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段和胸上段食管癌常规照射_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合集下载

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的疗效观察刘贵红【摘要】目的探析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调强放疗组(n=25)采用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组(n=27)用三维适形放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近期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年,调强放疗组的局部控制率均显著高于三维适形放疗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后1、2、3年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适形放疗组患者的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与调强组相比均相对较高.结论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在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治疗上均可获得较好效果,但调强放疗法有更好的剂量适形性,可推广.【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9(009)012【总页数】3页(P205-207)【关键词】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颈段胸上段食管癌;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作者】刘贵红【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东华医院,广东东莞 5231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1近年来,我国食管癌的患病率不断提高,颈段胸上段食管癌因其解剖位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故手术治疗难度大。

目前,放射疗法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法,且靶区的均匀性和适形度均难以达到临床治疗的需求[1-3]。

在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的临床治疗上,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是近年来开展起来的精确放疗新技术,该技术利用了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共面与非共面的不规则野进行分别照射,在射束观上方向上的形状与病变投影具备一致性,故而给靶区充足的剂量照射,将器官照射的剂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伤害[4-6]。

本次研究对象是2013 年2月~2014 年7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 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旨在评估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两种治疗方式的近期及远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对比分析颈段食管癌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的剂量学情况及临床疗效

对比分析颈段食管癌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的剂量学情况及临床疗效

2021年第 6卷第 2期 2021 Vol.6 No.2 大医生 临床研究 Clinical Research·33·treated with YAG laser[J]. I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cular Oncology and Oculoplasty,2019,5 (3):103-107.[9] 江慧敏,李燕,董晓明.YAG 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并发症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 (33):73-75.对比分析颈段食管癌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的剂量学情况及临床疗效姚 勇(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临沂 276002)【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调强放疗 (IMRT )、三维适形放疗 (3D-CRT )应用于颈段食管癌患者的剂量学情况、实体瘤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 (放疗相关)发生率。

方法 本文将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8例颈段食管癌患者纳入研究,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

研究组选用IMRT 治疗,对照组行3D-CRT 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剂量学情况、疗效和不良反应 (放疗相关)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靶区适形度指数 (CI)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脊髓最大照射剂量、心脏平均照射剂量均低于对照组 (均P <0.05);对比分析可知,研究组近期总有效率为84.09%、对照组为79.55%,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06,P >0.05);两组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血管炎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 论 IMRT 治疗颈段食管癌患者剂量学数据较优,可确保颈段食管癌近期疗效,安全性好。

【关键词】食管癌;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学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6-2665.2021.02.033.03作者简介:姚勇,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肿瘤的综合治疗。

食管癌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中肺损伤的剂量学研究

食管癌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中肺损伤的剂量学研究

食管癌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中肺损伤的剂量学研究高劲;程广源;钱立庭【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08(013)007【摘要】目的应用三维治疗计划比较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sliding window调强(SMLC-IMRT)中肺组织受量上的情况,探讨食管癌放射治疗理想的计划模式.方法采用Varian公司Eclipse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10例食管癌病人设计放射治疗计划,每例均做4个计划5野适形、7野适形和5野SMLC调强、7野SMLC调强,在规定PTV至少达到95%处方剂量前提下,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肺组织受照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1)采用3DCRT技术时,肺所受的剂量在5野与7野照射技术中基本相同.(2)采用SMLC-IMRT技术时肺所受的剂量在5野与7野照射技术中基本相同.(3)3DCRT和SMLC-IMRT相比较,SMLC-IMRT组肺的平均剂量、V20、V30低于3DCRT,两组有差异(P<0.01),其余无差异.结论采用3DCRT和SMLCIMRT技术时,5野和7野在肺组织保护上无明显差异;SMLC-IMRT与3DCRT相比可减少肺平均剂量,有利于肺组织的保护【总页数】2页(P826-827)【作者】高劲;程广源;钱立庭【作者单位】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肿瘤放疗科;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肿瘤放疗科;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肿瘤放疗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学研究 [J], 葛小林;孙新臣;陈文湛;李益坤2.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对上段食管癌中的疗效及剂量学分析 [J], 张伟;吴磊;樊林3.三维适形与调强放疗技术在胸上段食管癌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J], 张九成;黎艳萍4.食管癌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剂量学对比研究 [J], 刘智华;胡海芹;罗辉;徐建华;钟军5.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在胸上段食管癌中的剂量学比较分析 [J], 杨亮;吴金宇;鞠再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和常规放疗比较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和常规放疗比较
f ma rda o ea y 3 C T) 3 C Ta dtes l o —gie ait nte p r a et w t eoh g— o l a i i t rp ( D R , D R n i a r ud drdai r yf t ns i sp ae r tn h h mu t o h a o pi h
Xu Yi wu , L n Yi a g i ku n
R da o n o g , ig eH si l Nn d ,5 1 0 a i inO c l y Nn d opt ( ig e3 2 0 ) t o a
【 btat 0bet e T ses n o pr teavnae n i datgso t e ies nlo - A s c】 r jci oass adcm ae h datgs dds vnae fh edm ni a cn v a a r o
r d ain t e a y, tt e s me TPS,t e m e so a o fr lr d ai n t e a y tr e n o a is e o h e a ito h rp a h a hre Di n i n le n o ma a ito h r p a g ta d n r lt u ft r e m s r d oh rpiswe e sm u ae . R e uls Co a e t i u ao — g d d r d a in t e a y, 3DCRT ln i g a it e a e r i lt d s t mp r d wi sm ltr h uie a i t h r p o pa nn
护 正常 组 织 。结 论
分布。
食 管 癌 的 适形 放疗 技 术 能 降 低 正 常 组 织 的 放射 损 伤 和 并 发 症 , 高 放 疗 治 疗 的 适 形 度 , 善 靶 区 的剂 量 提 改

食管癌放疗的剂量学和临床疗效研究

食管癌放疗的剂量学和临床疗效研究

食管癌放疗的剂量学和临床疗效研究食管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治疗可以采用放疗的方法。

放疗是通过向患者的肿瘤部位施加高能量的射线,来杀灭癌细胞,阻止其生长和扩散。

放疗对人体组织和器官也会有一定的损伤,因此在进行放疗治疗时,需要进行剂量学研究和临床疗效评估。

剂量学研究是对放疗剂量的计算、分析和评估的学科。

在食管癌放疗中,剂量学研究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适当的放疗剂量,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食管癌的分期和位置等因素,医生可以借助剂量学研究来计算出最佳的放疗剂量。

剂量学研究还可以评估放疗对患者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损伤程度。

虽然放疗主要针对肿瘤组织,但放疗过程中也会对周围的健康组织造成一定的伤害。

剂量学研究可以通过计算和模拟,预测放疗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程度,以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在放疗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可以结合剂量学研究的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临床疗效评估是对放疗疗效的评估和监测。

在食管癌放疗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临床观察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来判断放疗是否有效。

临床疗效评估可以通过对患者病理学反应的观察和分析,来判断放疗对肿瘤的杀灭效果。

也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生存期的延长等指标,来评估放疗的疗效。

通过剂量学研究和临床疗效评估,可以为食管癌患者制定最佳的放疗计划,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剂量学研究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最佳剂量和治疗方案,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临床疗效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疗效和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对于食管癌放疗来说,剂量学研究和临床疗效评估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可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生活质量。

颈、胸上段食管癌MLC照射野的剂量学研究

颈、胸上段食管癌MLC照射野的剂量学研究

颈、胸上段食管癌MLC照射野的剂量学研究李斌;陈晓钟;祝成龙;王方正;包婺安【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05(20)6【摘要】目的研究颈、胸上段食管癌使用MLC技术照射的剂量学特点.方法14例经病理证实的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行常规模拟定位制定常规治疗计划,并以此计划的照野中心为中心行CT扫描,用MLC技术设计第2种方案,同时将资料传入ADAC计划系统设计三维适形方案.将此3种方案的有关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肿瘤长度的检查结果:钡透和内镜结果相近(P=0.108)、与CT比较有差异.常规模拟定位的中心与肿瘤的GTV中心在X、Y、Z轴上相差3.4、8.1、5.9 mm.以等中心点归一,给与处方剂量60 Gy/30F,3种照野所覆盖的肿瘤体积占GTV的36%、94%、100%,占CTV 23%、85%、92%.3种照野的100%GTV体积剂量分别为45、58、62 Gy.V 20分别为13.6%、13.5%、12.7%.结论常规模拟定位难以满足颈、胸上段食管癌放疗的剂量要求.使用MLC技术的照野可以达到和适形照野相同的靶区剂量分布,建议使用但应注意脊髓的剂量.【总页数】3页(P630-632)【作者】李斌;陈晓钟;祝成龙;王方正;包婺安【作者单位】310022,浙江省肿瘤医院放疗科;310022,浙江省肿瘤医院放疗科;310022,浙江省肿瘤医院放疗科;310022,浙江省肿瘤医院放疗科;310022,浙江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1【相关文献】1.经左胸颈二切口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 [J], 王勇;刘伟良;许建华;张伟2.颈及胸上段食管癌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J], 蒋俊;权循凤;洪浩;李锐3.左胸颈两切口手术治疗中上段食管癌126例报道 [J], 张兆卓;张志强;付强4.先关胸左颈胸二切口行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 [J], 寇仁业;邹志强;孙桂武;袁耒;许世宁;麻彬;尹立国5.经右胸、右颈二切口手术治疗胸上段食管癌(附26例报告) [J], 赵冰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及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疗的临床研究

颈及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疗的临床研究

2〇17年第19卷第1期(总第159期)中国医药_刊•17•颈及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疗的临床研究李超,孙仁煌,王凤琴(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肿瘤科,十堰442000)【摘要】目的:平估颈及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6月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进行首程调强放疗的颈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处方剂量:总量60〜64Gy,共28〜35次,6MV-X线;放疗结束后3月,进行近期疗效评价,采用RTOG标准评价放疗不良反应。

结果:近期疗效,C R28例(29. 78% )、PR 62例(65. 96% )、NC 4例(4. 26% ),总有效率为95. 74% ;放射性肺炎12例(12. 77% ),放射性气管炎10例(10.64%),放射性食管炎4例(4.26%),骨髓抑制12例(12.77%),胃肠道不良反应5例(5.32%)。

结论:颈及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疗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TNM分期、GTV体积、同步化疗、近期疗效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关键词】颈段食管癌;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疗【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0959(2017)01 -0017 -02Clinical Study of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lierapy for Cervical and UpperThoracic Esophageal CarcinomaLi Chao ,Sun Ren-huang , Wang Feng-qin(Department of Oncology , Taihe Hospital of Shiyan , Shiyan 442000 , 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IMRT efficacy and long-term local control rate and survival of c per thoracic esophageal cancer Methods January 2011 〜June 2014 in Hubei Shiyan Taihe Hospital first and upper thoracic esophageal cancer segment performed IMRT prescription dose: the total amount of 60 〜64 to 35 , 6MV-X line;March after the end of radiotherapy , were primary efficacy used RTOG criteria to evaluate adverseeffects of radiotherapy. Results: The short-term effect, CR 28 cases (29.78%),PR 62 cases (65.96%),NC 4cases(4. 26% ) , non-l^D patients;!cases of radiation pneumonitis (12. 77% ) , radioactive bronchitis , 10 cases (10. 64% ),radiation esophagitis 4 cases (4. 26% ) ,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in 12 cases (12.77%), gastrointestinal adverse reac­tions in 5 p atients(5. 32% ). Conclusion : The cervical and upper thoracic esophageal cancer IMRT term efect , long-termefficacy and safety are good, TNM stage, GTV volume ,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 curative effect wa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KEY W ORDS】Cervical esophageal carcinoma;Upper thoracic esophageal carcinoma;IMRT本研究纳入94例颈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通过评价近期疗效和1年、3年的远期疗效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疗效对比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疗效对比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疗效对比发表时间:2018-01-06T14:56:05.8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4期作者:刘兴祥[导读]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能够明显提高食管癌的近期有效率及生存率,效果明显,毒副反应有所减少,患者能够耐受,值得推广应用。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泰州 225500)【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的远近期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食管癌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三维组和普放组,三维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普放组采用普通外照射放疗。

对两组患者的远近期疗效进行分析。

结果:三维组近期有效率为87.5%,普放组近期有效率为65.0%。

两组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82.5%、72.5%、50.0%、35.0%和75.0%、65.0%、40.0%、3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能够提高近期有效率及远期生存率,毒副反应能够接受。

【关键词】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疗法【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4-0151-02食管癌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体[1]。

三维适形放疗高剂量分布在三维方向上与病变(靶区)的形状一致,有利于提高靶区照射剂量,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损伤[2]。

研究表明[3],三维适形放疗有较好的适形剂量分布,有利于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肿瘤周围组织的放射性损伤。

本文通过采用回顾性分析,比较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的远近期疗效,记录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拒绝接受综合治疗仅接受单纯放疗的食管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三维组和普放组,每组各40例。

普放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2~61岁,平均年龄(53.19±1.34岁),Ⅱ期12例,Ⅲ期28例;胸上段及颈段18例,胸中段16例,胸下段6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段和胸上段食管癌常规照射、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童 涛,杜 伟,罗海峰,徐云华,蔡志强,刘 珍,雷 勇,罗 斐,杨继元3(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荆州434000) 摘要:目的 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分析颈段和胸上段食管癌常规放疗、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中肿瘤和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剂量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计划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67例颈段和胸上段食管癌患者进行CT定位,分别模拟常规放疗计划、三维适形治疗计划和调强治疗计划,利用等剂量曲线以及剂量体积直方图对计划进行评价。

结果 常规放疗计划、三维适形治疗计划、调强放疗治疗计划95%剂量线内大体肿瘤体积分别为82.0%,93.1%,99.7%,临床靶体积分别为82.3%、89.9%、96.2%,计划靶区分别为81.1%、84.0%、96.0%,脊髓最高受量分别为47.0、40.4、42.1Gy,双肺V20分别为35.4%、31.7%、33.5%。

结论 调强放疗技术能给予肿瘤靶区均匀的剂量分布,使正常组织得到保护。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射疗法;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法;调强放射疗法;剂量学 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266X(2010)0120047202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约占食管癌发病率15%左右。

这类患者病灶区域常跨越胸廊入口,由于靶区深度变化显著,导致放疗中靶区分布不均匀,这可能是造成患者治疗后局部复发的重要原因,三维适形放疗(3D2CRT)和调强放疗(I M RT)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笔者旨在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分析传统放疗(CR)、3D2CRT以及I M RT中肿瘤和正常组织器官的剂量分布。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搜集2000年10月~2007年4月在我院接受首程放疗的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67例,均经病理证实为鳞癌,其中男48例、女19例,年龄37~74岁、平均58.4岁,食管钡餐显示病灶长度3.2~10.5c m,平均6.3cm,其中纵隔淋巴结转移3例,颈淋巴结转移2例,患者一般情况好,KPS评分>70分,无食管多发病灶,未见全身转移灶。

1.2 方法1.2.1 定位方法 机器条件:选用医科达或瓦里安加速器6MV参数,瓦里安公司Ecli p se三维放疗计划系统,天津万木公司模拟机及GE螺旋CT定位。

患者仰卧位,双手上举抱头,体膜固定,钡餐透视下,确定病变中心和最佳入射角度。

常规放疗均采用两前斜野等中心照射,野宽4~5c m。

三维适形及调强计划体位及固定方式同常规放疗,平静呼吸,5 mm层间距CT扫描,扫描范围上起下颌骨下缘,下3通讯作者至肝脏水平,包括食管及双肺,图像经局域网1∶1传输到放疗计划系统(varian,Ecli p se)。

1.2.2 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勾画 常规放疗及钡餐X线下视窗病灶为中心,上下边界各外扩3c m,野宽4~5c m,标记射野中心、大小、角度,在计划系统中模拟并计算等剂量曲线,剂量体积直方图。

三维适形及调强放疗,由主治医师以上根据食管癌钡餐等X线片结合CT图像,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 V)以及临近危及器官(OAR),包括骨髓、双肺和心脏。

GT V前后左右均外扩0.5c m(不超出脊柱骨前缘),下端各外扩2c m为临床靶体积(CT V),CT V前后左右均外扩1c m,下上端各外扩1.5c m为计划靶区(PT V)。

1.2.3 治疗计划 由物理师为每例患者设计3套治疗计划,计划1:CR(两前斜野带30°楔形板);计划2:3D2CRT,均采用5野共面照射(VAR I A N23EX 自带40对多叶光栅);计划3:I M RT,共用5~7个共面野,多野光栅动态调强,以满足脊髓Dmax小于45 Gy为首要条件,PT VD m in>65Gy,D max<72Gy为次要条件。

利用VAR I A N自带Ecli p se对3套GT V、CT V、PT V及OAR进行评估、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治疗计划各指标的对比采用单样本Kol m ogor2 o w2S m irnov法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继而行t检验。

P ≤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以95%等剂量线所包括的照射体积来评价,374山东医药2010年第50卷第1期种不同放疗计划对靶区GT V、CT V及PT V剂量分布影响的比较见表1。

三种不同放疗计划对脊髓双侧肺脏受照剂量的比较:三种方法对双肺剂量分布的影响无差别,对脊髓的影响见表1。

表1 3种不同放疗计划的靶区及OAR剂量分布比较(%)指标靶区CR 3D2CRT I M RT OARCR3D2CRT I M RTP值GT V 平均值85.790.396.647.044.442.1 最大值95.110010066.549.8348.93△ 最小值67.486.8394.13△33.632.036.4CT V 平均值82.389.996.235.431.733.5 最大值10010010038.336.6338.73△ 最小值56.586.5393.53△20.223.619.6PT V(%) 平均值81.187.496.027.824.224.7 最大值97.810010030.125.4325.93△ 最小值47.386.4393.53△8.302.2 注:与CR比较,3P<0.05;与3D2CRT比较,△P<0.053 讨论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由于病变位置特殊,导致放疗中颈部病变和胸部病变剂量差异极大,颈部病变为热点区域,而胸部病变为相对冷点区域,这可能是造成患者治疗后局部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CR计划采用楔形板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剂量的不均匀性,但楔形板在头侧方向上为一均匀厚薄度变化过程不足以校正体表轮廊的不规则变化,这一点在体态偏瘦的患者中尤为明显。

本研究治疗计划系统的结果显示,CR计划中靶区GT V、PT V、CT V剂量分布最差,最低剂量均位于胸部病变最下端,最小绝对值GT V、CT V、PT V分别为32.6、29.7、24.1Gy,该剂量对于控制肿瘤显然不足,主要原因是因为经CT定位后勾画靶区较大,常规设野宽度不足以完全包括病灶,该结果与肖泽芬等[1]、王澜等[2]结论一致。

对脊髓受量,二前斜野虽在BE V方向上避开脊髓,在计划系统结果仍有部分病例脊髓最大量超过50.0Gy,可能由于病变在BEV上距脊髓太近,散射线所致。

3D2CRT是一种较新的技术,可在三维方向精确布野,避开OAR等优势,刘慧等[3]采用了3D2CRT在颈段和胸上段食管中取得了较好的物理剂量分布,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了3D2CRT虽然能控制脊髓最高剂量,一定程度上降低肺受量,但在靶区剂量分布上仍不能满意,加用2~3个30°楔形板后,剂量分布有一定程度改善,但颈部病变和胸部病变剂量仍不均匀。

原因可能与CR计划相同,主要由于靶区深度变化明显造成;另外肺组织和骨校正为次要因素,由于3D2 CRT计划中物理师设计计划时有意避开脊髓,控制脊髓受量,脊髓最大剂量优于常规放疗。

另外多叶光栅的应用,减少了不必要照射的正常组织体积,所以肺受量亦小于CR。

I M RT是近年用于临床的一种新技术,通过采用调整射野内剂量强度的方法,使照射靶区表面及靶区内的剂量得到均匀分布,尤其适用于凹形靶区,同时可很好控制OAR受量。

对于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病变虽然靶区不为凹形,但靶区剂量计算深度变化明显,且无一定规律,周围组织器官密度差异较大,3D2CRT技术及楔形板技术不能完全改善这一问题,造成剂量分布不均匀,I M RT技术则可明显提高靶区内剂量的均匀性。

调强治疗中为了提高食管下段靶区剂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双上肺的照射剂量,但由于累及肺组织较小,双肺V20仍在可接受范围内。

全部病例脊髓最高受量均小于45Gy。

缺点是治疗费用较昂贵。

综上所述,CR技术不能保证靶区在有效受照范围内,也不能保证脊髓处于安全范围内;3D2CRT虽在控制脊髓剂量及肺受量方面有一定优势,但不能有效改善深度不均匀造成的靶区剂量不均匀,尤其是病变下端容易产生低剂量区;I M RT对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是一种合理、可靠的治疗技术,可最大程度提高靶区剂量的均匀性,而降低OAR受量。

能否提高远期生存率有待进一步临床资料验证。

参考文献:[1]肖泽芬,章众,张红志,等.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评估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中肿瘤剂量的分布[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4,13(8):2732277.[2]王澜,韩青,祝淑钗,等.食管癌常规照射与三维适形放疗的剂量学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6,15(5):1762180.[3]刘慧,曾智帆,崔念基,等.颈段和胸上段食管癌照射野设计的探讨[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6,15(9):2862289.[4]Ahmad M,Nath R.Three2di m ensi onal radi otherapy of head andneck and es ophageal carcinomas:a monois ocentric treat m ent tech2 nique t o achieve i m p r oved dose distributi ons[J].I nt J Cancer,2001,96:55265.[5]Delcambre C,Jacob JH,Pottier D,et al.Localized squamous2cellcancer of the es ophagus:retr os pective analysis of three treat m ent schedules[J].Radi other Oncol,2001,59(7):1952201.(收稿日期:2009211201)84山东医药2010年第50卷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