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盈余管理与自愿性信息披露
企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企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文献综述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和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以某种方式对企业真实盈余进行调整的一种行为。
盈余管理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但是过度的盈余管理会影响企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企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研究方面所做的一些成果。
一、企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概念与特点企业真实活动盈余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净利润,它反映了企业的经营能力和效益。
盈余管理是企业为了满足各方面需求而进行的盈余调整行为。
在盈余管理方面存在着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和非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种类型。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合法并且与经营活动相关的范围内,对企业真实经营业绩进行调整的行为,例如降低成本、提高收入等;而非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则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手段人为地调整盈余,例如虚增收入、虚减成本等,其目的是为了追求股东利益。
二、企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1. 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加强公司内部审计、监督和控制的力度,减少非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行为,增强真实活动盈余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的质量。
2. 聚集化所有制结构聚集化所有制结构通常指控股股东同时掌握公司的多数股权,极易导致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情况,从而产生非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风险。
3. 季节性财务压力季节性财务压力也是影响企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的因素之一。
当企业季节性业绩下降或者债务重压增加时,企业更容易选择进行非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三、企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成因1. 税务管理税务管理是企业进行非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企业存在着避税、逃税的行为,在税收政策不完善的情况下,非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会更加普遍。
2. 经营目标和奖励机制经营目标和奖励机制对企业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也有重要影响。
一些以短期经营目标为导向的企业,往往会采取非正当的盈余管理方式来实现目标。
会计研究(变量解释表)

会计研究(变量解释表)文章题目被解释变量产权性质、债务融资与会计稳健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会计稳健性(会计稳健性的定义是公司管理层对“好消息”的确认比对“坏消息”的确认要求有更加严格的证据。
因此 ,稳健性使得会计人员对“好消息”的反应程度没有“坏消息”大,反映到盈余确认的及时性, 公司对“坏消息”的确认会比“ 好消息”的确认更加及时。
Basu ( 1997) 采用正的股Basu(1997) 构造了以下度量稳健性的模型:EPS it/P it-1 =β0 +β1DR it+β2RET it+β3RET it*DR it+εit)大股东控制、政府控制层级与公司价值创造投资绩效(边际Q,它结合了投资收益和资本成本, 反映了特定时间内因投资而引发的企业价值边际增量。
投资者保护与控股股东资产偏好公司适度投资水平(1.公司投资不足2.公司现金持有)资产注入、证券市场监管与绩效公司绩效(Perf为公司绩效的替代变量, 分别用市场指标和会计指标替代。
在市场指标方面, 分别采用长期事件研究法计算的长期(资产注入首次公告后12个月) 绩效指标CAAR和BHAR进行替代; 在会计指标方面, 分别采用资产注入后一年的 ROE (净资产收益率)和CROE (净资产营业利润率) 减去资产注入当年年初的 ROE和 CROE的差额ROE1和CROE1以及资产注入后两年的 ROE和 CROE减去资产注入当年年初的 ROE和CROE的差额. ROE2和CROE2进行替代。
公允价值计量与管理层薪酬契约管理层薪金报酬(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年度报酬总额),在稳健检验部分,我们也采用“ 薪金最高的前三名董事”,“ 薪金最高的前三名高管”进行分析。
定向增发新股、资产注入类型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关系--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CAR /BHAR(CAR-短期累积超额收益率, 作为短期市场绩效的替代变量;BHAR--长期持有期超额收益率, 作为长期市场绩效的替代变量) 公司透明度的决定因素—基于代理理论和信号理论的经验研究公司透明度(透明度1---有序变量, = 1, 信息披露评级结果为不及格; = 2, 及格; = 3, 良好; = 4, 优秀。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状况分析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状况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在普华永道发布的一份关于“不透明指数”的报告中,中国的不透明指数位列该报告所评估的35个国家之首,为最不透明的国家。
这一研究结论引起了人们对于中国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状况的关注。
中国上市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如此糟糕吗?本文基于有关学者以中国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为研究对象的实证文献,从强制性信息披露质量和自愿性信息披露数量两方面对中国上市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状况进行考察,结果发现,中国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确实相当严重,主要表现为强制性信息披露质量低下,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极低。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盈余管理;自愿披露一、引言资本市场不仅是各种信息的“集散地”,而且每时每刻都在生产和制造着新的信息,是社会经济的“信息源”。
然而,资本市场也是信息最不对称的市场。
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信息在以上市公司为中心的资本市场的各方参与者之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对等的。
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不仅直接影响着资本市场参与者的决策行为和利益差别,还会引起市场交易的不公平,降低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引起市场萎缩甚至市场失败(马广奇,2006)。
因此,上市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备受有关各方关注。
中国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如何呢?2001年1月,普华永道(price Waterhouse Coopers)发布了一份关于“不透明指数”(The Opacity Index)的调查报告。
①在该报告所调查的35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不透明指数”高居榜首,为信息最不透明的国家。
无独有偶,Gul和Qiu(2002)对包括中国、印度、韩国、墨西哥等在内的22个新兴国家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行了评估,按从大到小排序,中国位列第9位。
这些研究结论引起国内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片哗然,其中不乏为中国鸣不平的学者,他们认为国外机构、学者不了解中国国情,其研究结论不符合事实。
高级会计师教材电子版高级会计师论文题目

高级会计师教材电子版高级会计师论文题目1.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中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2.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3.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4.社会保障资金绩效审计研究5.审计市场结构、审计师行业专门化行为与审计价格竞争6.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7.网络时代我国电子商务企业财务模式研究8.文化产业类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动态优化研究9.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关问题研究10.我国房产税问题研究11.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研究12.我国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发展研究13.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14.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初探15.我国煤炭企业的环境会计核算研究16.我国民营上市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17.我国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证研究18.我国普通高校负债发展的风险研究19.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研究1.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综合指标体系研究2.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识别研究3.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研究4.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研究5.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6.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于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7.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问题研究8.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9.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研究10.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11.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12.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问题研究13.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识别研究14.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有效性研究15.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研究16.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17.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研究18.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股价的相关性研究19.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研究20.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与控制研究21.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会计研究1.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税务筹划研究2.企业合并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3.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4.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5.上市公司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6.上市公司财务分析7.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建议8.我国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研究9.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研究10.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控的内部报告体系构建研究11.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12.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研究13.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新方式-现金池探究14.企业绩效评价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15.企业跨国并购财务整合问题研究16.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17.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18.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19.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研究20.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及应用研究21.企业自创商誉的会计研究。
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若干问题思考

随着经 济的发展 , 上市公 司数量激 增, 资者 由非理性 向 投 理性 转变,市场不 断地重新洗 牌,投资者 的信息 需求 E益增 l
信息 风险会 随着披露程 度 的提 高而降低 。Bta( 9l os 1 7 on 9
3 8北方经济 ・0 7年 第 8 20 期
维普资讯
( 有助 于树 立公 司壮会 责任方 面曲 文籽彤 象 五)
Uma (9 5研究 发现 , l n1 8) 自愿性信 息披露 的质量提 高能 削 弱股东对债 权人 的剥削 , 人的权益 能够得到更好 的保 护, 债权 从 而公 司债 权在 资本结构 中所 占比例 就越高, 债权人 治理就 越有效 。自愿性信 息披露可使广大 中小股东获得更多 的有关 公 司经 营的信息 , 大股 东与小股 东之 间严 重 的信息 不对 减少
愿性信 息披露把握 不 当, 可能使 公 司面临法 律诉 讼或 泄露公 司秘密而使公 司处 于不利地位并发生 或有费用损 失 。
二、 自愿信 息披 露 中可能存在 的问题
当局 的盈余管 理空间, 使得管理 当局 的盈余 管理手法减少 , 从
而有助于财务 信息质量 的提高 、 息可靠性的增强 。 信 ( ) 三 降低 公 司资 本成本与债务成 本
信息披露是 一把双刃剑,上市 公司 自愿性披 露信息 既可
能 会给公 司带 来收益 , 可能会 增加公 司 的成本 或造 成不 利 也
影 响 。恰 当有效 的 自愿 性信 息 披露应 能突 出 自身 的竞争优 势, 强投资者对公 司未来成长 的信心 , 公众对 公司 的信 增 增加 任 度, 促进公 司 与投资 者 、 客等 外部 利益 关 系人建 立 良好 顾 的关系 , 有利于提高 公司的知名 度和公 司价值理 结构 的 改善 一 促
信息披露制度中的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最新文档

信息披露制度中的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最新文档信息披露制度中的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信息披露制度是指由市场监管者制定的,规范上市公司在证券发行与流通中信息披露行为的集合,其目的是保证上市公司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有利于其进行决策的信息。
从市场管制的角度,信息披露制度又分为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两者相互对立,但又互为补充,两者相结合构成了较为完善的信息披露体系。
一、强制性信息披露强制性信息披露是指市场监管部门通过信息披露制度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进行的信息披露,如果不按规定披露,将给予处罚。
强制性信息披露的特点即为强制性执行,主要体现了市场的公平性,对信息的强制性披露防止对与证券投资有关信息的不公平获取,遏制内幕交易的发生。
很多学者也认为上市公司的信息有公共物品的两个属性:一是当公司的信息发布出去后,就不能排除其他任何人使用该信息的权利,即无排他性;二是,当一个人使用了该信息,并不能减少其他人对此信息的使用,即无竞争性。
公共物品往往因私人缔约成本过高而存在着供给的现象,因此就需要市场监管者的介入,强制上市公司对相关信息进行披露。
强制性信息披露虽然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但我们也应看到其存在的缺点:对上市公司信息的强制性披露实质也是一种用政府行为替代市场行为的过程,市场监管者要在对社会总成本效益进行衡量的基础上制定相关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这就需要市场监管者对整个资本市场的方方面面了如指掌,并对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预判,但这对市场监管者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市场监管者也是由许多具有利己动机的经济中的个体组成的,这也就决定了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缺陷;市场中的上市公司是多样性的,所拥有的信息也大相径庭,强制性披露制度不可能让所有公司都能合理的进行信息披露,可能会使某些公司出现过渡披露,某些公司出现披露不足;政策的制定往往滞后于实际情况,很多制度都是在事件发生以后才得以确立,而且随着经济环境的快速变迁,投资者对信息的需求也会发生较大变化,有些可能对投资者决策有用的信息,仍没有被要求进行强制性披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自愿性信息披露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非财务指标 1 非营利组织 1 适度管制 1 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 1 自愿信息披露 1 股东 1 机制 1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1 披露程度 1 强制性会计信息披露 1 审计质量 1 审计独立性 1 审计师变更 1 实证研究 1 信息披露 1 代理成本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2011年 科研热词 自愿性信息披露 xbrl分类标准 非财务指标 行业差异 股东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关注程度 推荐指数 2 2 1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推荐指数 5 3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科研热词 资源配置效率 自愿披露 自愿性信息披露 现金流权 治理结构 权益资本成本 控制权 家族企业 可操控应计利润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内部控制审计 会计稳健性 企业价值 价值相关性 中小上市公司 scf系数
2014年 科研热词 自愿性信息披露 经理人薪酬合约 环境表现 环境信息披露 市场化进程 国有企业薪酬管制 合法性理论 公司价值 信号传递理论 会计信息透明度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披露 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 自愿性信息披露 股权特征 股权持有激励 管理层持股 治理角色 机构投资者 披露监管 公司治理特征 信息披露 代理问题 交易所债券市场 上市公司
会计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

会计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一、引言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会计信息披露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手段,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以及社会公众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会计信息披露也往往面临盈余管理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会计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分析盈余管理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1. 提供透明度:会计信息披露可以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透明度,使其能够做出明智的投资和贷款决策。
2. 降低信息不对称:通过披露相关的财务信息,可以降低企业与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市场效率和公正性。
3. 信任建立:充分披露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建立企业与投资者、债权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盈余管理的定义与影响1. 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指企业使用各种手段和会计策略来调整财务报表上的盈余水平,以达到某些特定的目标或利益。
2. 盈余管理的影响:盈余管理可能会扭曲真实的财务状况和业绩,误导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评估。
同时,过度的盈余管理也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和信任度。
四、会计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的关系1. 会计信息披露的限制:不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和规范可能给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使得企业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进行盈余管理行为。
2. 信息披露的品质:会计信息披露的品质与盈余管理有密切关系,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可以减少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3. 披露透明度的提高: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和规范,提高披露的透明度,对于减少盈余管理行为有积极影响。
五、解决措施与建议1. 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健全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和规范,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监管,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2. 强化内部控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促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披露,减少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3. 加强投资者教育: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提高其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解和辨识能力,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盈余管理误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方面总结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 需求。1995 年,SEC 制定了《安全港规则》以鼓励上 市公司披露财务预测信息;同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私 人证券诉讼改革法》以鼓励公司披露财务预测信息。 2001 年,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改进财务 报告 提高自愿性信息披露》中分析了美国上市公司 日益增加的自愿披露信息的现象及其内容、框架、成 本效益,对鼓励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意义重大。 我国深交所 2003 年 10 月发布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 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首次引入自愿性信息 披露概念,并在该指引第三章中对上市公司的自愿 性信息披露进行了规范。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真实盈余管理必然使得企业信息披露质量较 低,从而加剧企业管理层与股东、投资者之间的信 息不对称。“盈余管理”被广泛认为是一个会对信息 披露质量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会导致企业信息披 露质量较低(顾群、翟淑萍,2013;于国红,2010;王 福 胜 等 ,2014;谷 丰 、张 林 ,2011;柯 剑 、谢 易 颖 , 2013)。真实盈余管理是盈余管理的一种方式,是指 企业管理者通过适时而刻意的构造,调整或改变公 司 的 实 际 经 营 、投 资 和 筹 资 活 动 来 干 预 会 计 信 息
早在 1978 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专门 制 定 了《 揭 示 预 测 经 营 业 绩 的 指 南 》《 保 护 预 测 安 全 港 规 则》等 有 关 规 则 ,旨 在 对 预 测 企 业 盈 利 信 息 进 行 指 导 和 规 范 。1994 年 ,美 国 注 册 会 计 师 协 会 (AICPA)发布了《改进企业报告:面向用户》,从 10
由此可知,自愿性信息披露已受到越来越多的 关注,因此,研究影响其程度和质量的因素就显得尤 为重要。目前关于自愿性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大 多集中在公司层面,如会计制度和披露制度(Forker, 1992)、公司规模的正向作用(Lang、Lundholm,1993) 和 负 向 作 用(于 团 叶 等 ,2013)、行 业(产 业)差 异 (Newson、Deegan,2002)、公司业绩(Lang、Lundholm, 1993)、海外上市和国际化程度(Ferguson,2002)、财 务杠杆(于叶团等,2013)和审计因素(王艳艳、陈汉 文,2006;Simon et al.,1999)。很少有涉及盈余管理
【关键词】真实盈余管理;自愿性信息披露;产权性质;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8)06-0031-7
一、引言
自愿性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管理层对公司信息 的选择性披露,是企业管理层与公司其他利益相关 者之间博弈所产生的内生决策(Gibbins et al.,1990; Darrough,1993)。虽然目前国家还没有对自愿性信 息披露进行规范,但其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 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康璐,2010;杜周等,2017)、提 高公司投资价值、降低企业在市场中的融资成本和 融资风险(李萌,2006)、提高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 (Healy、Palepu,2001)。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 展与日趋成熟,自愿性信息披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 关注,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和 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随着安然、蓝田等事 件的相继曝光,投资者更趋于理性,他们需要获取包 括强制性信息披露在内的其他信息来满足自身的信 息需求。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127224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018. 06
财会月刊 ·31 ·□
尤其是真实盈余管理对自愿性信息披露影响的研 究。已有研究表明,盈余管理是影响信息披露质量的 重要因素(顾群、翟淑萍,2013;于国红,2010;王福胜 等,2014;谷丰、张林,2011;柯剑、谢易颖,2014),但 这些文献主要是针对应计盈余管理的研究,鲜见真 实盈余管理对自愿性信息披露影响的研究(汪炜、袁 东任,2014)。
DOI:10.19641/j.cnki.42-1290/f.2018.06.005
真实盈余管理与自愿性信息披露
颜 敏(教授),赵亚南
【摘要】以 2007 ~ 2015 年我国深证 A 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真实盈余管理对自愿性信息 披露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为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实施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公司会强化自愿性信 息披露;根据产权性质分组后,发现非国有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和自愿性信息披露呈显著正相关关 系。据此提出以下建议:其一,应防止董事会和股东被管理层所控制;其二,建议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保 持谨慎,对企业所披露的内容进行审慎分析。
Zang(2012)、Roychowdury(2006)认 为 真 实 盈 余管理已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由于对真 实盈余管理的检查缺乏相应的依据和标准,因此监 管者和审计师很难对其发挥有效的遏制作用,其也 很难引起监管者和审计师的关注,所以很多企业在 进行盈余管理时会倾向于选择真实盈余管理(李增 福等,2013)。Lin(2006)研究发现,企业会同时使用 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来实现分析师的盈利预测目 标。Cohen(2010)研究发现,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 余管理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Zang(2012)发现 企业会交替使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进行 利润操纵,同时,当诉讼风险加大以后,企业会从应 计 盈 余 管 理 转 向 真 实 盈 余 管 理 。Roychowdury (2006)发现,随着监管力度的逐渐加大和会计准则 的日益完善,企业利用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空 间越来越小,因此更倾向于利用真实盈余管理操纵 利润。Graham 等(2005)对美国 401 家企业的问卷调 查显示,将近 80%以上的 CFO 承认主要通过操纵真 实活动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标,而采用应计项目盈 余管理的比例仅为 7.9%。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 间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获得更多的资 源。由此可知,真实盈余管理在企业中普遍存在。那 么,真实盈余管理的存在是否会影响到企业的自愿 性信息披露?本文拟从这一角度出发,进一步拓展分 析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