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瓷器常识
明朝瓷器的特点

明朝瓷器的特点明朝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明朝瓷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釉色丰富多样。
明代瓷器釉色丰富多样,主要有青铜釉、白釉、黄釉、绿釉、红釉、紫釉等。
其中,青铜釉是明代瓷器的主要釉色,它的颜色介于青铜与翠绿之间,具有独特的质感和光泽。
白釉则是明代瓷器的另一个重要釉色,白色的釉面洁净明亮,给人以高雅的感觉。
此外,明代的瓷器还采用了多种彩绘技法,如青花、五彩、粉彩等,使瓷器的色彩更加绚丽多样。
二、造型庄重典雅。
明代瓷器的造型多样,既有传统的器型如瓶、罐、碗、盘等,也有新颖别致的器型如花瓶、酒壶、香炉等。
无论是传统还是新颖的器型,都注重庄重典雅的风格,追求简洁大方、比例协调的美感。
明代瓷器的造型上也受到了佛教的影响,很多瓷器上都雕刻有佛像、菩萨等宗教题材,体现了民间信仰与瓷器工艺的结合。
三、纹饰精细繁复。
明代瓷器的纹饰非常精细繁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青花瓷是明代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纹饰之一,它以青花在白瓷上的绘制形成,图案多样,内容丰富,技法熟练。
青花瓷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瓷器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此外,明代瓷器的纹饰还包括了各种动植物、人物故事、山水风景等,纹饰图案精美细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胎体细腻坚硬。
明代瓷器的胎体质地细腻坚硬,采用高温烧制而成,具有很强的耐火性和耐磨性。
明代瓷器的胎体质地坚硬,使得其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和实用性,能够经受住长时间的使用和保存。
五、工艺精湛。
明代瓷器的制作工艺十分精湛,瓷器的制作过程经历了多道工序,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进行精细的操作。
明代瓷器采用的胎体和釉料都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处理,以保证瓷器的质量和色泽。
此外,明代瓷器的装饰工艺也非常讲究,青花瓷的绘制需要熟练的技法和精湛的手艺,粉彩瓷则需要多次绘制和烧制,工艺复杂而精细。
总的来说,明代瓷器在釉色、造型、纹饰、胎体质地和工艺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明代瓷器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瓷器的品种和风格,而且对后世的瓷器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
不同朝代瓷器特点描述

不同朝代瓷器特点描述
宋代瓷器特点描述:
1. 釉色明亮:宋代瓷器的釉色以素白或青白色为主,釉面光滑明亮。
2. 品种丰富:宋代瓷器种类繁多,包括器物、储物罐等。
3. 绘画精致:宋代瓷器的绘画技法精湛,常以蜡丝描绘纹饰,图案通常以花、鸟、人物和山水为主题。
4. 物化兼备:宋代瓷器注重实用性和观赏性的结合,既是日常生活用品,又具有艺术价值。
明代瓷器特点描述:
1. 艳丽多彩:明代瓷器在色彩上非常丰富,釉色有红、青、黄、紫等多种选择。
2. 形制独特:明代瓷器的造型多样化,瓶、罐、碗等形状各异。
3. 素雅大方:明代瓷器整体风格偏重于端庄、素雅的范畴,注重简约和大气。
4. 大胆创新:明代瓷器的制作技术不断改进和创新,如景德镇的青花瓷就是创新与发展的代表。
清代瓷器特点描述:
1. 高质精美:清代瓷器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瓷胎细腻,釉色匀整,整体工艺和质量较高。
2. 形式多样:清代瓷器的造型多样,时有仿古风格,也有创新现代化的形制,如八仙过海、家瑞图等。
3. 釉色独特:清代瓷器在釉色上追求纯净明亮,其中最著名的是乾隆釉里红瓷器。
4. 耐久实用:清代瓷器在釉面无瑕疵等方面较为耐久,是实用性和观赏性并重的制品。
明清瓷器

简述明清制瓷业的主要成就。
明清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又一个黄金时代,传统的制瓷工艺发展到了历史最高峰。
景德镇成为制瓷业的中心,它的产品主要是三大类:青花、彩瓷和颜色釉瓷。
青花瓷器已成为陶瓷产品的主流,各类彩瓷和多种颜色釉瓷器的烧成是此期景德镇制瓷工艺最为突出的成就。
此外,故宫珐琅彩、龙泉青瓷、德化白瓷、宜兴紫砂、山西珐华也是这时著名的陶瓷品种。
一、青花明官窑青花分六期,即洪武期、永乐宣德期、正统景泰天顺期、成化弘治正德期、嘉靖隆庆万历前期、万历后期天启崇祯期。
洪武青花瓷胎粗细不一,胎骨厚重,瓷化程度不强。
青花色泽灰暗。
永宣时期青花较有特色。
此时以麻仓土为胎,胎体细腻洁白,釉质肥厚,多呈青白色,器物造型较多,有不少伊斯兰风格的造型,主要器形有压手杯、高足杯、梅瓶、玉壶春瓶、大盘、梨形壶等。
除用国产青料外,大量使用进口苏麻离青,氧化铁含量高,烧成后呈色浓艳,蓝中透红紫,料厚处有铁黑斑点。
图案内容以花卉为主,如缠枝莲、牡丹、石榴等,也有一些动物和山水人物,图案布局较密。
明清官式的“某某年制”四字或“大明(大清)某某年制”六字年号款在宣德朝正式形成。
正统景泰天顺期为空白期,青花瓷器传世较少。
成化弘治正德青花是明清青花瓷第二个较有特色时期。
成化青花胎质细腻,釉质莹润玉质感强釉色纯白。
使用国产平等青,烧成后青色淡雅,蓝中微泛青灰,造型多小件,常见各种小杯、小碗,天字罐和鸡缸杯最有特色。
布局疏朗,笔画线条纤细。
正德后期大件器物明显增多,青料使用复杂,典型青料为石子青,蓝中泛灰,有晕散。
末期改用回青,青中发紫。
纹饰繁密,阿拉伯文字是特色纹饰。
嘉靖隆庆万历前期胎釉比前期略粗,大件器物较多,使用回青,青中泛红紫,嘉靖是特别流行道教题材的纹样。
晚明青花改用高岭土,瓷胎硬度更大。
改用国产浙料,及石子青,发色浅淡呈纯蓝或蓝中透灰。
(此时期将青料热炒,所以即使同样青料也比前期更浓艳)清代青花按其发展规律也可分五期,康熙青花代表了清代青花瓷器的最高水平。
明清瓷器鉴定

元明清瓷器鉴定(一)造型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仿制古陶瓷,往往得其形似而失其神采,能效其隽秀,未必能学其古拙。
因为一件器物的创作,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以及技术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说陶瓷器在纹饰、胎釉等方面均能体现各时代的特色,但造型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所以若能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可以在鉴定工作中掌握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
观察器形首先要对历代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
陶瓷器的形状,大体是古时简朴,随同时代的演进而渐趋繁复。
以元、明、清三代造型而论,元代造型大多较为钝重稚拙,无论青、白瓷器都比一般宋、明瓷器显得突出。
尤其是日常应用的坛、罐、瓶、壶及盘、碗等一般器物,常见有相当大的器形。
例如传世的元青花与釉里红大碗有口径达42厘米,青花和釉里红大盘的口径也在45~58厘米左右。
由于胎体厚重,烧制不易,难免有翘棱、夹扁、凹心、凸底等变形的缺陷,因而过去文献多有元瓷粗率之论,其实这是不够全面的。
元瓷纹饰之丰富多采,固不侍言,即以大盘造型而言,十二瓣板沿花口的多是花口花底(口、底均为十二瓣花形),足见当时制作认真,虽底足之微也不轻易放过。
此种作法到明代永、宣以后便不复见(永、宣只见有花口花足的把碗和中型碗、洗,而无花足盘)。
永乐时一般盘、碗的底心也多是外凸内凹,圈足较元代放大,显得格外平稳。
特别是胎土陶炼精细,造型轻重适宜。
永乐时期另有一种纯白脱胎带暗花的器皿,胎体非常轻薄,清代人形容它曾有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诗句。
这种“薄如卵幕”的瓷器,造型精美,都是盘、碗之类,后世虽有仿作,但在暗花纹饰的技巧上仍有所不及。
宣德瓷器的造型种类更加繁多,无论盘、碗、杯、壶、罐、瓶等制作都非常精致,而且能独出心裁,锐意创新,如“无挡尊”可称是空前之作,除乾隆时曾经仿制外,后世很少有此种仿品。
目前传世品中常见的永、宣时期造型有:鸡心碗、花浇、僧帽壶、长圆腹执壶(流口为葫芦形)、天球瓶、扁腹绶带葫芦瓶、四季委角兽耳瓶和菱花式洗、菱花式把碗等。
元明清瓷器特点_

元明清瓷器特点_元瓷器的特点:1.颜色:元瓷器以青花为主,采用深蓝色彩,运用自由、豪放的线条,形成鲜明的对比。
2.形状:元瓷器的造型质朴简单,器型呈现出圆润饱满的特点,如元代的釉里红器酒瓶、钵、盘等。
3.料质:元瓷器采用胎骨细密的白色陶质,釉面厚重光亮,有时还会加入红、绿、黑等颜色的装饰,形成丰富多彩的效果。
4.装饰:元瓷器上的装饰大胆张扬,以莲花、神兽、鱼纹等为主题,采用立体、浮雕等装饰技巧,增加了瓷器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明瓷器的特点:1.还原传统:明瓷器对宋代传统瓷器进行了一些还原,恢复了早期瓷器的优雅与典雅,如青花瓷、施釉白瓷等。
2.颜色:明瓷器重视色彩的明度和对比度,青花瓷依旧是主要的颜色,但与元瓷器相比,颜色更加鲜艳,富有生机和活力。
3.气质:明瓷器形象秀丽,给人以高贵、典雅的感觉。
常见的器型有如瓶、罐、盘、碟等,装饰多以图案、花卉、山水等为主题。
4.创新:明瓷器在工艺和釉彩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和创新,如景泰蓝釉瓷、五彩瓷等,为明代瓷器增添了新颖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清瓷器的特点:1.简约与庄重:清瓷器以庄重、端庄的风格为主,追求简约与素雅,反映出清朝宫廷和封建社会的审美趣味。
如继承明代的青花瓷,但釉料更为细腻。
2.造型:清瓷器造型注重规整和端庄,器物的线条流畅、简洁,如著名的“白地五彩”釉下彩瓷、釉里红瓷等。
3.釉彩:清瓷器注重釉彩的纯正和细腻程度,釉面光亮如镜,呈现出高雅的质感。
如清代粉彩瓷和家具五彩瓷等,被誉为“瓷革命”。
4.传统题材:清瓷器在装饰上多以传统题材为主,如人物故事、动物纹饰、花卉、山水等,展现了浓厚的时代特色。
总体而言,元明清瓷器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在历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元瓷器以豪放的线条和丰富的装饰为特点;明瓷器还原了传统并增加了创新与丰富性;清瓷器追求简约、庄严和纯正的釉彩。
每个时期的瓷器都代表着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点,成为中国瓷器史上的珍贵遗产。
明清时期陶瓷器的生产技艺与技术革新

明清时期陶瓷器的生产技艺与技术革新明清时期是中国陶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陶瓷制作技艺经历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和改进。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明清时期陶瓷器的生产技艺和技术革新。
一、釉色技术的创新明代初期,釉色技术有了新的突破。
在北方,如元青花,成为了明代窑瓷中的一大突破。
青花釉彩是将青花颜料绘于瓷器表面上,再经烧制而成。
这一技术的发展,使中国瓷器逐渐发展出了独特的风格。
而南方的景德镇则在清代迎来了釉色技术的又一次革新,发展出了著名的粉彩釉瓷技术。
这种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陶瓷器的色彩,使其更加丰富多样。
二、造型工艺的改进明清时期,陶瓷制作的造型工艺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改进。
明代的青花瓷器通常以圆形为主,瓷器制作工艺也相对简单。
然而清代,特别是康熙时期,陶瓷的造型开始变得更加华丽精致。
在这一时期,瓷器的制作采用了更多的雕刻、贴花和雕塑工艺,使得陶瓷器的造型更加立体和细腻。
三、瓷胎材料与烧制技术的改进瓷胎材料和烧制技术是影响陶瓷器品质的重要因素。
明代时期,瓷器的质地相对比较粗糙,而到了清代,多数瓷器的质地变得更加细腻、均匀。
这得益于明清时期瓷胎材料和烧制技术的不断改进。
在瓷胎材料方面,明代时期开始引入了宝瓷石等高质材料,这些材料使得瓷器更加坚硬。
在烧制技术方面,采用了更加精细的控温和烧制过程,使得瓷器的烧制更加均匀而稳定。
四、窑炉技术的进步明清时期,陶瓷器的烧制主要依靠窑炉。
在这一时期,窑炉技术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改进。
明代时期,采用的是山窑烧制技术,而到了清代,采用的是炉窑烧制技术。
炉窑的使用,使得瓷器的烧制更加均匀,而且能够烧制更大型的陶瓷器。
此外,炉窑还具备更好的温控性能,使得烧制过程更加精确,陶瓷器的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五、文化因素对技艺的影响明清时期的陶瓷制作不仅仅受到技术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了文化因素的影响。
明清时期,中国文化的百花齐放时期,陶瓷器上的装饰纹样也十分丰富多样。
例如,以文人画、宫廷画、山水画等为题材的壁画器,使得明清时期的陶瓷器更加具有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各时期瓷器特点

各时期瓷器特点明 1、品种及工艺特点:洪武瓷:此朝的高温红釉、蓝釉等成就很高,釉里红也取得较好的成绩。
釉里红色泽较淡,偏灰,有时出现飞红现象,有的呈暗黑色,但也有相当部分的釉里红器能控制红料,使发色稳定。
青花瓷发色大多偏淡偏灰,不如元青花那样浓翠,这是采用国产料的缘故,国产料含铁量较低,含锰量较高。
洪武瓷多见砂底,也有釉底。
足壁厚重,足底平切,底部也有乳钉状特征。
产地:景德镇造型与纹饰:造型多见梅瓶、玉壶春瓶、盘、碗、三足炉、高足杯。
纹饰多见花卉纹、缠枝菊、五爪龙纹、松竹梅、飞凤图、庭院图等。
备注:洪武瓷曾受到一些专家怀疑,其实洪武一朝统治了31年,这么长的时间内怎么可能没有瓷业生产,按理还应该有官窑器。
2、品种及工艺特点:永乐宣德青花:白胎。
青花为进口料苏勃尼青。
品种有精细一路,也有墩实厚重的一路。
永乐青花釉面光洁细润,宣德青花釉面多闪青,多呈现桔皮纹。
青花发色含有铁锈斑,还有晕散现象。
画法为双勾线、小笔触填色。
精细一路的,底路为细砂底,白色,呈糯米粉状。
多数器物的底足是边棱状,即削切痕明显。
宣德瓷釉面,多见桔皮纹。
瓶、壶等器物均为分段拼接。
釉下气泡一般为大中小。
两朝器物的不同点为:永乐较薄,轻,而宣德则相反。
宣德多款,落款位置多变。
产地:景德镇造型与纹饰:造型为盆、碗、壶、执壶、罐、缸等。
还有扁壶、抱月瓶、花浇、莲子碗、双系盖罐、压手杯等。
纹饰有龙纹、凤纹、花卉,竹石芭蕉、枝果花鸟,以缠枝莲、龙纹为多见。
宣德龙纹特别凶猛。
地位:为明清最重要的青花瓷产品。
备注:永乐宣德的瓷器风格基本相同,史家常并称"永宣"。
3、品种及工艺特点:永乐宣德红釉:一般里外均施红釉或仅仅外壁施红釉,有的还有刻花,宣德瓷多见桔皮纹。
多数精细器物的口部和近底足处凝釉截齐。
产地:景德镇造型与纹饰:盘、碗、高足杯、梨壶、僧帽壶等。
地位:永宣红釉是明清最重要的红釉产品。
4、品种及工艺特点:永乐宣德青釉:永乐为翠青釉,极淡,玉质感甚强。
元明清瓷器鉴定知识要点

阿元:景德镇在宋元以生产青白瓷著称1278(忽必烈)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生产诸如“枢府”字眼的卵白瓷。
元代景德镇除生产青白瓷、白瓷、黑釉瓷以外,新品种有卵白釉(枢府)瓷、青花瓷、釉里红瓷和红瓷、蓝釉等高温颜色釉瓷以及孔雀绿等低温颜色釉瓷。
卵白釉(枢府)瓷:一、枢府瓷特征:1、枢府瓷和青白瓷同样为白胎,但相对来说,比青白瓷厚2、枢府瓷釉,变青白色为卵白色(更偏白,近似鹅蛋色),不如典型青白瓷—影青瓷那样呈玻璃光。
3、枢府瓷器形以盘、碗、执壶和高足杯为多见,极少大件器,最典型的枢府瓷,其碗为小底足。
4、枢府瓷中的折腰器,是突出造型,为人们所称道。
(折腰是宋代定窑沿袭唐代金银器的式样而在瓷器制作中运用,著名的有元代山西的霍窑和景德镇的青白瓷、枢府瓷和青花瓷都有此式)5、枢府瓷盘、碗的底足均为露胎,足壁厚,削足规整,有的底心有乳丁突起,且有明显旋纹。
二、枢府瓷装饰和文字:枢府瓷分粗细两大类1、精细的制品大多有印花装饰,图案花纹主要为缠枝莲、菊瓣、花蝶、云龙、云凤等,但印花多数显得浑圆而不太清晰,这类精细器物的釉,基本上都是白乳浊色。
2、较粗制品,主要是日常用的盘、碗,一般均素面无纹,胎较厚重,釉色白中略偏灰青,偶然在器身有几道划纹。
有戗金装饰。
3、枢府瓷铭文以“枢府”最为典型,一般印在盘碗器物内壁口沿下,除枢府字样,还有“太禧”“福禄”“福寿”和“寿”“福”“良”等单个吉祥字样铭。
美国博物馆有“昌江”字铭。
三、枢府瓷的鉴定要点见特征,釉呈乳浊状而釉色偏青,无大器,底足较小青花瓷:一、定义青花瓷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 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
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习惯上称为“青花”(中国瓷器的发展:唐代以前,青瓷占主导地位唐代以后,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宋代,品种众多,百花争艳元代,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占据主流二、成熟元青花瓷主要要素有三点1、洁白的瓷胎和纯净的透明釉2、运用钴料产生蓝色的图案花纹3、熟练掌握釉下彩绘的工艺技术(青花起源,唐代巩县窑中唐三彩的蓝色,用钴料呈色,早在春秋战国陶胎琉璃珠上的篮彩,用钴做呈色剂)三、青花瓷器形元青花,器形多见的为盘、罐、梅瓶、长颈瓶、葫芦瓶、玉壶春瓶、扁瓶、执壶、水滴、高足碗(马上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瓷器常识
一、中国古代艺术品门类
01、书画
02、陶瓷
03、玉石(和田、翡翠、寿山、田黄、鸡血、灵璧石、巴林石等)
04、青铜
05、铜器(景泰蓝、宣德炉)
06、漆器
07、古籍(善本、碑帖)
08、钱币
09、杂项(竹、木、象牙、犀角、虬角、琥珀、蜜蜡、珊瑚、珍珠等)
10、造像(铜质、木质、石质等)
11、家具(紫檀、黄花梨)
二、明代主要艺术品
01.太祖朱元璋
年号:洪武。
即位时间:1368年。
在位年数:31年。
历史要点:推翻蒙古统治,建立明朝。
✧主要艺术品:洪武釉里红。
02.惠帝朱允炆
年号:建文。
即位时间:1398年。
在位年数:4年。
历史要点:建文新政、靖难之役。
✧主要艺术品:无
03.成祖朱棣
年号:永乐。
即位时间:1402年。
在位年数:22年。
历史要点:推翻惠帝自立、迁北京、建故宫、下西洋、编撰《永乐大典》。
✧主要艺术品:永乐青花、永乐甜白釉、永乐龙泉、永乐造像、永乐剔红。
04.仁宗朱高炽
年号:洪熙。
即位时间:1424年。
在位年数:1年。
历史要点:缓和社会矛盾。
✧主要艺术品:无
05.宣宗朱瞻基
年号:宣德。
即位时间:1425年。
在位年数:11年。
历史要点: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
✧主要艺术品:宣德青花、宣德炉、宣德贡笺。
06.英宗朱祁镇
年号:正统、天顺。
在位时间:1435~1449,1457~1464年,共23年。
历史要点:土木之变。
✧主要艺术品:无
07.代宗朱祁钰
年号:景泰。
即位时间:1450年。
在位年数:8年。
历史要点:软禁英宗。
✧主要艺术品:景泰蓝
08.宪宗朱见深
年号:成化。
即位时间1464年。
在位年数:23年。
历史要点:万贵妃。
✧主要艺术品:成化青花、成化斗彩、成化鸡缸杯、成化天字罐。
【《神宗实录》:“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
” 】【《陶说》:“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
” 】
09.孝宗朱祐樘
年号:弘治。
即位时间:1487年。
在位年数:18年。
历史要点:弘治中兴。
✧主要艺术品:弘治黄釉、珐华。
10.武宗朱厚照
年号:正德。
即位时间:1505年。
在位年数:16年。
历史要点:自封官位、沉迷情色、率兵亲征。
✧主要艺术品:正德青花(伊斯兰文艺术品);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
11.世宗朱厚熜
年号:嘉靖。
即位时间:1521年。
在位年数:45年。
历史要点:大议礼之争、炼丹、不理朝政、壬寅宫变。
✧主要艺术品:嘉靖五彩、嘉靖青花。
12.穆宗朱载垕
年号:隆庆。
即位时间:1566年。
在位年数:6年。
历史要点:隆庆开关。
✧主要艺术品:隆庆青花。
13.神宗朱翊钧
年号:万历。
即位时间:1572年。
在位年数:48年。
历史要点:张居正、30年不上朝。
✧主要艺术品:万历五彩、万历青花;董其昌。
14.光宗朱常洛
年号:泰昌。
即位时间:1620年。
在位年数:8个月。
历史要点:移宫案、梃击案、红丸案。
✧主要艺术品:无
15.熹宗朱由校
年号:天启。
即位时间:1620年。
在位年数:7年。
历史要点:任用魏忠贤、做木匠。
✧主要艺术品:明代家具。
16.思宗朱由检
年号:崇祯。
即位时间:1627年。
在位年数:17年。
历史要点:诛杀魏忠贤、李自成攻入北京、煤山自缢、顺治入紫禁城。
✧主要艺术品:崇祯青花;王铎、傅山、倪元璐、黄道周。
三、清代主要艺术品
1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年号天命(1616~1626)
庙号太祖
帝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在位1616~1626(11年)
生卒1559~1626(67岁)
皇考塔克世子
陵墓"福陵又称东陵(今辽宁省沈阳市东北)"
✧主要艺术品:无
2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年号"天聪(1627~1636)崇德(1636~1643)"
庙号太宗
帝名爱新觉罗皇太极
在位1626~1643(18年)
生卒1592~1643(51岁)
皇考太祖第八子
陵墓"昭陵又称北陵(今辽宁省沈阳市北隆业山)"
✧主要艺术品:无
3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年号顺治(1644~1661)
庙号世祖
帝名爱新觉罗福临
在位1643~1661(18年)
生卒1638~1661(23岁)
皇考太宗第九子
陵墓"孝陵(今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清东陵)"
✧主要艺术品: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
"四僧"-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渐江(弘仁)。
4谥号合天弘道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年号康熙(1662~1722)
庙号圣祖
帝名爱新觉罗玄烨
在位1662~1722(61年)
生卒1654~1722(68岁)
皇考世祖第三子
陵墓"景陵(今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
✧主要艺术品:康熙青花、康熙五彩、郎窑红;款彩。
5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年号雍正(1723~1735)
庙号世宗
帝名爱新觉罗胤禛
在位1723~1735(13年)
生卒1678~1735(57岁)
皇考圣祖第四子
陵墓"泰陵(今河北省易县永宁山清西陵)"
✧主要艺术品:雍正粉彩、雍正珐琅彩。
6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年号乾隆(1736~1795)
庙号高宗
帝名爱新觉罗弘历
在位1736~1795(60年)
生卒1711~1799(88岁)
皇考世宗第四子
陵墓"裕陵(今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
✧主要艺术品:翁方纲、铁保、成亲王、刘墉;粉彩转心瓶;痕都斯坦玉。
7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年号嘉庆(1796~1820)
庙号仁宗
帝名爱新觉罗颙琰
在位1796~1820(25年)
生卒1760~1820(60岁)
皇考高宗第十五子
陵墓"昌陵(今河北省易县清西陵)"
8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年号道光(1821~1850)
庙号宣宗
帝名爱新觉罗旻宁(绵宁)
在位1820~1850(30年)
生卒1782~1850(68岁)
皇考仁宗次子
陵墓"慕陵(今河北省易县清西陵)"
9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
年号咸丰(1851~1861)
庙号文宗
帝名爱新觉罗奕詝
在位1850~1861(11年)
生卒1831~1861(30岁)
皇考宣宗第四子
陵墓"定陵(今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
10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年号"祺祥(1861)同治(1862~1874)"
庙号穆宗
帝名爱新觉罗载淳
在位1861~1874(13年)
生卒1856~1874(18岁)
皇考文宗长子
陵墓"惠陵(今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
11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年号光绪(1875~1908)
庙号德宗
帝名爱新觉罗载湉
在位1875~1908(34年)
生卒1871~1908(37岁)
皇考宣宗第七子醇亲王奕譞子
陵墓"崇陵(今河北省易县清西陵)"
12谥号愍皇帝(逊帝末皇帝)
年号宣统(1909~1912)
庙号恭宗
帝名爱新觉罗溥仪
在位1908~1912(4年)
生卒1906~1967(61岁)
皇考"宣宗第七子醇亲王奕譞子醇贤亲王载沣子"
陵墓"华龙皇家陵园(今河北省易县清西陵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