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研究展示第8组自愿性信息披露

合集下载

论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

论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

论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作者:郭庆秋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03期摘要: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是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之一,是对强制性会计信息披露的补充和深化,是对公司未来发展目标和真实价值的展现。

本文试图界定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内容以及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揭示公司自愿性披露的动因。

关键词: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理论;动因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1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在超出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政府管制之外,自愿、主动的披露一些会计信息。

这些自愿披露的会计信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政府和证券监管部门强制规定披露的会计信息以外的会计信息;二是企业拥有一定主动权的会计信息,如企业未来筹资、投资机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环境会计信息、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等,一些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投资者的科学决策产生实质性影响的会计信息。

一、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一)有效市场理论。

有效市场假说起源于20世纪初路易斯·巴舍利耶用布朗运动对股价的研究,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法玛(EugeneFama)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是资本市场自愿性信息披露理论的重要基础,也是现代金融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之一。

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公司的相关信息能以不带偏见的方式及时的反映到公司证券价值。

在有效市场上,公司价值的升降是公司各种信息综合作用的结果,公司信息披露就是为了将公司的信息传递给管理者、政府,最主要是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做出理性、正确的决策。

(二)代理理论。

代理理论最初是由简森(Jensen)和梅克林(Meckling)于1976年提出的,后来发展成为契约成本理论。

代理理论解释了企业自愿披露会计信息的原因。

代理理论中,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企业所有者和管理层都是经济理性人,都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而实际上所有者和管理层的目标并不相同,存在着一定的冲突,所以为了监督和约束,建立在会计信息系统基础上的契约就在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签订。

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信息披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信息披露作为上市公司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定义务,除了满足投资者的知情权外,也是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市场公平公正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上市公司仍然存在自愿性信息披露问题,这给投资者的决策和利益保护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首先,自愿性信息披露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一些上市公司对信息披露的法律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仅仅把它视为一种无关紧要的行政手续,缺乏对投资者利益的认识;另一方面,一些上市公司抱有“赚快钱”思想,不顾投资者的利益和市场的长远发展,一味地追求短期利益,甚至故意隐瞒信息、虚假宣传,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上市公司由于管理上存在不足,导致信息披露不及时或不完整,给投资者的决策和利益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自愿性信息披露问题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自愿性信息披露不充分或虚假宣传会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价值和前景产生误判,甚至造成资本的流失,对公司的股价产生直接的影响;其次,不完整的信息披露也会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下降,给公司的持续发展带来隐患;最后,自愿性信息披露不健全或不及时也会影响市场的公平公正,伤害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

针对这些情况,上市公司要积极提高信息披露意识,扩大信息披露范围和深度,避免因自愿性信息披露不足而导致的风险和损失。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上市公司高层领导对信息披露工作的重视,建立健全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明确信息披露的要求、范围和责任分工,确保信息披露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传递给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其次,要提高公司内部管理水平,加强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审核工作,确保信息披露能够真实、合法、有效;最后,还应认真履行其法定信息披露义务,规范信息披露形式和内容,确保投资者和市场形成正确的判断和预期,从而提高投资者的信任度和市场的稳定性。

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探究引言: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是指公司自主选择公开披露与财务报表有关的非强制性信息,其目标是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增强公司的透亮度,缩减信息不对称,并提高投资者对于公司价值的认知。

本文旨在探究和分析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一、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1. 增加信息透亮度: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有助于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使投资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2. 缩减信息不对称: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可以缩小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差异,提高信息的对称性,有利于投资者更全面地评估公司价值。

3. 提升公司声誉:乐观进行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有助于树立公司良好的声誉,增强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信任,为公司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和吸引优质人才提供有利条件。

二、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1. 公司规模:较大规模的上市公司更有可能进行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一方面是由于规模较大的公司通常需要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财务信息更受关注。

2. 公司治理结构:具有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公司更倾向于进行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因为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够有效提升公司信誉,增进长期投资者的参与。

3. 法律环境:法律环境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激励作用不容轻忽。

在法律制度健全且监管严格的国家,上市公司更允诺自愿披露更多的财务信息。

4. 盈利能力:相对盈利能力较高的公司更有能力进行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以证明其财务状况的良好和将来的潜力,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

三、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对公司价值的影响1. 增强投资者信心: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有助于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使其对公司的价值更有信心,从而提升公司的股票价格。

2. 降低成本资金: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能够使公司更容易获得外部融资渠道的资金,并降低融资成本,尤其是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方面。

自愿性信息披露研究综述

自愿性信息披露研究综述

自愿性信息披露研究综述自愿性信息披露是对会计信息的深化和补充。

首先从自愿性信息披露动机、披露质量、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四个方面总结自愿性信息披露研究现状,然后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促进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研究和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转。

标签:信息披露动机;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信息披露后果1 自愿性信息披露相关文献1.1 自愿性信息披露动机出于自利原因,公司有动机增加自愿性信息披露。

有六种动力促使管理者自愿进行信息披露:第一,管理者能力信号假设。

有才能的经理人员有动机进行自愿性披露以展示他们的业绩(Trueman,1986)及核心竞争力(何卫东,2003)。

第二,资本市场交易假设。

当管理层与外部投资者存在信息不对称时,投资者需要额外的费用来补偿所需承担的信息风险,公司进行外部融资的成本就会比较高(Barry&Brown,1985;Merton,1987)。

经理人员可以通过自愿性信息披露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外部融资成本(Healy和Palepu,1993)。

第三,诉讼成本假设。

经理人员对坏消息提前进行自愿性披露可以降低诉讼成本(Skinner,1994)。

提前披露较差业绩信息的公司所承担的法律诉讼的成本比不提前披露的公司低。

第四,控制权竞争假设。

在遇到控制权争夺时,目标公司更有动机进行盈利预测等自愿性披露,从而提高被兼并成本(Bernman,1999)。

第五,股票报酬假设。

当公司利用基于股票的报酬计划对管理者进行激励时,管理层有动力自愿披露信息。

在股票期权到期之前,持有买入期权的经理人员会延迟对好消息的披露而披露坏消息,到期时增加套利收益(Aboody和Kasznik,2000)。

第六,所有权成本假设。

部分研究表明企业的披露决策需要考虑给产品市场地位带来的损害(Verrecchia,1983),特别是企业面临竞争或者面对进入威胁时。

1.2 自愿性信息披露质量可靠性是自愿性信息披露质量的主要衡量指标。

自愿性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自愿性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自愿性信息披露文献综述自愿性信息披露是指企业或组织主动公开其自身信息的行为。

自愿性信息披露在企业治理、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综述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相关文献,从不同角度探讨其意义、内容和影响。

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意义。

自愿性信息披露有助于提高企业透明度,增强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信任。

信息披露可以使投资者更加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风险管理能力,从而进行更加准确的投资决策。

信息披露还可以为政府监管提供数据依据,促进市场规范和公平。

信息披露还可以提高企业的声誉和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

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内容。

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财务报表、企业治理、企业社会责任、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信息。

财务报表是企业信息披露的核心内容,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企业治理信息披露涉及企业的治理结构、股东权益保护、内部控制等。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涉及企业对员工、客户、供应商和社会的责任履行情况。

环境保护信息披露关注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管理措施。

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

自愿性信息披露对企业和社会都有积极的影响。

对企业而言,信息披露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信息披露也可以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

对社会而言,信息披露可以促进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自愿性信息披露也面临一些挑战。

企业信息披露存在不对称的问题,即企业可能选择性地披露信息,造成信息质量的不确定性。

信息披露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信息披露能力和机制,这对中小企业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信息披露还涉及商业秘密和竞争优势等问题,企业可能担心信息披露会导致利益损失。

自愿性信息披露在企业治理、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应进一步加强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监管和指导,促使企业更加全面、准确地披露信息,提升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效果。

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摘要】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定义、特点、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盲点以及改进建议进行深入研究。

我们发现,虽然我国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盲点,如信息披露不够透明、真实,监管不严等。

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包括强化监管力度、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真实性等。

我们总结了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问题,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工作的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问题、影响因素、盲点、改进建议、总结、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自愿性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在法律规定的信息披露范围之外,根据市场和股东的需求,主动披露更多的信息,以增强公司的透明度和信誉度。

我国自2001年推行信息披露制度以来,自愿性信息披露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一项重要制度,被视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和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研究表明,自愿性信息披露对提高公司的股价表现、降低资本成本、改善企业治理、增强投资者信任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完整和质量参差不齐。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效率,也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对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建议,对于促进企业透明度和市场稳定,推动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问题研究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我国上市公司在自愿性信息披露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影响信息披露的因素,揭示信息披露的盲点,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可以为相关部门和公司提供更加有效的监管和管理建议,促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质量,提升市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度,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财务会计信息自愿性披露问题探讨

财务会计信息自愿性披露问题探讨

财务会计信息自愿性披露问题探讨摘要:近期我国证券市场的虚假会计信息披露事件层出不穷,这给资本市场、投资者以及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严重的损失,中国会计市场承受着“信誉危机”的灾难。

关键词:财务会计;自愿性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0-0220-01会计信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资源,会计信息的重要质量特征是及时性和真实性。

对于企业许多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相关利益主体来说都非常关心企业的最新信息。

然而近期我国证券市场的虚假会计信息披露事件层出不穷,这给资本市场、投资者以及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严重的损失,中国会计市场承受着“信誉危机”的灾难。

目针对这种情况,我将对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自愿性披露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希望能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使我国市场经济的会计体制更加健全和规范。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目前我国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应根据不同内容而采用不同的政策:1.强制披露是主要的,因为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基本上不具备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条件:2.自愿披露是重要补充,它主要针对商业秘密、容易导致法律诉讼的信息等,这就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适度强制披露原则。

然而强制性披露是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和其他、法规的要求,必须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内容;自愿性披露是公认会计原则和其他法律、法规未作要求,而自愿披露的内容。

二、我国会计信息自愿性披露存在的问题自愿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需要而自愿做出的披露决策,没有强制的法律约束。

但是,从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情况来看,自愿性信息披露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意愿不足。

1.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容易引起诉讼风险的增加。

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了许多企业现有的计划和预计未来可能发生的事项。

投资者往往以此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然而这些内容又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研究引言:信息披露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义务和责任。

自愿性信息披露是一种超出法律要求的披露行为。

在我国,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和发展,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也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现状自愿性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在法定披露要求之外,主动选择披露更多信息的行为。

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年报中的自愿性信息披露:一些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了更广泛和详细的信息,如企业治理、社会责任、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披露。

2.企业网站披露: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使用企业网站进行信息披露,它们在网站上发布财务信息、业绩报告、股东关系等信息,以提高信息透明度。

3.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一些上市公司制定和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涵盖企业环保、员工关系、社区公益等方面的信息,以展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以上表现出一些上市公司在自愿性信息披露方面已经付诸行动,但整体来看,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程度和质量还有待提高。

二、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问题尽管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自愿性信息披露不够规范:目前我国从未制定过关于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明确规定和标准,导致企业在披露内容和格式上存在差异,缺乏可比性。

2.披露信息不全面:一些上市公司在自愿性信息披露中只注重财务信息,对于企业治理、环境责任等方面的披露较少,导致信息不够全面、客观。

3.缺乏监督机制:目前对于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监管力度相对较弱,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容易出现信息披露不实或不准确的情况。

三、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了推动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发展,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建立自愿性信息披露标准:制定一套统一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标准,明确披露内容和披露方式,提高披露质量和可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愿性披露的动机 诉讼成本理论
1
Introduction
This paper provides evidence on corporate voluntary disclosure practices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the earnings-related disclosures made by a random sample of 93 NASDAQ firms during 1981-1990. 作者随机选择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的93家公司作为样本量,研究 其在1981~1990年期间与盈利相关信息的自愿性披露现象。 与盈利相关的自愿性披露频率较低。 好消息的披露一般是对年度EPS的定量估计(点预测或区间预测) 坏消息的披露一般是与当前季度盈余相关的定性的说明公告。 股价对坏消息的反应要比对好消息的反应要大。
诉讼成本 声誉成本
Tow Reasons
Reputational Costs
2
Managers' Legal Incentives to Disclose Bad News
Reputational Costs
投资经理人、股东等一般 不喜欢负向盈余意外
若某公司管理层发生过隐 瞒盈余坏消息的行为
管理层声誉受损,公司股 价下降或股票流动性降低
1
Introduction
Quarterly earnings announcements that convey large negative earnings surprises are preempted about 25% of the time by voluntary corporate disclosures while other earnings announcements are preempted less than 10% of the time.
文章简介 经理自愿披露坏消息的法律动机 自愿性披露相关研究 研究假设 样本选择,数据来源和描述性统计 研究结果 结论及相关扩展
1
Introduction
This paper provides evidence on corporate voluntary disclosure practices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the earnings-related disclosures made by a random sample of 93 NASDAQ firms during 1981-1990. 作者随机选择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的93家公司作为样本量,研究 其在1981~1990年期间与盈利相关信息的自愿性披露现象。
投资者持有该公司股票的 可能性下降
2
Managers' Legal Incentives to Disclose Bad News
Legal Costs
当季度或年度报表中存在 较大的负向盈余意外
股票价格会在报表披露日 有很大幅度的下降
管理层需要为此承担个人 责任并处理诉讼
投资者会因为管理者没能 及时披露坏消息而起诉
Second, disclosing early limits the period of nondisclosure, thereby reducing the damages that plaintiffs can claim. 在盈利公告发布前就自愿性进行披露,自然缩短了投资者在不知情 情况下交易的时段,相应的减少了不知情情况下成交的金额,在此 情况下,即使败诉,亦可减少赔偿损失的金额。
Earning surprises:Occurs when a company's reported quarterly or
annual profits are above or blew analysts' expectations. 当公司的季度或年度利润与分析师的预期不符时 当公司季度报表存在较大的负向盈余意外时,25%公司都会选择进行 提前披露,而对于其他类型的季度报表,存在提前披露的情况不到10%。
1
Introduction
Managers face an asymmetric loss function in choosing their voluntary disclosure policies—managers behave as if they bear large costs when investors are surprised by large negative earnings news, but not when other earnings news is announced. 管理者在选择其自愿性披露的政策时,面临着一种非对称损失函数。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消息,当投资者发现报表中存在较大的负向 盈余意外时,管理层会承担更大的成本。
2
Managers' Legal Incentives to Disclose Bad News
Legal Costs
诉讼成本 声誉成本
Tow Reasons
Reputational Costs
2
Managers' Legal Incentives to Disclose Bad News
Legal Costs
Hale Waihona Puke 2Managers' Legal Incentives to Disclose Bad News
Legal Costs 提前披露为何可以降低诉讼成本?
Two Ways
First, if the information is disclosed "voluntarily" (prior to the mandated release date), it is more difficult for the plaintiff, who does not know for sure when the manager first received the bad news, to argue that the manager withheld information. 既然采用自愿性披露方式预先披露坏消息,则即便引发股价下跌, 投资者亦难以指控管理层隐瞒消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