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买书的故事
李清照鲜为人知的“轶事”

李清照鲜为人知的“轶事”李清照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词风独成一家,历来为世人喜爱,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世人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玉良”之说。
在世界文学史上,李清照也是最为著名的女作家之一。
1967年,世界天文家协会为表彰她对世界文学的卓著贡献,将水星上新发现的一座环形山以她的名字来命名,也是我国唯一享此殊荣的女文人。
李清照生活在学术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当时的礼部员外郎,师从苏东坡,是文坛名士。
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
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为太学士,以金石家名满天下。
夫妇二人情投意合,留有不少佳话。
二人常常于深夜切磋学问,每当此时,她喜欢点亮一支蜡烛为准,蜡烛不灭,就不结束。
有时候二人以猜某事写在何书、几卷、几页、几行为乐,猜中者先饮茶水。
李清照自幼就博览群书且过目不忘,因而往往多有猜中,然而她却又不好意思先饮,于是便将茶水泼在衣服上。
易安词构思新颖,意趣高雅,尤其是她的婉约词,不是一般男性作家婉约怨词所能比拟。
赵明诚也是饱学之士,然而,其词作却要败于于易安下风。
一日,她填好《醉花阴》,赵明诚不服气,欲决以高低,于是闭门三日,作词五十首,然后把易安的一首抄于其中,拿给朋友看。
经过反复吟诵,朋友指出其中最佳的三句,结果这三句皆出自李清照词。
二人酷爱金石(古玩),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一次二人在集市上看重一件文物,可是身上的所带银两不足,回去取又怕给人买去。
李清照索性当众脱下外衣作为抵押,将之买下,其热衷之心可见一斑。
李清照多才多艺,她能词,能诗,能文,能作画,她的一幅“琵琶行图”,直到明朝还留存着,而且她对当时的流行于世的各种游戏也是游刃有余。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长河中,妇女一直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其智慧往往根本无以展现,而李清照的渊博才学以及卓绝贡献,无疑是这一沉闷压抑氛围里的一股凉爽清风,也是中国女性历史中突起俊峰。
名人介绍--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后来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女词人,与她对
知识的热爱,对书的痴迷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痴迷她才 可以有所放弃,即使是姨母赠送的新衣服也可以典当出去。
谢谢聆听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 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 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 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 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 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的代表作
目
录
1 2 3 4 5 6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声声慢·寻寻觅觅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武陵春·春晚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关于李清照的小故事
李清照买书的故事
有一年清明前,李清照的姨母给她做了一件 漂亮的裙衫,让她在清明踏青时穿。李清照一个人 在家闷得太久,于是就去了书市。她走着走着,就 到了一个小摊,只有一位老者守着。她突然被地上 的书吸引住了,书皮上以篆字写着《古金石考》。 这本书流落民间几乎失传。 李清照很想买这本书,却没有带够钱。老者 今天日落要出城,这时已近傍晚。她十分着急,不 由自主地握了一下衣角,突然有了办法。她把新衣 卖了,换了钱买书。
千古才女李清照爱国的历史故事

千古才⼥李清照爱国的历史故事 李清照是北宋著名的⼥词⼈,有“千古第⼀才⼥”之称,她的很多⽂学创作都强调协律,崇尚典雅,语⾔亲清丽,⾃成⼀格。
她的⼈⽣经历也⾼低起伏,⼩编为⼤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编带⼤家⼀睹为快! 李清照爱国的故事 宋王朝经过167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天降煞星,北⽅崛起了⼀个游牧民族。
⾦⼈⼀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苑,还掠⾛了徽、钦⼆帝,赵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屈辱的⼀页。
李清照在⼭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家⼈开始过漂泊⽆定的⽣活。
南渡第⼆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想就在这时发⽣了⼀件国耻⼜蒙家羞的事。
⼀天深夜,城⾥发⽣叛乱,⾝为地⽅长官的赵明诚不是⾝先⼠卒指挥戡乱,⽽是偷偷⽤绳⼦缒城逃⾛。
事定之后,他被朝廷撤职。
李清照这个柔弱⼥⼦,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出⼤节⼤义,很为丈夫临阵脱逃⽽羞愧。
赵被撤职后夫妇⼆⼈继续沿长江⽽上向江西⽅向流亡,⼀路难免有点别扭,略失往昔的鱼⽔之和。
当⾏⾄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兵败⾃刎之处,不觉⼼潮起伏,⾯对浩浩江⾯,吟下了这⾸千古绝唱: ⽣当作⼈杰,死亦为⿁雄。
⾄今思项⽻,不肯过江东。
丈夫在其⾝后听着这⼀字⼀句的⾦⽯之声,⾯有愧⾊,⼼中泛起深深的⾃责。
1129年8⽉,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就有⾦兵南犯。
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物开始逃难。
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国君是国家的代表啊。
但是这个可怜可恨的⾼宗赵构并没有这个觉悟,他不代表国家,就代表他⾃⼰的那条⼩命。
他从建康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路逃下去,⼀直飘泊到海上,⼜过海到温州。
李清照⼀孤寡妇⼈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向,⾃⼰雇船、求⼈、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搜集的书籍⽂物,这样苦苦地坚持着。
赵明诚⽣前有托,这些⽂物是舍命也不能丢的,⽽且《⾦⽯录》也还没有出版,这是她⼀⽣的精神寄托。
她还有⼀个想法就是这些⽂物在战⽕中靠她个⼈实在难以保全,希望追上去送给朝廷,但是她始终没能追上皇帝。
读《李清照买书》心得札记

读《李清照买书》心得札记暑假读完《李清照买书》这一篇文章后,我深心得札记触。
众所周知,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之所以成为著名诗人,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年清明前,李清照的姨母给她做了一件漂亮的裙衫,让她在清明踏青时穿。
李清照在家很无聊,便穿上裙衫到书市里买书,她来到一个小角落,那里的摊主是位老者。
但奇怪的是,老者并不招揽生意。
她被地上的书吸引了,是本《古金石考》,正是她梦寐以求的古书!她抑制住惊喜,拿起书便翻看起来。
突然她回过神来问了老者:“您这书是要卖的吗?”后来她从老者口中得知这些书本来是不卖的,由于老者家里时运不济才出售此书。
现在应急至少也要三十两银子,今天落日老者就要出城了。
李清照只带了十两银子,于是她便把自己身上的新衣服典当了,用典当得来的银两买下了老者的书。
李清照能够成为诗人,这与她对书本和知识的渴望与热爱是脱不了干系的。
正是因为对书本的痴迷,她才会选择放弃即便是姨母亲手为她做的衣服,她也毫不犹豫把它典当出去换来自己喜爱的书籍。
有了更多的知识,李清照才有了后来在文学上的造诣。
她十分擅长写诗,自小就受到了诗书礼乐,琴棋书画的熏陶。
她写的诗抒情优美,十余岁就创作了《如梦令》《一剪梅》《小重山》等佳作,都让人趁手叫绝。
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应该知道:爱学习的人才能走向成功,我们要像海绵一样在知识的海洋里吸取知识,使得自己的大脑更加充实。
成才的主要因素就是要不断地勤奋学习,要想实现理想必须要通过不断勤奋学习的途径,像李清照一样不惜用新衣换取知识,书籍是人类进步文明的阶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不爱学习的人终将被淘汰!让我们大家一起携手共进,将家长与老师的“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的遨游。
李清照有趣的小故事

李清照有趣的小故事1. 有一次啊,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们一起去划船。
李清照兴奋地喊着:“哇,这船可真好玩呀!”就像我们去公园玩划船一样开心。
她们在船上嘻嘻哈哈,李清照还念起了自己写的词,大家都拍手称赞。
这李清照可真是个有趣的人呀!2. 李清照看到院子里的花开了,高兴地说:“哎呀呀,这花开得真美呀!”就好像我们看到漂亮的东西会惊叹一样。
她赶紧叫人拿来笔墨,把这美景写成词,这不是和我们看到美景想拍照留念一个道理嘛。
她真的好有才华呀!3. 有一回,李清照在家里写词,写着写着突然停下来说:“哎呀,这个字怎么写来着?”哈哈,是不是像我们写作业时也会突然卡壳呀。
然后她就苦思冥想,最后终于想起来了,高兴得手舞足蹈,这李清照可真可爱呀!4. 李清照和家人一起吃饭,看到桌上有自己喜欢吃的菜,惊喜地说:“哇,有我爱吃的呢!”这不就和我们看到好吃的会很开心一样嘛。
她吃得津津有味,还和家人分享自己最近的趣事,氛围可温馨了。
她真的很会享受生活呀!5. 有天李清照在花园散步,看到一只蝴蝶飞来飞去,她好奇地说:“这蝴蝶飞得好漂亮呀!”就像我们看到新奇的东西会好奇一样。
她跟着蝴蝶跑了一会儿,最后笑着摇摇头,真是有趣极了。
6. 李清照去参加聚会,有人让她现场作词,她自信地说:“那有何难!”哇,就像我们在朋友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一样酷呢。
她当场就作出一首好词,大家都对她佩服不已,她可真厉害呀!7. 一次李清照在书房整理书籍,看到一本自己很久没看的书,惊讶地说:“呀,这本书我都差点忘了呢!”是不是和我们收拾东西时发现遗忘的宝贝一样呢。
她赶紧拿起来翻看,沉浸其中。
她真的是个爱书的人呀!8. 李清照在集市上逛街,看到一个好玩的小物件,开心地说:“这个好有趣呀!”跟我们在外面逛街看到喜欢的小玩意儿一个样。
她毫不犹豫就买下来了,还得意地向朋友展示,她可真率真呀!9. 有一天下雨了,李清照看着窗外说:“这雨下得还挺有意思呢!”就好像我们下雨时也会观察雨景一样。
李清照的故事是怎样

李清照的故事是怎样李清照的姨母在清明前给李清照做了一件衣服,让她在清明可以穿着去踏青。
那天李清照穿上这件衣服来到街上,看到一个老者正在卖一本《古金石考》的古书,这可是李清照渴望了好久也没有得到的古书啊。
她马上询问老者这本书的价格,老者称这本书好歹也要卖个三十两。
可是李清照浑身上下找了个遍,也才找到十来两银子。
情急之下,李清照转身跑到当店,把她姨母做给她的那件新衣服脱下就当了,当了二十多两银子,凑上她自己随身带来的十两银子,全部给了买书的老者,买下了那本书。
而此时,李清照身上只剩下一件薄薄的单衣了。
有一年重阳节的时候,赵明诚在外地做官,李清照写了一首《醉花阴》寄给丈夫。
赵明诚收到之后,对妻子作词的技术十分赞赏。
但他却又不甘屈居在妻子之下,于是关上门,经过三天三夜的闭门苦读,终于写出了五十阙词,并把他妻子的其中几句词也掺入进去。
他把这些词拿给他的朋友陆德夫看。
陆德夫之后,说:这些词中,有三句写得最好。
赵明诚连忙问是哪三句。
陆德夫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而这三句词,正是赵明诚加入他词作的李清照的三句话。
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都是文化人,经常在一起研究学问。
他们常常玩一种小游戏,叫做赌书。
就是一方出一段典故,另一方要说出折断典故出自哪里。
赢的一方可以喝一杯茶,输的那一方不仅没茶喝,还要接受另一方的嘲笑。
而事实上,赢的那个人通常是李清照,她赢了之后十分得意,导致把茶水都洒在了自己的衣服上。
李清照到了青州没多久,金兵攻陷了这里。
她和丈夫南渡江宁,逃命的人怎么能大车小车,望着一家的金石书画,古董玩物,她的心充满煎熬,一眼丈夫,他也是一样难舍。
对他们来说,这些东西不仅仅是物件,而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倾注在这些东西上太多的情感。
但是金兵入青州,没有时间再犹豫了,赵明诚咬牙,最后一眼这些东西,牵着李清照的手,走出了拱门,掩上了再也不会打开的门。
大量书籍印本和辎重物品失去了,原本以为这就是最大的损失了。
关于古诗的趣味故事

1: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的故事李清照与赵明诚赌书泼茶的情趣生活。
两个人在茶余饭后,随手觅得一本书,翻开一页,问着对方某事某人出自何书何句甚至何页,输者,直接泼茶于其胸间,茶香伴着亲昵,雅致而不流俗。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一文中曾追叙她婚后屏居乡里时与丈夫赌书的情景,文中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甘心老是乡矣!”)纳兰容若曾在《浣溪沙》一词中用过此典浣溪沙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她丈夫是金石学家。
2:纪晓岚贺寿联的故事大清乾隆朝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个祝寿词助兴。
老纪也不推辞,当着满堂宾客脱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
”老夫人一听脸色大变,王翰林十分尴尬。
老纪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
”顿时全场活跃、交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
老纪接着高声朗读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
”满场宾客变成哑巴,欢悦变成难堪。
老纪喊出第四句:“偷得仙桃献母亲。
”大家立刻欢呼起来。
3:北宋著名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
当时与张先常有诗词唱和的苏轼随着众多朋友去拜访他,问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张先于是随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风趣幽默的苏东坡则当即和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4:老夫少妻,生活肯定不和谐。
有个年迈的七旬的老宰相,续弦娶了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夫人,生活很难让年少的妻子满意,这少夫人安耐不住寂寞,暗中与书童勾搭起来。
一个中秋夜,老宰相外出回家,听屋里传出一阵男女调笑之声。
他躲在窗下偷听起来。
“看你像面团儿似德!”“看你像粉团儿样。
宋代才女李清照的晚年为何如此孤单冷清?

宋代才女李清照的晚年为何如此孤单冷清?李清照的诗李清照是两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她的作品主要以词为主,诗歌相对而言较少。
尽管如此,她的诗歌也有很独特的风格:与婉约风格的词不同的是清照的诗歌具有一种豪迈的气魄!颇有一种大丈夫的气概,诗歌中善于使用历史典故、借古讽今、想象丰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举个例子来讲,《乌江》这首诗就表达了作者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诗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现了一种宏伟的气魄;后面一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用了项羽不肯南渡的典故,表现了对项羽的钦佩,同时借此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软弱!李清照的诗歌有着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营造出一种不一样的风格。
《晓梦》这首诗就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描绘出一幅自由自在的美好境界,当自己沉迷其中陶醉不已的时候突然清醒,发现周围的世界和梦幻中的“天堂”相距如此遥远,让人嗟叹!作为一位女子,李清照能有这样的广阔的眼界,如此豪迈的气魄,这让很多男人都赞叹不已呀!清照自小便生活在一个有书香氛围的大家庭,对文学有着极深的兴趣爱好。
他的夫君赵明诚更是与他兴趣相投!清照由内而外透露这一种非凡的自信,以及后来丰富的生活阅历,我想这些都是她形成豪迈诗歌风格的原因吧。
李清照的故事在我国宋朝出现了长短句这一文学题材,后来成之为宋词。
因为宋词的出现,顺理成章的出现了许多有名的词人,李清照便是其一。
李清照在文学上的成就并非偶然,她生在一个文学艺术氛围极强的家庭,父亲是进士,母亲是状元孙女,这些无不为她文学修养提供了帮助。
李清照年幼时在开封生长,豆蔻年华之际,李清照嫁给了赵明诚。
由于当时赵明诚尚在求学,夫妻两人并无收入,因此生活过得很清贫,好在二人很恩爱。
过了两年,因为朝廷的党争,李家一部分家眷被遣回原籍。
而之后党政愈演愈烈,牵连到了李清照,原本一对恩爱的夫妻被残忍拆散。
李清照也只得回原籍找之前被遣回原籍的亲人。
公元1106年,党人之禁被解除,继而朝廷大赦天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了很久,李清照仍在忘我地读着《古金石考》,越看越着迷。不知什么时候,她突然猛醒这是人家要卖的书。她抬起头不好意思地对老者笑了笑。老者带着书可是要卖的?”老者点点头:“是啊,这是家传的一部古书,按理讲是绝不能卖的。唉,也是小老儿没用,祖上虽然是诗书世家,到了我这一代,竟然只能做个教书先生。也是时运不济,家遭变故,实在是没有可以救急的对象儿了,只好忍痛将这部书拿来典当啊!”老人说着,显出一种舍不得的神情,他顿了一下接着说:“可是,我还是不忍心就这么把它送到当铺,交给那些不知道珍惜的人去糟蹋,所以就在这儿等着,只想等个懂得它的人来,给它个好归宿!姑娘,看得出你是个识货的人!你要能买了它去,也算了了小老儿的一桩心事。”李清照微笑着问老人:“老伯,您需要多少钱来应急?”老者说:“唉,应急至少也得三十两吧。姑娘你看着给吧,只要能好好地保存它,就是少点也没什么。”
李清照后来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女词人,与她对知识的热爱,对书的痴迷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痴迷她才可以有所放弃,即使是姨母赠送的新衣服也可以典当出去。
李清照买书的故事
北宋女词人李清照十分爱读书,常常因得到一本好书而不食不眠。她从不像其它的女儿家对胭脂水粉兴趣浓厚,反倒痴迷醉心于读书。所以平时李清照出门逛街的时候,很少买针线首饰之类的东西,她最爱去的地方便是书市。
有一年清明前,李清照的姨母给她做了一件漂亮的裙衫,让她在清明时节踏青时穿。一个人冬天在家闷得太久,望见外面一片生机,春意盎然,心情也变得活泼起来。看着身上的新衣,颜色考清淡之中泛着微黄,就像柳树的新芽,李清照不禁赞叹姨母做衣服的水平,衣服不但照映着自然景色,而且还可以让人的心情变得欢畅。
过了半个时辰后,老者见李清照只穿一件内衬的单衣,跑了回来,手里拿着银两。原来,她把自己的新衣给典当了,换了二十多两银子,连同自己原来的十几两银子,一起交到老人手中。老者看着一个年轻姑娘家竟然为了一套书,不惜当街只穿着单衣薄衫,十分感动。老者说什么也只要三十两,可是李清照没有让他再推辞:“老伯,您给我的可是无价之宝啊,若是今日我身边能再有些银两也会倾囊相赠的。您就不用推辞了。”然后,李清照抱起那套珍贵的《古金石考》,穿着单衣在乍暖还寒的春天里回家去了。
李清照一听,急忙抬头望天,这时已近日暮,就算雇车回家也未必能赶上。她一时间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看着李清照着急的模样,老者也有些于心不忍,只好安慰李清照说:“姑娘,你也不用太过着急,唉,就当是你和它没缘吧!也许有一天,你还能再碰上它呢。”李清照听着老人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不但帮不了老者,还失去了保存古书的机会。她不自觉地握了一下衣角。这一握让李清照有了办法,她立即对老人说:“老伯,您只要再等我一会儿,只一会儿就好!一定要等我啊!”然后转身就跑,留下不知所措的老人站在那里。
自然景色固然是好,可是李清照改变不了自己的痴迷爱好,竟不由自主地来到书市。也许是天气的缘故,这天在书市闲逛的人也格外多。李清照在一个又一个的摊位前仔细翻看着,希望找到自己中意的东西。
她就这样以赏玩的心思慢慢游逛,觉得很有意思,就这样走到了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小角落。那里有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只守着一个小摊,上百放着一摞书。老者看起来风度翩翩,并不像普通的商贩,更奇怪的是,他并不招揽顾客,好像并不希望自己的书卖出去似的。李清照觉得非常有意思,便走了过去,想和老者说几句话。可是她突然被地上的书吸引住了,书皮上以篆字写着《古金石考》。她不禁大吃一惊,这就是她梦寐以求的古书,这部书流落民间几乎失传,所以她找过好多人帮着购买,结果都没有买到。现在的李清照只见书本,不见老者,抑制不住自己的惊喜,拿起一本便翻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