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
纳兰性德画堂春翻译赏析

纳兰性德画堂春翻译赏析画堂春,这是清代著名词人、清词三大家之一的纳兰性德所创作的词作,这首词表达了纳兰性德和卢氏虽不能同生,但却能同死的愿想。
原文: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字词解释:①一生二句: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
”争教,怎教。
销魂,形容极度悲伤、愁苦或极度欢乐。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杜安世《诉衷情》:“梦兰憔悴,掷果凄凉,两处销魂。
”此谓天作之合,却被分隔两地。
两处相思,黯然销魂。
②蓝桥:地名。
在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溪上,传说此处有仙窟,为裴航遇仙女云英处。
《太平广记》卷十五引裴硎《传奇·裴航》云:裴航从鄂渚回京途中,与樊夫人同舟,裴航赠诗致情意,后樊夫人答诗云:“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
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
”后于蓝桥驿因求水喝,得遇云英,裴航向其母求婚,其母曰:“君约取此女者,得玉杆臼,吾当与之也。
”后裴航终于寻得玉杆臼,遂成婚,双双仙去。
此处用这一典故是表明自己的“蓝桥之遇”曾经有过,且不为难得。
③药成句:《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
”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
姮娥盗食之,得仙。
奔入月宫,为月精。
”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里借用此典说,纵有不死之灵药,但却难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去。
意思是纵有深情却难以相见。
④饮牛津:晋张华《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诸者,年年八月,有浮搓来去,不失期。
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搓上,多资粮,乘搓而去。
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诸次饮之,此人问此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问严君平则知之。
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①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②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捻花枝。
③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释】①落红:落花。
唐·李贺《兰香神女庙》诗:“沙炮落红满,石泉生水芹。
” 弄晴:原谓在晴天下嬉戏。
唐·韦庄《谒金门》:“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此谓作弄晴天。
②杏园:故址在今西安市郊大雁塔南,唐时为新进士游宴之地。
《秦中岁时纪》:“世士杏花园初会谓之探花宴,以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
若他人先折得名花,则二使皆有罚。
唐·刘沧《及第后宴曲江》诗:“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
”宋时以杏园借喻琼林苑,新进士常在此赐宴。
见吕祖谦《宋文鉴》卷二杨侃《皇畿赋》。
③手捻花枝:古人以为表示愁苦无卿之动作。
捻,以手指持物。
【译文】落花铺满了小路,绿水涨满了池塘。
霏霏细雨,时而遮住刚刚露出的太阳。
杏园的花儿已憔悴,杜鹃鸟叫得好凄凉。
春天啊,你去得多么匆忙! 独自登上杨柳掩映的小楼,手持杏花,倚阑远望,远望。
默默地放下花枝,失神地对着斜阳。
埋在心头的怨恨,有谁知道?有谁体谅?【集评】宋·胡仔:“(少游)小词云:‘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用小杜诗‘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明·李攀龙:“眉批:春归无奈,深情可掬。
谁知此恨,何等幽思! ○评:写出闺怨,真情俱在,末语迫真。
”(《草堂诗馀隽》卷四)明·杨慎:“(评末句)不知心恨谁?”(《杨批《草堂诗馀》)明·沈际飞:“(评末句)此恨亦知不得。
”(《草堂诗馀》正集卷一)清·沈谦:“填词结句,或以动荡见奇,或以迷离称隽,著一实语,败矣。
康伯可:‘正是销魂时候也,掩乱花飞。
’晏叔原:‘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
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秦观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宋代: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标签抒情、伤春译文落花铺满了园中小径,春水溢满了池塘。
细雨霏霏,时停时下,乍晴乍阴,杏园里春残花谢只有杜鹃鸟的声声哀啼,好像在无可奈何地慨叹春天已经归去了。
杨柳那边,她独自登上了画楼,手捻着花枝,倚靠在栏杆上。
对着这引人愁思的暮春之景,她默默无语,扔掉了手中的花儿,抬头静静地凝望着斜阳,她这满心的对春光的一往情深,对美好年华的无限眷恋之情,又有谁能知晓呢?注释①画堂春:最初见《淮海居士长短句》。
四十七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三平韵。
《山谷琴趣外篇》于两结句各添一字。
②水平池:池塘水满,水面与塘边持平。
③弄晴:展现晴天。
霏霏:雨雪密也。
《诗·小雅·采薇》有“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亦状云气之盛。
《楚辞·九叹·远逝》有“云霏霏而陨集”。
杜甫《雨四首》之三:“寒雨下霏霏。
”④杏园:园林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大雁塔南。
杏园是唐时著名园林,在曲江池西南,为新进士游宴之地。
《秦中岁时记》:“进士杏花园初会谓之探花宴,以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折得名花,则二使皆有罚。
”此处以杏园借指北宋汴京之琼林苑,杨侃《皇畿赋》:“彼池之南,有苑何大。
既琼林而是名,亦玉辇而是待。
其或折桂天庭,花开凤城,则必有闻喜之新宴,掩杏园之旧名。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这里形容暮春花事将尽的景象。
杏园憔悴,用杜牧《杏园》诗:“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
”故知此词写落第心情。
⑤手捻花枝:古人以为表示愁苦无聊之动作。
⑥“放花”二句:明沈际飞评日:“此恨亦知不得。
”因抒落第之恨,事关政治,故云“知不得”。
赏析该词描写精美的春归之景,以惜春之怀,发幽婉深恨之情,令人思之不尽,可谓这首词的显著特点。
词的上片写春归之景。
从落红铺径、水满池塘、小雨霏霏,到杏园花残、杜鹃啼叫,写来句句景语、情语。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翻译、注释、赏析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清代〕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翻译:明明是一生一世,天作之合,却偏偏不能在一起,两地分隔。
经常想念、盼望却不能在一起,看着这一年一年的春色,真不知都是为谁而来?蓝桥相遇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即使有不死的灵药,也不能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与她相会。
如果能够像牛郎织女一样,渡过天河团聚,即使抛却荣华富贵也甘心。
注释:争教:怎教。
销魂,形容极度悲伤、愁苦或极度欢乐。
蓝桥:地名。
在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溪上,传说此处有仙窟,为裴航遇仙女云英处。
此处用这一典故是表明自己的“蓝桥之遇”曾经有过,且不为难得。
药成碧海难奔:《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
”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
姮娥盗食之,得仙。
奔入月宫,为月精。
”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里借用此典说,纵有不死之灵药,但却难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去,意思是纵有深情却难以相见。
饮牛津:晋代张华《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诸者,年年八月,有浮槎来去,不失期。
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资粮,乘槎而去。
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诸次饮之,此人问此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问严君平则知之”,故饮牛津系指传说中的天河边。
这里是借指与恋人相会的地方。
赏析:这首描写爱情的《画堂春》与纳兰容若以往大多数描写爱情的词不同,以往容若的爱情词总是缠绵悱恻,动情之深处也仅仅是带着委屈、遗憾和感伤,是一种呢喃自语的絮语,是内心卑微低沉的声音。
而这一首词仿佛换了一个人,急促的爱情表白,显得苍白之余,还有些呼天抢地的悲怆。
上片“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明白如话,更无丝毫的妆点;素面朝天,为有天姿的底蕴。
这样的句子,并不曾经过眉间心上的构思、语为惊人的推敲、诗囊行吟的揣摩,不过是脱口而出,再无其他道理。
秦观《画堂春-东风吹柳日初长》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画堂春·东风吹柳日初长秦观(宋代)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
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
宝篆烟消龙凤,画屏云锁潇湘。
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译文东风吹柳的烂漫时节,白昼逐渐加长,外面刚刚下完小雨,芳草在斜阳下闪着流光。
杏花被东风吹散,四处飘荡,掉在屋梁的燕巢上,燕巢也芳香。
年轻女子躺罗帐,醒来发现坏了红妆。
龙凤形状的篆香已经燃尽,而竖立在一边的画屏,上面绘着一幅《云锁潇湘图》。
夜深寒气袭人,无法入梦乡,只有无限思量。
注释日初长:白昼开始长了。
雨余:雨后。
睡损:睡坏。
红妆,指妇女的盛妆,以色尚红,故称红妆。
宝篆:有版本记作“香篆”:篆香,盘成篆字形状的香。
古代盘香,有做成龙凤形的,点燃后,烟篆四散,龙凤形也逐渐消失。
故云。
也有解释称此处指绣有龙风图案的床帐。
潇湘:湖南潇水、湘水一带的风景。
萦绕,毛本作“云锁”。
创作背景曾有人认为此词是黄庭坚的作品然不足信,据学者们考证,认为系秦观所作,而非黄作。
由这首词本身来看,描写的是一位女子春睡的场景和心情,香艳中夹杂着惆怅,柔媚中蕴含沉痛,痴情而不滥情,确实更符合秦观作品的一贯风格。
鉴赏词一开始“东风”二句,为春睡渲染气氛,写东风吹拂柳条,春日渐长,雨后斜阳映照芳草,正是人困春睡时光。
接着“杏花”两句,枝头的杏花零落入泥,燕子衔沾花的泥土筑巢,犹自散发着微微的香气。
由景而人,美人面对花落春去之景,青春难再,自然无心红妆,不得不陷于春困矣。
这两句与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句颇有相似之处,但写得更为隽永。
词的下片写女子枕畔难眠所见到的景象。
“宝篆”二句写她长时间失眠,直到篆香销尽,不眠的原因,是因所思念的人在潇湘所致。
词的歇拍“夜寒”二句,具体描写夜深寒气袭人,女子无法再进入甜蜜的梦乡,只有思前想后,辗转反侧。
春天是使人热情奔放的季节,春夜更是最让痴情男女激动的时光。
苏轼的《春夜》诗写道:“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宇夜沉沉。
画堂春秦观词赏析

画堂春秦观词赏析画堂春秦观词赏析画堂春[宋] 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韵译>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天空灰蒙蒙一会晴一会雨的,杏园已经失去原来的动人景色,杜娟在枝头悲哀的叫着,多令人伤感啊。
她独自一人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楼,斜靠着栏杆,信手拿着花枝,一会儿又放下花枝,满脸愁容,默默无语地看着天空,她心中的“恨”有谁能理解呢?<评析>【赏析一】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
赋《画堂春》。
这首词就是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
应是一首伤春之作。
词的上片写春归景物。
先写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时间分明已进入残节令了,天气乍晴乍雨,晴郎的天空,突然会下起小雨,说晴不晴,说阴不阴,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样。
观看杏园已失去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景色,它像一个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颜显得憔悴而没有光泽了。
再听枝头杜鹃鸟儿,传来声声“不如归去”,泣血啼唤,多么令人伤感。
杜牧诗有:“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这句可能化用小杜诗意。
片末,总括一句“无奈春归”,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上述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
词的下片,侧重写人。
写她独自一人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楼,斜倚栏杆,手捻花枝。
这句似由冯延巳:“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词意化来。
她信手捻着花枝儿,一会儿又放下花枝,默默无语上视天空,弄晴的小雨也不下了,只见远处一道残阳从云缝露出来,把霞辉洒在她满是愁容的脸上。
她心中的“恨”有谁能理解呢?诚然,词人没有写她“恨”什么。
但从词人给我们描绘的这幅春归图里,分明看见她面对春归景色,正在慨叹春光速人易老,感伤人生离多聚少,青春白白流逝。
全词蕴藉含蓄,寄情悠远。
真是义蕴言中,韵流弦外,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余味。
(董冰竹)【赏析二】此为春归伤怀词。
秦观《画堂春》原文、翻译及赏析

秦观《画堂春》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1 《画堂春》是北宋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的作品,画堂春是比较常见的词牌名之一,全名是《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是一首伤春之作。
原文: 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画堂春翻译: 落花铺满了园中小径,春水溢满了池塘。
细雨霏霏,时停时下,乍晴乍阴,杏园里春残花谢只有杜鹃鸟的声声哀啼,好像在无可奈何地慨叹春天已经归去了。
杨柳那边,她独自登上了画楼,手捻着花枝,倚靠在栏杆上。
对着这引人愁思的暮春之景,她默默无语,扔掉了手中的花儿,抬头静静地凝望着斜阳,她这满心的对春光的一往情深,对美好年华的无限眷恋之情,又有谁能知晓呢? 画堂春字词解释: ①画堂春:最初见《淮海居士长短句》。
四十七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三平韵。
《山谷琴趣外篇》于两结句各添一字。
②水平池:池塘水满,水面与塘边持平。
③弄晴:展现晴天。
霏霏:雨雪密也。
《诗·小雅·采薇》有“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亦状云气之盛。
《楚辞·九叹·远逝》有“云霏霏而陨集”。
杜甫《雨四首》之三:“寒雨下霏霏。
” ④杏园:园林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大雁塔南。
杏园是唐时著名园林,在曲江池西南,为新进士游宴之地。
《秦中岁时记》:“进士杏花园初会谓之探花宴,以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折得名花,则二使皆有罚。
”此处以杏园借指北宋汴京之琼林苑,杨侃《皇畿赋》:“彼池之南,有苑何大。
既琼林而是名,亦玉辇而是待。
其或折桂天庭,花开凤城,则必有闻喜之新宴,掩杏园之旧名。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这里形容暮春花事将尽的景象。
杏园憔悴,用杜牧《杏园》诗:“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
”故知此词写落第心情。
⑤手捻花枝:古人以为表示愁苦无聊之动作。
⑥“放花”二句:明沈际飞评日:“此恨亦知不得。
张先的优美诗词《画堂春

【导语】《画堂春•外湖莲⼦长参差》是北宋词⼈张先的作品。
此词既写江南夏⽇湖⼭之美,⼜写歌⼥容貌和性灵之美。
下⾯就和⽆忧考⼀起来欣赏下这⾸诗词,欢迎阅读! 《画堂春•外湖莲⼦长参差》 宋•张先 外湖莲⼦长参差,霁⼭青处鸥飞。
⽔天溶漾画桡迟,⼈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轻⾐。
⼩荷障⾯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赏析】 此词写江南⾃然景物之美及江南⼈物的性灵美。
上⽚开头两句“外湖莲⼦长参差,霁⼭青处鸥飞”,写湖⼭美景。
江南⽔乡,河流湖泊纵横遍布,重重相连。
作者站在岸上,观望湖景,只见⽔中长满了莲蓬,⾼⾼低低,参差不齐,错落有致。
此为近景描写,下句则为远景。
⾬过天晴之后,青⼭经过⾬⽔的荡涤显得格外青翠,就在这青⼭掩映之间,有⼏只⽩鸥翩然⽽飞,显得格外的洁⽩。
杜甫说“江碧鸟逾⽩,⼭青花欲然”写的就是这种⾊彩明艳,⽽对⽐强烈的景物,张先虽⽆意对⽐衬托,却也给⼈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接着两句,引出⼈事活动,写⽔天⼀⾊,相互交融的情景。
下⽚由写景转为写⼈,重点描写歌⼥容貌之美和歌声之美。
“桃叶浅声”写⼥⼦歌声,体现其轻柔宛转;“杏红深⾊”写⼥⼦⾐着之美,体现其韵⾼脱俗;“⼩荷障⾯”则⼥⼦动作举⽌,体现其性灵之美。
宋代晁⽆咎赞誉:“⼦野韵⾼。
” 扩展阅读:张先的⽣平简介 张先之⽗张维,好读书,以吟咏诗词为乐。
张先于天圣⼋年(1030年)中进⼠。
明道元年(1032年)为宿州掾。
康定元年(1040年)以秘书丞知吴江县,次年为嘉⽲(今浙江嘉兴)判官。
皇祐⼆年(1050年),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
四年以屯⽥员外郎知渝州。
嘉祐四年(1059年),知虢州。
以尝知安陆,故⼈称张安陆。
治平元年(1064年)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
此后常往来于杭州、吴兴之间,以垂钓和创作诗词⾃娱,并与赵抃、苏轼、蔡襄、郑獬、李常诸名⼠登⼭临⽔,吟唱往还。
元丰元年卒,年⼋⼗九。
《宋史》⽆传,《宋史翼》卷⼆六载其事。
著有《张⼦野词》(⼀名安陆词),存词⼀百⼋⼗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下片使用了几个典故。“浆向 蓝桥易乞”是裴航乞药得妻的 典故,诗人用以表明自己和恋 人心心相印本可成双成对,下 句“药成碧海难奔”是嫦娥奔 月的典故,用以说明因为恋人 已经不在一起,情深似海却已 是天各一方。最后一句是牛郎 织女的典故,是词人美好的想 象,明知心中恋人可遇而不可 求、可望而不可亲,只得幻想 终有一日宁可抛弃繁华家世, 放弃世间名利,纵令贫寒到骨, 也要在天河之滨相依相偎、相 亲相爱,相濡以沫。
•
“若容相访饮牛津”仍是用典。故老传说,大海尽处 即是天河,海边曾经有人年年八月都会乘槎往返于天 河与人间,从不失期。天河世界难免令人好奇,故老 的传说也许会是真的?于是,那一日,槎上搭起了飞 阁,阁中储满了粮食,一位海上冒险家踏上了寻奇之 路,随大海漂流,远远向东而去。 也不知漂了多 少天,这一日,豁然见到城郭和屋舍,举目遥望,见 女人们都在织布机前忙碌,却有一名男子在水滨饮牛, 煞是显眼。问那男子这里是什么地方,男子回答: “你回到蜀郡一问严君平便知道了。” 严君平是 当时著名的神算,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可是,难道 他的名气竟然远播海外了吗!这位冒险家带着许多的 疑惑,调转航向,返回来时路。一路无话,后来,他 当真到了蜀郡,也当真找到了严君平,严君平道: “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牵牛宿。”掐指一算,这个 “某年某月”正是这位海上冒险家到达天河的日子。 那么,那位在水滨饮牛的男子不就是在天河之滨的牛 郎么?那城郭、屋舍,不就是牛郎、织女这一对金风 玉露一相逢的恋人一年一期一会的地方么?
诗歌赏析
• 此词上片的叙述较为平白易懂,化用骆宾王《代 女道士王灵非赠道士李荣》诗中成句:“相怜相 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感叹原本是天生 一对的情侣,却因为命运的捉弄分离两地,日日 夜夜只能思念无法相见,饱受煎熬之苦。“天为 谁春?”表现出既然不可见,那万千锦绣,无非 身外物外,关乎万千世人,唯独非关你我。表现 出诗人与恋人的刻骨感情。
• “浆向蓝桥易乞”,这是裴航的一段故事:裴航在回京途中 与樊夫人同舟,赠诗以致情意,樊夫人却答以一首离奇的小 诗:“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 何必崎岖上玉清。” 裴航见了此诗,不知何意,后来 行到蓝桥驿,因口渴求水,偶遇一位名叫云英的女子,一见 倾心。此时此刻,裴航念及樊夫人的小诗,恍惚之间若有所 悟,便以重金向云英的母亲求聘云英。云英的母亲给裴航出 了一个难题:“想娶我的女儿也可以,但你得给我找来一件 叫做玉杵臼的宝贝。我这里有一些神仙灵药,非要玉杵臼才 能捣得。” 裴航得言而去,终于找来了玉杵臼,又以 玉杵臼捣药百日,这才得到云英母亲的应允。——这不仅仅 是一个爱情故事,在裴航娶得云英之后还有一个情节:裴航 与云英双双仙去,非复人间平凡夫妻。 “浆向蓝桥易 乞”,句为倒装,实为“向蓝桥乞浆易”,容若这里分明是 说:像裴航那样的际遇于我而言并非什么难事。言下之意, 似在暗示自己曾经的一些因缘往事。 • 是为“药成碧海难奔”。这是嫦娥奔月的典故,颇为易解, 而容若借用此典,以纵有不死之灵药也难上青天,暗喻纵有 海枯石烂之深情也难与情人相见。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一生一代一双人, 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 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 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 相对忘贫。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 7月1日),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 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 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 名纳兰性德。一年后,太子改名为胤礽, 于是纳兰性德的名字改回成德。他是满 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 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名利、善 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基本 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 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 田”。主要作品有长相思。 • 此词是纳兰容若为初恋情人写的悼亡词。
• 此婉约词代入前人的典故表现出诗人缠绵婉 转的一段情,然而却因死亡相隔两地。表现 出诗人内心的悲痛和每日愈加强烈的煎熬。 诗人最后又将希望寄此希望在物是人非之后再看,使人读罢 泪颜,更添心头伤。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