的数字例子,并在你的图上标出。哪一个国家将从贸易中获益解释原因。 答:中国将出口衬衣。对美国而言,生产一台电脑的机会成本是5 件衬衣,而生产一件衬衣的机会成本为1/5 台电脑。对中国而言,生产一台电脑的机会成本是10 件衬衣,而生产一件衬衣的机会成本为1/10 台电脑。 因此,美国在生产电脑上有比较优势,中国在生产衬衣上有比较优势,所以中国将出口衬衣。 衬衣的价格在1/5 到1/10 台电脑之间。两个国家都会从贸易中获益。例如,衬衣的价格为1/8 台电脑,换言这,中国出口8 件衬衣换回1 台电脑。中国专门生产衬衣(100 件),并出口其中的8 件,这样就有92 件衬衣和换回的1 台电脑。而没有贸易时,92 件衬衣和1 台电脑在中国是不可能得到的产出。美国专门生产电脑(20 台)并向中国出口其中的1 台换取8 件衬衣。这样,美国最后就有19 台电脑和8 件衬衣,这也是没有贸易时美国不可 能得到的产出。由此可见,贸易使中国和美国所能消费的产品增加,两国都获益了。 C.解释两国可以交易的电脑价格(用衬衣衡量)是多少。 答:一台电脑的价格将在5 到10 件衬衣之间。如果电脑价格低于5 件衬衣,美国将不会出口,因为在美国一件衬衣的机会成本为1/5 台电脑。如果电脑的价格高于10 件衬衣,中国将不会进口,因为在中国一台电脑的机会成本是10 件衬衣。 D.假设中国的生产率赶上了美国,因此,一个中国工人每年可以生产100件衬衣或20台电脑。你预期这时的贸易形式会是什么样的。中国生产率的这种进步将如何影响两国居民的经济福利 答:此时,中美双方将同时生产两种商品,然后进行贸易,不过此时的贸易被称为水平贸易,即生产率大致相同的两个国家进行的贸易。而中国在提高生产率之前,两国进行的是垂直贸易。垂直

微观经济学(曼昆)案例分析练习题

微观经济学(曼昆)案例分析练习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104042.html,/ 1、假设我们有以下自行车的市场供给与需求表: a.画出自行车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b.自行车的均衡价格是多少? c.自行车的均衡数量是多少? d.如果自行车的价格是100美元,存在过剩还是短缺?有多少单位过剩或短缺?这将引起价格上升还是下降? e.如果自行车的价格是400美元,存在过剩还是短缺?有多少单位过剩或短缺?这将引起价格上升还是下降? f.假设自行车市场的工会为增加工资而谈判。此外,再假设这个事件增加了生产成本,使自行车制造不利,而且,在每种自行车价格时减少了自行车供给量20辆。在图4_2中画出新的供给曲线以及原来的供给和需求曲线。自行车市场新的均衡价格和数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a.

b .300美元。 c .50辆自行车。 d .短缺,70—30=40单位,价格将上升。 e .过剩,60—40=20单位,价格将下降。 f.均衡价格为400美元,均衡数量为40辆自行车。 2、假设《每日新闻》估计,如果它把自己报纸的价格从1美元提高到1.5美元,那么订 户数就将从5万下降到4万。 a .当用中点法计算弹性时,《每日新闻》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多少? b .使用中点法的好处是什么? c .如果《每日新闻》只关心总收益最大化,它应该把报纸的价格从1美元提高到1.5美元吗?为什么该提价或不该提价? 【参考答案】: a .(10000/45000)/(0.50美元/1.25美元)=0.56。 b .用中点法的好处是,无论你从价格为1美元开始上升到1.5美元,还是从1.5美元开始下降到1美元,弹性的值是相同的。 c .应该提价。因为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缺乏弹性),价格上升将增加总收益。 3、对下列每一对物品,你预期哪一种物品更富有供给弹性?为什么? a .电视;海滩的地产

曼昆微观经济学习题

第六章、第七章练习题 一、判断 1.某厂商产量达到5万时的MR=65元,MC=55元,(其它条件一定)该厂商应继续扩大产量. 2. 完全竞争厂商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 3. 完全竞争条件下,行业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4.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上等于和高于停止营业点的部分。 5. 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是相同的。 6. 完全竞争厂商实现短期均衡时,定可获得大于零的经济利润。 7. 当一个完全竞争行业实现长期均衡时,每个企业都实现了正常利润,且经济利润都为零。 8. 在厂商短期均衡产量上,当AR<SAC 且AR>AVC时,厂商亏损,但应继续生产。 9.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SMC曲线和SAC 曲线的交点,被称为停止营业点。 10.垄断行业由于有规模经济可以比竞争行业产量更高,价格更低 11.完全竞争市场与垄断竞争市场的差别是后者可以影响产品的价格. 12.在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厂商的短期反供给函数为P = SMC =f(Q)。 二、选择题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 A、P=AR B、P=MR C、P=MC D、P=AC 2、在垄断竞争中() A、为数很少的厂商,有差异的产品 B、许多厂商,同质的产品; C、为数很少几个厂商,同质产品 D、许多厂商,有差异的产品 3、在一般情况下,厂商得到的价格若低于下述哪种成本,他将停止营业?()A、平均可变成本 B、平均成本 C、平均不变成本 D、边际成本 4、在短期,完全垄断厂商() A、无盈亏 B、取得最大利润 C、发生亏损 D、以上情况都可能出现 5、下列描述中,不属于完全垄断厂商实行差别定价的条件是() A、市场存在不完全性 B、各个市场的需求弹性不同; C、市场未达到均衡状态 D、市场必须能有效地分离开来。 6、寡头垄断厂商的产品是() A、同质的 B、有差异的 C、既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有差异的 D、以上都不对 7、P=MC的最大利润原则() A.适用于任何条件下的厂商。 B、仅适用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C.仅适用于非完全竞争的厂商。 D.所有的市场结构都不能适用。 8、在完全竞争市场上() A、产品不同质 B、要素不能自由流动 C、信息不畅通 D、价格既定 9、在完全竞争市场的收支相抵点上() A、P=SAC B、 P=LAC C、P=AVC D、MR=AVC 10、如果某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从水平线变为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说明()。A、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该行业 B、完全竞争被不完全竞争所取代 C、新的厂商进入了该行业 D、原有的厂商退出了该行业11、对一个垄断竞争企业来说,平均收益曲线()。 A、和企业的需求曲线一样,边际收益曲线在企业的需求曲线之下。 B、在企业的需求曲线之上,边际收益曲线在企业的需求曲线之下。 C、在企业的需求曲线之上,边际收益曲线与企业的需求曲线相同。 D、和边际收益曲线一样都与企业的需求曲线相同。

微观经济学案例1

案例1: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 ——关于“超级女声”热潮的分析报告 1)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你能从中找出哪些经济学理论(主要是消费行为与需求理论方面)的思考? (2)影响目前市场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3)如果你是一个市场营销专家,你准备利用目前的市场需求特点从哪些方面来推广你的产品? (4)请你说说网络外部性对市场需求的影响? 2005年的盛夏也许注定是属于青少年的文化盛夏:一边是"芙蓉姐姐"还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和耳畔,另一边又迎来了"超级女声"全国总决赛的热播,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两种表现形式不同、参与方式不同的文化现象,实际上有着共同的孕育背景,同时也共同折射出当前我国青年文化的新特征,反映了我国青少年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一、"芙蓉姐姐"和"超级女声"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 "芙蓉姐姐"凭借"一张妖媚十足的脸和一副性感万分的身材",以其露骨而极度自信抑或自我欣赏的文字和夸张而经典的"S"型照片,在集广泛性、快捷性、交互性于一体的互联网络空间(准确地说是在清华北大的BBS)名声大噪,继而引起诸多媒体的高度关注。在2005年的初夏,"芙蓉姐姐"终于完成了由虚拟红人向现实明星的转变,但随着"超级女声"比赛进程的推进,她"永远有多远,我就能红多远"的理想也在郁闷中破灭。"超级女声"吸引了上至89岁下至4岁的15万"女生"共同角逐。据统计,在总决赛直播期间,全国约有十分之一的电视观众在周五晚锁定湖南卫视,创造了亿万人参与的集体狂欢。 面对"芙蓉姐姐"走红和"超级女声"热播,各界的评论褒贬不一。不能否认的是,社会是个人发展的大舞台,时代是塑造和成就英雄的大背景,"芙蓉姐姐"和"超女"们的产生是"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的结果。对于这类青年文化热点现象,不能只进行简单的是与非判断,更不能秉承所谓的"存在即合理"的哲学理念,对其听之任之,而是要着力探究其背后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曼昆微观经济学习题.doc

1. Describe some of the trade-offs faced by each of the following: a. a family deciding whether to buy a new car b. a member of Congress deciding how much to spend on national parks c. a company president deciding whether to open a new factory d. a professor deciding how much to prepare for class e. a recent college graduate deciding whether to go to graduate school 2. You are trying to decide whether to take a vacation. Most of the costs of the vacation (airfare, hotel, and forgone wages) are measured in dollars, but the benefits of the vacation are psychological. How can you compare the benefits to the costs? 3. You were planning to spend Saturday working at your part-time job, but a friend asks you to go skiing. What is the true cost of going skiing? Now suppose you had been planning to spend the day studying at the library. What is the cost of going skiing in this case? Explain. 4. You win $100 in a basketball pool. You have a choice between spending the money now or putting it away for a year in a bank account that pays 5 percent interest. What is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spending the $100 now? 5. The company that you manage has invested $5 million in developing a new product, but the development is not quite finished. At a recent meeting, your salespeople report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competing products has reduced the expected sales of your new product to $3 million. If it would cost $1 million to finish development and make the product, should you go ahead and do so? What is the most that you should pay to complete development? 6.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provides income for people over age 65. If a recipient of Social Security decides to work and earn some income, the amount he or she receives in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is typically reduced.

微观经济学练习题 弹性分析

弹性的相关概念 弹性系数点弹性弧弹性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 一、单项选择题 1、贵夫人对一般的美容化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0 ; D、以上都有可能。 2、如果某产业许多厂商生产同一种标准化产品,则其中任一厂商的产品的需求: A、完全无弹性; B、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富有弹性。 3、假定生产某种产品的原料价格上升了,则这种产品的: A、需求曲线左移; B、需求曲线右移; C、供给曲线左移; D、供给曲线右移。 4、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则意味着价格一定程度的下跌将会导致: A、卖者总收益增加; B、买者需求量减少; C、买者总支出减少; D、买者需求增加。 5、如果价格上升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2%,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A、缺乏弹性; B、富有弹性; C、具有单位弹性; D、完全无弹性。 6、厂商在工资率下降时,一般倾向于增雇工人,假如对工人的需求缺乏弹性,工资率的下降将导致工资总额: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无法确定。 7、如果小麦市场是缺乏弹性的,小麦的产量等于销售量且等于需求量,由于气候原因使小麦产量下降20%,则: A、小麦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小麦产量下降20%; B、小麦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小麦的价格上升低于20%; C、小麦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小麦的价格上升超过20%; D、以上都不对。 8、政府对卖者出售的商品每单位征税5元,假定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可以预期价格上升: A、多于5元; B、少于5元; C、等于5元; D、以上都不对。 9、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决定对销售者征税,如果政府希望全部税收都由买者承担,并尽可能不影响交易量,则应具备的条件是: A、需求和供给的价格弹性均大于0小于无穷大; B、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0小于无穷大,供给弹性为0; C、供给弹性大于0小于无穷大,需求价格弹性等于0; D、以上都有可能。 10、劣等品足球的收入弹性: A、等于0; B、大于0; C、小于0; D、大于1。 11、商品的供给曲线为过原点一条直线,则该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 A、等于1; B、等于该供给曲线的斜率; C、不确定; D、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12、对一斜率为正且在原点的左端与数量轴(横坐标)相交的线性供给曲线,其价格弹性:

考研资料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三

考研资料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三 谁在消费昂贵?奢侈品消费群调查 1.使用范围: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2.要考核的知识点:决定消费者选择的因素;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偏好的改变与需求规律; 奢侈品消费与需求规律。 3.思考题: (1)就你目前的状况,对你自己来说,什么样的东西会是奢侈品?你用的是什么标准来定义奢侈品的? (2)你能否总结一下目前我国影响奢侈品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其表现如何? (3)用你学习过的理论来分析奢侈品消费问题? (4)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人们奢侈品消费对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在女生张茜的想像中,一个标准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存在两种分裂的形象:平时穿着amarni中规中矩的套装、在北京CBD林立的高档写字楼中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英语流利、每年去欧洲度假一个月;或者——另一种“可怕”的情况:穿着皮尔卡丹的西装、系着金利来皮带,用带有浓重乡音的普通话告诉香港的某位售货小姐“要买一块劳力士金表”。根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杨清山秘书长的研究,中国目前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总人口13%,并且还在迅速的增长中。迅速富起来的中国人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实现着自己心目中的奢侈梦想。 一、奢侈品的消费增长与GDP增长

仅仅在数年之前,全世界奢侈品牌关注的还不是中国,而是台湾、香港等亚洲的几条“小龙”,再往前追溯,日本人在欧美一度就是 有钱人的代名词。杨清山对此做出了解释:一个国家奢侈品的消费 增长大概应该是其GDP增长的两倍左右。因此,当亚洲人面对自己 突然增加的财富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富贵的标志”——奢侈 品来表明自己新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心理需求。他谈到自己曾经到过的一个中国内地小城,那里的人们在不知道 “比萨”为何物的情况下,对奢侈的憧憬就是“等我有钱了,一定 要吃一顿比萨”。对于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高小姐来说,她 的“比萨”是一个标价5700元的Ferragamo白色挎包,在买这个包 之前,她犹豫了很长时间。“毕竟我去年才从学校毕业,现在一个 月收入也不过4000左右,为了买这个包,我两个月没有买一件衣服,天天在公司吃盒饭。但是我们这种公司大家都很注意品牌,特别是 一些香港过来的女同事,眼睛好厉害,见面第一眼就看你穿什么鞋、背什么包。相比套装来说,一个包可以天天带、背好多年都不会过时,而且跨上后确实整个人的气质就不一样了,特显档次,我觉得 这是最划算的消费了。”高小姐这样停留在买品牌包阶段的女孩被 称为“包法利夫人”:因为收入不够,她们只能通过购买名牌相对 便宜的配件来暗示自己也是富裕阶层的一员。这样的消费者在价位 相对较低的奢侈品消费中占有很大比例。普华永道的分析师岳峥指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和国外相比有两个不同点:第一,在中国购 买奢侈品的大部分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在发达国家,这个市场 的主导者是40~70岁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另外,对于中国人来说, 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而在欧美 国家,房屋、汽车、合家旅游才是大家向往的奢侈品。这一方面说 明了中国仍然不够富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西不同的生活方式: 高密度人群助长了消费中的攀比之风。杨清山的调查显示:与很多 人想像的不同,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实际上是中产阶级。巴黎 百富勤公司给他们的定义是:家庭资产30万以上、年收入10万以上。“当然,如果要经常性的消费奢侈品,标准应该再高一点”, 杨清山说:“我觉得月收入2万元到5万元的这部分人应该是比较 典型的奢侈品消费者。”据他估计,到2010年,这个人群将增长到2.5亿。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题

分析题集锦 1、据估算,美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现在约为,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约为。也许这种估算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美国。为什么中美边际消费倾向有这种差别呢 一些人认为,这种差别在于中美两国的消费观念不同,美国人崇尚享受,今天敢花明天的钱,中国人有节俭的传统,一分钱要瓣成两半花。但在经济学家看来,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消费观念属于伦理道德范畴,由经济基础决定,不同的消费观来自不同的经济基础。还要用经济与制度因素来解释中美边际消费倾向的这种差别。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经济总体上是稳定的;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覆盖面广而且水平较高。而我国正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讨论题:1.从这个案例当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如果要提高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答案要点: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中美边际消费倾向之比较说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明显的低于美国。(2分) 我认为存在以下的原因: 首先来看收入。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尽管也经常发生经济周期性波动,但经济总体上是稳定的。经济的稳定决定了收入的稳定性。当收入稳定时,人们就敢于消费,甚至敢于借贷消费了。中国是一个转型中的国家,正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尽管经济增长速度快,但就每个人而言有下岗的危险,收入并不稳定。这样,人们就不得不节制消费,以预防可能出现的下岗及其他风险。(3分) 其次来看制度。人们敢不敢花钱,还取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性。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覆盖面广而且水平较高。失业有失业津贴,老年人有养老金,低于贫困线有帮助,上大学又可以得到贷款。这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美国人无后顾之忧,敢于消费。(3分)但中国过去计划经济下的社会保障体系被打破了,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而且受财政实力的限制也难以在短期内有根本性的改变,从而要为未来生病、养老、孩子上学等必需的支出进行储蓄,消费自然少了。 (3分) 最后边际消费倾向还与收入分配状况相关。在总收入为既定时,收入分配越平等,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收入分配越不平等,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越低。这是因为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低而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中国目前的收入不平等比美国严重,因此,边际消费倾向低也是正常的。(3分)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应该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提高我国边际消费倾。(1分) 2、19世纪80年代著名的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在其于1888年出版的《资本实证论》中以一个十分通俗的例子做了论证:一个农民在原始森林中建了一座小木屋,独自在那里劳动和生活。他收获了5袋谷物,这些谷物要用到来年秋天,但不必留有剩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衣食无忧,却牢骚满腹,他们总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就骂娘”。这使很多学者和官员十分困惑:难道是人们的道德水平在不断地下降吗请用所学的经济学理论解释以上现象。 据报道,英国科学家说他们破解了人类最大的一个谜团,真正的幸福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幸福(F)=P+5E+3H。P代表个性,包括世界观、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E代表生存状况,包括健康状况、财政状况和交友的情况;H代表更高一级的需要,包括自尊心、期望、雄心和幽默感等。有的学者把这一公式进一步简化为:幸福(F)=E/D。E代

曼昆微观经济学计算题复习题

第一页1.完全竞争行业中某厂商的成本函数为STC=Q3-6Q2+30Q+40,成本用美元计算,假设产品价格为66美元。 (1)求利润极大时的产量及利润总额 (2)由于竞争市场供求发生变化,由此决定的新的价格为30元,在新的价格下,厂商是否会发生亏损如果会,最小的亏损额为多少 (3)该厂商在什么情况下才会退出该行业(停止生产) 解:(1)由STC=Q3-6Q2+30Q+40,则MC=3Q2-12Q+30 当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均衡时,均衡的条件为MC=MR=P,当P=66元时,有 66=3Q2-12Q+30 解得Q=6或Q=2(舍去)当Q=6时,厂商的最利润为 =TR-TC=PQ-(Q3-6Q2+30Q+40)=66×6-(63-6×62+30×6+40)=176元 1、已知某企业的平均可变成本为A VC=X2-30X+310,X为产量。当市场价格为310时,该企业的利润为0,求该企业的固定成本。 pi=TR-TC=(P-AC)Q, P=310,pi=0得AC=310 AFC=AC-A VC=310-(X^2-30X+310)=-X^2+30X TFC=-X^3+30X^2 因为MC=d(TVC)/dx =d(X^3-30X^2+310X)/dx =3X^2-60X+310 又P=MC=AC得X=20 所以TFC=-X^3+30x^2=4000 4、假设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Qd=50000-2000P; Qs=40000+3000P。 求: (1)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2)厂商的需求函数? 市场均衡时Qd=Qs,即 50000-2000P=40000+3000P 市场的均衡价格P=2 均衡产量QD=Qs=46000。 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由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故厂商的需求函数为P=2。

考研资料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四

考研资料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四 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关于“超级女声”热潮的分析报告 1.使用范围: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2.要考核的知识点:影响流行文化需求的因素;网络外部性与需求; 3.思考题: (1)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你能从中找出哪些经济学 理论(主要是消费行为与需求理论方面)的思考? (2)影响目前市场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3)如果你是一个市场营销专家,你准备利用目前的市场需求特 点从哪些方面来推广你的产品? (4)请你说说网络外部性对市场需求的影响? 2005年的盛夏也许注定是属于青少年的文化盛夏:一边是“芙 蓉姐姐”还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和耳畔,另一边又迎来了“超级女声”全国总决赛的热播,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两种表现形 式不同、参与方式不同的文化现象,实际上有着共同的孕育背景, 同时也共同折射出当前我国青年文化的新特征,反映了我国青少年 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一、“芙蓉姐姐”和“超级女声”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 “芙蓉姐姐”凭借“一张妖媚十足的脸和一副性感万分的身材”,以其露骨而极度自信抑或自我欣赏的文字和夸张而经典的“S”型照片,在集广泛性、快捷性、交互性于一体的互联网络空间(准确地说 是在清华北大的BBS)名声大噪,继而引起诸多媒体的高度关注。在2005年的初夏,“芙蓉姐姐”终于完成了由虚拟红人向现实明星的 转变,但随着“超级女声”比赛进程的推进,她“永远有多远,我

就能红多远”的理想也在郁闷中破灭。“超级女声”吸引了上至89 岁下至4岁的15万“女生”共同角逐。据统计,在总决赛直播期间,全国约有十分之一的电视观众在周五晚锁定湖南卫视,创造了亿万 人参与的集体狂欢。面对“芙蓉姐姐”走红和“超级女声”热播, 各界的评论褒贬不一。不能否认的是,社会是个人发展的大舞台, 时代是塑造和成就英雄的大背景,“芙蓉姐姐”和“超女”们的产 生是“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的结果。对于这类青年文 化热点现象,不能只进行简单的是与非判断,更不能秉承所谓的 “存在即合理”的哲学理念,对其听之任之,而是要着力探究其背 后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1.市场经济的趋利性 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竞争性经济,个体独立性的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自从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 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取向逐步得到国 人的认同。当代中国青少年既感受到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 高度物质文明成果、个人独立性的增强,又目睹了市场经济大潮对 其父辈们洗礼的过程乃至产生的阵痛,利益取向成为他们价值观上 深深的印痕。如果说“芙蓉姐姐”坚持不懈地在网络空间书写文字、张贴自己的S型照片,还只是隐隐地表达着一种个人利益诉求的话,“超级女声”则是“超女”们、电视台、娱乐公司、短信服务商以 及网络等众多媒体分享的一份利益大餐。活动组织者、协办者以及 相关各方追逐利润的本质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有目共睹,仅每周数 百万条投票短信就足以让他们喜上眉梢。而随着比赛的推进,“超女”们为日见增长的“身价”、“人气”而日益陶醉也是不争的事实。 2.社会环境的开放性 发达的交通、通讯和传媒,使现代青少年的活动范围空前扩大、信息获取的途径空前增多。现代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全面开放的社会 环境之中,他们面对大量的、经常变化的人和事以及各种信息,不 仅视野、思维、心理得到扩充和丰富,而且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 价值标准和期望进行比较、评判和取舍,显示其对开放环境的适应

曼昆微观经济学计算题复习题

第一页 1.完全竞争行业中某厂商的成本函数为STC=Q3-6Q2+30Q+40,成本用美元计算,假设产品价格为66美元。 (1)求利润极大时的产量及利润总额 (2)由于竞争市场供求发生变化,由此决定的新的价格为30元,在新的价格下,厂商是否会发生亏损?如果会,最小的亏损额为多少? (3)该厂商在什么情况下才会退出该行业(停止生产)? 解:(1)由STC=Q3-6Q2+30Q+40,则MC=3Q2-12Q+30 当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均衡时,均衡的条件为MC=MR=P,当P=66元时,有 66=3Q2-12Q+30 解得Q=6或Q=2(舍去)当Q=6时,厂商的最利润为 =TR-TC=PQ-(Q3-6Q2+30Q+40)=66×6-(63-6×62+30×6+40)=176元 1、已知某企业的平均可变成本为A VC=X2-30X+310,X为产量。当市场价格为310时,该企业的利润为0,求该企业的固定成本。 pi=TR-TC=(P-AC)Q, P=310,pi=0得AC=310 AFC=AC-A VC=310-(X^2-30X+310)=-X^2+30X TFC=-X^3+30X^2 因为MC=d(TVC)/dx =d(X^3-30X^2+310X)/dx =3X^2-60X+310 又P=MC=AC得X=20 所以TFC=-X^3+30x^2=4000 4、假设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Qd=50000-2000P; Qs=40000+3000P。 求: (1)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2)厂商的需求函数? 市场均衡时Qd=Qs,即 50000-2000P=40000+3000P 市场的均衡价格P=2 均衡产量QD=Qs=46000。 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由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故厂商的需求函数为P=2。 4、设生产成本函数为:C(Q)=50+Q2,反需求函数为:P(Q)=40-Q,求:利润最大化时厂商的产量、价格及利润。 分析:利润最大化时MR=MC 因为P(Q)=40-Q 得出TR=40Q-Q2 MR=40-2Q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一题

案例:小安是个农村青年,今年22岁,高考落榜后,他决定到城里做生意闯一番事业。怀着雄心壮志的小安经过考察,决定开一家服装店。第一次进货,他找了个行家,精心挑选时尚流行的款式,谁知衣服挂出来十多天就只卖了二三件。小安一下急了,差不多款式我的价格还略低点怎么就销量不好呢后来在别人的指导下,他对服装店进行了重新装修,取了英文名字,所有服装都挂上印有Made in HonKong生产的吊牌,服装店配上音响,制作大幅广告加以宣传,原来标价70的服装都变成了288,298。对外声称香港着名品牌服装独家代理,开业期间一律不打折。结果来他服装店的人络绎不绝,重新开张的第一天就卖了几十件,随后几天生意也是相当火爆。 为什么衣服便宜反尔不好卖,价格提高了去生意红火 分析: 70元一件的衣服,与取了英文名字,所有服装都挂上印有Made in HonKong生产的吊牌,价位在300左右的服装相比,在消费者眼中就是低档和中档两种层次的差别,服装价位品牌等同时是身份的象征,比如说,消费者喜欢某个品牌的产品,他觉得这个品牌的产品在设计能体现出自己的品味,能代表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消费观。另外,它还可使自己感受到相应的身份、地位、荣誉和自信,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某种满足与体验,提升消费效用。这就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一种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消费者最终在这种品牌上找到了归宿感。所以,即使这件物品的定价再高,他也会选择这种品牌的物品。很多服装消费者对看似高端的服装有强烈的消费偏好,消费服装的效用较高 所以,即使是质量一样的衣服,消费者很难判断它们质量是否相同,他们只能通过价格来衡量商品的好坏,通过高价来买到好的商品。这种并非由产品质量而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排斥现象,就被称为经济领域的歧视。

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二

经济学考研: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二 公园门票降价或涨价的启示 1.使用范围:第一章导论 2.要考核的知识点:供求理论; 影响需求的因素; 需求弹性及其与企业收入的关系。 3.思考题: (1)从这个案例中,为什么苏州公园通过降价就获取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为什么后来苏州公园不降价了?假若继续降价苏州公园还能盈利吗? (3)你对目前北京的许多公园的高票价现状持什么意见?为什么这些票价降不下来? (4)对于像公园这样的准公共用品,其价格应该由什么来决定?政府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2001年夏,苏州乐园门票从六十元降到十元。一时间,趋之者众,十天该园日均接待游客量创下历史之最,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四百万元以上。 10元门票引来25万人盛夏的苏州乐园,十分过瘾地火了一把。 "火",是自7月20日傍晚5时点起来的。这是该园举办"2001年仲夏狂欢夜"的首日,门票从60元降至10元。是夜,到此一乐的游客竟达7万之多,大大出乎主办者"顶多3万人"的预测,这个数字,更是平时该园日均游客数的15至20倍,创下开园4年以来的历史之最。到7月29日,为期10天的"狂欢夜"活动落下了帷幕。园方坐下来一算,喜不自禁:这天累计接待游客25万余人,实现营业收入400万元以上,净利润250万余元…… 这些指标,均明显超过白天正常营业时间所得。正常情况下,苏州乐园的门票每人每张60元,每天的游客总数在3000-4000人之间,营业时间从上午9时到下午5时。而"狂欢夜"是在"业余"时间进行,即从每天下午5时到晚上10时,门票却降到10元。就是说,"狂欢夜"这10天,这家乐园在不影响白天正常营业的情况下,每天延长了5小时的营业时间,营业额和利润就翻了一番以上。"狂欢夜"与该园举办的"第四届啤酒节"是同时进行的。42个相关厂家到乐园助兴--其实,厂家是乘机宣传和推销自己的产品。据园方介绍,以往搞啤酒节,乐园是要收取厂家一定的"机会"费用的,但是,这次却基本不收或少收些许,而厂家须向游客免费提供一些"小恩小惠"--企业的广告宣传品等。减免了货币的支付,厂家岂有不乐的?园方也承认,众厂家的参与,带来大笔场地费,降低了乐园搞"狂欢夜"活动的风险,不过,它并非这次活动最后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微观经济学分册-课后习题答案-第10章

第十章外部性 复习题 1.举出一个负外部性的例子和一个正外部性的例子。 答:负外部性的例子:化工厂排放的化学废气,污染了环境,但它却不必承担污染的全部成本。正外部性的例子:在临街的自家院子里种花,既美化了自己家的环境,又使邻居和路人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具有正外部性。 2.用供求图解释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负外部性的影响。 图10-1 存在负外部性的供求图 答:生产中的外部性使该物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最适量小于其均衡数量,即市场量。 3.专利制用什么方法帮助社会解决了一个外部性问题? 答:专利制利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专利发明者可以在一定时期排他性的使用自己的发明的权利,激励发明者更多地进行新技术研究,科技发明的正外部性内在化。 4.什么是矫正税?为什么就保护环境免受污染的方法而言,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好大于管制? 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被称为矫正税。这种税也被称为庇古税。作为解决污染的方法,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爱通常大于管制,因为税收可以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减少污染。首先是因为税收减少污染更有效率。矫正税实际上规定了污染权的价格,并把污染权分配给那些减少污染成本最高的工厂。无论环境保护机构选择的污染水平是多少,它都可以通过税收以最低的总成本达到这个目标。其次,矫正税对环境更有利。在管制政策下,企业被动地减少污染,一旦达到了管制的要求,它就没有理由再减少排污。税收激励工厂主动减少污染,以尽

力减少不得不为此支付的税收量。 5.列出不用政府干预时也可以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的一些方法。 答:私人解决外部性所引起的问题的方法有:(1)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2)慈善行为;(3)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4)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6.设想你与一个吸烟者同住一间房,但你不吸烟。根据科斯定理,什么因素决定了你的室友是否在房间里吸烟?这个结果有效率吗?你和你室友如何达成这种解决方法? 答:根据科斯定理,如果我被迫吸烟所承受的成本大于我的室友吸烟所获得的收益,我的室友就不应该在房间里吸烟。如果我的成本小于室友的收益,她就可以在房间里吸烟。只要交易成本不阻止协议的达成,结果就是有效的。我和室友协商达成解决办法:我们中的一个补偿另一个吸烟或者不吸烟的损失。如我给室友买一些糖果以缓解她不能吸烟的痛苦,来与她达成协议——她以后不在房间里吸烟。 问题与应用 1.有两种方法保护你的汽车不被偷窃:防盗杠杆使偷汽车者难以偷走你的汽车;报警器使得在你的车被偷以后,警察可以轻而易举地抓得小偷。以上哪一种类型的保护会给其他车主带来负外部性?哪一种带来正外部性?你认为你的分析有什么政策含义吗? 答:(1)防盗杠杆的保护给其他车主带来负外部性,因为防盗杠杆的使用使偷汽车者难以偷走我的汽车,但偷车者会把注意力转向其他汽车,多偷那些没有安装防盗杠杆的汽车。(2)报警器给其他车主带来正外部性,因为偷汽车者并不知道哪些汽车装了报警器,为避免被抓,他们会减少偷任何一辆车的概率。 (3)这一分析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应该对使用防盗杠杆的汽车所有者征税,对装报警器的汽车所有者给予补贴。 2.你同意下列说法吗?为什么同意或不同意? A.“必须根据矫正税引起的无谓损失来评价庇古税作为减少污染方法的收益。” 答:不同意。矫正税与其他大多数税不同,它是存在负外部性时的正确激励,从而使资源配置接近于社会最优。矫正税既增加了政府收入,又增加了社会福利。 B.“当决定是否向消费者或者生产者征收矫正税时,政府应该把税加载引起外部性的市场一方身上。” 答:不同意。无论向谁征税,税收的影响是相同的。因此无论外部性是由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造成的,向消费者或者生产者征税会导致同样的数量下降以及消费者支付和生产者收入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