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下载

带孝字的四字成语大全

带孝字的四字成语大全

带孝字的四字成语大全孝子贤孙[xiào zǐ xián sūn]原指行孝道有德行的子孙。

现多比喻忠实继承某种反动主张或旧传统思想的人。

也作“孝子顺孙”。

孝悌力田[xiào tì lì tián]孝弟力田。

父慈子孝[fù cí zǐ xiào]父亲慈爱,儿女孝顺。

孝子爱日[xiào zǐ ài rì]指珍惜与父母共处的岁月,能及时行孝。

孝悌忠信[xiào tì zhōng xìn]悌:敬爱兄长。

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标准。

入孝出悌[rù xiào chū tì]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父严子孝[fù yán zǐ xiào]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仍然孝敬父亲。

移孝作忠[yí xiào zuò zhōng]同'移孝为忠',谓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

孝思不匮[xiào sī bù kuì]指对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时刻不忘。

忠孝节义[zhōng xiào jié yì]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忠孝两全[zhōng xiào liǎng quán]尽忠国家和孝顺父母两者都能兼顾。

母慈子孝[mǔ cí zǐ xiào]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

披麻戴孝[pī má dài xiào]麻:泛指麻绳和丧服。

古代的习俗,直系尊亲死后,子孙要穿白鞋、白袍,并在肩上披白麻服重孝以示哀悼。

孝子慈孙[xiào zǐ cí sūn]孝敬父母﹑祖先的子孙后辈。

求忠出孝[qiú zhōng chū xiào]谓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孝组词_孝的组词_孝字组词.doc

孝组词_孝的组词_孝字组词.doc

孝组词_孝的组词_孝字组词
孝组词_孝的组词“孝”字在开头的词语孝敬孝老敬亲孝老爱亲孝衣裳孝成王孝童孝祀孝称孝笋孝竹孝男孝鸟孝飨孝行孝爱孝熙孝王孝烈孝思孝享孝亲孝理孝烝孝经孝武孝服孝衣孝子顺孙孝子慈孙孝孙孝子贤孙孝子爱日孝子孝情孝悌孝恺孝慕孝恭孝堂孝绢孝治孝子峰孝妻孝妇孝女孝家孝经疑问孝器孝和孝幔子孝帏孝廉方正孝廉船孝经起序孝弟力田孝弟孝夫孝道孝节孝友孝诚孝假孝悌忠信孝廉文化孝悌力田孝陵孝女井孝养其先孝当先孝义孝乞孝思不匮孝乌“孝”字在结尾的词语被孝尽心尽孝极孝忠孝旌孝贞孝暖孝生孝赠孝服孝殩孝贤孝脱孝至孝禅孝愚孝秀孝行孝顺孝死孝昭孝穿孝重孝热孝父慈子孝恭孝国孝纯孝满孝淑孝淳孝挂孝披麻戴孝尽孝含孝吊孝广孝递孝追孝达孝微孝节孝发孝谨孝谢孝诚孝借孝作孝仁孝求忠出孝出孝除孝二十四孝奉先思孝入则孝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义孝父严子孝忤逆不孝不孝上慈下孝三不孝“孝”字在中间的词语入孝出弟子孝父慈拳拳孝心忠孝班慈孙孝子忠臣孝子怀橘孝亲缝孝衣纯孝性成忠孝滩火山孝子王孝女祝孝嘏慈忠孝带恪守
孝道同村孝道忠孝节烈节孝坊讲孝德忠孝双全移孝作忠棒头出孝子入孝出悌忠孝军敬孝劝学明孝陵百善孝为先移孝为忠忠孝仁义忠孝节义忠孝两全忠孝不并不孝有三有了存孝,不显彦章。

关于孝的名言和意思

关于孝的名言和意思

关于孝的名言和意思
关于孝的名言和意思有下面5条
1、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释义︰作为孝子赡养父母要做到让他们心情愉快,喜乐无忧,做事不可以违背他们的意愿,顺其心意。

2、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释义∶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等级:最高一等的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骂侮辱父母,对他们好,再下一等是能为父母养老送终。

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则以喜,—则以惧。

释义: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

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4、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释义:父母爱的东西,做儿女的也应当去爱;父母尊敬的人,做儿女的也应该去尊敬。

5、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释义: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

孝字的多种写法

孝字的多种写法

多种写法下的“孝”字之美
孝字有多种写法,包括草书、行书、楷书、隶书、篆书等。

以下是一些示例:
1.草书:孝字的草书写法通常比较流畅,线条流畅,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动态
的美感。

2.行书:孝字的行书特点是行云流水,流畅自然,字体结构较为简约,表现
出一种简洁明快的美感。

3.楷书:孝字的楷书写法比较规范,字形端庄,笔画横平竖直,结构严谨,
表现出一种庄重的美感。

4.隶书:孝字的隶书写法通常比较扁平,笔画粗细相间,呈现出一种古朴的
美感。

5.篆书:孝字的篆书写法比较古老,字形圆润,笔画均匀,呈现出一种古雅
的美感。

需要注意的是,孝字的多种写法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每种写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美感。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写法。

孝的含义

孝的含义
嘱孩子喝了,茶亦浓,情更浓。望着母亲干裂的 嘴 唇和满头的汗珠,男孩将手中的罐头瓶反递过 去请 母亲喝。母亲说,孩子,快喝吧,我不渴!
• 5、父亲病逝之后,母亲又当爹又当娘, 靠 着自己在缝纫社里那点微薄收入含辛茹苦 拉 扯着几个孩子,供他们念书,日子过得 苦不堪 言。胡同路口电线杆下修表的李叔 叔知道后, 大事小事就找岔过来打个帮手, 搬搬煤,挑挑 水,送些钱粮来帮补男孩的 家里。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左邻右舍对 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都劝母亲再嫁, 何必苦了自己。然而母亲多年 来却守身如 玉,始终不嫁,别人再劝,母亲也 断然不 听,母亲说,我不爱!
• 孝的含义
•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 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起。 孝是人世间一种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是人一生中最深 刻 的亲情,它是人的根、人的本。那么,什么叫做孝 呢?。 “孝”字最早见于殷商甲骨文,上面是个“老” 字,下面是 个“子”字,是“子尊老”的意思,中国最 早的一部解释词 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 父母为孝”。
情?你是否为 此向父母道歉?以后你会怎么做呢?
•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孝心不是说说 而已,或是礼节上做的好看,而是要有用 心,要有 实际行动的哦!请同学们在这堂 课后为爸爸妈妈做 一件事。可以是为工作 一天的爸爸妈妈倒杯茶或是 帮爸爸妈妈捶 捶背、敲敲腿;可以亲手制作一张贺 卡,
感谢爸爸妈妈;也可以帮家里做做家务, 比如 扫地、洗碗、倒垃圾、整理房间等等。
• 《一位辛酸父亲的来信》
亲爱的儿子: 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 子。虽然,自从你考 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惟 一一个大学生之后,心里已分不 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 从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学报到,到挂蚊帐缝 被子买饭菜票 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 你 甚至感觉你这个不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位争气的大学生儿子 服务, 是一件特沾光特荣耀的事。 的确,你考上大学, 你爸妈确实为你骄傲。虽然现今的大学生 也不一定能找 到工作,但这毕竟是你爸妈几十年的梦想。然而,你 的 骄傲却是不可理喻的。在你读大学的第一学期,我们收到 过你的 3封信,加起来比一份电报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 主题鲜明,通 篇字迹潦草,只一个“钱”字特别工整而 且清晰。你说你学习很忙, 没时间写信,但同院里你高 中时代的女同学,却能收到你洋洋洒洒 几十页的信,而 且每周一封。每次从收发室门口过,我和你妈看着 你熟 悉的字,却不能认领。那种痛苦是咋样的,你知道吗?

对孝字的理解

对孝字的理解

对孝字的理解
对孝字的理解
孝字被誉为“圭臬之常”,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被
广泛应用于指即对父母、长辈以及其他长者进行尊重和恭敬的行为。

按照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孝是一种思想品德,它包括了敬重长辈,尊从父母,勤俭持家,关心家庭,以及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一系列内容。

孝也是一门修养,它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历久弥新的价值观念,教育人们要尊重长辈的指导,尊重父母的心意,尊重家庭的规矩,唤起后人对先辈的感激之心,更至以示爱诚果敬之心。

孝道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结着深厚的义理,它源远流长,历久弥新,被视为一种社会伦理规范,其实质原则是“有礼貌,有亲情”,即孝顺先辈,必有礼义之情,必有亲情之爱;同时
也是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稳定的关键,是强化人与人之间义利关系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孝字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全面落实“有礼貌,有亲情”的原则,保持良好的家庭关系,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有着千百年历史的文化瑰宝,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社会贡献出香火满社的力量!。

【传统文化】孝顺父母有四大孝、五小孝

【传统文化】孝顺父母有四大孝、五小孝

【传统文化】孝顺父母有四大孝、五小孝
【传统文化】孝顺父母有四大孝、五小孝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

一,四大孝 1.养父母志:父母望子女成龙凤。

子女应顺着父母的期望,能为社会、国家做大贡献,完成父母志。

2.养父母身:定期给父母钱,保障父母生活,生活得舒适。

想父母之所想,做父母之所做,让父母身心愉悦。

3.养父母心:两个原则:①不违背伦理道德;②不违法乱纪。

不让父母失颜面,让父母心安无烦恼。

4.养父母之精神:让父母老来精神愉悦,心情愉悦,开心快乐每一天!二,五小孝 1.颜孝:每天给父母笑脸,让父母高兴。

2.顺孝:一切要顺从父母,得顺父母之心,不给父母添堵。

3.行孝:行动去落实,去做孝顺父母的事。

4.听孝:因为年边的父母是世界上不可复制的,独一无二的。

要听父母的话,常听父母唠叨。

5.言孝:和父母说话要柔和迟语,尊敬父母。

言语行动顺其心,微笑面对父母顺其志,愉悦父母,使其幸福安康享天伦,怡养天年。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

厚德载物,德行天下!。

【孝】

【孝】

“孝道”是我 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之精 髓。斯《二 十四孝图》 ,乃陈少梅 先生41岁时 盛年之杰作 ,其题材不 多见,笔墨 工雅,设色 清丽,非同 寻常,故堪 称国之重宝
《天堂的午餐》
《天堂午餐》的创作者是一名大三的学生刘啸宇,他想借影片提醒同龄人也提 醒我们,大多数时候我们不是没有孝心,而是在等着以后,却失去了尽孝的 机会,所以,尽孝心要趁早。不如就从今天给妈妈做顿饭开始吧. 刘啸宇是家里的独子,爸妈很疼爱他,在完成短片制作的过程中,他也完成了 对自己心灵的洗涤,更明白爸妈的辛苦:“在我写这个剧本时我就已经有了 很深的感触,我以前也知道爱父母,可现在更懂得怎么样去爱,生活中的每 时每刻都能尽到自己的孝心,而不是等到几年以后再去孝敬自己的父母。我 希望大家都明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就像刘啸宇短片 中的一句话 “当你在等以后,就已经失去了永远”,这也是该短片的主题。 “我其实希望通过这个短片来掀起社会上的一股热潮——尽早尽孝心,不要等 ,希望所有的人都尽早尽到自己的一份孝心,这个短片不只是给八零后或者 九零后看的,也不只是给儿女们看的,而是面向大众,做给全部的人看,触 动每一个人的内心,带给全社会一个启发、一份教育。”刘啸宇说。
我被感动着……
请听小故事:《古老而永恒的丰碑》。 之一:在贵州发生的缆车事故中,缆车以疯狂的速度下坠,在撞击地面的一瞬间,一 对夫妇同时举起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夫妻双双遇难,而儿子却安然无恙。 之二:当年唐山大地震中,人们在清理废墟时,发现一位母亲割破血管用热血哺育怀 中的婴儿。 之三:在汶川地震中,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下的房子压死的, 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 身体被压的变形了,救援人员突然喊“有人,有个孩子 ,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 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 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 伤,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 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 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 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 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中的“孝”拷问:常回家看看(图片来源:百度搜索)曾经在除夕之夜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常回家看看”一夜唱遍华夏大地。

她是儿女对父母真情孝心的表达,她是父母对儿女舔犊之爱的表达,她唱出了子女和父母心灵的呼唤,也唱出了社会富足后对孝心的呼唤。

其实千百年来“孝”一直都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中流淌,而且一辈辈传承,绵绵不绝……《论语》中一共有14章关于孝的,综合归纳起来,是从小孝孝于亲,大孝孝于民(社会)两大方面讲述的,即一方面从个人孝的具体行为和与之关联的评判标准来讲述,另一方面从孝如何服务、贡献社会来讲述,非常全面!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从个人的角度即小孝孝于亲1、孝的具体行为。

为政第二 5 孟懿(yi音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不要违背(父母的意志或想法)。

”而后,樊迟为孔子驾车时,孔子告诉樊迟这件事:“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不要违背(父母的意志或想法)。

”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时,要依礼来侍奉他们;当他们去世之后,也要依礼来安葬及祭祀他们。

”这里孔夫子给了我们的一个孝的基本原则——不要违背父母的意志或想法。

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要这样,举个例子:不违背他们的生活习惯、不改变他们的世界观、社会观等等。

丧葬也要这样,举个例子:不违背他们生前的遗愿,比如合葬、捐赠身体器官等等。

以上的解读只是从字面来的,如果对于这一章进行更深层次的引申,我个人认为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论述的非常好,详见复旦大学出版社的上下册版《论语别裁》,上册第79页—89页。

)总结:孝的基本原则——不要违背父母的意志或想法。

为政第二 6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这里有两个不同层面的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子女身体有疾病或工作、生活出乱子有麻烦,子女要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谨慎本分,不要让她们再额外操心,这就是孝。

这种解释在逻辑和情理上都能说通,我想其对象大概是我们普通人吧,我们还处在为自己和妻儿努力赚钱的阶段,所以做好自己的事,少让父母操心就是孝。

2.“父母唯其疾之忧”是说:能用“父母看到儿女生病时的种种复杂心情”来对待父母尽孝。

这是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解释,是上升到个人修养的层次了,我想其对象大概是那些物质生活非常丰富的人吧。

这种孝不容易做到,她需要很高的修养啊。

总结:1,在日常生活中谨慎本分,不要让她们额外再操心,这就是孝。

2,要用“父母看到儿女生病时的种种复杂心情”来对待父母尽孝。

为政第二 7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今天许多人把孝单纯理解为物质赡养(养活)父母。

狗和马不也有人养吗,如果不尊敬父母,与养狗养马有什么不同呢?”在这里有一点大家需要注意,古代的狗和马一样都属于六畜,是农业生产的生产工具之一,每天能吃饱就不错了,可不是我们现代的宠物狗。

现在许多宠物狗吃狗粮、喝牛奶、穿狗衣、登狗鞋、理狗发、散狗步、洗狗澡、看电视、听人说话。

孔夫子通过举个实例告诉我们,对父母除了给予物质给方面的,还要给予精神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是“敬”——尊重他们的个人想法,比如:吃饭、穿衣的习惯,接人待物的习惯等等,要知道对于每个人来说绝大多数的事都是:喜欢的就是最好的!所以孝包含了物质赡养的“养”和尊重个人想法的“敬”,在我们当今社会物质文明已经越来越丰富,那孝中的尊重个人想法的“敬”就更加重要了。

总结:孝包含了物质赡养的“养”和尊重个人想法的“敬”。

为政第二 8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an音转),曾是以为孝乎?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在父母面前,很难做到和颜悦色。

有事情,年轻人(我们)去帮着做,有了酒饭,让长辈吃,难道这样就是孝吗?”对父母尽量和颜悦色就是孝!扪心自问这一点说着容易做起来不简单啊。

想做到和颜悦色不妨试试这种心态——把父母也当客人的心态,有句古话叫:儿大便是客;其实父母年纪大了也是客。

我们能对我们的客人热情而有分寸,热情反映在情绪上主要就是和颜悦色,有分寸主要是多听客人说话、不驳倒客人的想法同时不强加给客人他不喜欢的想法。

其实我们对客人能这样,那么对父母也应该这样啊,多一些和颜悦色的商量和聊天,少一些情绪化的硬话和“甩脸子”。

总结:对父母尽量和颜悦色就是孝!多一些和颜悦色的商量和聊天,少一些情绪化的硬话和“甩脸子。

2、关于孝的标准——孝不孝谁说了算!学而第一 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看一个人孝不孝)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治家),要观察他的意志(思想、态度);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这是对一个人是否做到了孝的一个标准。

先进第十一 5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孝敬)的话,没有什么异议。

”一个人孝不孝,是有标准的。

什么标准?——别人说了算!再具体一点就是“非直系亲属”说了算!什么是“非直系亲属”啊?大概就是我们现在司法取证中需要回避的那些人吧。

孔夫子举了个例子:闵子骞是真的做到了孝呀!因为“非直系亲属”都同意他孝。

这个标准是原则,是超越时代和地域的,她对我们这个需要“常回家看看”的时代依然有效。

二、从社会的角度即大孝孝于民(社会)学而第一 2 有子曰:“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级的,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级的,而喜好作乱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务本,根本建立了,(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在行为方面)仁的根本啊!”这是从社会秩序的角度来说的,孝是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

学而第一 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平辈或同事),言行谨慎而诚信,广泛地关爱民众,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

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那么就可以学习文献方面的知识了。

这是从参与社会的角度来说的,孝是许多需要做好的事情之一,而且排名在首位。

为政第二 20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季康子问:“要使老百姓(纳税人)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又互相勉励,该怎么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纳税人),他们做事就会严肃认真;你(倡导并带头以身作则)孝顺父母,爱护幼小,他们就会尽心竭力;你既提拔德才兼备的人,又教育能力需要提高的人,他们就会勤勉了。

”这是从社会的整体精神文明的角度说的,给出了孝的实施原则同时明确了因果关系。

为政第二 21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从政呢?”孔子说:“《尚书》云:‘(真正的)孝呀,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并把这种风气影响到社会管理上去。

’这也就是从政(服务了社会)呀,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是从政(服务社会)呢?”这也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孝的,小孝孝于亲、大孝孝于民,大孝就是为社会服务。

这里孔夫子大概要告诉我们:真正的理论工作者也是社会重要的生产力,她和从政而服务于社会是一样重要的。

子张第十九 18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它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孟庄子的孝,别的都容易做到;而留用他父亲的旧臣,保持他父亲的政策,是难以做到的。

”孟庄子是鲁国的世袭大夫,他的这个孝也是具有社会性的。

由于我本人的学识局限同时也由于篇幅的原因,在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

(感兴趣的朋友请看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论述,详见复旦大学出版社的上下册版《论语别裁》,下册第881页—884页。

)。

泰伯第八 21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fu音福)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xu音旭)。

禹,吾无间然矣”。

孔子说:“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可以异议挑剔的了;他自己饮食简单而把祭祀先祖和神灵的祭品办的很丰盛;他平时穿的衣服简朴,而把祭服做的很华美,他自己住的宫室很普通,而(把财力)致力于修治沟渠水利。

对于禹,我确实没有什么异议挑剔的了。

”这里是讲大禹克制自己而敬重祭祀的事,是从大禹为政方面讲孝的,因此这一章也归属到了社会的角度。

子路第十三 20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

”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硁(keng音坑)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

”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

”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

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译文很长我们重点看与孝有关的:“宗族称孝焉”即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这是一个士是否做到孝在宗族中的标准——孝不孝宗族中的人们说了算!里仁第四 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 这里如果想真正理解,首先要了解一下古代的家和我们现代的家的异同,古代家的构成远远比我们现代要复杂,包含了普通家庭比如5口之家,10口之家等等;还有整个宗族的大家,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府、荣府这样的宗族大家;甚至还有世袭的诸侯、大夫等等带有社会色彩的更大的家。

这里孔夫子大概主要从宗族的大家说起的,意思是:年轻的继承者要延续父辈合理的部分,这个部分包括制度和人员两方面,所以带有一定的社会性。

那么这一章对我们当今有什么指导意义呢?我想:对民企尤其是家族型民企的指导意义非常大。

父辈创业之后,“富二代”的子辈如何才能守业?!如何才能兴业?!这需要智慧的指导,孔夫子早就给出了解决办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即“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年轻的继承者要延续父辈合理的制度和人员”。

“常回家看看”这首动人的好歌,主要是从孝于亲的角度歌唱的,许多内容已经是不容易做到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努力的目标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