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导学案 改1
导学案课题1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学习目标】1、感受“分子、原子”客观存在的事实,知道物质由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2、知道分子的基本性质,能通过实验探究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能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重点:从宏观现象、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阅读课本48-49页,静心思考,用红笔标注出重点及疑点。
2、结合课本独立认真完成自学导航,“合作探究”部分可以提前在组内进行深入讨论或交流,并找出疑问,能在课堂上进行有价值的质疑。
【自学导航】一、物质由微观粒子(、等)构成的。
二、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2、分子总是在。
3、分子之间有。
【试一试】用分子观点解释“墙内开花墙外香”,正确的是()A.分子质量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体积小D.分子在不断运动【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探究一:材料一:步入花园,花香四溢;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无数的事例可以证明:宏观物质从可见变为看不见时,我们往往还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
材料二:中科院的科学家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看”到分子和原子。
这些材料充分说明了什么问题?探究二:材料一:一滴水大约有15万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这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年才能数完。
材料二: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更容易干燥;炒菜时闻到香味。
上述材料说明分子的基本性质有:。
探究三: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和分析。
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漫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
《综合性学习_我的语文生活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综合性进修_我的语文生活》导学案第一课时导语:语文是我们进修的基础,也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通过本导学案的进修,期望同砚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课程目标1.了解语文的重要性,培育对语文进修的爱好和热忱。
2.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拓展词汇量,提升写作水平。
3.培育批判性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阅读理解:通过精读、泛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写作能力:培育同砚们的写作表达能力,提高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我的语文生活:回顾与展望》2.《语文进修的乐趣》3.《如何提高语文效果》四、教学过程1.《我的语文生活:回顾与展望》通过回顾自己的语文进修历程,总结自己的进修阅历和不足的地方,对将来的进修进行展望。
可以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谈论:- 从小到大,你是如何进修语文的?- 你认为语文进修的重要性是什么?- 你期望在将来的进修中提高哪些方面的能力?2.《语文进修的乐趣》在进修语文的过程中,有浩繁有趣的事情和体验。
通过分享自己的乐趣和收获,鼓舞同砚们找到进修的幸福,让语文进修不再枯燥。
可以进行以下活动:- 分享一个有趣的语文进修经历。
- 你觉得哪些方面的语文进修最有趣?- 如何让语文进修变得更加有趣?3.《如何提高语文效果》语文进修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进修如何提高语文效果,援助同砚们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可以进行以下探讨:- 如何有效地备考语文考试?- 如何扩大词汇量?- 如何提高写作水平?五、课后作业1.完成一篇关于《我的语文生活》的感想。
2.整理并分享一个提高语文效果的进修规划。
3.选择一篇语文作文练习,并勤勉完成,可以请老师或同砚进行评阅。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期望同砚们能够重视语文进修,不仅在考试中取得好效果,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
期望同砚们能够通过尽力进修,不息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为将来的进修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写作:修改润色(导学案)(学生版)

写作:修改润色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修改润色的重要性和目的。
2.掌握基本的文章修改技巧和润色方法。
3.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文章的初步修改和润色。
【学习重点】1.文章修改润色的重要性和目的: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修改和润色是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强调文章修改的目的是提高表达清晰度、逻辑性和吸引力。
2.掌握基本的文章修改技巧和润色方法:这包括语法修正、拼写检查、句子结构改进、段落重组等。
帮助学生理解何时使用不同的修改技巧以及如何有效地应用它们。
【学习难点】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文章的初步修改和润色: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能够在修改和润色过程中独立思考,同时也能与同伴共同改进作文。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活动一、学习使用修改符号1.记住下面的修改符号及其作用和使用方法。
改正号把错误之处圈起来,再用引线引到空自处改正。
删除号表明删除。
文字少时加圈,文字多时可加框打叉。
增补号用圈或大括号把增补内容框起来,叉表示增补的位置。
对调号将语序不合理的词句顺序对调。
转移号将要转移的词句圈起来,用线连接到转移位置。
接连号将一行文字接连到另一行文字后面。
另起号用箭头曲线将另起句引到另起一行的位置。
2.运用上面的修改符号,在自己写过的文章中试用。
活动二、学习修改方法(一)“意”的修改。
阅读教材90页知识短文,回答:什么是“意”?怎样修改“意”?(在书上勾画出要点,然后回答)▲当堂训练1.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自己爸爸的外貌,在“意”的方面有什么问题?小组讨论修改。
爸爸今年四十岁,身高一米八五,略微有些驼背,头发不长不短,不知什么原因,额头上有一块三角形的疤痕,爸爸长着一双“扫帚眉”,呈八字形耷拉在眼睛的上面;眼睛很小,一笑就没了;鼻梁有点塌,鼻头肉墩墩的,偶尔还会长出几颗“粉刺”;脸型是椭圆形的,他从不留胡子,最让老爸不满意的是牙齿,他不仅长着两颗“大板牙”,而且排列得非常不整齐;一双嘴唇厚厚的,给人以非常憨厚的感觉。
六年级第十一课导学案(1) - 副本

思南邵家桥小学学校导学案
六年级英语上册
教师寄语:Helping the others is a happy thing.帮助别人是一件幸福的事。
)
任务一:词汇展(拿着短语卡图片“开火车”读)
任务二:书法展(在四线三格内规范书写B部分短语和
生词及其汉语意思,然后行政组长带领全班齐读。
任务三:词汇展(拿出图片我能说出其相应的短语)
任务四:练习展(练习齐读B部分单词和短语)
任务五:句型展 (出示图片用“shall we …? “Let′
s…”向他人征求意见,并给予合适的回答。
任务六:角色表演展(分角色朗读C部分)
展示者:声音洪亮,
站姿端正大方.
观展者:认真倾
听,认真思考。
及时
质疑、补充、点评。
评价者:先说优
点,多说优点,再委
婉地指出不足,提出
建议。
点拨拓展。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16)

⼈教版四年级语⽂下册导学案(1-16)⼈教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1、《古诗词三⾸》学习⽬标:1、认识2个⽣字,会写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三⾸古诗词。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度边想象画⾯等⽅法,感知诗词⼤意,⽤⾃⼰话说说诗句意思。
重难点:重点:品位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
难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的情感。
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学法:质疑探究法、体验法教学准备:⽣字卡⽚、教学挂图、⼩⿊板。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独⾃⼀⼈坐在敬亭⼭上,以⼭为伴,抒发了孤独寂寞之情。
(A. 李⽩B、.杜甫)2、夜,经过洞庭湖,看见优美的洞庭湖夜⾊,即赋诗⼀⾸。
(A、夏刘禹锡B、秋刘禹锡)预习检查:1、选择正确的读⾳风景旧曾谙(yīn ān )潭⾯⽆风镜未磨(m?m?)众鸟⾼飞尽(jìn jìng )⽩银盘⾥⼀青螺(l?u lu?)2、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累()()廷()()⾳()()覃()()3、恰当解释我会选厌:①憎恶②满⾜③因过多⽽不喜欢⑴、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
()⑵、这个游戏我们早玩厌了。
()⑶、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不该厌弃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同学。
()合作学习:1、(鸟飞⾛了,云飘远了。
)诗⼈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敬亭⼭似乎也⼀动不动地看着诗⼈。
2、填写修辞⽅法我来试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
()②遥望洞庭⼭⽔翠,⽩银盘⾥⼀青螺。
()③⽩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④能不忆江南?()迁移训练: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曾:谙:2、“”⼀句是对江南风景总的赞美。
与“”⼀句相呼应。
表达出作者对江南景⾊的与之情。
拓展探究:宋代诗⼈苏轼曾写过⼀⾸赞美杭州西湖风景的诗,请写出苏轼的这⾸诗。
2、《桂林⼭⽔》学习⽬标:1、认识8个⽣字,会写1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全⽂。
3、感受桂林⼭⽔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好河⼭、热爱⼤⾃然的感情。
课前预习:1、读准字⾳,通读课⽂。
2、学习⽣字11个,积累四字词语10个。
初中数学教学导学案设计(1)[修改版]
![初中数学教学导学案设计(1)[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24a62128ea81c759f57891.png)
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导学案设计(1)初中数学教学引导案例设计(修正版)课题: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教学设计:1. 学习方式: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运用多媒体课件---主要是白板作图来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
2. 教学目标:(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利用白板作图,积极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运用图片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运用白板作图,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更重要得是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创设出问题后,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要做出全面、正确得分析,并对各种情况进行讨论,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初一学生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还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能力,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引导,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到合作探讨中来,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并使个性思维得以发展。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画一个三角形与他的三角形全等(运用白板作图)?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麽,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对应,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吗? 对学生分类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对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满足多样化的学生需要,发展学生个性思维。
《综合性学习__我的语文生活导学案》

《综合性学习__我的语文生活》导学案《综合性进修——我的语文生活》导学案一、进修目标:1.了解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掌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水平;3.培养良好的语文进修习惯和方法,提高进修效率。
二、进修内容:1.语文学科的定义和特点;2.语文学科的重要性;3.语文学科的进修方法;4.语文学科的进修习惯培养。
三、进修步骤:1.导入:通过观看一段有关语文学科的视频或听取老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语文学科的定义和特点。
2.讲解:老师讲解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语文学科在平时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3.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语文学科的进修方法,分享自己的进修经验和技巧。
4.实践: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写作文等实践活动,提高语文水平,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5.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反思自己的进修方法和习惯,提出改进意见。
四、作业安排:1.阅读一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2.背诵一首古诗词或摩登诗歌;3.整理进修笔记,总结语文学科的进修方法和习惯。
五、评判方式:1.参与讨论的积极性;2.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时效性;3.进修笔记的整理和总结能力。
六、延伸拓展:1.参与语文学科的比赛或活动;2.阅读名著或名篇,拓展语文知识面;3.参与语文学科辅导班或培训班,提高语文水平。
七、进修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深刻认识到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明确了提高语文水平的方法和途径,培养了良好的进修习惯和方法。
希望在以后的进修中,能够继续尽力,不息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合性学习_我的语文生活导学案》

《综合性学习_我的语文生活》导学案《综合性进修_我的语文生活》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 掌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阅读、写作、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导学内容:1. 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意义;2. 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语文学科的进修方法和策略;4. 语文学科的实践活动和应用能力。
三、导学步骤:1. 开场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语文学科的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思考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和意义。
2. 观点讲解:介绍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语文学科的广泛应用领域和重要作用。
3. 基础知识进修:讲解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语法、词汇、修辞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
4. 进修方法指导:分享一些有效的语文学科进修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写作、表达能力。
5. 实践活动展示: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朗读比赛、写作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6.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进修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语文学科方面的不足的地方,并制定下一步的进修计划。
四、导学评判:1. 通过教室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参与度等多方面评判学生的进修情况;2. 针对学生的不足的地方,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科的进修水平。
五、导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写作,提高语文素养;2. 参与语文学科的竞争和活动,锻炼语文能力;3. 关注语文学科的最新钻研效果和发展动态,不息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
六、导学反思:本节课的导学案主要盘绕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意义展开,通过基础知识进修、进修方法指导、实践活动展示等环节,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进修能力和素养。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进修语文的热情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ook3 Unit5 Canada—“The True North”
Readin gⅡ导学案
Learning aims:
1.To read the passage and learn about the Geography; two cities and natural beauty of
Canada.
2.To analyze some complicated sentences and master some language points.
Key & difficult points:
1.To have a good command of the language point in the text.
2.To retell and write a traveling journal.
3.To master different reading skills.
Reading: “THE TRUE NORTH” FROM TORONRO TO MONTREAL
Step1. Revision
1) 在去加拿大的旅途中____ a trip _____ Canada
2) _________ (不愿) take the aeroplane all the way, they decided to…
3) 谈论旅程___________ the trip
4) 坐下___________ in their seats
5) 设法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因…而著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有…的天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吃惊得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ep2. Reading
Task1. Skim the passage and fill in the blanks.
Scenery1__________________
Toronto Scenery2__________________
---the___________ Scenery3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city Scenery4__________________
Language ______________
They spent the afternoon in ___________________ Montreal Scenery ________________
---a city with _____________ Culture & tradition ____________
and __________
Task2. Discuss the question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3mins.)
1. How do we know it is fall in Canada? (G.1; G.5; G.9)
2. Why is there good Cantonese food in Toronto? (G.2; G.6; G10)
3. In Lin Fei’s opinion can they go to Ottawa from Toronto? Why?(G.3; G.7)
4. What shows us that Montreal is a French city? (G.4; G.8)
Step3. Language points
Task1:Analyze the sentence
1. There was frost on the ground, confirming that fall had arrived in Canada.
(1) 划线部分是现在分词在句中作___________成分。
(2) 翻译本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nfirm vt. 证实,证明;确认;批准
e.g. 1) What you have said confirms my opinion.
你的话证实了我的看法。
2) My brother will confirm what I have told you.
我哥哥将会证实我跟你说过的话。
3) It has been confirmed that he had been admitted to the Beijing University.
已经确实他被北京大学录取了。
4) The latest evidence confirmed me in his honesty.
最新的证据让我确信他是诚实的。
证实…;进一步确定…1)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已经确定……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某人确信某事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Over dinner at a restaurant called The Pink Pearl,the cousins chatted with Lin Fei, who had moved to Canada many years earlier.
(1) 划线部分是过去分词短语在句中作____________成分。
who引导的是______________从句,修饰先行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翻译本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The girl told him they were on a train trip across Canada and that they had only one day in Montreal.
注意:and 连接的是前后两个并列的_____________从句,第一个引导词that______ (可以/不可以)省略;第二个宾语从句的引导词that________(可以/不可以)省略。
Task2:Finish following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1) You’d better call the airline confirming your flight reservation a week before you leave for Ottawa. (改错)
2) 已经证实,他是无辜的(innocent)。
(汉译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Most of the people __________ (invite) to the party were his old schoolmates.
4) He told me __________he had two sons and _______ they both had gone to college.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conjunction.)
Task3:Fill in the blanks with words in the text.
They knew fall had arrived in Canada, for they saw the red 1. _____ _____ and 2.____ on the ground. In Toronto, they went up the tall 3.___ _____. On top of it they saw the misty cloud that rose from the 4._____ _______ ____ . As they walked north from the harbour, Li Daiyu phoned one of her mother’s friends from a 5.________ _____. It was a pity that they couldn’t go 6.__ __ __ Ottawa. The train 7._______ ____ Montreal 8.__ _____the next morning. They found Montreal is a 9._______________ country because there were signs and ads in French.
Step4. Homework
Write a report about what Li Daiyu and Liu Qian saw during their Canada trip according to the two passages.
Be sure that your report has:
(1) a title.
(2) a short paragraph to introduce your passage’s topic.
(3) a paragraph for each impressive thing(be sure to include its location and how it made you feel.
(4) a short conclu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