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管理目标

合集下载

《论语》中的管理哲学-文档资料

《论语》中的管理哲学-文档资料

《论语》中的管理哲学《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的论述,是形成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习俗的基石,在中国广大企业员工当中有深厚的思想基础。

把儒家思想经过提炼和加工,运用到现代中国企业管理当中去,很容易引起企业员工的共鸣和支持。

因此,《论语》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论语》与企业使命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篇)孔子在回答子路执政以何为先的问题时,他提出执政当以正名为先。

那么,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又以何为先呢?企业的使命是什么?这是现代西方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中首先要求企业明确的问题。

一个企业最终发展的目标是什么?是否有利于人类和社会的健康和福利?这决定着企业长远发展的潜力、规模以及凝聚力。

例如中建五局的企业使命是“立德、立人、立业”,把立德看作是根本。

认为“无德之企夭,有德之企寿。

缺乏德的支撑,业是做不大、做不久的。

”把立人看作是基础,并努力营造“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的人本氛围,增强员工在企业的成就感、成长感、归属感,从而实现强企与富民的共赢目标。

立业是结果。

一个以立德为根本、立人为基础的企业,必然于外得到社会的认可,于内赢得员工的忠诚,从而开创长青基业。

二、《论语》与领导艺术现代企业中的高层管理人员,特别是“一把手”,其个人的自身修养,办事风格等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企业领导者对此不可不慎察。

子帅以正。

孔子认为:“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篇)“正”,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应该是做人之根本,更是为官从政之根本,也是领导者威信之来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篇)孔子这几段话说得非常精辟,非常值得现代企业的管理者认真反思和检讨。

为什么同样的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有的企业应用起来井井有条,成效显著,而有的企业却无所适从?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管理者的表率作用不够,没有身体力行。

从管理学角度读论语

从管理学角度读论语

从管理学角度读论语从管理学角度读《论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益于现代管理的智慧和原则。

尽管《论语》是古代儒家经典,但其关于道德、伦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教诲对于现代管理学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

以下是从管理学角度解读《论语》的几个方面:一、仁爱之道仁是儒家伦理的核心,是孔子管理思想的基础。

《论语》中,孔子强调“仁者爱人”,即管理者应具备仁爱之心,关心和关爱员工。

仁爱之道在现代管理中表现为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的需求、成长和发展。

管理者应尊重员工,关心他们的生活和福利,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组织绩效。

二、中庸之道中庸是儒家伦理的重要原则,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中庸”的概念。

中庸之道强调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保持平衡和稳定,避免走向极端。

在现代管理中,中庸之道可以帮助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保持冷静和客观,充分权衡各种因素,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此外,中庸之道还体现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要求管理者在处理矛盾和冲突时,要保持公正和公平,遵循适度原则。

三、礼制管理礼是儒家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在《论语》中强调礼的作用,认为礼是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的基石。

在管理中,礼制管理表现为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组织行为,保持组织秩序。

礼制管理要求管理者尊重传统和规范,注重礼仪和仪式,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

同时,礼制管理还强调领导者的示范作用,要求领导者以身作则,带头遵守规章制度。

四、德治思想德治是儒家伦理的重要理念,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以德治国”,认为国家的治理需要依靠道德的力量。

在现代管理中,德治思想表现为强调道德领导,要求管理者具备高尚的品德,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德治思想还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求组织注重培养员工的道德素养,形成积极向上的组织氛围。

五、人际交往在《论语》中,孔子教导人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等。

这些教诲对于现代管理者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具有很大的启示。

论语与领导管理之术

论语与领导管理之术

1
第四个方面是要有得体的举止,即貌思恭。 温文尔雅,待人以礼,是管理者的外在形象,却 是由内在修养决定的。

第五个方面是要有诚信。即言思忠。 墨子说:“言不信者行不果。”

第六个方面是要敬业,即事思敬。 态度决定一切。

巴林银行事件
1
在淘宝十周年晚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集 团CEO马云正式宣布,即日起辞去CEO,由陆兆 禧接任。 淘宝网2003年5月10日诞生,2013年5月10日 整整10年,马云选择十周年纪念日卸任别有一番 含义。

1
曾任通用电气总裁的韦尔奇认为,领导应该是同时 作为教练、启蒙者以及问题解决这来为企业增加价 值,因为成败而接受奖励和承担责任,而且必须持 续评价并强化本身的领导角色。
理性管理是每个管理者应该琢磨的事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听其言也厉。”(《论语 子张》)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子夏说:“君子在别人看来仿佛会有三种变化: 远看他的样子觉得庄严可怕,靠近他又觉得和蔼 可亲,听他说话又觉得理性严厉。”
九思是企业家的必修课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 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 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思,其实质是用脑想问题

第一个方面是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眼光。
第二个方面是要善于倾听,即听思聪。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第三个方面是要有平和的态度,即色思温。 优秀管理者应该比常人有更大的气量,比常人有 更稳定的情绪。

其后,市场价格破纪录地飞涨,用于清算记录的 电脑故障频繁,等到发现各种错误时,里森的损 失已将近170万美元。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里森 决定继续隐藏这些失误。 1994年7月,“88888”账户的损失已达5000 万英镑。此时的里森成了一个赌徒,他一边将巴 林银行存在花旗银行的5000万英镑挪用到 “88888”账户中,一边造假账蒙蔽巴林银行的 审计人员。

《读论语》之正确的管理思想

《读论语》之正确的管理思想

《读论语》之正确的管理思想
礼让治国
【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为国”,包含了治理国家,以及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将天子之位让出去的意思,这是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度”,属于高度的“天下为公”的思想——也是至高的“仁”,只是夏代之后,把天下当成私有的财产,所以这个“礼”跟前边说的规章制度、礼仪规范还不相同,是形而上的思想意识、精神追求,就像我们企业文化的核心层面——价值观和信念的问题。

孔子说能够以礼让的精神、天下为公的思想来治理国家,还有什么难的呢?如果每个人都关注于自己的私利,只知道争夺,不懂得礼让,那么社会文化会什么样呢?其实关于礼让社会,可以参考一下《礼记.礼运》篇。

【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这句话是接着上边的“礼让为国”,一个人不要担心自己没有位置,要多考虑一下自己靠什么立身,也不用担心没有人知道你,只求有让人知道的能力和德性。

就跟舜帝似的,在一个偏远的山村种地,因为他的品德高尚,所以人们都愿意靠近他,自己也声名远播,最终被四岳推荐给了尧帝,继承了天子之位。

——所以古人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今天商品经济的包装思维盛行,很多人就开始通过各种手段包装自己,而不知道要好好的修身做人,企业也是如此,把精力都放在宣传上,结果产品本身一塌糊涂,到最后也只是风光一时而已,所以说现在中国的企业界成了“各领风骚不两年”,不要说百年企业,就是能活二三十年的都没多少,包括现在的明星大腕,大部分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论语中企业管理的句子

论语中企业管理的句子

论语中企业管理的句子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团队中要有学习的心态,不断汲取他人的智慧和经验。

2.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提醒我们要注重真诚和道德,不可只追求表面上的形式和表象。

3.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和实践,只有不断积累经验才能不断提高。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5.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善于交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在企业管理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注重人际沟通和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企业管理。

7.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自律和自我反省的精神,不要轻易责怪他人,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8.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注重道德和使命,不要只追求眼前的利益,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

- 1 -。

从《论语》中汲取教育管理的智慧

从《论语》中汲取教育管理的智慧

从《论语》中汲取教育管理的智慧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杰出的教育家和教育理论家之一。

其著作《论语》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被誉为“儒家经典之首”。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许多对教育管理有着重要意义的思想和观点。

以下是从《论语》中汲取的教育管理的智慧:1. 以德育人孔子强调“教无常师”,意思是说教育教学不仅要依赖于学校、教师,更应该以德育人。

在教育管理中,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技能,更要注重灌输道德和品德,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2. 个性化教学孔子曾经说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意思是说在教育管理中要允许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且倡导从学生的个性出发,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不要仅仅固守老师的教育思路,否则会使学生失去发展潜力。

3. 在管理中体现尊重孔子认为“君子不重则不威”,在教育管理中,也要体现出尊重学生和教师的态度和做法。

只有在学生和教师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和尊重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发展和稳定。

4. 注重思维素质孔子所强调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是很重要的,不但能培养学习的态度,更能提高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也更能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更容易学习和掌握新知识。

5. 重视实践中学孔子提出了“学以致用”的哲学原则,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实践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在教育管理中,我们要注重校外实践和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了解理论和实践的关联性,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论语》带给我们的教育管理智慧告诉我们要注重思考和问责、尊重个性和能力特长、以德育心灵,注重知行合一和实践,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能力,同时也要走好教育管理改变未来的道路。

孔子关于管理的名言名句

孔子关于管理的名言名句

孔子关于管理的名言名句以下是 6 个孔子关于管理的名言名句: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这就好比我们公司的领导,自己每天都准时上班,认真工作,下面的人自然就会跟着好好干,如果领导自己都懒散,还怎么要求员工积极呢。

记得有一次,我们的经理自己上班时间还在打游戏,然后他让大家赶紧完成任务,结果大家都不怎么听,这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呀。

2.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 就像是在一个团队里,得先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要是有人犯了点小错就别揪着不放,然后还要善于发现和任用有才能的人。

上次我们部门来了个新人,能力挺不错的,领导一下子就注意到了,给他安排合适的任务,发挥他的优势。

3. “ 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意思就是做管理的要自身正,在学校里,校长要是品行端正,老师们肯定也会受到感染啊。

我记得有个校长,自己特别注重品德修养,老师们也都以他为榜样,整个学校风气特别好呢。

4.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管理一个大的团体,就得认真对待事情并且讲诚信,节约开支又关爱成员,安排工作也要恰当。

就像社区管理,要实实在在为居民做事,在搞活动的时候要合理安排时间,别影响大家正常生活,大家才会拥护。

5.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如果当领导的不宽容,行礼时不庄重,参加丧礼都不悲哀,那就太糟糕啦。

就好比有的领导特别严苛,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这样肯定不利于团队和谐呀。

6.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

” 当领导的得先取得大家的信任,然后再指挥大家做事,要不然大家会觉得是在折腾自己呢。

我有个朋友他们公司就有个领导,开始没跟大家建立好信任关系,后来安排啥工作大家都不太配合,这就是很现实的例子啦。

古语管理制度名言

古语管理制度名言

古语管理制度名言在古代,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就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到,并且在那个时代也产生了许多有关管理制度的名言。

这些古语虽然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域中产生,但都具有普遍的道理和价值。

让我们来看一看古代的一些有关管理制度的名言,它们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和警示。

1.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这是孔子的《论语》中的一句名言。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有资格担任管理者的职位。

他们可以发挥他们的仁慈和智慧,对待手下的人,不管对他们是好还是坏,都能以仁义的态度来对待。

2.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后汉书》这句话告诉我们,细节决定成败。

一个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如果不能做到细致入微,那就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管理制度的执行中,一定要注重细节,时刻关注一切细微之处,方能真正做到“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3.聘不肖者乱上庭,墨与之属国。

——《左传》这句话意思是说,聘用不贤的人就会使国家陷入混乱,而用贤的人就会使国家安定有序。

这句话给我们以一个很好的启示,就是一个良好的管理制度必须能够聘请到真正贤能的人才,才能保证制度的实施和执行。

4.知人善任,领导才能。

——《孟子》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领导者必须善用材能,善于知人善任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

如果领导者不懂得善用材能,那么管理制度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

这句话给我们以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就是一个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必须善用人才,才能使这个制度得以完善。

5.不可教人,不可为师。

——《论语》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一个领导者也就意味着做一个教师,要有能力教育自己的员工,才能使这个管理制度完全得到执行。

一个没有教育能力的领导者,也就意味着这个管理制度无法得到执行。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是领导者在管理制度中必须具备的素质。

如果一个领导者不思考,那么就无法对管理制度进行深入的理解,也就无法对其进行完善和改善。

7.生无所以立,死无所以息,务于无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盈余和掩盖10亿多美元的巨额债务问题。

安达信(Andersen)
美国安然公司创始人、前首席执行官肯尼斯 雷(Kenneth Lay)
因非法交易和欺诈被判入狱24年,但这只是他不当行 为的一小部分。他臭名昭著的腐烂性格有一个经典 例子,在等待安然资产负债表出炉时,他曾骂一位分析 师asshole。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 久矣。”《雍也第六》 儒家管理学认为:适可而止,群体延续, 是最重要的管理原则之一。

二、组织管理目标:长效还是短效

组织管理目标中,侧重于“群体延续”的 是“长效反馈”,侧重于个体收益的是短 期见效。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顺环境则成功,逆环境则失败,从较长时 段来看,这是颠扑不破的史实。

2.“据于德” 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 道起步。

3.“依于仁” 仁的体是内心的修养,所谓 性命之学、心性之学,这是 内在的。

4.“游于艺” “依于仁”然后才能“游于艺”。 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


“志于道,据于德”包括了精神思想, “依于仁,游于艺”作为生活处世的 准绳
说:“啧啧!你这位舜!上天的大命已经落在你的身上了。诚实地保 持那中道吧!假如天下百姓都隐于困苦和贫穷,上天赐给你的禄位也 就会永远终止。”舜也这样告诫过禹。(商汤)说:“我小子履谨用黑 色的公牛来祭祀,向伟大的天帝祷告:有罪的人我不敢擅自赦免,天 帝的臣仆我也不敢掩蔽,都由天帝的心来分辨、选择。我本人若有罪, 不要牵连天下万方,天下万方若有罪,都归我一个人承担。

三、美国企业的管理目标

约翰 卫斯理
拼命地挣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捐钱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 輗(ni 泥),小车无軏(yue 越),其何 以行之哉?”《论语 为政》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 述 而》)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 语· 雍也》
是谁毁了安然?

1956年,日本重要的财界团体——经济同 友会就发表声明:“现代的经营者,无论 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不允许单纯追求 自己企业的利益,在处理经济同社会的关 系时,必须站在公众的立场上,吧生产中
各种因素有效结合,生产物美价廉的商品。
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确实称得起现代经
营。”
经营意识的变革



1、企业的目的由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向维持 企业存结。 2、企业行为由单纯追求目的性结果转向同 时兼顾伴生性结果。特别是环境效益反应。 3、大企业小经营意识。
五、明清时期商人的管理目标

四民异业而同道
王现对他的儿子们所说的话:“夫商与士, 异术而同心。故善贾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 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 名以清修,各守其业。天之鉴也如此,则 子孙必昌,身安而家肥矣。”

荣德生
荣德生的立身治家之道, 就是孔子儒家的“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荣德生先生说:“古之圣贤,其言 行不外《大学》之明德, 《中庸》之明诚、正心、修身终至 国治而天下平,亦犹是也, 必先正心诚意,实事求是,庶几有 成”。
也包括失败的一面。爱多从无到有、从小
到大、从辉煌走向破灭,仅仅只用了四年
左右的时间。

1998年因资金问题,胡志标未经爱多另外两大股东的同意,

美国安然公司(Enron)在全球拥有3000多 家子公司,拥有资产498亿美元,雇员达2 万多人,其业务遍布欧洲、亚洲和世界其 他地区。

1995年后公司股票价格上涨,从15美元左 右升至2000年底90.75美元的顶峰,以700 亿美元的股市市值居美国上市公司之前列。

2001年底公司突然暴露出虚报近6亿美元
论语中的管理目标思想
一、管理最高目标:群体延续(可持续) 管理目标,一个组织为了什么而存在, 其存在的目的、使命和意义是什么。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共之。”《为政》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 艺。”《述而》
1“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 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
六、当代中国企业中的错误管理目标及规避

像火箭一般崛起,又迅速像流星一般坠落
的明星企业:巨人,爱多,飞龙、三株、
德隆、鸿仪、托普等

“爱多VCD”由胡志标创立。20世纪90年代 后期,“爱多VCD”红遍大江南北,一度是 中国家电行业最成功的品牌之一,爱多公 司也成为了当时民营企业的光辉典范。爱 多的发展曾创造了中国家电行业发展史上 的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既包括成功的一面,


“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 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
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
有功,公则说。

”周朝大封诸侯,使善人都富贵起来。(周武王)说:“我虽然有至亲,
不如有仁德之人。百姓有过错,都在我一人身上。”认真检查度量衡 器,周密地制定法度,全国的政令就会通行了。恢复被灭亡了的国家, 接续已经断绝了家族,提拔被遗落的人才,天下百姓就会真心归服了。 所重视的四件事:人民、粮食、丧礼、祭祀。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 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能取得成绩,公平就会使百姓 公平。
分析



追求个人覆盖度主要是经济覆盖,因而遮蔽 了文化覆盖 只注重金钱覆盖,因此遮蔽了产品覆盖 只看重公司账面利润,从而忽略市场风险
四、日本企业的管理目标

“企业是社会之机器”
三项主要社会责任:



1、须透过自身的事业,对提高社会生活, 为人们创造幸福而有所贡献,这是企业的 基本使命; 2.企业活动应产生出适当利润,并将此适当 利润以各种形式回馈给国家和社会; 3.在企业活动过程中,包括公害问题在内, 须与社会保持调和。

“道”相当于现代人说的“理想” “德”相当于“管理原则” “圣”相当于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 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 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 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 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 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lai,善人是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