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数应用题的教学设计
分数应用题说课稿通用(5篇)

分数应用题说课稿通用(5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数量关系;初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形式:班级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一、教学过程1、铺垫:在旧知的复习中,为学生主动进行新知的学习作好准备。
准备题(1):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丹顶鹤,20xx年全世界约有20xx只,我国占其中的1/4,我国约有多少只?教学过程:①用线段图表示题意,以10厘米为一段,这条线段一共要画几厘米?(学生口答老师在黑板上作图)②用去是什么意思?(请一个同学上来把它表示出来)③用去多少吨是求线段中的那一部分?谁愿意上来把它画出来?准备题(2):人的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
青少年每分钟约跳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60次。
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数?教学过程:①准备题(1)反映了总量和部分量的关系,作图时只要画一条线段。
这一题反映了什么关系?应画几条线段?②先画什么?为什么?(学生口答老师在黑板上作图)③画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时先画什么?④60次应画多长?谁愿意上来把它画出来?⑤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求线段图中的那一部分?准备题(1)、(2)作图并分析后要求学生用1分钟时间列出两道题目的算术并计算(两人板演),然后讲评并表扬做得全对的同学,同时对个别同学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
2、探求新知: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
例4: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丹顶鹤,20xx年全世界约有20xx只,我国占其中的1/4,其它国家约有多少只?教学过程:①例4与准备题(1)相比有何变化?②线段图应该怎么改?你会改吗?(请一个同学上黑板改)③这道题老师不讲你会做吗?(请两个同学上黑板做,其余学生在下面做,不会的可以看书。
)④作好的同学可以考虑有没有不同的方法,试试看。
⑤作好后准备回答下列问题:把什么看作单位“1”,先求什么?再求什么?⑥讨论、讲评试做情况,对两种方法全对的同学进行表扬,最后看书并填写书中空白部分。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教案12篇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教案12篇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还剩多少千克?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
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
4、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授1、教学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还剩15千克。
买来大米多少千克?(1)吃了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4)指名列出方程。
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
x-x=152、教学例2(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比航模组多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4)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
解:设航模小组有人。
三、小结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四、练习练习十第4、12、14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应用题教案(5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应用题教案(5篇)六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应用题教案1教学时间:20××年10月12日教学内容: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材第37页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会根据关键句列出等量关系式,会熟练的列方程的方法并能掌握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根据题意,能画线段图分析图意,学会分析、推理和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身边数学,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常识引入,国学激趣同学们,你们喜欢水吗?(喜欢)是啊,人们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老子也说水是善良的——“上善若水”;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我们的地球其实应该叫“水球”,因为她其中水占了79/100,陆地仅占21/100,对于我们人体,那就更重要了,想知道吗?(想)请看书上例题.二、顺势而为,学习新知1、出示例1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
我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可是我的体重才是爸爸的7/15。
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根据题意与线段图理解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根据题意,启发学生: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写出数量关系式。
体重× 4/5 =体内水分重量师引导:这道题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该怎样求?能不能根据上面的等量关系式,设未知数χ,再列方程求出?(4)学生尝试练习方程解答,个别板演,教师点评。
(1)解:设这个儿童体重χ千克(2)算术法:28÷4/5 χ× 4/5=28 χ=28÷4/5 χ=35答:这个儿童体重35千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分数的简单应用》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分数的简单应用》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读写分数。
2. 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准确地比较分数的大小。
3.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读写2. 分数的大小比较3. 分数的简单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及简单应用。
2. 教学难点:分数的大小比较及简单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方法。
2.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3. 设计丰富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数的简单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整数的知识,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存在,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2. 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a. 讲解分数的读法:先读分母,中间的分数线读作“分之”,最后读分子。
b. 讲解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母,再写分数线,最后写分子。
c. 示例:读作“五分之三”,写作“3/5”。
3. 讲解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a. 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
b. 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先通分,再比较大小。
4. 讲解分数的简单应用a. 讲解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分配物品、计算成绩等。
b. 设计实例,让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知识。
六、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分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及简单应用。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加强课后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及简单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分数除法应用题》六年级教学设计一等奖

《分数除法应用题》六年级教学设计一等奖1、《分数除法应用题》六年级教学设计一等奖一、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的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类应用题是教学中的难点,在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混合练习中,难以判断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解答。
教学这类应用题,要紧密联系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先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在此基础上再教学用分数除法来解答,这样不但加强了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联系,同时也加强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分析,特别是判断哪个数量是单位“1”的量,分析它是已知还是未知来确定怎样用方程解。
另外,还加强了方程解法与用除法解法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掌握方程解法的基础上,切实学会用除法来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灵活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又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2、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找准单位“1”,找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分析数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应用题。
二、说教学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依据现代认知科学理论,运用直观性原则,采用线段图展示条件和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在师生共同分析、教师主导基础上,紧扣学生已有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联系,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比较、互动、合作讨论等方式分析数量关系,再独立完成解答过程,做到扶放适度,促进学生在半独立、独立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及意图:教学过程主要分三个层次。
第一、通过形式多样的复习做铺垫,面向全体学生为学习新知做好充分准备。
主要设计三道复习题:1、找单位“1”的量;2、根据分率句写数量关系式;3、分数乘法应用题。
4《分数除法应用题》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4《分数除法应用题》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设计课题分数除法应用题单元第三单元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教材分析《分数除法应用题》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4节。
分数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
这一部分主要是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材借助比果汁的量的活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教材安排仍采用先列方程求解的方法,加强了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联系,重点帮助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特别是对单位“1”的量的准确分析,明确它是已知还是未知,以此来确定怎样用方程解。
此外也加强了方程解与算术除法解的联系,使学生通过方程解领会此类应用题的特征,学会用算术法直接列式计算。
这样既培养学生灵活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学习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2.学习内容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的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类应用题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这类应用题,要紧密联系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这样加强了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分析,特别是判断哪个数量是单位“1”的量, 分析它是已知还是未知来确定怎样用方程解。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实际方法。
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列方程解决简单分数实际问题的思路。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复习旧知1.找出下面各题中的单位“1”,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分数的实际问题教案

身处现代社会,分数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量。
无论是考试成绩,还是商业交易、投资回报,都会涉及到分数的概念和应用。
分数的实际问题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学意义等方面来详细阐述分数的实际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定义和意义;2. 理解分数的基本运算法则;3.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正确应用分数;4. 能够运用分数计算商业中的百分比、利润和税率等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基本概念了解分数的定义和意义,分子、分母的含义和读法,以及常见的分数。
2. 分数的基本运算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以及分数的化简方法。
3. 实际问题中的分数应用运用分数解决购物、投资回报、日常开销和商业利润等实际问题。
4. 分数与百分比、利润和税率的关系理解百分比的定义和意义,以及与分数的关系。
掌握商业利润、成本、税率等概念,以及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让学生参与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答题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参与交流,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强化实践在教学中加入大量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图表教学通过用图、表等形式,直观地向学生展示问题,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自评、互评,及时发现问题并互相学习。
2.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补充和巩固。
3. 考试评价通过考试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发现其掌握的不足与问题,并及时进行补充和巩固。
五、教学意义分数的实际问题教案涵盖了数学、物理、经济等多个领域,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数的实际问题教学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交流和合作中相互促进和提高。
分数的实际问题教学不仅有很高的学习价值,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分数应用题复习》教案8篇

《分数应用题复习》教案8篇《分数应用题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把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有关知识系统化。
2、使学生牢固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3、通过运用知识解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知识解答有关应用题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谈学校的体育达标情况。
出示;体育达标率为99.7%从这个条件,你能知道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揭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二、教学新课(一)求分率1、出示学校体育达标情况:优秀650人,良好400人,合格250人。
2、根据这些条件,你可以提出那些不同的有关分数、百分数的问题?3、同桌合作,讨论完成。
4、反馈(1)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例如:优秀率?650(650+400+250)=50%(2)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百)分之几?例如:优秀比良好人数多几分之几?(650-400)400=5/8(二)求单位1或求分率所对应的量1、把问题当成条件,根据条件编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优秀650人,良好400人,合格250人,总人数1300人,优秀率50%,优秀比良好人数多5/8。
2、小组合作完成3、反馈,并解答,想想有没有另外方法可以解答。
①在体育达标中,我校1300人,优秀率为50%,优秀人数是多少人?130050%=650(人)(说说你的揭题思路)②在体育达标中,我校优秀率为50%,优秀人数为650人,全校有多少人?65050%=1300(人)③在体育达标中,我校优秀人数650人,比良好人数多5/8,良好人数有多少人?650(1+5/8)=400(人)(说说你的解题思路)④在体育达标中,我校良好人数400人,优秀人数比良好人数多5/8,优秀人数多少人?400(1+5/8)=650人4、观察这些应用题,找找相同点与不同点①有共同的数量关系单位1分率=分率对应的量②单位1已知或未知5、你认为在解这类应用题是要注意什么?6、师小结:找准单位1的量,根据已知与未知判断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式:
根据:路程÷相遇时间-甲速度=乙速度
2、谁说说相遇问题的三量关系?
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总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3、引新:
刚才同学们练习题分析解答得很正确,现在老师把这道道中的已知条件改变一下,看看你们还会解答吗?(将2小时改为 小时)
1、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并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找到等量关系。
由此得出:一批水果的重量 第一次+第二次
方法一:解:设这批水果有 千克
方法二:
2、以组为单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和依据
3、练习
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3人,女生22人,全班学生占六年级学生总数的 。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三、巩固练习
1、写出下列各题的等量关系式并列出算式
例2、一个水果店运一批水果,第一次运了50千克,第二次运了70千克,两次正好运了这批水果的 ,这批水果有多少千克?
解:设乙每小时行 千米
答:,乙每小时行 千米。
解:设这批水果有 千克
答:这批水果有480千克。
②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22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走出,甲每小时行3千米,乙每小时行 千米,两人多少小时后相遇?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分数应用题和以前所学的知识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五、课后作业
练习十六、3、4、6
六、板书设计
分数应用题
例1、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 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二、讲授新课
(一)出示例1、
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 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学生尝试解答。
方法一:解:设乙每小时行 千米
方法二:
3、质疑:观察这道例题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应用题有什么不同?在解答时,两种解法之间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分数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方程方法和算术方法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一般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分析、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正确地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一般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全体学生列式解答,再说一说列式的依据。
相同:解题数
(二)练习
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9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 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三)学习例2
一个水果店运一批水果,第一次运了50千克,第二次运了70千克,两次正好运了这批水果的 ,这批水果有多少千克?
①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184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 小时后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33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②打字员打一部书稿,每一天打了12页,每二天打了13页,这两一塌胡涂共打了这部书稿的 这部书稿有多少页?
2、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①一根长绳,第一次截去它的 ,第二次截去 米,还剩7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